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马原真题知识点链接(二)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徐涛马原选择题必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徐涛马原选择题必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知识点汇总徐涛【马原选择】D1马克思主义系列文章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阶级基础:1831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8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的登上历史的舞台。

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共产党宣言》2.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特征科学性: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革命性: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实践性:就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品格。

发展开放性:发展性即与时俱进,开放性强调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

3.马克思主义系列著作(1)马克思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

《法兰西内战》:科学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

《资本论》:系统阐述剩余价值学说。

《哥达纲领批判》: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2)恩格斯著作《反杜林论》: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代表之一。

(3)列宁著作《国家与革命》:为了恢复和捍卫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正确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列宁揭示了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本质和特征,同时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给马赫主义反动哲学以毁灭性打击,粉碎了唯心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进攻,深入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捍卫、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

D2唯物论考点内容1.哲学基本问题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即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

2016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

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

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

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

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适度原则。

AC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目无关。

D表述错误,现象表现本质的。

只有B与题干相符,所以答案为B。

2.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

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A.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答案:B【解析】前一句话"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体现的是辩证法的思想。

后一句'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体现出来的是唯意志论,所以正确答案为A。

3.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 第二章(上)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 第二章(上)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第二章(上)2016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一般出现在论述题和材料题部分的频率较低,大部分分值都会在选择题和辨析题中出现,因此,对政经部分的选择题练习需要考生在冲刺阶段多加练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易考又易错的选择题,并有详细的命题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预祝大家能够取得好成绩!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一、单选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价值增殖和货币流通规律的矛盾,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从而使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根本的条件是由于:A.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出现B.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发展C.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性D.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性[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性。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在于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既然货币价值的变化,不可能发生在货币本身,也不能发生在商品的出卖上。

由于商品交换是价值量间的等量交换,它也不会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价值上,这样就只能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因此货币的所有者必须在流通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不仅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剩余价值的源泉,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商品。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同资本家在生产上使用这种商品所获得的价值,是两个不等的量,这种不等的量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最主要特点,表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

对资本家来说,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由它提供的劳动的某种有用性质即具体劳动来决定的,也不是由具体劳动所创造的某种产品的特殊有用性质决定的,而是由它提供的劳动的抽象性质即抽象劳动决定的,这个抽象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比劳动力价值的量更大。

与一般商品不同的是,劳动力商品的消费过程也就是劳动过程。

在劳动过程中,能创造出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

这里劳动力的买卖并不同价值规律相矛盾,一切都按商品交换的原则办事。

在工人将剩余价值生产出来的同时,货币也随之转化为资本了。

马原二知识点总结

马原二知识点总结

马原二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导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原则和指南,是指导人民大众为创造美好社会的灯塔和武器。

以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变革规律的理论教导为核心的,是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实践运动方向。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我们常用的马原二知识点进行总结:一、唯物辩证法1、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指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矛盾着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发展和变化。

质量互变规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质的变化。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新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地增加,而是在矛盾的性质基础上实现的,是对过去事物的否定和肯定的统一。

2、辩证法的运用辩证法的基本运用原则有:辩证分析的原则、辩证推理的原则、辩证方法的原则。

在实践中应运用辩证法去分析问题、推理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历史唯物主义1、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决定的,历史发展的动力在于人民的革命实践。

唯物史观是指在历史观的根本问题上,坚决反对唯心主义、唯意识主义、唯心史观和历史上帝观。

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2、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是指规律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社会发展历程的规律,以及唯物史观的运用。

三、政治经济学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体。

上层建筑是指政治制度、法律、道德、宗教、哲学、艺术、科学等国家制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作为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运用劳动操作客观物质的能力。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料第二章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料第二章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料第二章及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第二章认识和改造世界一、名词解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主义不可知论认识论主体和客体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非理性因素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真理谬误真理客观性价值本质价值原则真理原则2。

单选题(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①)a反映论b实践论c先验论d可知论(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②)A科学兴趣b社会实践C求知欲D好奇心(3)材料生产实践的主要处理方法(①)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①)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②)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C创造科学理论D改造客观规律(6)人的认知能力是至高无上的,也是非至高无上的。

