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中国近代教育

合集下载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诚如梁启超所‎言:“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极‎其重要而又十‎分复杂的的人‎物。

他是忠臣、儒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在晚清宦海中‎沉浮近半个世‎纪里,在中国与世界‎始有关系的时‎代里,始终处于“千古变局”的各种矛盾旋‎涡中。

正因为如此,在他死后百年‎间,对他的研究和‎评价从未停止‎,但“盖棺”而“论者犹未定也‎”。

长期以来国内‎外史学界对他‎的评价不一而‎足,见仁见智。

誉者赞其为“中兴明臣”、“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代表人物‎”,毁者则贬之为‎“卖国贼”、“误国能臣”。

笔者将根据马‎克思辨证唯物‎观,客观地对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进行阐述‎。

事物具有普遍‎联系的特点,凡是一个国家‎的当前社会现‎象,一定与这个国‎家此前的历史‎有联系;要评价历史风‎云人物李鸿章‎,自然要联系中‎国几千年来政‎权变化更迭的‎大趋势及历史‎发展规律,观察当时中国‎及世界风云变‎幻的局势。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明确三点:第一,中国近代史始‎于何时。

史学家在近代‎化的研究中,有认为始于鸦‎片战争,也有认为是由‎戊戌变法开始‎,也有认为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开始时算起。

笔者认为始于‎鸦片战争比较‎近乎事实。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入侵‎略、压迫中国人民‎,同时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民族意识觉醒‎。

第二,李鸿章所处的‎国家及所生的‎时代。

李鸿章所处的‎国家是一个数‎千年的皇权专‎制国家,又恰好赶上这‎种政体的专制‎程度达到极点‎的时代;是满洲人统治‎的汉族国家,而且又赶上满‎汉杂居多年,汉人的权力开‎始逐渐恢复的‎时代。

李鸿章作为清‎王朝的汉臣,权倾一时,位极人臣,却兢兢业业,没有野心,这正是与他所‎处的国家及所‎生时代有关。

第三,当时中国的形‎势。

在李鸿章初生‎之时,欧洲大陆局势‎已经平稳,欧洲各国不在‎相互对抗侵略‎,而是专门养精‎蓄锐,把战略投放到‎东方;同时,清政府腐败成‎风,官吏骄纵横行‎,外国给予的耻‎辱纷纷到来,百姓苦不堪言‎,中国内乱时常‎发生。

李鸿章总结晚年思想内容

李鸿章总结晚年思想内容

李鸿章总结晚年思想内容李鸿章(1823年-1901年)是中国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清朝严复的学生,思想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李鸿章在晚年思想内容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近代化思想、对外开放政策、国家治理、教育改革和民主思想。

首先,李鸿章非常关注中国的近代化问题。

他意识到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他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主张汲取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其次,李鸿章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他认识到中国需要与外界进行交流和合作,以吸取外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并改革传统的封闭态度。

他积极主张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第三,李鸿章对国家治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主张坚定中央集权,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督能力,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他提出了“以仁治天下”的思想,主张依法治国,提升人民素质,加强行政管理,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第四,李鸿章对教育改革非常重视。

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主张加强基础教育、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他推行了改革派的教育政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引进西方的教育体系和经验,促进国家的现代化。

最后,李鸿章在晚年也开始关注民主思想,提出了一些民主化的主张。

他主张加强人民的参与和监督权力,主张民主的选举和法治的实现。

他也提出了“安分守己,以求免灾”的观点,希望通过民主改革来解决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总的来说,李鸿章的晚年思想内容体现了他对中国现代化的强烈愿望,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和政策。

他的思想观点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近现代史学纲要人物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学纲要人物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学纲要人物分析——李鸿章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百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纷犹未熄,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

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眼中,被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此文开篇为李鸿章临死前所吟出的绝命诗,让人看了不禁垂泪,李鸿章这个自诩“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在他临死前所吟出的诗句却是极度的悲哀和无奈,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中兴名臣”对大清帝国岌岌可危的局面的担忧之情。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但李鸿章的功绩与得失却也不容置疑。

大清国旗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

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对这位清末重臣也逐渐评价多元化。

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其评价也使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了他的一生。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曾有大功于国家之举的功臣,一位那个时代的先驱,一位不齿于人的罪人”。

---未明“水浅而舟大也” ------ 毛泽东“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 ----孙中山历史是理解过去,掌握现在,洞悉未来的金钥匙,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中国的近代史。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曾说过,晚晴只要搞懂三个人,就可以吧晚晴历史的这个枢纽,这个着眼点找到。

他说的三个人中,其中一个就是李鸿章。

纵观李鸿章的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在晚晴这个破败,腐朽的统治下,没能实现其伟大抱负,这是不仅个人的悲哀,更是民族和历史的悲哀!有人曾评价李鸿章是国之大器,百年不遇。

其实在我看来,这个评价是有道理的。

李鸿章一生可以用一个“传奇”来形容,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他的那个年代里的一个传奇。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极其重要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

他主管晚清国事数十年,权倾一时,位极人臣,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些人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外国侵略者的大买办,出卖国家主权的卖国贼;另一些人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倾力于国家富强的实干家;各执一辞,大相径庭。

近年来,随着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化问题研究的深入,对李鸿章的评价又有进一步的变化。

当代已逝著名史学大家陈旭麓先生曾经指出:“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头,或者说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的第一步。

这个第一步与李鸿章的关系就很大。

”(1)他还进一步指出李鸿章是“向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

”(2)将李鸿章提升到了与中国近代化紧密联系的高度。

纵观洋务时代之李鸿章的洋务思想及洋务活动,笔者欲从中进一步阐述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一、李鸿章的近代化活动中国近代化始于何时?历史学家在近代化的研究中,有从鸦片战争算起者;也有认为是由戊戌变法开始;更多的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谓的同治中兴的洋务运动开始时算起。

