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习动机(详细)

合集下载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自我效能感形成因素 直接经验 替代经验 言语说服 情绪唤起

五、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理论 成就动机: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 的内部动力。 成就动机分成两种倾向: 趋向成功倾向:个体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 积极情感倾向性 避免失败倾向:个体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 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成败 归因
成败归因维度 控制源 稳定性
不稳定的
可控性 可控的
不可控的
内部的 外部的 稳定的
能 力 努 力



∨ ∨

工作难度
运气






身体状况






其他
韦纳归因理论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自我归因预测以后学习动机。 学生有不正确的归因:表明需要教师辅导与学生对自己成败归因:不完全依靠得分数高低为 基础,而是受到教师对他成绩表现反馈的影响

趋向成功者:有很强内归因,成功—能力, 失败—努力,会更加努力完成任务 避免失败者:外归因,不增加努力程度,甚 至会降低原有努力的程度。

阿特金森的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 决定成就动机强度(用T来表示)的因素有三 个: 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动机倾向,表现为追求 成就的行为强度,用M来表示; 人对成功的期待,表现为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 用P来表示: 成功的诱因值,即人在成功或失败时所体验的 情感变化,表现为满足感,用I来表示。
自我 实现 需要 审美需要 认识和理解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生长需要
缺失需要
人的各层次需要都与学习有一定关系。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保证学生有效教学条件。 归属和爱的需要:学生交往动力 尊重的需要:推动学生学习重要动力,满足会产 生自信,反之产生自卑感。

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四章学习动机

8
如何看待学困生? 怎么对待?
9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一)动机:直接推动有机体行为的内部动力。 (二)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 (三)学习动机构成: 内驱力: 产生内驱力的因素有: 需要、兴趣、理解学习意义、理想、抱负等。 诱因:如教师和家长的奖惩、期望、学校环境等
49
第三节 学习需要的培养
一、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习意义、设置合理目标、树立良好志向
50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1.“锦囊妙计”法
在开始讲一门课程的时候,用一节课时 间以科普讲座形式介绍学习这门课的趣 味性和意义。 每节课讲正课前先用两三分钟时间插入 本门课的趣味性的小知识,以增加本节 课内容的趣味性 讲课中间,当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的时候, 再用两三分钟时间讲这些知识的应用价 值。
什么是归因? 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产生原因的推论。
37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
把成败归因分成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 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把成败归因为六种因素:
能力、努力、难易、运气、身心、环境。
38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B.Weiner,1982)
内部的 三 维 度 四因素 稳定的 不稳的 外部的 稳定的 不稳的
射 射 乒 网 羽毛 击 箭乓 球 球
足 手 冰 越野 自行 划 举 摔 球 球 球 跑 车 船 重 跤

中等(适宜) 唤醒水平

18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 机;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 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人的动机可分为有意识的 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 ;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可分为主导性 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可分为 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4章学习动机课后习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4章学习动机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学习动机1.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构成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前进。

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行为动力。

内在动机是需要,外在动机是诱因。

2.强化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参考答案: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任何能够提高一个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事物都是强化。

强化动机理论强调外部动机的作用,认为表扬、奖励、批评、惩罚等教育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关键作用。

3.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一项任务的主观感受。

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四种:(1)个体的成败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劝说;(4)情绪唤醒。

4.举例说明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参考答案: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适当进行归因训练,培养自我效能感。

巧妙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评定、奖惩、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

5.考试过后,面对考试成绩单上的分数,小学生议论纷纷。

A:“这次考试题太难了,所以我没有考好。

”B:“考题倒是不难,但我的运气太差,我复习好的部分没有考。

”C:“根本用不着复习,我只要稍稍用心就会考得很好。

”D:“教室里太乱,复习不下去。

”E:“我有些考试焦虑,一到考场就紧张。

”F:“我是天生的‘榆木脑袋’,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学生A、B、C、D、E、F的归因特点,并说明他们的归因方式对未来学习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一般掌握)1.动机及其功能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了解)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它还要受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理论(一般掌握)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

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

但是强化动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而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因而这一学习动机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需要层次理论(重点掌握)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

他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三种:一种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一般来说,成就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

