小学教育学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小学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儿童教育的学科,旨在培养教育工作者对小学教育的理解和能力。
了解小学教育学的各个章节的知识要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本文将介绍小学教育学的各章节知识要点,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几个主要方面。
一、幼儿教育1. 幼儿身心发展:了解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生理、智力、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2. 幼儿教育原理与方法:了解婴幼儿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例如情感教育、启发式教学和教学游戏等。
3. 幼儿园管理与评估:了解幼儿园的基本管理和评估方法,包括师资培养、教育环境和幼儿园日常管理等。
二、小学教育1. 小学教育发展概述:了解小学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包括小学课程改革和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发展。
2. 小学课程设置:了解小学的各个学科和课程设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和体育等。
3. 小学教育管理:了解小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包括校长和教师的角色、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家庭合作等。
三、课程设置1. 语文课程: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重点和目标,包括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等方面的培养。
2. 数学课程:了解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数的概念、运算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学习。
3. 英语课程:了解小学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包括基础词汇、语法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培养。
4. 科学课程: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自然和生活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实验探究。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了解情景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合作学习法:了解合作学习法的特点和操作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课堂教学设计:了解如何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等。
总结:小学教育学的各章节知识点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要点,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和实施小学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培养。
小学教育学的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的复习资料A名词:六经:是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学记:是战国末期乐正克的作品。
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系统地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
亚里斯多德:是古代希腊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道德、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进行发掘和考察,认识教育现象机器发展规律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是借助样本分析,达到弄清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方法。
实验研究法:是通过对实验对象施加新异实验变量,并对环境干扰因素加以控制,然后观察实验对象变化的方法。
广义教育:是泛指一切有意识地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或影响人的情感、个性的发展。
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
所谓学校教育,是由社会专门组织的,对青少年一代身心成长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期把它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动作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遵循的行动规范。
教育机智:教师在处理各种突发的教育问题时,要有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进行快速反映的能力。
教师资格:是指教师任职所需要的学历与道德修养及能力标准。
《大教案理论》:被19 世纪英国哲学家的约翰穆勒称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文化(广义和狭义):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精神文化,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
文化融合:将不同质,不同源的文化综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法则之一。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
年龄特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木质的共同特征。
遣传(遣传素质):指个体从先代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的生理特点。
环境(广义和狭义):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小学教育学
小学教育学一、小学教育的概述小学教育是指对适龄儿童的基础教育,其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社会等学科。
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第一阶段,是学生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初中教育的过渡阶段。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情感与品德素养等方面的关键期。
小学阶段是对于学生智力、心理、道德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是均衡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小学教育的课程安排1. 语文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以学习语文知识技能和方法为重点,培养孩子的阅读、写作、演讲、口试、研究等多维度语文素养,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2. 数学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孩子通过进行数学活动,逐级深入地学习基本数学概念、方法和技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英语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感知英语文化背景,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培养孩子的英语说、读、写、听的综合语言应用技能。
4. 科学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验、实地探究、科学实践等方式,掌握科学的基本名词、概念、原则等,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5. 社会小学社会的教学目标是使孩子了解社会基本事实和现象,培养孩子对家庭、学校、环境和社会的尊重、关心和负责意识,建立共同利益和责任的意识。
6. 体育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孩子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合作精神,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7. 音乐小学音乐的教学目标是赋予音乐功能、技能、知识、情感和审美特性,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和创造意识。
8. 美术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是锻炼孩子的美感、手工技能、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思维。
三、小学教育的特点1. 主题导向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以感、知、行和做等主题为导向的。
孩子通过学习,有效提高感觉和感受素质,进一步提高思维和思维素质,培养好的行为习惯,有效提高手、眼和心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小学教育学知识
一..名词解释:1,班级授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得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3.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认为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4.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5.变量所谓变量是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6.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观察被试的行为和行为特征,并予以记录,以便提供可用作分析的素材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对观察情境不加任何控制条件,不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7.学校教育制度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
8、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9、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10、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11、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罗森塔尔效应,或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12.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13.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完整版《小学教育学》课件
contents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小学智育理论与实践•小学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探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与方法目录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小学教育学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小学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小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小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热爱小学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课程安排与考核方式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导论、学生与教师、课程与教学、德育与美育、学校管理与班级管理等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若干章节,共计36学时。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内容涵盖课程所有章节,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
