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合集下载

整理与复习(二)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

整理与复习(二)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

整理与复习(二)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进行归纳,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

2.让学生经历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过程,体会确定标准按规律排列的必要性,了解标准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整理办法。

初步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整理的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不仅让学生经历“观察―排列―归纳”的数学学习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更要让学生体验在互相鼓励与帮助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教材分析〗本课是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进行整理。

课堂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教师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按规律排列的必要性,完成20以内进位加法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促使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1.此时学生入校4个月,有初步的观察能力,但仍处于认识“个别对象”阶段。

他们往往只看到某个对象或某个对象的一个方面,观察事物只是凌乱的、不系统的,分不清主次,还缺乏全面细致的观察品质。

只有教师不断向学生提出有目的、有系统的观察要求,在观察过程中,其观察力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2.学生能认、读、写1~20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学生已经具有整理10以内加、减法算式的体验,会根据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通过分类知识的学习,他们初步具有合理地整理事物、寻找规律的习惯。

〖教学设计〗(一)故事引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朋友――精灵兔,他给大家带来了一封信,谁愿意打开信?老师带来卡通玩具,请一位小朋友打开一封信,教师读信。

内容是:小朋友们新年好,我是数学王国里的精灵兔,听说你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数学知识,我是来请教小朋友的,首先请大家计算几道题好吗?8+49+47+68+52+94+77+96+8……(出示36个算式卡片,学生边算教师边随意贴在黑板上。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2)-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2)-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2)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2)”。

本节课主要复习和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比较大小”和“10以内数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各种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和1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较大小的方法。

2. 教学重点:10以内数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卡片、图片、小动物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比较大小的方法: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例如,比较两张卡片的大小,让学生说出一张卡片比另一张卡片大还是小。

3. 10以内数的认识: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

例如,给学生一些小动物玩具,让学生按照数量进行分类,并数一数每种小动物的数量。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实际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和10以内数的认识来解答。

例如,比较两组物品的大小,让学生选择出哪一组物品更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目,巩固比较大小的方法和10以内数的认识。

例如,让学生比较大小的图片,并说出哪个图片更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大小的方法:1. 比较两张卡片的大小2. 比较两组物品的大小10以内数的认识:1. 数一数小动物的数量2. 按照数量进行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大小的图片,并说出哪个图片更大。

答案:根据图片的大小,学生需要选择出哪个图片更大。

2. 作业题目:数一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并将其进行分类。

答案:根据物品的数量,学生需要将图片中的物品进行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一些物品,比较大小的方法和10以内数的认识,并和家长分享。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 第4节【第二课时】《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 第4节【第二课时】《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4节【第二课时】《整理与复习(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复习和巩固前几节所学的知识点,包括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等;2.能够掌握整理数的方法,包括用加法口算进行整理、列竖式整理等;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与整理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整理千以内的数;2.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整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不同整理方法;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加法竖式的练习题;3.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具,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复习导入1.讲解前几节的知识点,包括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数的读法等;2.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回顾练习。

第二部分:整理数的方法1.针对整理数的方法,首先讲解用加法口算进行整理的方法;2.在黑板上展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加法口算的方式整理数。

第三部分:列竖式整理数1.讲解列竖式整理数的方法,说明其作用和步骤;2.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列竖式整理数的例题,并让学生参与操作。

第四部分:综合练习1.出示几道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鼓励正确的同时指出错误并给予纠正。

六、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整理数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整理数的方法。

七、作业布置1.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整理方法将数进行整理;2.激励学生在家中认真完成作业,做到熟能生巧。

八、教学反思1.对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以便今后教学改进;2.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整理数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希望通过不断练习,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整理和复习二》(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整理和复习二》(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整理和复习二》(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复习前面学过的数学知识,包括加减乘除各种运算。

2.认识和掌握一些数学概念,如数列、余数等。

3.掌握简单的解方程方法,能够解一步、两步方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讨论、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采用小组合作、个人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耐心和坚持性,让他们体会到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复习前面学过的各种数学知识,包括加减乘除。

2.学习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1.解一步、两步方程时步骤的把握。

2.掌握数学问题的转化和解决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复习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学习数学概念:数列、余数的概念及运用。

3.解一步、两步方程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复习基本运算1.复习加减乘除的基本知识,进行小组练习。

2.总结复习内容,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第二节:学习数学概念1.引导学生学习数列和余数的定义及简单运用。

2.练习相关题目,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节:解方程1.学习一步方程的解法和步骤。

2.学习两步方程的解法和步骤。

3.练习相关题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整理和复习二》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11《整理和复习》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11《整理和复习》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11《整理和复习》教案2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引导学生清晰整理数学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本单元中关键知识点;
2.整理学习内容,形成个人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
1.如何对学习材料进行有效整理;
2.如何将整理的内容应用到解决数学问题中。

