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关于教育与贫困变动理论研究新进展
国外关于教育均等化的理论研究
国外关于教育均等化的理论研究国外关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研究较少,主要是从教育公平的视角研究城乡义务教育,教育均等化相关理论的探讨始于20世纪60年代,不同学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詹姆斯·科尔曼、约翰·罗尔斯、托尔斯顿·胡森等。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科尔曼作为早期教育公平研究的代表人物,他在1966年发表的《教育机会均等》报告(又称“科尔曼报告”),对西方教育公平的研究产生的深刻的影响,因此,对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曾一度作为西方教育公平研究的主要内容。
科尔曼结合当时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观点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第一阶段19世纪:入学机会与条件相等;第二阶段20世纪初:根据学生不同的职业前景差异化授课,实现过程均等;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教育结果的均等;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注重对教育输入各种资源的均等。
在他看来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教育公平有不同的理念诉求,教育公平所强调的重点应该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改进与完善。
美国哈佛教授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自1971问世后,对西方各国的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他的正义原则也被广泛的运用在教育公平的研究中。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主要包括两个原则:自由原则与平等原则。
自由原则指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并且这种自由权与他人在相同体系下享有的各项自由权相容。
平等原则又包括机会平等原则与差异原则。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对教育公平的启示要求所有受教育者都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得到公平的教育内容,并且对有自然享赋或社会察赋劣势的人进行补偿,以促进人们在受教育起点上的公平,从而最大限度的促进教育公平。
瑞典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1972)认为所谓的教育均等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涵,即:起点均等,过程均等与结果均等。
胡森的观点与科尔曼关于教育公平的观点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也同样认为教育公平除了受校内因素影响外,还受各种校外因素,如家庭,社区,等等的影响极大,而校外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差异远远高于校内的因素。
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进展一、概述随着全球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逐渐成为各国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国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这些研究不仅深入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和实践模式。
在内涵方面,国外研究普遍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涵盖了教师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育创新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在特征方面,国外研究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情境性、自主性、合作性和反思性等特点。
情境性强调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关注具体的教学环境和背景自主性则强调教师需要具备自我驱动、自我规划的能力合作性则注重教师之间的互助与分享反思性则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问题、调整策略。
在影响因素方面,国外研究分析了教师个人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个人因素包括教师的教育背景、职业动机、教学经验等学校因素则涉及学校的文化氛围、领导风格、资源条件等社会政策环境则包括教育政策、社会期望以及教师地位等。
在策略和实践模式方面,国外研究提出了多样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和方法。
例如,通过参与专业发展项目、开展行动研究、参与教育社群等方式,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一些国家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包括制定教师专业标准、实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提供专业发展培训等,以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进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借鉴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1.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是教师个人职业成长和素养提升的内在需求,更是保障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
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出现许多新气象。
对此加以总结十分有意义。
《教育研究》杂志作为国内教育理论的权威期刊,所刊发的论文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我们以2002年《教育研究》杂志所发表的论文为例,并对之作一些描述性分析。
一、重大理论突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出现许多新气象。
对此加以总结十分有意义。
《教育研究》杂志作为国内教育理论的权威期刊,所刊发的论文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我们以2002年《教育研究》杂志所发表的论文为例,并对之作一些描述性分析。
一、重大理论突破与新的学术观点2002年度的《教育研究》充分展现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论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无论是从研究的领域、视角和方法还是从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和结论看,都有较重要的突破,给人以清新之感,反映了教育理论界创新、进取的新景象。
就理论层面而言,主要表现如下:1.“三个代表”和教育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2002年度的《教育研究》充分反映了学者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的特征,这一方面体现在研究者对“三个代表”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所作的深入探讨。
如学者们在研究中谈到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张健,第8期),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毕诚等,第12期),使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与时俱进。
还有研究者对教育创新的时代意义及其核心内容作了探讨,提出教育研究要全面创新,与时俱进,为教育创新作出切实贡献(朱小蔓,第10期)。
2.社会转型中的教育定位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深入,教育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全新的背景下,教育面临着新的定位和挑战。
