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鳅立体种养 粮鱼稳产增收

合集下载

发展稻田养鱼 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稻田养鱼  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稻田养鱼促进农民增收作者:冀用良宋海东张志博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4年第01期摘要:稻田养鱼是一种稻养鱼、鱼肥稻的生态种养模式,养鱼的同时又保证了农田持续耕种所必需的肥力。

这是因为鱼在稻田中能活水松土,吃掉杂草、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部分害虫,直接或间接起到增施肥料的作用。

稻田中因开挖鱼沟、鱼凼少种的几行水稻可密植在鱼沟、鱼凼的周边,减行不减株,因为肥力、阳光的边际效益会使水稻生长得更好。

关键词:稻田养鱼;好处;依据;日常管理;捕捞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65-11 稻田养鱼的好处1.1 提高水田的利用率一田多用,稻鱼双丰收。

稻田养鱼亩产有着很不错的增长空间,收入从几十元到几百元。

稻谷产量亦可在原有基础上增产5%~10%,可谓一举两得,经济效益得到了很大提高。

1.2 节约成本、节省劳力稻田中丰富的天然饵料降低养鱼成本,养鱼时间一般为3~4个月,时间短、见效快,并省去了承包鱼塘的费用。

稻田养鱼后鱼类可吃掉大量杂草,一般不用锄草,同时节省了劳动力。

水稻可以少喷农药、少上化肥,因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2 稻田养鱼的理论依据除虫。

水稻的害虫,如稻螟虫,在生活过程中要经过水体再到稻苗的茎叶上去危害,鱼在它们经过水体时将其吞食。

其他如稻飞虱、浮尘子等在稻叶上为害的昆虫,当它们被惊堕入水体时,也成为鱼类的美餐,减轻了稻禾的虫害,这样水稻可以少喷或不喷农药;除草。

鱼吃掉田中的草芽、草籽及一些水生植物(如眼子菜、浮萍等),有助于稻田除草。

减少了草对养分的吸收。

养草、鲤、鲫鱼的稻田除草效果更为明显;增肥。

鱼类粪便及其他排泄物直接起到肥田的作用,稻田地就可以少上或不上化肥,就可以生产出绿色生态稻米。

3 养鱼稻田的选择土质好。

一方面保水力强,无污染,无浸水、不漏水(砂壤土田埂加高后可用尼龙薄膜覆盖护坡),能保持稻田水质条件相对稳定;另一方面要求稻田呈弱碱性、土壤肥沃,能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生物;水源好。

“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稻鱼共生”是一种田面种稻、水体养鱼的生态农业模式,鱼儿在田里找虫吃,水稻就减少了虫害,同时鱼排出的粪便形成有机肥,向稻田提供养料,二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的稻鱼共生综合种养系统,有效提高农业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一、“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的优点1、增加收入“稻鱼共生”系统可实现每667m2水稻增收50~80元;收获成鱼50kg左右,按市场价2.5元/kg计,产值可达500元上下,除去成本,每667m2纯收入300~400元。

2、充分利用物质能量稻田里的野草、虫类等都是对水稻有影响的自然资源,而资源对鱼种而言,基本上都是较好的天然饵料。

发展稻田喂鱼可以对稻田开展立体式运用,完成稻鱼共生,既节约用水和土地,又可灵活运用稻田中的很多物质能量,废物利用。

3、改善水稻生产环境稻田的除草一直影响着稻农和决定着水稻生长,一直以来要用人力和用化学剂除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和资金,选用有机化学除草,不仅会导致土壤退化,并且破坏环境和谷粒。

实践经验证明,稻田喂鱼能够完全解决地里的野草浮游动物和落入水中病虫,变害为利,可习惯性除草,具备人力除草相提并论更有效化除不可以相比的无污染化,既节省成本又优化了水稻生长自然环境。

4、减少鱼病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肥水水体中寄生虫和病原菌比瘦水水体中寄生虫和病原菌成倍增加,肥水环境更利于寄生虫和病原菌滋生,特别是池塘底泥,更被称为寄生虫和病原菌的温床。

通过稻鱼共生技术,池塘底泥可装入种植钵中,既固定秧苗,又为秧苗早期提供营养,减少了池塘底泥的危害。

同时水稻生长中必将大量消耗水中氮磷等营养,必然使水体变瘦,瘦水则不利于寄生虫和病原菌滋生,客观上减少了寄生虫和病原菌密度,降低了鱼发病的风险。

5、提升鱼产品的品质稻鱼共生系统中,鱼在养殖过程中用药量较少,产出的鱼产品清洁无污染,鱼肉美味紧实。

6、获得优质大米“稻鱼共生”技术所产大米,由于水稻在生长全过程中不施肥不打药,米质特好。

沼稻鳅共作促增收

沼稻鳅共作促增收
鸡场 . 鸡 粪 被 自动 收 集 到鸡 舍 后 的一 多农 户发展 沼稻 鳅共 作 提 到蟑 螂 。 不 少人 都 会 被 其 丑 陋的 外表 给 吓 住 , 心里发麻 , 而 万 万

