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第4节 鉴赏表达技巧
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与表达技巧 教案精品版
鉴赏诗歌的语言与表达技巧【高考攻略】一、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①对表达技巧的鉴赏,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
在高考中,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查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
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在辨识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路。
②把握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是为主旨服务的。
因此,在分析表达技巧时,必须密切联系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当结合各种表达技巧的特点和诗词表达的思想内容,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
答题思路:(1)指出什么地方用了什么技巧或手法。
如果手法对应范围是全诗,就直接指出全诗用了什么手法。
如对应的是句子,就指出哪个句子用了什么手法。
如“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
(2)分析怎样用的。
如上例,诗人把贪官污吏比作大老鼠,刻画了贪官污吏胆大贪婪的无耻形象。
(3)点出用这个手法有什么好处。
要扣住塑造形象和表达主旨两方面来说。
如上例这个比喻形象传神地塑造了贪官的形象,表达了人民对其的憎恶之情,批判了统治者的无耻。
答题模式:诗歌(诗句)用了(什么技巧),写了什么景物或图景,突出了(事物)什么特点,表达(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二、语言鉴赏诗歌语言从内容的角度可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
意象语言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被人们赋予了特定内涵和承载了作者特定情感的物象,诗人常常借助它们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松”象征顽强不屈,“菊”则象征不畏霜冻的坚强,而“莲”则代表洁身自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 第1单元 第4节 鉴赏表达技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 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 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 生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 。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 ,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 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 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为我抵御这世间 的种种伤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 ①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 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 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②用质朴的 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主要表达技巧的能力。赏 析重要句子,首先要考虑其运用的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 效果,还要和文章的中心联系起来作答。 答案 ①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②世 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③点明万物皆 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④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 1.“逸”比“奔”好:“奔”指跑得急快;“逸”有 逃失、纵奔、奔不能止之意,写出了马受惊失控、恣肆狂 驰的状态。
2.“践死”写出了死的状态和责任;“毙”“死”都是失 去生命的意思;“杀”是使之失去生命,更能表现出犬死 的责任在马。
3.⑤(以“犬卧”可看出犬死的责任完全在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微案四鉴赏表达技巧+Word版含答案.doc
微案四鉴赏表达技巧微点突破一鉴赏表达方式(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窗子以外林徽因(文本见本专题微案二的“微点突破”一分析概括形象)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答:剖析 1.作者在首段就提出问题,运用第二人称来叙述,设置了和读者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情景。
第二段主要运用第一人称,第四、五两段转换为第二人称,这三段细腻描写了“我”与“你”看窗外或远或近的情形,体现了作者对“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的理性审视。
2.第六段中“你”和“我”两种人称交替出现,从“气闷”“受不了”“换个样子过活去”等可看出作者的自我嘲讽与反思。
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技法透视散文取材广泛,联想丰富,不受时空限制,它是真心真情的艺术流露,一根主线贯串全篇,主题明确而集中。
散文的表达方式自由灵活。
在一篇作品中,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都可以使用。
设问方式1.(2017·全国卷Ⅱ)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2.(2015·上海高考)本文是抒情散文,第⑪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3.分析某段落或全文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并举例。
4.鉴赏文中某段文字特定的表达方式。
5.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解题思路熟悉散文主要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1.叙述的人称2.描写3.抒情和议论答题模板具体的表达方式名称+列举文章内容+结合表达方式具体作用和文章内容分析。
针对练习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苦瓜况味秦勇不知何时起,城里的人一到周末便往郊外跑,一家人,或是约几个朋友,去到乡下的农家乐,吃一顿刚采回的蔬菜、池塘里的清水鱼。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表达技巧》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诗歌表达技巧(每题6分,满分:90分时间:90分钟)1. [2014·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①正对山凹。
山竹炊粳,山水煎茶。
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
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注】①草团标:茅屋。
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
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答案] 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的效果。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采用白描写法,每一个意象之前都冠以“山”这一定语,赋以山的特征;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也是一种渲染,通过这样的反复或说渲染,作者意在传递山之于作者的生活、情感的影响。
多次出现“山”,增强了节奏感,每个“山”都有不同的意义,并不雷同。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江苏)学案43 鉴赏表达特色(二)