我认为后一种比较近乎事实。

讲到洋务运动不得不跟李鸿章联系起来。

纵观整个洋务运动全过程,不难发现,在众多的倡导组织洋务活动的官僚中,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只有李鸿章一人。

在所有的洋务官僚中,李鸿章兴办的洋务事业最多,涉及的范围最广,取得的成绩也最显著,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企业、中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因而被看作是洋务派的旗帜,洋务运动的旗手。

李鸿章虽然也是从科举之道上走出来的封建士大夫,然而其识见,用梁启超的话说,在同朝大官中“无人可以望李之肩背”(3)。

他对中外局势的变化,对中国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

他放眼世界,清楚地认识到:“华夷混一,局势已成,我辈岂可强分界画。

如何评价李鸿章在近代历史

如何评价李鸿章在近代历史

(1)倡导洋务运动
创办 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轮船招商 局、平矿务局,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 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 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 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 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 务 运 动 成 就
(2)开创近代新式教育
(3) 加强沿海边防,建立第一支 海军
因此,我们应该辩证评价李鸿 章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作用, 辩证看待他的功与过,不要一 味片面评价,要结合当时历史 背景,人物阶级特点,国际环 境综合分析评价李鸿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功大于过? 过大于功?
他是卖国贼?! 他是大贪官?! 他目光短浅?! 他不择手段?! 他血腥残暴?!
真正的李鸿章
他处于一个封建王朝 深深受着封建文化专 制影响,一个受八股 文禁锢的儒生,骨子 里的不敢反抗,不管 官位多大,也仅仅是 慈禧太后的一颗棋子。 现实所迫,行不由己 签订卖国条约
李鸿章
在近代历史中的功绩
历史上对李鸿章的反面评价
(1)贪污,聚敛国家财产,培养出一批腐败的官 场寄生虫,使清朝国力下降。 (2)重海防,弃新疆。曾国藩曾对他做出以下批 评:对于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 一个李鸿章坏事。 (3)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杀人太多,过于血腥。 (4)甲午海战中指导失误,导致军舰全军覆没。
(5)谈判失败,签订耻辱的《马关条约》 ●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 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 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彼此的最惠国待遇。
历史上对李鸿章的正面评价

浅谈李鸿章与近代女子教育

浅谈李鸿章与近代女子教育

浅谈李鸿章与近代女子教育李泽阳 白福高( 中国民航大学,天津,东丽 300300)摘要:清朝末年,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社会内部矛盾日趋明显,国家力量逐渐羸弱。

在外国列强通过火炮打开清朝国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的情况下,李鸿章同样面临着“传统”与“变革”的选择,“洋务运动”应运而生。

在洋务运动中,除了大力发展国家的工业,教育也是李鸿章重视的一个方面。

李鸿章在“中学”和“西学”中寻求着一种平衡,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来加强教育。

近代妇女教育也是在此时发展起来,对妇女思想解放和教育平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妇女教育;教育改革一、近代女子教育1.女子教育兴起的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着重大的变化,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每个人都面临着自我认同与自我觉醒的问题。

妇女群体也不例外。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统治中,女性一直是被压制压抑的一方,“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长时间桎梏着女性发展,传统的“三从四德”思想糟粕要求妇女的绝对顺从,女性在自我认同尚未满足的情况下,教育需求更不能满足。

西方尊重妇女的思想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影响着当时的国人,女子教学在传统模式的大厦将倾和新式新潮的冲击下应运而生。

2.女子教育的改革在封建统治中,女子教育一直被打压,女性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鸦片战争后,传教士进入中国,教会学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1844年,英国传教士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女子学校。

在1847年至1860年期间,中国五个通商口岸设立了12所教会学校[1]。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口岸城市的增辟和教会势力的扩展,教会女校又从沿海发展到内地,数目急剧增加。

教会女校的教学内容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既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内容,也有西方近代的科学学习,宗教课程始终是课程学习的中心。

1892年,中西女塾的创立让女子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为女子学堂和女子大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3.女子留学教育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直接派学生前往西方国家学习新技术,因此女子留学教育的萌芽阶段应始于世纪六七十年代。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20XX年.12·61·务都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输入的,无不与西洋有着直接的关系,输入的内容无不与工业文明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洋务运动的内容体现了近代化的本质——工业化;而且在近代化的模式上,可以归结为外源性近代化道路,这也是由近代中国地国情决定的。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在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期间,几乎处于左右朝局的地位。

我国资产阶级历史学的创始人梁启超早在80 余年前就曾指出:“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读中国③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

”《清史稿》也说他“独立国事④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人当其冲……近世所未有也。

”因此,李鸿章的历史活动,尤其是洋务实践活动,与中国近代化的走向、进程是息息相关的。

展工商业的思想——“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商”,⑦“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在洋务派创办的20 多个民用企业中,其中李鸿章于1872 年委派朱其昂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也是民用企业中最有成绩的企业之一。

李鸿章在此过程中无疑是扮演了近代化倡导者的角色。

尤其是“官督商办”这一企业形式,在开始是受到私人资本欢迎的。

1875—1894 年间办起的24 家商营近代采矿企业中,便有23 家挂着官督商办的招牌;连反对官办主张商办最力的郑观应亦曾对官督商办一度加以赞扬,寄予莫大希望,并积极参予其事。

因此,“官督商办”企业在早期还是起到促进民族资本发展的积极作用。

从“自强”到“求富”,从仿造枪炮到仿行铁路、电报、开矿、纺织,这就在朝向“采二、李鸿章的洋务实践活动与中国近代化。

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道路即近代化道路上大大前进了一李鸿章(1823—1901)一生的主要行迹不仅仅局限于对内步。

