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溶剂GC检查方法的设计与验证.pptx

合集下载

残留溶剂质量制定原则.ppt

残留溶剂质量制定原则.ppt

Ⅳ、残留溶剂的限度
1:应避免的溶剂
表1 药物制剂中含第一类溶剂的限度
溶剂 浓度限度(ppm)

2
四氯化碳
4
1.2-二氯乙烷
5
1.1-二氯乙烷
8
1.1.1-三氯乙烷
1500
备注 致癌物
毒性及环境公害 毒性 毒性
环境公害
2:应限制的溶剂
表2 药品中第二类溶剂
━━━━━━━━━━━━━━━━━━━━━━━━━━━━━
━━━━━━━━━━━━━━━━━━━━━
1.1-二乙氧基丙烷
甲基异丙基
1.1-二甲基甲烷
甲基四氢呋喃
2.2-二甲丙烷
石油醚
异辛烷
三氯乙酸
异丙醚
三氟乙酸
━━━━━━━━━━━━━━━━━━━━━
Q3:杂质

二零零四年五月
附件1
每 日 最 大 报告阈值 鉴定阈值 界定阈值 剂量
≤2克/天 0.05% >2克/天 0.03%
Ⅴ、各批次产品杂质含量的报告 附件1 附件2
所有批次(临床、安全性研究、稳定性试验、模拟 上市产品)分析结果。
所有大于报告阈值的任何杂质及总和,并附分析方 法;定量结果报数字、有效位数、峰的表示。
如分析方法有变化,应重新论证。
有代表性的色谱图。
提供用于安全性和临床研究中每个批次的各单。
Ⅵ、规范中所列的杂质检查项目
0.15%
返回
新药制剂中降解物质每日最大剂量的鉴定、界定和报告阈值图解 返回
返回
LOEL NOEL
有反应 无反应
日接触量 或(浓度)


0.12
0.12*

溶剂残留的检验方法

溶剂残留的检验方法

本方法用石英毛细色谱柱GC检测,氮气为载气,FID检测器,依据GB/T 5009.37—1996方法并作改动、调整,使准确度提高,检出值可到1ppm,且重复性好,能为食用油产品准确定级提供有效、准确的结果。

关键词:GC 食用油溶剂残留检测为了提高产品的检测、控制能力,配合国家对五种食用油新标准的制定和落实,更准确的得出食用油脂产品中溶剂残留结果,正确分级。

实验试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上海精化科技研究所六号溶剂油宜春石油公司设备:瓦里安GC 3900检测器:FID色谱柱:VB-5(30m×0.32×0.5um)色谱条件:进样器温度:250℃流速:2.5ml/min 检测器温度:280℃柱温箱温度:85℃(1min)20℃/min 130℃(2min)2、试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吸取1毫升放入100毫升洗好干燥的带胶塞的玻璃瓶中,在50摄氏度放置30分钟,取液上气1ul注入气相色谱仪在10分钟内无干扰即可使用。

如有干扰用超声波处理30分钟。

3、六号溶剂标准溶液:称取洗净干燥的10毫升气化瓶的质量为A,瓶中放入比气化瓶体积少0.5毫升的DMA密塞后称量为B(M5),用50ul的注射器取约0.2毫升六号溶剂标准通过塞注入瓶中,混匀,准确称量为C。

用下式计算六号溶剂的浓度:X7=(M5-M6)/(M6-M7)/0.935×10004、标准曲线的绘制取预先在气相色谱仪测试无溶剂的成品油(新机榨毛油),分别称取25克放入以试过漏的6只气化瓶中,密塞。

通过塞子注入六号溶剂标准液0、20ul 、40ul 、60ul、80ul、100ul。

放入50摄氏度烘箱中,平衡30分钟,分别取液上气体注入色谱,各响应扣除空白后,绘制标准曲线。

5、测定称取25克食用油样,密塞后于50摄氏度恒温烘箱加热30分钟,取出后立即用微量注射器吸取15ul液上气体注入色谱,记录组分测量峰高,与标准曲线比较,求出液上六号溶剂的含量。

