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曾国藩历任高官一生积累了多少“养老钱”?

合集下载

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字子孝,号忠介,湖南湘潭人,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一、早年经历曾国藩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读书人,对于教育有着很高的期望。

曾国藩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才智和勤奋的品质。

他在家乡读书,后来考入了湖南的府学。

在府学期间,他刻苦学习,勤奋钻研,成绩优异,被誉为“府学之冠”。

二、官场生涯曾国藩在官场上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他先后担任过湖南、湖北、陕西等地的官职,以及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战斗。

他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被誉为“曾铁军”。

他的军事战略和组织能力使得太平天国起义军遭受了重大打击,为清朝政府稳定了局势做出了巨大贡献。

曾国藩在官场上也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

他坚持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不受贪污腐败的诱惑。

他注重民生,积极推行改革,为人民谋福利。

他还注重教育,提倡儒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有用的人才。

三、晚年生活曾国藩在晚年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他退休后回到家乡,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他继续读书,写作,思考人生。

他的著作《曾文正公全集》成为了后人学习的经典之作。

他还致力于家族的兴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后代。

曾国藩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他的勤奋和才智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其次,他的清廉和正直告诉我们,做人要有道德底线,不能被金钱和权力所腐蚀。

最后,他的奉献和忠诚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公仆,要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总之,曾国藩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追求卓越。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让我们向曾国藩学习,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历史趣谈:曾国藩也有"小金库" 主要供其打点官场应酬

历史趣谈:曾国藩也有"小金库" 主要供其打点官场应酬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曾国藩也有"小金库"主要供其打点官场应酬导语:曾国藩是一个标准的传统官僚,他科举出身,从翰林院编修起家,做到了副部级的礼部侍郎。

在那之后,他创建湘军,带兵打仗,最后一路做到大学曾国藩是一个标准的传统官僚,他科举出身,从翰林院编修起家,做到了副部级的礼部侍郎。

在那之后,他创建湘军,带兵打仗,最后一路做到大学士、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可以说出将入相,位极人臣。

我们可以通过曾国藩这个具体典型,观察一下清代地方官员的经济生活状态,观察一下清代官场的潜规则是具体如何运转。

曾国藩一家生活简朴咸丰十年(1860)四月,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

两江包括今天的江苏、江西、安徽,总督主掌军政民政,统辖三个省的一切文武官员。

而就太平天国时期的形势而言,两江总督的重要性可谓天下第一。

如此重要的人物,年收入是多少呢?如果说基础工资,或者叫法定工资,说来令人难以置信。

大清帝国的总督,年收入只有155两白银。

如果大致以一两白银兑换200元人民币计算,大约为人民币30100元,合成月薪约为2583元。

而按现行的《国家公务员级别和工资标准》,省级公务员职务工资标准为2510元。

古今薪酬制度之一脉相承居然如此巧合。

当然,和今天的工资制度一样,这155两白银只是工资条上的基本工资。

从雍正时期起,皇帝又特批给督抚们一笔数额不菲的补贴,叫“养廉银”。

乾隆十二年(1747),朝廷定两江总督养廉银为一万八千两,在全国总督中处于较高水平。

然而事实上,对于帝国内绝大多数督抚来说,“养廉银”在全部收入中仍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中国官员更大宗的收入是“规费”,换成今天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曾国藩坐拥千万白银 竟霸占太平天国宝藏

历史趣谈:曾国藩坐拥千万白银 竟霸占太平天国宝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曾国藩坐拥千万白银竟霸占太平天国宝藏
导语: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史料记载,曾国藩曾带领湘军南征北战,过手银子超三千万,为何死后
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史料记载,曾国藩曾带领湘军南征北战,过手银子超三千万,为何死后家产只有1万2千两,曾国藩真的只有这么一丁点钱吗?
曾国藩的年轻时期可谓是一帆风顺,在仕途的道路上更是成为传奇,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升级到二品官位。

在京为官期间经常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儒学思想处理万事。

据记载,曾国藩在京城期间,因为自己在大街上多看了一个美女几眼,结果他写在自省日记里面,一连自省几天,足以见得曾国藩的心智坚韧。

1852年因母亲去世,曾国藩在家守孝三年,此时全国太平天国运动大爆发,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组建了日后闻名于世的湘军。

