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

合集下载

2022人教版生物高考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指导第九单元第4课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2022人教版生物高考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指导第九单元第4课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第4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标要求】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5.解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并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

6.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自然事件、人类活动或外来物种入侵等。

7.阐明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定。

【素养目标】1.使用图示等方式表示和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特征,并对相关的生态学实践应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从生态系统具备有限自我调节能力的视角,预测和论证某一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可能引发的多种潜在变化。

(生命观念、社会责任)3.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和比较不同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撰写报告分析其原因。

(科学探究)【主干·梳理与辨析】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概念的理解:2.碳循环:(1)请写出图中各标号的名称:a.生产者;b.消费者;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e.呼吸作用;f.化石燃料的燃烧。

(2)存在与循环形式。

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主要以CO的形式循环。

2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③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CO2(3)循环途径:(4)温室效应。

的排放,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①形成原因: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大大增加了CO2②缓解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力提倡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

3.生物富集: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九单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考点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九单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练案[32]选择性必修2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A组一、选择题1.(2023·南京高三调研)如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其中Ⅰ~Ⅴ代表不同生物类群,①、②代表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图中可以看出碳可以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流动B.缺少Ⅰ和Ⅴ,生态系统会崩溃C.经过②过程释放的CO2可以重新经过①过程进入生物群落D.碳元素在Ⅰ、Ⅱ、Ⅲ、Ⅳ、Ⅴ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解析:根据题图可判断,Ⅰ是生产者,Ⅱ、Ⅲ、Ⅳ是消费者,Ⅴ是分解者,①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②是呼吸作用,碳元素在Ⅰ、Ⅱ、Ⅲ、Ⅳ、Ⅴ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D错误。

2.(2018·海南高考)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

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解析:镜子发出的光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因此会对其进行愤怒地啄击扑打,C正确;激怒小鸟的信息来自镜子,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

3.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无关C.由图可知受到干扰后,生态系统的功能最终都会恢复原状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y值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x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A、B错误;当干扰程度超过一定限度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能再恢复原状,C错误;TS 值表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该值越小,则表示生态系统总稳定性越大,D正确。

高考生物 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高考生物 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甲(生产者 乙(分解者 丙(生产者 丁(消费者
消耗 CO2 CO2 释放 CO2 释放 CO2 释放
量)
量)
量)
量)
CO2 相
100
21
30
11.5
对值
A.甲可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乙释放 CO2 的方式不同于丙、丁 C.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升
D.表格体现了无机环境和群落之间的碳循环
考法一 利用概念图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1.碳循环过程
(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 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 CO2 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2 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①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 作用。
无机环境 之间。
2.碳循环 (1)循环形式 ①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 CO2 形式进行的。 ②生物群落内:以 含碳有机物 形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 传递。
(2)图解
3.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 CO2 含量 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影响:导致 气温升高 ,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 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 威胁。
以化学元素形式流动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循环性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生物圈(全球性)
图示
对物质循环过程相关图解的识别 (1)碳循环过程示意图
(2)将上图换成字母,如下面三种变式图。据图判断 A、B、 C、D 各代表哪种成分。
①图 1——先根据双向箭头判断:A 和 B 应为生产者和非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写“无机环境”,也不能写“生 物类别”。再根据 A→C 判断:C 为消费者,剩下的 D 为 分解者。 ②图 2——根据 A 与 C 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A 是生产者, C 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 A、B、D 的箭头都流向 E, 可进一步判断:B 是初级消费者,D 是次级消费者,E 是 分解者。

2020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

2020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

[技法提炼]
1.图中双向箭头代表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其他所有成分都指向 的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即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是生产者。 2.除了C之外,有最多被指向箭头的为分解者,即B为分解者。 3.三个图的模式其实一致,复杂的地方在于消费者的划分,图甲中消费者只有 D,图乙中消费者有D、E,图丙中消费者有D、E、F。
答案:(1)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甲和丁之间有双向箭头,且其他几种成分都 有箭头指向丁,所以丁为大气中的CO2库,甲为生产者;甲和乙都有箭头指向 丙,所以丙为分解者,则乙为消费者 (2)含碳有机物 CO2 (3)b代表光合作用 或化能合成作用,d和c代表细胞呼吸,f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代表捕食,e和 g代表动植物的遗体、排遗物等提供给分解者
A.①⑤⑥表示细胞呼吸 B.①和②的速率基本相等 C.甲→丙→丁构成捕食食物链 D.③④⑦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解析:①是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②⑤⑥表示细胞呼 吸,A错误;若碳循环能保持平衡,则①和②⑤⑥的速率基本相等,B错误;丁 是分解者,不能和其他生物构成捕食食物链,C错误;③④⑦是群落内部的碳的 流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正确。 答案:D
(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①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②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分产解者者、的消分费解者作的用呼实吸质作是用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CO2。 ②植被破坏,降低了其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解析:图中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c为生产者,d为大气中的CO2库,e为化石 燃料;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答案:B

