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合集下载

理论与研究

理论与研究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科学环”:研究的逻辑 美国社会学家华莱士在其名著《社会学中 的科学逻辑》一书中,提出并详细阐述了社 会研究的逻辑过程,其所概括的这一过程见 图2—4。这一图示被人们称做“科学环”并 广泛运用。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形成概念 建立命题 命题整理
“科学环”:研究的逻辑 理论
逻辑演绎
逻辑推论概念之间的关系: Nhomakorabea
相关关系 因果关系 虚无关系
概念化具体体现



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概念。 概念的含义要加以澄清,并明确地予以界定。 把澄清后的概念放到所要研究的理论框架中, 从它和其他概念的关系(横向关系)中去考 察它的含义。 确定概念的经验测量的方法,从它与经验层 的变量关系(纵向关系)中去考察它的含义。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理论的构成要素
一、概念 概念(concept)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 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概念划分的类型:

具体概念 抽象概念

概念抽象层次越高,就越难以直接的观察和 描述。因为概念抽象层次越高,涵盖面就越 大,特征也就也含糊。


概念的功能: 概念是建构理论的“砖石”,正是经过逻辑 地联系起来的概念形成理论。
思考与实践:



5.默顿提出的经验研究对理论发展的功能是 什么?结合实际研究中的例子说明其中的一 个功能。 6.找几篇描述性研究报告,看看报告中是如 何对观察进行经验概括的。试以其中的两个 经验概括为基础,尝试建立解释它们的理论。 7.在课堂上就上一题你所提出的理论进行讨 论,比较不同理论解释的优劣。
变量的类别(2)


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 生变化的变量。 中间变量:它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 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 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建构的过程
从观察到概括 从概括到理论
二、理论检验的过程
竞争解释和理论检验的需要
对于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观察到的每一种 现象,都可能会得到不止一种这样的理论解 释,它们都在某种程度上或者在某些方面 一种最好。
在科学研究中,一般的模式是将这两种推 理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种称做 “假设演绎法”的逻辑过程。这种过程由 以下四个相互联系的步骤组成:
(1)观察一种现象或一组完整的事件; (2)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概括试图形成一种能够解释所
观察的现象的理论; (3)从这种概括出的理论出发,推演出具有逻辑性的
某种结论; (4)用具体的材料来检验这种理论,
2 理论检验的步骤
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 由理论导出(演绎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 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
题。 收集有关的资料。即根据操作化以后的命题,采
用调查、实验、观察或访问的方法,收集所需的 资料。 分析资料 评价理论
假设与命题: 假设是命题的特殊形式,主 要体现在:
(1)命题中的基本元素是抽象的概念,而 假设中的基本元素则是相对具体的变量;
(2)假设中的变量关系应该是经验可测的。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 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没有理论,经验性社会研究工具的使用就 是经验主义。而缺少经验性的检验,关于 社会的理论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或轻率的 意识形态”
第三,经验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运用大大地 拓展了研究者探索现实、建立理论和检验理论的能力。
第四,经验研究促使概念的澄清。概念是理论建构的砖石, 而概念含义的准确、清晰,则是进行理论建构的基础与前 提。
第四节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第一章导论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

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

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

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3、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

