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习动机

合集下载

模块四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动机资料

模块四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动机资料

学习动机考纲提要1.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2.理解几种动机理论3.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学习动机(考点分析)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和成分二、学习动机的分类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和成分(一)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二)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学习的内驱力)学习需要是个体追求学习成就的一种倾向,它的主要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倾向。

学习期待学习期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主体头脑中的反映。

二、学习动机分类(选择)1.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高尚的动机,低级的动机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2.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远近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这类学习动机作用的效果比较明显,但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受到环境或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系的。

例如,中小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为争取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等都属于间接性的动机。

学习的分类3.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1)内部动机指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指学习者的学习愿望和学习意向。

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等。

(2)内部动机可以转化为外部动机。

4.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5.奥苏伯尔将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分为三个方面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内部动机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四章 学习心理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四章   学习心理

第四章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第一节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概述(一)含义&分类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填空)。

前者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内驱力也是一种需要,但它是动态的。

后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

学习期待所指向的目标可以使成绩,也可以是奖品、教师的赞扬、名誉、地位等。

学习期待不等于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的方法:1)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2)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知道,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4)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简答题、填空题1.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3.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4.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5. ★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填空认知内驱力:指要求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此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习看做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属于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

附属内驱力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教育心理学练习 第四章 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练习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学习动机一、单选题1. 口渴会使个体做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D.强化功能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3.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A .25% B.50% C.75% D.100%4.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5.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6.最重要和最良好的学习动机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理想C.教师期待和远大理想D.教师期待和家长期待7.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的一贯努力,其归因是()。

A.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 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D. 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人的最高级的需要是()。

A.生理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安全的需要9.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10.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后是令其()。

A.产生成就感B.观察榜样C.相信自己D.认识自己11.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12.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B.低C.一样D.因个体差异而不同13.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学习动机C.高尚动机D.交往动机14.布鲁纳认为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是()。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4章学习动机课后习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4章学习动机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学习动机1.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构成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前进。

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行为动力。

内在动机是需要,外在动机是诱因。

2.强化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参考答案: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任何能够提高一个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事物都是强化。

强化动机理论强调外部动机的作用,认为表扬、奖励、批评、惩罚等教育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关键作用。

3.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一项任务的主观感受。

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四种:(1)个体的成败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劝说;(4)情绪唤醒。

4.举例说明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参考答案: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适当进行归因训练,培养自我效能感。

巧妙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评定、奖惩、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

5.考试过后,面对考试成绩单上的分数,小学生议论纷纷。

A:“这次考试题太难了,所以我没有考好。

”B:“考题倒是不难,但我的运气太差,我复习好的部分没有考。

”C:“根本用不着复习,我只要稍稍用心就会考得很好。

”D:“教室里太乱,复习不下去。

”E:“我有些考试焦虑,一到考场就紧张。

”F:“我是天生的‘榆木脑袋’,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学生A、B、C、D、E、F的归因特点,并说明他们的归因方式对未来学习产生的影响。

第四讲 学习动机

第四讲    学习动机
ARCS动机设计模型呈现出这样一个过程: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首先要引起他对一项学习目标的注意和兴趣; 其次使他理解完成这项学习目标与他密切相关; 再则要使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这 项学习目标,从而产生自信; 最后让他产生完成学习任务(目标)后的满意感。
五、关于动机激发与维持的 教学设计研究
动机设计模式有四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的激发与维持包括 了三种主要途径: 唤起感知:在教学中通过利用新异的、惊奇的、不合理的、不确 定的事情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探究:通过引发或要求学生产生要解决的问题(疑难)来刺 激查寻信息的行为。 变化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维持学生的兴趣。 第二个要素是突出针对性。突出针对性包括以下三条途径: 有熟悉感:运用具体通俗、明白的语言以及同学生本人的经验和 价值观相联系的举例和概念。 目标定向:教师向学生解释和例举有关的学习目标及教学的效用。 动机匹配:运用与学生动机特征相一致的教学策略。


附属内驱力:学生为了保持从长者那里获得赞 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要把工作做好的需要。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动机
加强努力 集中注意 立即准备
学习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耶克斯--多德森律曲线
(动机强调与学习的效率之间的关系受任务难度影响)
a
b
c
(a:得到过很好练习的任务;b:复杂技能;c:相对不难,但需要付出大量体力的任务)
驱力:有机体寻求体内平衡状态的内部力量
需要 强化论
驱力
行为
人的行为倾向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 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四、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 实现 尊重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四:第四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四:第四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四:第四章学习动机一、选择题1.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称为()。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一般内驱力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在(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3.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4.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学生从事较容易的作业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 ( )。

