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儒学大众化的路径及特质

合集下载

略谈儒学的普及与大众化_赵吉惠

略谈儒学的普及与大众化_赵吉惠

DOI:10.16346/ ki.37-1101/c.1999.05.015千年的世代相传,平民化的儒学已经融入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之中。

它制约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规定着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所起的作用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家都不能替代的。

平民化的儒学体现中国人的民族性,不过这种民族性同时代性并不矛盾。

经过批判地继承,平民化的儒学完全可以实现现代转换,适应现代人的精神需要,对于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认为它的积极作用至少有以下几点。

第一,它具有凝聚作用。

平民化儒学在中国的影响面之大,历史之悠久,没有哪一家学说比得上。

它已渗入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全民族的共同信念。

从目不识丁的文盲到学富五车的学者,恐怕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平民化儒学的影响。

那些多年寓居海外的华人,无论生活在怎样的文化背景,一般都会对平民化儒学表示文化认同。

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华人的脚步遍布世界各地。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发挥平民化儒学联络民族意识、民族感情的纽带作用,使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凝聚成一个最大的社会群体,使中华民族自豪地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它具有激励作用。

平民化儒学倡导的一些具体的道德规范随着历史的推移已经过时了,但它的仁爱精神没有过时,它的与人为善的价值导向没有过时,它的引人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没有过时,它倡导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过时。

这些对于当代中国人仍然可以起到激励作用。

第三,它具有制衡作用。

平民化儒学不大看重功利价值,特别重视道德价值,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市场经济不相容,其实不然。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现代人将会更深地感受到价值迷失的苦楚,极端的功利主义导向势必造成人们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的滑坡。

对于这些现代进程中的负面效应,平民化儒学可以起到制衡作用,帮助现代人建立起美好的精神家园和意义世界。

略谈儒学的普及与大众化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赵吉惠 一,儒学本来是大众文化。

《淮南子·真训》高诱注:“儒,孔子之道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0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0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0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1)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 中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 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思想: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 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1)为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为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了“天人 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3.特点 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轻巧识记] 董仲舒的新儒学二、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2)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3)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思维拓展]董仲舒的新儒学,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思想的新思想体系。

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

[答题术语]1.汉初统治者采用“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2.汉武帝时,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4.为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5.汉武帝在中央设立太学,在郡县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汉代儒学ppt课件

汉代儒学ppt课件
汉代儒学在教育方面也受到道家思想 的影响,注重个体自由和独立思考能 力的培养。
汉代儒学在吸收道家思想的基础上, 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强调礼制与 法治的结合,以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 规范。
在宇宙观方面,汉代儒学借鉴了道家 的阴阳五行理论,以解释天地万物的 生成和变化。
与法家思想的关系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 的作用,而汉代儒学则更注重
他还提出了“性分论”,认为人性有 善有恶,但可以通过教化和修养来改 变。王充的思想对后世的哲学和思想 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充主张“天道自然”,认为天道无 为,万物自生自灭,反对天人感应和 君权神授的观点。
04
CATALOGUE
汉代儒学与其他学派的关系
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自然法则, 而汉代儒学则强调礼制和道德教化, 两者在政治理念上有明显的分歧。
05
CATALOGUE
汉代儒学的现代意义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承和弘扬
汉代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汉代儒学,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为现代社会提供文化借鉴和参考。
思想启蒙
汉代儒学提倡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 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通过弘扬汉代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 的道德观念,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和谐社会建设
汉代儒学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对于现代社会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 启示作用。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种 种社会矛盾和冲突,通过借鉴汉代儒学 的和谐思想,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 互理解和沟通,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VS

高中历史|(知识全解)儒学是如何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

高中历史|(知识全解)儒学是如何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

高中历史|(知识全解)儒学是如何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概述:汉初,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的复兴,叔孙通制礼仪,陆贾、贾谊等让刘邦尊儒,融合诸子思想发展改造儒学,适应统治需要,扩大儒学影响力。

汉武帝时最终成为统治思想同时开始经学化、政治化。

汉宣帝、汉成帝时经学统治地位全面确立,经学与政治紧密结合,加强了经学对行政的干预和影响。

1. 原因:①西汉初年,社会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社会经济需要恢复和发展;②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③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的统治者的需要。