对于皇帝的命令曾国藩言听计从,皇帝让去哪就打到哪,即使打不到,救援不了,也会找一个妥当的理由。

对各地协作的总督县令都是一一拜访,对军官士兵奖赏保荐大额增加,南征北战打的太平天国溃不成军,被称为太平天国的刽子手。

1864年,四面围城攻破当时太平天国大本营,朝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

攻克太平天国大本营后,湘军在城内大肆掠夺财物,保守估计300万两银两。

战后军官士兵用船运载金银财富回乡,曾国藩却用了大部分钱财花在了上大打点上面,光打点就花了8万银两,文武双全就用在曾国藩
生活常识分享。

曾国藩的收入

曾国藩的收入

总督一年到底支出多少呢? 支出银两每年动辄以十万计。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是曾国藩的侯府,坐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落在位于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东部的荷叶镇富托村,与湘乡市、湘潭县、 衡山县、衡阳县毗邻,总占地面帜四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近一万平方米,是典型的沿中轴线对称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体。这些建设费用当然是用的灰色入了。
如此重要的人物,年收入是多少呢?
正如大清王朝的许多事情一样,两江总督的年收入,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
如果说基础工资,或者叫法定工资,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大清帝国的总督,年收入只有区区一百五十五两。如果大致以一两兑换二百元人民币计算,大约为人民币三万一千元,合成月薪约为二千五百八十三元。这一百五十五两只是工资条上的基本工资,顺治年间,国家考虑到总督生活的实际需要,还给他几种补贴:薪银、蔬菜烛炭银、心红纸张银、案衣什物银、修宅什物银诸项,这部分合而计之为五百八十八两,是基本工资的四倍左右。这五百八十八两,对一位总督来说,当然是远远不够花用,况且三藩之乱起,国家财政紧张,大部分补贴又取消了。因此从雍正时期起,皇帝又特批给督抚们一笔重大补贴,叫“养廉银”。乾隆十二年,朝廷定两江总督养廉银为一万八千两。(324万元)。事实上,对督抚来说,“养廉银”在全部收入中仍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中国官员更大宗的收入是“规费”,换成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灰色收入。但是“中华帝国的朝廷和百姓都不认为收取规费有什么不妥或者是腐败,只要此种行为保持在习惯性的限度以内就行。”张仲礼的研究结果,督抚级的官员平均是十八万两。如果以一两白银折合一百八十元人民币计,可达三千二百四十万元人民币。如果真的如此,我们差不多可以说曾国藩是大清帝国的顶级富人之一了。
第一当然是他个人和家庭的开支。
清代大员之家,往往是数世同堂。一旦当官,父母兄弟依靠不说,就连宗族亲戚甚至于同乡也要投奔,一个人的收入要照顾少则几十位多则上百位的消费者。

历史趣谈曾国荃与曾国藩有何关系?曾国荃真是贪官吗

历史趣谈曾国荃与曾国藩有何关系?曾国荃真是贪官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曾国荃与曾国藩有何关系?曾国荃真是贪官吗
导语:曾国荃是大学士曾国潘的九弟,是湘军的主要将领之一,在镇压太平军之际,建立了诸多功勋,深受其兄曾国潘的重用。

一直以来,围绕在曾国荃身
曾国荃是大学士曾国潘的九弟,是湘军的主要将领之一,在镇压太平军之际,建立了诸多功勋,深受其兄曾国潘的重用。

一直以来,围绕在曾国荃身上有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曾国荃家财不计其数,无论是围攻安庆,还是围困天京,在城破之际,曾国荃都抢掠了诸多金银。

甚至在清廷要求他交还的时候,都拒不交还,最终其兄替其请辞。

而跟随在他一路大军的军士,每个人都比其他军队里的富有。

曾国荃所得金银细软、稀世珍宝盈筐满箱,难计其数,其贪婪残暴之名于是遍闻天下。

民间流传曾国荃的吉字营湘军掳掠的金银如海、财货如山,一时间,长江上成百上千艘舟船,满载这些财宝驶向湖南。

在城市被洗劫一空后,为了消赃隐罪,他还纵兵放火烧房,使天京城顿成一片火海,破坏极为严重。

这些故事说的有理有据,让人想不信服都难,那么曾国荃是否真的如此胆大包天?他到底贪了有多少钱财呢?
严格算来,曾国荃的家财,根部比不上同一时代的其他官员。

所谓曾国荃贪污财产,在战争每破一城,便将城内财产洗劫一空,“于此中获资数千万”的说法是错误不可信的。

曾国荃晚年过的极为穷困,要是真有财产数千万,再怎么挥霍都不会沦落到后来那种生活。

吃饭都成问题,举债无数,以致他后来一直感叹辞官过早,否则还能凭当官还一些债务。

他在写给自己兄长,以及自己的子侄亲友的信中,多次提到自己的穷困。

同治九年十一月初二日写给曾国潘的信:“弟向未留剩活钱而用度日生活常识分享。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他们死后谁留下的遗产最多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他们死后谁留下的遗产最多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他们死后谁留下的遗产最多在晚清70年里,出现了不少力挽狂澜的人物,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3 人。

他们对清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生于1811年11月26日,病逝于1872年3月12日,享年62岁。

左宗棠生于1812年11月10日,病逝于1885年9月5日,享年74岁。

李鸿章生于1823年2月15日,病逝于1901年11月7日,享年79岁。

他们都有几十年官宦生涯,做过封疆大吏。

那么,他们死后为后代留下了多少遗产?首先来看曾国藩。

曾国藩从1854年后,创建了湘军,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带兵打仗是最来钱的差事,在数以百万计的粮饷中稍微动一下手脚,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曾国藩没有这样做,他寄回家的钱还越来越少。

