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上册(青岛版)第10课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上册(青岛版)第10课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白天与黑夜》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白天与黑夜》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白天与黑夜》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地球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白天与黑夜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白天与黑夜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白天与黑夜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白天与黑夜的规律,提高实践能力。
在《白天与黑夜》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白天与黑夜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白天与黑夜》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2)夜间休息、睡觉,进行夜间工作等。
(3)根据白天与黑夜的规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6.地球自转与经度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地球自转与经度的关系是: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7.地球自转与地方时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地球自转与地方时的关系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周期一致。
2.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建立白天与黑夜的概念,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科学交流:培养学生运用科学语言描述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因,提高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

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

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

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篇一:《白天与黑夜》参考教案】白天与黑夜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在合作中设计验证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方案。

2.能积极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

2.认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

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背景资料地球自转是一种绕轴旋转运动,在北极上空观察呈反时针方向,南极上空观察则呈顺时针方向,习惯上称为自西向东旋转。

自转周期为一日,因参考点不同而有恒星日(以恒星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和太阴日(以月球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之别,时间分别为23时56分、24时和24时50分。

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

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上昼夜更替,并使地表一些自然地理过程具有昼夜节奏,还使运动物体如气团、洋流和流水发生偏转。

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地球的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还使潮汐转变为与自转方向相反的潮汐。

模拟昼夜的形成可能是学生的好奇点。

课时安排建议本课安排2课时。

两个活动各用1课时。

活动1开个学术讨论会活动目标:1.能承认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

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3.能说出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4.意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过程,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

活动建议:1.建议本活动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全班共同进行。

2.活动可直接从教材的引入开始。

布置学生在小组内用5~6分钟的时间为讨论会作准备。

如果学生对地球围绕太阳转没有任何疑问,可请一部分小组为“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点寻找证据;另一部分小组为“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观点寻找证据。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教案标题:白天与黑夜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白天和黑夜的概念,并能够将其与自身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2. 认识到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3. 探索太阳和月亮在白天和黑夜中的角色和特点。

4. 观察和描述白天和黑夜中的常见活动和现象。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指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白天和黑夜的特点和变化。

提问:“你觉得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同?你平常在白天和黑夜都做些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探索活动:2.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和月亮的作用,提问:“你认为太阳在哪个时间出现?月亮呢?你注意到太阳和月亮有什么特点?”3. 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以及它们在白天和黑夜中的位置和变化。

4. 介绍太阳和月亮的角色和特点。

强调太阳是白天的主要光源和热源,而月亮则在黑夜中提供柔和的光线。

深化活动:5. 让学生参与模拟实验,利用灯光和球体模型等辅助教具,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以进一步理解白天和黑夜的原因。

通过自己调整光源的方向和地球模型的角度,观察光线的变化。

6. 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在白天能看到太阳,而在黑夜能看到月亮和星星?”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如何影响白天和黑夜的产生。

巩固活动:7. 给学生分发绘画或填图活动表格,引导他们用图画或文字描述自己在白天和黑夜中常见的活动和现象,如吃饭、上学、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等。

8.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分享,以加深对白天与黑夜的理解。

评估活动:9. 设计简单的选择题或绘图题,考察学生对白天和黑夜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家庭作业:10. 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和记录一天中太阳和月亮的位置以及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并与家人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太阳和月亮的角色和特点。

- 灯光和球体模型等辅助教具,用于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

- 绘画或填图活动表格,用于学生绘画或描述白天和黑夜的常见活动和现象。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教案主题:白天与黑夜教学目标:1.了解白天与黑夜的概念以及由来。

2.能够描述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特点,并了解它们与白天黑夜的关系。

3.能够简单区分太阳、月亮和星星在白天和黑夜的出现时间。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图片、视频、绘本、钟表模型、星空投影仪(可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0分钟):1.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白天,什么是黑夜。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2.引导学生了解白天和黑夜的由来:地球自转所引起的现象。

通过模拟地球自转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3.使用绘本或故事讲解白天与黑夜的现象,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探究活动(2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领域(天空、钟表、绘本等),围绕着白天和黑夜的主题进行讨论。

