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情---贬谪诗赏析

合集下载

诗意人生之贬谪诗鉴赏技巧

诗意人生之贬谪诗鉴赏技巧

诗意人生之贬谪诗鉴赏技巧发表时间:2020-01-08T10:10:10.547Z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19年5月总第169期作者:姜红静[导读] 寄情山水之间总比明争暗斗要舒坦得多,才造就了这许许多多的诗坛佳作,也成为历代抑郁不得志之人的“精神解药”。

安徽省池州一中247100摘要:纵观历代文人墨客,诸多抑郁不得志,或遭命运戏弄,人生起起落落;或遭小人陷害,仕途坎坎坷坷;或不被君王理解,一生飘零无依,但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中国古代诗歌领域的一篇又一篇佳作。

只有不断经受捶打的人生,才会闪现耀眼的火花。

牢骚满腹的诗人们或寄情山水,享受人生;或抑郁苦闷,借酒消愁,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不同的命运,也成就了不同的诗风,或豪放或婉约,鉴赏此类诗词要掌握特定的技巧,在教学方面更要善于引导学生准确地了解诗词写作背景,把握诗词情感,本篇着眼于探究贬谪诗的鉴赏技巧,为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贬谪诗诗人鉴赏技巧贬谪诗就是指古代诗人被贬后写的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诗作,其情感倾向可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沉吟苦闷型,在政治生涯上的失意,往往这些诗人无法说服自己,没办法像李白、苏轼那般,活得洒脱,其中以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为代表;第二种坚贞自守型,虽不得君王的理解,被谗言所害,蛰居异地他乡,依然坚守己志,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为代表;第三种乐观旷达型,这类诗人在现实与理想的斗争中,最终被现实打败,转而把情感寄放在山水之间。

这三种贬谪诗的情感类型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占很大比重。

根据教学实践,在诗词鉴赏方面存在以下三大问题:一是很多学生认为古代诗词生涩难懂,古代文人离现代人太远,思想价值观有所差异,因此而产生一种畏惧心理;二是对于诗词的情感把握不准确,往往对于一类诗词的鉴赏,学生会以此类推,把此法嫁接到其他诗词中,不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来分析诗词;三是对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理解有混淆,答题往往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同是天涯沦落人,别样心境别样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别样心境别样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别样心境别样情作者:王志祥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1年第08期记得我教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境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语文課本中所涉及到的几位具有类似经历的古代文学家,他们都满腹经纶,才思敏捷、谋略过人,有治国安邦之志,经天纬地之才。

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最终都落得或被贬或流放的命运。

他们怀才不遇,有志难伸,个中的愁闷与伤感、失落乃至绝望自不待言,但是,因为每个人所受思想影响与所处社会环境不同以及性格差异,所以心境也就各不相同,现试析如下:一、有志不获骋,终晓不能静《归园田居》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诗人远离尘俗的喧嚣与公务的烦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何等的悠闲、轻松、惬意、舒畅。

《桃花源记》为我们描绘的则是最理想的农村生活图景——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和压迫,民风淳朴,男女老幼均自得其乐,一处令人无比向往的世外桃源。

但作者又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作者的“愿”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何“不足为外人道”呢?渔人为何“不复得路”?刘子骥“欣然前往”为何“未果,寻病终”,及至“后遂无问津者”?探讨这些问题必须要了解一下陶渊明的身世和经历:少年时代的陶渊明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有极大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志向,但由于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他不仅济世的抱负无法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

陶渊明早年便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所以一直仕隐无常。

然而在任彭泽令期间的一次经历,却使他坚决地走上了归隐的道路。

那一次郡督邮来县,下属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随即解职而归。

由此看来,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二、一腔心事付幽胜,多少凄楚烟水中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