(新课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9.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

(新课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9.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

(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时规范训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时规范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时规范训练的全部内容。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9.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一、选择题1.如图是某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系统可为航天员提供氧气B.飞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分解罐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D.太阳能经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解析:选B.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A、D正确.分解罐可以分解排泄物,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C正确。

飞船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B错误。

2.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解析:选A.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学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生物(人教版)课件:第九单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生物(人教版)课件:第九单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 1.巧辨碳循环模式图中的成分 • (1)常考图示:
(2)突破方法: ①先据双向箭头“ ”确定“大气中 CO2 库”与“生产者”。
②再根据两者中有 1 个指入箭头的为“生产者”(如甲中 A,乙中 1,丙中 E), 有 1 个指出箭头的为“大气中 CO2 库”(如甲中 B,乙中 4,丙中 A)。 ③最后据食物链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及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均 有箭头指向分解者确认各级消费者及分解者(如三个图中分解者为甲中 D,乙中 3, 丙中 C;丙中 F 为初级消费者,D 为次级消费者,B 为三级消费者)。
• 4.(2018·江西四校联考)如图为生态系统碳 B 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 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图中生产者、A、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 C.经过程③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
角度 围绕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考查理解能力 2
• 解析:根据碳循环示意图中箭头的指向可判 断A、B、C分别表示大气中二氧化碳库、消 费者、分解者,食物链是由生产者、消费者 构成的,大气中二氧化碳库和分解者不参与 构成食物链,A错误;过程①主要表示生产 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 此,大力增强过程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温 室效应,B正确;经过程③(捕食作用)的碳有 一部分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有一部分 通过B自身的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 放到大气中,C错误;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 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
稳定性
•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Ⅱ)。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3.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Ⅱ)。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3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3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

2.(2022临沂一模)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水蚤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鲶鱼占有四个营养级 B.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鲶鱼个体中所含的能量最少 C.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碳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从水蚤传递给鲶鱼 D.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分析,蚊子幼虫与划蝽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特别提醒
信息传递的3要素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 农畜产品 的产量。 (2)对 有害动物 进行控制。 提醒: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 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平衡 (1)概念: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 处于相对稳定的 一种状态 。 (2)特征
(3)调节机制:负反馈机制,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 为 信息 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 减弱或受到限制 , 它可使系统 保持稳定 。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生态缸的采光要用较强的 散射光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旁栏边角 1.(选择性必修2 P80“复习与提高”改编)农业部门在防治棉铃虫问题上,提出 了两种方案:A.喷洒高效农药; B.放养赤眼蜂(其为棉铃虫天敌)。请评价哪种方案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说明理由。 提示:放养赤眼蜂。因为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 量的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再度大爆发。在棉 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 能够将棉铃虫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方案B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
用实现的。
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②碳返回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实现的。
3.温室效应
CO2 含量 (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_______ CO2 的调节能力。打 迅速增加;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_______
A.图中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 A→B→C B.③⑤⑦都属于细胞呼吸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氮循环不具有全球性 D.提高③过程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选 B。B 是生产者,A 是分解者,C 是消费者,食物 链一般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碳循环和氮循环都具有全球 性、反复流动、物质不灭性。提高④光合作用过程有利于维 持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平衡。
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自我调节 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
负反馈调节 。 3.调节基础:______________
相对稳定 。 (1)作用结果: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____________
(2)示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3)意义: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6.提高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
自我调节能力 。 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
结构与功能 的协调。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_______
(必修 3 P101 图 5-11 改编)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过 程,其中 A、B、C 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该 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3)碳循环模式图
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 ②____________ 呼吸作用 ; 图 中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摄食 ;④____________ 呼吸作用 ;⑤_______ 燃烧 ;⑥____________ 分解作用 。 ③______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9-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名师课件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9-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名师课件