给 周 边农 户 , 沼液 、 沼 渣 就 顺 着 地 埋 管进 入 稻 田 . 它 们 不但 是 上 等 的有 机 肥. 还能杀虫杀菌替代农 药 . 也 是 泥 鳅 的 营养 饲料 呢。 ”罗 瑞 轩 介绍 : “ 稻 田里 还 安装 了3 5 盏频 振 式 杀 虫 灯 . 会 飞 的害 虫一 个 也跑 不 了 ”
沼 i 口 叭 - 八 I f 作促 增收
“ 利用 沼稻鳅共作模式 . 不 用 农 药化肥 . 种植的稻米晶莹剔透 、 软 筋 香甜 、 营养丰富 , 养 殖 的泥 鳅 肉 质 细 嫩、 味道鲜美 . 还 都 是 纯 天 然 有 机 食 品! ” l 0 月1 1 日. 河 南 省 濮 阳市 范 县 杨 刘会 卷 给 记 者 简单 算 了笔 账 : 告 集 乡 乡长 吴 晓 东 指 着 一 片稻 田对 记 别农 药 和化 肥 . 长 出 的有 机 大 米售 价 者说。 这 片 稻 田共 1 0 6 8 亩 . 是 该 乡 的 远 高 于 普 通 大 米 . 每 公 斤4 0 元: 再 加 刘 会 卷 等人 在 李 桥村 、灵 奶奶 庙 村 、 上 每 亩 养 殖 产 出 的 三 四十 公 斤 泥 鳅 曹庄 村 等地 流 转 土地 合作 种 植 的 苗. 仅 此 两 项 每年 户 均 就 能 增 收6 0 0 0 刘 会卷 的合 伙人 、 八 里庄 村 的罗 多元 。 瑞 轩 带 着 记者 一 路 察看 他 们 在稻 田 如今 . 刘 会 卷 已是 范 县 德 信 种植 不远 处 建 了一 个 5 万 只种 鸡 规 模 的养 农 民专业合作 社理事长 . 带动周边2 0 0 0

浅谈稻田立体生态高效种养模式

浅谈稻田立体生态高效种养模式

浅谈稻田立体生态高效种养模式作者:梁吉义来源:《科学种养》2019年第05期一、历史与发展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稻田养鱼最早的国家,杨昌雄先生认为至少有3 000多年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稻田养鱼经历了发展、衰落、恢复、发展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各地开展了大面积的多种方式稻田养鱼,发展态势良好。

但由于传统的稻田养鱼产量低,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稻田养鱼的生产面积有所下降。

2007年后,随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绿色农产品,走生态种养之路,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稻田立体生态高效种养新模式不断涌现和蓬勃发展。

稻田立体生态高效种养模式是以水稻作物为主体,在稻田中养殖鱼、虾、鳖、蛙、鳅等水产品,不仅水稻可获得较高产量,还能大幅度提高稻田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稻田立体生态高效种养主要模式有稻鱼、稻虾、稻蛙、稻鳖、稻鳅等。

稻田立体生态高效种养拓展了水产养殖空间,提高了稻田的综合效益,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保障粮食和水产品供应,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稻区辽阔,分布面积广泛,北到黑龙江省,南至海南省,都有栽培。

但稻田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地。

据初步统计,全国稻田面积约4.4亿亩,2015年稻田综合种养面积2 252.4萬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1%。

据估算,全国适合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约6 750万亩,占现有稻田面积的15%。

可见,稻田综合种养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对保障粮食安全,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实现农村小康致富等具有重要意义。

稻田立体生态高效种养业的发展,一定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依托科技进步,熟练掌握种植养殖技术,因地制宜选准适合当地的水稻、鱼类品种和种养模式,建立起自己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获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模式与案例1. 稻蟹共生模式与案例①模式。

湖北"稻鳅共生"小泥鳅翻起经济大浪

湖北"稻鳅共生"小泥鳅翻起经济大浪
说。
亩可增收 l 万 多元 。 据了解 ,稻 田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 稻与水生 养殖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生态高 效农 业 生 产 模 式 ,该 模 式 通 过 有 效 发 掘 物种 间相互循环利用 的机理 , 取得稻谷 、 水产 品 同 步增 产 的 良好 经 济 生 态 效 益 。 今年 6 月底 ,湖北全省综合种养面 积达 2 4 5 . 1万 亩 , 新增 2 5万 亩 , 年 产 量 有望 达到 1 8 . 9万吨。 未来湖北将着重推 广 “ 虾稻共作 ” “ 稻鳖共作 ” “ 稻鳅共 作” “ 稻蟹 虾鱼共生 ”等稻 田综合 种养新模 式 。力争 5年 内 , 综, 从 事综合种 养 的农 民平 均 收 入 将 翻 一 番 。 ( 新 华网消息)
基础 上制定 的《 潜江龙 虾“ 虾稻共作 ” 技 术规程》 ,于 6 月 1 6日经中国渔业协会 同意 , 正 式作 为 国家 行 业 技 术 规 程 。 “ 过 去是 ‘ 虾稻连作 ’ , 而‘ 虾稻共作 ’ 变‘ 一稻 虾’ 为‘ 一稻两虾 ’ , 种 稻 养虾 两 不 误 。 ” 万方登说 , 此举生态高效 , 每亩年产小龙 虾 1 5 0 k g , 增加 收入 4 0 0 0元 , 由 于 稻 田 不打农药 , 稻谷 因环保概念每斤多卖 0 3 元, 每 亩 又可 增 收 4 0 0元 。 “ 虾稻共作” 引 来资本 。 去年 6月 , 广东省海纳农业有 限 公司投资 3亿元 ,在 白鹭 湖建设万亩有

机稻生产基地。
白鹭湖 农场 另一 个 全 国之最 则 是 “ 长丰鲢 ” 。农场水产公 司良种繁育 中心 年产长丰鲢 1 . 2亿尾 ,成 为全 国最大 的 长丰鲢繁育基地。 一 美国竹柳 、 野生青蛙 、 金滕葡萄 …… 十大特色板块基地犹 如串串珍珠 ,镶嵌 白鹭湖农场。

“稻—鱼”立体种养技术要点

“稻—鱼”立体种养技术要点

“稻—鱼”立体种养技术要点作者:腾芸来源:《科学种养》2018年第01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发展生态产业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其中稻田养鱼即属于生态养殖。