残留溶剂GC检查方法的设计验证

残留溶剂GC检查方法的设计验证

以下三点注意:
FID-质量型检测器,对有机物均有响应,只 是对难电离的卤代烃和氮/磷化合物灵敏度比 ECD、NPD检测器低很多。 ECD-半选择性的检测器,对多种类型化合 物均有响应。如果含有其他非卤代烃溶剂, 应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考察分离度。** 如果采用FID检测器,同时又采用填充柱测定 三氯甲烷,灵敏度达不到限度要求。*
DM-35, DB-35, HP-35,SPB-35, BP-35, Rtx-35, ZB-35, 等
DM-1701, HP-1701, SPB-7, ZB-1701, Rtx-1701, CP-Sil19CB等
化学成分 100%二甲基 聚硅氧烷
5%苯基-甲基聚 硅氧烷
35%苯基65%甲基 聚硅氧烷
直接进样:
水、合适的有机溶媒或混合液。对于非极性 色谱柱,水对柱有影响,会缩短柱的使用寿 命。
助溶方式:
有报道加5%SDS助溶。 顶空小平加盖后可超声加热助溶
三、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不可超声或加热助溶* ,以免残留溶剂 挥发;如果顶空进样,样品置顶空瓶封 盖之后可以超声或加热溶解。 大颗粒样品不可以研磨取样,只能取原 态样品(或冷冻粉碎)。
14%氰苯基 86%甲基聚硅 氧烷
中等/强极性
极性柱
极性柱
DB-225, HP-225, SP-225, BP-225, DB-23, Rtx-225, AT-225, OV-225等 化学成分 50%氰丙基甲 基聚硅氧烷 商品名
DB-WAX, HPINNOWAX, DB-WAXetr, CP-WAX,ZBWAX
五、色谱柱
非极性柱
弱极性柱
中低极性柱
中等极性柱
商品名
DM-1, DB-1, HP-1, SPB-1, BP-1, SE-30, Rtx-1, ZB-1, AT-1, CP-Sil5CB等

残留溶剂GC检查方法的设计与验证

残留溶剂GC检查方法的设计与验证
例如水溶液中的甲醇、甲乙酮、甲苯、正己烷 和四氯乙烯,80ºC平衡温度与40ºC平衡温度相比, 甲醇在顶空气体中的浓度增加5.15倍,甲乙酮浓度 增加2.61倍,甲苯只增加25%,而正己烷和四氯乙 烯,分别增加2.6%和10.4%。
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在满足灵敏度的条件下,选 择较低的平衡温度。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某些组分 的分解和氧化。一般采用高沸点溶剂时,样品比较 稳定的情况下,推荐80ºC左右的平衡温度。
Cg=Co/(K+β)其中β=Vg/Vs,K=Cs/Cg,当 K>>β时,样品体积改变对灵敏度影响很小。
当K<<β时,影响很大。
例如,分析水中的二氧六环和环己烷(三氯甲烷), 60ºC平衡,两者的K分别为642、0.04。当样品体积 由1ml增加至5ml,二氧六环的峰面积只提高了1.3 %,而环己烷却提高了452%。根据实际经验来说, 20ml顶空瓶样品装量为5ml比较适当。
六、限度
❖ ICH限度并不是最高要求 ❖ 建议三类溶剂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提高限度 ❖ 总量应控制
七、方法验证
❖ 方法的线性范围 主要由检测器的特性 决定
❖ 检测限 由检测器、方法决定 ❖ 回收率 加样回收率 ❖ 重复性和重现性 前者容易实现,后者
更重要,是方法验证必须考察的。
请提宝贵意见!
❖ 如果采用FID检测器,同时又采用填充柱测定 三氯甲烷,灵敏度达不到限度要求。*
二、溶媒
选择原则:溶解样品,并对色谱柱无损坏
例如直接进样不能含GC不能分析的无机盐
顶空进样:
❖ 首选水,其次DMF、DMSO、不挥发酸碱溶液, 不可使用盐酸溶液和氨水,可选择在80~90°C加 热能溶解样品的试剂。温度太高爆瓶
❖ 不主张使用污染性大、毒性大的溶媒!