2. 内容:①是道家学说中黄帝和老子的学派,以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又兼采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的思想;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主要内容;②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③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3. 作用:使汉初政治宽松,社会迅速恢复发展。

1. 原因:①汉朝面临王国问题和匈奴威胁,道家无为思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②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开拓大一统事业;③儒家学说经过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宣扬“有为”而治、积极进取,适应了社会需要。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1)地位:董仲舒是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2)特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揉合了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并开始赋予儒家思想以哲学和神学的内涵。

(3)目的:满足汉武帝将君主权力绝对化、神圣化的内在要求。

(4)主要内容: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②为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神化皇权,但人君要仿效天道实行仁政;③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④针对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限田、薄赋、省役等主张,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3.内容:①思想方面。

汉代儒学详解

汉代儒学详解
(儒家经典)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大者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
予也。”
君权神授
材之与料天三同与者天而同用者之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天,人故感为应人主,之天道人,合莫一明于在身
材料四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
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钳制思想,不利于思想自由发展。
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 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 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法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 根本着眼点是( )
政治管理人才
做官
中央官学—— 太学……
官学
汉代
地方官学——郡国学 ……
学校 系统
察举制
私学
• 察举制科目:孝廉、明经……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汉书·韦贤传》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百有余年…枝叶蕃滋…盖禄利之路然也。
——《汉书·儒林传》

太学

儒家思想

察举制


儒方
家意
学识

形 态
读书 ——做官
社会:
① 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文化的发展。 ② 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文化:
①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成为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 ②功名利禄、八股取士,导致思想僵化,科技人才薄弱
频繁换相,破格用人、设立中朝、颁布推恩 令、设刺史,行察举
盐铁官营;
开通丝路

东汉儒学民间拓展的经验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东汉儒学民间拓展的经验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后期资助项 目课题。 社会 的平民化 变迁与儒 学变化——对汉初儒学的一种审视”1F xo6。 (oz 2 ) 作者简介 : 萧仕平(95 )男. 建顺 昌人 . 16- , 福 集荧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哲学博士 , 究方向: 研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中国传统哲 学思想。
义 中 国化 的 理论
东汉儒 学 民间拓展 的经验与 当代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途径
萧仕平
( 集美大学Biblioteka 政 法学院, 福建 厦 门 3 12 ) 6 0 1
摘 要:中国历史上数次社会 主导思想走 向大众化 的成功实践 中,儒学在东汉 的民间拓展 即是 比较突 出的一 次。梳理总结儒学在东汉实现社会拓展 的经验 , 对研究 当 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具体路径有重要启迪 。 关键词 : 学; 儒 东汉; 民间拓展 ; 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 历史借鉴 中图分类号: 2 2 B3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0 2 7 0 ( 0 2)5 0 3 — 4 A 10 - 4 82 1 0— 0 9 0
思想 的大众化是指一种思想 由抽象到具体 、 由深
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领会到被 多数社会大众理解掌 握 的过 程。思想的大众化 把思想和观点普及开 来 ,能 为公众提供一种思考向度和文化引导,因此 , 尽管不 同政 权提倡 的主 导思想 并不 相同 ,但 无论 哪一 个 时 代 ,社会 主导思想的大众化对当时社会 的文化建设都 具有 重要的意义。在 当代 ,我国在思想领域 着力贯 彻 “ 开展 中国特 色社 会主义 理论体 系宣 传普及 活动 ,推 动 当代 中国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 ” [ 么 ,如何能将 , 1 】 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 指 南 ,由深奥 的思辨转变为通俗易懂 ,由执政 党的指 导思想转化为人民群众理解和认同的思想信念 , 最终 内化 为大众 自觉的生活方式和 行为方式?在这个 问题 上, 研究者已经做过不少有益的探讨,不过 , 鉴古可 以通今 , 察往可以知来,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数次 思想 走向大众化的成功经验 ,面对这些历史上 的成功 经验,我们可以转换研究思路一 以历史的视角来探 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途径。 中国历史上数次思想走向大众化的成功实践中, 儒学 在东汉的 民间拓展是 比较突 出的一次 。在西汉 , 武帝时儒学获得独尊地位 ,而东汉一朝儒家思想和信 仰被广泛传播, 社会大众观念得以塑造,诚如余英时 先生所说 : “ 从文化史 的观 点看 ,儒 教在汉代 确居于 主流的地位,……儒教在汉代的效用主要表现在人伦 日用的方面,属于今天所谓文化、社会的范畴。 ”叨