它属于(④) 观点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7)认识的本质在于(②)a主体创造b能动反映c社会实践d客观存在(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③)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感知-表征C个人-一般-个人D一般-个人-一般马克思认为“一旦理论掌握了大众,它将成为一种物质力量”(②) a实践在理论中起决定性作用B理论在实践中起指导作用C理论比实践更重要D实践比理论更重要(10)真理是客观事物和规律(④)1A基本理解B深刻理解C内部理解D正确理解(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②)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④)A它是否能满足人们的需求B它是否能被大多数人认可C它是否能付诸实践D它是否能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效果(13)“不仅是顶尖的,不是书本的,不是老师的,只有现实的”表明了这一点(②) 书本知识并不重要,一切从现实出发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②)A熟悉意味着真正的知识b熟悉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知识C熟悉源于真正的知识D熟悉必须转化为真正的知识(15)理想主义和不可知论之间的关系是(②)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④)唯物主义的观点理想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③)科学知识丰富的经验社会实践人类认知能力判断对某事的理解是否完成的标志是(④)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C这一认识是否被多次重复d理性认识是否被应用于实践并取得了预期的结果(19)唯物主义和彻底的理想主义认识论(②)a反映论b可知论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先验论(20)假象是(③)在实践中,不确定性作为检验认知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的标准的意义是(④)2A实践的标准是不可靠的。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汇总2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汇总2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2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2 -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 2 -四、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3 -五、商品经济............................................................................. - 4 -六、历史人物............................................................................. - 5 -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 -八、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 6 -九、社会形态的更替................................................................. - 8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途径有两个:①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②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2.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①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②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1.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016考研政治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2016考研政治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2016考研政治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原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是整个世界普遍联系网上的环节,每一事物通过自身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上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中介是事物普遍联系的环节和媒介。

(3)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方法论:(易考分析题)应当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点,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方法论基础。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观点“全面、协调发展”的哲学基础。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正是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具体体现。

二、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2)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3)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在运动变化中体现出来;变化可以是上升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运动,而发展则是前进性的变化。

(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转化成其他事物的历史。

方法论:(易考分析题)坚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如实的把事物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既要了解它的过去,又要分析它的现在,预测其未来。

也就是防止用静止的观点去看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矛盾是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考研政治马原唯物史观六大知识点串联

考研政治马原唯物史观六大知识点串联

考研政治马原唯物史观六大知识点串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考研政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唯物史观。

本文将通过六大知识点来串联考研政治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即唯物史观。

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立场和观点,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知识点二:马克思关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马克思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唯一不可分割的。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和发展所决定的,而意识则是物质世界的反映和表达。

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和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知识点三: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社会的进步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关系则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就产生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规律和路径。

知识点四:唯物史观的价值观和实践观唯物史观注重实践,强调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实践逐步实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唯物史观还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倡导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知识点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坚守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信仰,并注重实践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知识点六: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中国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6年第3题)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正确答案:D解析: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构成社会历史的本质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所以认识从实践中来,主要是从群众的实践中来:认识回到实践中去,也主要是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

“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认识路线与“群众一领导一群众”的群众路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领导者提出的主意办法,究竟对不对、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身处实践活动第一线的人民群众最有深切的体验和感受.最有发言权.他们所提供的信息的可信度也更高。

这种在人的亲身实践中直接获得的经验即实践经验就成为人们认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人的经验虽然对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代替实践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A表述错误。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作为具体的认识主体获得知识的两种途径来说,两者都是必要的,很难说哪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故排除B。

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现象,故排除C。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015年第2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答案:D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马原复习的部分知识要点(附参考答案)

马原复习的部分知识要点(附参考答案)

马原主观题部分复习的知识要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创造者、继承者: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阶级属性: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内容: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3.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和有无同一性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表现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和根源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7.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三大规律是什么?它们分别揭示了什么?对立统一规律: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状态和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趋势和完整发展的周期,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复杂过程8.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变化为质变作准备实现事物的质变。

考研政治马哲第二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哲第二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哲第二章常考知识点汇总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

列宁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揭示了物质范畴的深刻内涵,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类实践视为一种客观实在并将其包含到对物质的理解中,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着的物质又以时间和空间为存在形式,物质与运动及其时空是不可分割的。

在时空中运动着的物质表现出无限多样的形态。

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改造是无穷尽的,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研究,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二、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1.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而且主张从实践中去把握物质世界。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其含义有二:一是实践是人变革物质世界的感性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这是实践区别于意识的一般本质;二是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

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实践由主体、客体和中介所构成。

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的主体是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因素,它的能力结构包括人本身的自然力、智力和情感意志力,其社会结构由个人、集团、社会和人类四种形式。

2016考研政治最后冲刺背诵版材料(马原-辩证法)

2016考研政治最后冲刺背诵版材料(马原-辩证法)

2016考研政治最后冲刺背诵版材料(马原-辩证法)2016考研初试在即,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特别针对最后40天的复习,出品了“2016考研政治最后冲刺背诵材料”系列文章,把众多考点按照模块与专题的形式高度浓缩总结,希望考生能够掌握这些必备考点。

由于马原部分考点较多,所以按照模块编写。

本文的主题为辩证法。

模块二辩证法专题一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普遍联系1.含义: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

2.特征: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3.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永恒发展1.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2.发展与过程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专题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一)整体与部分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与局部。

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整体功能并不一定等于部分功能之和。

方法论意义: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是综合与分析相统一思维方法的客观基础。

(二)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范畴。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方法论意义: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一)一、内容和形式原理:(1)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2)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3)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