A.较高的水平B.较低的水平C.非常低的水平D.中等水平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6.( )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A.学习B.认知C.自我提高D.附属7.( )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A.学习需要B.学习准备C.学习目标D.学习期待8.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9.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的一贯努力,其归因是( )。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的B.外部、稳定、不可控制的C.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的D.内部、稳定、可控制的10.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

A.需要B.动机C.强化D.诱因11.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维纳B.阿特金森C.班杜拉D.马斯洛12.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或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这种感觉)即为()。

A.价值判断B.自我期待C.学习动机D.自我效能感13.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A.25%B.50%C.75%D.100%14.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一般掌握)1.动机及其功能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了解)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它还要受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理论(一般掌握)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

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

但是强化动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而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因而这一学习动机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需要层次理论(重点掌握)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

他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三种:一种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一般来说,成就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

同时,归因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培养(重点掌握)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 洛(A.H.Maslow)于 1943年提出的。
2、主要内容:
关于需要的分类 关于需要的发展
关于优势需要
3、简评
关于需要的分类
生理的需要
有性色彩的的广告 广告商希望经典条件反射作为积极的力量起作用。 例如,他们努力在他们的产品(例如,蓝色牛仔裤、赛 车和苏打汽水)和你们对这些产品的热情之间建立联结。 他们期望广告中的成分 ——“ 性感”人物或情境 —— 能 够作为UCS引发UCR——性唤起反应。然后,他们希望产 品本身会成为CS。这样,唤起反应将与他们的产品联结 在一起。要找到更多良性情绪的经典条件反射击的例子, 你们应该留心生活中令人愉快的情感情境,比如当你故 地重游时。
教师在运用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对于高焦虑的学生应尽量少给他们学习上 的压力,而对于低焦虑的学生应适当施加压力, 使两者的唤醒趋向于中等水平,从而调动其学习 积极性。 第二,对于简单任务,如背外语单词,做算术口 算题等,可以通过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机水 平,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 第三,对于带有创造性的新学习或问题解决任务, 不宜用开展竞赛等活动来施加压力,而应放宽时 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效果更好。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续)




爱人类并认同自己为全人类的一员 有至深的知交,有亲密的家人 具民主风范,尊重别人的意见 有伦理观念,能区别手段和目的,绝不为达 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带有哲学气质,有幽默感 对世俗合而不同 对生活环境有时时改进的意愿与能力

强化理论局限:过分强调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 至否定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4.学习动机理论(练习题)

4.学习动机理论(练习题)

一、选择题:
8、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 自己和他人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 过程。最早对归因问题进行考察的社会 心理学家是( )。
A.韦纳 B.班杜拉 C.马斯洛 D.海德
一、选择题:
9、能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 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和刺激物是( )。
A.动机 B.期待 C.诱因 D.间接动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答: 这节课教师充分运用了学习动机激发的原理。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了电影院找座位的实际情境,启发学 生确定位置的几个要素。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 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 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 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 和、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 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在校园 生活中学生已有相关经验,对于相对简单的题目,用竞赛的形式使学生处于较 高的动机激起状态。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 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 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对答对的学生及 时表扬,对答错的同学也能较好地对等。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虽然是相对简单的题目犯错,教师 还是没有太多的责备,而是把原因归结到不够认真,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四、论述题:
1、张老师刚接手四年级的一个班,班上有个让每位 老师都头疼的男孩,叫王海。据前任班主任介绍, 王海幼儿园的时候父母离异,他跟着奶奶过。王海 的学习习惯很不好,上课开小差或者趴着睡觉,老 师们也曾试着奖励他,但是其好表现都很难持久, 且经常好高骛远,基础题都不会,偏要选附加题来 做。老师督促其多做练习题总被他以“自己笨,不 会做”给挡回去。请运用本章所学的归因理论,谈 谈如何才能帮助王海。(P.341)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正强化
负强化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二)强化及其变量 2.强化的依随性与普雷马克原理
强化总是伴随着反应之后而出现,强化与反应之间 的这种依随关系被称之为强化的依随性。与强化的依随 性密切相关的一个现象由普雷马克提出,叫做普雷马克 原理,即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 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普雷马克 原理也被称为“奶奶的规则”,即“先吃了你的蔬菜, 然后就可以吃甜点”。
Title in 诱因 here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一)动机 3.动机的主要功能
第一,引起行为的激发功能。动机使有机体进入 活动状态、提高唤醒水平,集中注意力。例如,一个 人渴了,便会去找水喝。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一)动机 3.动机的主要功能
第二,定向功能。动机把有机体的行为引向某一 特定目标,有选择地进行某些活动。例如,在一个特 定的时间,一个人是选择吃饭、读书还是跟朋友去看 电影,常常是受动机的指引。
三、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1.成就动机 所谓成就动机是指对认重要或有所值的工作 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 动力量。成就动机是由成就需要所引起的。
三、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2.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默里( H.A.Marray )提出 的“成就需要”的概念。默里将成就需要定义为“克服障碍、 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完成困难的任务”的驱力。在默 里研究的基础上,麦克莱兰( D.C.Mc Clelland )和阿特金 森( J.W.Atkinson )继续进行有关成就动机的实验研究, 并于 1953 年合著《成就动机》一书。 1956 年和 1957 年,阿 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结构、影响、成就动机的各种变量进行 了研究,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就动机的“期望—价值” 理论模型。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动机