同时,归因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培养(重点掌握)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 洛(A.H.Maslow)于 1943年提出的。
2、主要内容:
关于需要的分类 关于需要的发展
关于优势需要
3、简评
关于需要的分类
生理的需要
有性色彩的的广告 广告商希望经典条件反射作为积极的力量起作用。 例如,他们努力在他们的产品(例如,蓝色牛仔裤、赛 车和苏打汽水)和你们对这些产品的热情之间建立联结。 他们期望广告中的成分 ——“ 性感”人物或情境 —— 能 够作为UCS引发UCR——性唤起反应。然后,他们希望产 品本身会成为CS。这样,唤起反应将与他们的产品联结 在一起。要找到更多良性情绪的经典条件反射击的例子, 你们应该留心生活中令人愉快的情感情境,比如当你故 地重游时。
教师在运用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对于高焦虑的学生应尽量少给他们学习上 的压力,而对于低焦虑的学生应适当施加压力, 使两者的唤醒趋向于中等水平,从而调动其学习 积极性。 第二,对于简单任务,如背外语单词,做算术口 算题等,可以通过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机水 平,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 第三,对于带有创造性的新学习或问题解决任务, 不宜用开展竞赛等活动来施加压力,而应放宽时 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效果更好。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续)




爱人类并认同自己为全人类的一员 有至深的知交,有亲密的家人 具民主风范,尊重别人的意见 有伦理观念,能区别手段和目的,绝不为达 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带有哲学气质,有幽默感 对世俗合而不同 对生活环境有时时改进的意愿与能力

强化理论局限:过分强调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 至否定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回避失败的倾向(Taf)是回避失败的动机(Maf)、 失败的可能性(Pf)和失败诱因值的函数(If)。 用公式表示为: Taf=Maf×Pf×If 由于Ps+Pf=1,因此,Pf=1-Ps。与追求成功倾 向中的Is=1-Ps相结合,可得IS=Pf。由此可以得 出,个体成就动机的合成倾向等于追求成功的倾向减 去回避失败的倾向,用公式表示为: Ta=Ts-Taf Ta=(Ms×Ps×Is)-(Maf×Pf×If) 因Is=1-Ps,Pf=1-Ps,If=Ps,所以, Ta=(Ms-Maf)[Ps×(1-Ps)]
应用: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作合理的归因

原因的稳定性影响对未来行动结果(成功与失败) 的预期。原因的部位(内外源)与可控性将响情 绪反应。
积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二句)

(1)成功→能力强→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 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2)失败→ → / → 。

消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三句)



4)练习:为前两个阶段的重复。多次重复 能使学生不断加深体验和理解。 (5)迁移:使学生把学到的行为策略应用 到学习场合,不过这时往往是一些特殊的 学习场合,这一切合要具备自选目标、自 己评价、能体验成败的条件。 (6)内化:取得成就的要求成为学生自身 的需要,学生可以自如地运用所学到的行 为策略。



一 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1、对学习行为的启动作用 2、对学习行为的维持作用 3、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 二 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总体而言,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学习活动 的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佳。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

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 二、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三、成就归因理论——维纳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一、强化理论


(一)教育应用 1、一般来说,强化能增进学习动机 2、惩罚一般削弱学习动机,但有时也可以 使一个人在受到批评后奋发图强。 (二)评价 1、强调奖励与惩罚措施的使用 2、过分强调外部强化,忽视或否定人的自 觉性和主动性(自我强化)
1、学习内驱力

2、学习期望
(一)学习内驱力

1、内驱力:是由于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 不平衡状态所产生的,旨在恢复平衡的一 种内在推动力,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Hale Waihona Puke 2、学习内驱力:属于社会性内驱力——奥 苏伯尔 (1)认知内驱力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3)附属内驱力

三种内驱力的发展: 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占主导地位;


三、成就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之行为的原 因加以解释或推测的过程。
归因理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海 德于1958年提出的。后来,韦纳又进行了深 入研究。

(三)韦纳——动机的归因理论



韦纳认为,人们对成败的归因是行为的基本动力。 韦纳把人们对成败的归因归纳为3个纬度6个因素。 三维度: ①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 ②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分为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 因。 ③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分为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 因。 六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 心状态、外界环境。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1、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 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是由班杜拉首 次提出的。