例如,在天空领域,学生可以讨论太阳和月亮的特点及它们的出现时间。

2.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补充信息。

知识讲解(15分钟):1.使用图片和钟表模型,讲解太阳和月亮的特点,并解释它们和白天黑夜的关系。

2.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和体验,帮助他们理解至少一个星星在白天和黑夜中的出现时间。

练习活动(20分钟):1.学生自主观察:学生观察自己家中的钟表或窗外的天空,根据观察结果完成练习题。

2.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和练习情况,进行示范性讲解和订正。

强调重点内容并解答疑惑。

拓展活动(15分钟):1.利用星空投影仪(或其他资源),让学生模拟夜晚的星空。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亮度和颜色的星星,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2.绘画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夜晚的观察,绘制一幅星星闪烁的夜空。

总结(10分钟):1.回顾课堂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概括白天和黑夜的概念。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评估: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3.对于绘画和观察活动的投入程度。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白昼和黑夜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白昼和黑夜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白昼和黑夜教案带教学反思教案一:白昼和黑夜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白昼和黑夜的概念。

2.锻炼幼儿观察能力,能够正确辨别白天和黑夜。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图片或卡片:白昼和黑夜的场景图、阳光、月亮、星星的图片或卡片。

2.课件或幼儿读物:具有图片和文字的课件或幼儿读物,介绍白昼和黑夜。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拿出一个阳光的卡片或图片,询问幼儿:“大家看,这是什么?”(阳光)2.引导幼儿描述阳光:“阳光是一种亮光,可以使我们看得到东西。

”探究活动:1.给幼儿展示白昼的场景图,引导幼儿描述图中的内容:天空是蓝色的,有白云、太阳、树、花等。

2.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在什么时候看到这样的场景呢?(白天)3.引导幼儿思考:太阳是在哪个时间出来的呢?(早晨)太阳是在哪个时间消失的呢?(傍晚)4.展示月亮和星星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描述图中的内容:天空是黑色的,有星星、月亮等。

5.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在什么时候看到这样的场景呢?(晚上)6.引导幼儿思考:月亮和星星是在哪个时间出来的呢?(晚上)月亮和星星是在哪个时间消失的呢?(早晨)巩固活动:1.播放带有白天和黑夜场景的课件或幼儿读物。

2.根据课件或幼儿读物的内容,与幼儿进行交流和讨论,引导幼儿回答相关问题,如:“你喜欢白天还是黑夜?为什么?”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认识和区分白昼和黑夜。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活动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结合图片或卡片的展示,帮助幼儿理解白昼和黑夜的特点和时间。

在巩固活动中,通过播放课件或幼儿读物,再次巩固幼儿对白昼和黑夜的认识。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正确辨别白天和黑夜,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通用11篇)《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⑴通过具体问题的猜想与假设,初步培养学生“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的能力。

⑵知道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出现。

⑶能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昼夜的不同,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观察图片(教师出示同一地点白天和夜晚的照片)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两张照片。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张照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这两张照片照的是同一个地方。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呢?生:我是比较了它们的建筑物,发现是一样的。

师:还有什么发现呢?生:我发现上边的这张照片是白天的景色,而下边的那张照片是美丽的夜景。

师:这一点相信大家都能轻松的发现。

每天清晨,太阳缓缓升起,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万物都清晰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傍晚,太阳慢慢西沉,夜幕悄悄降临。

昼夜交替,周而复始,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背后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2.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这个秘密。

(教师板书:白天与黑夜)二、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出现。

能猜想出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

2.了解古人对昼夜交替现象的猜想和探索历程。

三、探究新知1.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想一想,白天和黑夜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白天有阳光照射,黑夜却没有阳光照射。

)师:我们居住的地球在什么情况下是白天,在什么情况下是黑夜?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

关于白天和黑夜不断的交替出现,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生:我想知道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

生:我想知道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

生:我想知道白天是怎样慢慢变成黑夜的'。

生:我还想知道昼夜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生:……2.猜想与假设。

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

白天和黑夜不断的交替出现。

猜一猜,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猜想?(1)小组交流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理由。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白天与黑夜的概念,并能够描述它们的特征。