02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030201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小学生情感与意志发展特点情感发展意志发展小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特点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逐渐提高,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关注他人、关注社会过渡,同时社会规范意识也逐渐形成。
针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对策适应认知发展规律培养良好情感品质促进意志品质发展关注个性与社会性发展03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德育目标与内容体系德育目标内容体系德育原则与方法论述德育原则方法论述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艺术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艺术案例分析:成功德育经验分享案例二案例一某班主任通过个性化教育和心理辅导,成功转化了一名问题学生,使其逐渐融入集体并取得显著进步。
案例三04小学智育理论与实践智育目标与内容体系智育目标内容体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和评价等方面。
小学教育学是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
二、小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1.发展理论:强调儿童在学习和发展中处于不同阶段,需不同的教育方法。
2.认知发展理论:侧重于理解儿童的认知结构和发展规律,以合理开展教学。
3.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教育是社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应将社会文化融入教学实践中。
三、小学生的身心特点1.认知发展: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启发式教学。
2.情感特点:小学生情感波动较大,需要关注情感教育。
3.动手能力:小学生喜欢动手动脑,需要注重实践教学。
四、小学教育学的重点知识1.识字教学:重点应在基础字词的学习和理解上,注重有效教学方法。
2.数学教学:侧重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喜欢数学。
3.语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热爱语文阅读。
4.科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探究。
五、小学教育学的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启发学生主动探索。
2.任务型教学:以任务为中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主动学习。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分享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小学教育学的评价方式1.多元化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2.诊断性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学习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3.教学效果评估:评估教师的授课效果,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结语小学教育学是一门关乎孩子成长的重要学科,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小学教育学,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绪论教育学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1、《学记》(先秦):孔子弟子整理——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思结合、温故知新2、《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古罗马)——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比《学记》晚了400多年1、《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专著、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2、《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1776~1841)1806年出版,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旧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传统教育的代表教育学的作用:1、使学习者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2、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赏能力;3、使学习者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说观点: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法)、沛西·能(英)勒图尔诺(1831-1902)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动物,尤其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
”沛西·能(198 7~1994)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错误: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二)心理起源说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1869~1947)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他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错误:把全部教育归于无意识状态下的模仿行为,从而把有意识的和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于教育之外,走向极端。
最新1小学教育学学习内容要点(上课教材)资料
《小学教育学》学习内容要点(共九章)第一章小学教育源流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产生一、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说具体表现为两种看法:一是“生存竞争说”,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雷徒诺(Letourneau, C.)。
二是“生物冲动说”,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沛西•能(Nunn, P. T.)。
(二)心理模仿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Monroe, P.)。
(三)劳动决定说前苏联学者主张:“劳动创造人类本身——只有从恩格斯的这个著名的原理出发,才能够了解教育的起源。
教育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四)生活需要说生活需要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需要,代表人物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二、学校教育的出现(一)经济基础:生产力进步生产力进步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得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从事专门的教育活动。
这样,生产力进步,成为学校教育出现的经济基础。
(二)文化基础:文字发展文字为人类的知识经验以特殊的物化形式保存下来和相互传递提供了载体,极大地扩展了文化财富积累的可能性。
(三)政治基础:阶级分化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其利益和培养自己的继承人,需要将本阶级子弟集中起来,设立专门的机构,派遣专门的人员来传授维护政权的重要知识、宝贵经验和制度规条等。
三、小学教育的萌芽(一)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时空的生活化、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和教育方式的生活化。
(二)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早期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
其间,中西方的小学教育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如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方法的刻板性和教育权利的等级性。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发展一、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一)小学教育地位基础化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一方面表现为:小学教育为儿童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奠基。
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另一方面表现为:承接传统初等教育的职能,结合当时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为广大平民阶层儿童进入社会适应近代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等准备。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一)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借助教育方法和手段来促进人的成长和进步。
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关注教育的理论和原则,还关注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育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性: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内容,如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这些学科的知识对于教育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实践性:教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实际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方法,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和现象。
3. 原则性:教育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原则和规律,这些原则和规律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指导。
4. 预测性:教育学的研究不仅关注当前的教育问题和现象,还要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和变化进行研究和预测。
二、教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教育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问题: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了教育的方向和目的。