4第四章 学习动机

4第四章 学习动机


练习: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
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选择题、填空题)★★★☆
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
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 理状态
基本成分(选择题、填空题)★★★★
驱力(奥苏泊尔)
认知内驱力 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
系统的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 个体因自己对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
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 为了保持他人的赞许或认可而变现出来的把工作做
好的需要
21.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章 学习动机
案例教学:从“要我学”到“我要 学”—学习动 机的激 发
三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作校长时,有一次看到一个孩子用石头砸人,陶校长就叫这个孩子待会儿到 他的办公室去。孩子忐忑不安的来到校长室,发现校长不在就在外面等。过了一会儿, 陶校长来了,看到他却没有批评,只是从口袋里摸出一颗糖,说:“你来了,我却迟到了, 奖励你一颗糖。”孩子愣住了,陶校长又摸出了第二颗糖,说:“刚才我错怪你了,你是干 部,在管理其他同学,再奖你一颗糖。”孩子拿了两颗糖感到很羞愧,连忙诚恳的承认错 误。于是陶校长又给了他第三颗糖:“能自己认识到错误,再奖你一颗。好了,我的糖分 完了,你的问题也解决了,现在你可以走了。”瞧,陶行知先生就这样用了三颗糖,三言 两语就教育了这个学生,没有严厉的批评,没有大声的训斥,但相信这个孩子再也不会 犯相似的错误。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科学家,都具有探究事情原因
的倾向。而且,在归因时,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防 御的倾向。如果自己成功了,找主观原因,特别是 找特质方面的原因,诸如能力强等等;如果自己失 败了,就找客观原因,诸如运气不好、休息不够、环 境复杂等等情境方面的因素。反之对别人就没有这 么厚待了,别人成功了,说是机会好等等客观情境 原因;倘若别人失败了,则说是主观的特质因素, 诸如能力低下、只知道死啃书本之类的。这种把成 功归因于自己,而否定自己对失败负有责任的倾向 性称为自我服务偏差。也就是“往自己脸上贴金”。

教育心理学-第04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04章-学习动机

教育⼼理学-第04章-学习动机第四章学习动机第⼀节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含义(⼀)动机及其功能1.动机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标的内部⼼理过程或内部动⼒。

⼈们⽆论从事什么活动,总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配。

例如,⼀个学⽣在学校求学,是因为他有学习的动机;⼀位顾客去商店采购物品,是因为他有购买的动机。

即使是吃饭、喝⽔、⾛路这些⽐较简单的活动,也是在不同动机的推动下产⽣的。

动机可以说是活动的原因和动⼒,它表明⼀个⼈“为什么”、“为了什么”去从事某种活动。

2.动机的功能动机有3种功能。

⼀是激活功能。

动机是⼈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因,是推动⼈们进⾏某种活动的内部动⼒。

例如,饥择⾷、渴择饮。

这种择⾷、择饮的活动是由饥、渴的动机激发起来的。

没有这种动机,就不会产⽣相应的⾏为和活动。

⼆是指向功能。

在动机的⽀配下,有机体的⾏为将指向⼀定的⽬标或对象。

例如,在学习动机的⽀配下,⼈们可能去图书馆借书,或者去书店买书。

三是强化功能。

当动机把某种活动引起之后,动机并不能也不会⽴即停⽌,⽽是继续发挥其作⽤,即维持或调整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标进⾏。

(⼆)学习动机及其基本成分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为朝向⼀定的学习⽬标的⼀种内在过程或内部⼼理状态。

学习动机⼀旦形成,不仅能使学⽣对所学的东西有⼀定的指向性,例如,⽤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课能集中注意⼒去获取知识等,⽽且也有⼀定的动⼒使学习过程中的注意状态、兴趣⽔平保持下去,在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

因此,对教师⽽⾔,了解学⽣的学习动机,并采取⼀定的教学⼿段,激发和培养学⽣的学习动机是⼗分重要的,也是提⾼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前提。

2.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缺乏、不平衡⽽⼒求获得满⾜的⼼理状态。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动机

