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标准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面临着诸多挑战。
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生态、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本方案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实现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的有机结合,提高农田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提高农田产出效益,实现水稻和水产品的双丰收。
2、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项目实施地点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稻田作为实施地点,面积为_____亩。
四、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选择1、稻虾共作模式在稻田中开挖环形沟,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小龙虾。
小龙虾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其排泄物还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
2、稻鱼共作模式在稻田中开挖鱼沟和鱼凼,养殖鲤鱼、鲫鱼等鱼类。
鱼类可以翻动土壤,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同时也能增加稻田的氧气含量。
五、稻田工程建设1、田埂加固加高加宽田埂,使其高出田面_____厘米,顶部宽_____厘米,夯实加固,防止漏水和坍塌。
2、开挖沟凼根据所选的种养模式,开挖环形沟、鱼沟和鱼凼。
环形沟宽_____米,深_____米;鱼沟宽_____米,深_____米;鱼凼面积占稻田面积的_____%左右,深_____米。
3、进排水设施在稻田的一角设置进水口,另一角设置出水口,安装过滤网和防逃设施,保证进排水畅通和防止鱼虾逃逸。
六、水稻种植1、品种选择选择株型紧凑、抗倒伏、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质水稻品种,如_____。
2、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种植_____穴左右。
3、施肥管理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基肥选用有机肥和复合肥,追肥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和水质状况适量施用。
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避免对养殖水体造成污染。
4、病虫害防治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如安装杀虫灯、释放赤眼蜂等。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为适应新时期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为稳定水稻生产、促进渔业发展,在原稻田养鱼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技术,是“原稻田养鱼技术”的升级版。
该技术是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对稻田浅水生态系统进行工程改造,通过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农机和农艺技术的融合,实现稻田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能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生态环境。
图1稻蟹共作模式(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寒地稻综渔合种养技术于2013年开始在黑龙江省推广,2016年至2020年,连续五年被遴选为为黑龙江省水产主推技术。
“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全省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35.4万亩,之后推广规模逐年扩大,至2020年全省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HO万亩,比2016年增加210.73%。
2016年,黑龙江省共有8个市(地)、25个县(市、区)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之后推广范围逐年扩大,至2020年共有12个市(地)、54个县(市、区)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佳木斯市深入挖掘稻渔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潜力,充分发挥稻渔综合种养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全市稻渔综合种养健康持续发展,2019年,佳木斯市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6.8万亩,比“十二五”末增长580%,2020年推广寒地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面积7.5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推广寒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综合效益显著。
在经济效益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的水产品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每亩可增产鱼(蟹)2Okg以上,稻鱼共作模式亩增收100元以上,稻蟹共作模式亩增收300~500元。
二是水稻品质提升为农民增加的效益。
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的生态种养结合,提高了水稻安全水平和品质,增加了其科技内涵(有故事可讲),较大幅度提高了部分示范区和辐射区的水稻销售价格,特别是绿色、有机水稻的价格,可提高一倍以上,农民增效非常显著。
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实施方案一、引言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具有稳粮、促渔、增效、生态等多方面的优势。
为了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发展现状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地区技术不够成熟,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一些养殖户盲目跟风,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品牌建设滞后等。
三、发展目标1、面积目标:在未来X年内,将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扩大到X亩。
2、产量目标:实现水稻和水产品的产量同步增长,水稻亩产量不低于X公斤,水产品亩产量达到X公斤。
3、质量目标:严格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稻渔综合种养产品达到绿色、有机标准。