如何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以科学合理的定性和定位,是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工作的前提。
关于教育的定位,研究者提出教育是介于市场领域和政治领域之间的第三部门,学校及其教育机构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教育产品是非垄断性的公共物品,可以通过政府和非营利性机构两种资源配置机制来向社会提供。
论文文献综述近五年国内外关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论文文献综述近五年国内外关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进展近五年来,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日新月异,国内外学者们在这一领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就近五年来国内外关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
国内外研究者们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打造逼真的仿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
同时,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育技术领域,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人工智能在个性化教育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教育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们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个性化教育中,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精准监测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建议。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
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个性化教育中的应用将会成为未来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智能化,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逐渐受到重视。
国内外研究者们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和应用,为学生提供了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打破了传统学习时空的限制。
然而,移动学习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学习内容的质量保障、学习过程的监督管理等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如何更好地利用移动学习技术,提升学习效果,将是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
四、在线教育的发展与创新近年来,在线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热点之一。
国内外研究者们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和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
“数学学困生的诊断与转化”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数学学困生的诊断与转化”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数学学困生的诊断与转化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
近年来,随着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诊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角度出发,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诊断的研究领域、方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诊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些学者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策略等方面入手,探索如何有效地识别和转化数学学困生。
例如,美国的一些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揭示了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差异,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转化策略。
同时,一些国外的学校也采用了各种评估和诊断工具,如学业成绩、课堂表现等,来评估和转化数学学困生。
在国内,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诊断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一些高校和教育机构加强了对数学学困生的评估和转化工作,并探索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例如,一些学校采用了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和数学竞赛等方式,来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诊断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诊断是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学业成绩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
(2)课堂表现分析: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3)学生认知特点分析:通过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
2.转化转化是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核心,也是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关键。
目前,国内的研究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通过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和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开展数学竞赛:通过开展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国内外扶贫理论研究综述
2014年 l0月 总 第 207期 第 l0,期
黑 河 学 刊
题研究》两本 书 中在分析 产生贫 困的原 因时提 出了“循 环 因果关系”,他认 为导致贫 困地 区越来越贫 困的原 因是 这 些地方的低 收入情况造成的。奥地利的保罗 ·罗森斯坦 ·罗 丹在 1944年 的《经 济落后地 区的国际化 发展》一书 中 ,认 为只有通 过国家层 而的主导 方式在全 国范 围内进行投 资 才能够使贫困地 区摆脱贫 困。大多数的西方社会学家则认 为 ,导致贫 困的原 因是 多种多样 的 ,而经济上 面的贫 困制 不 过 是 贫 困 的外 在 现 象 而 已 。
【基金项 目】本文 为福 特基 金资助项 目“云南和青海 贫困社区扶贫模式 的 比较研究 ”(项 目编 号号 :0135—1570)和云南 省教育厅科研项 目“云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项 目编号 :2013Y460)成果之一 。
【作者简介】黄荣华(1974一),男 ,云南华 坪人 ,云南农 村干部学院讲师 ,主要从 事马克思主义理论 、农村 区域发展研究 ; 冯彦敏(1986-),女 ,云南 昆明人 ,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讲师 ,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路遥为通讯作者。