浅谈儒学的演变过程

浅谈儒学的演变过程

浅谈儒学的演变过程高洪伟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每一代人都继承了前一代人创造的一份文化遗产,每一代人又把自己继承和创造的一份文化遗产传给后代,这种薪火相传的过程就构成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演变的历程。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

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的文化没有出现断层,印度、埃及、古巴比伦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断层。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内核的文化,还有其他学派,如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等,但只有儒学一直影响着中国。

那么为什么儒学一直影响中国几千年呢,现在我就简单的介绍下儒学的演变过程。

一、春秋时期--儒学创立谈到儒学我们一定要谈的就是孔子,因为他是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孔子的“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而且提出“苛政猛于虎”的著名观点,他认为统治者要爱惜民力。

这些都是孔子的进步之处,但他提出的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而这个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它规定人们的行为,如衣食住行都要符合礼仪,并成为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而且他提出的正名,认为贵贱有序,这些都是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孔子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开创了中国教育平民化,改变了以前只有贵族子弟才能读书的特权,他教书主张有教无类,并且主张因材施教,他的教育思想至今还影响很多国家,很多人。

二、战国时期—儒学成为显学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了众多派别。

重要的有道家,法家,兵家等,而最出众的还是儒家,这时期儒家代表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学的奠基人,被人们称为亚圣。

他的思想核心是“仁政”,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他还认为人性本善。

儒家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特征

儒家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特征

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特征儒家思想的演变1、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汉代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宋明发展为理学: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的新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形成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仁”和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等。

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仁政”学说、“民贵君轻” “性善论”等。

荀子的思想人定胜大思想、“性恶论”、礼法并施等。

从孔子创立儒家提出学说,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整。

特点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3、汉代儒学主流思想地位的确立背景诸侯王国威胁中央政权、匈奴的威胁使统治者认识到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汉武帝时期,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政治上进一步开拓大一统国家的需要;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董仲舒的思想①“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②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③“三纲五常”学说是为人处世的标准,成为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④针对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牛活困顿的现实,提出“限田……薄赋……省役”的主张。

意义①有利于国家统一;②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③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④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⑤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汉代豪族的儒学化过程研究

汉代豪族的儒学化过程研究

汉代豪族的儒学化过程研究豪族作为两汉时期的一个重要社会阶层,其形成、发展以及转型都对两汉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汉代豪族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其本身的儒学化也是与之并行的。

汉代豪族的儒学化不仅是豪族自身以及儒学自身各自发展的结果,也与专制皇权的介入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皇权主导下的汉代豪族与儒学的结合,对于汉代社会阶层的固化,皇权的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基础的加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豪族儒学化的过程中,皇权起着主导的作用。

即指无论是儒学的发展,还是豪族形态的转变,都是在皇权的支配下完成的。

随着儒学地位的确立和察举选官制度的成立,也为豪族的发展找到了新的路径。

他们通过习儒通经,利用察举制度,大批豪族及其子弟成为国家官僚,这为豪族与皇权的结合找到了便利的途径。

至西汉中期,官僚、地主、商人多位一体的新豪族开始逐渐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豪族的儒学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到东汉时期,豪族与儒学的结合更为密切,豪族与皇权的关系也进入新的阶段。

这时出现了世代通经的家族,他们通过创办私学,为豪族的儒学化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豪族开始逐渐由世代通经向世代官宦转变,豪族的儒学化加速推动了豪族官僚化和官僚世族化的双向进程。

在汉代,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别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在豪族儒学化的过程中,地域性差异显著。

以关东、关中、江淮为主的中原地区,凭借政治中枢和文化中心的位置便利,豪族儒学化发展的程度明显高于四边其他地区。

豪族的儒学化是一个普遍的发展趋势,中原地区豪族的儒学化对四边地区产生了辐射的作用,而且更倾向于文质化;西北和北部地区豪族的儒学化并不纯粹,多是文武兼修;西南地区豪族的儒学化由于地域原因发展缓慢,与中原地区相比,相对封闭;江南地区的豪族儒学化则主要是在东汉末年以及魏晋时期,儒学化后继发展强盛。

