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模式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学生课堂 2019年05月新教育时代142 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模式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孟 姣(辽宁省大连市信息高级中学 辽宁大连 116000)摘 要:实际上,问题驱动把问题当引领,通过步步引申、环环相扣的问题链,逐渐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主动学习以及探究,这样可以提升高中生物理学习的整体效果。
本文在对问题驱动模式教学加以概述的基础上,对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阶段物理教学当中的应用加以探究,希望能给实际教学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 问题引领 任务驱动 课堂教学在高中课程之中,物理学科属于基础课程,因为物理知识具有较大难度,高中生进行学习期间存在不少困难,致使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所以,为对这种教学状况进行转变,物理教师需对问题驱动这种教学方法加以运用。
如此一来,除了能够对高中生的物理兴趣进行激发之外,同时还能促使课堂有效性进行提高,让高中生在具体问题引领之下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掌握。
一、关于问题驱动模式教学的概述所谓问题驱动指的就是教师实施教学期间,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对教学任务加以制定,并且有针对性的把教材知识设计成相应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进而帮助其对所学知识加以掌握。
借助此种方法,除了能够对高中生具有的主体地位加以尊重之外,同时还能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对所学知识加以掌握,进而促使教学效果进行提高。
对问题驱动这种教学方法加以运用之时,物理教师首先需要对问题加以设计,结合高中生兴趣提出问题,让高中生在兴趣引导之下对物理知识加以掌握,促使其物理素养进行提升。
二、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阶段物理教学当中的应用 (一)按照高中生的物理水平科学设置问题物理教师在实施问题驱动教学期间,需要按照高中生的物理水平科学设置问题。
所以,物理教师必须对高中生分析能力与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加以了解。
教学期间,物理教师需对高中生课堂参与情况和知识记忆程度加以重视,这样可以保证教师设计的问题可以帮助高中生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确保学生能够借助所学知识对问题加以解决。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的策略研究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的策略研究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社会各界对于教育领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高中阶段物理课程极为重要,具有较高的难度与复杂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面临各种问题,而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
基于此,许多物理教师通常会采用问题教学法,实践证明,此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因此,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展开探究,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以期能够为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应用问题,教学,策略,研究引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倡生本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变“教学”为“引导”,促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问题教学法是生本教育理念的实践体现,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法宝”。
所谓的问题教学法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设置相关问题情境,或引导学生自主发问,或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有效应用问题教学法实施物理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发挥自主性,亲身经历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由此由浅入深地理解物理知识,顺其自然地锻炼物理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从而增强物理学习欲望,自觉学习物理。
基于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灵活应用问题教学法。
综观问题教学法内涵,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该方法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紧扣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策略地引导学生探究物理。
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的意义问题教学法是重要的教学手段,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很大帮助。
物理课程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在高中生的未来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将问题教学法引入高中物理教学中,对物理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问题教学法的引入可以全面激发高中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探索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和探索中,可以更好地营造课堂氛围,为高中生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改变高中生学习模式,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效率,对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物理教学技巧的引领与应用(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技巧的引领与应用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技巧的引领与应用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初中物理教学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技巧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教学技巧的引领与应用,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教学技巧的引领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提问、设疑、情境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和科学性,确保实验教学的效果。
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探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技巧的应用1.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
如在讲解物理概念时,可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易于理解;在讲解物理规律时,可通过举例、演示等手段,让学生深入领会。
2.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作业批改作业批改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答案,还要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
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指导,让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
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反思。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 引言1.1 问题教学法概述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问题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
.1.2 高中物理教学现状高中物理教学现状的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当前,高中物理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强调教师的讲解和传授知识,学生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