学案43 鉴赏表达特色(二)——训练反馈一、对点训练(一)高考题组(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灯火萧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显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夜深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过去。
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三重点题型三表达技巧鉴赏题讲解.doc
重点题型表达技巧鉴赏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艺术构思)四大部分。
一、全面掌握13种修辞手法《考试说明》规定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另有古典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顶真、互文、双关等。
对于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边练边悟1请说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拟人)(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拟物、夸张)(3)终岁不闻丝竹声。
(借代)(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夸张)(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比喻、夸张)(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设问、借代)(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对偶、双关)(8)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二、重点掌握两种表达方式: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主要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最主要的是描写和抒情。
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一)描写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等。
讲究方法:多种感官结合,如常见的视听结合,从味觉、触觉入手等。
讲究方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虚实结合”放在“表现手法”中讲,这里重点说说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三种技巧。
1.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5.1.4鉴赏表达技巧,感受作品魅力
2013年全国17套试卷中,几乎都考查了该考点,只是 程度不等而已。今后湖南高考语文试卷,也必有此考点题 目的出现。
解题方略
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 和人文精神”的解题方略
1.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同样的一篇文章,不同领域的 读者所获得的认识和启发是不同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彼此 的审视角度不同。对于一篇散文,可以从社会、政治、教育、 个体、人格成长与形成等角度,来发掘其深层的意蕴。这就 需要学会根据文本本身的内容做多方位的联系,选择那些与 文本关联较紧密的方面,作为考察视点。
我们确定审视角度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可以假设自己 具有多重身份,然后分别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对文本进行审视, 这样就比较容易实现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发掘。 如回答“上善若水”的深意,可从“都江堰本身”的角 度、“历代贤者”的角度、“启示我们”的角度多维探究挖 掘深意。
2 .善于进行层面切割。一般说来,对一个文本我们 可以对它作字面上的解读,这是浅层面的。可以联系自己 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解读,这就可以获得一些具有 个性化的理解,相对来说这就深了一层。可以联系文本产 生的时代,对文本进行解读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 义。这还不够,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的生活实际,对文本 进行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除此以外 ,我们还 可以把文本里呈现出来的人或事抽象化、符号化,这样就 可能获得具有更宽广的普遍的适用的一般性意义。这样, 我们就可以实现“探究文本本身”的目的。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如《耕作的诗人》,探讨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 “耕作的诗人”的意图,其实就是探讨文章以“耕作的 诗人”为题的目的,就是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去理解写作 的意图。
2.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作品影响等方面探讨创 作意图。应先从文本中搜寻暗示作者生平经历的语句,再 关注文后注释 ( 假若有注释 ) ,同时,还要调动自己的知识 储备,来了解作者写作时所处的时代,这些都是探讨创作 意图需要考虑的。 如《耕作的诗人》探究题中的第三个要点“表达了对 其他作家的批评以及对当今中国文坛的不满”就是和作者 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的。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学案:鉴赏古诗表达技巧
核心突破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妙在何处?“法”“情”合一表达技巧也称艺术手法,是指作者为了强化某种效果,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情达意时所采用的各种积极手段,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四者间尤其是前三者的分界并不鲜明,部分技巧或手法有着归属上的交叉。
一、修辞手法鉴赏修辞手法,包括两个要点:一是辨认出修辞手法,二是说出表达效果。
古诗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双关、互文等。
1.比喻“以彼物喻此物也。
”比喻通常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回答时不必分清是哪类比喻,但在判断时要用心辨别。
明喻很好判断,暗喻、借喻则需要结合语意判断。
赏析时,应抓住本体与喻体间的关联,扣住相似处分析,可用“将……比作……”的句式。
2.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古诗主要使用前者。
(1)拟人。
拟人是指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使被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活,意蕴更加丰富。
赏析时,应注意指明事物是被拟作了人的何种特点,应结合诗歌原句尽量具体回答,可用“赋予了……以人的……”的句式。
(2)拟物。
拟物是指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使被描写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回答比拟手法时可以不分拟人、拟物,直接答“比拟”,但我们习惯上是要分的,如是“拟人”就答成“拟人”。
3.借代借代俗称“换名”,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物来代替。
借代的主要方式:(1)部分代整体(如用“帆”代指船)。
(2)特征代本体(如用“旌旗”代指军队)。
(3)具体代抽象(如用“烽烟”代指战争)。
借代可以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强化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
赏析时可以采用“用……代指……”的句式。
古诗常见的借代物杜康——酒尺素、双鲤——书信干戈——战争汉——唐渔樵——隐逸生活汗青——史书吴钩——宝刀、利剑类樯橹——船天狼——入侵的异族楼兰——边疆之敌柳营——军营山村——隐居钟鼓馔玉——权贵利禄青衫——下级官吏鸟、兔——时光4.夸张夸张是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也叫夸饰或铺张。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课件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 赏析表达技巧(中)
谢谢您的观看!