3.派遣留学生,设立翻译馆和各种专门化学校,系统学习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对外签订不平等条约上,他还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三十余年时间从事对近代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洋方科学知识,培养造就了中国近代第一代科技人才。

PPT历史人物李鸿章

PPT历史人物李鸿章

同时,洋务运动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03 李鸿章与外交事 务
晚清时期外交形势分析
列强环伺,外交压力巨大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列强环伺的局面,外交形势异常严峻。李 鸿章作为重要政治人物,经常需要应对各种复杂的外交问题。
传统外交观念受到挑战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传统的朝贡 体系逐渐崩溃,中国外交观念受到严重挑战。李鸿章在维护国 家利益的同时,也努力推动中国外交观念的转变。
要的军事保障。
05 李鸿章与近代化 事业
近代化事业背景及意义
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传统社会结构和经济形 态逐渐解体,近代化事业应运而生。
近代化事业旨在通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先进生产方式和制度,推 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变革,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
近代化事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由传统社会向 现代社会转型的开始。
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代化事业成果及影响
工业方面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了一批近 代化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
展。
A 军事方面
建立了近代化的海军和陆军,提高 了国防实力,为抵御外来侵略提供
了有力保障。
B
C
D
教育文化方面
建立了近代化学校和教育制度,培养了大 量人才;推动了文化领域的变革和创新, 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1901年逝世于北京,享年78岁。 • 其一生充满争议,既有推动现代化的功绩,也有签
订不平等条约的污点。 •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政治
生涯和成就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同 时,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争议和矛盾,是一个具有复 杂性和多面性的人物。在评价李鸿章时,需要全面、 客观地看待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军事化的影响

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军事化的影响

杭州师范大学《世界军事史》期末论文题目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军事化的影响学院政治与社会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思政131班学号 ********** 学生姓名钟珍珍完成日期 2016.6.4 成绩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军事化的影响摘要:中国近代军事化是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而展开的,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大军工企业的建立、北洋水师的创办、北洋水师学堂的开办都与李鸿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措施推动着中国近代军事化进程。

关键词:李鸿章,中国近代军事化,感想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完全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殖民者打开了中国大门,他们既是强盗,也是先生,他们侵略中国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其中包括近代的科学技术,近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价值观。

当这一挑战来临时,中国士大夫阶层涌现出了一批目睹危机而态度现实并且足以看到世局剧变的人,李鸿章正是这样一个人。

一、人物简析李鸿章(1823.2.15~1901.11.7)晚清军事家,洋务派首领,淮军、北洋海军创始人和统帅。

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曾受业于曾国藩,讲求经世义理之学。

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

众所周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开端,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者和奠基人之一的李鸿章为此做出了要更重要的贡献。

军事近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军事装备生产、军事体制以及军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由古代向近代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军事近代化同李鸿章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他的军事改革思想对晚清军队的近代化有着重大影响。

二、冷兵器到热兵器—推进军事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前清军主要以冷兵器为主,当时,李鸿章淮军的武器装备除刀、矛、弓、矢等冷兵器外,就是传统的鸟枪、抬枪和劈山炮。

洋务运动后新式热兵器逐渐出现和使用,这一局面的改变少不了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的努力。

1862年4月,李鸿章率淮军抵达上海不久,正遇上那里有外国人组成的武装——洋枪队和外国军舰。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

李鸿章,字子黻、渐甫,号少荃,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极其重要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

他主管晚清国事数十年,权倾一时,位极人臣,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些人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外国侵略者的大买办,出卖国家主权的卖国贼;另一些人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倾力于国家富强的实干家;各执一辞,大相径庭。

阐述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一、李鸿章的近代化活动中国近代化始于何时?历史学家在近代化的研究中,有从鸦片战争算起者;也有认为是由戊戌变法开始;更多的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谓的同治中兴的洋务运动开始时算起。

我认为后一种比较近乎事实。

讲到洋务运动不得不跟李鸿章联系起来。

纵观整个洋务运动全过程,不难发现,在众多的倡导组织洋务活动的官僚中,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只有李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等。

有曾国藩和李鸿章共同创造的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不但促进了没落王朝的工业化,而且为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政府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资金。

不过李鸿章始终没有逃脱时代对思维的束缚,李鸿章所建企业皆为官督商办体制,企业初建之时官府没有实力独立创办,便与民资合作。

待企业步入正轨,官府便想方设法排斥民资,形成官府独霸企业。

由于连年战乱政府不断从企业中抽离资金、强加冗员,长期的政策保护又使企业暮气沉沉。

这些重病缠身的企业随着外国势力的入侵和民族资本的崛起难逃悲剧命运。

李鸿章虽然是从科举之道上走出来的封建士大夫,思维上受到了种种束缚,有着一些过失,然而其识见,用梁启超的话说,在同朝大官中“无人可以望李之肩背”,他的功劳也是不可被抹杀的。

1、引进西方军事工业,建设近代化国防。

1862年,淮军首先接受近代军事装备与训练,这是中国陆军近代化的肇始。

1865年,他在上海开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同年,接管了天津机器局。

李鸿章与近代中国新式学堂的创立

李鸿章与近代中国新式学堂的创立
档 案 揭
李鸿章 , 晚清重臣 , 作为洋务运动领袖 ,
在 中国近代史上扮演着举 足轻重的重要角 色。其在督抚各省和举办洋务 的过程中 , 除
教学 、 管理和考核方式上进行 了一系列新的 探索 , 创造性地制定了一套有别 于中国传统 教育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 1 . 以优厚的物质待遇招徕学生 。由于 中
约, 割地赔款 , 丧权辱 国。 在与英法侵略者联 科” 取士 , 以鼓励知识分子学习洋务 , 培养大 就可维持一家之生活 , 这对于很多寒 门优秀 合绞杀太平天国的过程中, 李鸿章逐步认识 批掌握先进科学知识的洋务人才。 到西方科技之发达 ,西洋洋枪洋炮 之威力 ,
学子有很大吸引力 。而且 , 李鸿章还 向新式
对 中国近代政治 、 经济 、 军事和外交等都有
重要影响外 , 他还是推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 的主要人物 , 特别是在作为洋务运动人才摇 篮的近代新式学堂 的创立 和发展 中, 其地位 更是突 出, 可 以说 无人可出其右 。