它不仅综合立体利用了冬水田资源,同时也利用了水稻与鱼类互利共生的关系,如鱼以稻桩上的虫及水中的虫卵为食,稻以鱼粪为肥,靠鱼松土等,目前这一模式已得到很大发展,不少农户把稻田养鱼作为一项主要经济收入。

一些地方出现了亩产千斤稻,100斤鱼、200斤鱼、300斤鱼,有的甚至高达500斤鱼。

实践证明,稻养鱼,鱼养稻,增产增收效益高。

如何做好稻鱼立体种养,需要掌握以下五个要点:一、稻田的准备稻田养鱼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只要水源充足,阳光充沛,排灌方便,保水力强,有一定的蓄水能力,雨季不受山洪威胁,旱季不缺水,这样的稻田都可以养鱼。

选好稻田后,还需做好以下三点:1. 加高加固田埂目的是使稻田不淹不漏,利于稻田养鱼后提高水位和防止鱼类逃跑。

通常田埂以加高至50~70厘米,加宽至30厘米为宜,且夯实土块以防黄鳝、泥鳅等打洞。

2. 设置排灌水口和拦鱼设备排灌水口应设在稻田相对的两角处,使水流通畅,并能均匀地渡过整块稻田;排水口要筑得坚实。

同时,在排水口处设置简易牢固的拦鱼设备,设备用竹或树枝编成,高度以高出田埂30~50厘米为宜,可装成圆弧形或“V”字形;在拦鱼设备附近放些树枝,能有效防止鱼游近设备时逃跑。

3. 开挖鱼沟、鱼凼开挖鱼沟、鱼凼是提高稻田养鱼产量的前提条件:一是能抗御高温、伏旱;二是能达到利用稻田培育大规格鱼种的作用;三是便于捕捞;四是能提高饵料利用率;五是便于集中投料喂鱼;六是可防止农药对鱼的危害;七是能保证鱼在禾苗浅灌或晒田时的正常活动,在人工耕田除草时,鱼儿也能集中安全地躲藏在鱼沟、鱼凼中。

为了防止秧苗伤根,鱼沟一般在秧苗移栽后7天,即秧苗返青时开挖,也可以在插秧前挖好。

鱼沟和鱼凼要相通,选择在便于投料饲养的背坎或端头开挖。

鱼沟一般宽60厘米、深80厘米。

水稻泥鳅共作是稻农增收的好途径

水稻泥鳅共作是稻农增收的好途径
光性 成 虫 。
③ 生物防治。 一是药剂防治 。 选用经有机认证机构 认_ u 『 的生物农药 和植物性农药 , 如“ B t 粉剂 ” 和0 . 5 %“ 苦 参碱” 水 溶剂等进行 防治 ,可有效控制 田间害虫基数 。二是生物 防 治。 利用现有 自然天敌( 蜘蛛 、 寄生蜂 、 蛙类等) 控制 害虫 的种 群数量。 六、 泥鳅放养与管理
介绍如下 : 选地

秧、 合理密植 、 科学调控肥水等水稻健身栽培措施来增强植 株 的抗 性 , 改善 田间小气候 , 减 轻病害 的发生 ; 如病 害严重 时, 选用生物农药防治 , 如春雷霉素 、 井 冈霉 素等 。 3 、 虫 害防治 水 稻害虫 以潜 叶蝇 、 负泥虫 、 二化螟为常见害虫 。需采 用多种措施 , 减少害虫为害 , 使损失率控制在 5 %以内。 ①农业 防治 。通过对水稻健身栽培 , 增强其抗虫 能力 。 ② 物理 防治 。 使用频振式杀虫灯( 3 0亩左右/ 只) 诱杀趋

多次人工拔除。
三是 以苗压草 、 以水压草 。通过合理密植 、 增加分蘖数 和科学的水肥管理等措施 , 以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 目的。 2 、 病 害防治 : 水稻病害主要有 恶苗病 、 稻瘟病 、 纹枯病 等。方法上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 ,重 点通过培育壮

( 1 ) 放养稻 田蓄水 , 设 置集鱼沟 在水稻插秧后 , 建立水层 , 并设置集鱼沟 。 方法 : 一是人 工挖沟 , 深度 3 0 — 3 5 c m, 宽4 0 e m。 挖成 “ 十” 字形或 “ 田” 字形 或“ 口” 字形 、 斑 马线形均可 。 二是机械压 沟。 利用 5 5 — 7 5马 力拖拉机去 掉车斗 , 仅 留车头 , 进入池 内走 “ 口” 字 型路线 , 压“ 口” 字形集鱼沟。这样 既可 以方便后期用集鱼器收集成 品鱼 , 又不影响水稻分蘖末期排水晒 田控制无效 分蘖。 ( 2 ) 修 补池埂 , 设 置防护网 在 田间建立水层 后 , 查看有无漏水点 , 并进行修补 。旮 稻池进水 口和排水 口设置 防护 网 , 防止鱼苗随水跑失 。 ( 3 ) 泥鳅鱼苗消毒 在放养前 ,应对鱼苗进行 消毒 ,防止携带病 菌进 入 刚 问。方 法是采 用 3 %r —4 %氯 化钠水 溶液 对鱼 苗进 行 消毒 1 O - 1 5分钟 。 2 、 投放时间与投放数量 在完成前 期准备后 , 于 6月 1 0日左右 , 将 泥鳅鱼 苗放 养到 田问。鱼苗投放密度为 : l 0 — 1 5公斤/ 亩 ,规格为 6 0 0 — 8 0 0尾/ 公斤 , 收获商 品泥鳅 鱼时可 长到 1 0 0 — 1 2 0尾/ 公斤 。 3 、 投放后 的管理 ( 1 ) 查 田 补 漏 定期查看有无漏水点 , 及时补漏 。 ( 2 ) 定期消毒 放养期 间 , 每隔 1 5天向集鱼沟 内撒一 次生石 灰 , 用量 为每立方米水 1 O克。既可以将生石灰化作肥料 , 又可 以起 到消毒 防病 的作用 。 ( 3 ) 投喂饲料 当每亩投放鱼苗大于 l 5 公斤 , 需适 当投放饲 料。饲料 可以用腐熟 的畜禽肥 、 米糠 、 豆饼 以及麦麸等。饲 料加水搅 拌成黏糊状 , 闷 2小时后投放 到集 鱼沟 内。 ( 4 ) 预 防 天 敌 危 害 注意查看有无大型鸟类 、 家禽 、 老 鼠天敌等危 害 。如发 现有 , 可 以采取池埂设 置障碍 , 稻草人 , 毒饵等方 法防治天 敌危害。 4、 收 获 时 间 与方 法 鱼苗投放 后 , 经6 0天左右生长 , 即可以收获 。 一 般在 8 月上 中旬。过早 , 影响产量 ; 过 晚, 因天气转凉 , 泥鳅鱼有遁 地抗拒低温习性 , 不利泥鳅商品鱼收获。收获方 法 : 采用 内 含有鱼饵的方锥 体诱捕器分次收获商品泥鳅鱼 ,此方法省