内容、结果的、兴趣。
具体,作用效果明显,但 稳定性较差, 偶然因素影响。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 的未来前途相联的。 稳定、持久,
3.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学习活动或学习者自身,学习者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客观因素
引发的学习动力,即主要是由外在诱因(条件)诱发 而来的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一)动机及其功能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 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作用: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强化功能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 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 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也叫学习内驱力。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 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 认知的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附属的内驱力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社会地位以及不同的 人格结构的人身上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将此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可组成表11—2所示的 归因模式。
由于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因此它的 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二是有助于根据学生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他的心
理特征;
三是有助于从学生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
他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因此,在实际教学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 可由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需要层次(见图11—1)。

第四章学习动机介绍

第四章学习动机介绍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三)外部强化的副作用
在一次实验中,蒂西将大学生被试分成三组去解谜 语。甲组被试事先被告知,他们解开谜语能得到钱;乙 组被试在解完谜语之后被告知,他们因为这样做而得到 钱;丙组被试得不到任何提示,也不给钱。解完一些谜 语后,实验者让三组被试分别单独呆一会,在这段时间 里,他们可以自由地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
正强化
负强化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二)强化及其变量 2.强化的依随性与普雷马克原理
强化总是伴随着反应之后而出现,强化与反应之间 的这种依随关系被称之为强化的依随性。与强化的依随 性密切相关的一个现象由普雷马克提出,叫做普雷马克 原理,即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 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普雷马克 原理也被称为“奶奶的规则”,即“先吃了你的蔬菜, 然后就可以吃甜点”。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一)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哈姆柴克( Hamachek )在其 《人本主义心理学》一文中写道:“人本心理学的研究, 旨在了解我们人类内在的心理历程……我们内在的需求、 欲望、感情、价值观,以及对我们人类行为表现原因的 自我解释……这也正是教师们在教学时应先教学生认识 他自己的主要原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作 用是帮助学生心理成长,而其关键是学生能否认识到自 我成长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
(一)动机
2.动机的构成因素
Title in 内驱力 here
Title in 诱因 here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一)动机 2.动机的构成因素
内驱力是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 内部推动力。内驱力引起反应,反应导致需要的满 足。内驱力可以分成生理的和社会的两种。生理内 驱力激活生理行为,如饥渴、休息、睡眠、性等; 社会内驱力激活的是社会方面的行为,如认可、归 属、爱情等。 Title in 内驱力 here

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 1、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的含义: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 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 内部动力。 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强化或维持

1、动机与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 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 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结构: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是两个主要的因素,还包括内驱力和诱因等。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因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 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内驱力是一种动态的需要。 学习期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 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是能满足有机体 需要的物体、情境或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从 作用上看,学习期待也是学习的诱因。但学习期待是静态的, 诱因是动态的。 在几种成分中,学习需要又是更为基本的,是学习动机产生 的基础和根本动力。也是学习期待产生的前提。
问题: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因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与 其对以往成败经验的归因有关,成功的体验易使其做出 积极的归因。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因为自我效能感可受替代经 验的影响。 恰当地运用外部强化,并使学生学会自我强化——因为 自我效能感还受言语暗示的影响。 让学生形成适当的预期——因为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机 的影响以学生对成功的预测为中介。 提供给学生一定挑战性任务——因为学生能从中获得有 关自己能力的信息,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2、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①使任务更加有趣——因为学习任务有趣能激 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动机。 教师的做法:变化教学方式,提供吸引学生学习 兴趣的学习材料,适宜地使用教学工具与手段 (如教育软件) ②引发认知冲突——因为认知冲突的引发可以 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教师可引发两方面的冲突: 一是人——物冲突,一是人——人冲突。 教师的做法:可借助建构好的问题,有逻辑的难 题以及矛盾的说法来引发。