2.学生能够理解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因。

3.学生能够掌握白天和黑夜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季节的时间长度差异。

4.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相关词汇及表达方式来描述白天和黑夜。

教学资源:1.PPT、图片等辅助展示材料。

2.时钟、地球仪等实物。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图片展示夜晚与白天的场景,引导学生回顾和描述夜晚与白天的特征。

Step 2:引入新知(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思考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因。

之后解释并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白天和黑夜的影响。

Step 3:学习与实践(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分配一副图片,图片上有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的场景。

学生根据图片,讨论和比较不同场景下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度,填写一份小组讨论表格,总结不同地区和季节白天和黑夜时间长度的差异。

Step 4:展示与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向全班汇报不同地区和季节白天和黑夜时间长度的差异。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差异的原因,并总结影响白天和黑夜时间长度的因素。

Step 5:巩固与拓展(10分钟)利用时钟和地球仪等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和季节白天和黑夜时间长度的差异。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一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差异以及相关表达方式。

Step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成果,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更多与白天和黑夜相关的问题。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学生的书面作业,要求他们根据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白天和黑夜的文章。

可以要求他们描述自己对白天和黑夜的认识以及他们在不同季节和地区所经历的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度。

Step 8:课堂结束(5分钟)回顾课堂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白天和黑夜的发生和变化,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白天与黑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

2. 能力目标:能够区分白天和黑夜,并能够向他人解释其特征和变化。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

2. 教学难点:区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出示白天和黑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看看他们能否区分白天和黑夜,并能说出自己的判断标准。

2.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区别?为什么太阳会在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3. 导入新知:通过视频或图片等形式给学生展示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过程,并解释太阳的运行过程。

4. 分组活动: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至少有四名学生。

b. 发放图片卡片,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拿到一张图片,然后根据图片描述白天或黑夜的特征。

c.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5. 教师点评:根据学生的汇报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强调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

6. 拓展活动:a. 引导学生思考:你曾经在白天和黑夜做过什么事情?你觉得白天和黑夜有何区别?b. 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写在纸上,并与同桌交流讨论。

c. 随机选择几组学生进行展示,让他们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分享给全班。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太阳的升起和落下过程,并与家人讨论白天和黑夜的特点和变化。

下节课学生需要将观察结果和讨论结果写成报告。

四、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区分白天和黑夜,并能够向他人解释其特征和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分组活动和拓展活动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关注大自然、积极思考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小学五年级科学《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科学《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三、教学准备:1、日出或日落的图片(课件)。

2、注明地球、月球旋转轨道和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挂图或反映地球、月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课件。

3、三球仪。

4、转椅一把。

四、教学过程:1、谈话: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到来了,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学习;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

请同学们看课件观察这幅日出、日落图,结合平时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2、提问:(1)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现象?(2)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3、谈话: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着循环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导了地球昼夜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1)谈话:科学家们很早以前便对昼夜变化这一自然现象进行了研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1页。

(2)提问:①“太阳中心说”是谁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3)谈话: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它们在宇宙中的相对应位置及地球、月球的旋转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地球、月球在宇宙中围绕着太阳旋转的有关录像)闭着眼睛想一想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的情形。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月球绕着地球运动。

那么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什么运动造成的呢?教师演示三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

(2)提问:从三球仪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地球在绕太阳转动的同时还进行着什么样的运动?(3)讨论:你认为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于什么运动造成的?(4)谈话: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弄清这个问题。

白天和黑夜教案

白天和黑夜教案

白天和黑夜教案主题: 白天和黑夜目标学生: 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白天和黑夜的区别。

2. 帮助学生认识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活动和生活方式。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插图或照片显示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及相关活动。

3. 白天和黑夜的图书或故事书。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展示一张图,上面有白天和黑夜的插图,不用文字。

2.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细节,询问他们能发现什么。

讨论:1. 向学生解释白天和黑夜是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

2. 继续引导学生讨论白天和黑夜有何不同。

例如:天空的颜色、太阳和月亮的出没、人们的活动等。

示范:1. 通过展示幻灯片或图书,向学生展示一些白天的活动和黑夜的活动的图片。

2. 每次展示图片时,要求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活动,并问他们该活动在白天还是黑夜进行。