4、效益目标:提高农民的综合收入,每亩稻渔综合种养田的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植水稻增加X%以上。
四、主要措施1、科学规划布局结合各地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稻渔综合种养区域。
优先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2、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1)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种养技术水平。
(2)推广先进适用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如稻虾共作、稻鱼共生、稻蟹共养等。
(3)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试验示范,不断完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体系。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灌溉和排水畅通。
(2)修建防逃、防漏设施,提高养殖池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建设配套的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
4、强化质量安全监管(1)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稻渔综合种养产品的检测和监测。
(2)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和饲料的使用,推广绿色防控和生态养殖技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3)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稻渔综合种养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南
关于印发《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南》的通知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的通知》(农办渔〔2020〕11号),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指南。
一、概述(一)基本概念稻渔综合种养是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作轮作系统,通过规模开发、产业经营、标准生产、品牌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增收、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使用减量、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改善,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二)技术指标稻渔综合种养应保证水稻稳产,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1.水稻单产:平原地区水稻产量每亩不低于500kg,丘陵山区水稻单产不低于当地水稻单作平均单产;2.沟凼(暂养池)占比:沟凼占比不超过10%;3.纯收入提升: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对比,单位面积纯收入平均提高50%以上;4.化肥使用减量: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对比,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平均减少30%以上;5.农药使用减量: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对比,单位面积农药施用量平均减少30%以上;6.渔用药物施用:无抗菌类和杀虫类渔用药物使用。
(三)适宜田块用于稻渔综合种养的田块应具备水源好、排灌方便、田块平整、保水性好、不受洪旱灾害影响的良好条件。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四)主要模式目前我省已形成稻-鱼、稻-虾、稻-蟹、稻-鳅、稻-鳖5类模式。
二、技术要点(一)稻鱼综合种养1.田间工程(1)进排水系统改造。
对于新开挖的养鱼稻田,进排水口一般设在稻田的两对角,以保证水流畅通,进排水口大小根据稻田排水量而定。
对于旧的养鱼稻田应进行检查,夯实进排水口,防止漏水。
进排水口推荐采用三型聚丙烯管(简称PPR管,polypropylenerandom),排水管呈“L”型,一头埋于田块底部,另一头可取下,利用田内水压调节水位。
进排水设施均需做好防逃,可用聚乙烯网或金属网套住管口,网眼规格小于田鱼规格,以不逃鱼、不阻水为原则。
“十三五”渔业亮点连载(上)
4/ 2021年第1期三是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科学开展。
每年的6月6日,各地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放鱼日活动。
“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增殖各类水产苗种1559亿尾,举办的各类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达1万多次,有力地促进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10个,引领带动全国海洋牧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能力提升。
2016年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发布以来,加快相关配套规章制度的制修订工作。
针对长江江豚、中华鲟、中华白海豚、斑海豹等保护旗舰物种,分别出台了7个专门的保护和拯救行动计划。
累计创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35个。
渔业“走出去”取得新成果一是远洋渔业规范有序发展。
科学调控发展规模和节奏,加快渔船装备更新改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远洋渔业转型升级。
全面修订出台《远洋渔业管理规定》,建立远洋渔业企业履约评估制度,加强远洋渔船监督管理,继续“零容忍”严厉打击违法捕鱼,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二是渔业对外交流合作广泛开展。
全面参与联合国及FAO框架下渔业多边事务,参与9个国际或区域渔业管理组织事务,加入《南印度洋渔业协定》,与毛里塔尼亚、阿根廷、伊朗、塞拉利昂、斐济、瓦努阿图等国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深化与美国、欧盟、澳新等渔业对话机制。
稳妥开展与韩国、俄罗斯、越南等周边国家渔业合作,全面加强涉外周边渔业管理,举办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成功实施15周年活动,开展中越、中韩、中俄、中老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向菲律宾赠送鱼苗,被写入两国联合公报,得到两国领导人积极评价。
渔业设施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一是渔船、渔港、安全通信等渔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沿海省份更新改造国内渔船1万余艘、远洋渔船679艘,为11万余艘渔船配备了安全和通导装备,建成通讯岸台约200座、渔港动态管理系统17个、渔船动态管理系统及灾备中心约50套、渔用航标179个,累计安排建设213个渔港及避风锚地,渔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稻鱼共作生产技术规范