别样情---贬谪诗赏析24页PPT文档

别样情---贬谪诗赏析24页PPT文档

二、贬谪诗 中常见的意象
结合有关诗句,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
5、贬官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胸臆。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 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 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 不再过岭的传说。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刘长卿,唐代诗人,曾登进士第,但终不得志。
①借景(物)抒情。诗人借“南飞雁”、“陇头 梅”,将怀土思乡的感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中,含蓄 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②对比。北雁南飞至此回与“我行殊未已”相对比 ,把诗人怀土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表现得更加 深切。 ③反衬。以“江静”、潮落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 一刻宁静的内心世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使 诗人悲苦的心情更加深切。 ④虚实结合。诗歌前三联写的途中所见所感,是实 写;最后一联“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是虚写 ,虚拟了一段情景来描绘诗人深切的怀土思乡之情 。虚实结合,凄切缠绵。
别 样 情
贬 谪 诗 赏 析
韩 愈:元和十四年,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大内”,韩
愈上《论佛骨表》劝谏,认为迎奉佛骨是“伤风败俗、传笑 四方”的丑事,结果触怒了唐宪宗,幸得好友裴度、崔群鼎 力营救,才得以免死,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写《左迁 至蓝关示侄孙湘》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指导与练习:贬谪诗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指导与练习:贬谪诗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指导与练习:贬谪诗【专题解读】1、定义贬谪,古代官吏因过失或犯罪而被降职或流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

贬谪诗即古代文人被贬后所写的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诗。

2、历史渊源综观中国历史,文人与政治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从春秋时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到儒家“学而优则仕”的入世思想,再到根深蒂固的“修齐治平”的观念。

可见,中国文人的政治情怀有着悠久的历史心理积淀。

而唐朝,则是一个令文人的雄心壮志得以大肆张扬的时代:强盛的国力、安定的社会、富足的生活,激发了人们对生活和理想的信心,加上科举制的推行,在唐朝文人心中,便大大地强化了参政议政、出将入相、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可能。

于是,其文学创作就必然与其政治活动有着比历代更紧密的关联。

翻阅唐代文人的生平,不难发现,大多数文人都曾在政坛上活跃过,更不可忽视的是,其中大部分人有过被贬谪流放的经历。

这些悲剧式的经历反映在文人的作品中,便透出了一种或深或浅的悲剧色彩。

唐朝的文人们大都有着积极的出世愿望,期待着乘势而起,走进政坛,立功立名。

但这种参政意识和功名意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追求富贵名利,他们中的多数人是自觉地关心民生、系心社会的。

因此,对功名的重视,对社会政治的热衷和参与,使文人超越了小我,将自身与国家的安危治乱、民生否泰联在了一起,责任感、使命感便成了自我约束和激励的重要因素,也使他们的自我感觉相应地崇高起来。

然而,这同时也变成了他们的绊脚石:强烈的自信,使他们生出强烈的功名意识及对政治未来的美好展望;自我的过高期许和重视,使他们很难与现实政治相容,由此形成了对个体主观精神的突出强调,并以自我意识取代客观现实。

这就免不了出现政治窘境:或性格刚直,直言谏君;或缔结党派,互相排挤;或期望过高,时事不容……于是,贬谪流放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了。

这是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所造成的悲剧结局,是高远志向无法在现实政治中得以实现的命运悲态。

在这种冲突与矛盾中,便产生了浓厚和强烈的悲剧感和悲剧意识。

贬谪诗鉴赏

贬谪诗鉴赏
本文鉴赏了两首脍炙人口的贬谪诗,分别是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通过高楼、大荒、海天等意象,表达了被贬谪后的愁思与孤独,惊风、密雨象征着敌对势力的迫害,而芙蓉、薜荔则代表了诗人高洁的人格。韩诗则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与对家乡的思念,云横秦岭、雪拥蓝关等意象描绘了诗人被贬途中的艰险与无奈。两首诗均深刻反映了贬谪诗人的内心世界,抒发了被贬之愤、故园之思和亲友之念。通过解析这些意象,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贬谪诗的魅力。此外,本文还提及了“二王八司马”事件及其背景,以及贬谪诗的一般特点,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别样月光别样情--浅析唐宋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别样月光别样情--浅析唐宋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忧 伤 的 感 觉 。 花 前 月下 暂 先逢 , “ 苦恨 且 从 容 。 况 酒 醒 梦 何 断 , 谢 月朦 胧 。 不 尽 , 花 花 月无 穷 , 心 同 。 时 愿 作 , 柳 两 此 杨

