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一3宋明理学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共43张PPT)
3、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
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材料5:戴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 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 之?”
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地方?
我们应如何评价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积极性: ①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 之哲理化,是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 一定进步性;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 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 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 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③理学家们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建立了生 活秩序,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诸如长幼有序、 男女有别的等级伦理,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 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
我们应如何评价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局限性: 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 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 的自然欲求,阻碍社会进步。 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 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从而束缚了人们的 思想,不利于向近代化发展。 ③同时也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 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的清谈之风。
四、 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一)心学的代表人物: 1、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2、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 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3、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 论任务已经完成。
(二)心学的基本主张 1、陆王心学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 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2、心学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根本
特点: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哲学体系
2、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
(文科)必修三单元一第3课 宋明理学
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启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作业要求:
范畴
客观 唯心 主义
朱熹
(南宋)
陆九渊
心 (南宋) 学 王阳明
(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主观 唯心 主义
Ex7. (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 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 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 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而已……四民 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代表人物 理 学
二程
(北宋)
主要哲学观点
世界观(本体论)
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2.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3.“天理” 即“三纲五常” 4.“存天理,灭人欲” ① 心是万物本原(心 即 理) ② 吾心就是宇宙
方法论(认识论 )
“格物致知” (知即“三纲五常” 实为“知先行后”) 反省内心, 获得“天理”
A
理学含义:(课本P12最后一段) 理学是北宋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成为 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特点: 理学是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的产
人教版必修三宋明理学
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
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3、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 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
——《二程遗书》
材料一体现了二程什么样的哲学观?其实质是什么?
观点一: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 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天的意志。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
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
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体现了理学倡导什么样的治学方法,其含义是什么?
观点三:穷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含义: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获得其中的“理”。 目的: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材料四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 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 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
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
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 不是天理?”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 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伦理观,其实质是什么?
观点二:天理即“三纲五常” 实质: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 秩序的合理性。
人 教 版 必 修 三宋明 理学
人 教 版 必 修 三宋明 理学
“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 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 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人教版必修Ⅲ第3课宋明理学
求。
贵州修文阳明洞
2、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心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 ①“心即理”: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传统,并在陆九渊的基 础上进一步批判了朱熹的理学。“心即理”本来是陆九渊的命题,王 阳明对此作了发挥。王阳明批评朱熹的修养方法是去心外求理、求外 事外物之合天理与至善。 ②“致良知”:致良知说是对陆九渊“心即理”思想的发展。朱熹认 为《大学》之“格物致知”是要求学子通过认识外物最终明了人心之 “全体大用”。王阳明认为“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 全其本体之正”。“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知”是 人心本有的,不是认识了外物才有的。 ③“知行合一”:朱熹主张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王阳明提出的“知 行合一”虽然继续了朱子重行的传统,但是批判了朱子割裂知行。王 阳明主张知行合一乃是由心即理立基,批评朱熹也是指出他根本上是 析心与理为二。“知行合一”的含意是说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 自觉和主宰性
王守仁(1472—1529),人称阳 明先生。他以反对正统朱学的姿态 出现,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 理”,一切都是从“心”产生出来的, 而不是由踞于心之上的“理”所派生 出来的,从而肯定意识为第一性。
王守仁
他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 理。人天生具有挑战的原因?
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①佛教的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道 家 神 仙
龙 门 石 窟
二、程朱理学:
宋代“理学”的内涵: 含义:所谓“理学”,就是用“理学”一词来指 明当时两宋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儒学。广义的理学, 泛指以讨论天道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 括各种不同的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 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称为“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政治、社会、经 济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 结果,是批判佛、道学说的产物。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共44张PPT)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 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观点二:天理即“三纲五常” 其实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 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
知识整合: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儒家思想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魏晋南北朝隋唐 面临挑战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思维拓展
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流传上千年的传统文化, 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又有哪些内容是不科 学和不正确的?今天,我们对于宋明理学应 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D、道学
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A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4、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
是
A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守仁
C 5、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
来的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宋明理学 D、佛教
知识小结
①“心”是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
陆 内容 ②“致良知”
王
③“知行合一”
心
学
①把客观唯心主义发展为主观唯心主义
影响 ②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
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小结
产生的背景
宋 明 理 学
发展的过程
儒学受到挑战 儒学复兴运动 儒学获得新发展
创立:北宋二程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3.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3.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概述:1.理学的创立背景(1)背景:①魏晋时期的道教兴起和佛教传播冲击着儒家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唐末五代之后,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②唐代的韩愈、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理学的含义: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而形成的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北宋的“二程”又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
2.理学的成熟(1)南宋的朱熹通过对理气关系、修养论、社会政治理论等方面进行系统地整理论述,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2)朱熹强调儒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调“三纲五常”的社会实践理论;认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以“正君心”。
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达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理学的发展(1)陆王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南宋的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了“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于人生日常直接体悟。
(3)明代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
一、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1)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
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道德衰微,显然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因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而形成。
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学家革除时弊,拯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与儒家价值,重建儒学道德形而上学的主观努力。
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2)理学的兴起与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宋代一统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 (共33张PPT)
物;意在于仁心人外爱无物物,,即心仁外人无爱物理便是一物;
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 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王阳明《传习录》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
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皆是
理,心即理也。 ──《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六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王阳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
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3、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 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
——《二程遗书》
材料一体现了二程什么样的哲学观?其实质是什么?