残留溶剂GC检查办法的设计与验证

残留溶剂GC检查办法的设计与验证
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在满足灵敏度的条件下,选 择较低的平衡温度。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某些组分 的分解和氧化。一般采用高沸点溶剂时,样品比较 稳定的情况下,推荐80ºC左右的平衡温度。
七、进样方式
作为残留溶剂检查,顶空进样有许多优越性 ,不需要对样品进行特殊处理,不用担心样 品中不挥发组分对GC分析的影响。直接进样 对仪器要求低,由于部分实验室不具备顶空 进样器,该方法的应用也具普遍性。
当待测溶剂在有机相中的分配系数明显大于水相( 例如三氯甲烷),对顶空进样来说采用有机相如 DMF为溶剂不是很好的选择(K大,灵敏度低); 如果样品也只能在有机相中溶解,建议采用混合液 。
直接进样:
水、合适的有机溶媒或混合液。对于非极性 色谱柱,水对柱有影响,会缩短柱的使用寿 命。
助溶方式:
有报道加5%SDS助溶。 顶空小平加盖后可超声加热助溶
五、色谱柱
残留溶剂检查大多需要较高的分离度和检测 灵敏度,通常采用毛细管色谱柱。填充柱口 径大,造成溶剂峰扩散,检测灵敏度低*。
实践证明,使用非极性至中等极性色谱柱, 配合适当柱温梯度可分离大部分有机溶剂。 通常当待查溶剂数目仅两、三种时,可用极 性较强的色谱柱,出峰快,分析时间短;当 溶剂数目较多时,还是优选非极性至中等极 性柱分离较好。
以下三点注意:
FID-质量型检测器,对有机物均有响应,只 是对难电离的卤代烃和氮/磷化合物灵敏度比 ECD、NPD检测器低很多。
ECD-半选择性的检测器,对多种类型化合 物均有响应。如果含有其他非卤代烃溶剂, 应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考察分离度。**
如果采用FID检测器,同时又采用填充柱测定 三氯甲烷,灵敏度达不到限度要求。*
四、顶空瓶中样品体积
顶空样品瓶中的样品体积(Vs)对分析结果影响很 大,因为它直接决定了相比β。

溶剂残留方法学验证

溶剂残留方法学验证

溶剂残留方法学验证溶剂残留方法学验证是指在制药、化妆品、食品等工业生产中,对产品中残留溶剂进行检测的方法研究。

溶剂残留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溶剂没有完全蒸发或去除,残留在最终产品中的现象。

残留溶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溶剂残留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1.溶剂残留的分析方法选择:根据待检测溶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毒性,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质谱(MS)等。

此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检测条件等。

2.样品的处理方法:对待检测样品进行适当处理,以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样品处理方法包括提取、浓缩、净化等步骤。

3.方法的验证:通过对已知浓度的溶剂残留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验证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等指标。

根据不同的溶剂残留标准,对溶剂残留方法进行合格性验证。

4.溶剂残留限度的确定:根据国家或行业标准,确定溶剂残留的限度。

通过对溶剂残留样品进行测定,确定样品中溶剂残留的含量,并与溶剂残留限度进行比较,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5.方法的应用:将验证合格的溶剂残留方法用于实际生产中,对批量产品进行溶剂残留检测。

定期对生产过程中的样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的溶剂残留在允许范围内。

溶剂残留方法学验证的重要性在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溶剂残留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比如致癌、变异等。

通过验证合格的溶剂残留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产品中的残留溶剂,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

同时,溶剂残留方法学验证也有助于改进产品的生产工艺。

通过对溶剂残留的检测,可以了解到溶剂在生产过程中的蒸发和去除情况,从而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减少残留溶剂的产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溶剂残留方法学验证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技术,对各行业的工业生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适的分析方法和验证步骤,可以准确地检测溶剂残留,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残留溶剂GC检查