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思维惰性重、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容易产生学习的泛化和懒惰现象。
高中物理学科内容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要求较高,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问题教学法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探索,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能够让学生更加专注和投入到学习中,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问题教学法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引入问题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优秀人才。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应用问题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和丰富的学习体验。
2. 正文2.1 问题教学法的基本原则问题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讨论来促进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PPBL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PPBL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徐婷来源:《启迪与智慧·中旬刊》2019年第12期【摘; ;要】; PPBL(Physics 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凝练物理学溯源问题、现象问题或前言问题,以问题为教与学的切入点,贯穿教学全过程。
物理教学中以问题引领为基础,通过兴趣驱动将教学过程转化为思维活动,在发散思维中拓展思考问题的维度,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合作探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师指导下设定目标、制定方案、展开研讨。
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建构者。
【关键词】; PPBL教学模式;问题引领;物理教学一、PBL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注重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问题与教学任务巧妙结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这个问题成为驱动问题。
学生在情境中对驱动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习并应用物理学思想,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升能力。
二、PPBL教学模式PPBL是问题导向的物理教学模式。
通过问题引领、兴趣驱动、合作探究,将物理学的“知识形态”转化为“问题形态”,再将“问题形态”转化为“方法形态”,最后将“方法形态”转化为“教学形态”。
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物理思维,掌握基本理论,提升创新能力。
三、PPBL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问题与教学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教学围绕问题展开,问题在教学中得以解决、教学又发现新的问题,周而复始,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促成学生思维发展的能力,精炼的提问就是为学生设一个磁场,以教师为导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启动和活跃思维。
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新授课《变阻器》及专题课《利用浮力测量物体的密度》两种课型为例谈问题导向的物理教学模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案例一】; 《变阻器》的教学难点是对其原理的理解,学生掌握变阻器原理依托于对其结构认识和理解。
“物理七步教学法”案例分析
“物理七步教学法”案例分析摘要:“物理七步教学法”是一种以学案导学为基础、以课堂导入―问题引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评价讲评―检测达标―课后反思七环节的七步课堂教学模式,本文拟通过《气体的等温变化》的教学实践案例,来说明“物理七步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和程序。
关键词:物理七步教学法两化学案导学G633.7新泰一中“物理七步教学法” 坚持以下观点:1、教学过程即是师生的主动建构过程教与学是统一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的过程。
成功有效地教不仅是教学方式或教学程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师精心设计、实施教学和不断自我反思的结果,是教师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2、“三讲”、“三不讲”这是在充分备学情的基础上的讲课要求。
讲重点、难点,即讲易混点、易错点,讲易漏点;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主动学会的不讲,教师讲后学生不会的不讲。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达成教学目标。
3、学案导学,精心设计物理问题情境学案是教师驾驭课堂的“方向盘”,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路线图”,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即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自学、交流、展示和总结反思等学习过程,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物理学案设计要精心,特别是要精心设计问题,要体现探索性、问题性、渐进性,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并留足思考时间;凭借物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和深层次的学习活动。
学案要提前下发,作为学生预习的指导纲要。
这是物理七步教学法实施的关键。
4、有效互动,及时反馈矫正课堂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还包括学生互动。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矫正学习行为。
反馈和矫正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注意清晰、准确、及时,且有针对性。
当堂反馈矫正,把知识落实在课堂,不留后遗症。
在互动和反馈过程中要减少教师讲的时间,充分开发和利用生生互动的宝贵人力资源。
以大概念、大思路、大情境和大问题统领物理单元教学设计
以大概念、大思路、大情境和大问题统领物理单元教学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物理教学也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以大概念、大思路、大情境和大问题为统领的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方法,以期为广大物理教师提供一种新颖、实用的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将首先介绍大概念、大思路、大情境和大问题的内涵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到物理单元教学设计中。
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本文将展示这种教学设计方法的优点和效果,最后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本文能对广大物理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所启发和帮助,共同推动物理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二、大概念在物理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在物理单元教学设计中,大概念的应用至关重要。
大概念是指那些具有统摄性、概括性和迁移性的核心观念或原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大概念的应用,我们可以将零散的物理知识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
大概念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在每个物理单元的开篇,我们可以引入一个大概念,作为整个单元的核心和灵魂。
这个大概念可以是一个物理定律、原理或者是一个核心概念。
例如,在力学单元中,我们可以将牛顿运动定律作为大概念,通过这一大概念来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一大概念的学习和理解,将力学单元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大概念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通过大概念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本质和规律。