洪河农场“鳅稻共作”技术

洪河农场“鳅稻共作”技术

洪河农场“鳅稻共作”技术作者:张红雷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2期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洪河农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方式,调结构”为指导方针,努力发展绿色、有机、生态、立体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建设。

洪河农场在第一、六管理区落实鳅稻共作试验示范项目3000亩,取得成效。

一、共作优势成效显著1、做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经济效益显著。

2、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防止土壤板结,起到改良土壤、增肥地力的作用。

3、台鳅可直接吃掉水中杂草的嫩芽及草籽,吃掉部分有害昆虫,排泄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被水稻吸收利用,起到生物防治杂草和害虫的目的,不施农药、化肥,是生产有机食品的有效途径。

4、有机水稻及台鳅产品通过订单回收,降低了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经过两年“鳅、稻共作”试验示范,鱼苗成活率为65%左右,成鱼每斤16-17尾左右,每亩可收鱼500斤左右。

水稻亩效益:水稻亩产800斤,每斤3.2元,亩产值2560元,亩成本1500元,亩效益1060元。

泥鳅亩效益:泥鳅亩产500斤,每斤7元,亩产值3500元,亩成本2400元,亩效益为1100元。

综合亩效益:1060+1100=2160元。

全场3000亩鳅稻共作预计总效益:3000亩×2160元/亩=648万元。

二、具体做法1、品种选择水稻品种选择品质优、食味好的长粒香型品种——绥粳18,泥鳅品种选择适应广、抗病强、产量高、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台湾鳗鳅。

2018年农场从节本出发,积极引进育苗技术和生产设备,成功研发孵化台鳅种苗6000万尾,为3000亩鳅稻共作项目田提供种苗。

2、技术措施①在水稻生产方面,严格执行《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严禁施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

地号选择生态环境良好、中等以上肥力、水源充足、保肥保水、前茬作物未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药剂的地块。

四海—鳅稻共作模式

四海—鳅稻共作模式

四海—鳅稻共作模式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4期湖北四海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位于天门工业园区沉湖生态农业管理局五号垸,注册资金2000万元,固定资产80万元,公司牵头成立天门市四海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农民社员2315户,团体社员有天门市四海稻鳅共生家庭农场和天门四海食品有限公司。

湖北四海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属武汉“8+1”城市圈的重点水产发展战略区,距天门市44公里,距武汉市区140公里,距汉宜高速公路、汉宜高速铁路7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十分便利。

一、主要创新点核心水产养殖基地1830亩,总种养殖面积30000亩,形成了以合作社为载体,以公司为依托,以农户为网络,以高校为技术支撑,以泥鳅为主导产品的生产经营模式,公司基地集泥鳅温控孵化、培育于一体,同时建设稻鳅共生示范区、工厂化生态立体养殖区、集约化养殖区。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1.稻鳅共作。

泥鳅被誉为“水中人生,软黄金”。

我国历史上早在《本草纲目》药书上就有“天上斑鸠、地下泥鳅”之说,它具有较好的食用药用价值,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湖北四海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紧临军垦河,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00mm,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

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日照1900小时,pH值呈弱碱性,溶解氧8~10mg/L,是生产养殖的理想场所。

搞好稻鳅共生苗种是关键,合作社已投资2800万元建有现代化温控泥鳅孵化场一个,占地面积3万m2、水花培育池32万m2,每年在4-6月可日孵化和培育泥鳅苗1亿尾左右,可以为社会日提供优质健康鳅苗2.5万kg。

孵化场目前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泥鳅温控孵化基地之一。

同时公司建设了一个高标准的工厂化生态立体养殖示范基地,进一步推动水产养殖业标准化、生态化、良种化、品牌化,基础实施体系进一步完善,生产抗灾能力增强,装备水平和技术支撑能力提高,养殖效益明显增加,产品无公害认证率达到100%,投饵机、增氧机、抽水机“三机”配套率达100%。