残留溶剂GC检查

七、温度
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在满足灵敏度的条件下,选择较 低的平衡温度。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某些组分的分 解和氧化。一般采用高沸点溶剂时,样品比较稳定 的情况下,推荐80º C左右的平衡温度。 注意:平衡温度过高顶空瓶会爆瓶
八、进样方式
作为残留溶剂检查,顶空进样有许多优越性,不需
要对样品进行特殊处理,不用担心样品中不挥发组
分离度不好 溶媒不合适
供试品配制方法不当
较大未知峰应进行归属
复核结果不合格
当柱温梯度可分离大部分有机溶剂。通常待查溶剂
数目仅两、三种时,可用极性较强的色谱柱,出峰
快,分析时间短;当溶剂数目较多时,还是优选非
极性至中等极性柱,分离较好。
六、色谱柱
非极性柱 弱极性柱 中低极性柱 中等极性柱
商品名
DM-1, DB-1, HP-1, SPB-1, BP-1, SE-30, Rtx-1, ZB-1, AT-1, CP-Sil5CB等
程序升温
增大分流比 使用不同的色谱柱
十一、未知峰归属
对于供试品色谱图中出现的未知峰,应进行确认。
首先分析是否为样品裂解峰,其次核实是否为应控
制溶剂,可采用双柱定性方式。
十二、方法验证
方法的线性范围
检测限 由检测器、方法决定 回收率 加样回收率
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常见问题
灵敏度低,限度溶液不出峰
极性柱
DB-FFAP, HP-FFAP, CP- FFAP, OV-3501等
化学成分 50%氰丙基甲 基聚硅氧烷
聚乙二醇 (PEG)
硝基对苯二酸 改性的聚乙二醇
七、温度
色谱柱:初温应接近样品中最轻组分的沸点,而终 温则取决于最重组分的沸点,升温速率则要依样品 的复杂程度。 进样口:一般接近沸点最高的组分,但要低于易分 解组分的分解温度。常用的条件是200 ~ 250º C。 检测器:原则是避免流出色谱柱的组分冷凝。 FID 检测器通常设臵为250 ~ 300º C。

残留溶剂检测的方法学验证

残留溶剂检测的方法学验证

残留溶剂检测的方法学验证用“残留溶剂”作关键词搜索了一下,结果有好几百项内容,细细看来发现有许多内容都“不了了之”,最后都没有得到解答,或者是零零星星的一些意见,没有全面综合一点的。

因此请大家一起动动脑筋,希望深入讨论以下内容:1、需要验证的具体内容?2、每项内容验证的具体方法和要求?3、个别特殊问题和特殊经验?网友eagleast:1、专属性。

应该是各种测定的成分之间都达到基线分离(或者说分离度达到1.5以上),并且溶剂系统、内标物质之间应该没有相互干扰的现象。

这个应该没有什么难处吧?具体实施和一般的含量测定没有什么不同。

对于残留溶剂的专属性,一般的理解起来是比较容易,毕竟一个样品中的残留溶剂的种类是有限的。

不太象中药、生物样品等等的HPLC分析,会在色谱图中产生过多的干扰。

但是也有例外的,后面再谈。

原料药在生产过程中用到过的溶剂都会有残留的可能,它们有的来自投入的反应的原料,有的是原料在最后精制过程中用到的重结晶步骤中的溶剂,有的是物料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用到的有机溶剂。

这些一般都需要进行控制,选定后进行相关的检测。

是不是在原料生产过程中用过的有机溶剂都需要进行控制呢?当然不是。

例如,许多原料在最后的精制过程中都有重结晶步骤,为了提高产品的纯度,有时候会用大量的水、乙醇等等溶剂将样品进行洗涤,除去样品中残留的其他溶剂、杂质等等。

如果我们先前使用的有机溶剂在最后用的洗涤的溶剂中有比较强的溶解性,其实,是能够保证最后的产品中含有量在ICH指导原则限度以内的。

这时候,我们可以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原料多批次(3~10批次)进行检查,如果都远远低于ICH的限度,我们就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在最后的质量标准中不对该溶剂进行控制了。