内容、结果的、兴趣。
具体,作用效果明显,但 稳定性较差, 偶然因素影响。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 的未来前途相联的。 稳定、持久,
3.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学习活动或学习者自身,学习者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客观因素
引发的学习动力,即主要是由外在诱因(条件)诱发 而来的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一)动机及其功能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 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作用: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强化功能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 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 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也叫学习内驱力。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 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 认知的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附属的内驱力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社会地位以及不同的 人格结构的人身上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将此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可组成表11—2所示的 归因模式。
由于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因此它的 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二是有助于根据学生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他的心
理特征;
三是有助于从学生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
他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因此,在实际教学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 可由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需要层次(见图11—1)。

第四章学习动机介绍

第四章学习动机介绍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三)外部强化的副作用
在一次实验中,蒂西将大学生被试分成三组去解谜 语。甲组被试事先被告知,他们解开谜语能得到钱;乙 组被试在解完谜语之后被告知,他们因为这样做而得到 钱;丙组被试得不到任何提示,也不给钱。解完一些谜 语后,实验者让三组被试分别单独呆一会,在这段时间 里,他们可以自由地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
正强化
负强化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二)强化及其变量 2.强化的依随性与普雷马克原理
强化总是伴随着反应之后而出现,强化与反应之间 的这种依随关系被称之为强化的依随性。与强化的依随 性密切相关的一个现象由普雷马克提出,叫做普雷马克 原理,即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 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普雷马克 原理也被称为“奶奶的规则”,即“先吃了你的蔬菜, 然后就可以吃甜点”。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一)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哈姆柴克( Hamachek )在其 《人本主义心理学》一文中写道:“人本心理学的研究, 旨在了解我们人类内在的心理历程……我们内在的需求、 欲望、感情、价值观,以及对我们人类行为表现原因的 自我解释……这也正是教师们在教学时应先教学生认识 他自己的主要原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作 用是帮助学生心理成长,而其关键是学生能否认识到自 我成长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
(一)动机
2.动机的构成因素
Title in 内驱力 here
Title in 诱因 here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一)动机 2.动机的构成因素
内驱力是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 内部推动力。内驱力引起反应,反应导致需要的满 足。内驱力可以分成生理的和社会的两种。生理内 驱力激活生理行为,如饥渴、休息、睡眠、性等; 社会内驱力激活的是社会方面的行为,如认可、归 属、爱情等。 Title in 内驱力 here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学习动机
Motivating Students to Lear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人为什么要学习?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观察你身边的2-3名同学,比较他们的学习动机有何异同。 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总结自己学习动机的变化情况。 调查了解不同的成败归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情况。 为什么随年级升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如何改变 这种状况? 调查分析当代中学生或大学生成就动机现状,并提出改进对 策。
小王早上6点准时起床,背1个小时的英语单词。
对学习行为的指向作用:
小王希望能顺利通过两个月后的大学六级考试。
对学习过程的维持作用:
哪怕生病,小王的学习计划也从不中断。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2、 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总体而言,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学习活动的积 极性就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佳。 对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只有当学习动机的 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内容提要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一、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1、动机:Motive,motivation 心理学家将动机定义为激发、引导和维持行为的内部过程。 通俗地讲,动机就是使你开始行动,维持行动,并且决定 着你行动的方向。 motivation is an internal process that activates, guides, and maintains behavior over time (Baron, 1998; Murphy & Alexander, 2000; Pintrich, 2000; Schunk, 2000). In plain language, motivation is what gets you going, keeps you going, and determines where you're trying to go.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4章第三节学习动机(小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4章第三节学习动机(小学)

第四章学习心理第三节学习动机主讲:韩南南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学习动机概述(一)动机的概念及功能1、概念动机是指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2、功能:(1)激活作用:(2)指向作用(3)维持作用教育知识与能力(二)学习动机1、含义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有的学习活动,并使其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动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二)成分学习需要与诱因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2、学习期待与诱因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

(单选)A.爱好B.诱因C.需要D.内驱力解析:B。

考查对诱因概念的理解。

教育知识与能力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的最佳水平点高,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的最佳水平点底,学习活动难度适中,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各种学习。

教育知识与能力三、学习动机理论(一)行为主义强化动机理论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纳主要观点及启示: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在学习中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强化,减少惩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学生行为及其结果。

教育知识与能力(二)需要层次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 )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