离 时落惆 与 别 的寞怅
离人 , 执手相看 泪眼 , “ 竟‘
词家的 笔下 , 往带有几j 往 晓风残 月” 柳 永 ‘ ( 雨霖 铃 : ( r 菩萨蛮> ;望 …J 韦 E‘ )“ 『 影参差。” ( 邦彦 ‘ 。 周 风 晓 ” 牛希济‘ 查子> 。 。( 生 )
作 者浓烈感情 色彩的一种意 象。“ 自从进入人的审美 月”
视 野 , 不 断 派 生 、 播 出 含 蕴 不 尽 的 象 征 喻 指 。尤 其 是 便 衍 住唐 宋 诗 词 中 , 月抒 怀 、 月思 乡 、 月怀 古 、 人 几乎 借 望 望 怀 成 了 诗 词 中 的 永 恒 的 主 题 。 本 文 试 分析 唐 宋 诗 词 中 的 几 种 月亮 意 象模 式 , 其 背 后 所 蕴 涵 的 “ 及 男子 作 闺 音 ” 象 , 现 探 寻 月亮 意 象 之 中 的 诗 人 、 人 的 心 态 。 词
维普资讯
20 0 2年 6月 2卷 第 2{ l
Jn ,0 2 u e 2 0
V0 . 1 2 N0. :
宁 波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0URNAL OF NI NGB0 P0LYI CHNI 匿 C
别 样 月 光 别 样 情
千丝 , 绊惹春风 。” 张先‘ ( 诉衷情> , )全词用 花 、 月的意象
贯 串 而 成 ,谢 月朦 胧 ” 借 花 象 借 花
象征爱情受阻 , “ 借 花不尽 , 月无穷” 象征对爱情 的美好期 待与执著追求 。“ 手看 花深径 , 肩待 月斜 廊 。” 贺铸 携 扶 ( ‘ 江 月> , 出了花光月影中 ,男女欢会的缠 绵情 态。 西 )写 “ 闲云归后 , 月在庭花旧栏 角” 晏几道 ‘ 幺令 > , ( 六 ) 在这 里 为我们点明 了情 人幽会的地点 、 环境 。 但愿 人长久 , “ 千里

浅析王昌龄送别诗

浅析王昌龄送别诗

浅析王昌龄送别诗摘要:王昌龄的送别诗中,友人分手的离愁别绪,遭贬谪远离故乡的抑郁苦闷,同处逆境中人之间的惺惺相惜的情谊等,诗人都把这些情绪融入诗中。

其摹写的细致入微,抒情的委婉含蓄,表现手法的匠心独运,堪称炉火纯青,构成了王昌龄送别诗的独特的风格,蕴含无限的魅力。

关键词:王昌龄送别诗独特风格艺术特色王昌龄的七绝,按题材主要分为三类,边塞诗、宫词与闺怨诗以及送别诗。

王昌龄送别题材的七绝,不是一般的应景之作,也不是无病呻吟、舞文弄墨的文字游戏。

它们往往都能够反映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境遇,带有浓厚的宣泄情绪,抒发心境的色彩艺术来源于生活,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基本上都是来源于他生活中的经历,诗人生活中几经曲折,所以每一个人生阶段所经历的事物、人在诗中都会有所体现,表达的情感也会随时年龄和经历的变化产生不同。

诗人几次被贬最后在安史之乱之后客死江淮,他的一生坎坷曲折,很难实现政治上抱负。

王昌龄胸怀建功立业壮志,但当时他只是担任县丞一类的小官,仕途上的失意也就表现在诗中:“县职如长缨,终日检我身。

平明趋郡府,不得展故人。

”(《送韦十二兵曹》)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不满。

诗人多次遭到贬职,生活颠沛流离,精神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以致他常常处于孤独苦闷当中。