那么,会有哪些因素会导致干扰检测成分的现象发生呢?a、上面提到的在制造过程中使用到的溶剂。

b、样品在分析过程中的降解产生的。

对于这点,尤其需要注意。

有的样品在分析条件下会降解产生一些成分,而这些成分如果在分析条件下有相应,那么,就十分可能出现干扰测定的情况。

224.14残留溶剂检查法

224.14残留溶剂检查法

仪器
检测器
FID(通常)
ECD(含卤素残留溶剂)
仪器
顶空进样器
系统适用性试验
01 用待测物色谱峰计算, 填充柱n >1000; 毛细管 柱n >5000;
02 待测物与邻峰R >1.5;
03 外标法:连续进样5次,A对的RSD≤10% ; 内标法 :A对/A内的RSD ≤ 5% 。
测定方法
第一法 第二法 第三法
顶空平衡温度应低于溶解供试品所用溶剂沸点 10℃以下;
顶空平衡时间30~60min。
残留溶剂检查法
谢谢观看!
分类
毛细管柱顶空 进样等温法 毛细管柱顶空 进样程序升温法
溶液直接进样法
适用范围
被检有机溶剂数量少且极性 差异小
被检有机溶剂数量多且极性 差异大
主要用于企业对生产工艺中 特定的残留溶剂的控制,可
用填充柱也可用毛细管柱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限度检查 根据残留溶剂的限度规定确定对照品
溶液的浓度。
定量测定 根据供试品中残留溶剂的实际残留量
避免使用
有一定毒性
限制使用
低毒性
GMP或质控 推荐使用
苯 四氯化碳
乙腈 三氯甲烷 吡啶 四氢呋喃 甲苯 乙酸 乙醚 乙醇 乙酸乙酯 甲酸
尚无足够 毒理学资料
无规定限度 石油醚 三氯乙酸
使用时提供论证报告
仪器
色谱柱
色谱柱 填充柱
毛 细 管 柱
固定液/固定相
乙二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或其他适宜的填料
非极性
100%的二甲基聚氧硅烷
极性
聚乙二醇(PEG-20M)
(35%)二苯基-(65%)甲基聚氧硅烷

药物分析专论有机溶剂残留量分析PPT课件

药物分析专论有机溶剂残留量分析PPT课件
产过程中的残留倾向。
生产工艺参数
如温度、压力、时间等工艺参 数,以及设备性能,都会影响 有机溶剂的去除效果。
原辅料和包装材料
如果使用了含有有机溶剂的辅 料或容器,可能会导致药物中 有机溶剂残留。
环境因素
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也可 能影响有机溶剂的残留。
有机溶剂残留的预防和控制
优化生产工艺
通过改进合成路线、优化共沸精制工艺参 数、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等手段,降低 有机溶剂残留。
结果报告
根据实验结果编写报告, 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 法、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部分。
05
有机溶剂残留量分析的应 用实例
实例一:中药注射剂中有机溶剂残留量分析
总结词
严格控制中药注射剂中有机溶剂残留量对于保障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中药注射剂在制备过程中常常使用到一些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等,这些溶剂 若未完全去除,将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中药注射剂中的有机溶剂残 留量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控制,是保证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某些药物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共沸精制来去除杂质。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有机溶剂可能会作为伴随产物 残留在药物中。
包装和储存过程中的污染
在药物包装和储存过程中,如果使用了含有有机溶剂的辅 料或容器,也可能导致药物中有机溶剂残留。
有机溶剂残留的影响因素
有机溶剂的性质
不同有机溶剂的沸点、溶解度 等性质不同,决定了它们在生
加强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的质量控 制
确保不使用含有有机溶剂的辅料和容器, 从源头上预防有机溶剂残留。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培训和意识提升
通过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加强检验检测 等手段,确保药物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符合 规定要求。

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选择和验证要点

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选择和验证要点

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选择和验证要点一、概述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

按有机溶剂的毒性和对环境的危害,ICH将有机溶剂分为避免使用、限制使用、低毒和毒性依据尚不足四种情况。

因残留溶剂会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故需对其进行研究。

二、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选择残留溶剂的测定一般采用气相色谱法,推荐使用毛细管色谱柱-顶空进样系统,当然也可以使用普通填充柱,溶液直接进样方法。

对不宜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的含氮碱性化合物,如N-甲基吡咯烷酮等可采用其它方法,如离子色谱法等。

测定残留溶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确定被测的有机溶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制备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选择合适的进样方法和满足检测灵敏度要求的检测器,下面分别进行介绍:1、确定被测的有机溶剂根据制备工艺确定被测有机溶剂的范围。