(三 )关 于扶 贫 经 验研 究 许 多国家采取不 同的扶贫模式来进行扶贫开发 ,都取 得了较好 的发展成果 。积累 了丰 富的经验。一是美 国经验 : 首先 ,通过 国家立法的形式把扶 贫开发的项 目通过扶贫法 案确 定下来 。其次 ,扶贫内容 比较全面 ,既有在国家财政 主 管的 医疗卫 生 、养 老 、教 育 、就业 、住房保 障等方 面的直接 救济 ,也有非营利性机构对贫困人 口进行援助。第三 ,在保 障贫困人 口基本社会保 障的同时 ,保 证贫困家庭的儿童得 到较 好的教育 、注重对贫 困人 口的能力培养 。其特点是 : “弱势群体表达诉求的渠道 比价畅通 、扶贫减 困有稳定 的 资金来源 、贫 困救 助体 系健全 、各类扶贫 减困项 目能够得 到较好 实施 。”pl二是 巴西经验 :政府制定一系列 以实现整 个经济社 会 、资源 和环境协调发展为 目标 的扶贫措施 ,完 善了税改 政策 和社会保 障体 系 ;借助世 界银 行等 外部合 作 ,重点解决农村 的贫困问题 ;对贫 困家庭 的救助 实行不 同的救助标 准 ,以保 证贫困人 口的最低 生活保 障 ;对土地 制度进行 改革 ,使贫 困农村 的人 口都可 以拥有一份耕地 ; 对国家的信贷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 ,以实 现对 贫困人 口最 大限度 的优 惠 ;制定 均衡 的农村发展规 划 ,调动贫 困农 村 自己脱贫致 富的能力 ,从 根本上来解决 贫困 问题 ;重视加 强国民素 质教育 ,不断增加对贫困家庭入学儿童的 资助 ; 整合城 乡全 面发展制度 。三是印度经验 :在政 府的大力支 持下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贫 困人 口最低生活需要 ;通 过借鉴别国的扶贫经验 ,在引进国外优 良农作品种的同时又 注重通过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增加经济作物 的产量 以解 决农 民的贫困问题 ;积极加强基础设施 的建设 ;探索发展银 行向农 民提供低息贷款并指导农民进行发展农业活动等等。 二 、国 内扶 贫 研 究综 述 我 国已经经历了 3O多年 的扶贫历程 。期 间我 国学者 也一直致力于扶贫理论与实践研究 ,取 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 )关 于挟 贫 意 义研 究 ’ 贫困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因素 ,只有 解决好 贫 困这一难题 ,缩小 贫富差距 ,才能够 保证经济 社 会长远发展 ,才能够让人 民生活幸福 ,才能保 证 民族团结 、 边疆稳定 、社会 和谐发展 。范增玉认为 :“扶贫是发 展成 果 由人 民共享的生动体现 ,是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优越性 的生 动体现 。”I咙 先琼认为 :“倾力解决特殊人群的贫困问题 , 是追求社会公正的体现 ,整个社会的扶贫工作是全 民道 德 文明的重要体现 ,是人 间真情与爱心这一正能量的传播 。” 可见 。着 眼于解决贫困人 口的生存 权益 问题 ,体现 了最基
简析西方有关学习困难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简析西方有关学习困难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者:柴小林文章来源:龙泉外国语实验学校点击数: 1013 更新时间:2006-5-17在西方教育心理学史中,与其他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相比较,学习困难的历史则是比较短暂的。
然而,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促进作用。
下面简要对其研究程进行梳理。
一、学习困难产生原因的理论研究相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其它研究领域,要想对学习困难进行准确的概括,有一定的难度。
这是因为自1962年SamuelKirk提出学习困难以来,研究的历史较短且涉及面十分广泛,西方教育心理学界不少学者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予以研究,对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探索,但理论流派较多,尚未形成一整套、统一的理论,研究成果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第一种理论认为学习困难是由神经系统的缺陷所造成的,即由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对视、听等感觉通道信息进行加工时产生冲击所造成的;第二种理论也称注意力缺乏理论,认为注意力低的学生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因测才导致其学习成绩下降;第三种理论认为,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关,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习得无能为力,其学习特点是被动学习,经常把学习失败的原因归于自己,很少见到把成功的原因归因于自己;第四种理论认为,学习困难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存在着问题,如“错误的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
上述四种有关学习困难原因解释的理论,从遗传、神经生理基础和学习动机、信息加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阐释,对我们开阔视野有较大的帮助。
二、学习困难概念的界定由于学习困难原因解释的多样性,在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过程中国内诸多的不便与消极影响,使得人们对学习困难的概念界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鉴于此种情况,从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在界定学习困难的概念时,回避了对此问题的争论,转而普遍接受美国学习困难联邦委员会(NationalJointonDisablities)的概念界定:学习困难是多种异源性失调,表现为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使用方面的障碍,这些失调源于个体的内部因素,假定是中枢系统的机能失调,并且可能存在一个人的一生伴随学习困难,人可能会在自我调节、社会知觉以及社交等方面出现问题,但这些问题本身不构成困难。
“学困生”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困⽣”国内外研究现状素质教育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三要义”:第⼀是⾯向全体学⽣,第⼆是要德、智、体、美全⾯发展,第三是让学⽣主动发展。
有⼈把它归纳为“三个⼀切”:⼀切为了学⽣,为了⼀切学⽣,为了学⽣的⼀切。
随着素质教育改⾰的深⼊和新课程改⾰的实施,⼈们越来越重视学⽣的全⾯发展,学⽣的学习困难就更受到⼈们的关注,他们作为学校⼀个特殊的群体,同样应得到全⾯的发展。
国内很多教育专家在学⽣的发展问题上有独到的观点。
郭思乐在《教育⾛向⽣本》中说:“⼈的潜能⽆限,在于⼈是⼀个可以⾃我激励的系统。
如果你有了成功的表现,你⼜受到激励,你就会⾛向更⼤的成功。
⽽这种激励更多的不是来⾃外部,⽽是来⾃⾃⼰。
”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了很多篇幅论述了情感教育的作⽤:“饱⾷终⽇、⽆所⽤⼼、精神萎靡、⿇⽊不仁、得过且过、⼼如死灰,这些都是教育的⼤敌。
⽽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投⼊、⼼⽆旁骛、信⼼⼗⾜、追求卓越,则是学⽣获得更充分发展的⼼理基础和⼈格品质。
⼤量研究表明:学⽣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他的智商,还取决于他情意的发展。
情意包括求知动机、理想和抱负、意志的坚定性、兴趣和情绪的稳定性、独⽴性、好胜⼼和⾃我意识等七个⽅⾯。
”这些给我们在实施学困⽣转化研究中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国内外研究学困⽣教育,能给我们⼀些理论上的借鉴。
国外的研究从很⼴的视⾓把学习有困难的学⽣分两⼤类:⼀类是先天性学习障碍学⽣,⼆类是后天受影响的有学习问题的学⽣。
美国的Susanwinebrenner针对学⽣学习障碍的类型分析,提出了各种有效的教育⼲预策略,给⼀线教师为辅助学习困难的学⽣克服障碍提供了很多有成效的建议,并认为给特殊学⽣贴标签使别⼈总从缺陷或者障碍的⾓度来看待他们,以⾄使他们丧失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因此要求对他们⼀视同仁。
国内的研究则更多的注⼊中国的⽂化因素,从⽣理、教育、社会影响以及⽂化背景的各⽅⾯分析了学困⽣的成因,对于如何有效地转化也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教学策略。
简要回答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包括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评估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变化。