于是送亲别友,诗以寓感,便成为王昌龄叹息自身境遇和低吟等多种隐曲的宣泄方式:以送别为缘起重在抒发即时即地的感受,同时倒映“自我”,深入肺腑,进而抒发胸臆。

因此,感事而吟,借题发挥,诗从情出,情真意切,构成了王昌龄七绝送别诗的鲜明特色。

王昌龄第一次被谪到岭南,后被赦回到长安,改任江宁丞。

他对这个职务并不满意,他的一些好友,如岑参,都认为这个外放有似于再度被谪。

《芙蓉楼送辛渐》写的是早晨在江边与辛渐离别的情景,写了别情,也向洛阳亲友表白心迹。

一、二两句制造了情绪和气氛,第一句的舟行于寒雨连江之夜,透露了道途的艰难和诗人不安的心态,从而表明他对于前途的关心。

他这次被谪到南方来任职,是使他相当失望的。

贬谪诗

贬谪诗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芙蓉、薜荔,在楚辞中,是美好的品德的象征。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 绳之纚々 。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屈原《离骚》

在唐人以后的诗中,是冷落甚至凄惨的写照。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首联:点明获罪被贬原因,,“朝奏”与“夕贬 ”,“九重天”与“八千里”,通过对比表达了 诗人忠而遭贬的愤怨。 • 颔联:申诉忠而被贬的愤慨,表现了诗人凛然无 悔、刚直不阿的性格。 • 颈联: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前途渺 茫,表达了诗人愁苦悲戚的心绪。 • 尾联:虽九死而不悔,抒发了英雄之志,表骨肉 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却未 在与 枝群 头芳 独同 欢温 笑暖
作业:
• (2010· 全国Ⅰ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①被贬的凄苦,凄凉地,弃置身,沉舟、病树; ②怀念友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 ③乐观豁达的情怀,“千帆过”“万木春”。
却未 在与 枝群 浮,面对由高处到低位的 巨大心理落差,他们不得不全身心的体验痛苦,感 悟生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如果苦难落在一 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他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苦难, 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只有当他表现出坚毅和斗争 的时候,才有真正的悲剧,哪怕表现的仅仅是片刻 的活力、激情和灵感,使他能超越平时的自己。悲 剧全在于对灾难的抗争。”这样的抗争,才能迸发 出生活的活力和光辉,而这些光辉化成优美深刻的 文字,也必然会激励我们,鼓舞我们。 • “平生诗句多山水,谪宦谁知是胜游。”--王禹偁

唐诗20讲-第十七讲-迁谪(3.贬谪诗歌的特点)

唐诗20讲-第十七讲-迁谪(3.贬谪诗歌的特点)

第17讲迁谪3.贬谪诗歌的特点无论是何种原因遭受贬谪,由之造成的生命的苦闷都是巨大的,在身心饱受煎熬的贬谪岁月里,文士们的心灵世界往往更加敏感、丰富,发诸吟咏,着为篇章,造就了有唐一代大量的优秀贬谪作品。

从特定意义上说,贬谪诗歌是唐代士人人格的一面镜子。

它形象地再现了官僚专制之下士大夫人格的独立、尊严以及坚韧弘毅的品质,显示了在庞大官僚专制政体之下人性良知怎样受压抑、被扭曲、消解于无形,而又生生不息地活跃于民族的血脉之中的消息。

在内容、主题上有其鲜明的特色。

1)抒发被贬的委屈不平、牢骚不满,乃至愤慨之情这个特色在被贬文士之作中普遍存在。

如刘长卿贬中作《赴南巴书情寄故人》诗云:“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

因书欲自诉,无泪可潸然。

”其《罪所留系每夜闻长州军笛声》亦谓“白日浮云闭不开,黄沙谁问冶长猜。

只怜横笛关山月,知处愁人夜夜来。

”就是被认为谄事张易之,后主选事受贿遭贬的宋之问,也同样有蒙冤受屈,自我表白的呼喊:“问余何奇剥,迁窜极炎鄙……黄金忽销铄,素业坐沦毁”1。

他自认为“自惟勖忠孝,斯罪懵所得”。

更不用说像刘禹锡这种遭政治迫害而长期被斥的文士了。

在这种心态之下,其创作的诗文抒发蒙屈不平之愤也就极为自然了。

《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基于此,贬谪文学中经常出现屈原、贾谊、虞翻等受属被贬的人物。

《别赋》原文及赏析

《别赋》原文及赏析

《别赋》原文及赏析《别赋》原文及赏析原文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

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

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

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

居人愁卧,怳若有亡。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

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

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

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

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

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

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

辽水无极,雁山参云。

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

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

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

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

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

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

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

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

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

驾鹤上汉,骖鸾腾天。

暂游万里,少别千年。

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

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赏析离别是人生总要遭遇的内容,伤离伤别也是人们的普遍情感。