总的来看,在汉代豪族儒学化的过程中,以关中、关东、江淮等地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四边地区则次之。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
当PaO2 >100mmHg时SpO2不再升高; PaO2 <90mmHg时, SpO2较敏感 PaO2特别<60mmHg时 SpO2下降更为迅速。
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护理
不要在同一肢体上同时进行SpO2和 NIBP的 测量。
不要长时间在同一手指测量, 定期更换血 氧饱和监测夹,并观察指端状况。
异常血压的评估
高血 压 成人
≥140/90
原发性、 继发性
低血 压
<90/60
大量失血、 休克、急 性心衰
脉压 异常
增大:主 动脉硬化 等
减小:心 包积液等
中国高血压分类标准(2010版)
分级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和(或)
80~89
高血压:
循环血量 血管容量
心率
舒张压
缓冲
主动脉和 大动脉管 壁的弹性
外周阻力
舒张压的 高低
正常血压的评估
临床意义: 1、收缩压:保证脏器的供血
2、舒张压: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
3、平均动脉压:与心排血量和体循环血管阻力有 关,反映脏器组织灌注良好的指标之一
正常血压的评估
血压的生理变化: 正常血压:成人:90-139/60-89mmHg 脉压30-40mmHg; 儿童:80mmHg+年龄X2
报警值设定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基础状况、
医嘱或医生目标值来设置;原则:必须保证病 人安全;
及时发现并处理报警;
请谨慎地使用报警关闭的功
能!!!!
感谢聆听
参考文献: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2汉代儒学

2汉代儒学

材料一翻译:
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 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 用 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 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 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 就必定跟着倒。
(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董仲舒主张 “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 (2)孔子主张不适合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 的统治秩序的政治要求,所以不被重视; 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统一的政治要求,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 想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提出: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 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 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 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 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为武帝所采纳。
四、科举制
1.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确立: ——隋朝
完善: ------唐朝; 发展; ------北宋;
强化: ------明清。
四、科举制
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3.特点: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
4.影响:
(1)文化: 儒生是主角,儒学影响政治文化生活 (2)政治: 扩大统治基础;专制主义政治的稳固; (3)选官标准: 更公平公正 (4)消极: ①儒学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执政者奴化 臣民的工具; ②文人醉心功名利禄,导致古代中国专心 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1、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 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 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汉代儒学详解课件

汉代儒学详解课件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在教育中引入汉代儒学的内容,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促进教育与社会责任相结合
汉代儒学强调教育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有助于引导现代教育更加关 注社会问题和社会责任。
感谢观看
THANKS
汉代儒学详解课件
目 录
• 汉代儒学概述 • 汉代儒学的主要思想 • 汉代儒学的发展历程 • 汉代儒学与其他学派的关系 • 汉代儒学的现代意义
01
汉代儒学概述
汉代儒学的兴起
汉武帝推崇儒学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 在国家政治和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
儒学与政治结合
儒学逐渐与政治结合,成为汉代 政权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
汉代儒学的演变
汉代儒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从汉初的复兴到汉武帝时 期的独尊儒术,再到东汉时期的经学化,儒学在不断地发展 和完善。
这一时期的儒学不仅关注政治、伦理等领域,还开始涉及哲 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汉代儒学与其他学派的关 系
汉代儒学与道家思想
汉代儒学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道家思想,特别是在政治哲 学和伦理学方面。例如,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和自然法则 对汉代儒学产生了影响,使儒学在强调礼制和仁义的同时 ,也注重顺应自然和天道。
汉代儒学家在阐述儒家伦理和政治主张时,也吸收了法家关于君臣关系和权力运作的观念,形成了具有汉代特色的君臣伦理 和政治哲学。
汉代儒学与墨家思想
汉代儒学与墨家思想在某些方面存在 相互影响。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反对 厚葬等观念对汉代儒学产生了一定的 影响。同时,汉代儒学也在某些方面 借鉴了墨家的组织形式和行动方式。
03

概括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

概括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

概括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从春秋至汉代,儒家学说一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流派,它以孔子的思想为根基,经历了2500多年的发展,最终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