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本单元重点知识点的PPT;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等。

教学过程
1. 复习知识点
•复习本单元中涉及到的重点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排序、数的组成等内容。

2. 整理学习内容
1.让学生自觉整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点、问题、解决方法等;
2.引导学生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将学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概括性的知识结构。

3. 应用与拓展
1.让学生用整理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拓展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

4. 总结反馈
1.梳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课堂练习
1.选择题:对数的排序进行练习。

2.应用题:利用整理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课后作业
1.完成本节课课堂练习;
2.复习整理本单元学习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以上便是本节课《整理和复习》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2)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2)

3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加与减1.三位数连加的估算方法:把一个三位数看成整百数,要把这个数的十位“四舍五入”。

我们来看一道例题,梨花村的户数会比100多吗?把214看作200,147看作150,153看作150,650-200-150-150=150,所以梨花村的户数比100多。

连加、连减:列连加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哪一位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列连减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当十”。

我们接着来看例题。

前三个村共有多少户安装了有线电视?梨花村有多少户?脱式计算:竖式计算:214+147+153=361+153=514二、乘与除师:看来加与减同学们已经掌握的非常棒了,让我们加大难度,来看乘与除。

首先,让我们回想一下在第四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计算的题型呢。

1.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1)20×6= 500×7= 3000×3=方法:先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中0前面的数,算出积后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一位数:23×3 46×720×3=60 40×7=2803×3=9 6×7=4260+9=69 280+42=322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个积相加。

3.整十、整百、整千、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60÷2=800÷4=9000÷3=方法:①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看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

②利用乘法与除法的联系,看看一位数与哪个数相乘得被除数,那个数就是结果。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96÷3= 62÷2= 84÷4=方法:①把被除数看成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除得的商相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二)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上一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二.学情分析:
我跟班上来的,对我班学生也比较了解,我班有47名学生,人数比较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

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四上二单元《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四上二单元《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这是3种简便运算形式的题,第1道题要运用凑整的办法,观察数据特点,然后把396和37交换位置凑成500。第2道题和第3道题都是接近整百数的题,要运用多加了要减、多减了要加的知识。
③第6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这是一道明确要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一共有6道,观察这6道题的特点是:375+128+25和167+359+33是运用凑整的方法计算的题;582-135-65是运用减法的性质计算的题;299+657是多加了要减的题;432-397是多减了要加的题;102+98比较灵活,既可以用少加了要加,又可以用多加了要减,还可以两种办法都用。
四上二单元《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课题
整理与复习(二)
课时
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总课时
共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2.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熟练程度。
3.让学生在练习中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加减法之间的知识点回忆及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加减法之间的知识点回忆及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我调整
一、引入课题并板书
(1)说明本节课练习的内容及目的,并板书课题。
(2)教师适时点评。
生回忆知识点。
二、指导复习并练习
1.复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总结经验:首先要看的是这道题是加法题还是减法题,再看需要填的内容是这道题中的什么数,再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算出得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2∣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2∣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2∣人教新课标我教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是整理与复习2。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减法运算的巩固和提高,以及数的比较和分类。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加减法运算,能够正确地进行数的比较和分类。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主要是学生对于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的比较和分类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练习本、算盘等。

在作业设计部分,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家里进行练习。

这些题目包括加减法的计算题、数的比较和分类的题目等。

我会给出详细的答案,以便学生能够在家里得到及时的反馈。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在家里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重点和难点解析:引入部分的情景设计是重点也是难点。

我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概念。

比如,我可以通过模拟购物的情景,让学生看到商品的价格,然后通过计算总价来引出加减法运算。

这样的情景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运算的意义。

讲解部分的例题讲解也是重点和难点。

我需要通过清晰的讲解和直观的展示,让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比如,我可以通过动画或者实物模型的演示,让学生看到进位和退位的具体过程。

这样的讲解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原理,还能够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运算的方法。

接着,练习部分的随堂练习也是重点和难点。

我需要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运算的技能。

比如,我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运算规则。

同时,我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运算,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作业设计部分的题目设计也是重点和难点。