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

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调查研究;人类学者-实地研究;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等等紧密相关。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第一节 理论及其层次
单个的经验研究结果在人们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往往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建立在更为广泛的基础上、同时也更为 系统的知识----理论。 生物进化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虽然社会科学中很少有像进化论那样强有力的理论,但, 社会研究仍然像各种自然科学研究那样,努力朝着“从具 体的事实和现象中发掘出系统的理论”的目标前进。
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
在研究中的作用
归纳:系统地提出问题、提出带规律性的结论、建构解释 现象的理论方面无疑是一个有用的阶梯。 由于常常不可能进行完全、穷尽的具体观察,因而由归纳 推理得出的结论也容易遭到意想不到的驳斥。如卡尔.波 普引证的白天鹅结论。 演绎:帮助人们检验一种理论、判断一种理论的正确性方 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经过检验的理论解释常常只 是一种可能的解释。
第二节 理论的构成要素
如何合理地形成概念,是体现一项经验研究所具有的理论 色彩和理论深度的关键一环。 提炼概念有两种基本方式: 从理论文献中借用概念 从经验材料中抽出概念。
第二节 理论的构成要素
二、变量 概念的两种类型: (1)标识某类现象,如“太阳” (2)包括若干个子范畴、属性或亚概念,它们反映出概 念所指称的现象在类别、规模、数量、程度等方面的变异 情况。如“性别”、“职业”“收入” 常量: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取值的概念叫常量。 变量: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 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第二节 理论的构成要素
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是假设。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 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假设是命题的一个特殊形式,变量是概念的一个特殊形式。 命题中的基本元素是抽象的概念,假设中的基本元素是相 对具体的变量。 假设中的变量关系应该是经验可测的,即可以通过经验的 观察进行检验的。

2016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2016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三、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1.解释范围的广泛度
2.解释现象的精确度

3.理论结构的简练度

四、理论的功能 1.指导的研究方向 2.描述事物的状况和性质


3.解释现象之间的关系
4.预测未来的事件或现象
第二节 理论的构成要素
Leabharlann 概念; 变量; 命题;
假设。
一、概念(concept)


一、理论建构的过程:1)从观察到概括。理论建构 起始于对经验现象的观察,或定量或定性的观察, 完成从具体的观察结果到对现象的经验概括(指对 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对变量之间 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说明。是对一种由经验 数据证实了的变量特征或变量间关心的一般性阐 述)。2)从概括到理论。舍弃特定个案的特殊性, 集中其存在的共性特征。从经验概括中抽象出某种 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概念间关系,形成对这一现象 及其背景的更为一般性的命题,初步建立了解释和 说明这样现象的理论。

中观理论(中层理论):即中层理论,介于微观、 宏观理论之间,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 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 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它由几个有限的几组假定 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 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如:社会学中 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 参照群体理论等等。

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 观上的反应。社会学研究中的概念可以是有形的社 会现象或抽象事物如社会地位。概念由定义构成, 通常以语言或数字或符号来指明和限定概念所指称 的现象,并给出明确的意义。只有在做出定义之后, 概念才能有意义。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内涵越明确和丰富,所表达的事物的特征就越清楚, 但外延狭小即涵盖面窄。若抽象层次高,则对事物 特征的表达就越含糊。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4版)配套题库-理论与研究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4版)配套题库-理论与研究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一、判断并改错题1.假设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它在形式上常常是用字、词或词组来表示。

(中财2010年研)答:错误。

具体分析如下: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同时概念由定义组成,在形式上常常是用字、词或词组或者数字、符号来表示其指明的对象。

而假设是指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2.演绎推理的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

(中财2010年研)答:错误。

具体分析如下:归纳推理的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

演绎推理与此正好相反。

3.“中层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所倡导的一种理论建构模式。

答:错误。

正确表述为:“中层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所倡导的一种理论建构模式。

二、概念题1.理论(华中农大2012年研;东北财大2008年研)答:理论是指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只是人们认识活动的一种工具,是人类想象和思考的产物。

构成理论的这些假设或命题可能属于同一层次,也可能属于不同的层次。

大多数的理论,往往具有两层以上的假设或命题。

较低层次的假设或命题可以由较高层次的假设或命题演绎或推论而来,而这种推论所依据的则是逻辑法则。

理论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理论来自于经验的实践;②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③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通常将理论划分为三个层次,即①宏观理论;②中观理论(又称为中层理论);③微观理论。