汉代儒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社会发展至今的宗教文化背景。

本文将从汉代儒学思想的内容、发展轨迹、以及其作为中国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三个方面,概括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

一、汉代儒学的思想内容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孔子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他强调“以德治人”,认为人的性情天然有正直、仁慈这样的善良品质,因此,人类只要具备正义,礼义和德行,就可以实现社会稳定和和谐。

汉代儒学思想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做出了相应的补充和发展,致力于实现中国传统国家的统治理想。

汉代儒学把兼容并蓄作为理论基础,认为唯有在诸子思想中寻求和谐和统一,才能够实现中国传统政治理念的实现。

二、汉代儒学的发展轨迹汉代是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汉代儒学发展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思想家。

其中,最有名的是韩非子、郭璞、刘向等人,他们接受孔子的思想,又把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融入到儒学理论中。

他们不但研究和探讨了儒家的伦理价值问题,而且在政治上也提出了一些关于政府的观点,他们的思想为汉代的统治者提供了参考和指导,以及一些指导实践的权威理论和方法论。

三、汉代儒学作为中国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汉代的统治者是儒家的支持者,他们把儒家当作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

在汉代,孔子的思想得到了完善,人们深入地研究了儒家伦理价值观,儒家在汉代政府的政治思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提供了有关社会秩序、政治经营和行政管理的实践思想和理论框架。

汉朝到了秦朝,汉代儒学仍然在社会状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继续得到认可。

秦朝建立以来,汉代儒学一直被作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直到明清时期,汉代儒学几乎是唯一的正统思想。

结论汉代儒学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它对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变化:
1
(2)原因
探究1:与战国时期相比,秦朝的思想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秦朝:焚书坑儒。 战国:百家争鸣;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2
焚书坑儒
探究2 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受到严厉打击?
02
秦灭汉兴,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指导思想来治国呢?
03
想一想,汉初统治者为什么要以黄老思想治理国家呢?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文化专制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02
2、科举制的演变:
确立——隋朝:隋文帝“分科举人” 完善——唐朝:明经、进士科为主 发展——北宋:取士人数大增 强化——明清:八股取士
03
3、特点:①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焚书坑儒)
儒家本身的特点: 董仲舒改造儒学,形成新儒学,迎合了统治阶级“大一统”的需要
历史原因:秦朝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学受到打击
社会背景: 汉初黄老之术成为统治思想,汉朝中期王国问题、民族问题、土地兼并严重威胁中央集权,黄老学说已不能适应统治的需要
想一想,新儒学是怎样形成的?
黄帝 《春秋繁露》书影 汉代的儒学是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杨爱国论东汉儒学在社会上的普及

杨爱国论东汉儒学在社会上的普及

杨爱国论东汉儒学在社会上的普及自西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学由先秦的诸子学之一,上升为汉代社会的主流意识,经西汉末王莽的推波助澜,到东汉时期,儒学在社会各阶层普及开来,在留传至今和考古发现的文物上也多有表现。

本文拟在对儒学普及在文物上的表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儒学普及背后的动力进行分析,以期对这一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

一儒学普及在文物上的表现汉简里留下了数量可观的儒学经典。

最引人注目的是前几年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现,该墓出土简牍中的儒家经典有《诗经》、《礼记》、《论语》、《春秋》经传及《孝经》等。

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孔子像是刘贺墓随葬的镜掩上的孔子画像,旁边的文字就有“圣人兮孔子!”与司马迁所谓“至圣”一脉相承,由此可见孔子在汉代人心目中的地位。

在海昏侯墓的发现之前,已经有若干儒学经典汉简的发现。

如甘肃武威磨嘴子6号东汉墓出土有《仪礼》简,河北定县八角廊西汉墓出土有《论语》以及孔子及其弟子其他言论文字的简,安徽阜阳西汉汝阴侯墓出土有《诗经》和《周易》简。

这些儒学经典简出在不同的地点,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当时读儒经的人分布地域之广。