大概念通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统摄性,能够帮助学生把握物理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例如,在电磁学单元中,我们可以将电磁感应作为大概念,通过这一大概念来帮助学生理解电磁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一大概念的学习和思考,深化对电磁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问题引领”探究教学培育物理核心素养——以“电流计改装为电压表”教学设计为例
摘要:本文以“电流计改装为电压表”教学设计为例,突出“理论探究”和“实验验证”这一核心要素。
采用“问题引领”探究教学法,以问题发现为主轴、自主探究为载体、过程体验为收获、问题解决为动力,引导学生经历电压表改装的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探究教学;核心素养;电表改装;教学设计引言“问题引领”探究教学法,是以教师设计问题为理念,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实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标;围绕以“问题导学、引领”为方针,形成以“自主探究、论证”为主体,以“问题发现、解决”为主轴,以“师生合作、交流”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方式[1]。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亲历规律的发现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本文以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1中“电流计改装为电压表”的教学为例,谈谈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1设置问题自然过渡本课题在教材中占用的篇幅较少,只有一个例题和电流计的简介两个部分,以致它潜在的教育功能常常被忽视。
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动手、动脑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打破以往当作普通例题讲解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如下情景引入课题:(1)在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和功率各有什么特点?(2)在串、并联电路中电阻各起什么作用?(3)分别用什么仪器来测量电流和电压?(4)电流计有哪些主要参数?你知道它的构造和原理吗?学生小组讨论、回顾所学知识,随着问题的解决,加深了对串、并联知识的理解,掌握了电阻的分压、分流作用及意义,了解了电流计的主要参数,针对电流计提出了自已的困惑:(1)电流计的主要部件是什么?(2)电流通过时,指针受什么力作用而转动?(3)这个力大小与电流大小有什么关系,即电流计为什么能准确测出电流大小?(4)表盘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即指针转过的角度与电流大小成正比?教师针对学生的困惑,利用视频介绍了辐向磁场特点,通电线圈在安培力作用下转动,收缩弹簧及弹力的反作用,进而提出问题:电流计能否当作电压表使用?如果能,还需要知道什么?这样通过分层问题推进探究,并以电流计能否当作电压表作为衔接桥梁,自然过渡到电流计与电压表的通用性上,为后续电压表的改装留下铺垫,降低学生学习电压表改装原理的难度和梯度。
情境教学、问题导学和探究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020-2022年第8期(总第312期)教改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倡导丰富学生的体验性、善用问题的引导性和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围绕以上要求,通过创设情境、巧用问题和开展探究活动等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以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问题导学、探究教学的原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要保证情境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开展情境导入,让学生能更好地根据情境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同时,情境要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创设教学情境是希望学生能够在情境当中激发学习思维,以思维来带动学习,而并非做形式工作,浪费教学时间[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教学时,首先,要遵循目的性原则。
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去探索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探究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领悟探索精神,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方法,掌握实验技能,切实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遵循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就是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始终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观意识,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互相启发。
最后,要注重创新性。
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非按照统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对探索研究过程进行创新,对结果进行创新,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应用情境教学可以更好地将初中物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融入情境中学习物理知识,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运用趣味性的工具和材料创设情境,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物理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声、光、力、电、热五大板块知识中,每一板块知识都与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创设生活化情境。
问题引领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课力势能》 中, 重力势能表达 式 的得 出 。
1 . 教 材 分 析
功 与能 的关系问题 , 在“ 重力势能” 中进行 了第 一次的汇合 , 运 用“ 功是 能 量 变化的量度 “ 的思 想 , 引出 了重力势 能, 揭示了重力 的功与重力势 能变 化量 间的关系。以后 , 我们还要运用这一思 想来统领弹性势 能、 动能和动能定理及 机械能的知识 , 构建好 知识 系统。 由此 可见 , “ 重力势能 ” 一节是非常关键的教 学环节 , 是学生理解功能关系 的第一个 障碍 。如果突破 了这个 障碍 , 学生对于 功 能关 系 的理解 将上升 到一定的理论 项什么物理量? ③结合我们刚才得出来
问题 引领 式教学在物理教学 中的应用
江 苏省 海 门实验 学校
【 摘
施 玉丹
为我们 以后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 的 表 达 式 W G = m g h 2 一 m g h l ,大 胆 猜 测 要】 由于 目 前 中学生在 学 习 高度 , 的基础 。 这一节的重点是重力势能的表 达式得 出、 功能关系 的理解。功能关系 在 高中阶段是第一次出现 , 由于学生 以 前没有涉及到这样 知识 , 在理 解上是存 在 困难 的, 所以我们选择利用问题来引 领 学 生 的思 维 , 让 学 生 自 己从 实 际 的活 动 中得 出功能关系的规律 。
一
、
程
针 对 不 同 的课 型 ,不 同 的 授 课 内 容 ,具体 实施 的教学模 式也 不完全相 同。 大致的操作过程可 以归纳为以下几 个方面 : 课前认真备课 , 编制导学案 , 围 绕每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 预设 问题 。课 堂上学生在教师问题 的引领下 , 采用 自 主学习 、 合作探究 的方式 , 学习新 的内 容, 并 提 出各 种 课 堂 新 生 成 的 问题 。教 师巡 视 , 发现课堂生成 的问题 , 教师点 拨, 展示 学 生 自学 的 成 果 。 课后 , 教 师 依 据教学情况 , 编制练习。
问题引导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课程研究问题引导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李丽梅摘要:基于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符合社会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将学习到的知识成功地应用于生活中。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体验,又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引导;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有效性物理学科作为初中生新接触的课程,由于物理内容知识的抽象性,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很难理解,进而提高了教学难度。