【渲染】
文艺创作中的渲染,即通过对环境、景物、人物的心理或行为 进行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强 调从环境、景物等方面进行烘托主旨(情感)。如:
【烘托】
本是中国画技法,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衬托,使所 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刘熙载: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 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 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细节描写】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 节。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包括场景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等。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 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 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如: 唐·张籍《秋思》:
【以小见大】
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 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 全,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 想。如: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 志,也叫“篇末点题”。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 清·唐彪《读书作文谱》:“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
【动静结合】
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 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 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3 小说类文本阅读 分点突破4 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07
分点突破四分析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导图指引考向分析考向(一) 分析小说的表达技巧小说的表达技巧很多,考查形式也非常灵活;但落实到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上,一般都要紧紧扣住小说三要素来拟题。
小说的表达技巧包含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环境描写、叙事特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里只讲述前三个“分点突破”未涉及内容。
1.情节安排技巧情节安排方面的技巧既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顺序,也包括铺垫、伏笔、照应等结构安排技巧,详细内容参见“分点突破一”。
2.环境描写技巧环境描写技巧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技巧,详细内容参见“分点突破二”。
3.人物描写技巧人物描写技巧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以及侧面描写等,详细内容参见“分点突破三”。
4.叙述特征技巧分析叙述特征包括分析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顺序等。
(1)叙述人称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
但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2)叙述视角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作出解释和评价。
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会让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
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一轮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
——————————————————专题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为了强化某种效果,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各种积极手段,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近些年高考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命题指向主要包括判断技巧名称、分析技巧用法、比较技巧异同、评价技巧效果等。
下表是高考试题常常涉及的各种表达技巧:1.鉴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
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并以诗歌中的实例加以证明,二是说明表达效果。
经常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1)比喻。
比喻,“以彼物喻此物也。