稻鱼共作生产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鱼共作的环境条件、田间工程、水稻栽培、鱼种放养、种养管理、病害防治和产品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稻田养殖鲤鱼、鲫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DB23/T 020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3 环境条件3.1 产地环境产地环境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稻田条件作为准备养鱼的田块应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不受干旱影响和洪水威胁。
枯水、漏水或轮灌的田块及溢洪区、排水汇集地不宜选择。
稻田土质应保水性能好,耕作层浅的沙土田、沙泥田不宜选择。
稻田最好集中连片,单块稻田面积以0.3hm2~1hm2为宜。
4 田间工程4.1 田埂对于土埂,为防止坍塌和漫埂跑鱼,田埂加高到50cm以上,顶宽加到40cm以上、底宽加宽到60cm 以上。
另外,还要夯实田埂,保证田埂坚固。
水泥埂或其它坚固的田埂埂高应在50cm以上,一般不需其它改造。
4.2 进排水口进出水口呈对角设置。
在进出水口均设置拦鱼栅,其高度和宽度分别大于进出水口20cm,拦鱼栅的两边及下端插入泥土中夯实,上端高出田埂,以防跑鱼。
拦鱼栅用铁筛片制成,安置两层,两层间隔20cm~50cm。
4.3 鱼沟及鱼坑4.3.1 开挖时间一般泡田整地后挖鱼沟,如果泡田整地前挖鱼沟,泡田耙地易导致鱼沟淤塞。
必要时水稻插秧后,还要对鱼沟清理一次。
4.3.2 开挖方法在稻田内挖鱼沟或鱼坑均可,也可鱼沟与鱼坑相结合。
在稻田内靠近田埂边挖鱼沟,距田埂底部1m 以内。
鱼沟宽50cm~60cm、深40cm~50cm。
可在一个田块内挖一条边沟、两条边沟(相通,呈L形)、三条边沟(相通)或四条沟(相通,呈口字形),不建议在田块中间部位挖鱼沟,如田字形、井字形鱼沟,以免影响机械插秧、机械收割。
稻渔共作 生态种养创特色
金玉姣:稻渔共作生态种养创特色1稻渔共作模式所谓稻渔共作,即栽稻、养鱼共同进行,养殖鱼类包括虾、蟹、鳖等,通过不同生产场所的重叠使得土地、水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1]。
与此同时,水稻、养鱼之间共生互利,增加有机水稻、有机鱼产量,并且能够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多收”,这在我国综合种养领域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也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条件。
2稻渔共作生态种养优势第一,稻田基础设施。
昌江区运用稻渔共作、生态种养这一模式,其中稻田设施非常重要。
例如低地稻田、田间沟渠、池塘以及附近堤坝等基础设施的使用[2]。
一般种植水稻可以采用常规种植与两种宽行大垄种植模式,后者可以提高稻田中水生初级生产力,要想提升稻田单位体积生产率,需要优化稻田基础设施,例如在稻田三面开挖沟渠,增加渔群放养密度。
第二,稻渔系统营养利用率。
稻鱼共生系统可以在水体资源与土地资源上达到良好的利用效果,管理肥料与饲料内部添加的相对数量,既可以增加鱼的产量,又不会导致严重的氮污染。
采用稻鱼养殖系统,需要注重稻田水体的常规水质是否达标,稻鱼养殖施加肥料,针对各种施肥处理产量的差别建议调整氮、磷、钾比例,以20:10:10为准,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并且在稻田内部放养鱼类,使得稻田土壤肥力增加。
第三,稻渔生态系统。
稻渔共作优势体现在生态环境保护这一方面,因为稻田中放养鱼类可以消化掉稻田中的一些物质,创建良好的生态系统,提高稻渔系统稳定性与生产力。
在稻田中种植藻类生物,可以加快氮元素迁移和转化,凭借藻类所具备的光合作用使得水体溶解氮含量不断增加。
如此一来,水体氧化还原电位也可以提高,满足水稻种植的营养需求。
第四,农药使用量与病虫害管理。
稻渔共作需要做好农药使用量的控制,以免过度施加农药降低水产品质量。
在病虫害控制方面,建议运用综合虫害管理方法,严格控制农药施用量,节省稻渔共作生产成本,保证生态环境质量,也可以提高食品安全性。
第五,温室气体排放。
稻渔共作这一模式有利于完善生态系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根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推进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农专发(2023)1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27年,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并巩固在4万亩以上,实现亩均产出水产品100斤、稻谷IOoO斤(山区或特种水稻800斤),亩均增收2500元以上;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单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平均减少30%和50%以上;新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县1个;创建省、市、县级重点基地创建150个以上(省级重点基地平原地区规模300亩以上、山区规模100亩以上;市、县两级示范主体单个面积100亩以上);培育带动能力强的共富主体3家以上,每家年带动农户50户以上;力争培育稻渔综合种养区域知名稻米、水产品品牌5个以上,走出一条具有绍兴特色、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之路。
二、重点任务(一)全力推广发展。
紧紧围绕目标任务,落实举措,巩固存量,扩大增量,扎扎实实推进稻渔综合种养。
依托稻田资源优势,鼓励农作制度创新,打造一批工程标准化、产区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管理智能化、经营全链化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示范推动区块连片产业化发展。
要充分利用中低产田、低洼田、冬闲田以及复垦地等潜力地块,深度挖掘发展潜能,不断扩大稻渔综合种养面积。
(二)创新种养模式。
以全市农技、渔技推广体系为主体,发挥科研院所和粮油、水产科技团队优势,以稻虾、稻鳖、稻蛙、稻鱼等模式为重点,优化水旱轮作、茬口衔接、种养管理等技术,加快形成一整套操作流程图、技术明白纸,加强良种选育繁育、稻渔品种选择、种养殖管理、减肥减药、绿色防控、种养尾水处理、产品质量管控等环节的研究与示范,开展稻渔模式对固碳增汇、地力修复、盐渍改良等研究,强化农机、农艺与渔技的有机衔接融合,积极推进数字化技术在稻渔综合种养领域中应用。
(三)强化主体培育。
支持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推行“连片流转+土地整治”模式,推广季节性流转,培育稻渔种养领军企业,深化生产托管服务,培育壮大稻渔综合种养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稻渔综合种养能够实现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的有机结合,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的同时,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项目目标1、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水稻增产、水产品增收。
2、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和管理经验,为推广应用提供示范。
三、项目实施地点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稻田作为项目实施地点,面积为_____亩。