观点一: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 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天的意志。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文科班 必修三宋明理学
(二)、基本流派:
2、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 2)主要思想主张 A、陆九渊: “心即理也”,并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B、王守仁:(阳明心学)
陆王心学之王守仁:
材料一 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 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 认识到“破山贼易,破心中贼难” 。
破除外在的敌人、障碍和困难是相对 比较容易的,破除自己心中的不法、 不良、 不妥、贪婪的欲望和冲动才是 最困难的。
三、宋明理学的评价
1、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 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起到了积极作用。 2、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 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三、宋明理学的评价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贞洁牌坊的 是“吃人” 。 背后是血泪 ──鲁迅《狂人日记》
恐怖的三寸金莲
三、宋明理学的评价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宋 明 理 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 兴起的背景 “三教合一”的潮流。 儒家学者积极促进儒学的丰富更新。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 内容 (把握“理”的方法是 “格物致知”。 个人修养以敬畏天理为准则,“存天理,灭人欲”. 程朱理学
客观唯心主义) 历史地位: 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核心思想—“致良知”(方法论),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 理。
必修三 第四课 宋明理学
第4课宋明理学主备:审核:使用时间:年月日【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学习重点】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观点。
理解宋明理学对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学习难点】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梳理】一、兴起背景1、魏晋南北朝:2、唐宋时期:“”的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唐宋儒家学者:[易混易错]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
“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融合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深度点拨]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品格,是儒学能够长期兴盛的重要保证。
二、形成的标志:到宋代,新兴的儒学吸收思想,确立了一套以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深度点拨]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程朱理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程朱理学是一种以佛、道、儒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
它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首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
三、评价:1、地位:2、影响:积极方面:消极方面:[教材互补]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人民版)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教版)[易混易错]心学也属于理学。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歧。
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误区警示]宋代是理学的奠基时代,但在整个宋代,理学并未取得统治地位,从元朝开始才被统治者确定为统治思想,明代成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
【预习自测】1、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
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
专一3宋明理学..
小结
宋 明 理 学
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 学
创立:北宋五子
的 成熟:南宋朱熹 发
展 发展:陆王心学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宋明理学
② 纲常伦理是天理
③④ 存“天格理物,致灭知人”欲
① “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陆王心学
② “心即理”,心外无理
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C.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D.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5、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 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学派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内容 同
实质
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 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C、气者,理之所依也,无其器则无其道
D、良知既是天理
练习巩固
7、下列关于理学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宋五子开创立了理学 B、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
D
C、陆王心学推动了理学新发展
D、王守仁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8、王阳明创立心学的主要目的是
A.对抗程朱理学 B.加强内心修养 C.维护封建统治 D.上升为统治思想
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三课 宋明理学(共18张PPT)
(3)经济:商品经济发展,统治者迫切需要从思想上加强控制。
二、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3)吸收佛道因素。 (4)天人对立,将人放到绝对服从地位。
考点一: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全面认识
陆王心学
考点一:宋明理学 一、思想观点:
陆王心学
项目 宇宙观
伦理观
认识论
“心”是宇宙万物本原, 将人心与伦 穷理只需反省
陆九渊 “心”即“理”。(宇宙 理道德想联 内心(发明本
(主唯)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系
心)
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 “理”就是 致良知、知行
(主唯)理”
封建道德。 合一
(4)朱熹的思想传到日本、朝鲜及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朱子学
学派。
资料卡:日本学者指出:“随着封
资料卡:日本的
建秩序的巩固,对学术的社会需要
旧文明皆由中国
提高,人们开始意识到儒学,尤其
传入,五十年前
是朱子学作为从伦理上维护封建社
维新诸豪杰,沉
会的学问的有效性。因此,日本朱
醉于中国哲学大
子学尤其本土化的特色,直到江户
6.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
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
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 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中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
河南登封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自宋以来在 历史上以理学大师每多宣讲于此而著称于世。程颢、程颐在此 讲学,更使书院地位独特,时与河南睢州的应天书院、湖南的 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
朱熹像
材料三 “所谓天理, 理复礼学是、的何智社会物岂政?不治仁是观、天:义理、?