通常应对制备工艺过程中使用的二类以上溶剂和重结晶用溶剂,以及根据工艺特点要求的其它溶剂进行残留量的研究。

建议对合成最后三步使用的三类溶剂也进行研究,这样能更好地对未知峰进行归属;对制剂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也建议考察其残留情况,特别是缓、控释微丸包衣过程使用的有机溶剂更应引起注意。

残留溶剂的限度要求同ICH的规定。

2、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按照相似相溶的原理选择色谱柱。

毛细管柱有极性柱、非极性柱、弱极性柱和中等极性柱。

填充柱有高分子多孔小球或涂渍适宜固定液的填充柱。

测定含氮的碱性有机溶剂时,由于普通气相色谱仪的不锈钢管路、进样器衬管等对有机胺等含氮的碱性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致使其检出的灵敏度降低。

通常采用弱极性色谱柱或经碱处理过的色谱柱分析含氮的碱性有机溶剂,如果采用胺分析专用柱进行分析,则效果更好。

3、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制备顶空进样方法通常以水为溶剂,对于非水溶性的药物,可采用DMF、DMSO或其他适宜溶剂。

溶液直接进样方法用水或合适的溶剂溶解样品。

制备供试品的溶剂的选择应兼顾供试品和被测有机溶剂的溶解度,且所用溶剂应不干扰被测有机溶剂的测定。

残留溶剂检查法共38页文档

残留溶剂检查法共38页文档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待测溶剂在有机相中的分配系数明显大于水相( 例如三氯甲烷),对顶空进样来说采用有机相如 DMF为溶剂不是很好的选择(K大,灵敏度低); 如果样品也只能在有机相中溶解,建议采用混合液 。
直接进样:
水、合适的有机溶媒或混合液。对于非极性 色谱柱,水对柱有影响,会缩短柱的使用寿 命。
助溶方式:
有报道加5%SDS助溶。 顶空小平加盖后可超声加热助溶
WAX
AT-225, OV-225等
化学成分 50%氰丙基甲 聚乙二醇 硝基对苯二酸
基聚硅氧烷
(PEG) 改性的聚乙二醇
六、温度
色谱柱:初温应接近样品中最轻组分的沸点 ,而终温则取决于最重组分的沸点,升温速 率则要依样品的复杂程度。
进样口:一般接近沸点最高的组分,但要低 于易分解组分的分解温度。常用的条件是 250ºC。
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在满足灵敏度的条件下,选 择较低的平衡温度。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某些组分 的分解和氧化。一般采用高沸点溶剂时,样品比较 稳定的情况下,推荐80ºC左右的平衡温度。
七、进样方式
作为残留溶剂检查,顶空进样有许多优越性 ,不需要对样品进行特殊处理,不用担心样 品中不挥发组分对GC分析的影响。直接进样 对仪器要求低,由于部分实验室不具备顶空 进样器,该方法的应用也具普遍性。
五、色谱柱
残留溶剂检查大多需要较高的分离度和检测 灵敏度,通常采用毛细管色谱柱。填充柱口 径大,造成溶剂峰扩散,检测灵敏度低*。
实践证明,使用非极性至中等极性色谱柱, 配合适当柱温梯度可分离大部分有机溶剂。 通常当待查溶剂数目仅两、三种时,可用极 性较强的色谱柱,出峰快,分析时间短;当 溶剂数目较多时,还是优选非极性至中等极 性柱分离较好。
聚硅氧烷
86%甲基聚硅
氧烷
中等/强极性 极性柱
极性柱
商品名 DB-225,
DB-WAX, DB-FFAP,