因此,当不少湘军将领发家致富时,曾国藩还在靠一份养廉银和俸禄过日子。

当然,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的养廉银也不少了。

两江总督管辖江南富庶繁华之地,养廉银每年至少1.8万两银子。

8年两江总督当下来,光是养廉银就有10万两银子。

其次,作为位高权重的两江总督,曾国藩还能收到大量的“陋规”。

虽然曾国藩拒绝了大部分“陋规”,但收入囊中的“陋规”也不在少数。

然而,曾国藩视金钱为粪土,所得收入,要么作为粮饷用在行军作战中,要么周济了地方公益事务。

所以,到头来曾国藩并没有给后代留下巨额遗产,只有区区1.8万两银子。

曾国藩或许觉得这是一笔巨款,吩咐后代不要在为自己办丧事时收礼,结果一场丧事办下来,1.8万两银子全部花光了。

再来看左宗棠。

左宗棠是一个穷苦农民出身,三次参加会试而名落孙山,后来在进剿太平天国运动中崭露头角,成为清朝的中流砥柱。

左宗棠的收入比曾国藩还高。

他在任职陕甘总督时,还兼任陕甘茶马使。

这可是一个肥得冒油的“肥差”,每年光是合法收入就能达到38万两银子。

左宗棠长期担任陕甘总督,前期进剿捻军,后期收复新疆。

每年打仗,军饷开支达800万两银子以上。

曾国藩的穷日子:一个清代高官为何入不敷出

曾国藩的穷日子:一个清代高官为何入不敷出

曾国藩的穷日子:一个清代高官为何入不敷出曾国藩。

澎湃新闻记者徐萧曾国藩在做京官的十多年间,其生存状态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窘”,而窘的原因是因为穷。

在入京为官之初,作为翰林的曾国藩每年的法定收入是120多两白银,而官服、住房、出行、应酬等各项支出,每年要有600多两白银,赤字将近480两。

即便后来步入高级官员行列,经济压力仍没有得到多大改善。

所以,十多年的京官生涯,曾国藩考虑最多的应该就是钱从哪来。

曾国藩弥补赤字的方式,和其他京官没什么不同,外官的馈赠(夏天叫冰敬,冬天叫炭敬,临别叫别敬)和借贷成为他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

对于外官的馈赠,曾国藩和别人一样十分渴望,但他也有自己的矜持,尤其是30岁之后开始“学作圣人”,他对自己的修炼变得严格起来,立志不以做官发财为目标,在个人修养上则近乎严苛,甚至去拜客时多看了主妇一眼,也要在日记中对自己痛加责备。

理学修养使得曾国藩在晚清官场贪风横行中得以保持清洁。

然而,低薪制带来的更多是整体性腐败。

在张宏杰的新书《给曾国藩算算账:一个清代高官的收与支(京官时期)》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丰满的曾国藩,也看到了晚清官场的生态、社会生活的很多潜规则,而且透过曾国藩的个人账簿,一个帝国官僚系统的运作方式,底薪制和腐败现象之间的联系,都不同程度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30岁前他有很多毛病,是个庸人澎湃新闻:你此前就写过《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进入学院进行学术研究后,也把论文选题定为了曾国藩的经济生活,曾国藩身上有什么吸引你?张宏杰:对曾国藩个人还是比较有兴趣。

原来我写过的一些书,像《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大部分都是着眼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素。

像皇权专制、官本位啊,这些负面因素很多还活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或者说残留在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中。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

如果时代离得太远,很多东西其实已经不起作用了,比如说原始社会的食人生番,就没有必要去鞭挞。

但是我们看明代的君主专制、官僚制度,能够感同身受,因为这些制度的基因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还存在着。

【人物】曾国藩当官后的灰色收入

【人物】曾国藩当官后的灰色收入

【人物】曾国藩当官后的灰色收入曾国藩画像晚清举人的入仕机会十分有限。

曾国藩成为举人之后,曾氏家庭的经济地位也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以致后来曾国藩两次进京会试的花销,对小地主曾家构成了相当沉重的负担。

然而在曾国藩中进士之后,曾家生活起居的排场,马上发生了改变。

中进士之后,曾国藩于道光十八年年底请假回家,在老家待了一年。

这一年间,他外出拜客,排场是“仆一人,肩舆八人”,昂然行走于湖南乡下,引得农人们纷纷驻足观看。

在中举之前,曾国藩衣着朴素,经年不过一件长衫而已。

而进京为官前,曾国藩统计自己置办的衣服,已有如下内容:羊皮袍、呢皮马褂、灰袍套、呢袍套、珍珠毛袍套、厚绵绸小袄、薄绵布小袄、棉袍套、绵圆袍、绵套裤、棉马褂、绒领、棉小帽、秋帽、秋领、线绉夹马褂……曾家日常生活虽然不常大鱼大肉,但宴客时已经能上“海菜”了。

曾国藩成为京官,直接效益也就是薪俸十分有限。

然而“边际效应”却非常大。

这种边际效应主要体现的筹资能力的增长、获得干预地方政事的权力等方面,由此导致曾家可支配财富的增长。

对绝大多数获得高级功名的绅士来说,即使原本家世清寒,获得功名之后最终也会在经济上上升为大地主至少中等地主阶层。

至于经济上升的渠道,则因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千差万别。

具体到湘乡曾氏,则有以下几条:一,曾国藩进京为官的资本,主要来自拜客收入。

二,道光二十七年以前,湘乡曾氏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借债和曾国藩对家中的少许补贴。