考古发现的儒学经典简大多是西汉中晚期的,由此可见,东汉时期儒学在社会上的普及是有前期基础的。

河北两座东汉壁画墓顶文字不仅留下了儒学在此地流传的信息,还向人们展示了其在当时丧葬礼俗中的影响。

望都所药村1号墓中室券顶中间的砖上全部用白粉写了“中”字,其余文字可分三部分:由东往西,第二道至第三十八道券间北侧由下往上写“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南侧由下往上写“作事甚快与众异”;第三十九道至第五十一道券间北侧由下往上写“主人大贤贺□日千”,南侧由下往上写“酒肉日有师不爱手”;第五十二道至第七十七道券间北侧由下往上写“孝弟堂通于神明源”,南侧由下往上写“急就奇觚与众异”。

中室南北两侧券门过道的顶券上则用数字和甲子编号。

河北安平逯家庄墓的券顶上也用白粉写有用于编号的文字,保留下来的文字比所药村墓多。

汉代儒学的基本内涵

汉代儒学的基本内涵

汉代儒学的基本内涵
汉代儒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政治、文化、哲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其基本内涵包括天人合一、道德化身、中庸之道、经世致用等几个方面。

首先,天人合一是汉代儒学的核心。

这一理论认为,天地间的一切万物都是有机联系的,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因此,人们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以天人合一为基础,从而创造出和谐美满的社会。

其次,道德化身是汉代儒学的一个重要思想。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道德品质直接决定了其行为和言语,提倡弘扬道德美德,具体表现为重视廉洁、诚实、礼貌、恭敬、敬业等美德。

再次,中庸之道也是汉代儒学的一大特点。

中庸之道强调追求道德的平衡和中和,同时提出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等关系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平衡,并且认为这些关系都必须保持和谐才能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

最后,经世致用是汉代儒学的实践性特征。

这一理论强调严谨治学、注重实践、重视创新,提倡将学术理论与实践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实践能力、探索思维,促进社会的发展。

总之,汉代儒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闪耀的一颗明珠,其内涵不仅涵盖了天人合一、道德化身、中庸之道、经世致用等重要思想,而且
承载着中国文化血脉的传承和发展,是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课题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

课题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

课题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背景1.国力的恢复和强盛:汉武帝时期,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潜伏的危机:诸侯国的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黄老之学的过时: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二、标志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三、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1.内容思想主张目的“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提出“三纲五常”维护统治秩序2.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

3.汉武帝推广儒学(1)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教育: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垄断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儒学取得民间独尊的地位。

4.影响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了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重难点汉代儒学(一)读图明史——新儒学对教育的影响[解读]汉武帝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推广儒学;汉武帝正式规定“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东汉的儒学思想

东汉的儒学思想

东汉的儒学思想下面是有东汉的儒学思想,欢迎参阅。

东汉的儒学思想儒之起源,史无定论。

或为术士说,或为殷遗民说,或为保师说,不一而足。

唯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述较为确切。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李学勤先生在《初识清华简》释《保训》篇时指出:“尧舜禹的传承都讲中道。

儒学根脉在舜。

儒学乃中国文化之主脉。

儒学由孔子开创。

李学勤先生在2005年8月青岛“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孔子不仅开创了儒学,也确实开创了易学。

易学为诗、书、礼、乐、春秋群经(儒学)之首,易学为哲学。

《童子问易》依据清华简《保训》舜“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舜即得中提供的线索,旁征博引,将重卦之人锁定舜帝,认为是虞舜重伏羲八经卦为六十四卦,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并提出“五圣同揆说和易宗学说。

诸圣皆有所宗:虞舜法先圣(阴阳、三才观)、厚生、尚中;周室父子扭转乾坤(将《归藏》坤乾卦序改为《周易》的乾坤卦序),尊德、尚礼,讲辩证;孔子“道阴阳、“立三极、求和谐、谋长久。

孔子老而好《易》,“韦编三绝,观《周易》“德义,为易作传。

将先圣、中圣的中道思想改造为德道:即厚生、爱民,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

法治、和平、合作之道。

这些业已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石。

《儒学与中国政治》以儒学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的关系及各个历史时期儒学对中国政治的作用为主要内容,展示了汇纳诸子百家思想之精华,以强大的生命力光照千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思想与中国政治的紧密联系。

《儒学与中国政治》适合历史、古代文化、考古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和区域文化爱好者阅读。

儒学孔子思想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人,乃原初儒学之创始人。

仁有三义,一曰仁者爱人。

无论老幼贵贱,凡属人类,皆有可爱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