问题引导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方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探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因而初中物理教师要结合问题引导型教学法,积极优化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让学生能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对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演练,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培养,最终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现代基础教育“素质与能力并重”的价值取向,使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对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问题导学”模式设计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引导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价值初探在初中物理课堂应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问题引导教学方法是通过深挖物理问题,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从物理现象、引导问题、提出办法、解决过程、方法修正到最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基本方法,由此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深造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问题的研究起到引导作用,也能借助引导性的问题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形成积极思维过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最后,教师要让“问”成为物理课堂的主旋律,以“问”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营造民主氛围,培养问题意识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如此学生才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才可能积极思考,提出学习中的问题。
以“问”启思 以“质”为本——以问题情境构建有效物理课堂的思考
学 习的规律的普遍 性原理。 只要我们具 备 发现美 的眼睛, 我们会发现科学 的魅力无
个物体 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 , 而在转化和
转移 的过 程 中 , 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 经 过 一 列 的 物 理 公 式 和 物 理 实验 , 充 分 验 证
问题 情境
有
了这个道理 , 教 师提 出这 样一个问题 . “ 学
习能 量 守 恒 定 律 , 对 于 我 们 的 生 活 有 什 么 意 义 呢?” 学 生 们 陷 入 了思 考 , 教 师进 一 步 延伸 : “ 能 量 守 恒 定 律 是 人 类 认 识 自然 的
6 6 迸蕊
L I H U A J I A O Y U
以・ ・ 问’ ’ 启思 以“ 质" 为本
以问题 情境构建有效物理课 堂的思考
一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 李晓斌
摘要 : 近年来 , 在课 标 的 引 领 下 , 中 小 节奏挖掘知识 的内涵 , 这个时候 问题情境 行。” 知识的渗透 , 最终是要完成其应用价 学 各 门学 科 的教 学 改 革 开 展 得 如 火 如 茶 。 的创 设 很 重 要 。 问题 情 境 的 创 设要 以 有效 值 , 而 只有联 系实际 生活 , 才 能 完 成 知 识
以高 中物理学科为例 ,问题情境构建有助 建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笔者主要从四个
方 面 展 开论 述 ,围绕 如 何 构建 有 效 的 物 理
情境问题引领下的初中物理单元教学实践
情境问题引领下的初中物理单元教学实践作者:蒋淑芳邓靖武吴立东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21年第11期摘要:情境問题引领下的单元教学是指以学科中的大概念为视角确定教学单元,合理创设单元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个贯穿单元的大情境中经历思维的发展,最终构建概念,形成规律,并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情境问题.单元情境问题的创设应该以统领学习内容的大情境为背景,以系列实验为线索,以知识迁移与实践运用为目标.情境问题引领下单元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情境与知识相关联的意识和能力.关键词:情境问题;单元教学;大概念视角;思维能力建构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22-0017-04作者简介:蒋淑芳(1979-),女,山东人,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邓靖武(1977-),男,湖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理教育教学、教师培训;吴立东(1970-),女,北京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1 问题的提出当前,不少初中物理课堂忙于课时推进而将教学内容碎片化地当作知识点来处置,导致教学者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缺乏全局性展望,同时学习者的思维发展受到较大限制[1].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物理教师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同时以学科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2].基于这些要求,统筹规划的单元教学设计应运而生.单元教学设计的优点在于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它强调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和经验.由于短期内无法改变课时化的教学形式,因此解决知识碎片化不能依靠改变课时长度,而是需要建立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科大概念为视角确定教学单元,将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结构化[3].教师在此基础上创设单元情境问题,将单元情境问题分解到每一课时,围绕分解的课时学习情境设置活动,让学生在一个贯穿单元的大情境中经历思维的发展,最终构建概念,形成规律,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2 单元情境问题模式以情境问题引领单元教学首先需要挖掘合理、科学、凸显学科本质的单元情境大问题.通过情境问题引领单元学习,将把单元情境问题看作单元学习的起点、动力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然后将单元情境大问题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在将大问题拆解为小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在单元大情境问题中自己生成一系列的子问题,然后思考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生成的路径,发展科学思维,提升学生联系情境与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对于单元情境问题中的大问题和生成的子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有“串联式”“并联式”,或两者混合使用的“混联式”等几种形式[4].“串联式”问题形式是指从单元情境大问题出发生成一系列存在前后逻辑关系的子问题,问题的解决从第一个子问题开始,到第二个、第三个等依次进行,直至最终解决单元情境大问题,流程图如图1所示.“并联式”问题形式是指从大问题出发生成一系列的并列子问题,问题解决时可以从任意一个子问题开始,直至最终解决单元情境大问题,流程图如图2所示.3 单元情境问题的创设策略3.1 单元情境问题的创设应该以统领学习内容的大情境为背景单元情境问题的设置要有全局性,不是碎片化的课时情境,而是统领整个单元学习内容的大情境,将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嵌入一个大情境中,学生对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的内容也更有系统性,更容易使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形成整体的认知.如“质量与密度”这一单元,笔者创设的单元情境是请同学们给两捆金属丝制作信息标签,注明两捆金属丝的产品名称、质量、长度、横截面积的信息,如图3所示.通过上述单元大情境,教师将“质量与密度”单元中较为零散的物理量的学习整合到一起.学生在讨论金属标签中的任务时会生成一系列的子问题.例如在确定产品名称时发现通过已有的认知不能确定产品的名称;“质量”是不是生活中用体重计或电子秤测量的物体的“重量”呢?质量和“重量”是否相同呢?一大捆金属丝太长了,直接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太麻烦,有没有其它办法间接地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呢?金属丝太细了,如何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从而计算横截面积呢?带着制作金属丝标签的任务和生成的系列子问题,同学们进入“质量与密度”单元的学习.“质量与密度”单元创设的单元情境大问题“给金属丝制作标签”和学生课堂生成的子问题总结见表1,8个子问题分别指向密度和密度的测量、质量和质量的测量、物体的长度及长度的测量等部分内容的学习.