游戏活动:1. 制作一个抽奖箱,箱子中放有白天和黑夜相应的图片卡片。

2. 每位学生轮流抽出一张卡片,并说出该活动在白天还是黑夜进行。

总结:1. 回顾白天和黑夜的区别和相关活动。

2. 提醒学生,每天早上醒来是新的一天,让他们注意和观察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扩展活动:1. 让学生用彩纸剪出太阳和月亮的形状,制作一个白天和黑夜的图板。

2. 以这个图板作为学生们白天和黑夜活动的依据,让他们选择各自做一件和白天或黑夜相关的手工艺品。

评估:1. 观察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看他们能否正确区分白天和黑夜的活动。

2. 在课堂结束时,提问学生白天和黑夜的特征,看他们能否回答正确。

《白天与黑夜》教案通用(1)

《白天与黑夜》教案通用(1)

《白天与黑夜》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基础知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地球的运动”,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白天与黑夜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地球公转对白天与黑夜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提问:“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引导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白天与黑夜、季节变化等。

3. 随堂练习学生互相讨论,教师点评。

4. 知识拓展讲解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以及其对白天与黑夜长度的影响。

介绍地球公转与白天与黑夜的关系。

5. 课堂小结提醒学生关注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2. 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对白天与黑夜长度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白天与黑夜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白天与黑夜的交替,以及昼夜长度的变化。

地球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作息时间、农业生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程度,以及白天与黑夜现象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地球运动对环境、气候等方面的影响,深入探讨地理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例题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白天与黑夜的形成原因。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白天和黑夜》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白天和黑夜》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白天和黑夜》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白天和黑夜》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白天和黑夜》,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1、理解白天黑夜的异同的原因及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地球仪,阳光(手电筒一防止那天没有出太阳)。

红色五角星。

用白色卡纸和黑色卡纸制成“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

夜晚图片。

活动过程:一、由图片引出话题。

师:你们看;老师手里有什么呢?画的是什么时候呢?都画了些什么东西呢?你们觉得好看吗?二、讨论黑夜的秘密。

1、引出话题。

师:你们觉得黑夜漂不漂亮?可是他是怎么形成的呢?那是因为地球自转才形成了黑夜,(教师要讲解一下什么叫地球的自转)我们来一起看看是不是因为地球的自传才形成了黑夜和白天。

2、教师做实验,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其中的现象。

实验介绍:教师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的距离的一侧。

在地球仪中国地域上贴上一个红星代表中国。

师:地球仪表示我们生活的地球。

老师用手去转动地球仪表示地球自转,手电筒则表示太阳光。

老师转动地球仪,你们看会有什么样的现象?3、教师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讲出所看到的现象。

师:当红星对着光时我们这里是白天还是黑夜呢?那当红星背离阳光时,我们这里是白天还是黑夜呢?4、与幼儿一起讨论白天黑夜的转换关系。

师:地球在自转,在自传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就能照到光,有些地方就没有了,当阳光照着一个地方时那它就是白天,远离时他就是黑夜。

所以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三、出示“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卡片。

教师左右手分别模拟“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说:小朋友们好!我是白天先生,我是黑夜小姐,(两者间相互提问)如:白天先生,你们那是什么样的啊?大人和小孩是怎么生活得啊?(相互问一下各自特有的东西)四、结束活动。

白天与黑夜教案15篇

白天与黑夜教案15篇

白天与黑夜教案白天与黑夜教案15篇白天与黑夜教案1活动目标1、借助生活经验,认识白天和黑夜。

2、能用空间思维观察事物,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活动准备1、请家长帮忙把幼儿在白天和黑夜活动的照片带来幼儿园。

2、用硬纸板做的大转盘一个,转盘中间有一根指针。

3、幼儿用书第18页《认识白天黑夜》。

指导要点1、活动重点:认识白天和黑夜。

2、活动难点: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3、指导要点:通过借助幼儿生活经验,提供幼儿熟悉的生活用品,帮助幼儿认识白天和黑夜,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活动过程1、从生活经验中感知并理解白天和黑夜。

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在白天和黑夜自己活动的照片。

"出自:屈;老。

师"教师请幼儿说一说上面的事情是发生在白天还是黑夜。

2、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白天和黑夜的认识。

大转盘游戏:将在白天和黑夜活动的照片粘贴在大纸盘的.格子里,请幼儿转动纸盘,当纸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停在哪一张照片上,就请幼儿说说照片是在白天还是黑夜发生的事情。