国传统科举制度根深蒂厚 , 士子普遍 以考取
功名为人 生最高追求 , 因此 “ 世家有志上进 者 皆不肯就学” ,以致新式学堂招生十分困 难, 而且所招 学生普遍资质平庸。为招徕优 秀学子 , 李鸿章所举办 的新式学堂开 出了优
局、 上海电报 局 、 津沽铁路 、 漠河金矿 等一 式学堂 ,李鸿章培养出了大批 的洋 务人才 , 中国近代 的新式海军一
在举 办洋务的过程 中, 李鸿章先后创立 口鱼雷学堂。在 1 9世纪 7 0年代到 9 0年代 同时先进 的教学设施也吸引 了一批有志于 了江南制造局 、 金陵机器局和天津机器局三 中期 , 全 国比较著名的新式 学堂有 2 0 余所 , “ 开 眼看 世 界 ” 的有 为 青 年 , 因此 , 新 式 学 堂 大军工企业 ,还创办 了上海轮船招商局 、 河 其 中 由李鸿章亲 自筹建和 由他授意创立 的 入学学生的质量普遍较高 , 很多毕业学生都 北磁州煤铁矿 、 开平矿务局 、 上海机器织布 新式洋务学堂就有 1 3 所之多 。通过这批新 成为推动近代 中国前进的有识之士。

李鸿章人物简介及生平事迹

李鸿章人物简介及生平事迹
发行国债和纸币
李鸿章通过发行国债和纸币等措施,改革国家的财政金融制度,缓 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财政困难,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推动金融业发展
李鸿章积极推动金融业的发展,支持设立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
05
李鸿章在文化领域中的影 响
提倡西学、兴办教育
推广西方科学技术
李鸿章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动洋务运动, 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以促进中国的现代 化进程。
地给日本,并支付巨额赔款。这一结果使中国陷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之
中。
军事思想与策略
以自强求富为目标
李鸿章认为中国要自强必须拥有 强大的军事实力,因此他积极倡 导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加强国防建设。
重视海防建设
李鸿章认为海防是国家安全的重 要组成部分,因此他大力推动海 军建设,并提出“以海为防”的 战略思想。
维护传统礼仪
他在外交场合中坚持维护传统礼仪,体现了一个传统士大夫的尊 严和风范。
传承文化遗产
李鸿章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支持修缮文物古迹,为传承 和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推动中西文化交融
李鸿章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中,积极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倡导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念。
外交手腕与策略
01
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李鸿章坚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灵 活运用外交策略,展现出高超的外交手腕。
02
在与列强的交涉中,他善于利用国际法和外交惯例,为清朝争
取了更多的权益。
通过外交手段成功解决了多次边境争端和贸易纠纷,维护了国
03
家的领土完整和经济利益。
改革思想与尝试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展。向德、 英等国购进铁甲、 巡洋舰及大小船只 ; 又从闽沪厂调 进自造轮船 ,8 8年编组成拥有各种舰艇 2 艘 , 18 5 总排水量 41 .
万 吨的北 洋海 军。 这是 中国第 一 支近 代 化海 军部 队。又 先后 建
为培养人才 , 李鸿章倡导创办了近代教育事业。1 6 8 3年 , 他奏请增设外国语言文学馆 ,8 0年 ,奏请兴建天津北洋水 18
开 拓功 绩 是 不 可否 认 的 。 陈旭 麓 先 生指 出 :洋 务 运 动 是 近代 “ 化 的开 头 , 说 是 中 国近代 化 迈 出 的第 一 步 。这个 第 一步 与 或者
煤不致远涉重洋购进 , 打破外资的控制。
17 8 9年 李鸿 章 筹 设 织 布 局 于 上 海 , 中 国 第一 个 近 代 化 是


创 了中国近代化事业。
【 关键词1 李鸿章 近代化
洋务运动
经济
军事
外交
机 器采 煤 的矿 局 。从此 中国 兵 轮 、 商船 及 机 器 制造 各 局所 需 用
李 鸿 章是 中国 近代 史 上 的 。特别是他在洋务运动时期 , 对中国近代化的
三、 经济近代化 。 创办军用民用企 业 李鸿章大力发展工商业 ,8 2年上 海轮船 招商局 成立 , 17
目 的是振兴中 国商务 , 战实现“ 以商 俾外洋 损一分之利 , 中 则
国益一分之利 ” 。经九载经营, 华商运货水脚 , 使“ 少入洋人之
手者 , 约二、 三千万两” 。打击 了外国轮运对中国江海运输的垄
李鸿章叹于洋人武器之威力 ,深感 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 “ 耻。 决心取而用之。 ” 大量购买洋枪洋炮 , 派官兵向洋人学 习技

从留美幼童看李鸿章的近代化实践

从留美幼童看李鸿章的近代化实践

从留美幼童看李鸿章的近代化实践李鸿章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下,他加强海防建设,创办众多军用以及民用工厂和企业,在制器练兵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其实,李鸿章超出同时代大多数士大夫官僚的不仅仅在于对西方军事科技的大力引入,更在于他在洋务人才培育上的实践。