以下是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些主要趋势:1. 融入STEM教育近年来,STEM教育(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STEM教育融入到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中,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全球科技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重视。
2. 强调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他们强调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尝试,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强调跨学科学习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和职场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跨学科学习。
他们希望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4. 推进个性化教育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认知心理学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尝试个性化教育。
他们希望通过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资源的个性化配置,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 推崇多元文化教育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加强多元文化教育的推广。
他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学生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有更宽容、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增强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主要体现在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个性化发展、注重国际化视野等方面。
这些趋势的出现,反映了全球教育改革的共同方向,也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在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中,除了上述的几点主要特点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变化和创新。
近年来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研究
近年来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研究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取向开始超越单纯的教育体制改革,开始关注课程与教学层面的革新,致力于把教育改革的理念落实到课程与教学、课堂与师生活动的微观层面,在学校教育的日常生活中体验发展、寻求超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这些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
1.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美国,二战以来的教育改革,都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而推行。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围绕着中小学阶段学生学术素养低下的严峻现实,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加强学生学术素养的课程改革运动,如“学科结构主义课程改革”“回归基础教育运动”“高素质教育运动”等。
这些运动大多是以振兴优等教育、培养天才为目标,有严格的学术标准,重视学术性科目,加强了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语言的教学。
这些高难度学术课程使得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学生厌学、教师难以胜任教学,又由于美国是一个地方分权体制牢固的国家和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极度盛行等因素使得教育质量下降,这次课程改革失败了。
60年代末,美国开始对课程政策作出调整,强调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提倡课程的多样性以及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在课程结构上扩大选修课的比例,改变结构主义课程式改革,强调学术课程的倾向。
1985年,美国教育促进会在制定的《美国2061计划》中指出:“在下一个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将迅速地变化。
科学、数学和技术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变化,塑造变化,并对变化作出反应。
所以,科学、数学的技术教育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明日世界的基础。
学困生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学困生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Title: A Review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Title: 学困生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Content: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on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levant studies conducted in this field.Domestically, researchers in China have focused on various aspects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as well as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ir development.Additionally, researchers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nd educational approaches for supporting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Internationally, research on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 has also been extensive.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genetic and neurological basis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as well as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impact of these conditions on individuals.Additionally, international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such as special education programs and assistive technology tools.Despite the differences in research focus and methodologies,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ve contributed valuable insights into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ing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Future research should continue to explore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and educational strategies, as well as promote inclusive practices that support the needs of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 in mainstream education.在国内,对学困生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