3、巩固练习,进一步感知白天和黑夜。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认识白天黑夜》。

评价要素1、能否正确地区分白天和黑夜。

2、是否喜欢观察事物,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活动建议1、大转盘游戏可以延伸到区域,由一名幼儿转转盘,另一名幼儿按指针所指的照片说说照片是在白天还是黑夜发生的事情。

2、请家长带孩子观察在白天和黑夜人们都在做些什么。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在设计思路上考虑到小班幼儿生活既是学习、学习既是生活的特点,认识白天、黑夜来开展活动。

在设计活动形式时,我力求在避免数学活动枯燥化的前提下,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主体,自始至终贯穿游戏,以生活场景——转盘游戏——模仿游戏等环节,让幼儿从生活中多方面来理解白天、黑夜的时间概念。

白天与黑夜教案2教学目标:引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地球昼夜更替,观察与昼夜更替有关的现象。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昼夜更替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在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两种现象,而且还知道白天之后一定是黑夜,黑夜之后一定是白天,白天和黑夜就这样周而复始交替进行着。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白天与黑夜教案引言:白天与黑夜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时间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教育中,教授白天与黑夜的概念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份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白天与黑夜教案,帮助幼儿理解和区分这两个概念。

一、引起兴趣的开场活动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活动来开始教学。

例如,在教室中放置一张大地球仪,并向幼儿展示地球的不同部分。

通过旋转地球仪,让幼儿观察到不同地方的白天和黑夜。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并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解白天与黑夜的原因在引起兴趣后,可以向幼儿解释白天与黑夜的原因。

可以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图片来说明地球自转的概念。

可以用一个小球代表地球,让幼儿围绕着自己旋转,模拟地球的自转过程。

同时,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幼儿理解为什么不同地方的时间是不同的,以及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太阳,有时候看不到。

三、观察太阳的活动为了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白天与黑夜,可以组织一次观察太阳的活动。

可以选择一个晴朗的日子,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光线的变化。

可以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感受太阳的热度和光线的明亮程度。

通过亲身经历,幼儿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白天的概念。

四、黑夜中的星星除了太阳,黑夜中的星星也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可以通过一次星空观察活动,让幼儿学习到更多关于黑夜的知识。

可以选择一个晴朗的夜晚,在户外或者室内观察星星。

可以通过望远镜或者简单的放大镜来观察星星的形状和颜色。

同时,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常见的星座,并让他们尝试辨认。

五、综合活动:日夜变化的画作为了巩固幼儿对白天与黑夜的理解,可以进行一次创作活动。

可以让幼儿用画笔和颜料,画出自己对白天与黑夜的理解。

可以引导幼儿思考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特点,例如颜色、光线、天空等。

通过创作活动,幼儿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结语: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幼儿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白天与黑夜的概念。

大班科学教案:白天和黑夜

大班科学教案:白天和黑夜

大班科学教案:白天和黑夜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认识到黑夜和白天的不同。

2.学生将会了解白天和黑夜的原因和内在关系。

3.学生将会学习到儿童常见的夜晚常见现象。

4.学生将会学习一些与白天和黑夜相关的实例。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如何区分白天和黑夜。

2.学生理解黑夜和白天的原因和内在关系。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1.向学生放映一段视频,视频介绍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差别。

寻求学生对白天和黑夜的普遍认知。

2.教师分享夜晚常见现象图片,让学生讨论和输入。

3.2 学生探究白天和黑夜1.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张世界地图图片。

2.教师询问学生有多少人去过不同的国家或城市,看看他们是否意识到当他们旅行时,为什么他们要改变他们所在的时区,以适应地球的不同部分?3.教师教授关于地球的轨道和自传的基本概念。