第四章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

第四章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



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 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时人们不是对学习本 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如:有时家长为了促使孩子努力学习,答应他取得某种成 绩后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孩子为了得到奖励而努力学习, 这种动机就是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决定着学生们是否去持续掌握他们所 学的知识。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 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在教师评估之前能对自己 的学业表现有所了解,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 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而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了 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另一方面,为了达到目标,他 们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做法,或是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 或是一旦失败,便一蹶不振。
第四章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在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 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章主要围绕这样几个问题来展开讨论: 1、什么是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如何? 3、探讨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 4、探讨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 1. 动机:是个体以一定方式引起并维持其行为, 并指向该行为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它涉及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引发行为的起因是什么? ②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 ③维持这一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在许多有关动机的文献中,心理学家们往往用动 机作用这一术语来描述个体发放出能量和冲动, 指引行为朝向某一目的,并将这一行为维持一段 时间的种种内部状态和过程。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 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 产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S—R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 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 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激发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 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 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 强某种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与此相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中心概念是刺激与反应之 间的联结,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 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 分、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 习行为。

2022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解读

2022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解读

2022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解读在2022年的新课标中,提出了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思维品质、学会学习、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四大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发展的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和工作的需求。

下面将对这四大核心素养进行详细解读。

一、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新课标中,思维品质被视为培养学生的首要任务,因为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在思维品质的培养中,学生需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品质:1.提问能力:学生应当学会提出合理的问题,能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形成独立的见解和观点。

2.批判性思维:学生要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即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辨别真假,做出正确的判断。

3.创造性思维:学生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敢于质疑和挑战常规思维,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4.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面对挑战和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当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二、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指学生具备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能够主动、自觉地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新课标中,学会学习被看作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是教育教学的关键。

学会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动机:学生要具备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有意识地制定学习目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2.学习方法:学生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包括阅读技巧、记忆方法、思维技能等,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3.自主学习:学生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

4.持续学习:学生要认识到学习是终身的事业,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在学会学习的培养中,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五章 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

第四、五章  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
v 1、淡化奖赏的外部控制作用 v 2、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
他们感到自己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 v 3、应该建立一套明确的奖励办法 v 4、奖励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
学生-高年级学生? v 5、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v 6、合理使用惩罚: v 1)惩罚“就事论事”,避免“翻老帐” v 2)公正 v 3)切忌体罚 v 4)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向迁移)、垂直迁移(纵向迁移) Ø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一般迁移、具体迁移 Ø 根据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同化性迁移、顺应
性迁移、重组性迁移 v 迁移的作用:解决问题 / 概括化 / 指导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v 早期迁移理论 § 形式训练说(训练心理官能、无条件自动迁移) § 共同要素说(迁移是具体有条件的) § 经验类化说(贾德:概括化经验或原理) § 关系转换说(格式塔,整体关系)
影响学习的因素
v 认知因素-能不能学:智力(注意力、观察 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
v 非认知因素-愿不愿学(学习动机、兴趣、 态度等)+会不会学(学习策略、学习风格、 学习习惯等)
学习动机:愿不愿学
v 动机:内部动力
v 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v 学习动机:
v 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内驱力
v 现代迁移理论 § 认知结构说 § 相互作用说
迁移与教学
v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 相似性 § 原有认知结构 §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v 促进迁移的教学措施 教材 / 内容 / 程序 / 学习策略
时,往往会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热情,具 有较高的内在动机。而当人受到外界压力去 做并非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则往往会降低内 在动机与兴趣。
v 如果奖赏较多的作为控制性因素出现,即对 人的行为起到控制作用,如一味地要求学生 按照外部强化的要求去做,这就会损害个人 的自我抉择,乃至影响自尊和自信。

学习的四要素

学习的四要素

学习的四要素学习的四要素是指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环境和元认知。

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共同影响学习效果。

以下是这四个要素的详细解释: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它是学习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

学习动机不仅关乎学习者是否愿意学习,还决定了学习者对学习的投入程度和努力程度。

要激发和维持良好的学习动机,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设置:明确、具体、可行的目标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习任务。

2.兴趣和爱好:学习者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和爱好,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增强学习动机。

3.自我激励:学习者通过自我激励,树立信心和决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维持良好的学习动机。

4.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而有意识制定的有计划的方案。

它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方面。

1.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涉及学习者如何加工信息,包括复述、分类、概括、推理等技巧。

这些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2.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的策略。

例如,计划学习、监控学习进度、评估学习成果等。

这些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

3.资源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指学习者如何管理自己的资源和时间,包括时间管理、努力管理、学业求助等策略。