三,道光二十七以后,曾国藩大弟以乡绅身份在湘乡所获“聘用费”和“经理收入”,成为家中经济收入的支柱。

四,被曾国藩提携从军的弟弟曾国荃的灰色收入,是后期湘乡曾氏成长壮大的主要助力。

曾国藩故居的“八本堂” 曾国藩的拜客收入中进士之后,曾国藩请假回家,在老家逍逍遥遥“把戏”(玩耍之意)了一年。

这一年他的主要任务是为将来进京当官筹集“资本”。

传统时代交通不便,进京当官,对于湖南这么远的路程来说一般要一二百两。

这笔钱要由官员自身承担。

其次,翰林等官员薪俸很低,而国家又无公款配给之制。

曾国藩历任高官一生积累

曾国藩历任高官一生积累

曾國藩歷任高官一生積累“養老錢”不到兩萬兩白銀2016-03-31 16:03:58 羊城晚報李寅初曾國藩的功業道德文章,世所矚目,堪稱晚清第一重臣。

坊間關於他的研究可謂俯拾皆是,但可惜能兼得嚴肅與趣味者甚少。

近日讀到的《給曾國藩算算賬:一個清代高官的收與支》(中華書局),算是一部以小見大、有依有據,又極具趣味的上佳之作。

作者張宏傑從曾國藩的日記、書信等材料入手,替他仔細盤算了一番工資收入、人情往來、日常花銷等情況,進而鉤沈出曾國藩鮮為人知的一面,獲得了一個觀察晚清社會的特殊視角。

這中間最讓我驚訝,也可能是最鮮為人知的一面是:原來曾國藩很窮!在北京做了整整十三年的京官,借貸和哭窮一直是曾國藩居京經濟生活的主旋律。

因為“胸中無學手無錢”,連仆人都敢鄙視他,卷鋪蓋另尋高枝。

雖然中了進士,但大舅依然“陶穴而居,種菜而食”,過著半野人的生活,二舅也是貧病交加,直到去世,也沒能沾到外甥一點好處。

為何做京官的曾國藩這樣窮?據張宏傑的分析,這與清代京官的低俸制有很大關系。

在京做官十三年,雖然曾國藩屢經升遷,但年俸一般只有一百多兩白銀,高也不過四五百兩。

這點銀子,要養全家大大小小十幾口人,還得養車租房、交際應酬,根本不夠花。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中進士後欽點刑部主事,因為家境貧困,無力支持當京官的花銷,竟一度不想就任!許多京官為了彌補赤字,只能靠家族資助,或者放下身段,厚著臉皮“打秋風”,交結地方大員收受“碳敬”、“冰敬”,甚至以權謀私,包攬詞訟,幹預公事。

但令人驚訝的是,即使如此窮困拮據,曾國藩依然能保持清節,克制“利欲”,立下了“學作聖人”“不靠做官發財以遺後人”的誓言。

此書考察的是曾國藩做京官時期的經濟生活。

這是他蓄勢待發的時期,那麽,後來他離開京城,辦團練,辦洋務,位日高,權愈重,是否守住了當初“不靠做官發財”的誓言呢?據張宏傑在另一本著作《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中的研究,即使在身為方面大員以後,曾國藩也並沒有像民間傳說的那樣暴富。

揭秘:曾国藩的另一面 内清外浊的非典型清官

揭秘:曾国藩的另一面 内清外浊的非典型清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曾国藩的另一面内清外浊的非典型清官
导语:导语:曾国藩有一句话,“尤不愿得清官之名”,就是说他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清官。

他这种和光同尘、遵循官场的明规则和潜规则的做法
导语:曾国藩有一句话,“尤不愿得清官之名”,就是说他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清官。

他这种和光同尘、遵循官场的明规则和潜规则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与官场的冲突,有利于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为社会办一些大的事情。

130岁以前基本是个平庸的人
曾国藩的一生办过很多大事,而且手段都非常高明、精明。

但其实曾国藩的智商并不是特别高,从家庭遗传的角度来看,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在读书的时候脑子就很笨,从十几岁开始考秀才,一直考到43岁,前后足足考了17次,最后头发已经花白了,才中了一个秀才。

曾国藩自己的科举道路,一开始和他的父亲有点像。

前6次考秀才都失败了,一直到第7次才勉强中了一个秀才。

为什么说是“勉强”呢?因为他的名次是倒数第二。

关于曾国藩的天资,当时人就有很多议论。

他的朋友左宗棠经常在和一些亲友的通信中评论曾国藩,说曾国藩“欠才略”、“才太短”、“才艺太缺”,“兵机每苦钝智”。

他的学生李鸿章当他的面说他“儒缓”,说他做事反应太慢。

曾国藩在30岁以前,性格方面有很多平常人常有的缺点和毛病。

在他到北京做官之后,他每天用于社交的时间特别多,到处去喝酒、聊天、听戏、下棋,用于读书的时间特别少,读书也往往坐不住。

有一次,翰林院放了40天的假,在假期结束的时候,曾国藩在日记中做了一个自我总结,说自己这40天做了什么事情?除写了几封家书之外,
生活常识分享。

清官曾国藩为何无法拒绝灰色收入

清官曾国藩为何无法拒绝灰色收入
78 领导文萃 2 0 1 5 . 1 0◆上◆
既然他 是 清官 . 为什 么不 将灰 色 收入 拒之 门外 呢 ? 原 因很 简
单, 他 的合 法 收 入 太 低 。 远 远 不 足 以弥 补他 的正 常 开支 , 如 果 他 不 收受 灰 色收 入 , 他会 过 着非 常 清苦 的 日子 , 甚 至还极 有 可能让
色 收人 。
再 以道 光 二十 三 年 为例 , 这 一 年 曾 国藩 仍 在翰 林 院上 班 , 全
2 0 1 5 1 0◆. I - ◆ 领导文萃 77
年 工资 加补 贴仍 然是 一百 三 十两 左 右 .可是 由于他 去 四川 出 了