这8个子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若按照教学内容划分,问题1、2为一组,问题 3是一组、问题4、5、6、7是一组,这三组问题之间是串联式关系,三组问题需要依次解决.而问题8和前三组的逻辑关系既可以是并联式关系,也可以是串联式关系,具体逻辑关系取决于实际课堂中学生的设计方案.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会因为不同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呈现复杂化.3.2 单元情境问题的创设以系列实验为线索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或事实为基础的.教师对于情境问题的设置可以以实验作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实验的物理营养,通过系列实验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并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与规律.让冰冷的物理概念、规律还原出生命的活力,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物理课堂.比如在“压强”单元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熟悉的气球为载体,在核心概念压强的线索引领下,创设“当气球遇到压强”系列情境问题.问题1:气球上是否能站人?问题2:水是否能吹气球?问题3:气球不封口是否能保持膨胀?“压强”单元第一课时,教师给大家提出的情境问题是“气球上是否能站人?——请同学们尝试站在吹鼓的气球上,但不能把气球压破.”同学们通过交流、实验,发现直接站在气球上,气球很容易被踩破,而将木板压在气球上,再站在木板上气球就不会破,如图4所示.同学们在亲身体验两种不同的方式站在气球上效果不同后引发思考,生成一系列子问题.同一位同学以两种方式站在气球上为什么效果不同?气球受到的压力是否发生变化?两种方式站在气球上气球受到的压力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加了木板后气球受到的压力变大了,气球反而没有被压破?气球上垫了木板后气球受到总压力虽然变大,但气球上每一点上受到的压力是否变大?是不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和压力大小有关,还和受力面积有关?学生在“气球上是否能站人?”这一情境体验以及生成的一系列子问题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地进入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从而顺利建立压强概念.第二课时“液体压强”,当教师提出问题“水能否吹气球?”,同学们很自然地由第一节的固体压强联想到液体是不是也会产生压强?借助液体压强是不是可以将气球吹起来?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同学们为了解决“水吹气球”的问题,迫不及待地投入液体压强的探究,在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后,他们小组合作讨论、设计实验、尝试、改进实验,终于完成“水吹气球”这个挑战,如图5所示.第三课时“大气压强”,教师提出问题“气球不封口是否能保持膨胀?”教师向大家展示一个套在矿泉水瓶口上的气球,如图6所示,然后选班里的一名同学吹套在瓶口的气球,当气球被吹鼓后,教师接过瓶子的同时,悄悄将瓶底的小孔堵住,这时套在瓶口的气球没有封口仍然能保持膨胀.然后教师发给每位同学一个矿泉水瓶和一个气球,让同学们也来试一试.因为同学们的矿泉水瓶上没有孔,同学们憋足劲,也不能将套在瓶口的气球吹鼓.“为什么老师的气球可以吹鼓,且可以不封口保持膨胀?为什么学生的气球吹不起来呢?老师的瓶子或气球是否有什么特殊之处?”同学们带着困惑、好奇、兴奋,进入大气压强的学习.3.3 单元情境问题的创设应该以知识迁移与实践运用为目标知识的运用有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认知取向和实践取向[5].认知取向是指运用学习过的概念、规律等知识解决学业问题或认知性问题,实践取向则是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知识运用的实践取向不仅关注知识的再现,它更强调学生灵活迁移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情境化时,情境的创设应该以知识的灵活迁移与实践运用为目标[6].比如在“浮力”单元教学中,教师提供“水精灵”装置,如图7所示.请同学们为“水精灵”编写一个说明书,说明书上注明“水精灵”的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教师给每组同学一个装有“水精灵”的矿泉水瓶.让同学们充分体验、观察水精灵的运动.在同学们具有足够的体验后,教师组织同学提出他们的问题.问题1:“水精灵”开始在水中漂浮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问题2:漂浮的“水精灵”受到向上的力,施力物体是谁?问题3:什么是浮力?问题4: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问题5:用手捏瓶子时“水精灵”为什么会向下运动?问题6:松开手“水精灵”为什么向上运动?问题7:水精灵上下运动是因为受到浮力大小发生变化还是自身受到重力发生变化?如何变化?通过上述的情境创设与问题链设计,同学们积极主动地踏上“浮力”的学习之旅.同学们在学习“浮力”单元后不仅完成水精灵的说明书,还用口服液瓶、曲别针和吸管、笔帽、塑料管和燕尾夹等身边的物品制作了各式各样的水精灵,如图8所示.神奇的“水精灵”使晦涩难懂的“浮力”单元充满乐趣.4 情境问题引领单元教学的意义4.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情境问题为引领的单元教学可以将教学与学习过程植入创设的情境之中,让学习变得更具有实际意义,让学生更有学习动机[7].教师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问题引领贯穿整个教学单元,引领并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者转化为学习的参与者、课堂的设计者、问题的解决者.整个过程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4.2 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知识源于情境,许多知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提炼、概括而来.在情境问题引领下的单元教学模式下,情境问题引领、贯穿整个教学单元,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引领下,通过亲身的感受、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抽象的知识,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4.3 有利于提升学生情境与知识相关联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贯穿单元的大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思维,构建概念,形成规律,并应用物理知识、物理规律解决具体的情境问题,提升关联情境与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综合运用学科大概念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有利于发展核心素养.参考文献:[1]钟启泉.单元设计: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24):1-5.[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邓靖武.大概念统摄下物理单元知识结构构建及教学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01):118-124.[4]蒋炜波.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物理單元教学设计——以“质量和密度”单元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29):22-24.[5]张琼.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培养——兼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J].全球教育展望,2011,40(03):28-33.[6]邓靖武,刘娜.以大情境统领课堂,克服情境创设碎片化[J].基础教育课程,2020(22):58-64.[7]邓靖武.基于学习视角的物理课堂构建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8):112-117.(收稿日期:2021-07-16)。
情境问题引领下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实践
情境问题引领下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实践摘要:情境问题主要是指物理教师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问题,利用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情景问题是情境教学的基础,本文主要站在初中物理教师的角度,讲述情境问题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够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提升物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情境问题;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初中生引言:传统的物理课堂主要是一种跟随式的学习过程。
所谓跟随式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初中生随着教师的讲述过程进行理解和学习,这种方式难以提升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物理学习情境,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