【学困生的转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700字】
学困生的转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学困生的研究首先体现在对学困生的定义上:美国学者起初将学困生定义为“学习不良”的学生,后来将学困生定义为“在不同的学科中表现出来的在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上较其他学生的延迟”,到上个世纪80年代,学困生定义修改为指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运用上有明显的困难或障碍的学生;同时期的欧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非智力因素作为判断学生是否为学困生的首要因素,并指出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教师教育方法的不当。
在对学困生成因的研究方面:巴班斯基通过对3000名学习成绩较低的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得到了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是为教育因素,在影响学生成绩的内因和外因的论述上与美国学者维纳也有相似之处,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来促进教育教学;德韦克和科尔布都以训练的手段,在一段时间内对学困生进行训练,包括从成绩上和心理上,经过这样一个过程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强了自信心;日本教育家北尾伦彦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主要有三类。
一是与教学活动相关包括学校、老师、学生的多种因素,二是以兴趣、性格、动机等为主的心理性因素。
三是不同因素和环境方面的关系,包括家庭、学校、班级等的诸多因素。
佐野良五郎则从学生自身出发,更加具体的分析了学困生的成因,主要包括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两个方面。
Norm Long通过实际的调查总结出,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整体人格发展存在障碍,其中心理成熟度、无法自我调节和适应环境,是造成学习困难的直接原因。
在对学困生的转化研究方面,赞科夫针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了五条教学新原则,最著名的一条就是:“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即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他认为差生的求知欲低,甚至对学习、老师有反感,是因为他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心理负担过重。
英国著名教育家彼德•切斯曼和菲利普•瓦茨提倡,学校要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目标,对学困生的行为进行积极正确的管理。
国内外教育改革措施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教育改革措施研究现状综述简介本文将综述国内外教育改革措施的研究现状。
教育改革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竞争力,也影响到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措施和研究进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势和趋势,为我国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国内教育改革措施研究现状在国内,教育改革已成为政府的重要议题,同时也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目前,国内教育改革的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制度改革:包括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行素质教育等。
2. 教育评价改革:致力于从应试教育向综合评价转变,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3. 教师培养与发展: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理论水平。
4. 教育科技应用: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推进“互联网+教育”模式。
5. 教育公平与质量:加大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力度,提高教育公平性和质量。
国外教育改革措施研究现状国外各个国家也面临着教育改革的挑战,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应对教育问题。
以下是一些国外教育改革措施的研究现状:1. 芬兰:教育改革以提高教师质量为核心,重视教师培训和发展,追求个性化的教育理念。
2. 新加坡:注重教育评价制度创新,推崇全人发展理念,通过综合评价来反映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3. 美国:教育改革主要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多元化教育机会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
4. 日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5. 德国:注重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发展,鼓励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国内外教育改革措施研究比较国内外教育改革措施的研究比较表明,国内教育改革措施在某些方面与国外存在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不同之处。
例如,国内外教育改革都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但在具体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上存在差异。
此外,国外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国内教育改革则更注重在教育公平与质量方面的提升。
《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的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的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是一个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
然而,国外对于农村学前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在国外,农村学前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支持和投入:许多国家都意识到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保障和提升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水平。
例如,一些国家通过提供免费或补贴的学前教育服务,以确保农村孩子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2.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一些国家,政府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包括师资、教材和设施等,来提高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质量。
同时,还鼓励农村学前教育与城市教育资源进行合作和共享,以弥补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育差距。
3. 创新教育模式:一些国家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如农村学前教育与社区发展相结合,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服务。