2.中层理论(华中农大2011年研;中财2010年研)答:中层理论又称中观理论,是指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涌现的微观而且必要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一个包罗一切、用以解释所有我们可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一致性的自成体系的统一理论,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理论。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5、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
第一,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 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第二,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第三,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阅读材料:另类的抽样
每到选举的时候,美国有很多餐厅总要对用餐的客人进行政治民意调 查。由于过去的调查对于选举结果预测的准确度很高,因此不少人对 这些在餐厅进行的调查相当认真。同时,也有一些电影院在选举期间 用分别印着驴子和大象图案的爆米花纸桶,来预测两党的支持率。几 年前,美国中西部的粮仓,也用谷类包装袋的区别,让农民表达政党 取向。 这些听起来挺古怪的事,其实颇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历经时日,这些 事情表现了同样的模式:一段时间可行,之后又行不通了。而且无法 预测什么时间和为什么行不通。 这些奇怪的民意调查暴露了“只观察事物模式以取得研究结果”的缺 点。除非我们合理地解释模式,否则我们观察到的规律,可能是纯属 巧合。……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第一节 理论及其层次
1、定义 理论是一种以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 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 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2、理论的层次
宏观理论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 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比如,马克思主 义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中观理论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 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 比如,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 参照群体理论等。 微观理论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 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 检验。
第四节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1、理论建构 (1)从观察到概括。 (2)从概括到理论。
2、理论检验
(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 比如,“由于流动和熟练劳动力的需要,工业化是扩大式家庭减少和核 心家庭增加的主要原因。” (2)由理论导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 比如,根据上述理论,可以逻辑地导出下列一组命题:第一,一个国家 越工业化,其家庭结构就越倾向于核心家庭化;第二,在任何国家,农 村地区扩大式家庭结构的特征强于工业化的城市地区;第三,因工作而 迁移的人,比那些没有迁移的人,与扩大式的家庭的联系更弱。 (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重述概念化命题,这一步即是将命题 操作化为假设。 比如,我们将工业化操作化为“汽车产量”、“每百户电话拥有量”等 等。 (4)收集相关的资料。比如,调查、实验、访谈、观察等。 (5)分析资料。 (6)评价理论。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