趟差 ( 任 四川 乡试 主考 ) , 灰 色 收 入骤 然增 加 : 四川 制 台送银 一
老 婆孩 子跟 着 挨饿
张宏 杰在 书 中通 过非 常详 尽 的史 料 仔细 计算 了曾 国藩做 京
官 时期 的各 项 开支 。 仍 以道 光二 十 一年 为例 , 这 一 年他在 京租 房 花 了九 十七 点 八 七 两 , 买官服( 朝 廷 不 给 官员 置 办 官 服 , 全靠 自 己购买 ) 和 常服花 了三 十 四点 四四两 , 请 客吃 饭花 了一 百二 十八 点八八两 , 交 通 费 五 十 点 五八 两 , 文 化 支 出六 十 一 点二 两 , 往 湖 南 老家 寄 钱五 十九 点三 五 两 .一家 十 口人 吃 饭看 病花 了一百 七 十 六 点一 四两 , 全 年 总计 开 支六 百零 八 点 四六 两 。前 面说过 . 曾 国藩 一 年合 法 收入 只有 一百 三十两 ,这 点儿 钱 刚够他 自己请 客 吃饭 , 吃 完饭 连房 租都 无 力支 付 , 更 别说 养 活一家 老小 了。 曾 国藩 属 于官 员 , 官 员是 要讲 究 体 面 的 . 最基 本 的迎来 送 往

曾国藩收受礼金、兼职取酬、挪用资金案

曾国藩收受礼金、兼职取酬、挪用资金案

曾国藩收受礼金、兼职取酬、挪用资金案曾国藩,男,1811年11月26日生,湖南长沙人,1832年中秀才,1834年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1835年会试未中,1836年恩科会试再次落第,1838年参加会试殿试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1840年4月17日参加散馆考试(庶吉士的培训结业考试)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从七品),1843年参加翰林大考并升任翰林院侍讲(从五品),后历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等。

经查,1838年,曾国藩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未真正授官,每月领取户部四两五钱银子的补助。

1840年,曾国藩授翰林院检讨,为从七品,收入为四十五两。

由于清代京官实行双俸制,在正俸之外还有恩俸,以“令其用度从容,益得专心官守”。

据此,曾国藩全年俸禄收入共计九十两。

当时,一两银子约合不到1500文钱;另有人计算,清代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约合170元人民币。

此外,曾国藩全年还有四十五斛俸米。

清代一石为两斛,一斛合五十升,俸粮是足够吃的。

曾国藩到京后,入住北京宣武区椿树胡同长沙会馆,3日后在菜市口南横街增寿寺租房,房租每月四千文,约合纹银二两多,全年共计三十三两左右。

1840年12月,曾国藩家人到京后,其改在骡马市大街棉花六条胡同租房,房租每月八千文,全年共计六十六两左右。

1841年7月,曾国藩因迷信棉花六条胡同房风水不好,搬家至绳匠胡同,月租金一万文,全年约八十三两,已接近其收入。

同年,曾国藩在年节假日期间请客送礼开支共计一百二十八两银子。

据统计,1841年,曾国藩家庭支出达六百多两银子,大大超出其收入。

1844年,曾国藩搬家至前门,月租三万文,约合二百五十多两银子,而此时其任五品翰林院侍读,年收入仅一百六十两。

为弥补亏空,曾国藩到处借贷,其在给祖父的信中称,“孙等在京别无生计,大约冬初即须借账”。

1841年,曾国藩向他人借贷五十两。

到1842年年底,曾国藩共向他人借贷四百两银子。

晚清四大名臣留下多少遗产:张之洞万卷书,李鸿章白银四千万两

晚清四大名臣留下多少遗产:张之洞万卷书,李鸿章白银四千万两

晚清四大名臣留下多少遗产:张之洞万卷书,李鸿章白银四千万两清朝是满族为主的封建王朝,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封疆大吏几乎都是八旗贵族子弟担任,但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咸丰帝为了镇压太平军,鼓励地方举办团练,于是湘军、淮军异军突起,成为封疆大吏,并且带动了后来的洋务运动,这其中就有著名的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当然中兴四大名臣历来有争议,还有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的说法,当然我们今天说的主要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中兴四大名臣作为封疆大吏,他们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当时封疆大吏的名义上的薪水其实不多,一年各种补贴加起来也就一千多两,但是清朝有养廉银,这个可是非常高的,乾隆时期的两广总督的养廉银就有15000两,而闽浙总督则有21000两,最高的是四川总督,养廉银高达3000两,当然会有所变化,但大体上都会在这个范围内,因此这些封疆大吏的收入非常可观,那么去世后他们到底给子孙留下多少遗产呢?部分养廉银左宗棠:留下三万五千两银子左宗棠是湘人,早年参与平定太平运动逐渐崭露头角,后来南征北战,以“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让他名满天下,先后担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等,后病逝于福州,先后担任封疆大吏二十多年,是晚清著名的名臣之一。

左宗棠左宗棠晚年病逝于福州,关于他的遗产,有据可查的有以下几笔:1、给每个儿子五千两遗产,自己留备五千两,合计两万五千两;2、长沙司马桥住宅,当年由骆秉章、胡林翼各出五百两买下赠送,儿子孝宽又花去两千两装修,合计三千两;3、儿子孝宽买下邻居戴敬堂的房子,同时购得长沙府城隍庙地基一块,花三百两;4、在湘阴有柳庄田屋、石湖田屋、板桥田屋各一处,价值合计一千两;5、在湘阴板石坳为夫人周诒端买下墓地、田亩,花去一千两;6、在天鹅池为长子孝威买下墓地,在河西买下墓田,价值一千两;7、出山前自建柳庄,花去白银九百两。