这些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在未来,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化教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教育将成为农村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农村学前教育可以提供更多个性化、高效和便捷的教育服务。
2. 跨地区合作: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合作。
国际组织、NGO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和资源可以为农村学前教育提供宝贵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 全面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语言、社会情感、身体和艺术等各个方面。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外对于农村学前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借鉴和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儿童的教育水平和未来发展机会。
国外学习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学习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1. 本文概述本研究旨在全面剖析国外学习分析领域的最新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并展望其未来趋势。
学习分析作为一个融合了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以及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领域,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迅速崛起,为教育决策制定、学生学习效果提升以及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对Web of Science、Scopus、ERIC等多个权威学术数据库中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深度挖掘与综合梳理,本文揭示了学习分析在理论构建、技术开发、应用实践等方面的显著进展。
国外学习分析的研究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的各类学习分析模型与框架,为理解和预测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成果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路径。
学习分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拓展,涵盖了从基础的数据收集、清洗、整合到高级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数据的深度利用。
再次,实证研究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凸显了学习分析在课程设计、教学评估、教学质量改进等方面的价值,并且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构建学习分析平台以实现教育数据驱动的教学改革。
本文还特别关注到近年来学习分析领域的前沿热点,包括但不限于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实时学习分析系统的开发、隐私保护与伦理问题的应对策略、以及人工智能与学习分析的深度融合。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与趋势分析,我们期待能够洞察未来学习分析在全球教育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方向和挑战,并为我国学习分析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启示与借鉴。
2. 国外学习分析的发展历程国外学习分析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起源于20世纪末对教育数据应用的深化探索。
早在21世纪初,随着在线教育和电子学习平台的普及,教育者和研究者开始积累大量与学生学习行为相关的数据。
学习分析的概念和技术最初在北美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领先大学,这些学校率先开展相关研究并建立研究中心,如SOLAR(学习分析研究网络),推动了该领域的形成和发展。
试析21世纪美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的新进展——“校长国培计划”成员赴美培训考察报告
总 统 又签 署 《每一 个学 生 成功 法 案》。
f-,F'De rlz ̄J15 ̄r.疋 天 E 】zr垄 .fliIi 月 1一廿
重要 策 略之 一 。1994年 ,时 任 总统 克 林顿 签署((2000年 目标 :美 国教育 法》,把 家长择 校计 划看作 是 提高竞 争 、增 强公 共教 育 责 任 的一 种 途 径 ,推 出“特 许 学 校 计 划 ”。 到 2005年 ,有 45个 州 已制 定 特许 学 校法 。全 国至少 开办 了 4900所 特许 学校 。 目前 ,美 国基础 教育 有可跨 学 区选择 的特色 化磁 石 学 校 、教 育公 司私 校 、教育税 减 免制 和教 育 券 制等 不同形 式的择 校项 目和制 度 。
20 河鬻镧— I{觚
2018第 1期
学校 分层 。二 是为 家庭 提供 多样 的学 校选 择 .每个 家庭 至少 可获 得 6所 学 校 的最 低 选 择额 .最多 则 可获得 10— 14个 学校选 择 额 。三 是公平 的择 校过 程 。四是单 列特殊 群 体 的择 校事 项 。可优先 择 校 的群体 有几 类 , 如 非英 语家 庭 学生 、行 动不 便 与残疾 学 生 等 。五是 对择 校情 况进 行后续 修正 。由此 我 们 可 以看 出 ,波士 顿 的择校 政策 使 得学 区 可 以通 过对 公共 教育 资 源 的再分 配 ,扩 大 弱 势群体 享受 优质 教育 资源 的机会 。
了 美 国联 邦 政 府 在 全 国教 育 事 务 中 的领 导 作用 。该 法 案 的颁 布 ,标 志 着 美 国 全 国
性 教育 政策 的正式形 成 。联 邦教 育部 明确
提 出 ,在 评 选 优 秀学 校 的 第 一个 标 准 中 , 要 求 申请 学 校 至 少 有 40% 的学 生 来 自处
近十年国外助推理论研究述评及进展
近十年国外助推理论研究述评及进展近十年来,国外关于助推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助推理论是一个涉及社会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领域,它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社会互动和外界支持来发展自身潜力和能力。
近十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助推理论在不同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助推理论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者发现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可以显著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助推理论也被应用于工作环境中,研究发现给予员工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动力和效率。
这些研究结果为实践工作者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还揭示了助推的机制和效应。
研究者通过实验证据发现,助推行为对于个体的发展有积极的效果。
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支持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提高他们在学习上的投入和表现。
助推行为还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等。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和应用助推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近十年来的研究也揭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在实践中落地的难度仍然存在。
尽管助推理论在实验室环境中取得了积极的结果,但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仍然面临困难。