(2)物质的含义:物质循环中“物质”不是指组成生 物体的化合物,而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 H、O、N、P、S等。
(3)循环方向: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并不都 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 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
(4)生物富集作用:在食物链中重金属和DDT等,通 过食物链逐渐积累的过程,营养级越高,浓度越大。
考法1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及来源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生物 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 息 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 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5)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力植树造林都可以有效地 缓解温室效应。(√)
2.根据题图,回答问题。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 、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请据 图思考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并简述 判断的理由。
【提示】 甲和丁之间有双向箭头,且其他几种成分都有箭 头指向丁,所以丁为大气中的CO2库,甲为生产者;甲和乙都 有箭头指向丙,所以丙为分解者,则乙为消费者。
【答案】 D
2.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 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 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 多,F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 D.在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在 F→B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利用了物理信息,C 正 确;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 X,能驱赶乙昆虫,因此短期内 乙昆虫的天敌数量减少,D 正确。
答案:B
2.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 畜等。下列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 畜产品的措施是( )
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 B.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 C.施放过量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D.农场中生物间的化学信息传递沿食物链逐级进行
答案:D
4.(2017·贵州一模)某稻田生态系统中生长着水稻、
稗草,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卷叶螟的 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防治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 效率
B.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调整种间关系 C.该稻田中的上述四种生物形成三个营养级 D.除去稗草,可使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5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和稳定性
考纲要求
全国卷近五年考题统 计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 传递(Ⅱ)
2014·卷ⅡT3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Ⅱ)
2013·卷ⅠT32
考点 1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可以_传___播___的消息、情报、指令、数 据与信号等。
2.信息的种类(连线)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 的。( )
(5)卷叶螟和稻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 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 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6)信息传递是双向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也是双 向的。( )
(7)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 也可以提高一些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教师用书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教师用书

第33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学业质量水平要求◄1.通过分析碳循环的过程,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及生命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观。

(生命观念)2.通过分析反抗力稳定性、复原力稳定性与总稳定性的关系曲线,培育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科学思维)3.通过“设计制作生态缸,视察其稳定性”的试验,提高试验设计、动手操作及视察、分析实力。

(科学探究)4.通过碳循环过程的学习,相识温室效应加剧的缘由,形成削减碳排放的生活意识;通过分析信息传递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形成爱护生物与环境的责任感。

(社会责任)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碳循环(1)过程解读a.生产者,b.消费者,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e.呼吸作用,f.化石燃料的燃烧。

(2)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存在形式:a.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b.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②循环形式: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3)碳循环途径①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②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

2.物质循环的概念3.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四周环境汲取、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2)特点①最终积累在食物链顶端。

②全球性。

4.能量流淌、物质循环的关系(1)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行分割。

(2)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5.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项目案例1 案例2试验假设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微生物能分解淀粉试验设计试验组对土壤高温处理A烧杯中加入30 mL土壤浸出液比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自然状态)B烧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自变量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溶液中是否含有分解淀粉的微生物试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内试验组叶腐烂程度小于比照组碘液A1 不变蓝B1 变蓝斐林试剂A2 产生砖红色沉淀B2 不产生砖红色沉淀结论分析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苏教版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苏教版