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个体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个体发展目标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使其实现自身价值;社会发展目标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2.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指教育活动中所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内容应当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既要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也要符合社会的需要。
3.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教育方法应当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要求来确定,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要注重个体的个性发展。
三、小学教育的特点和任务1. 小学教育的特点:(1)启蒙性:小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有限,需要通过教育来进行启蒙。
《小学教育学》课件pptx文档全文预览
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 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 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 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教师职业素养提升途径
加强师德修养
关注学生情感变化
及时发现学生的情感问题,给予关心和支持 。
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情感冲 突。
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
社会性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范围扩大, 逐渐从家庭走向学校和社会, 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价
值观。
提供社交机会
组Hale Waihona Puke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 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
小学智育的内容与方法
智育内容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 等基础学科知识和技能。
智育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 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 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创新精神。
小学体育的内容与方法
体育内容
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基础知 识。
体育方法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或校本研修 等活动培养科研兴趣;学习教 育科研方法掌握基本的科研技 能;结合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 究或案例研究等。
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报刊杂志拓 宽视野;关注时事政治了解社 会动态增强社会责任感;参与 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提 升个人气质修养等。
THANKS
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
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01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小学阶段的儿童身心 发展特点、教育教学活动及其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教育学课程的需要从复习资料中掌握一些复习重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㈠原始社会教的育㈡奴隶社会的教育㈢封建社会的教育㈣资本主义教育㈤社会主义教育2、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①贯彻“三个面向” ②实施“科教兴国” ③推进素质教育3、教育的概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而言,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
从狭义而言,专指学校教育。
教育学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也是就学校教育而言。
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革新性。
5、教育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6、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是决定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二是决定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7、小学教育基本特征: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二章1、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2、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过程。
在一所学校中各种事物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3、我国小学管理基本内容:①思想品德教育管理②教育工作管理③教务行政管理④总务工作管理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
4、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习社会化,社会化学习”正逐步成为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三章1、儿童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㈠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小学教育学》ppt课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小学教育学将不断探索新的教 育理念,如生命教育、幸福教育等。
未来的小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推动课堂 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元化教育模式的融合。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在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
小学教育学将更加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 和优化配置。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 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 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的一种方法。
小学教育的教学手段
01
02
03
传统教学手段
黑板、粉笔、挂图、模型 等。
现代教学手段
投影、幻灯、电影、录音 、录像、多媒体等。
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等政策的实施与成效。
小学教育与家庭、社会的合作与互动
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的特点与功能,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支持。
小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
社会教育的资源与内容,学校对社会教育的整合与利用。
家校合作与互动的实践策略
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互动平台等的建设与作用。
特点
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时代 性。
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小学教育现象,包括小学教育制度、 小学教育目标、小学教育内容、小学 教育方法、小学教育管理等方面。
任务
揭示小学教育规律,指导小学教育实 践,推动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小学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教育学的关系
小学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的是小学阶段的教育现 象及其规律。教育学为小学教育 学提供了一般原理和方法论指导
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本《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1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班级教学2、《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激励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3、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不稳定性4、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辅导 D.成绩评定二、简述题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表现在哪些方面?2、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学生观是什么?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4、教师的教育素质包括哪些内容?三、论述题1、论述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制度的关系。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B A BC B二、简述题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表现在哪些方面?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学生观是什么?学生是独立自主的人;学生有无限创造潜能;学生是完整的人和有差异的人。
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教学目的明确规定;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适当;教学过程紧凑;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4、教师的教育素质包括哪些内容?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能力;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三、论述题1、论述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制度的关系。
(一)教育与生产力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能再生产劳动力;教育能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和发展创新;(二)教育与政治制度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小学教育资料
第一章小学教育源流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的《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2、近代欧洲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3、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4、杜威的现代教育思想;(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二)教育无目的论(三)“学校即社会”(四)教学论(五)道德教育论(六)儿童中心论杜威鼓励探究与创新教育思想的形成建立在对社会变革、科学发展和教育冲突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