稻鳅立体种养技术收益高 - 种植技术

稻鳅立体种养技术收益高 - 种植技术

稻鳅立体种养技术收益高-种植技术稻鳅立体种养是在水稻田里养殖泥鳅的一种高效种养模式。

此模式充分利用了稻田水体、肥力和生物资源等条件,稻田中的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其他底栖动物及杂草等能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泥鳅的排泄物能被水稻吸收利用,泥鳅在浅水中游动,可起到松土、增加水中溶氧量作用,防止水稻缺氧烂根,壮根促长,每亩可产优质稻谷500kg 以上,产优质泥鳅200kg以上,效益十分可观,实现了“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的新型综合种养技术。

选择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性好,面积5亩以下的稻田养泥鳅。

田埂加固加高至40~60cm,四周设置高70cm 的防护板(),进排水口设置防逃。

田间开挖“田”“十”或“井”字状沟,沟宽30cm、深30~50cm,溜(施用化肥农药时,泥鳅暂栖场所)设在进排水口附近或田中,深40~60cm,沟溜相通,沟、溜面积占总面积15%左右。

种苗放养前,施足有机肥,并用生石灰对稻田进行全面消毒。

良种选择:选择生长快、繁殖力强、抗病性好的泥鳅苗种,如本地泥鳅、台湾泥鳅等。

种苗放养:按照“早插秧,早放养”原则,一般在早稻、中稻田插秧或抛秧后15天左右,保持田水深5cm,每亩放养规格为5~10cm的泥鳅苗约2万尾。

种苗放养前用4%食盐液浸泡5~10分钟,水温差不超过3℃。

饵料投喂:饵料一般由鱼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米糠、畜禽加工下脚料等组成,当水温在25℃以上时,动植物饲料组成比例为7﹕3,水温25℃以下时,饲料组成比例为11。

鳅种放养7天后,按照泥鳅重量3%~5%的饲料量,加水捏成团投喂,间隔3~4天喂1次。

首次投喂饵料全田撒,然后逐渐缩小范围至撒在鱼沟内。

30天后,泥鳅正常取食时,每天上午(占比40%)、下午(占比60%)各喂1次。

日常巡查:经常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及时堵漏洞注意防逃。

严防家禽下田吞食泥鳅,控制青蛙、白鹭、其它鱼类等敌害。

水质管理:田间水层始终不能低于沟面。

抒情 描述 稻渔 立体种养 文章

抒情 描述 稻渔 立体种养 文章

稻渔立体种养,是一种集稻田种植和养殖业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一种紧密结合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的生产方式。

下面,我将从抒情和描述的角度,介绍一下稻渔立体种养的相关内容。

一、稻渔立体种养的概念稻渔立体种养是指在水稻田里进行鱼类养殖的种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水稻和鱼类可以相互促进生长,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既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又可以丰富水体中的生态资源,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效益。

二、稻渔立体种养的优势1. 增加水稻产量稻渔立体种养模式下,水稻田中养殖的鱼类可以吃掉杂草和害虫,保持水田的整洁,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2. 丰富生态资源在水稻田中养殖鱼类,不仅可以增加水产资源,还可以改善水体环境,促进水体的循环利用,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增加农民收入稻渔立体种养模式可以使农民在种植水稻的利用水田中的水体资源进行养殖,进而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三、稻渔立体种养的实施技术1. 合理布置水稻田地在进行稻渔立体种养时,需要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合理布置水稻田地,确保水稻田的排水和灌溉条件良好。

2. 选择适合的鱼类在水稻田中进行养殖时,需要选择适合的鱼种,一般选择草鱼、鲫鱼、鲤鱼等耐缺氧,适应水稻生长环境的鱼类。

3. 管理鱼塘在进行稻渔立体种养时,需要对水稻田中的鱼塘进行管理,包括日常的投喂、定期清理、检查水质等工作。

四、稻渔立体种养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于生态农业的重视,稻渔立体种养作为一种生态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合理开展稻渔立体种养,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丰富水体资源,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稻渔立体种养模式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还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稻渔立体种养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希望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和政府部门能够关注和支持稻渔立体种养模式的发展,共同推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稻田养鱼新模式―田开凼沟立体养鱼

稻田养鱼新模式―田开凼沟立体养鱼

04
稻田养鱼的实践与效果
稻田养鱼的实践方法
在稻田内开凿凼沟,沟宽 1-2米,深1-1.5米,形状 可根据地形和需要而定;
定期投放鱼苗,如草鱼、 鲢鱼、鲤鱼等;
01
02
03
04
05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 土壤肥沃的稻田;
在凼沟周围筑埂,埂高、 宽各约0.3米,防止鱼外
逃;
保持水流通畅,及时清理 污染物。
对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效益
总结词
$item1_c田开凼沟立体养鱼对环境影响小,具有显著的 生态效益。
详细描述
田开凼沟立体养鱼对环境影响小,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
06
推广应用前景与对策建议
推广应用前景
01
02
03
增加经济效益
通过稻田养鱼,可同时获 得稻谷和鱼产品,提高农 业产值。
生态环保
稻田养鱼可以改善土壤通 气性,促进养分释放,同 时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 环境。
01
资源利用
利用稻田中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进行鱼类养殖,提高了资源的利 用率。
02
03
04
经济效益
在稻田中养殖鱼类,增加了农民 的收入来源,提高了经济效益。
田开凼沟立体养鱼的优点
01
提高产量
通过立体养殖模式,可以实现 稻田和鱼类的协同生长,提高 稻田的产量和鱼类的产量。
02
节约资源
利用稻田中的水资源和土地资 源进行鱼类养殖,减少了单独 养殖所需的资源成本。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稻田养鱼模式适合在农村 地区推广,可增加农村就 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对策建议
加强宣传与示范
通过宣传和示范,让农民 了解稻田养鱼模式的优势 和操作方法。