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情境问题的设计过程至关重要,能够丰富物理课程的内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师生对物理课堂的参与程度。
一、情境教学及情境问题概述(一)情境教学基本定义及作用情境教学以初中生作为出发点而采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真正的把课堂交给学生。
情境教学具有实施的价值,能够提高物理教师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收物理知识。
(二)情境问题定义及作用情境问题主要是指物理教师以情境教学方法为基础,根据初中生的基础以及物理教材内容,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在此基础上活跃初中生的思维,促进物理问题的化解[1]。
情境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断地探索物理知识,最终将抽象化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可被学生理解的物理内容,实现化难为易,提高了学生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二、情境问题引领下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实践措施(一)基于学生生活创建情境问题物理教师创设情境问题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学生物理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物理教材中很多知识点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
因此,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策略时,要从初中生生活中挖掘素材,提出生活情境问题[2]。
生活情境问题的提出,能够直接引导初中生将物理知识放在生活中理解,提高对物理知识的认识深度。
打造“问题链”,推动物理教学
文理导航Liberal Arts GuidanceNo.32,2023Serial No.5002023年第32期(总第500期)打造“问题链”,推动物理教学蒋俊(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江苏淮安223001)【摘要】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理论性、推理性都比较强,这与“问题链”的本质特点一脉相承。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中物理“问题链”教学新思路,总结出教师所打造的“问题链”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对高中物理学科深度教学的意义,最后详细论述了高中物理学科教师要从导入型、探究型、迁移型三种“问题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问题的引导下去思考和探究物理学科知识的本质,实现学科思维的培养,着力推动高中物理深度教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链”;实施策略合适的问题是推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关键力量,高中物理教师也比较注重开展问题教学。
但是过去教师在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人为分割现象比较严重,问题之间缺乏系统性、阶梯性、分层性,实现不了对学生物理思维、学科学习引导的由浅入深,也不能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链”教学新模式被提出,大量的实践表明这一教学模式对推动高中物理学科深度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物理“问题链”设计的原则与作用高中物理学科的“问题链”不是将学科问题单纯的叠加,其核心不是数量的增多,而是有着一定的内部逻辑关系,这对高中物理学科教师的问题设计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尤其是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这样才能实现一定的作用。
(一)要聚焦学科核心知识,推动教学进度高中物理学科每一课都有重点内容,其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核心知识的讲解。
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链”的时候,首要原则是聚焦学科的核心知识,立足核心知识的剖析和传授。
这样整个“问题链”就会围绕核心知识点来设计,通过一系列层次分明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核心知识点展开深层次的探究,这样就能在探究答案的过程中“揭开”核心知识点的神秘面纱,实现对其有效掌握。
整体凸显 结构优化 问题引领——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拈 精 取 要 式 问题
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 ) 这么多 的家庭成员应该 如何相
处 呢 ? 拈 出关 爱 世 界 大 家 庭 ) ( ”上 述 过 程 就 是 从 整
实 践 创 新
认 知 结 构 、 学 结 构 ) 每 种 结 构 又 有 各 自的 规 律 教 , ( 识序 、 知 思维 序 、 学 序 ) 我 们 要 在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教 . 中 树 立 整 体 意 识 , 步 、 效 地 进 行 科 学 思 维 能 力 同 有 的 范 围 和从 教 学 的过 程 两个 方 面 来 看 . 一 .从 教 其
的教学 内容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 , 转化 为符合 自身 特点 的教学设计 。 能有效地达到新 的课 程 目标. 才 通过多年 的教学实践 和理论 学习 , 结合 自身教 学实 际。 谈谈新课程背景 下如何 进行有效的物理课
何 互动生 成 , 课 堂教学 中有着三维 因素 ( 即“ 教材 、
问题 拈 得 好 , 出 一 点 , 带 出 一 个 面 , 谓 拈 能 所 “ 一 叶 而 知 天 下 秋 ”这 里 的 “ ”指 设 问一 定 要 拈 。 拈 , 独 具 慧 眼 , 无 疑 处 生 疑 , 而 拈 出重 点 , 出 关 于 从 拈
键, 拈出矛 盾 , 出奇制 胜。 例如 , 教学 “ 界大 家庭 ” 世
的和 谐
整 体 意识 的形 成 。 破 点 在 于 重新 认 识 教 与 学 突
的关系 , 我们 必须把 物理教学 看作一 个整体 , 绝不 是人 为简单 的把教与学割裂开来. 我们把教学设计
问题引领式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引领式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范英
【期刊名称】《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年(卷),期】2022()5
【摘要】理工科知识具有理解难度高、公式复杂、逻辑严谨等众多特点,这也是许多学生望“理”兴叹的重要原因,很多时候不是学生不想学好,而是找不到学好的窍门。
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尝试应用问题引领式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在形象的问题中对抽象的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掌握。
对高中生而言,契合自身学习特点的教学理念不仅可以让自己对问题所指代的知识内容更加明了,进而促使自己快速构建相关知识体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还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与效率,确保高中物理课堂学有所获。
【总页数】3页(P0073-0075)
【作者】范英
【作者单位】岳阳市华容怀乡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探索式教学的应用
4.“问题引领式”教学
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5.“问题引领式”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关于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陈建卿【期刊名称】《《新作文:教研》》【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1页(P1-1)【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方法; 方法途径;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作者】陈建卿【作者单位】[1]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绿茵路南昌二中高中部江西南昌3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33首先我们必须了解问题是教学的概念,它主要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新课改所提出的物理教学要求和课程学习的需要,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并且能够通过提问的方式,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学生也可以通过积极的摸索,积极的思考,最终帮助学生掌握到课堂上所要学习的知识一种方法.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主要是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不再是老师一味的灌输,而要使课堂变成一个积极主动活跃的环境.具体到高中物理课程中,使用问题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深入了解,使他们逐渐掌握一种物理学的思维方式,促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的研究能力都有一个大的飞跃.