教育知识与能力 基本观点:(1)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后来又增加两种: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

) (2)五种基本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

(3)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能成为行为动力。

启示:为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应注意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 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 希望有稳定的地位,受人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要对安全、秩序、稳定以及 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 对食物、空气、水、 性和休息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生理需要自我实 现的需要生长需要缺失性需要要求与人建立情感联系,隶属于 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 给予爱和接受爱的需要教育知识与能力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属于()。

04-学习动机

04-学习动机

1第四章 学习动机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涵义与结构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1.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 奥苏贝尔的学业成就动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学习动机的涵义与结构 (一)动机的含义1.动机(motivation)定义:唤起与维持个体的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特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由需要和诱因组成。

2.结构: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need) 。

需要是个体对生存与发展条件的缺失的主观体验。

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incentive)。

诱因是指能引起动机的刺激或情境,是与个体需要相适宜的目标物。

3、动机的性质动机可能是意识得到的,也可能是意识不到的;动机是中介变量,是不能直接观察测量的。

由于中介变量是不能直接观察测量的,因此动机只能根据自变量(刺激)或因变量(反应)去推测。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4.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指向功能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

强化功能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二)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学习动机定义: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结构: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学习动机模型: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一)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二)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三)奥苏贝尔的学业成就动机二、学习动机的分类(一)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在动机: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外在动机:通过寻求外在奖赏或诱因而获得的动机。

对于学习本身并不感兴趣,对于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二)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的。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学习动机1、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例如,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只是为了个人的名誉、地位或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这是自私的、狭隘的,因而是低级的。

为教师的期待而学习的动机也是外部的、低级的动机,故排除其他三个选项。

2、周总理少年时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远景性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成;外部动机由外部客观条件激发而成;近景性与远景性学习动机是从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的长久与短暂来划分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远景性内部动机。

3、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成长性需要即属于此,其他的需要都是基本需要。

4、一种认识或积极走近某事物的倾向,是成就动机的重要部分的是兴趣。

5、在学习较容易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较高,最有利于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

在学习较容易的内容时,动机水平较高,最有利于学习。

6、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了解学生,前提是熟悉教材。

7、在心理学上,学生在学习上争取好成绩的主观愿望被称作学业动机。

8、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

倒“U”曲线是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的简称。

9、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第四章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

第四章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



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 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时人们不是对学习本 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如:有时家长为了促使孩子努力学习,答应他取得某种成 绩后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孩子为了得到奖励而努力学习, 这种动机就是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决定着学生们是否去持续掌握他们所 学的知识。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 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在教师评估之前能对自己 的学业表现有所了解,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 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而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了 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另一方面,为了达到目标,他 们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做法,或是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 或是一旦失败,便一蹶不振。
第四章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在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 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章主要围绕这样几个问题来展开讨论: 1、什么是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如何? 3、探讨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 4、探讨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 1. 动机:是个体以一定方式引起并维持其行为, 并指向该行为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它涉及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引发行为的起因是什么? ②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 ③维持这一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在许多有关动机的文献中,心理学家们往往用动 机作用这一术语来描述个体发放出能量和冲动, 指引行为朝向某一目的,并将这一行为维持一段 时间的种种内部状态和过程。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 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 产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S—R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 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 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激发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 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 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 强某种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与此相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中心概念是刺激与反应之 间的联结,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 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 分、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 习行为。

心理学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的《学习动机》

实际教学应用: 对追求成功者,应给予更多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 务,创设竞争的情景、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发起学习动机。对 避免失败者,应安排竞争少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取得成功则要及 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要尽量放宽,还应避免当众指责或批评。
4、韦纳——成败归因理论:给成功失败找原因
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 归因因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 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内外性维度指的是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 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天资、能力、心境、努力等因素都是由个 体本身的力量决定的,是内部原因;而任务难度、运气,教师偏见、 别人帮助等则是由个体之外的力量决定的,是外部原因。 稳定与非稳定性维度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 的特征。能力和任务难度等因素是稳定的,心境、运气和一时努力 因素是不稳定的。
A.强化 B.提高 C. 形成 D.降低
2.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内部、( )因素。
A.稳定、可控 B.不稳定、可控 C.稳定、不可控 D.不稳定、不 可控 3.班杜拉发现影响 _________ 的因素有情绪和生理姿态,言语劝说, 对他人的观察和成败经验。 4.论述题 分析归因理论,并结合实际论述这一理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启示。
第三节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一、内部条件:
★ 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主要有两类目标定向:掌握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 ★ 成熟与年龄特点 ★ 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 学生的抱负水准
★ 学生的焦虑程度
二、外部条件:
★ 家庭条件与社会舆论 ★ 教师的榜样作用
第四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培养学习动机:
可控与不可控性维度是指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驾 驭。如努力、教师偏见、别人帮助是可控的,而天资、心境、任务 难度和机遇是难以控制或不可控的。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笔记——第四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概念(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结构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的。