唐诗20讲第十七讲迁谪3贬谪诗歌的特点

唐诗20讲第十七讲迁谪3贬谪诗歌的特点

唐诗20讲第十七讲迁谪3贬谪诗歌的特点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贬谪诗歌犹如一颗独特的明珠,散发着别样的光芒。

它承载着诗人在仕途坎坷中的悲愤、哀怨、豁达与超脱,反映出那个时代文人的命运起伏和心灵挣扎。

贬谪诗歌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情感的深沉与复杂。

当诗人遭遇贬谪,他们的内心往往充满了失落、悲愤和无奈。

比如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那茫茫的愁绪仿佛无边无际的荒野,展现出他被贬后的沉重心情。

这种情感并非单一的,而是交织着对过去的追悔、对当下困境的愤懑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他们曾经怀揣着报国之志,期望在朝堂上一展抱负,然而命运的捉弄让他们从高位跌落,这种巨大的落差使得情感更加激荡。

再者,贬谪诗歌常常描绘出被贬之地的荒凉与僻远。

在诗人的笔下,那是一个与繁华京城截然不同的世界。

刘禹锡在《竹枝词九首·其九》中写道“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为我们展现了偏远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但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此地的荒僻和与中原的差异。

这种对环境的描写,既凸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也暗示了他们与主流社会的疏离。

借景抒情也是贬谪诗歌中常见的手法。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使景物染上了强烈的个人色彩。

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作的《芙蓉楼送辛渐》中“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那连绵的寒雨和孤独的楚山,无不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凉心境,以及自己被贬他乡的孤寂。

自然景观成为了他们情感的代言人,通过对风雨、山川、花草等的描绘,抒发内心的愁苦、思念和期望。

在表达对命运的感慨时,贬谪诗人往往会反思自身。

他们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有误,为何会遭此劫难。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既是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也是对自己被贬遭遇的感慨。

这种自我反思,既有对过去的总结,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还有一个特点是,不少贬谪诗歌中蕴含着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唐代贬谪诗的情感特征

唐代贬谪诗的情感特征

亮点•成效/热点论坛41唐代贬谪诗的情感特征庄明莹(青州市东坝初级中学,山东潍坊262500)摘要:唐诗中有很多是诗人被贬后的诗作,这些诗大都体现了诗人当时复杂的思想感情,从而构成了贬谪诗中的丰富情感世界。

本文仅以入选教材中的唐诗为例,对唐代贬谪诗的情感特征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唐代;贬谪诗;情感特征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2155(2020)11 -0041 -01古代诗人大都具有出仕的经历,同时也具有被贬的遭遇。

这种命运的巨大转折,往往使诗人以诗文的形式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但这种情感的宣泄,由于每个诗人在人格修养、性格特点及被贬的原因等方面存在差异,因 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由此构成了贬谪诗中的丰富情感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 学中积极引领学生分析这种不同的情感特征,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悲愤与无奈之情贬谪是诗人的一场政治悲剧,因而无论是哪一类贬谪诗人,大都会在诗歌中体现出一种悲愤与无奈之情。

如一身傲骨的李白,因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而被贬,所以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发出了“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心声;在《将进酒》中借酒发挥,用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在《行路难(其一)》中,用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揭示了黑暗现实与诗人理想抱负间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不平。

张九龄在由右丞相被贬为荆州长史后的诗作《感遇(其七)》中,以橘自比,以桃李比得势小人,表现了对权贵的愤懑之情。

韩愈仕途平坦,官至刑部侍郎,但因直谏皇上信佛对国家无益而激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在被贬后的诗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诗人先用诗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抒写了自己忠而获罪的愤慨,又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贬谪诗文艺术特色及情感类型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贬谪诗文艺术特色及情感类型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贬谪诗文艺术特色及情感类型作者:杨丽莹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20年第07期贬谪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惩罚制度,指臣子或因上谏冒犯统治者被放逐,或因党争失败、小人构陷等原因调任至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