第3课
以为外性的;精其神张存在之物为如三纲, 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 (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著述:《四书章句集注》
其纪绝之对为精五神常、上,帝盖的皆此
理之意流志行。,无所适而不 1、北宋时期——程颢、程颐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美丽”的 三寸金莲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 其谁怜之?”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地 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三)历史影响
1、实质: 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
2、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3、积极作用:
理学重视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 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对中 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和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 响。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 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在日本和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
3.陆王心学
(1) 陆九渊的思想: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即是理 “反省内心”得到天理
朱熹提出“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 有理”、“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
“格物致知”
程 “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
朱
——哲学观
理 天理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学
内
——伦理观
容 “格物致知”
——方法论
程朱理学的实质:儒学的新发展
(3).程朱理学的地位和影响
“古今中外、影响深远”。
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主张多读书,多观察
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纳,然后得出结论。陆九龄、陆九渊兄
弟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主张"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
物的道理自然贯通,不必多读书,也不必忙于考察外界事物,去此心之蔽,就
可以通晓事理,所以尊德性,养心神是最重要的,反对多做读书穷理之工夫,
以为读书不是成为至贤的必由之路。
格物致知
反省内心
理是本原(外在)
心即理也(主观唯心主义)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项目 联系
范围
程朱理学 心学也是理学,是理学的新发展。 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
陆王心学
内容 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礼”,以维 护封建统治为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道学
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A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4、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 是
A C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守仁
5、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B
练习巩固
7、下列关于理学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宋五子开创立了理学 B、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 C、陆王心学推动了理学新发展 D、王守仁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8、王阳明创立心学的主要目的是 A.对抗程朱理学 B.加强内心修养 C.维护封建统治 D.上升为统治思想
D
C
练习巩固
9、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是 A.理学大儒的传播 B.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 C.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D.是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
B B A
A C
C
二、材料辨析题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 欲” 可取的一面: 材料 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材料 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材料 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序 ,朋友有信”;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作用。 材料 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材料 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回答: 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B
10、下列关于春秋到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 A.自孔孟以来,其内容和地位未发生大的变化 B.其压制人民反抗,维护统治的作用不断增强 C.后代儒学的发展是以继承前代为前提的 D.是对中国政治伦理道德等影响最大的中国传统文化
A
高考经典 练习反馈
1、(2009年江苏高考卷)某思想家强调孝、 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 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2、(2009年广东高考卷)孔子、孟子、程颐、 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春秋
兴起
战国
形成
秦朝 遭到打击
宋明
高潮----理学
西汉汉武帝
正统 明清
批判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魏晋南北 危机
新的儒学体系
三
宋明理学
——儒学的复兴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宋 明 理 学
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 学 的 发 展 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拓展训练
练习巩固
一、单项选择 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
B
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学兴起的背景)
1.东汉以来儒学的式微
儒学自身的原因 儒学的外部危机
2.唐宋时期的儒学复兴运动 唐:韩愈 李翱 宋:欧阳修 王安石 范仲淹 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
二、理学先驱——北宋五子及其思想
• 1,周敦颐(濂溪)《太极图》 • 2,邵雍(康节)重新排列、解释64卦 • 系统的思辨,将宇宙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合二为 一。 • 3,张载(横渠)关学:开创气学一派;准确的表 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 4,二程(洛学):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将理气统一为仁,以此作为人的最高境界。
A
练习巩固
4、在唐代的皇室公主中,有22位再婚,4位结了3次 婚。而贞洁守寡的教条成了官方的一项制度却开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相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A c
6、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C、气者,理之所依也,无其器则无其道 D、良知既是天理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 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 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5、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6、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A
“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 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 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B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B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3、2008年广东高考单科卷)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 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 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 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C.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D.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程朱理学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① “天理”是世界万物的本 原 ② ③ ④ 纲常伦理是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
① “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② “心即理”,心外无理 ③ “致良知;知行合一”
再见
拓展训练 一、单项选择 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 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4、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是: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守仁 5、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宋明理学 D、佛教 6、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五、评价宋明理学 材料1 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 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2: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 信”; 材料3: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4: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 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即理学,又称新儒学。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A.在理气关系方面: B.理学的修养论:
C.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
D.学术成就:《四书章句集注》 E.影响:…… 《观书有感二首》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何谓宋明理学?
理学:
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目的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学派 内容 同 实质 影响 陆王心学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 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 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理是外在的,独 认识“理” 立于人存在的;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