这样算下来,左宗棠的全部遗产加起来只有三万五千两左右,作为封疆大吏,一年的俸禄加养廉银估计都有这么多,但最终留下的不过区区三万多两,对于普通的乡绅来说,只不过是中等水平。

曾国藩财务状况分析报告(3篇)

曾国藩财务状况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曾国藩,字子贞,号润之,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被誉为“晚清第一人”。

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均有卓越贡献,但在财务方面,却鲜有详细记载。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曾国藩生平事迹的分析,探讨其财务状况,为后世提供借鉴。

二、曾国藩生平财务状况概述曾国藩的财务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1. 家庭背景:曾国藩出生于湖南一个官宦家庭,祖辈曾为官,家道中落。

其父曾竹宾为官清廉,家产不多,但家教严谨,对曾国藩影响深远。

2. 早年生涯:曾国藩早年主要依靠科举入仕,历任县令、知府等职。

这一阶段,他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俸禄,家庭开支相对节俭。

3. 军事生涯:曾国藩在军事生涯中,创建了湘军,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立下赫赫战功。

在此期间,他获得了大量赏赐和封赏,财务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4. 晚年生涯:曾国藩晚年主要致力于教育和文化事业,其财务状况主要依靠官职俸禄和家族遗产。

三、曾国藩财务状况分析1. 收入来源a. 俸禄:曾国藩的俸禄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

他在官场历任县令、知府、巡抚、总督等职,俸禄待遇丰厚。

b. 赏赐:曾国藩在军事生涯中,因功勋卓著,多次获得皇帝的赏赐,包括金银、田地、官职等。

c. 家族遗产:曾国藩家族虽然家道中落,但仍有一定的遗产。

晚年,他依靠家族遗产维持生活。

2. 支出结构a. 家庭开支:曾国藩家庭开支相对节俭,主要依靠俸禄和赏赐维持生活。

b. 教育开支:曾国藩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其支出主要用于创办湘乡书院、培养人才等。

c. 社会公益事业:曾国藩关心民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如赈灾、修桥补路等。

3. 财务特点a. 节俭:曾国藩一生崇尚节俭,即使在财富积累过程中,也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

b. 教育投资:曾国藩重视教育,将部分财富用于创办学校、培养人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c. 社会责任:曾国藩关心民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品质。

四、结论通过对曾国藩财务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曾国藩的财务状况与其官职、战功和家族背景密切相关。

曾国藩官场生活 揭开曾国藩九年连升十级之谜

曾国藩官场生活 揭开曾国藩九年连升十级之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曾国藩官场生活揭开曾国藩九年连升十级之谜
导语:曾国藩,清朝三百年第一名臣,生前死后的功过是非,迄今为止尚无定论。

但曾国藩的为官从政之道、识人用人之法,却始终受到追捧,毛泽东、蒋
曾国藩,清朝三百年第一名臣,生前死后的功过是非,迄今为止尚无定论。

但曾国藩的为官从政之道、识人用人之法,却始终受到追捧,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也对曾国藩有相当深入的研究。

据了解,《曾国藩发迹史》讲述的是曾国藩如何从一名无权无势的普通“公务员”,九年连升十级,成为省长级高官的全过程。

九年为何连升十级
初入官场的12年,是曾国藩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尽管近20年来,有关曾国藩的图书层出不穷,不少作品登上畅销书榜,但曾国藩初入官场前12年的从政经历,几乎没有专著提及。

“主要原因在于,涉及曾国藩这段经历的相关史料,一部分毁于战火,一部分被史书刻意隐瞒。

”作者汪衍振说:“为了搞清楚曾国藩初入官场前12年的从政经历,我通过各种渠道搜寻史料,到写完《曾国藩发迹史》,前后花了21年时间!”
42岁掌管五部大权
《曾国藩发迹史》中有一个细节: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38岁的曾国藩为表清白,堵住政敌的恶言诽谤,当众把自己脱光,走进银库清点现银,查清了国库亏空真相。

此时已身居四品的曾国藩,赢得道光皇帝的空前信任,仕途踏上全新境界。

咸丰帝即位后不久,就将大清帝国的五部大权交给了42岁的曾国藩,这相当于曾国藩一人同时掌管文化部、国防部、司法部、组织部和建设部。

父亲冒死藏下晚清宝书
生活常识分享。

曾国藩守廉

曾国藩守廉

曾国藩守廉作者:张耀南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6年第3期文/张耀南“以做官发财为可耻”清代,两江总督一职,辖区是中国财富、人文之重心,含江苏、江西等地。