从 1872年到 1875 年,清政府每年派遣幼童赴美国留学 ,前后4次共120人 ,这是中国历史上向外国派遣的第一批官费留学生。

而李鸿章正是这一计划的关键促成者之一,也是后续处理留美幼童相关事宜的首要决策者。

今天,就让我们以留美幼童为切入点,探讨李鸿章的近代化实践。

李鸿章很早就意识到培养合格的洋务人才的重要性,他曾经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

但是,在中国本土培养洋务人才的效果则往往差强人意,很多洋务官僚都曾意识到这个问题,张之洞感慨说: “出洋一年 ,胜于读西书五年 ,此赵营平百闻不如一见之说也。

入外国学堂一年 ,胜于中国学堂三年 ,此孟子置庄岳之说也。

”恭亲王奕忻曾表示: “由外国派员前来教习 ,若各督抚处置不当 ,流弊原多。

诚不如派员分往外国学习之便 ,惟此项人员 ,急切实难其选。

”李鸿章也曾说:“选募学生出洋肆业西学 ,培养人才 ,实为中国自强根本”。

虽然洋务派已经有此种意识,但是派遣幼童留美这一事件,在多重因素合力下才确定下来。

首先,是由于中国近代第一个留学生,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容闳的积极游说,其次1868年中美签订《蒲安臣条约》,该条约明确规定:“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各等文艺,须照相待最优国人民一体优待。

”就这样,1871年,曾、李联名上奏清廷,“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致、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

浅评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浅评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浅评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作者:-----)摘要:他,极力主张兴办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他,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几个重要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他,坚决反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差使中国失去了西北的大面积领土……他,就是功过是非集于一身,在近代史上被纵说纷纭、评判好坏不一的清廷官员——李鸿章。

我并非为其正名,亦无意恣意诽谤,只是根据辩证唯物观点,站在尽量公正的立场分析他对于中国近代史不可磨灭的影响,或好或坏。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李鸿章正文:晚清重臣李鸿章,他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兴办洋务运动,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最后哀荣。

从他步入仕途之始,“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100多年来“论犹未定”。

有说其有误国、卖国之罪的,一说他有爱国进取之心,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论不过是过世云烟罢,我也只是仅仅根据其人其事对近代史的影响谈些个人看法,毕竟在近代史上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不灭,一味颂扬或者盲目贬斥都暂且放开一旁吧。

根据历史先后顺序,我拣选了一些重要事件,且发表我的一愚之见。

一、“壮年戎马”壮年李鸿章,是考取功名之后,投笔从戎的。

那时的他,初出茅庐,被曾国藩赏识。

他曾奉曾国藩之命整顿团练,招募新兵编练淮军。

1864年,率部攻克常州,再攻占太平天国首府南京。

1865年,署两江总督。

旋调集淮军6万人赴河南镇压捻军,接替曾国藩为“剿捻钦差大臣”。

可以说他是戎马十年了。

1、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被后世史家和百姓骂成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其实这不仅对李是不公平的,对太平天国也是不公平的。

大家太”抬举”它了!事实上,太平天国自从定都南京之后,就失去了原先的代表农民阶级的农民军的实质,内讧四起,骄傲自满,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思想愈来愈多的侵蚀到革命队伍内部。

大兴土木建筑王宫,养尊处优生活奢靡.这就证明了太平天国在本质上与清庭没什么差别。

再则,当时的李鸿章并非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角,作为才出道的书面小生,他仅仅是个配角罢了。

中国近代史纲要关于李鸿章的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关于李鸿章的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关于李鸿章的论文李鸿章是清朝重臣,看到清朝的落后,他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努力发展国家经济、改革教育和培养人才,以及弱国外交政策以实现洋务运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关于李鸿章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纲要关于李鸿章的论文篇一《论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摘要: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李鸿章是清朝重臣,看到清朝的落后,他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努力发展国家经济、改革教育和培养人才,以及弱国外交政策以实现洋务运动。

但无可否认的是其思想有其缺陷和不足之处。

然而这并不妨碍李鸿章洋务思想对中国近现代化所起的推动作用,其中部分经典理论对现当今社会的发展仍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思想;现代化;借鉴一、李鸿章洋务思想所形成的时代背景清朝初期社会和经济比较发达,经历过“康乾盛世”的阶段,然而从乾隆末期开始,社会的经济政治日趋落后。

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加剧,生产力水平不断下降,政治腐败,社会的风气每况愈下。

当西方爆发工业革命的时候,清王朝开始“闭关锁国”的政策,逐渐与世界脱轨。

二、李鸿章洋务思想其基本内容(一)军事自强购置海外枪只弹炮、造器练兵、筹备海防等等是其军事自强思想的主要表现。

李鸿章认为:“国家百用可省,独练兵设备万不可省”。

这之后,他着手筹办西方枪炮,开办军事工业,其中包括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和天津机器局。

这些军事工业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我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从19世纪70年代起,他开始积极筹备海防,并开办近代海军[1]。