5、人类教育起源的学说;“生物起源说”、“心理模仿说”、“劳动决定说”、“生活需要说”6、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生产力进步”“文字发展”和“阶级分化”等来自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学校教育的出现。
7、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小学教育地位基础化、小学教育运行法制化、小学教育对象普及化、小学教育内容世俗化、小学教育课程学科化8、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具有不同性质和任务的学校为主体而形成的体系,这个体系通过教育行政机构来制定学历与学位相关规范与标准,并且统筹、规划、监督、落实统一的教育政策,使得求学者能够在统一的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中,整体达到国家要求的一定水平,从而在各级学校之间升学和转换。
学校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主要部分,是接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系统实施的,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个阶段。
9、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
“甲午战争”失败后,近代小学开始兴起,1878年张焕纶创办的上海正蒙学院为最早。
1898年5月22日清政府下谕命各省、府、州、县开设小学,近代小学得以推广。
维新运动后,各地都开始兴办小学,因此各地迫切需要相应的学校教育制度,清政府颁布施行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标志我过小学教育体系的建立。
“辛亥革命”胜利推翻封建统治后,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建立了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即“壬子学制”1922年-1949年——新学制(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学制)——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024版《小学教育学》完整ppt课件
01
02
数学
主要学习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 计与概率等基础知识,注重数学思维 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03
英语
主要学习单词、短语、句子等基础知 识,注重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的培养。
05
04
科学
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 知识,注重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的 培养。
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0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
语文
主要学习汉字、词语、句子、篇章等 基础知识,注重阅读、写作和口语表 达能力的培养。
体育与健康
主要学习体育运动和健康教育的基础 知识,注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培 养。
教育国际化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未来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教育个性化: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 教育服务。
未来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展望
构建更加完善的小学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小学生,为国家未来发展奠定坚 实基础。
发展趋势
注重跨学科研究、关注多元文化教育、强调教育公平与优质教 育、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智能化。
02 小学教育的目标 与内容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01
包括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
文化知识和身心健康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2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
小学教育学重点复习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功能•(一)基本概念:•教育学P3;教育现象P3;教育规律P4;教育科学P5;教育改革P21行动研究法P301、论述教育活动的外在形式.•教育活动的外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概括地说,可从两个角度来认识. •⑴从纵向上看,有原始教育现象、古代教育现象、近代教育现象、现代教育现象和当代教育现象.•⑵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和自然形态的教育等形式。
2、论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特点•⑴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等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阶段•教育学逐渐从哲学、宗教、伦理等学科中分化出来,在学科与内容上走向独立,形成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⑶科学教育学的建立阶段。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教育上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得到了科学的解释和论证.3、学习教育原理的实践意义是什么?•⑴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⑵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⑶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⑷教育原理可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作用。
4、学习和研究教育原理的方法论是什么?•⑴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教育研究.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基本概念•生物起源论P35、心理起源论P37、劳动起源论P37、终身教育P64 •1、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⑴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⑵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劳动服务的.•⑶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的.•⑷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简单的。
2、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⑴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⑵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小学教育学基础知识点-精华版
小学教育学基础知识点-精华版一、语言文字- 语言与文字的定义及关系-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构造方法- 汉字的拼音和注音符号- 汉字的读音规律- 常用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二、数学- 数的读法与书写- 数的大小比较-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运算法则- 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表示与转化-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分类三、英语- 英语的基本字母和发音- 常用的日常用语和问候语- 数字、颜色、家庭成员、动物等基本词汇的研究- 简单的日常生活对话与简单短文的理解- 基本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四、科学- 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和物体的特性- 基本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的认识- 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方法- 植物和动物的认识和分类五、历史与社会- 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差异和变化- 中国历史的概括与重要事件的了解-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简单的社会实践与社交礼仪的研究- 国家、城市和地理常识的了解- 珍惜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六、体育与健康- 基本的体育项目和运动技能的研究- 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的了解- 身体结构和机能的认识- 基本的危险和安全常识的掌握- 树立团结合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具备基本的体育礼仪和基本的保护自己的能力七、音乐与美术- 音乐元素和音乐基本符号的认识- 基本的音乐节奏和听音能力的培养- 基本的歌曲演唱和音乐表演技巧的研究- 简单的音调和音阶的研究- 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色彩认知- 发展审美品味和创造力八、品德与劳动教育- 敬爱师长和团结同学的重要性- 了解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和助人为乐- 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常识- 培养勤劳、自律和独立思考的品质- 情感的培养和情绪的管理以上是小学教育学基础知识的精华版,涵盖了语言文字、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音乐与美术以及品德与劳动教育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奴隶社会——有了学校教育有阶级性封建社会——《四书》《五经》主要教材等级性1、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㈠原始社会教的育㈡奴隶社会的教育㈢封建社会的教育㈣资本主义教育㈤社会主义教育2、教育的概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而言,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
从狭义而言,专指学校教育。
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两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
3.教育有什么样的功能?(1)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指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水平,教育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教育能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关系;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
(2)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主要指对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育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进行的。
4、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1)贯彻“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实施“科教兴国”: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推进素质教育5、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革新性。