五上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五上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件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习,完成了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今天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作相应的练习。(板书课题)
合作共学,解决问题
结合实际,解答下面各题。
(1)妈妈用38元买了6kg苹果,平均每千克苹果大约多少元?
(2)用一辆载重5吨的货车运送一批48吨的货物。这辆货车一共要运送多少次才能运完?
(3)完成教科书第68页练习十六第9题。学生完成后进行汇报交流。重点交流取近似值的方法:第(1)题为什么用“四舍五入”法取两位小数?第(2)题为什么用“进一”法?第(3)题为什么用“去尾”法?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取数的近似值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用哪种方法取值。
(4)一个修路队6月份修一条公路,前10天共修了13m,后20天每天修1.8m。这个修路队每天大约修路多少米?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完成后汇报。重点交流求平均数问题和取近似值问题。
单元
三单元
主备人
教学课题
整理与复习(二)
教 学 时 间
第 课时
年 月 日
总 节
教学
目标
1.复习问题解决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
2.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灵活的问题解决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审题习惯。
重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难点
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具
视频展示台
(5)教科书第68页练习十六第10题。反馈时说清楚列式的理由与计算的方法。
拓展延学,生发问题
教科书第68页练习十六思考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决,汇报交流。[解题思路:可以将1张学生票价看成1份,则1张成人票价为2份,因此,1张学生票价为(100-40)÷(1+2+2)=12(元)。也可以将1张成人票价看成1份,则1张学生票价为0.5份,因此,1张学生票价为(100-40)÷(1+0.5+0.5)÷2=12(元)]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整理与复习(二)》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整理与复习(二)》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整理与复习(二)》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复习和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2.强化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解题的效率。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和热爱。

教学重点:1.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重点知识。

2.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正确运用于解题中。

2.激发学生对复杂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知识复习1.复习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强化学生对四则运算的熟练度。

2.复习图形的基本属性和计算方法,如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复习分数的相关知识,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和分数与小数的转化。

4.复习算式的变形和代数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复习比例与百分数的概念和应用,掌握比例关系和百分数的运算规则。

第二部分:综合应用1.给学生解答一些综合性的数学问题,让他们将不同知识点进行整合运用。

2.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第三部分: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和分享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2.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锻炼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促进思维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求解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欠缺,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训练和引导。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动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2024年秋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整理和复习 (2)(教案)

2024年秋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整理和复习 (2)(教案)

整理和复习(2)▶教学内容教科书P64,完成教科书P65~66“练一练”第3、4、5题。

▶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10以内加法、减法表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表中的简单规律,进一步理解算式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

2.通过解决问题、知识整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加法、减法表并发现规律,提高口算1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卡片。

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整理与复习了10以内有关数的知识,同学们自己还画了“知识图”。

在上一单元我们整理了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之前的方法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回忆及整理加法、减法表的学习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自主整理,复习巩固1.整理加法表(1)分一分。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同学们手上都有10以内的加法算式卡片,谁能把它们整理一下呢?说说你想怎么整理。

【学情预设】预设1: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放在一起。

预设2:把有相同加数的算式放在一起。

根据学生的回答示范整理,例如:找出所有得数都是6的加法算式,6+0=6,5+1=64+2=6,3+3=6,2+4=6,1+5=6,0+6=6。

也有学生说出:把0+几的算式放在一起,1+几的算式放在一起·······。

师:你们能接着整理10以内的加法表吗?学生借助摆卡片的形式进行初步整理。

(2)汇报整理。

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加法表进行展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我也整理了一份10以内的加法表。

(课件出示)请你仔细观察,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发现:横着看,每一行得数都相同;竖着看,每一列的算式中第二个加数相同,从上到下每一列第一个加数依次多1,从下往上每一列第一个加数依次少1;斜着看,从左上往右下第一个加数相同,第二个加数依次多1,结果也依次多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整理和复习(二)》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整理和复习(二)》人教版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复习笔算
1)816÷51= 665÷25= 816÷51=
1826÷83= 3672÷18= 1584÷48=
4325÷48=3276÷84=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试商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难点
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关键
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的全过程,牢固掌握知识点
教具
小黑板
时间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10分
30分
43分
45分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97---98页1、5、6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
学生思考,汇报发言
先独立笔算,然后在全班说一说计算的结果和笔算的方法
说试商方法
互相说一说题意,独立填写表格,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完成竖式计算。
独立完成全班订
总结这节课所学知识
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教案
检印:月日
课题
整理和复习(二)
课时
安排
2
第2节




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前一课时所学内容,巩固数学基本概念;
2.能够整理和组织所学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准备
1.教案、黑板、彩色粉笔
2.数学练习册
3.丰富多样的数学教具
教学内容与安排
1.复习:让学生回想前一课时所学知识,简单回答几个问题,梳理已学
内容。

2.整理与复习:
–提出问题:给学生几个数学问题,要求他们依次解答。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问题的解法,并展示思路。

–扩展训练: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小结:回顾当天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并归纳。