• 所以,”科学环“所具有旳社会研究 过程实际上阐明科学研究是一种周而复始 旳过程,但是这个”始“已经不是原来旳” 始“,而是问题研究旳新旳起点。
有关科学环
• 入口一:研究首先从观察事实、统计 事实入手,经过描述和解释他们所观察到 旳事实,形成经验概括并上升为理论。然 后在他们理论旳基础上作出预测,即对未 知事物旳假设,再经过观察新旳事实以检 验这种预测。
• 入口二:研究者首先从理论出发,由 理论产生假设,再由假设造成观察,然后 由观察形成经验概括,用这种概括支持、 反对或提议修改理论,或提出新旳理论。
华莱士还从另外两种角度对“科学环”进 行了分析:
1、左与右:科学环旳左边二分之一意味着从观 察和对观察旳了解中进行归纳和理论建构;而科 学环旳右边二分之一则意味着从理论出发,经 过演绎,应用理论于观察,进行理论检验。
• 一般来说,判断理论优劣旳原则有三条, 这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旳情况下:
(1)解释范围越广泛旳理论越是好旳理 论;
(2)解释越精确旳理论越是好旳理论;
(3)构造越简洁旳理论越是好旳理论。
第二节 理论旳构成要素
• 不论多种理论在详细含义和层次上怎样不 同,它们都是由某些基本旳要素构成旳。 这些基本要素涉及:概念、变量、命题和 假设。
• 理论指导研究旳方向 • 理论提供研究旳解释
四、经验研究旳理论功能
• 经验研究所起旳作用并不只是被动地为理 论服务,即被动地检验理论、证明理论。 它还扮演着另外四种主动旳角色。
第四节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一、理论建构旳过程
理论建构起始于对经验现象旳观察。这种 观察既能够是定量旳,也能够是定性旳。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目录
• 第一节 理论及其层次 • 第二节 理论旳构成要素 • 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旳关系 • 第四节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3)变量的分类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IV,用X表示,多为属性变量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DV,用Y表示,多为行为或态 度变量。 中介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 ) X y 学位越高的人在工作中获得的报酬越多。 测验的技巧影响测验的成果。 自变量 中介变量 因变量 宗教信仰能够带来较高的社会整合程度,从而降低自杀率。 变量分析及控制,是社会研究实验法的重要支柱之一。我们将在 后面相关部分再作学习。
决定接受或 拒绝假设
假设 (演绎)
解释,工具, 尺度,抽样 假设检验 测量,样 本小结, 参数估计
问题
观 察
“科学环”解读。纵线两部分:理论建构、理论检 验;水平线两部分:经验研究过程、理论化研究 过程。 (1)理论建构 ) A,从观察到概括。 B,从概括到理论。——对社会现象作出因果解释。 (2)理论检验 ) A,竞争解释和理论检验的重要性。 扎根理论(草根理论)——“事后的解释”。 B,理论检验的步骤。
4.假设的作用和形成假设 假设的作用和形成假设
(1)假设在科研中的作用 ) A、指导研究活动。 B、逻辑推导。(假设 经验假设、工作假设) C、发展理论。(假设 假说 定律) 2) (2)形成假设 注意科研活动中提出的假设,既具有一定的推测 的性质,又必须有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 A,收集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成果,形成假设。 B,咨询,寻找对研究题目有经验、有知识的人 C,初步观察个案
假设作为特殊的命题,其特殊性表现在: A,假设中的基本元素是比较具体的变量(普通命题 涉及的基本元素一般都比较抽象)。 B,假设中论述的变量之间相互关系通过观察可以直 接检验。(注意:相对来讲) 分析以下“假设”: 个人理想子女数是其受教育程度的增函数。 一个工作班组内部团结,该工作班组的生产效率 就高。 性别的差异与对电影种类的爱好有关。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解 释
检 验
假 设
观 察 问 题
二.两种推理方法:
理论建构
1、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
理论检验
2、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
例子:备考时间长短与考试成绩的关系
成绩
100 50
0
10
20
30
40
准备时间
运用演绎法 从建立假设开始
例子:备考时间长短与考试成绩的关系
成绩
100 50
0
10
20
30
40
暴力革命的频率成正相关关系。”
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一、科学环
【美】华莱士(Wallance)/《社会学中 的科学逻辑》:科学是理论与研究之间 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
科学环
形成概念 建立命题 命题整理
理论
逻辑演绎 逻辑推论
经验概括
决定接受或 拒绝假设
假设
测量 样本小结, 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解释、工具、 尺度、抽样
剥夺理论:女人受剥夺更深,宗教能安 抚人心
社会角色理论:妇女职责是抚育子女, 教堂在家庭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社会学习理论:女性更多被教导要成为 温柔、谦恭的人,她们更容易感到宗教 的吸引力。
2.扎根理论的缺陷
扎根理论缺乏必然的可信度,因为它依 据的经验证据是由不完全归纳提供的, 可能被新的事实推翻。
或“A不同,B相同”。
3、函数式陈述——“A是B的函数:A=f(B)”。
实际研究中的假设来源: 1、常识。 “久病成良医”。“暴饮暴食有损健康” 2、个人的预感和猜测。
“离婚率的提升将会带来青少年犯罪率的提
升”。“个性意识的增长程度与离婚率成正
比。”

(完整版)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读书笔记

(完整版)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读书笔记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笔记(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这本书正是总结了各种社会学内容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从整体上讲,书中对概念、理论、方法、技术等只是的介绍都是比较全面的,内容安排上全面系统,很有逻辑结构,很好的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语言也是通俗易懂,对各种方法技术,特别是操作过程、具体方式都能进行详细具体的阐释说明,并结合大量的实力证明,使人能很容易接受和学习。

从结构上看,书的内容是分为三大部分来讲的,分别是社会研究基础、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资料分析与表达,这三部分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研究的基础,这是学习一门方法论所必须的了解的内容和知识。

这些基础简单的说就是社会学研究的是什么,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是最好的,以及如何进行研究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是的确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主要在第一篇(前六章)进行讲述。

在分析过程中逐渐引出第二篇(七到十章),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这是在掌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进行社会研究必须掌握的四种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

在第三篇资料分析和表达中,也是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

总之,三个部分之间互为补充,互为具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

下面我们具体看看此书的精华。

第一章:导论本书第一章导论主要描述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明白什么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怎样研究,要研究社会学首先知道什么。