6、教育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7、小学教育基本特征: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8、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是决定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二是决定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9、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10、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1)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2)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3)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
第二章1、学校:是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教育内容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3、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
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4、现代学制的产生:首先产生于欧洲。
类型有:(1)双轨制;(2)单轨制;(3)分支学制;5、我国学制的产生:我国学制是从西方引进。
第一个学制是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第一个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是1922年的“壬戌学制”;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使我国学制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纪元。
6、我国现行学制纵向分为四个等级即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横向有若干不同类型的学校。
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2)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8、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过程。
在一所学校中各种事物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沟通主观方面的障碍:学识,个性知觉选择性9、我国小学管理基本内容:①思想品德教育管理②教育工作管理③教务行政管理④总务工作管理10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11、学校文化:也叫学校文化特质。
它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
12、学校文化的形式可分为:(1)精神文化;(2)物质文化;(3)制度文化(学校传统、学校仪式、学校规章)13、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习社会化,社会化学习”正逐步成为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1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方法主要有:(1)互访(2)家长会(3)家长委员会15、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是影响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和决定性的因素,家庭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儿童发展最初也是重要的因素;社会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的因素。
对一个小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
16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第三章1. 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三种儿童发展观。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辐合论。
2、儿童发展的内涵:(儿童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儿童的发展蕴涵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4)把握儿童发展需要澄清地几个问题:a、发展不等于变化,b发展是儿童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成熟过程;c、发展也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总之,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儿童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上的举措:(1)顺序性,教育上要注意循序渐进;(2)不平衡性,教育上要注意抓关键期;(3)阶段性,教育上要注意针对性;(4)个别差异性,教育上要注意因材施教;(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教育上要注意长善救失。
4、教育与儿童的发展:教育是手段,发展是目标;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具体作用表现为:(1)教育目标要真实反映社会的要求;(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4)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6.教育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原则有:(1)尊重儿童的感受;(2)尊重儿童的选择;(3)鼓励学生的创造;第四章1、教师的社会作用:①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
②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
③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2、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3、教师素质:一、文化素质(①必须具有语文、数学两门主学科和其他一门学科的全面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②必须具有艺、劳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育素质(①教育理论知识。
②教育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
③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
④教育科研能力)三、职业道德素质(①爱岗敬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谨治学。
④团结协作。
⑤为人师表。
)教师风度的基本要求:①语言文明;②举止端庄;礼貌待人;③仪容整洁大方4、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基本要求: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教学相长。
5、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①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
②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③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的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第五章1、教学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设定,具体来说就是教育活动所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2、教学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调空功能、评价功能。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又以客观性为前提。
恰当的教育目的的制定又必须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所以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1)主观依据:受哲学观念的影响;受人性假设的影响;受理想人格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2)客观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4、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
他们是在以下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
㈠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㈡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发展。
5、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①、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②、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6、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①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②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③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第六章1、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指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2、德育的功能:①德育的社会功能②德育的个体功能③德育的教育功能3、德育的主要内容:①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②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③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4、小学德育的任务:《小学德育纲要》规定我国小学德育的任务为: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5、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①思想品德课②其他各科教学③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6、小学德育的事实施方法:①说服教育②情感陶冶③榜样示范④实际锻炼⑤奖励与惩罚7、智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传播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8、小学智育的实施:通过各科文化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去实现。
9、体育的定义:体育是指以增强体质、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
广义的体育是指所有能够增进人的身体素质及活动技能的活动。
10、体育的任务:①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②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③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11、小学生卫生保健的主要内容:教学卫生保健、个人卫生保健、环境卫生、合理的作息制度。
12、美育的定义: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
13、美育的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14、美育的类型:(1)艺术美育;(2)自然美育;(3)社会美育(生活美);(4)教育美育;第七章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识记:1、几种不同的课程观:(1)课程是知识:是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