”通常又将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比拟。
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
①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使被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活,意蕴更加丰富。
②拟物。
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使被描写的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3)夸张。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作夸张。
夸张的作用是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4)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局部代整体,或整体代部分,或特征代本体,或具体代抽象等。
借代可使语言更简洁、生动,强化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
(5)双关。
双关分为语意双关和语音双关。
它利用词的多义或甲词与乙词同音的条件,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
2.鉴赏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
常考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烘托等。
(1)衬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相似、相反的条件,用甲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乙事物,使乙事物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学案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攻略 学案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学案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攻略解材料关系析表达技巧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总会提到“艺术特色”。
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修辞方法、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
一般来说,我们平时所说的“表达技巧”,主要指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特别是表现方法。
但从这些年高考题所给的答案看,也涉及到修辞方法和篇章结构。
下面分点作简单阐述。
一、表达方式。
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诗词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抒情,偶尔也会用到记叙和议论。
二、表现方法。
主要包括:(一)、与记叙有关的: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二)、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描写角度,包括立足点的变化,如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变化,包括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等。
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工笔小诗。
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立足城头,远望城外景致,土地荒芜,野草茂盛,清冷冷的山泉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
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
“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落罢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移步换景,虽然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一衬托,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啊!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
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十六散文阅读学案4技巧语言鉴赏类2大题型课件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 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 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 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 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 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 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 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 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 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 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 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 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 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语言,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审美活 动,能力层级为E级。