养殖技术-稻田养鱼七大增收技巧

养殖技术-稻田养鱼七大增收技巧

养殖技术-稻田养鱼七大增收技巧稻田养鱼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

为了顺应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新要求,目前全国稻田综合种养发展十分迅猛,已逐渐成为许多地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

鱼种优质规格要大稻田养鱼不同于池塘养鱼,水面小,放养量少,生长期稍短,要想在稻谷增收的前提下实现养鱼增收,就要遵循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在放养鱼种时要求品种优良,品质纯正,市场价值高。

适应稻田养殖的优良品种有很多,如优质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鳊鱼、鲫鱼、鲶鱼、鳜鱼、罗非鱼等鱼类或泥鳅、小龙虾等特种水产。

放种时当选择那些体质健壮、活动力强、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优良鱼种或虾种。

要想早出成鱼,放养时鱼种的规格要尽量大一点,争取快速生长早日上市。

放鱼的季节应当提前,在冬季稻田闲置时即可放鱼虾入田沟。

放养密度要合理,具体的放养量可根据稻田条件、水质环境、排灌条件及管理水平灵活掌握。

放养操作时要规范作业,鱼种入池前要进行消毒,一般用3%~5%的食盐水浸浴鱼虾5分钟~10分钟。

运输鱼种时水温与田中水温差不宜超过2℃,应将水温调节到基本一致时方可放鱼虾入田。

放养鱼虾的时间必须在晴天的上午或傍晚,切忌在雨天或晴天正午放养。

稻种优良栽插合理进行稻田综合种养的田块,对水稻品种要求也相应要高,由于田沟养鱼常年不能断水,不能频繁施用农药,所以水稻品种应该选择那些茎杆坚硬、能抗倒伏、又抗病害、耐肥力强且产量高的品种。

要想尽早利用稻田养鱼,增加鱼种生长期,必须要提早培育秧苗,具体时间以各地水稻种植时间为准,越早越好。

为了充分利用稻田面积,保证稻田的丰收,稻秧栽插要合理,插秧时采取宽窄行密植,以提高栽种数量,同时秧苗要插实插正,确保快速生长。

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稻田的边行优势,适当增加埂侧以及沟旁的栽插密度,保证稻谷产量。

精细投喂培肥鱼种稻田种养尽管可以充分利用稻田各种养分等丰富的饵料资源培育鱼种,同时鱼类粪便又可肥田肥水,但这并不是说稻田养鱼可以不投喂就能使鱼类快速生长。

稻田养鱼经济效益全面分析

稻田养鱼经济效益全面分析

稻田养鱼经济效益全面分析1、经济效益(1)节约耕地稻田养鱼是内涵扩大再生产,综合利用稻田空间,进行立体开发。

它节约耕地,既可减少占田挖鱼塘面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又可避免因单一种粮效益不高而撂荒耕地的现象发生。

(2)节约肥料鱼类,特别是草食性鱼类,在稻田中活动可起到保田造肥作用,有利于稻禾有效分蘖增多和谷粒饱满。

稻田养鱼农户反映,稻田养鱼2、3年后,不施或少施化肥,稻谷同样能增产。

据四川省大足县水产部门测定,亩产成鱼90千克的稻田,鱼排出的粪便相当于增加12.6千克纯氮(折合27.4千克尿素)。

(3)节约用工稻田养鱼工程建设使稻田的进排水渠、田埂等得到永久性修固,不再每年护田埂;鱼的觅食活动可疏松泥土,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可以免耕;草食性鱼类以稻田杂草为食,不需要人工薅秧除草。

(4)节省农药鱼能吞食水稻的害虫,还可吃掉多余的“稻脚叶”,可使稻田通风、透光性增强,增加溶氧,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据试验观察,不养鱼稻田中飞虱、稻叶蝉的发生率,比养鱼稻田高200%至300%。

每年每亩稻田可节约农药开支10至15元。

(5)增产粮食稻田养鱼虽然因开挖沟占用少量面积(一般占稻田面积5%至10%),但由于在稻田内养鱼,使土壤肥力提高,杂草减少,沟使水稻产生边行优势,透光性增强,稻田水温升高,有利于水稻的分蘖,能使水稻产量增加5%至10%。

(6)增产鲜鱼稻田养鱼把池塘养鱼的高产技术和稻田的生态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使产量大大提高。

亩单产一般能达到50至100千克,最高的可达500千克。

(7)增加收入由于稻田养鱼是一家一户经营,这种增收具有普遍性和直接性。

据测算,一般的稻田养鱼每亩可综合增收100元左右。

如果实施高产模式的“稻鱼工程”的养殖稻田,平均每亩可增收400至800元。

稻田养殖名、特、优、新品种,每亩稻田增收超过千元,相当于或超过稻谷的收入。

2、生态效益(1)增加有效蓄水稻田养鱼,相应加高、加固了田埂,开挖沟渠大大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