3.总结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
形式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往复 过程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循环
项目 范围 特点
能量流动 各生态系统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 生物圈(全球性) 全球性、循环性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 传递及其稳定性
[新高考复习目标] 1.生命观念:分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之间的联系,建立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立稳态与平 衡观。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物质循环模式图、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 性与总稳定性的关系曲线,培养运用分析与综合能力和建模能力。
3.教材必修3 P101“与社会的联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怎样维持碳循 环的平衡? 提示:植物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往复循环。( × )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 ) 3.如果人们不按生态规律办事,乱砍滥伐森林,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碳 循环。( √ ) 4.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 ) 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 物质和能量是循环往复的。( × )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_光__合__作__用___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 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__C__O_2__的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__含__碳__有__机__物___的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___C_O__2 _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9讲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9讲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12/8/2021
若 E、C、F 分别对应下面图甲、乙、丙,则
(1)X 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 代表的生物为 ____化__能__自__养__细__菌______;Y 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 Y 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_有__核__膜__包__被__的__细__胞__核___。
12/8/2021
行为信息是动物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
12/8/2021
2.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
项目
作用或应用
个体水平:__生__命__活__动___的正常进行,离不
在生态 系统中 的作用
开信息的作用 种群水平:生物种群的____繁___衍____,也离 不开信息的传递 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调节生物的
12/8/2021
3.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____C_O__2____ 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影响:导致_气__温__升__高___,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 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12/8/2021
12/8/2021
A.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捕食 B.在烟草叶片保护其不受蛾幼虫侵害时起作用的信息类型 是物理信息 C.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D.图中所示生物构成的食物网是:
12/8/2021
2.(深入追问)(1)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比,信息传递的方 向有何特点? 提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2)信息传递的范围有哪些? 提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在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间进 行,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12/8/2021
2.(深入追问)(1)CO2 可以通过哪些生理过程转化成含碳有机 物,进入生物群落? 提示: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2)上面改编题中,B→C 过程中碳主要以什么形式传递? 提示:含碳的有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 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
A.图中①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C.类群丙的有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 X的主要途径 之一 D.甲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解析】 据图分析,①为光合作用,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
2.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
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 E 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
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 D增 多,F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 D .在 A→C 过程中碳主要以 CO2 的形式进行循环,在 F→B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A正确;甲表示
分解者,生态系统如果没有分解者,生产者的残枝败叶和消费 者的遗体粪便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会崩溃,分解者是生态系 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B正确;丙、丁为消费者,其有氧呼吸是 产生大气中二氧化碳(X)的主要途径之一,C正确;温室效应的 产生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的,D错误。 【答案】 D
(4) 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和
化能合成作用等。(√)
(5)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力植树造林都可以有效地 缓解温室效应。(√) 2.根据题图,回答问题。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 、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请据 图思考下列问题:
(1) 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并简述 判断的理由。 【提示】 甲和丁之间有双向箭头,且其他几种成分都有箭
;图示中未标出生产者还可以利用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4)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 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5)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 循环往返。
考法1
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1.(2018·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月考 ) 如图为
等元素。
(2)碳循环过程
生产者 ;b.__________ 消费者 ; ①图中各标号的名称:a.__________ 呼吸作用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e.________ 呼吸作用 ; c.________ f.______________ 化石燃料燃烧 。
【提示】 b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d和c代表细
胞呼吸,f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代表捕食,e和g代表 动植物的遗体、排遗物等提供给分解者。
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不同 项目 形式 能量流动 太阳能→化学能→ 热能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 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 动 循环 全球(生物圈) 全球性、反复循环 物质循环
过程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 减
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联系
(1)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最终来自无机环境。 (2) 二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 阳能,然后沿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进行。 (3) 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成分 —— 生产者和分解者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 考纲导航 ] 1.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Ⅱ)。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Ⅱ)。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Ⅱ )。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1) 循环的物质:组成生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C、H、O、N、P、S
全球性。
(2)物质的含义:物质循环中“物质”不是指组成生
物体的化合物,而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 H、O、N、P、S等。 (3)循环方向: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并不都 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 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 (4)生物富集作用:在食物链中重金属和DDT等,通
【解析】 分析图形,A、B、D、E、F均有箭头指向C
,则C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库;A、C之间为双向箭头
,A为生产者; A、D、E、F均有箭头指向 B,则B为分解 者,D、E、F为消费者;图示中包含的食物链为 A→D→E→F,故 E 减少,短时间内 D增多, F减少;碳在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 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答案】 C
过食物链逐渐积累的过程,营养级越高,浓度越大。
【判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 复利用。(√) (2பைடு நூலகம்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 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 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头指向丁,所以丁为大气中的CO2库,甲为生产者;甲和乙都
有箭头指向丙,所以丙为分解者,则乙为消费者。 (2)碳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什么?在甲(或乙或丙) 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又是什么? 【提示】 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有机物,在甲(或
乙或丙)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是CO2。
(3)图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过程?
气温升高 ,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 (2)影响:导致_________
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特别提醒】 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四个关键点
(1) 生态系统概念:物质循环中 “ 生态系统 ” 不是一般生态 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生态系统——生物圈,物质循环具有
光合作用 ②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 ________________
和化能合成作用。 ③碳的循环形式: CO2 。 a.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________ b.在生物群落内部:____________ 含碳有机物 。
3.温室效应 CO2 含量 (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_______ 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