HP-225, SP-225,
HP-
HP-FFAP,
INNOWAX, CP- FFAP,
BP-225, DB-23,
DB-WAXetr, OV-3501 CP-WAX,ZB- 等
Rtx-225,
残留溶剂GC检查方法的设计与验证
-毛细管检查方法
高青 北京市药品检验所
一、检测器 二、溶媒 三、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四、顶空瓶中样品体积 五、色谱柱 六、温度 七、进样方式 八、提高灵敏度 九、提高分离度 十、未知峰归属 十一、方法验证
一、检测器
FID(火焰电离)、 NPD(热表面电离)和 ECD(化学电离) ,应用范围分别为有机物 、氮/磷化合物、电负性物质(卤代烃)。 多数情况下,三氯甲烷、DMF、DMSO均用 FID检测,但需采取一些措施提高检测灵敏度 。 四氯化碳则必须用ECD检测器。
进样方式选择需注意的几点:
对于待测溶剂在溶解样品的溶剂中溶解度小 (分配系数小)的情况下,例如三氯甲烷在 水溶液中,采用顶空进样方式测得的灵敏度 将大于直接进样;反之,例如甲醇与水互溶 性好,直接进样的灵敏度将大于顶空进样。
测定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卤代烃时,如果 溶剂为水,直接进样容易造成FID检测器灭火 ,此时优选顶空进样。
非极性柱
弱极性柱
中低极性柱
中等极性柱
商品名
DM-1, DB-1, HP-1, SPB-1, BP-1, SE-30, Rtx-1, ZB-1, AT-1, CP-Sil5CB等
DM-5, DB-5, HP-5, SPB-5, BP-5, SE-52, Rtx-5, ZB-5, PE-5,SE-54, CP-Sil8CB等
四、顶空瓶中样品体积
顶空样品瓶中的样品体积(Vs)对分析结果影响很 大,因为它直接决定了相比β。
Cg=Co/(K+β)其中β=Vg/Vs,K=Cs/Cg,当 K>>β时,样品体积改变对灵敏度影响很小。
当K<<β时,影响很大。
例如,分析水中的二氧六环和环己烷(三氯甲烷) ,60ºC平衡,两者的K分别为642、0.04。当样品体 积由1ml增加至5ml,二氧六环的峰面积只提高了 1.3%,而环己烷却提高了452%。根据实际经验来 说,20ml顶空瓶样品装量为5ml比较适当。
检测器:原则是避免流出色谱柱的组分冷凝 。FID检测器通常设置为300ºC。
顶空瓶平衡温度:温度越高,蒸汽压越高,顶空气 体的浓度越高,分析灵敏度越高。待测组分的沸点 越低,对温度越敏感。但温度的改变只影响分配系 数K,并不影响相比β。
例如水溶液中的甲醇、甲乙酮、甲苯、正己烷 和四氯乙烯,80ºC平衡温度与40ºC平衡温度相比 ,甲醇在顶空气体中的浓度增加5.15倍,甲乙酮浓 度增加2.61倍,甲苯只增加25%,而正己烷和四氯 乙烯,分别增加2.6%和10.4%。
二、溶媒
选择原则:溶解样品,并对色谱柱无损坏
例如直接进样不能含GC不能分析的无机盐
顶空进样:
首选水,其次DMF、DMSO、不挥发酸碱溶液, 不可使用盐酸溶液和氨水,可选择在80~90°C加 热能溶解样品的试剂。温度太高爆瓶
如待查成分为苯、甲苯、三氯甲烷等水溶性不好的 溶剂,可采用混合液,即先用少量乙醇或甲醇溶解 待查溶剂再用水稀释。
三、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不可超声或加热助溶* ,以免残留溶剂 挥发;如果顶空进样,样品置顶空瓶封 盖之后可以超声或加热溶解。
大颗粒样品不可以研磨取样,只能取原 态样品(或冷冻粉碎)。
顶空进样方式要求对照品配制与供试品 配制方法应绝对一致,否则顶空瓶中气 液平衡状态有差异(基质效应)。
对照品配制最好采用标准加入法。
DM-35, DB-35, HP-35,SPB-35, BP-35, Rtx-35, ZB-35, 等
DM-1701, HP-1701, SPB-7, ZB-1701, Rtx-1701, CP-Sil19CB等
化学成分 100%二甲基 聚硅氧烷
5%苯基-甲基聚 35%苯基65%甲基 14%氰苯基
硅氧烷
以下三点注意:
FID-质量型检测器,对有机物均有响应,只 是对难电离的卤代烃和氮/磷化合物灵敏度比 ECD、NPD检测器低很多。
ECD-半选择性的检测器,对多种类型化合 物均有响应。如果含有其他非卤代烃溶剂, 应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考察分离度。**
如果采用FID检测器,同时又采用填充柱测定 三氯甲烷,灵敏度达不到限度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