所以说问题是教学方法是否和现在高中物理课堂要求的一种方法.下面笔者就为广大高中物理老师提供一些问题是教学的方法,希望对广大教育者有所帮助.一、教师要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教师在使用问题是教学方法的前提是要对高中物理课程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和判断.这样教师才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特点和学生们的具体特点,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物理问题,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提供真正的帮助.在高中理课本必修一中,在我们讲到自由落体定律时,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实验,并且这个实验要让学生分成小组都要有一个参与的机会,然后通过他们自己的亲手实验要得出相关的结论,当然我们必须结合课本提出问题,当时我所提出来的问题是关于自由落体的特点问题,在做实验之前,学生们都非常茫然,所以我就预先设计好了这个问题,并且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具体的实验环节当中,然后让学生们自由地讨论,然后分组上台讲述自己的观点,这一个简单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思考,最终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通过这种方式,我所教的学生在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中有了一个更深层的思考,并且能够强化他们解决相关物理知识的水平.当然,在实际的物理课堂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仅要结合课本和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要体现一种逐层递进的.全班学生的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要照顾到不同层级的学生,所提的问题要逐步深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当中去.这样才能够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二、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平等的交流学习环境对于物理教学来说,问题是教学方法的关键和实施重点就在于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问题情景.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训练,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问题是问题是教学方法可以成功实行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在物理课堂上,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当中,而不要让课堂成为少数学生展示的平台.并且教师还要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物理教学的全过程当中,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公.如前所述,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出不同等级的问题,要实行他的关键就是给学生一个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并且给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能够把课堂变成一个平等的互动课堂,从而提高整个班级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三、教师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他要求学生必须有足够的思维能力去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在高中物理课堂上使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逐步了解的过程,并且能够真正的进入物理学习的世界当中.因此老师设置的问题不应该只停留在一些简单的概念性问题上,更要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比如说在讲电流这节课时,我我就曾利用传统的实验方法为学生演示电流的相关知识.然后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学生们带着预先的问题去主动的思考,并且动手去做实验的过程中,对于相关的物理知识有一个更深的了解,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活跃学生的思维.这种方法对于物理教学是非常有用的.四、总结在我们现实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引领者,是可以决定整个问题的进程和教学的效果的.问题式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教师要提高相关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所以问题是教学方法所起到的作用是双向的.而且,问题是教学方法也符合高中物理教学的理念,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呢,并且也可以让师生之间变得更加和谐,促进整个物理教学的进步.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叶桂英,“问题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J),《学周刊》,2013(35):154-154[2]张宁,高中物理问题式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中学)》,2014(1):122-123。
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任务驱动”模式的运用
作者: 车守都
作者机构: 江苏省盐城市神州路初级中学,224005
出版物刊名: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页码: 65-6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2期
主题词: 任务驱动 物理教学 初中 物理课堂教学 学习过程 教学手段 教学理念 内容设置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教坛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大好形势,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为此,笔者也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以问题引领的"任务驱动"模式,意思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把本节课的内容设置成真实、形象的问题,以问题驱动促使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解决问题.。
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初中物理教学中“任务驱动”模式的运用
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初中物理教学中“任务驱动”模式的运用摘要: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所需的知识以问题和任务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既可以提高物理教学的兴趣,又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们解决一些困难,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学习物理的目的。
本文针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有关策略进行论述,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任务驱动;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引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到教学中,可以实现一元多能的目标,并要注意连贯性,根据实际和理论需要,进行多元化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是可以实现素质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物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适当的策略,将任务驱动教学在物理课堂上进行运用,建立高效的课堂。
一、“任务驱动”内涵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任务可以是提出研究问题,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设计表格;也可以是提出物理研究问题时,做一个小制作,创建一个与物理相关的网站等等。
老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具体的任务。
然而,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应该隐藏在任务中,学生可以对所提出的任务展开分析、讨论,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自主建构和技能的获得。