此职又几乎是“全权”,集一切人权、物权、财权于一人。

当此位者,若想“贪污”,一年就是千万富翁,二三年成亿万富翁,亦是易如反掌。

曾国藩自咸丰十年四月(1860年)起任此职。

其年薪是白银155 两,再加上“养廉银”“规费”等。

这些钱装入私人腰包,上级和百姓都不会有意见,朝廷上和社会上也不会说个“不”字。

不太那么合法之“进项”,比这可以高出百倍千倍。

举个例子,曾氏在职时改革盐政,创发“两淮盐票”。

每张盐票票面价值200两,股市暴涨,可以卖到2 万两。

曾氏让家人或亲戚化名买上200 张盐票,可以说是“合情合理”,神不知鬼不觉,就可以赚上几百万。

可曾氏却明令禁止家人或亲戚购买盐票。

再举一例。

曾氏是湘军统帅,军费收支全在他手中。

从咸丰三年(1853年)创军,到同治七年(1868年)灭捻军,先后支出军费大约3500万两。

战后要销账,报销之法是曾氏自己编册,送户部核销。

如此巨款,仅户部索要之“部费”(报销人员辛苦费),就可高达40万两(按1.3%抽取)。

给了这40万两白银,户部一定开闸放水,曾氏怎么编册,户部即可怎么签字。

年头那么长,数目那么大,曾氏说买这200 万,买那300万,谁去核对,谁说得清。

况且在清廷眼中,曾氏又是“救命恩人”,唯一可以依靠之军事统帅,谁还会计较他多报几个钱。

果然在曾氏筹措“部费”时,清廷说曾氏可以“免报销”,既平天京,又平捻军,是大功臣,就别计较这几个钱了。

3500 万两是什么概念?曾氏从中“克扣”百分之一,就是35万两。

曾氏想不发财,都难呢!可是他“所衣不过练帛,冠靴敝旧”(赵烈文语),他“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油渍”(洋人戈登语)。

吃则每顿不过四样菜;儿女婚嫁之费,规定不得超银200 两;又不买地,不盖房,自持如寒素之人。

曾氏家族财富管理案例研究(三)

曾氏家族财富管理案例研究(三)

曾氏家族财富管理案例研究(三)四、督抚时期收支结构下载论文网咸丰二年,曾国藩奉命主持江西会考,中途返乡为母守孝,其间及以后共有兴办“团练”成立湘军和履职两江总督两段工作经历。

由于深知武馆的“低饷制”是影响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因为几乎每个军人都有第二职业,所以自组建湘军之日起,曾国藩就推行“厚响政策”。

由表5和表6显见,湘军普通营官1800两的收入是正规军绿营军正三品参将收入743两的倍,是正五品守备290两收入的倍。

在组建湘军之前,曾国藩曾发下“不要钱、不要命”的带兵宣言,而且目前并没有曾国藩如何给自己发饷的资料,如果我们以统领1000人以上将领作为曾国藩年收入的参考基准,则曾国藩一年的收入至少在5400两以上。

在支出结构方面,除道光二十一年间的吃(用)、穿、住、学、行、乐(情)和养(医)外,还增加了两项支出,一是用于军队开支,如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夜的家书中所述“余有浙盐赢余万五千两在江省,昨盐局专丁前来秉询,余嘱其解交藩库充响”;二是用于地方公益事业,如在咸丰八年二月初二的家书中所言“余在外立志以爱民为主,在江西捐银不少”。

组建带领湘军期间,曾国藩一直是以“以在籍侍郎帮办团练”或“钦差”“钦命”等身份出现,名不正言不顺。

咸丰七年初,小有成就的曾国藩想以父亲过世回家守孝为由“要挟”咸丰给予其督抚地位,而咸丰帝则顺水推舟,批准他回家守孝,实则谢解了曾国藩的兵权。

在回乡守孝的日子里,曾国藩反思自工作以来的所作所为,痛定思痛,决定“脱胎换骨”,从眼里揉不进沙子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自己依然要求严格,对下属包括一直以来严加管束的弟弟曾国荃则宽以待人,如“临时啖以厚利”和“每克一城允许大抢三天”等,事实上,曾国藩的改变实乃”一室之秋难为春”的无奈之举。

咸丰十年闰三月,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四月,太平军乘胜攻克苏州,两江总督何桂清逃跑,江苏巡抚徐有壬自杀。

此时,咸丰帝不计前嫌,于咸丰十年四月十九日任命曾国藩“署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开启了曾国藩的督抚生涯。

不让人难堪_名人故事

不让人难堪_名人故事

不让人难堪曾国藩后半辈子共当了12年的总督。

两江总督先后共当了10年,直隶总督两年,按照张宏杰的计算,这些年的总督生涯,他基本可以收入180万两白银。

但是曾国藩临死的时候,他的积蓄只有1。

8万两,只为上述数字的1%。

而且这1%,他本来是准备自己告老还乡之后用的,结果也没用上,因为他是在两江总督的任上死的。

当然,最后这1。

8万两也没剩下,办丧事给花得精光。

因为他临死的时候交代自己的儿子,办丧事不准收礼。

因此严格来讲,曾国藩是一个没有留下遗产的人,除了在湘乡的一栋房子和里面的藏书。

曾国藩一辈子都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吃饭就用一个瓦盆,见客人的时候穿着邋遢的破衣,因为他觉得没必要穿那么好。