稻鳅南湖菱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及技术要点

稻鳅南湖菱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及技术要点

中 圈分 类 号 :¥645
文 献标 志 码 :B
文 章 编 号 :0528—9017(2018)03—0508-03
稻 田综合种养正逐步成为具有 “稳粮 、促 渔 、增 效 、提质 、生态” 等多方 面功 能的现代农业发 展新模 式 ,是可持续农 业的发展方 向。稻鳅种 养结合模 式是 我 国稻 区近 年来 主推 的种养 结合模 式 之一 ,已有 研究表 明,利用 稻 田养泥鳅 充 分利用 稻 田生态 环境 , 既种水稻又养泥鳅 ,形 成稻护鳅 ,鳅 吃饵料 ,鳅 粪肥 田的人工生产食物链 ,能大量减少农 药 、化肥 等化学 药 剂 的施 用 ,同 时 泥 鳅 在 田 间造 成 水 流 的 循 环 流 动 , 更是对残 留在稻 田里 的化肥起到 了降解作 用 ,提高 了 生态 系统能 量 转换 率 和物 质 转化 率 ,系统 可 持续 性 好 ,有效保护 了农业生态环境 ,使得 稻 田产 出的农产 品也 相 对 安 全 ,是 一 种 典 型 的 生 态农 业 模 式 。
2 技 术 要 点
2.1 水 稻 种 植
水 稻 品 种 采 用 优 质 高 抗 高 产 品 种 ,如 秀 水 134、 秀 水 121、嘉 58等 。 水 稻 栽 培 采 用 宽 窄 行 模 式 , 宽 行 距 40 om, 窄 行 距 20 cm,株 距 18 cm。5 月 中 下 旬 播 种 ,6 月 上 中 旬 移 栽 。 水 稻 的 肥 料 管 理 ,以菜 籽饼 、羊 粪 、兔子 粪 等有 机混合 肥 为基 肥 和 追 肥 。 基 肥 在 移 栽 前 1 d施 人 ,施 用 量 为 折 干 重 3 000~3 750 kg·hm~;追肥 在 7月上 旬 和下旬 分 2次 施 用 ,每 次 各 用 传 统 有 机 肥 折 干 重 450 ~ 750 kg·hm~。采用绿 色 综合 防控 技术 防 治水 稻 生 长 期 间 的 病 虫 害 。

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摘要通过充分合理利用稻田的生态资源,强化田间工程建设(加高和加固田埂、提高水位、建造鱼沟鱼凼等),选择分蘖力强的水稻品种,加强泥鳅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探索总结出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平均收入达21 861元/hm2,有效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以期为该技术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田;泥鳅;共生养殖;经济效益为加快渔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结推广当地稻鳅共生养殖经验,笔者于2012年5—10月在竹峰办事处有机稻生产基地开展稻田套养泥鳅研究,试验取得成功。

稻田养殖泥鳅是一种生态型水产养殖,泥鳅适宜在稻田浅水环境中生长,在稻田里经常钻进泥中活动,能够疏松田泥,利于有机肥的快速分解,有效地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1-4]。

稻田中的许多杂草种子、害虫及其卵粒都是泥鳅的良好饵料,同时泥鳅的代谢产物又是水稻的肥料,因此在稻田中养殖泥鳅能够相互促进,达到稻鳅双丰收。

现将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及其效益总结如下。

1 稻鳅共生养殖技术1.1 稻田条件选择保水性能好、土质肥沃、黏土性、有腐植质丰富的淤泥层的稻田,且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无公害养殖的要求,排灌方便,面积0.2 hm2。

1.2 田间工程建设在插秧前挖环沟、鱼沟和鱼凼。

环沟是养殖泥鳅的主要场所,一般沟宽为2 m、深1 m,沿田岸四周开挖,呈环形,开挖的泥土用于加宽、加高、加固稻田堤岸。

田间鱼沟是供泥鳅觅食活动场所,选择“井”形设置,沟宽30 cm、深30~50 cm。

在稻田的最低处挖鱼凼,凼深80 cm,面积为200 m2,占稻田面积10%,沟凼相通。

环沟、田间鱼沟和鱼凼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6.7%。

稻田田间工程结束后,于鳅种放养前14 d用生石灰1 125~1 500 kg/hm2对水化浆后泼洒于鱼凼、鱼沟及田块中,进行消毒。

1.3 防护与配套设施准备泥鳅的逃逸能力较强,进排水口、田埂的漏洞、垮塌,大雨时水漫过田埂等都易造成泥鳅的逃逸,因此进行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夯实。

稻鳅共生生态种养打开农民致富门

稻鳅共生生态种养打开农民致富门

稻鳅共生生态种养打开农民致富门
袁明华
【期刊名称】《农家科技》
【年(卷),期】2016(0)7
【摘要】"你看嘛,我这10亩稻田亩均收获成年商品鳅300斤,养泥鳅年纯利润可达5万元以上,加上种植‘凤来谷’有机大米,年纯收入6万元没得问题."日前,在武隆县凤来乡高楼村枫香堡农业社,鳅农崔照华喜滋滋地告诉笔者.让稻田成倍增值凤来乡地处武隆县的西北部,平均海拔在200~700米之间,有深耕熟种的成片稻田两万亩,是县里传统的农业种植大乡。