一、什么是社会研究?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特征,在社会研究中还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三个方面: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在社会研究中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5、社会研究遵循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我们将社会学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确定研究课题(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本研究工具(3)资料的收集(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第一章给我们介绍了社会学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让我们对社会学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以后深入研究奠定了一个很好地基础。

燃料电池技术 第二章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1)

燃料电池技术 第二章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1)
燃料电池技术 第2章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15
真实燃料电池的效率要低于上述的极限效率, 主要是由于电压损失和燃料的利用率导致。 要使电压损失为0,电化学反应在完全可逆 的情况发生,需输出电流无穷小。实际是不可 能的。 电压效率=开路电压V/理论电动势E 燃料 利 用 率 : 实 际使 用过程中,燃料 不 能 完全 转 化 为 电能,部 分 燃料 直 接 随废气 被 排除 燃料电池 系统,导致燃料利用率小于100%。
极化是电极由 静止状 态 ( i=0 )转 入 工作 状 态 ( i >0) 所产生的电池电压、电极电 位 的变化。 由于电压与电 流的 乘 积等于功 率,再乘 以 电池运 行的 时间 即为 输出 电能,所 以极化表 示 电池由静止状 态转 入工作状 态能量损失的 大小。因此,要减少极化来降低能量损失。 极化可 以分为 3 种 : 活 化极化、 浓 差 极化、 欧姆极化和燃料渗透及内部电流损失。
∆G = ∆U + ∆(PV) −T∆S = ∆H −T∆S
对氢氧燃料电池,外部工作包括沿外部电路移动电子。 Gibbs能量的 变化量等于体系在可逆 化量等于体系在 可逆条件 下能够对 外做的非体 积功, 积功 ,也即是最大非体积功, 是最大非体积功,对燃料电池来说,这种非体积功 就是电功。 是电功。
燃料电池技术 第2章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30
因此 , 降 低 电极的 Tafel斜 率 是 降 低 活化过电 位 的 重 要 途径。 目前 , 降 低 电极 材 料的 Tafel斜 率 是电极 催 化所 面临 的重要课题。
燃料电池技术 第2章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31
2. 浓差极化 迁移和纯化学转变均能导致电极反应区参 加电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或产物浓度发生变化, 结果是电极电位改变,即产生浓差极化。 对流 迁移 分子扩散 电 迁移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_风笑天))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_风笑天))

待检验的理论
理 论
由理论推导出概念化命题

验 的
用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
步 骤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
评价理论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第一节 理论及其层次 第二节 理论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第四节 理论建与理论检验
第一节、理论及其层次
一、理论的概念
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 些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 关的命题。
理论的特征:来自经验的实践; 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 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2、假设 假设的来源:
常识 个人预感或猜测 现有调查资料 现有理论
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一、科学环(研究的逻辑)
【美】华莱士(Wallance)/《社会学中的科 学逻辑》:科学是理论与研究之间不断相互作 用的过程。
概括
科学环
问题
理论 解检 释验
假设
观察 问题
理论建构的过程——理论从哪里来?
观察
观察的; • 有用的概念必须是精确的; • 有用的概念是具有理论重要性的。
3、概念的应用
必须对概念加以明确的界定; 必须与现实社会、与人们日常生活经历具有接 近性;
概念的提炼方式:从理论文献中借用概念; 从经验材料中提出概念。
二、变量
1、变量的定义 变量——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
可以实际测量的概念 如:性别、职业、收入
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概念的层次:对现象抽象程度的高低。
抽象层次越高,涵盖面越广,特征越含糊, 越难以进行直接的观察和描述; 抽象层次越低,涵盖面就越小,特征越明确, 越容易观察和描述。
2、概念的功能
提供交流的工具 提供观察的视角 能够分类和概括 构成理论的元素

第二讲 理论与研究

第二讲  理论与研究

理论的概念


理论具有的特征: 1.理论来自经验的实践。 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 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做出的解释。 定义: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 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 内在相关的命题。
理论的层次