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家长的奖励、教师的表扬、同伴的赞许等。

诱因吸引学生进行定向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学习情绪是学生认识客观要求和自身需要之间关系时所伴随的态度体验。

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有助于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降低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的知觉和反应阈限,大大缩短反应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注意状态的集中有助于学生将学习活动指向认知内容和目标,克服分心刺激的影响。

学习动机对学习产生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引发作用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就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产生焦急、渴求等心理体验,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

2.定向作用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3.维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动机的水平。

4.调节作用学习动机调节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但是,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

过分强烈的学习动机往往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之下,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由此限制了学生正常的智力活动,降低了思维效率。

耶克斯和多德逊定律:三、学习动机的分类(一)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指人们对学习任务或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是与自我奖励的学习活动相联系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一)动机及其功能所谓动机,是指引起核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动能,既动力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作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某一目标;三是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的主管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内驱力也是一种需要,但它是动态的。

从需要的作用上来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

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2)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它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

自我提高和交往的内驱力都是一种间接地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应该说明的事,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交往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灯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获得学业成就,主要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

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逐渐替代了对长者的依附。

在这期间,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职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

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管估计。

学习期待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但两者不能等同。

学习目标是个体通过学习活动想要达到的语气结果,而在个体完成学习活动之前,这个预先结果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的。

因此,学习期待是学习目标在头脑中的反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诱因可以是简单的物体如食物、水等,也可以是复杂的事情如名誉、地位等。

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例如,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育措施中,教师所提供的奖品、成绩等都是积极的诱因。

相反,消极的诱因可以产生负性行为,即离开或回避某一目标。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为目标。

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一)高尚动机与地基动机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例如,中小学生勤奋、如你学习格门功课,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所以现在要打好基础,踏实地掌握科学知识。

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主义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例如,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只是为了个人的名誉、地位或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这是知识的、狭隘的,因而是低级的。

(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系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例如,学生的求知欲望、成功的愿望、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以及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新颖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系的。

例如,中小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为争取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等,都属于间接性的动机。

(三)内部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这是所有的动机划分方法中,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而且对教育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

内部动机是指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内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例如,某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或为避免受到老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动机不在学习任务本身,而是在学习活动之外。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由于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因此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才能称为学习的推动力。

在外在学习动机发生作用时,人的学习活动较多地依赖于责任感、义务感或希望得到奖赏和避免受惩罚的意念。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外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

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

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持续持续的激发状态。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它还要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如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的制约。

因此,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察,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表4-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表示好或积极,“-”表示坏或消极。

)从表4-1可以看出,在4种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类型中,有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另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这不一致。

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这学习效果差(负向一致)。

不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负向不一致);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正向不一致)。

据此,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

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最为重点来抓。

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会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一致与负向不一致。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

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结,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包场。

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一般说来,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如适当的表扬与奖励、获得优秀成绩、取消讨厌的频繁考试等便是强化的手段;惩罚则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但有时也可以使一个人在失败中振作起来,如考试不及格等便是惩罚的手段。

在学习中如能合理地运用强化,减少惩罚,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

当然,强化动机理论就其主要倾向来说,是行为派的学习动机理论。

由于行为派的强化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强化),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化),因而这一学习动机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如对事物、水、空气、水面、性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是安全需要,表现为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和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至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

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任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就是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的人心胸开阔、独立性强,具有创造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能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自己的使命是森美。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人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

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三、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有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它再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了。

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

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得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嗯哈避免失败者。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活的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因为这种任务对他们的能力最富挑战性。

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

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种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