设置本考点的目的是检测考生对文学 作品的鉴赏品析能力。此类试题的难度主要有三:第一,以 有关文学鉴赏知识和能力为基础;第二,结合试题要求把握 好下笔的角度;第三,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概括出有关答 案要点。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学案从技巧鉴赏型和语言艺 术型两类题型复习,并且每一题型都是先介绍有关的文学鉴 赏知识,然后结合例题把握思考的角度,进而组织规范自己 的答案。
[参考答案] ①比喻、拟人、排比。(2分)②节奏鲜明,韵律和 谐,增强形象感。(2分)
[例二] (2015·湖南高考)阅读《童年随之而去(节选)》一文 (正文见本专题“学案 1”[例一]),完成后面的题目。
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5 分)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 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 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 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 亲为什么不来。 [自主尝试]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江苏)学案42 鉴赏表达特色(一)
学案42 鉴赏表达特色(一)—-题型与方法学案目标掌握表达特色的设题形式和解答技巧,重点掌握景物描写技巧。
1.(2009·江苏卷)(《上善若水》原文见“分析作品结构”学案)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2007·江苏卷)(《麦天》原文见“分析作品结构"学案)“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200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幅烟雨牛鹭图汤世杰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
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
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高黎贡山[注]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
阵雨初停自不必说,稍小些就要抓紧犁田耙地。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第4节 鉴赏表达技巧(共49张PPT)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三)情景交融(表现手法角度)
• 本文在写景、抒情的结合上有独到之处。作者以自然的美反衬社会的
丑慨在• 。和欣单在对赏•击第对美荷此自好塘二然自月处级美由色编的的的辑描向淡写往淡母和。喜版赞在悦文美白中中色,本,恐夹样渗怖杂式透重着着压作自下者己的不孤作满高者黑的 难暗情得现志偷实、来但深片又沉刻无的逍法感遥超,
快,不• 第求减二慢级,不求升强降弱,唯一的节奏,唯一的音量……其中似乎
有微茫、•偶第然三的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变化,变化太难辨识,却使听觉出奇地敏感,出奇敏感的绝望者才能 感觉到它④。之后鼓声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强……后又加快升强,渐
快鼓• 声,单绝更击不快此会,有越处这来编“越辑人快”,母味越版,来文是越人快本在…样击…式鼓快,到是不个像非是凡人的力人击,鼓否,定但了机旋械律的、
• 试答: • 第三级
•
• 第四级 • 第五级
•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现场答卷
• 1. 拟人,把鼓声人格化“突然又起翻腾,姿意癫狂,石破天惊,戛然
• • •
而23[意评•.. 排烘止癫单分”狂比托•:击第来”,,首•此表“表由二先第现石现我处级,•三鼓破了的烘第编级声天鼓感四•托级辑的惊声情第不五变”的变母是级化重节化修版。在奏,辞文夸和突手张声出本法表音鼓,样现由声该式鼓缓的条手转震不的急撼得演、力分奏不。。技断其艺强次,化,而的“不过翻是程腾拟。”人“。姿]
调性、• 第音色二,级各种记谱符号。这鼓声引醒的不是一向由管乐、弦乐、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2文学性阅读专题3小说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4分析表达技巧与语言特色提能训练
专题3 小说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4 分析表达技巧与语言特色一、专项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棋王(节选)阿城(王一生延误了区象棋比赛的报名,等他到了,比赛已近尾声。
于是,有人提出和比赛的前三名进行一场友谊赛,后来又有好几人报名,连王一生在内,共十人。
)①到了棋场,竟有数千人围住,土扬在半空,许久落不下来。
棋场共进去九个人。
冠军总不见来,有人来报,既是下盲棋,冠军只在家里,命人传棋。
②人是越来越多,数千人闹闹嚷嚷,街上像半空响着闷雷。