理论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命题体系。 社会研究将理论划分为三个层次: 1.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 2.中观理论(中层理论) 3.微观理论
根据变量取值的性质不同(第五章详细介绍) —类别变量 —顺序变量 —间距变量 —比率变量 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变量 —因变量 —中介变量
变量的分类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通常为因果关系,常常用“引 起”、“导致”等词汇描述。 —“高的受教育 程度倾向于低的生育率” —“工业化导致人际关系疏远” —“酒后开车会造成交通事故” 在实验研究中:自变量是实验者主动操纵其变动的变 量,即实验刺激;因变量则是受实验刺激影响而变动 的变量。 在调查研究中:自变量多为属性变量或背景变量,比 如性别、年龄、民族等;而因变量多为行为或态度变 量。
概念的抽象程度

概念的抽象程度有高低之分。 概念抽象的层次越高,就越难以直接的观察和 描述。因为,概念抽象层次越高,涵盖面就大, 特征就越含糊。
例子 物质财富 抽象层次 高 涵盖面 大 特征 含糊
生活用品 家具 桌子 低 小 明确
概念的功能

概念的功能:构建理论的“砖石”和“基本材 料”。 概念是否有用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有用的概念所指称的现象必须至少是潜在可观 察的,即可以被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 —有用的概念必须是精确的。 —有用的概念是具有理论重要性的,即它在理论 中的其他一些概念相互联系,并且在解释现象上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理论与研究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第四章研究设计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第六章抽样第七章调查研究第八章实验研究第九章文献研究第十章实地研究第十一章定量资料分析第十二章定性资料分析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1、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

2、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3、社会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4、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保持客观性的困难以及研究所受到的各种限制,构成了社会研究中最主要的困难。

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5、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6、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7、社会研究有四种主要的研究方式,即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其中每一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语言,构成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区别于其他的社会研究的明显特征。

8、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方法论语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这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9、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在经验研究中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探求知识的方法。

其一是科学主义的;其二是自然主义的。

而定量研究方式与定性研究方式则可以说是这两种方法论的最集中体现。

它们是我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两条途径,二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在社会研究者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它们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

社会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社会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研究方式: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3、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

几乎每天在每个工作场所和学习环境下都会进行定性研究。

4、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定量,就是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定量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

由于其目的是对事物及其运动的量的属性作出回答,故名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与科学实验研究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科学上的定量化是伴随着实验法产生的。

二、简单题1、社会研究中的困难: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保持客观性的困难以及研究所受到的各种限制,构成了社会研究中最主要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

人是一种有思想、有感情、有动机、对社会研究的活动有反应的研究对象,他们有自我意识,也有主观意志。

这种主体意识又可以控制、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具体行为,使得社会研究中对各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行为的解释和预测,常常达不到自然科学中所能达到的那样高的准确程度。

(2)研究的干扰性: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无论是采取调查的方法、实验的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种干扰和影响。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不同行为既会受到个人特定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还会受到他所生存的社会环境,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社会研究者通常比自然科学研究者要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他们也往往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章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服务质量都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End-to-End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作为新兴的服务质量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满足顾客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

第二章理论研究2.1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基本概念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是指在服务过程中从用户角度出发,全局性地将各个服务环节有机地组合起来,实现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并保证整个服务过程达到用户的期望。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包括服务质量度量、服务质量监控、服务质量改进和服务质量保障四个方面。

2.2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优点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服务管理中的多个问题,其中包括:(1)全局性管理:从用户需求的视角出发,全局性地将服务各个环节有机组合起来,最终实现对用户需求的最大满足。

(2)快速定位问题:通过对服务质量的监控,实时掌握服务状态,快速定位问题所在。

(3)快速响应:对于发现的问题,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快速响应,避免漏洞导致的风险。

(4)客户满意度提升:保证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2.3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实现方式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实现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确定服务质量标准:根据用户需求以及市场环境,确定合适的服务质量标准。