出发点则是防御国外侵略势力。

他的军事自强思想还表现在革新军制方面。

他了解到旗兵、绿营军的朽败、武器的落伍,深感到实行变革刻不容缓。

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变革的举措大多没有得到落实。

(二)经济自强“求强”是李鸿章洋务思想的主题思想,其实现的主要方法就是军事强盛,他以为国力强盛、军队强大是实现经济方面的自强与富有是的条件和根本。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教育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教育
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
业 ,因此急需大量掌握近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的人才 。 因此 ,李鸿章认为 :“造就人才”“, 实为中国自强根 本”“, 当务之急”③。李鸿章 在《筹 议 海 防 折》中 指 出 “: 用人最是急务 ,储才尤为远图 。洋人入中国已 三十余年 ,驻就已十余年 ,以我胁我 ,殆我虚岁 ,而求 练达兵略精通洋法者恒不数觏 ,由于不学之过 ,下不 学由于上不教也 。军务肃清以后 ,文武两途 ,仍由章 句弓马末由进身 ,而以章句弓马施于洋务 ,隔膜太 甚 。”在清政府内部 “, 拘谨之儒 ,多以交涉洋务为浼 人之具 ,取巧之士 ,又以引避洋务为自便之图 。若非 朝廷力开风气 ,破拘挛之故习 ,求制胜之实济 ,天下 危局 ,终不可支 。日后乏才 ,且有甚于今日者 。以中 国之 大 , 而 无 自 强 自 主 之 时 , 非 惟 可 忧 , 抑 亦 可 耻 。”④李鸿章 ,作为封建官僚 ,能比较客观地分析科 举制度所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这是非常可贵的 。 他进一步指出 ,旧的科举制度必然带来整个官僚集 团的更加腐败 。“京官不识外事 ,偏又喜谈外事 ,言 之娓娓动听 ,丝毫不关要害”⑤。对于洋务 “, 文人学 士动以崇尚异端 ,光怪陆离见责”⑥。因而 ,在这种 情况下 “, 往往见贤而不能进 ,见不善而不能退 ,此类 是已上下相忍为国习 ,为和同 。有立异者则必推而 远之 ,不但无总揽事权运量回海之才 ,即有其人 ,亦 不容于今之朝矣”⑦。因此 ,李鸿章认为 “: 我中土非 无聪明才力”“, 实因士大夫皆耽于章句贴括 ,弗求富 强实济”⑧。“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 , 武夫悍卒 ,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 。以致所用非所学 , 所学非所用 。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 ,以 为不能学 。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 百年 。”⑨“西人学求实际 ,无论为士 、为工 、为兵 ,无 不入塾读书 ,共明其理 ,习见其器 ,躬亲其事 ,各致其 心思巧力 ,递相师授 ,期于月异而岁不同 。”⑩而“中

李鸿章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

李鸿章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

摘要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败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国家强行用大炮和船舰轰开了中国关闭了120 多年的大门,中国从此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奕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清廷大员开始发起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

他们深刻认识到清朝统治所面临的危险处境,出于切身的阶级利益,他们担负起了艰难的历史使命。

晚清之际,中国传统教育开始变得空疏无用,无论是中央官学还是地方官学,各级各类的学校都成了科举制的附庸。

学校教育丧失了独立性,从教学内容到学生的考课,都以科举入仕为宗旨。

由封建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一心钻研八股文,对八股之外的世界一无所知。

随着洋务运动的启动,以奕䜣、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与西方列强日益接触频繁。

他们意识到中国的科技、军事、教育等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他们亲眼目睹了西方教育下的人才辈出,于是便产生了强烈的变革意识。

他们冲破重重阻力,对传统封建教育加以变革,拉开了洋务教育的帷幕。

作为洋务派的首领及中坚力量,李鸿章在教育领域提出了一些先进的教育主张,并身体力行地去办教育。

例如,他主张改革传统的科举取士制度,试图建立新的教育体制;积极倡导和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各种近代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设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组织翻译西方科技书籍等。

正是因为李鸿章等洋务派的努力,中国大地上建起了第一批新式学堂,派遣出了第一批赴美、赴欧留学生。

也是由于李鸿章等人的努力,中国传统封建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育培养方式等各个层面都出现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变革趋势。

中国传统教育从此开始走上教育近代化的历程。

同时,李鸿章致力开创的洋务教育为近代中国培养了第一代外交、军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人才,推动了晚清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变迁。

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对李鸿章的生平及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进行了分析,详细地论述了他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教育实践活动。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中最深痛的悲剧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中最深痛的悲剧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中最深痛的悲剧这是我正在进行的写作计划,有兴趣者可订阅,点击:我的不阉割文章写作计划订阅文章均不公开,只供稿给订阅者。

不发布于公众号上。

若想了解更多知识,可订阅。

每一篇供稿文章,都会是原创长文。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中最深痛的悲剧作者:张鸣(著名历史学者)摘要然而,李鸿章还是去了,忍辱负重地去了。

同文馆的总教习,后来京师大学堂的总教习,美国人丁韪良说,这么一来,李鸿章肯定会被愚昧的清人当作出卖领土的罪人所唾弃和咒骂。

但是,恰是因为这件事,丁韪良认为,李鸿章登上了中国政治家的顶峰,赢得了他的无上尊敬。

在历史上,中国人的名字,除了孔子之外,罕有越出国界的,但李鸿章却是个例外。

好多西方人,都知道中国有个政治家叫做李鸿章,美国有道菜叫做李鸿章杂烩,说明他的名字,已经进入了美国的市民耳朵里。

甚至有人,称他为中国的俾斯麦。

无疑,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是成功的。

他的事业,事实上已经超越了他一向佩服的曾国藩,自打他练淮军起,直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晚清四十年的历史,几乎每一页,都有他的痕迹。

直隶总督是清朝最重要,也最为要害的地方大员,没有人能持续在这个位置上坐上十年以上的,但他一干就是二十年。

不是直隶离不开他,而是总理衙门,确切地说,是大清的外交或者说洋务离不开他。

他主持以及影响了晚清的外交,编练了淮军和后来的练军,组建了能排在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