③王一生坐在场当中一个靠背椅上,把手放在两条腿上,眼睛虚望着,一头一脸都是土,像是被传讯的歹人。
我不禁笑起来,过去给他拍一拍土。
他按住我的手,我觉出他有些抖。
王一生低低地说:“事情闹大了,一有动静,一起跑。
”我说:“不会。
只要你赢了,什么都好办。
怎么样?有把握吗?九个人哪!头三名都在这里!”王一生沉吟了一下,说:“参加过比赛的人的棋路我都看了,就不知道其他六个人会不会冒出冤家。
书包你拿着,不管怎么样,书包不能丢。
书包里有……”王一生看了看我,“我妈的无字棋[注]。
”他的瘦脸上又干又脏,鼻沟儿也黑了,头发立着,喉咙一动一动的,两眼黑得吓人。
我离开后,他一个人空空地在场中央,谁也不看,静静的像一块铁。
④棋开始了。
上千人不再出声儿。
风吹得九张大纸哗哗地响,棋子儿荡来荡去。
太阳斜斜地照在一切上,烧得耀眼。
前几十排的人都坐下了,仰起头看,后面的人也挤得紧紧的,一个个土眉土眼,头发长长短短吹得飘,再没人动一下,似乎都把命放在棋里搏。
⑤太阳终于落下去了,立刻爽快了。
⑥我看见两个人从各自的棋盘前站起来,朝着王一生一鞠躬,说:“甘拜下风。
”就捏着手出去了。
王一生点点头儿,看了他们的位置一眼。
⑦王一生的姿势没有变,仍旧是双手扶膝,眼平视着,像是望着极远极远的远处,又像是盯着极近极近的近处,瘦瘦的肩挑着宽大的衣服,土没拍干净,东一块儿,西一块儿。
喉结许久才动一下。
我第一次承认象棋也是运动,而且是马拉松,是多一倍的马拉松!……我找了点儿凉水来,悄悄走近他,在他眼前一挡,他抖了一下,眼睛刀子似的看了我一下,一会儿才认出是我,就干干地笑了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演练提能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王芸①在许多乐器的身体中,总能找得到一棵树的魂魄。
只是不同的乐器,往往渗透着树在不同生命时段或不同部位的某种特质,彰显出各异的面目。
②二胡绝对是紧紧抓握着泥土的大树的根部。
二胡奏出的声音,悲怆也好,苍劲也罢,哪怕偶尔欢娱一阕,都带有泥土的颜色与气息,都透着一丝苍凉。
二胡的弓只一拉,戛然一声,人们的心便不由自主地往内收紧,收成一枚致密的核,被二胡的气场浑然包裹、束缚,却又仿佛随时会胀裂开来,一腔情绪迸泻而出,澎湃成汪洋。
③笛子是一尾游动在树腔中的气,有时蹿上梢头,只轻灵地一点;有时从树根直贯云霄,荡气回肠。
琵琶如茎,精血充沛,刚健有力,是累死风雨也弹拨不断的结实与铿锵。
纤指急弦,狂风骤雨,仍稳伫如故,不输金石。
小提琴是枝干,铺蔓回环,细可撑天,密可载云。
繁花点点,叶稠如幕,阳光在每一处可照耀到的地方,朝着不同的方向闪闪发光。
④筝是一片春天新发的叶子,是叶子上恰好滚动的露珠,露珠上闪烁的光芒,是叶子在温润春日里时常承接的一场密雨,雨线上不小心拆散的月光。
钢琴是春夏之交满树的花蕾次第绽放,干净、明澈而又激情的天籁彼此衔缀。
箫是深秋落霜的树,遍体薄透清越的白,凌凌如月下剑光的寒,满身清肃之气。
箫,离一株树的冬天,大概只有咫尺。
⑤独弦的马头琴,是一株躺下来说话的老树。
一株缄默了千年的参天大树,就藏在马头琴里对我们开口说话。
一个个颤音,喑哑,低回,连绵,苍茫,悠长。
每一个音符是那历历在目、无边无际的沧海桑田,是那潮起潮落、风起云涌的苦难与欢欣,是那生命无处不在的脆弱与坚强、隐忍与抗争……除了缄口,聆听,我不知自己还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⑥由陶土、兽骨制成的埙,也许不曾掺杂一丝木质,但绝对找得到有着无数年轮的树的一缕精魂。
埙是从远古吹来的一阵风,脚不停步,吹过无数棵树的叶子、花朵和果实,撼动树的枝、粗朴的躯干和隐藏在泥土中的根,挟带走漫漫黄沙、树的精魂和时间的碎砾,从远古呼啸而至。
⑦埙一路走来的历程太漫长了,风中汇聚起太多种声音——如七彩光谱会合成透明的光线——以至我们只听见纯净单调、起起伏伏、无休无止的呜呜。
在这质朴无华的声音里,我们情不自禁静敛心神,像盲人那样伸出心灵的双手,摸索着试图将碎砾缝合,将残缺还原,让精魂回到每一棵树的身体之中,将每一粒黄沙归还给早已消失的土壤……可我们知道,永远回不去的,是和埙一道呼啸而来的时间。
⑧埙,听着听着就像一场大梦了。
不知何时,泪已浸热双眼。
1. 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比喻、比拟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笛声抑扬顿挫的特点,语言富有动感和韵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故乡草刘翠婵①这个时节,草是村庄最新鲜的主人,它惬意地盛开,有点乍乍乎乎。
各种各样的草竞相开放,比花儿还要热烈。
有的草小的只有米粒大,挤挤挨挨偎在一起,一个春天长下来,还是那么小,看着人心生疼。
有的草大大咧咧地长,一个晚上不见,就会蹿出老高。
后院一堵不大的矮墙上,就有十几种草在这里聚会。
②村子是离不开草的,人和牲畜都离不开。
如果没有稻草,就长不出稻谷,没有稻谷,一年的希望又在哪里?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草,牛吃什么羊吃什么猪又吃什么?鸡鸭鹅不怎么吃草,但有草的地方,就有它们肥沃的粮食,各色虫子、蚯蚓随时恭候着它们的到来。
③稻草香甜。
稻谷在草叶上扬花、抽穗,凝结一年的希望,从嫩绿到金黄,村人忧心忡忡地牵挂着。
当金黄来临,村庄就丰硕,香喷喷的气息萦绕在村头村尾,像村口溪流哗哗的碎语,止也止不住。
稻草在我心里是一种有温度的草,它恰到好处地温暖了我童年的许多个冬天。
那时夏天收割完,每家每户都会在稻草堆里挑出一些长得好的草杆,晒干后扎成草垫,待到冬天铺在席子下,就是暖和。
④盛开的草,漫山遍野站着,站成村庄一季一季的依靠。
很多不知名的草,长在村庄之上,墙头、瓦顶、乱石堆,无处不在且长势良好。
长在屋顶上的草带着一身的侠气,春归时醉享天涯春风,夏日里骄阳烈焰缠身,挺到秋来又要饱尝风霜雨雪,冬临就化作檐角的一撮泥土。
这样的草,孤独地长在高处的瓦上,是藏在村庄深处的魂魄。
死了一拔,瓦就黑上一层,村庄就在它们一次次死去活来中渐渐老去。
⑤一些废弃的墙头上,每年都有不同的草在长。
生在废墟上,便是野草了。
伫立风中,它们的命运并不会随村庄的命运起伏。
除了神,只有野草可以在废墟上歌唱。
⑥有了盛开的草,村子就像有了一件压箱子的衣料,太阳底下一抖,就会抖出许多难言的气息。
⑦草的一生是一个四季轮回,村人的一生是六七十年或七八十年。
村庄的一生又是多长?我以为,所有的村庄都应该是长生不老的。
可是我看着它渐渐不在了,最初是人声在这里低落下去,接着是牲畜开始稀疏,最后是草爬满了老屋的许多角落。