(2)服务质量度量:根据服务质量标准,构建相应的服务质量度量模型。

(3)服务质量监控:通过服务质量监控系统,对服务端点进行实时监管,及时掌握服务状态。

(4)服务质量改进:通过服务质量监控,及时发现漏洞,提出解决方案进行改进。

(5)服务质量保障:通过制定相关的服务质量保障方案,保障服务质量符合预期标准。

2.4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应用场景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适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医疗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云计算服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的微观而且必要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一个包罗一
切、用以解释所有我们可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社会组
织和社会变迁的一致性的自成体系的统一理论,而是 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理论。
这种理论是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
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 中观理论也被人称为社会单位层次的理论,是从群体结构和集 体行为入手,直接考察实际的社会单位,如社会组织、社会群 体和社区。
原来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通过中介变量而相连
接的。
概念都是通过概括和抽象而得到的,但是各种概念的
抽象程度是不同的,社会研究中所运用的许多概念是 一种综合概念,如角色,社会地位,互动等,它们是
由一些低层次的概念构成的。
概念的抽象层次

社会地位
先赋地位
抽 象 程 度
成就地位
出 身 低
性 别
种 族
教 育
职 业
收 入
概念的抽象层次越高,就越难以进行直接的观察和描
生联系,它们更多地是作为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 题时所采取的一种理论视角或所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宏观理论将社会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侧重从文化和 历史的角度来研究社会整体的性质和发展规律。
宏观理论的主题
社会变迁研究 社会结构研究
社会行为与态度的研究
中观理论(中层理论)
中观理论(中层理论) ——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涌
理论是一组逻辑相连的符号,这些符号表示现实世界
中我们所思考的那些事物。
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只是人们认识活动的一种工具,是 人类想象和思考的产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实际社会研究中,人们所涉及的理论更
多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这些假设或命题 可能属于同一层次,也可能属于不同的层次。
大多数的理论,往往具有两层以上的假设或命题。
变量、顺序变量、间距变量和比率变量四种类型
根据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又可以把变量分为自 变量、因变量以及中介变量
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 (independent variable),并用X来表示
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
“因变量” (dependent variable),并用Y来表示。而用“→”表 示“引起“或“导致” 当一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或者说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 或“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时,就形成了某种因果关系。用
概念可分为实体概念和非实体概念。
实体概念是指可直接观察到的物体、事物或现象,如 青少年、犯罪、游行等等。 非实体概念则无法直接观察,如智力、社会关系、文
化、动机等等。
社会科学涉及的许多概念都是非实体概念。
现实世界中不同事物和现象的类型不同、结构不同、
复杂程度不同,所以,概念的抽象程度也有高有低。
上述宏观意义上的理论,而是那种相对简单、相对具 体、相对小型的理论,以及那些中观层次的理论。
三、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怎么判断几种理论中哪一种最好呢?