在教育领域,学校和教师要真正贯彻助推理论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资源。
助推理论也面临着一些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的跨文化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对于支持和反馈的接受程度可能存在差异。
在将助推理论应用到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近十年来国外对助推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为理论研究者提供了深入理解和解释个体发展的机制,同时也为实践工作者提供了指导和建议。
助推理论的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国外城乡教育研究现状
国外城乡教育研究现状国外城乡教育研究现状引言:城乡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不同地区的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为了了解国外城乡教育研究的现状,本文将从教育资源分配、教师素质、学生学业成绩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资源分配1.1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差异在国外,城市地区通常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优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课程。
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问题,往往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
1.2 政府政策对资源分配的影响政府在资源分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促进城乡间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加拿大通过提供额外资金和补助来改善农村地区的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
二、教师素质2.1 教师培训与发展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城市地区的教师培训与发展更加完善。
他们通常有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而农村地区的教师则面临着培训资源不足的问题。
2.2 教师流动性由于城市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好,一些优秀的教师倾向于选择在城市地区工作,导致农村地区教师流动性较大。
这种流动性可能会影响农村学生的学习稳定性和教育质量。
三、学生学业成绩3.1 城乡学生学业差距在国外,城乡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学业差距。
这主要是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师素质差异等因素导致的。
城市地区通常拥有更好的学校和更优秀的教师,因此城市学生在各个科目上的成绩普遍较高。
3.2 解决城乡学业差距的措施为了解决城乡学业差距问题,一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英国通过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补助来帮助农村地区学生提高学业成绩。
结论:国外城乡教育研究显示,城乡教育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城市地区通常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的教师,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资源匮乏和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来促进资源均衡发展,并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支持给农村地区的教师。
还需要采取措施缩小城乡学业差距,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扶贫影响因素国外文献综述
扶贫影响因素国外文献综述扶贫是国际社会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国外也有大量的文献探讨了扶贫的影响因素。
本文将从政策、教育、医疗和就业四个方面综述国外文献对扶贫影响因素的研究。
政策方面,Gärtner和Gries(2013)认为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影响扶贫计划的有效性。
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减弱扶贫计划的执行力和效果,因此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对扶贫计划的实施至关重要。
此外,政策的公平性和包容性也是扶贫计划实施的关键因素。
Klasen (2016)分析了不同收入阶层之间教育、健康和收入的关系,发现人口政策、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对贫困问题的缓解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实施多项政策,以提高教育和健康水平,并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和弱势群体,从而使贫困问题得到缓解。
教育方面,Pritchett(2018)认为,改进教育质量是减少贫困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改变社会结构的关键,并能够使个体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权利,因此,提高教育水平是减少贫困的重要途径。
Paxton(2016)的研究表明,教育机会的不同程度会影响个人的收入和贫困率。
因此,巩固并扩大教育机会,同时提高教育质量,对减少贫困十分关键。
医疗方面,Delany和Viney(2014)认为医疗保健是减少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
医疗保健问题对于贫困人口来说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他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和医疗服务。
因此,提供全面、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与提高教育和就业机会同等重要。
就业方面,Akram-Lodhi和Kay(2015)指出,制定就业政策是减缓贫困的重要途径。
就业机会的提供可以使贫困人口脱离贫困状态,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政府应该采取监管手段,保护工人的权益,提高工作条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以提升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教育质量的提高、医疗保健的提供和就业机会的提供都是国际扶贫问题的关键因素。
当政府采取完备、科学的政策时,扶贫计划会更有效,贫困现象的缓解也会更快速、显著地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ra (04 研 究 了在 公 立 和 私 立 教 育 共 存 的 adk 2o ) 教育 选择 框架 下 的美 国经 济动 态演 变机 制 。研 究发
教育与经济
20 09年第 l 期
国外 关 于教 育与 贫 困变 动 理论 研 究 新进展
郭新华 , 戎天美
( 湘潭 大学 商 学院 , 南 湘潭 4 l0 ) 湖 1 15
摘 要 :0世纪 9 2 O年代 以来 , 学者们关于贫 困变动的研 究取得 了重大进展。本 文从数量众 多的文献中选 取 了
二 元经济 的存在 , 区经济 差 异 显著 与 收 人不 均 等 地
加 剧 使 得 中 国 的 贫 困 缩 减 状 况 不 断 恶 化 ( a, Y o z agadHam r 2 0 ) 。 h n n n e , 0 4 … 2 O世纪 9 0年 代 以来 , 者们 主要 围绕 贫 困变 学
展 中国家 要实现 贫 困缩 减 已经变得 越来越 难 。城乡
因运输成本等交易费用过高而形成壁垒 , 提高了市
场准 人 的标 准 , 于吸 引投资 , 进地 区经济 的发展 便 促 ( e rn n a n , 0 6 J B he s d G i e 2 0 ) 。另 外 , a g 自然 资 源 的
贫 困是 一个极 其 复 杂 的范 畴 , 造成 贫 困 的 因素 很多 , 国外 现有研 究来 看 , 从 主要集 中在 以下 4个 方
面:
1 地理 与生态 环境 因素 。地理 因素对贫 困变动 .