他一生穿的鞋袜衣服,都是自己的夫人和女儿亲自动手,自产自用。

当年他的夫人在老家一听说老公当总督了,就去投奔他,希望过上好日子。

没想到到安庆一看,总督衙门破烂得一塌糊涂,老妈子只有两个。

这么一大家子,家务怎么操持得过来呢?于是夫人就自作主张到街上去买了一个丫鬟。

曾国藩看见了就很生气,说咱家没必要花这个钱,有事自己做,最后逼着夫人把这个丫鬟给送人了。

这不是什么廉洁,他就是觉得没必要。

而且曾国藩有一个观念:不要给子孙留财物。

他自己的生活也很清苦,比如说他有一个规定,“夜饭不荤”,就是说晚饭的时候不吃荤菜。

总而言之,曾国藩对自己的道德要求非常高。

但是,他对别人却不是这样。

比如说同治七年(1868年),他因为调任直隶总督,要进京面圣,就随身带了2万两银子的银票,在北京就散光了,因为他要笼络京官。

曾国藩和中国传统小人的行为作风也完全不一样。

典型的小人作风是律己宽、待人严,而曾国藩正好反过来,是律己严、待人宽。

曾国藩是一个清官,这没错,但他是一个非典型清官,因为他收礼。

举个例子,他刚当上两江总督,去安庆上任的时候,地方官当然得巴结他了,给他置办公馆,送家具、被褥、细软。

曾国藩一看,说不错,你们当差很谨慎,很用心,但这么多东西我不能收,我也不能全不收,我收下这七领草席就好了。

【高中历史】曾国藩的历史故事

【高中历史】曾国藩的历史故事

【高中历史】曾国藩的历史故事明清京官之苦,时人皆知。

作为七品京官的曾国藩年俸仅为45两,外加作为津贴的“恩俸”和“禄米”也不过135两。

而后来的张之洞曾给京官算过账:“计京官用度,即十分刻苦,日须一金,岁有三百余金,始能勉强自给。

”弥补这样大的收支赤字只有两法:一是收受外官的馈赠,二是借贷。

外官收入丰厚,为了构建关系网,每次进京,都要给熟悉的京官们送礼,名为“冰敬”、“炭敬”、“别敬”(意为夏冬买冰买炭等费用)。

这笔馈赠,少则数十两,多则数百两。

但是曾国藩很少利用手中权力为人办事,所以这种馈送次数很少,于是借债就成为他经济来源的主要部分。

因为人品好,曾国藩借钱比较容易。

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底,曾国藩已累计借银400两。

这一时期,他在家书中多次出现“借”“欠”“窘”的字样,艰难形状,跃然纸上。

咸丰二年(1852),曾国藩?(DIé,指为孝道服务)参军并创建了湖南军队。

从此,他开始了镇压太平军11年的军事生涯。

清末的军队是最腐败的地方。

最常见的方式是出售军营空置费和军饷,最常见的方式是出售军饷和军饷。

即使是诚实的人也可以通过“开凿”和“停止建设”致富。

根据国家统计,军人的工资是全职人员的全额。

然而,在一年中,军队经常有士兵死亡、退休或被淘汰,并由新兵补充。

老兵和新兵不可能在同一天联系起来。

中间会有空缺。

当空置率被保存时,它被称为“切开”。

全国费率按每月30天计算。

农历月份只有29天。

节省下来的一天的军饷被扣除,这被称为“扣除建设”。

这两笔白银本应上缴国库,但实际上没有人支付。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是巨大的。

例如,李鸿章领导淮军数十年,积累了大量的拦截和建设。

他把直隶诸侯宝库中的一部分银器作为自己的“小宝库”,死后仍有800万两。

但曾国藩的宦囊并没有因此而丰富。

初出山之时,曾国藩表示:“不要钱,不怕死。

”统兵之后,可以支配的金钱虽多,但他为“风示僚属”和“仰答圣主”,把自己的部分收入捐给了战区灾民,寄回家的钱反而比以前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曾国藩历任高官一生积累了多少“养老钱”?
导语:曾国藩的功业道德文章,世所瞩目,堪称晚清第一重臣。

坊间关于他的研究可谓俯拾皆是,但可惜能兼得严肃与趣味者甚少。

近日读到的《给曾国藩
曾国藩的功业道德文章,世所瞩目,堪称晚清第一重臣。

坊间关于他的研究可谓俯拾皆是,但可惜能兼得严肃与趣味者甚少。

近日读到的《给曾国藩算算账:一个清代高官的收与支》(中华书局),算是一部以小见大、有依有据,又极具趣味的上佳之作。

作者张宏杰从曾国藩的日记、书信等材料入手,替他仔细盘算了一番工资收入、人情往来、日常花销等情况,进而钩沉出曾国藩鲜为人知的一面,获得了一个观察晚清社会的特殊视角。

这中间最让我惊讶,也可能是最鲜为人知的一面是:原来曾国藩很穷!在北京做了整整十三年的京官,借贷和哭穷一直是曾国藩居京经济生活的主旋律。

因为“胸中无学手无钱”,连仆人都敢鄙视他,卷铺盖另寻高枝。

虽然中了进士,但大舅依然“陶穴而居,种菜而食”,过着半野人的生活,二舅也是贫病交加,直到去世,也没能沾到外甥一点好处。

为何做京官的曾国藩这样穷?据张宏杰的分析,这与清代京官的低俸制有很大关系。

在京做官十三年,虽然曾国藩屡经升迁,但年俸一般只有一百多两白银,高也不过四五百两。

这点银子,要养全家大大小小十几口人,还得养车租房、交际应酬,根本不够花。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中进士后钦点刑部主事,因为家境贫困,无力支持当京官的花销,竟一度不想就任!
许多京官为了弥补赤字,只能靠家族资助,或者放下身段,厚着脸皮“打秋风”,交结地方大员收受“碳敬”、“冰敬”,甚至以权谋私,包揽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