这些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更高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指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和,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1.物理环境:物理环境包括教室的光线、通风、噪音等条件以及图书馆的安静、整洁等条件。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习的舒适度和注意力集中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

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1)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主义、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总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这类动机作用的效果比较明显,但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受到环境或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小学三年级的某位学生数学成绩好是因为老师的缘故)。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连的(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学习)。

(3)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自发性。

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

(4)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持久地努力把握知识经验的动机。

一般动机主要产生于学习者自身,与其价值观念和性格特征密切相连,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具体动机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

这类动机主要受到外界情境因素的影响,其作用是暂时的、不稳定的。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学习动机的作用是指在学习活动的开始、进行和完成的全过程中,与学习动机有关的各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学习活动的反馈作用。

动机对学生的学习与行为的作用主要体现:(1)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

(2)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

(3) 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

(4)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动机影响着加工何种信息以及怎样加工信息。

(5)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

(6)导致学习行为的改善。

良好的、适当的学习动机最终将促进学习行为的改善,提高学习能力。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联结主义心理学家用S-R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

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

学习中的强化,既可以是外部强化,也可以是内部强化。

前者是由教师施与学生身上的强化手段,后者则是自我强化,即学生在学习中由于获得成功的满足而增强了学习的成功感与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

正强化&负强化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需要)。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

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的。

――自由学习理论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的知识,是一种自由的学习。

他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其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且认为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完全一致的。

认为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是一种无意义学习。

而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经验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必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3.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价值理论(阿特金森)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

动机强度(T)=f(需要×期望×诱因)成就需要是个体稳定地追求成就的倾向(M),期望是个体在某一任务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P),诱因是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任务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I)。

任务难度越大,成功可能性越小,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就越强,所以P与I存在着互补关系,即I=1-P。

――成败归因理论(海德;罗特;维纳)海德: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样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

罗特:提出了控制点的概念,并依据控制点把个体分为“内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他们乐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和“外控型(外控型的人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成败都归因为他人的影响或运气等外在因素,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愿承担责任)”。

维纳: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学生最终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为什么因素,是受到多种变量影响的。

――自我效能感理论(班都拉A.Bandura)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对强化的看法与传统的行为主义不同。

他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如奖励与惩罚;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期待是先行因素。

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学生认识到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的好成绩)。

效能期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它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学生不仅认识到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真正认真听课)。

――自我价值理论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论,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文顿提出的。

科文顿的自我价值论主要从学习动机的负面着眼,企图探讨有些学生为什么不肯努力学习的问题。

该理论认为,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有能力的人容易成功,成功的经验会带给人自我价值感,能力、成功、自我价值感之间形成了前因后果连锁关系。

个人把成功看作是能力的展现,而不是努力的结果。

如果成功难以追求,则以逃避失败来维持自我价值。

科文顿同时还发现,学生对能力与努力的归因随年级而变化。

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论重在对学校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做出解释,它认为学习动机问题显示了教育的负面效果,教师应根据现实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目的。

――目标定向理论目标是引导和保持学生动机的方法之一。

学生的学业目标取向可以分为两类:学习目标又称掌握目标,这种目标取向的学生其学习是为了个人的成长,他不在乎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犯很多的错误或者遭遇众多尴尬。

所以他们敢于接受挑战并且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更能坚持到底。

有这类目标取向的学生被称为任务卷入的学习者。

具有表现目标的学生更关心的是能否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做给别人看。

他们更多地关注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在比赛中获胜,在竞争中超越他人。

他们常常会使用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来证明自我。

这类学习者又被称作自我卷入的学习者,因为他们关注的是自己。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学习动机的培养(1)注意学生学习动机的合理构成(2)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3)创造各种条件,增强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2、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耶克斯(Yerks)多德森(Dodson)定律(倒“U”曲线)――中等难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布克(W.F.Book)诺维尔(L.Norvell)有关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对学习动机具有激发作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有效的表扬应具备的关键特征:①表扬应针对学生的良性行为;②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何种行为值得表扬,应强调导致表扬的那种行为;③表扬应真诚,体现教师对学生成就的关心;④表扬应具有这样的意义,即如果学生投入适当的努力,则将来还有可能成功;⑤表扬应传递这样的信息,即学生努力并受到表扬,是因为他们喜欢这项任务,并想形成有关的能力。

(5)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

课堂目标结构:竞争型、合作型、个体化型(6)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a)归因方式对学习的动机的影响:①对成功与失败的情感反应。

②对成功与失败的期望。

③所投入的努力。

④自我概念。

b)积极归因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