【总页数】1页(P33)
【作者】袁明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泸县稻鳅共生立体生态种养技术
2.稻鳅虾共生轮作生态种养技术
3."稻鳅蛙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总结
4.稻鳅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与技术分析
5.稻虾鳅共生轮作生态种养技术及效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 田养鳅 中尝 到 了甜 头 , 也有 部 分 农 民 由于没 但 有 掌握好 稻 田养 鳅 的要 领 , 致 收益较 差 。为此 , 导 特 介绍 稻 田养泥 鳅 的关 键技 术 。
如发现蛙类应及时捕捉, 卵要及时打捞干净。 蛙 若 发现水 田里有水 蜈蚣 , 立 即用 9 %的 晶体 敌 应 O
息 环境 , 以及 在 晒 田、 药 时 泥鳅 有 一 个 活动 、 施 躲 避 空 间。在稻 田 中开挖 沟 、 , 般来 讲 , 凼 一 沟宽 4 O C I深 3 m, l, 0c 形状根 据稻 田的大小 , 为 口字形 、 T 分
田字形 和井字形 , 宽 1 1 5m, 6 ~7 m, 凼 ~ . 深 O 0 c
鳅 遮 阳, 化水质 , 净 泥鳅 为稻 田松 土 , 除虫 害 , 清 泥 鳅 的粪便 又 为水 稻提 供 了肥 料 , 水二 用 , 一 一地 双 收, 稳产增 收 , 分提 高土地 的综合 产 出 。养 殖泥 充 鳅 的水稻 可 增 产 3 5 7 0k / m。 7 ~ 5 g h 。近 年 来 , 越
2 防 洪 防 逃 防 敌 害措 施
泥 鳅 的 逃 逸 能 力较 强 , 排水 口、 进 田埂 的漏 洞、 垮塌 , 大雨 时水 漫过 田埂 等都 易造成 泥鳅 的逃
鳅 一直是市 场上 的抢 手贷 , 殖 泥 鳅 是 一项 很 有 养
前景 的致 富 门路 。泥鳅 属鲤形 目、 科 , 鳅 具有适 温 范 围广 、 低氧 和杂食性 强等 特点 , 耐 很适 于稻 田养
《 河北渔 业) 0 2年 第 5 ( ) 1 2 期 总第 2 1 ) 2期
o增 殖 与养 殖
d i1 .9 9 ji n 1 0 —6 5 . 0 2 0 . 0 o :0 3 6 /. s . 4 7 5 2 1 .5 0 8 s 0
稻鳅 立体 种 养 粮 鱼 稳产 增 收
态 , 3c 后 , 发 育完 全 , 到 m 才 因此 , 田养殖 的泥 稻 鳅 苗规 格不 能 太小 , 则 影 响存 活 率 。建 议 稻 田 否
素 的基础 上 , 至少 在稻 田中需要 开挖 沟 、 则 凼的 面
积 为 22 01 h , 5 I m。 即占稻 田面积 的 2 左 右 。 T/ 0
养 殖 的泥鳅 规 格 要 大 于 3c m。放养 数 量 与 产 量
有 关 。如果 设计 泥鳅 单产 30 0k / m , 么就 0 g h 那
要 放养 规格 2 0 0 0 ~4 0尾/ g泥鳅 苗 7 0k / m。 k 5 g h
作者 简 介 : 华 东 , ,9 2年 9月 9日出生 。 19 张 男 16 9 2年 结 业 于盐 城 农 业 技 术 学 院 , 级 农 艺 师 。一 直 从 事 农 业 科 技 研 究 开 发 , 后 高 先 发 表科 研 文章 数 十 篇 , 任 江 苏 省 滨 海 市 睦邻 开 发 区 政 府 副镇 长兼 农 业 开 发 区总指 挥 。 现
23 —

《 河北 渔业 ̄ 0 2年 第 5 ( 21 期 总第 2 1 ) 2 期-
以上 。
的东西 向或南 北 向 , 隔 3 m 打 一 个 相对 应 的 每 0c 木 桩 , 个 木 桩 高 2 m 打 在 田埂 上 , 用 直 径 每 0c 再 0 2mm 的胶丝 线在 两边 相对 应 的 两个 木桩 上 栓 . 牢 、 直, 绷 形状 就像 在 稻 田上 面 画 一 排 排 的 平 行 线 。由于胶 丝线 抑制 了水 鸟 的飞 行 动作 , 限制 就 了水鸟对 泥鳅 的捕 食 。
来 越多 的农 民朋 友 进 行 稻 田养 鳅 , 部 分 农 民从 大
鳖 、 鸟、 蛇、 水 水 青蛙 、 鼠 、 水 水蜈蚣 、 红娘 华等 水生 物 和 昆虫 。在放 养鳅 种 前彻 底 清 塘 , 除池 边 杂 清 草 , 持 养 殖 环 境 卫 生 , 水 口要 用 铁 筛 网 围拦 保 进 好, 防止 敌害 生 物 随流 水进 入 池 中 。饲 养管 理 期 间 , 要及 时 清 除生 物 敌害 , 防 敌害 生物 侵 入 , 更 严

般开在 出水 口位 置 , 、 相通 。沟 、 的 占地 沟 凼 凼
3 苗 种 规 格 不 能 太 小
由于 泥鳅 幼 体 在 发育 过 程 中要 经 历 多 次变
面积 主要 根据 养殖泥 鳅 的 目标产 量而 定 , 、 的 沟 凼 面 积及水 体体 积决 定 了 泥鳅 的承 载 量 , 果 生产 如 30 0k / m 0 g h 泥 鳅 , 考 虑 泥 鳅 生 长 、 田等 因 在 晒
殖 。稻鳅 结合 是立 体 种 养 的黄 金 搭 档 , 稻 为泥 水
逸, 因此 , 殖 泥鳅 的稻 田都 要加 高 加 固 田埂 , 养 扎
好 进排水 口 , 做到能 排能灌 。有条 件 的话 , 稻 田 在
四周 围一 圈 网片 , 以较 好 地 起 到 防 逃 的 效 果 。 可 泥 鳅 的生 物 敌 害 较 多 , 类 有 鸭 子 、 鱼 、 鳝 、 种 乌 黄
百 虫按 5g m。 / 浓度 全面泼 洒杀灭 。另外 , 鸟也 水
是 泥鳅 的天 敌 。为 防止 水 鸟入 田叼 鱼 , 可在 稻 田
1 创造 良好的环境
种 稻的稻 田要 经 过 改造 才 能 养 殖 泥鳅 , 田 稻 改 造 的 目的是 为泥鳅 提供一 个相 对 良好 的生长栖
张华 东
( 海 市 睦 邻 开 发 区 政 府 , 苏 滨 海 2 40 越 少 的今 天 , 博 大粮 食生产 、 要 增 加 农 民收入 , 搞生态 种植 、 立体 种养 才是 提高农 业 效 益 的最好 途径 。近几 年 , 蛋 白 、 高 低脂 肪 的小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