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回忆数学知识点。

2.整理与复习: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问题。

–教师辅导,指导学生解题思路。

–学生展示思路和答案。

–教师布置扩展训练题目。

3.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当天学习内容,强化记忆。

教学反思与展望
通过这节整理与复习课,学生们进一步巩固了所学内容,并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上数学第2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六上数学第2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1.三、同学们基本掌握了圆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我们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看清题目中已知的是哪些数学信息,需要我们求的是圆的半径或是直径、周长,还是面积?
学生记忆。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件出示共学单例题,指导学生分析题中告诉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求的是什么?
学生根据老师提示自己独立完成例题。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任务二如果给这个木桶配一个木盖,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木板?
课题
整理是以复习2
课型课时
复习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1、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2、经历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的过程,掌握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圆的知识,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圆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2
(1)需要多少的铁丝?(求周长)
3.14×50+4=161(cm)
答:需要161cm长的铁丝。
(1)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木板?
3.14×(50×50)=7850(cm2)
答:至少需要7850平方厘米的木板。
1、一个圆的半径是5cm,它的周长是多少?
2、一个圆的直径是8cm,它的周长是多少?
3、一个圆的半径是5cm,它的面积是多少?
4、一个圆的直径是8cm,它的面积是多少?
5、一个圆的周长是6.28cm,它的面积是多少?
《整理与复习2》课后巩固训练单
完成练习七5-9题。
《整理与复习2 》课堂共学单
任务一工人师傅给一个直径为50cm的木桶打一道铁箍,接头处要4cm,需要多长的铁丝?
数学学科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备课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教学目标:1.复习掌握一二年级整数运算的知识。

2.复习掌握一二年级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3.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运算的灵活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复习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则。

2.复习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则。

3.整理题目,形成练习册。

教学难点: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运算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课本、黑板、粉笔。

2.整理的习题册。

教学过程:一、复习加减法运算的规则:1.教师讲解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二、复习减法运算的规则:1.教师讲解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三、复习乘法运算的规则:1.教师讲解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四、复习除法运算的规则:1.教师讲解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五、用例题巩固所学知识: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进行计算。

2.学生回答问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六、练习册整理与复习:1.教师将之前整理好的习题册发给学生,并让学生按照课上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练习。

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习题,并相互讨论解题方法。

七、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总结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并与教师进行互动讨论。

八、布置作业:1.教师布置适量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2.强调课后需要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整理与复习,学生对于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练习中提高了运算能力。

但发现学生在整理答案时存在一些错误,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观察和认真性。

同时,还需适时给学生提供一些趣味性的习题,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复习。

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分数的应用等。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分数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但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大小比较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整理,学生能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大小比较。

2.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大小比较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大小比较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大小比较进行解决,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大小比较进行解决,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计量单位、方向的辨别等。

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知识点的运用。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游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复习教案。

2.学生准备:复习本学期所学知识,做好上课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如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

题目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难度逐渐增加。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执教:马克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等知识。

2.在知识整理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使学生学会条理化、系统化思考问题、整理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一单元我们对分数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把与分数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网络。

二、知识整理形成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在课前整理好的有关分数这一单元学到的知识都有哪些?
2.(1)各小组代表将你们归纳的知识在全班交流,要求举例进行说明,其余同学可根据情况进行补充。

[说明:学生在归纳汇报的过程中,知识点的展示可能是跳跃的、零散的、不够精炼的,但不要急于补充、纠正,按学生的讲解板书,尽量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

]
(2)根据同学们的努力,将本单元的知识都一一展现出来,那么你能不能发现这些知识间有哪些联系呢?你能根据这些知识间的联系将它们绘成一张知识的网络图吗?
3.根据归纳整理的知识网络图,就某一部分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你可以要求全班同学或某一位同不给予解答。

4.通过知识的整理和对问题的解答,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你都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举例说明。

三、知识运用
1.填空:
(1)出示题目: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要求先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

师:你的答案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生:每段占全长的1/7 ,每段长4/7米。

我是这样想的: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就是把全长4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1份也就是全长的4/7;每段长多少米,就是把4米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4÷7=4/7(米)。

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生: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求的是一个分率,而求每段长多少米是求一个具体的量。

他们的含义是不同的。

师:(强调指出)同学们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分。

(2)出示题目:一共有6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9个五角星,其中正方形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和的几分之几?三角形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的几分之几?五角星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的几分之几?
师:说说你的答案,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学生练习后进行全班的交流)
师:你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题回答的这么棒呢?谁能把你的经验与大家共享一下?
生1:在做第一题时,首先判断这是把整数化成分数的练习,需要运用分数的性质知识,然后用已知分母乘整数的积作为分子或用已知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为分母。

生2:第二题也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观察分子、或者分母如何变化的情况下,再对相应分母或分子进行同样的变化。

生3:第三题很简单,就是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同时除已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最后把他们化成只有公因数1的最简分数。

(设计说明:练习题的设计要力求紧扣重点、难点、层次清楚,形式多样。

在学生独立试作后,应订正。

一旦发现错误,应让本人或其他同学纠正,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以有利于概念牢固掌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