解释范围广泛
解释精确
好理论
结构简练
第一条标准反映的是理论的影响面或概括范围。 第二条标准反映的是理论的效果或精确程度。 第三条标准反映的是理论的效率或节俭性。
理论的巨大 的逻辑展开 性,即概念 发展的逻辑 系统
二、理论的层次
理论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命题体系
理论具有不同的层次,有些是非常抽象的,有 些是非常具体的
社会现实的层次
客观(行为)层次
个人层次
主观(态度)层次
群体结构
客观层次
集体行为
人际关系 互动规则
群体层次
主观层次
社会现实
社会结构层次
社会制度 社会活动方式 社会网络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e.g. 默顿的中程理论,社会流动理论,角色冲突理论
中观理论的主题
社会组织研究 社会群体研究 社区研究
中观理论的特征
主要用于指导经验性研究 中层理论只涉及到有限的社会现象,但它比纯粹的经 验概括更高一层 在有限的中层理论基础上可以形成普遍性的理论体系
中层理论区别于微观社会科学问题与宏观社会科学问
一系列的概念、范畴和原理构成的体系。
它规范着我们想什么和不想什么、怎么想和不怎么想、 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怎么做和不怎么做。
理论不是枯燥的条文、不是现成的结论、
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形成于三个基本向度 的统一
理论的三个基本向度
历史感
现实感
逻辑感
理论的历史 兼容性,即 认识史的总 结
理论的时代 的容涵性, 即当代实践 经验的总结 ,是思想中 的时代
述。
概念的抽象层次越高,它们所包含的信息较多,概括
性较强,但却很难在经验研究中运用。相反,抽象程 度低的概念比较容易观测和操作,不过它们包含的信 息量较少。
概念的各种特征之间的关系
高 大 含糊
物质 财富
生活 用品 家具 桌子 低 抽象层次 小 涵盖面 明确 特 征
研究时应当分清概念的抽象层次,了解各种概念之间 的关系。 社会研究实际上是运用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方 法在抽象层次上解释经验层次的现象。 研究人员应当清晰和自觉地往返于不同的层次之间,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所研究的各种概念作出清晰 的定义。
微观理论
中观理论
§2 社会理论的构成要素
(一)概念 conception (二)变量 Variable (三) 命题与假设
理论的构成
命 题 假 设 变 量 理 论 概 念
社会研究是在经验层次和抽象层次上进行的。
在抽象层次上的任务是建立科学理论。
一、概念 (concept)
概念的定义
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 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e.g. 凳子、笔 概念在形式上常常是用字、词或词组来表示
概念的构成
名词 含义 抽象定义 社会改革 含义 社会制度 与体制的 人为改变
意 指
内 含
意 指
内 含
经验现象或事物
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领域的变革
概念的三个部分紧密联系
名词是对同一类现象的概括 抽象定义界定出这些现象的范围和主要特征 经验内含是由名词所指示的那部分现象,它在经验层 次上与名词和抽象定义相对应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保留所有这些理
论,直到我们找到某一种理论,它在所有三 个方面都优于其他理论,这时我们才能抛弃
其他理论。
理论层次与各种研究角度和研究方式的关系
理论层次
宏观理论
研究主题
社会变迁 社会结构 社会行为、态度 人际互动 个人与社会环境 社会组织 社会群体 社区
主要研究方式
文献研究、历史-比较研究 文献研究、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 实地研究、实验 实地研究、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实验 实地研究、统计调查
变量的定义
所谓变量(variable),就是具有一个以
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 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它是通过对概念的具体化而
转换来的。
变量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状态或属性,它反映了概
念的可变动性,它说明了现象在规模、重量、密度、 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或现象在程度差异上的变化 方式。
微观理论的主题
人的社会化 人际关系 个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社会作用力的镶嵌性
作用力
宏观层次 中观层次 微观层次
结构结果 社会制度 团体单位 类群单位
面对面互动之际遇
由于实践上的原因,研究者在一项具体研究中往
往只能掌握数量非常有限的变量。
所以,他们在社会研究中所涉及的,通常并不是
文化层次
理论的层次
宏观理论 macro theory 微观理论 micro theory
层次
中观理论 meso theory
宏观理论(巨型理论)
宏观理论(或者说一般性理论)往往以全部社会现
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 框架。
e.g.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宏观理论往往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
科学研究必须使用变量的语言,因为它需要精确描述
现象和事物的状态,需要了解某一现象的变化如何与
另一现象的变化相联系
由于变量具有明确性和可观测性,因此只有使用变量
语言才能进行有效的经验研究 近几十年来,社会研究科学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不 断改进其变量分析方法
变量的分类
根据变量取值的性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变量分为类别
理论是心中描绘蓝图的方向指引、底气支持、检验标准,有时候会觉得 它枯燥乏味、高深难懂,但是要是没有了理论,实践也无从提升。
我们经常因为找不到理论支持而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有时经过 别人的点拨,经过学习,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了。
理论真的是我们的指向,我们有时特别渴望理论。
§1 理论及其层次
一、理论的概念
中介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则是出现在更为复杂一 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
它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
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自变量
中介变量
因变量
在同一个因果关系链中,中介变量既是相对于自 变量来说的因变量,又是相对于因变量来说的自变量。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主讲:刘 杰
第二章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理论及其层次
社会理论的构成要素
理论的作用
社会科学 = 理论 + 资料收集 + 资料分析
只有通过理论化过程,才能提炼认识,积累知识,才能更好地
理解我们熟悉的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