事物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事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4)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在把握内容和形式这对范畴时,既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

二、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原理:(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2)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本身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中的辩证法,即认识和思维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亦称为概念辩证法。

(3)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方法论:第一,唯物辩证法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第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到思维和工作中就成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其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分析方法。

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二)一、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原理:(一)主体和客体是反映被反映、改造被改造相互作用的关系。

主体是反映者、改造者,客体是被反映者、被改造者。

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即主体作用于客体;同时客体也作用于主体,即主体在改造客体时能动地反映客体。

2016考研政治冲刺马原重要考点解析(二)

2016考研政治冲刺马原重要考点解析(二)

2016考研政治冲刺马原重要考点解析(二)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1)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又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

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现规律,并利用这种合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为人类谋利的目的。

人们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考研政治马原冲刺重要考点解析(二) " />(2)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2.方法论: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真题测试】(09年)17.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

在危机(问题)面前,人们应该主动积极(尽力去··,竭尽所能去···,意识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敏感词汇)应对,化“危”为“机”(转化,想到矛盾的对立统一,想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转化)。

关于马原的34道题知识点汇总

关于马原的34道题知识点汇总

关于马原的34道题知识点汇总(二)引言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关于马原的34道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该领域的基本知识。

正文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从马克思到列宁再到毛泽东思想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唯物辩证法的物质观——世界上万物的本质和规律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3.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和原则4.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5.唯物辩证法的价值观——实现人类自由和全面发展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1.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错误观念2.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错误观念3.马克思主义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四、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和辩证法的质量观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和斗争2.辩证法的质量观——对事物质量和质变规律的认识五、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1.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特点和主要观点2.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意义3.马克思主义同其他世界观的基本区别文末总结: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34道题的详细解析,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与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等方面的知识点都得到了全面的阐述。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对于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我们深入思考现实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阅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2016考研政治马原考前冲刺必背整理

2016考研政治马原考前冲刺必背整理

2016考研政治马原必背整理:唯物论核心关键词:物质、意识、实践核心内容:单选题必背: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物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和运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实践构成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的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多选题必背:辩证法:联系、发展、承认矛盾;形而上学:孤立、静止、否认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运动和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时空还具有客观性,有限性和无限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意识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必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第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和物质的表现。

第二,物质运动服从客观的规律。

第三,人的活动集中地体现了物质世界多样性的进化系列和运动规律。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建立在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前提之上的。

首先,意识的能动性手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制约。

其次,意识能动性的实现最终还受制于人类实践的发展水平。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016考研政治必背马原知识点

2016考研政治必背马原知识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含义: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这种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

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2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和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2这是一脉相承的表现;3科学发展观的和时俱进体现。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和实践1、世界的物质性(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考研政治分析题马原必备考点内容

考研政治分析题马原必备考点内容

考研政治分析题马原必备考点内容唯物论部分(3个)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适用范围:环境治理中,我们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环境治理中,我们该如何做?如何看待当今的环境污染问题?原理内容: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方法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适用环境治理与科技攻关中,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或科学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取得了什么样什么样的成果。

原理内容: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与前提适用范围:在环境治理、科技攻关、疫情防控中,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成功,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原理内容: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做到:第一,从实际岀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方法论:无辩证法部分(9个)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适用范围:A 与 B 相联系,B 与 C 相联系,ABC 同处于一个统一整体之中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考研政治:政治马原考点总结(二)

考研政治:政治马原考点总结(二)

考研政治:政治马原考点总结(二)大家还一定要多做梳理,查漏补缺,放眼全局,把复习过以及没复习到的地方梳理一遍,下面传媒研考小编整理了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马原考点4:发展与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趋势、规律、进程、然性都可以代替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然性(趋势、规律、进程、方向都可以代替方向)、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然战胜旧事物。

过程论思想:①任何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②任何事物都是暂时性的存在,都是要灭亡的,世界上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③世界不是现有、现成、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无数个具体过程的集合体。

马原考点5: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①时间上有先后(前后相继);②内容上是引起和被引起、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彼此制约:前一个导致后一个产生)。

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区别的: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可能性(有)和不可能性(无)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实现的条件或根据;现实的可能性(充分)和抽象的可能性(不充分)的区别在于:条件或根据是否充分现象和本质是相互区别的:①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③现象是生动、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考研政治马原真题知识点链接(二)考研政治中,马原的命题规律呈现出综合性、灵活性,核心性的特点。

如一道题目当中会出现多处知识点的整合,或者一道题目紧考查一个知识点,但是却考查多个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对大纲要点的把握程度,尤其是能够把真题中的具体问题抽象回原文的能力,这里准备了几道历年来的马原真题以及知识点的链接,供同学们参考。

(2012.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知识点链接: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这两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2015.17)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母质是土壤形成物质基础的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

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

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工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

土壤的生产过程说明
A.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B.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
D.事物的产生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识点链接: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
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