3.3 学生理解黑夜和白天之间的关系1.教师播放一张白天和黑夜之间的概念漫画图,让学生观察。

2.教师解释为什么白天和黑夜之间时差如此之大,并为什么在一些地方夏天时更长昼夜平分,而在其他地方则会更长。

3.4 研究夜晚常见现象1.一些常见的夜晚现象,如月亮和星星,都可以让孩子们感到困惑。

在集体分类中,孩子们可以一起讨论解决策略。

2.教师播放关于夜晚常见现象的视频,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探究夜晚常见现象。

3.5 白天和黑夜相关实例的学习1.教师介绍白天和黑夜与季节,气候和动植物生长的关系。

2.学生分组探究,黑夜和白天的变化如何影响人和动物的行为和睡眠,以及为什么很多动物在夜间出没?3.小组展示成果。

四、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白天和黑夜之间关系的理解。

2.教师准备一些简单投票,以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白天和黑夜概念的科学课。

2.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展示来加深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

3.可以尝试一些亲身体验,例如观察天文现象、野营、夜行动物园等,从多个维度来了解白天和黑夜。

幼儿园《白天和黑夜》教案

幼儿园《白天和黑夜》教案

幼儿园《白天和黑夜》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日夜交替的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天象的能力。

3.让幼儿明确日间和夜间的不同特点。

4.提高幼儿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1.日夜变化的原因。

2.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特点。

3.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活动。

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日夜交替的原因和现象。

2.培养幼儿对不同时间段内的环境变化的观察能力。

3.让幼儿认识到日间和夜间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1.让幼儿理解太阳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2.让幼儿认识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让幼儿了解日夜交替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教学方法1.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日和夜的变化。

2.引导发现法:引导幼儿发现日和夜有何不同。

3.讲解法:通过形象化的教学和互动问答让幼儿理解日夜变化的原因和现象。

教学器材1.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关于太阳、地球、日和夜的图片,简要讲解太阳的作用和地球的自转公转。

2.模拟太阳和地球的实物,可是用棉球、简易制作的模型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导回忆•引导幼儿回忆自己从家里来到幼儿园的路上的变化(天亮了什么色,天黑了什么色)•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可在家庭中做些什么事情(看电视?玩玩具?)•询问幼儿可否看到太阳,太阳什么时候会出现?第二步:观察太阳•拿出模拟太阳的实物,带领幼儿观察太阳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细节。

•讲解太阳的作用,如给我们带来阳光、温暖、光亮等。

第三步:地球自转公转•引导幼儿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每转一圈我们就有了一天(24小时)。

•引导幼儿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大概需要365天。

•引导幼儿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从西向东),带领幼儿模仿地球自转的动作。

第四步:日夜变化•通过实物模拟或图片展示,讲解日夜变化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常与太阳相对的一面是夜晚,与太阳同侧的一面是白天。

•带领幼儿观察不同时段环境的变化,如鸟儿飞回巢里,人们回家休息等。

第五步:巩固和拓展•了解关于日常生活中早、中、晚三个时段的活动:起床、三餐、午睡、睡觉等。

小班常识活动教案白天和黑夜

小班常识活动教案白天和黑夜

小班常识活动教案白天和黑夜【教学目标】1.学习区分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

2.让幼儿了解白天和黑夜的活动和休息时间。

3.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教学内容】1.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

2.白天和黑夜的活动和休息时间。

【教学准备】1.图片、实物或PPT展示白天和黑夜的场景。

2.课件或图片展示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0分钟)1.引入话题:大家小时候晚上睡觉都需要熄灯,那么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在黑暗中睡觉吗?2.师生互动:与幼儿交流关于白天和黑夜的特征。

3.展示图片或实物:展示白天和黑夜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二、认识白天和黑夜(15分钟)1.引导幼儿观察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并进行简单的讲解。

2.展示课件或图片: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

3.学习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课件或图片,描述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

三、白天和黑夜的活动和休息时间(15分钟)1.常识讲解:介绍白天和黑夜的活动和休息时间。

2.游戏互动: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区分白天和黑夜的活动和休息时间,例如:让幼儿根据描述选择适合白天或黑夜的活动。

四、活动实践(20分钟)1.分发卡片:给每个幼儿发放白天和黑夜活动的卡片,让他们按照对应的时间进行分类。

2.引导讨论:与幼儿一起讨论卡片上的活动是否属于白天或黑夜,让幼儿给出自己的理由。

3.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白天和一幅黑夜的画作。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总结:总结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以及对应的活动和休息时间。