所谓“道屈才方振,身闲业始专”,困顿的谪居生活没有造成中国古代文学土壤的贫瘠,反而孕育出不少动人心魄的佳篇。

尚永亮教授曾言“一部中国文学史,很大程度上是由迁客骚人的低吟高唱所构成”。

[1]经过一代代迁客骚人的创作积淀,贬谪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主题。

而一些经典的贬谪文学作品,始终活跃在各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如《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琵琶行》和《赤壁赋》等。

这类贬谪文学作品在文学涵泳、文化思辨与现实教育方面都有较高的价值,值得语文教师特别关注与钻研。

一、教材中贬谪文学的艺术特色探析语文教材收录的贬谪文学作品多语言凝练、结构严谨、手法精巧,有着丰富的文学涵泳价值,是古代诗文中的上乘之作。

教师在面对这些贬谪诗文时,除了孤立地、具体地钻研每一篇课文之外,还要建立类文意识,在宏观上把握这一类文的艺术特色。

这有助于加深教师对课文的解读深度,拓宽教材中贬谪文学作品的授课思路。

下面笔者将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贬谪文学作品的常见意象、用典类型和独特的地理书写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常见意象叶朗认为“意象世界必然是带有情感性质的世界,是一个价值世界”[2]。

诗人常借“象”委婉地表达言不尽的“意”,读者透过“象”能感知到他们隐秘的精神世界。

贬谪文学中的意象是打开贬谪文人心灵世界的钥匙。

教师在执教贬谪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把意象当作抓手,让学生借此更好地进入文本,体会诗文情感。

笔者整理了中学语文教材中贬谪文学常见的意象:月、江水、扁舟、香草、子规、孤鸿、风雨、杨花。

“月”在教材贬谪诗文中出现得最为频繁。

第一,月是寄寓相思的凭信。

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与张若虚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异曲同工。

浅析宋词的别样“愁”情

浅析宋词的别样“愁”情

浅析宋词的别样“愁”情情感之于词,就如生命之于躯壳,其美学意蕴非常丰富。

而“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心绪体验,更是受到了广大词人的青睐,可以说“愁”情悠悠,思接千载。

在宋代,万紫千红的色彩在词人眼中似乎只有一种,那就是灰色;千变万化的情绪似乎也只剩下一种,那就是愁思。

郑振铎先生说:“他们不能诉之于诗古文的情绪,他们不能抛却了的幽怀愁绪,他们不欲流露而又压抑不住的恋感情丝,总之,即他们的一切心情,凡不能写在诗古文辞之上者,无不一泄之于词。

所以词在当时是文人学士所最喜爱的一种文体”。

宋词为何如此丰盛哀怨呢?由于宋是一个软弱的朝代,又由于词的诗化,再加上社会的动荡不安,使有志之士空发其志士之悲。

此外,中国文化存在着多悲多愁、思虑深重的忧患意识,作为中国文化之一的宋词势必受这种意识的影响。

苏轼曾说过:“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由此,宋产生了大量的愁情词。

但因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愁的文化内涵又不尽相同。

一、别样愁情(一)孤寂春闺之愁孤寂是一声轻叹,是内心无奈时发出的感喟;孤寂是一种等待,是希望渺茫时寂寞的守候;孤寂是一种思念,是有情人天各一方时的牵挂。

孤寂是一壶醇酒,喝它的人,能品出不同味道;孤寂是一粒种子,它长出不同的植物,开出不同的花。

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以销魂点伤神,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结出一个“瘦”字,整句未有一愁字,可愁却充溢于其间。

冯延巳《蝶恋花》出行的郎君如同飘忽的云,谁知道飞到了何处。

伤心倚楼,泪眼朦胧,不禁黯然心伤:“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

依依梦里无寻处”。

钱惟演《木兰花》“情怀渐变成衰晚,鸳镜朱颜惊暗换。

昔年昔年多厌芳樽,今日芳樽恐觉浅。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都在描绘高楼独倚,征人未归,朱颜暗换的无奈、惆怅与孤寂。