的影 响存在 两种 观点 : 是地理 优势论 , 一 即地 理优势
有利 于发展 经 济 、 高 收入 和脱 离 贫 困 ( l m a d 提 Bo n o
引 言
一
、
影响贫 困变动 的主要 因素
世界 银行《 00—20 20 0 1年 度报 告 》 出 : 贫 困 指 “ 不仅 意味 着低 收入 、 消费 , 低 而且 意味着 缺少受 教育 的机会 、 营养不 良、 健康 状 况差 , 困意 味 着 没有 发 贫
言权和恐 惧 ” 等。贫 困 的核 心是 能力 的欠 缺 。 随着 经 济发展 和科学 技 术 的不 断进 步 , 界 各 地 的贫 困 世
(8H 0 j 艄 5 )
一
作者简 介: 郭新华( 92一) 男 , 17 , 经济学博 士, 湘潭大学 社会 主义经济理论 研究 中心副教授 , 研究方 向为教育 与经济增长 ; 戎天美 (9 5 I8 ) 女, , 湘潭大学商学 院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 向为教育投资理 沦.
48
公 平与减 贫政策 等 问题 展开 了大量 的理论 研究 与经
验 分析 , 得 了较 丰 富 的研究 成 果 。本 文从 数 量 众 取 多 的文献 中选取 了 代表 性 的 文献 , 图概 括 国外 关 试
关系 , 存在两 种观 点 : 是政 策 有效 论 , 府 制定 实 一 政
施偏 向于教 育方 面 的公 共投 入 政策 , 以促进 经困依 然 是 全球 面 临 的艰 巨 贫
任 务 。联 合 国制 定 的“ 千 年 发展 目标 ” 新 明确 提 出 :
C nig20 ) 。二是地理 劣势 论 , ann ,03 J 地理 劣势地 区
至21 , 05年 世界特 别贫 困人 口要 减 少一半 。很 多发
有代 表 性 的文 献 , 图概 括 国外 对 于教 育 与贫 困缩 减 问题 研 究 的 理论 进 展 和 成 果 。 本 文首 先 梳 理 了影 响 贫 困变 动 试
的主要 因素, 接着介绍 了教育 、 经济增长 与贫 困变动研 究的新进展 , 然后考察 了教育 、 收入分配对 贫困变动的影响,
浪费 和生态 环境 的恶 化 对经 济 发展 、 收入 分配 有 着
重要 影 响 , 至 有 可 能 进 一 步 加 剧 贫 困 的 程 度 甚
( hn 9 74; l nu n om n 2 0 ) K a ,l9 。 Bi at dM0l a , 0 6 g a 。
动 的影响 因素 , 育 、 教 经济增 长与贫 困变 动的动 态影
础设施 改进 的投 资 及 扩 大 政府 消 费支 出 , 经 济增 对
1 教 育选 择影 响经济增 长 , 而影 响贫 困变动 。 . 进
长和 经 济 发 展 起 反 作 用 ( rn l9 ;Be n Mat ,99 i r0 , t
20 ) 04 。另外 , u o tad Mat ( o 6 认 为 , D p n n rn 2 o ) i
于 教育与 贫 困缩减 问题 研究 的理论 进展 。
发展 , 高 个 人 收 入 , 利 于 贫 困 缩 减 ( a n 提 有 D l ad y Fn ,02 』 ae2 0 ) 。二是 政 策无 效 论 , 政府 提 高用 于基
收 稿 日期 :0 8一l 2o O一3 0
基金项 目: 教育 部人 文社科 规划 项 目( 8 A 9 l2) 湖南 省 自科 基金 ( 6JO 2 ; 谭 大学社 会 主义经济 理论 研究 中心重 点项 目 OJ70 1 ; 0 J5 14) 湘
最后 讨 论 了教 育 公 平 与 贫 困 变 动之 间 的关 系。
关键词 : 教育 ; 贫困变动; 经济增长; 不均等; 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 :D ; 4 04 f 8 c 0— 5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o 3— 80 20 ) 1 o 8— 5 l0 4 7 (09 0 —04 0
响机制 , 育 、 教 收入分 配与贫 困变 动的关 系 以及 教育
2 政策 制度 因 素。近 年来 , 贫 困所 取 得 的成 . 反
就 存 在 显 著 的 地 区 差 异 ( d ad ut , wae n H ne r
2 0 ) 。关于政 府制 定 的公 共政 策 与贫 困减 少 的 0 4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