2.幼儿回顾:请幼儿回顾刚才的活动,分享自己学到了什么。

【教学延伸】1.家庭作业:请幼儿找一幅白天的图片和一幅黑夜的图片,写下他们对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活动的理解。

2.家园互动:将幼儿的作品集合起来,制作成白天和黑夜的展板,与家长进行分享。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观察幼儿对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的理解程度。

教案白天和黑夜

教案白天和黑夜

教案白天和黑夜教案标题:教案白天和黑夜教学目标:1. 了解白天和黑夜的概念。

2. 能够识别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

3. 理解太阳和月亮在白天和黑夜中的角色。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卡片展示太阳和月亮。

2. 太阳和月亮的模型或玩具。

3. 课堂黑板或白板。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张白天的图片,并询问学生这张图片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

引导学生思考与白天相关的特征和活动。

2. 展示一张黑夜的图片,询问学生这张图片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

引导学生思考与黑夜相关的特征和活动。

探究活动:3. 引导学生讨论白天和黑夜的区别。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白天和黑夜的理解和观察。

4. 展示太阳的图片或模型,解释太阳是白天的来源,它提供了光和热。

让学生观察太阳的形状和颜色,并提醒他们太阳的位置在天空中是如何变化的。

5. 展示月亮的图片或模型,解释月亮是黑夜的来源,它反射太阳的光。

让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和颜色,并提醒他们月亮的位置在天空中是如何变化的。

巩固活动:6. 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制作一个白天和黑夜的场景。

他们可以使用彩色纸、颜料、贴纸等材料来表达白天和黑夜的特征。

7. 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出太阳和月亮,并标出它们在白天和黑夜中的位置。

总结活动:8. 与学生一起回顾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学到的新知识和观察到的现象。

9.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和月亮在白天和黑夜中的角色,并与他们讨论太阳和月亮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太阳和月亮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和形状变化。

他们可以在家中或学校的不同时间点拍摄太阳和月亮的照片,并比较它们的变化。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和巩固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识别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并理解太阳和月亮在白天和黑夜中的角色。

教学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天文学和天体运动的知识,例如地球自转、公转等。

可以通过观察星星、行星和其他天体来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能发现生物行为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有兴趣研究生物昼夜行为变化规律。

3.能自己制定研究计划,探究一种动物或植物的昼夜变化情况。

4.能够用二维记录表连续记录较长时间的观察结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生物行为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难点:研究生物昼夜行为变化规律
三、教学准备:
各种生物变化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完成没有画完的画
活动目标:
1,能通过查阅各类资料,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有什么影响。

2.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实施建议:
1.本活动建议用25~30分钟的时间完成。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示意图,了解图中的生物行为与昼夜变化的关系。

如:一些小鸟、蝴蝶喜欢在白天活动;猫头鹰、蛾子却喜欢在夜间活动。

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列举更多的例子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

绘画时需要注意:一是首先要判断自己发现的实例属于喜欢在白天活动的,还是喜欢在夜间活动,分别画在左栏和右栏中;二是要尽量形象地表现动物或植物的活动或休息状态。

此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绘画和想像能力。

3.教材中的图为强调白天和黑夜的对比,显得过高过窄。

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自备画纸上绘制,也可用示意图的上面部分。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画向同学展示,并用简练的语言做必要的说明。

活动2对昼夜行为变化的研究
活动目标:
1.能选择一种动植物,探究其行为变化与昼夜的关系。

2.能尝试用两种方法对同一种动植物的行为进行研究。

3.在研究时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

4.意识到青少年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

5.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

实施建议:
本活动可在课上布置,小组内分工明确后在课下完成,完成后在课上交流总结。

2.本活动重在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活动要求不宜过高,更能求全,只要学生略有发现即可。

如学生可以只研究猫在白天黑夜是怎样不断变化的。

3.研究方法、成果形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鼓励学生尝试查找资料、现场观察或请教咨询的方法,要求不可高。

4.鼓励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新的发现等。

5.“科学在线”相当于对学生探究活动成果的总结和提升。

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活动与昼夜的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以及在利用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

拓展活动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活动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2.能作出有一定根据的想像,没有昼夜变化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课后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