他办的洋务产业,是自强运动中所有洋务事业中最好的。

也可以说,唯一能盈利,而且延续下去的洋务事业,无一不是出自他的手,或者由于他的庇护。

中国的轮船航运事业,铁路事业,电报事业,都是他的功劳。

在那个封闭保守迷信的岁月,办这样的事业,筚路蓝缕之功,怎么说都不过分。

然而,他却是一个悲剧,中国近代历史中最深痛的悲剧。

因为,在多少年的近代史讲述中,他都是排在第一号的卖国贼,坏名声,超过同时代任何一个人。

晚年他对人讲,他不过是一个大清的裱糊匠,干的事儿,从外面看还行,但一有风吹雨打,就露馅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人才多空谈学问 ,仕宦于此道漫不究心 ,故洋务都 无长进 。”λϖ“西洋水陆兵法及学堂造就人才之道 ,条 理精严 ,回非中土所及 。”“洋学实有逾于华学者”,因 此 ,应该“取彼之长 ,益我之短 ,择善而从”λω。李鸿 章较客观地承认西学的优势 ,并主张“取彼之长 ,益 我之短”,这需要胆识和勇气 ,也反映了李鸿章的务 实精神 。
— 79 —
外国公理公法 ,如算学 、代数学 、数学 、几何学 、重学 、 天文 、地理 、绘图等 ,以及外国语言文字 。上班分七 门:
(1) 辨察地产 ,分炼各金 ,以备制造之材料 ; (2) 选用各金材料 ,或铸或打 ,以成机器 ; (3) 制造或木或铁各种 ; (4) 拟定各汽机图样或司机各事 ; (5) 行海理法 ; (6) 水陆攻战 ; (7) 外国语言文字 、风俗国政 。λ| 如天津水师学堂 ,驾驶班课程分内堂课 、外场课 两部分 。内堂课目有国文 、英文 、数学 、代数 、几何 、 平弧三角 、立体几何 、天文 、驾驶 、海上测绘 、丈量学 、 静重学 、水重学等 ;外场课目有陆军兵操 、枪炮法理 、 弹药及引信法理 、信号 、升桅操练等 。管轮班内堂课 目有国文 、英文 、数学 、几何 、代数 、立体几何 、三角 、 化学 、物理 、静重学 、水重学 、汽学 、力学 、锅炉学 、桥 梁学 、制图学 、轮机全书 、煤质学 、手艺工作学 、鱼雷 学等 。λ} 再如李鸿章创办的天津电报学堂 ,到 1895 年 , 主要课程有 :电报实学 、基础电信问题 、仪器规章 、国 际电报规约 、电磁学 、电测试 、各种电报制度与仪器 、 铁路电报设备 、陆上电线与水下电线的建筑 、电报电 路测量 、材料学 、电报地理学 、数学 、制图 、电力照明 、 英文 和 中 文 。“比 过 去 数 年 的 学 校 教 育 更 加 完 善”λ∼ 。 2. 重视留学生教育 李鸿章在创办近代教育的过程中 ,非常重视留 学生教育 。早在 1872 年 ,李鸿章就与曾国藩联名上 书朝廷 “, 臣与查西人长技在于制造 ,而其大要皆本 于算法 。现欲取彼所长 ,辅我所短 ,自非选材前往学 习 ,未易得其要领 。”µυ“古人谓学齐语者 ,须引而置 之庄岳之间 。又曰百闻不如一见 ,此物此志也 。况 诚得其法 ,归而触类引伸 ,视今日所为孜孜以求者 , 不更扩充于无穷耶 。”µϖ 李鸿章认为 ,派留学生“远括 肄业 ,集思广益 ,所以收远大之效也”µω。对于留学 他邦学有长技者 “, 归即延入书院 ,分科传授 ,精益求 精 ,其于军政船政 ,直视为身心性命之学”。因此 ,中 国当务之急“似宜亟选聪颖子弟 ,携往外国肄业 ,实 力讲求 ,以仰副我皇上徐图日强之至意 。”µξ在 19 世 纪后半期 ,无论在政策 、经费 ,还是在学生的前途等 方面 ,李鸿章都积极支持幼童留学欧美 ,为中国早期 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这已得到学
【关键词】 李鸿章 西学 近代教育 留学生 Ξ
李鸿章 ,由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起家 ,主持签订了 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成为清王朝投降路线的忠 实执行者 。但在洋务运动中 ,他积极倡导西学 ,并仿 照西方的学校教育 ,创办了一批具有近代性质的学 堂 ,积极支持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向西方学习“求富” “求强”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这对冲破传统的 、保 守的教学模式 ,为中国近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都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此 ,笔者认为有必要作进一步 探讨 ,这有助于客观评价李鸿章在中国近代教育发 展史中的作用 ,有助于全面 、公正地评价李鸿章在中 国近代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
— 78 —
【摘 要】 李鸿章是中国教育的先驱 。在洋务运 动中 ,他积极倡导西学 ,并仿照西方的学校教育 ,创办 了一批具有近代性质的学堂 。他主张强化对自然科学 和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 ,重视留学生教育 ;并积极引进 “洋匠”和“洋员”。在近代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都充分 反映了李鸿章务实的品质 。
同时 ,由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以奕讠斤 、李鸿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首的洋务派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