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贬 谪 诗 赏 析
别 样 情
韩 愈:元和十四年,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大内”,韩
愈上《论佛骨表》劝谏,认为迎奉佛骨是“伤风败俗、传笑 四方”的丑事,结果触怒了唐宪宗,幸得好友裴度、崔群鼎 力营救,才得以免死,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写《左迁 至蓝关示侄孙湘》
柳宗元:公元八0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
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 江水:象征诗人的满腹愁绪,或对年 华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香草、柑橘:象征人们的高洁品质。 其它常见意象:风霜 雨雪 夕阳 鹧鸪 落叶 孤灯……
三、贬谪诗 常用的表达技巧
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表现手法
①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 现自己的情志。 如 :善写香草,美人之类,以屈原为代表。 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诗人不露声 色地于景物描绘中抒写身世之感,语意双关暗含感慨仕 途风波险恶之意。惊风、密雨暗比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 芙蓉、薜荔象征人格的美好和芳洁。 ③咏史抒怀 被贬后,从历史中寻找古人的故事,借咏史怀古,委婉 表达自己的心情。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塑造周瑜的英雄 形象,借周瑜的故事抒发自己政途失意的悲伤,和渴望 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我们所接触到的贬谪诗人,屈原、柳宗元属于一 类,他们个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几乎承受不了被贬 的打击,缺乏逆境适应能力,心情抑郁、悲伤。 刘禹锡,苏轼为一派,他们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 力,没有被贬斥击倒,表现出旷达乐观、积极向上的 人生态度。刘禹锡被贬后还能在《秋词》中唱出“自 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励志高歌,表 现出对人生得失的超然态度。苏轼也是如此,在苏轼 的词中总有一个“从想不开到想开了”的过程,仔细 看看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都是 这么个思路。一开始忧愤难解,辗转难眠,而后来见 到了一个优美的景物,受到感染,摈弃了一切尘累, 恢复了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希望同学们能学习刘禹锡、苏轼,精神不倒,始 终以饱满的精神淡然的态度看待生活。
景哀使心情更遭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望不见朋友, 也通不了音信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比较这两首诗:
韩诗所抒发的情感和 表达情感的方式与柳诗有 何异同?
柳诗主要通过对哀苦景色的铺叙,表达自己遭 贬后哀怨孤独悲凉的情感。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离京去贬所 的路途中蓝关时写的,蓝关距京师不远,此时诗 人的怨愤尚未平息。此次为朝廷革除弊政,但皇 帝不察忠心,几至杀身,因此诗歌充满不平之气, 有一种“忠犯人主之怒”的豪气充斥在诗歌中。
①借景(物)抒情。诗人借“南飞雁”、“陇头 梅”,将怀土思乡的感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中,含蓄 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②对比。北雁南飞至此回与“我行殊未已”相对比 ,把诗人怀土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表现得更加 深切。 ③反衬。以“江静”、潮落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 一刻宁静的内心世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使 诗人悲苦的心情更加深切。 ④虚实结合。诗歌前三联写的途中所见所感,是实 写;最后一联“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是虚写 ,虚拟了一段情景来描绘诗人深切的怀土思乡之情 。虚实结合,凄切缠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昌黎《蓝关》诗,见忠愤之气,子厚柳州诗,多哀 怨之音。 ——俞陛云《诗境浅说》
拓展探究
你还学过哪些贬谪诗 呢?请和大家分享分享。
一、“贬谪诗” 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1、英雄末路之哭 2、忠而被贬之愤 3、壮志难酬之怅 4、生不逢时之叹 5、羁旅行役之苦 6、思乡怀归之情 7、思乡 、忠君、豁达等感情
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 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 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 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 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 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 为刺史。这首七律,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登柳州城楼寄漳、汀、 封、连四州》 。
【注】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 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 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 不再过岭的传说。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刘长卿,唐代诗人,曾登进士第,但终不得志。
4、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化、处境的反差, 多用对比、衬托、虚实结合手法。 如“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朝”奏 “夕”贬,一日之间命运发生急剧 变化。一封奏和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悲愤 之情寓含其中。 5、贬官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胸臆。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
二、贬谪诗 中常见的意象
结合有关诗句,谈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 来。”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 —— 李涉《再宿武关》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韦承庆《南行别弟 》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张九龄《感遇(其七)》
云 横 秦 岭 家 何 在 ? 雪 拥 蓝 关 马 不 前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州偏僻荒凉
诗眼 基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连遭贬谪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