二、“任务驱动”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1.教学目标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侧重于对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与班级的实际认知情况相联系,科学、合理地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对物理知识进行掌握和巩固,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现实问题【1】。
从目前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来看,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任务驱动的教学资源需要既可以展示知识,又可以表达出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和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引领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由于目前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上不爱思考,一遇到难题就打退堂鼓,甘拜下风。
依据这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解决策略——问题引领式教学。
【关键词】教学改革;问题引领
一、问题引领式教学的涵义
问题引领式的教学模式,主张用一个一个有层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把整堂课串联起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种问题引领式教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这样的教学方式,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起到了积极效果。
而且新的教学方式也摆脱了过去保姆式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脱离老师的情况下,让学生依据学案上的内容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引领式教学的基本操作流程
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授课内容,具体实施的教学模式也不完全相同。
大致的操作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课前认真备课,编制导学案,围绕每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预设问题。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并提出各种课堂新生成的问题。
教师巡视,发现课堂生成
的问题,教师点拨,展示学生自学的成果。
课后,教师依据教学情况,编制练习。
三、问题引领式教学的实例
课题: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四节《重力势能》中,重力势能表达式的得出。
1.教材分析
功与能的关系问题,在“重力势能”中进行了第一次的汇合,运用“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的思想,引出了重力势能,揭示了重力的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间的关系。
以后,我们还要运用这一思想来统领弹性势能、动能和动能定理及机械能的知识,构建好知识系统。
由此可见,”重力势能”一节是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解功能关系的第一个障碍。
如果突破了这个障碍,学生对于功能关系的理解将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为我们以后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节的重点是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得出、功能关系的理解。
功能关系在高中阶段是第一次出现,由于学生以前没有涉及到这样知识,在理解上是存在困难的,所以我们选择利用问题来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从实际的活动中得出功能关系的规律。
2.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实验:老师向上抛一个物体(粉笔之类)。
问:①这个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如何变化?重力做什么功?②同样这个物体
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如何变化?重力做什么功?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引入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之间密切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了解功能关系。
通过这些问题也让学生明白要想研究重力势能,先从研究重力做功入手。
这个阶段可以思考各种各样不同的新课导入方式,为的就是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的激情,为学生后面的学习铺平道路。
提出问题推进新课
第一阶段:重力做功的推导
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请同学们看书本,分别求出竖直面、斜面和曲面上物体重力做功的表达式?在求曲面上物体重力做功时,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的表达式的?
设计意图:笔者设计成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由于做功的求解方法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所以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导出结果。
教材设计了三种情况,竖直面、斜面、和曲面。
在竖直面和斜面上,重力做功比较好解决。
唯一的难点是在曲面上,物体重力做功的表达式。
所以,笔者给出了问题和图示两种提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微元法的思想,突破了学生思维的难点,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阶段:寻找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自己的猜想。
①同学们回到书本引入的时候,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有着怎样的关系?②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所以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中应该有一项什么物理量?③结合我们刚才得出来的表达式wg=mgh2-mgh1,大胆猜测一下,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有可能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从重力做功的表达式中猜测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是本堂课的重点及难点。
虽然学生知道重力做功会导致重力势能的变化,但是要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定量联系起来,是一种创新的思维,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笔者设计了这么几个带有提示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障碍,达到理想的目标。
3.反思总结
在这一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提出有层次、有意义的问题,千万不可提一些“是不是”或者“对不对”的问题。
学生容易不动脑子就随便乱喊。
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多设计一些小问题来铺垫,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找到结果。
通过以上层层问题的引领,学生在整堂课中学习的气氛非常浓郁,课堂检测的达成率也非常高,可见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活跃课堂,同时又不是盲目的活跃,学生思维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兴奋点,能够去积极地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并且享受着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
四、问题引领式教学法实施的心得体会
笔者感觉问题引领式的教学方式关键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找出教材中的难点,然后针对难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层层递进,分解难点,最终突破难点。
当然对于难点笔者是这样理解的,并不拘泥于课标中给出的难点,只要学生思维受阻的地方,就是难点。
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求老师不光关注教学的内容更加要关注学生的学情,真正做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作用。
当学生感觉到自己也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时候,他们学习的热情明显比以前要高了,思维也更加活跃了,只要学生肯思考,多思考,那么学习就陷入了一种令人欣慰的良性循环中了。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随时准备回答学生的任何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