在屋里盛开的草,丧失了平原上的芬芳,因为此时的它已是荒草。
⑧村子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沉睡中死去,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得体最幸福的死法,不用劳烦子女们奔波,不用拖着疲弱之躯苦等油尽灯枯。
村庄又少了一个人,村上的草又多了一棵或一丛。
老人们总说自己的命和草一样贱,到头来只有草可以做最后的陪伴,在灵魂没入土地的时候,一生的凄苦都化作了来年坟上青葱的草叶。
⑨草是有来生的,无论死得多么难看,春风一点染,它就又是芳草了。
村庄和村庄上的人们没有来生,一旦离去,永不回头。
(选自《福建文学》2011年第1期,有删节)2. 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了春天村庄里小草竞相生长的情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水车郭远辉①它不像一张犁,要用的时候,挂在背上,赶着牛就走;它不像一担箩筐或是一担土箕,平凡得可以到处乱放;它甚至不像绝大多数的农具,总是低着头默不作声。
它,是水车,但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车,说它是车,是农耕诗人给它戴上的一顶桂冠。
它身上没有安装一个轮子,它不但不能载货驮物,反而每一次从农家到水塘去车水,都需要两个以上的人扛着去。
可以说,它是我所见的所有农具中,做工最繁杂、力学原理和生产美学得到最充分融合的一件农具。
它总有说不完的话,唱不完的歌。
②1980年,生产队将所有集体的生产工具分到各家各户,由于全队只有五辆水车,每户人家都想要,队长只能以抓阄的形式来确定。
母亲把机会让给别人,让大家先抓,留下最后一个阄给母亲。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她打开阄时,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水车”两个字,她自然高兴,但当她看到最想得到水车的李伯因为没有抓到阄而神情无比沮丧时,母亲竟然将全队人视为神器的水车让给了李伯。
③第二年开春时,母亲请来村里的老木匠罗秋生,为我家做一架水车。
母亲把藏在老屋二楼上的一批准备盖新房的上好杉木料搬了下来。
母亲说,水车是田喝水的碗,没有碗,田就会渴,经常口渴的田园,禾苗怎么能长得好呢?罗木匠是一个做农具的能手,村里几乎所有的农具都是他和他的徒子徒孙们做的。
一根根木讷、沉闷的木头,在他斧锯凿刨的作用下,重新活了过来。
他用了足足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水车做了出来。
崭新的水车静静地躺在晒谷场上,木香怡人。
母亲望着它,脸上漾着笑意。
④从此,这架水车被父亲和母亲扛着从一丘田走向另一丘田,从一方塘转向另一方塘。
在干旱的季节,在田地需要灌溉的时候,它总会挺身而出,把低处的水抬到高处,把远处的水拉到近处。
很多次,在月朗星疏的夜晚,我跟着母亲在水车上散步,一高一矮的母子俩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水车的轱辘,竭尽全力把池塘里的水抽进农田。
我们踩得越快,水流就越大,踩着踩着,仿佛自己跑了起来,在茫茫的旷野里,水也跟着我们的脚跑了起来,从池塘出发,从水车幽深的身体流出,流向水沟,流向田畴,流向庄稼的血管。
⑤舒婷的诗里写到: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每当读到这样的诗句,我的心里就会随着水车的转动而酸楚起来。
现在看来,水车俨然成了落后生产力的代名词,可是又有谁注意到,水车从汉灵帝时华岚造出雏形,到三国孔明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隋唐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至今已转动了1700多年。
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曾不知疲惫地灌溉了一个民族。
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抽水机的广泛使用,使水车悄然身退。
母亲本想再修修这架老水车,但秋生师傅年事已高,早就收斧挂锯,马放南山了。
五里八乡,再也没有人需要水车,也没有人会造水车了。
母亲洗净水车身上的污泥和水草,郑重地将它收了起来,安放在老屋的楼上,与其他业已退休的农具堆放在一起,让它安享晚年。
⑦每一次回故乡,我都会爬上楼,看看那架老水车,凝望中,母亲踩着水车时那吱嘎吱嘎的转动声又在我心里响了起来……(选自《散文》2011.2,有删改)3. 简析文章第四自然段的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拟人,如“挺身而出”“抬到高处”“拉到近处”等,将水车人格化,形象地表现了水车的奉献精神。
(2)排比。
“流向水沟,流向田畴,流向庄稼的血管”层次清晰地写出了水车灌溉庄稼时的重要作用,增强了语势。
(3)动作(或细节)描写。
“一高一矮的母子俩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水车的轱辘”,形象地描绘了母子俩踩着水车的情形,表现了劳作的辛勤。
(4)比喻(借喻)。
“流向庄稼的血管”将庄稼的导管比喻成“血管”,形象地突出了水车灌溉农田、滋润庄稼的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竹贾平凹①离开我的文竹,差不多有一个月的光景了。
一个月里,时间的脚步儿这般踟蹰,竟裹得我走不脱这个城市,夜里都梦着回去,见到了我的文竹。
②去年的春上,我去天静山上访友,看定了那里边的一盆文竹。
她那时还小,一个枝儿,一拃高的来样,却微微仄了身去,未醉欲醉的样子,乍醒未醒的样子,我爱怜地扑近去,却舍不得手动,出气儿倒吹得她袅袅拂拂,是纤影儿的巧妙了,是梦幻儿的甜美了。
我不禁叫道:③“这不是一首诗吗?”④主人夸我说的极是,便将她送与我了。
从此我得了这仙物,置在我的书案,成为我书房的第五宝了。
她果然地好,每天夜里,写作疲倦,我都要对着那文竹坐上片刻。
月光溶溶的,薄薄的,从窗棂里蹑进来,倾洒在文竹上,风的拂动悄没声儿地送给她参差斑驳的倩影,愈觉得清雅,长长的叶瓣儿阴阴的,楚楚的,随着月亮的腿动在变幻着色调……这时候,我心神俱静,杂思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