业 ,因此急需大量掌握近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的人才 。 因此 ,李鸿章认为 :“造就人才”“, 实为中国自强根 本”“, 当务之急”③。李鸿章 在《筹 议 海 防 折》中 指 出 “: 用人最是急务 ,储才尤为远图 。洋人入中国已 三十余年 ,驻就已十余年 ,以我胁我 ,殆我虚岁 ,而求 练达兵略精通洋法者恒不数觏 ,由于不学之过 ,下不 学由于上不教也 。军务肃清以后 ,文武两途 ,仍由章 句弓马末由进身 ,而以章句弓马施于洋务 ,隔膜太 甚 。”在清政府内部 “, 拘谨之儒 ,多以交涉洋务为浼 人之具 ,取巧之士 ,又以引避洋务为自便之图 。若非 朝廷力开风气 ,破拘挛之故习 ,求制胜之实济 ,天下 危局 ,终不可支 。日后乏才 ,且有甚于今日者 。以中 国之 大 , 而 无 自 强 自 主 之 时 , 非 惟 可 忧 , 抑 亦 可 耻 。”④李鸿章 ,作为封建官僚 ,能比较客观地分析科 举制度所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这是非常可贵的 。 他进一步指出 ,旧的科举制度必然带来整个官僚集 团的更加腐败 。“京官不识外事 ,偏又喜谈外事 ,言 之娓娓动听 ,丝毫不关要害”⑤。对于洋务 “, 文人学 士动以崇尚异端 ,光怪陆离见责”⑥。因而 ,在这种 情况下 “, 往往见贤而不能进 ,见不善而不能退 ,此类 是已上下相忍为国习 ,为和同 。有立异者则必推而 远之 ,不但无总揽事权运量回海之才 ,即有其人 ,亦 不容于今之朝矣”⑦。因此 ,李鸿章认为 “: 我中土非 无聪明才力”“, 实因士大夫皆耽于章句贴括 ,弗求富 强实济”⑧。“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 , 武夫悍卒 ,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 。以致所用非所学 , 所学非所用 。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 ,以 为不能学 。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 百年 。”⑨“西人学求实际 ,无论为士 、为工 、为兵 ,无 不入塾读书 ,共明其理 ,习见其器 ,躬亲其事 ,各致其 心思巧力 ,递相师授 ,期于月异而岁不同 。”⑩而“中
— 80 —
术界的充分肯定 。 3. 重视引进“洋匠”“、洋员” 在洋务运动和推行新式教育的过程中 ,由于中
国通外国语言文字 、熟悉近代科学技术和近代教育 的人才缺乏 ,因此除了引进技术设备 、向欧美各国派 驻留学生外 ,李鸿章还把具有一定西方科技知识 、教 育知识的“洋匠”、“洋员”请进来 ,向他们请教 ,并授 权让他们参与洋务活动 。这是“师夷长技”思想的进 一步发展 。李鸿章在《请设南北电报片》中指出 “: 由 臣设立电报学堂 ,雇佣洋人教习中国学生 ,自行经 理 ,庶几权自我操 ,持久不敝 。”µψ在福州船政局派学 生到欧洲留学时 ,李鸿章就多方寻找可靠的洋员 , “联络维持 ,主客方无隔阂”。曾担任福州船政局监 督的“洋员”日意格 ,被李鸿章等“催调来华 ,商办一 切 。该员久襄船政 ,条理熟谙 ,于船厂学生情谊亦能 融洽 ,以之派充洋监督 ,必可胜任”,对洋监督的权 利 、责任和地位都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派华 、洋监督 各一员 “, 不分正副 ,会办出洋肄业事务”“, 两监督公 同察看大学堂 、大官厂应行学习之处 ,合同安插 ,订 请精明教习指授 ;如应调赴别厂或更换教习 ,仍须会 商办理 。其督课约束等事 ,亦责成两监督 ,不分畛 域 。”“其华员及生徒经费 ,归华监督支发 ;洋员 、洋教 习及华文案经费 ,归洋监督支发 ;每年底由两监督将 支发各数会衔造报 。凡调度 、督率每事必会同认真 探讨 ,和衷商榷 ,斯于有成 。万一意见不合 ,许即据 实呈明通商大臣 、船政大臣察夺 。”µζ 而且要求两监 督“当互相觉察 。万一华监督有敷衍塞责等情弊 ,而 洋监督不行举发 ;或洋监督有敷衍塞责等情弊 ,而华 监督不行举发者 ,咎各相等 。查有挟同确据 ,即分别 照会咨行随时撤换 ,不必俟三年期满 。如果事事实 际 ,生徒多优异者 ,将两监督专折奏请奖叙 。”µ{这样 使华 、洋官员互相监督 ,做到“洋员”为我所用 。因 此 ,在李鸿章创办的洋务企业和洋务学堂中 ,广泛聘 用“洋匠”和“洋员”。
李鸿章认为 :西人所擅长者主要是“推算之学”、 “格物 之 理”、“制 器 尚 象 之 法”等 等 。因 此 , 早 在 1863 年李鸿章就写信曾国藩说 “: 若火器能与西洋 相埒 ,平中国有余 ,敌外国亦无不足”。俄国和日本 已经取得了西方技术 ,他们的大炮和轮船也渐渐地 变得有用了 ,所以 ,能使他们与英法进行竞争 。“中 土若于此加意 ,百年之后 ,长可自立”λζ 。因此 ,在创 办近代学堂的过程中 ,李鸿章把自然科学及近代科 学技术的教育放到了首要的地位 。这是奕讠斤等其 他洋务派人士无法相比的 。李鸿章创办的广方言 馆 “, 盖不仅课方言 ,亦兼课实学焉”λ{ 。上海广方言 馆的学生分成上下两个班 ,初进馆者先在下班 ,学习
1998 年第 1 期 嘉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No. 1 ,1998
J OU RNAL OF J IA YIN G UN IV ERSIT 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韩

小 林
鸿








Ξ 本文于 1997 年 9 月 1 日收到 。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西方列强的侵
1 略势力逐渐由南方扩大到北方 ,由沿海渗 透到内地 ,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彻底打 碎 ,清王朝再幻想回到唯我独尊 、闭关锁国的“天朝 上国”时代已经完全不可能了 ,代之而起的是“华夷” 共处的时代 。随着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中外交涉的 日益频繁 ,中国急需大量“通习外国文字之人”。李 鸿章认为 ,中国与洋人交接 ,必先通其志 ,达其欲 ,周 知其虚实诚伪 ,而后有称物平施之效 。鸦片战争之 后 20 多年来 “, 彼酋之习我语言文字者不少 ,其尤能 读我经史 ,于朝章 、宪典 、吏治 、民情 ,言之历历 ,而我 官员绅士绝少通习外国语言文字之人”。一旦有中 外交涉之事 ,皆凭外国翻译官传述 “, 亦难保无偏袒 捏架情弊 。中国能通洋语者 ,仅恃通事 ,凡关局军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