四、项目实施内容1、稻田改造(1)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度达到_____米以上,宽度达到_____米以上,确保不漏水、不垮塌。
(2)开挖鱼沟、鱼坑。
鱼沟宽_____米,深_____米,呈“田”字或“井”字形分布;鱼坑面积占稻田面积的_____%左右,深度_____米以上。
(3)完善进排水系统,安装过滤网,防止杂鱼、敌害生物进入和养殖水产品逃逸。
2、水稻种植(1)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倒伏水稻品种,如_____。
(2)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措施。
(3)合理密植,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求,合理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适量使用化肥。
3、水产养殖(1)选择适合稻田养殖的水产品种,如小龙虾、鲤鱼、鲫鱼、泥鳅等。
(2)合理放养密度。
根据稻田面积、水质条件、养殖品种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放养小龙虾_____斤、鲤鱼_____尾、鲫鱼_____尾、泥鳅_____斤等。
(3)科学投喂。
投喂优质饲料,根据水产品生长阶段和天气情况,合理控制投喂量和投喂时间。
4、田间管理(1)定期巡查稻田,检查田埂、进排水系统是否完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标准及评分表
附件1
1-1 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标准及评分表
(2019年版,池塘养殖类)
2.双面打印后填写,样式在渔业渔政管理局网站()下载。
1-2 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标准及评分表(2019年版,工厂化养殖类)
注:1.总分达到80分(含)以上为验收合格。
2.双面打印后填写,样式在渔业渔政管理局网站()下载。
1-3 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标准及评分表(2019年版,大水面养殖类)
注:1.大水面养殖包括淡水水库、湖泊、网箱,海水底播、筏式、吊笼、网箱等。
2.总分达到80分(含)以上为验收合格。
3.双面打印后填写,样式在渔业渔政管理局网站()下载。
1-4 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标准及评分表(2019年版,稻渔综合种养类)
注:1.总分达到80分(含)以上为验收合格。
2.双面打印后填写,样式在渔业渔政管理局网站()下载。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方案与措施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方案与措施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具有“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方案与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产业现状目前,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提高了水产品的供给,促进了农民增收。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标准不统一、基础设施不完善、品牌建设滞后等。
二、产业方案(一)科学规划种养区域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稻渔综合种养区域。
优先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稻田进行开发。
(二)优化种养模式1、稻虾共作: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小龙虾可以为稻田松土、除草、吃害虫,其排泄物还能为水稻提供肥料。
2、稻鱼共生:在稻田中放养鲤鱼、鲫鱼等鱼类,鱼类可以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同时其活动有助于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促进水稻生长。
3、稻蟹共养:在稻田中养殖螃蟹,螃蟹可以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其爬行活动还能起到松土的作用。
(三)加强技术创新1、研发适合稻渔综合种养的优良品种,如抗倒伏、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和生长快、适应性强的水产养殖品种。
2、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如水质调控、饲料投喂、疾病防控等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3、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及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
(四)完善基础设施1、加强稻田的改造和建设,建设标准化的田埂、沟渠、防逃设施等,确保稻田的蓄水、排水和养殖安全。
2、配备必要的养殖设备,如增氧机、投饵机、水质监测仪等,提高养殖的自动化水平。
(五)强化品牌建设1、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加强对稻渔综合种养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打造特色品牌,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网络宣传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1.06.16•【文号】农渔发〔2021〕13号•【施行日期】2021.06.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农渔发〔2021〕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渔业厅(局、委),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有效发挥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对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的引领带动作用,提升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创建示范活动保留项目目录的通告》要求,我部制定了《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联系电话:010-59192930农业农村部2021年6月16日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以下称“国家级示范区”)创建示范和监管工作,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创建示范活动保留项目目录的通告》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级示范区创建示范应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基础设施和健康养殖模式、依法规范管理,引导和带动地方全面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提升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第三条国家级示范区的创建示范主体,为符合《国家级示范区基本条件》(见附件1)的水产养殖生产经营单位或县级人民政府。
国家级示范区创建示范活动主要采取省级渔业主管部门考核验收,农业农村部公开征询意见、公布名单并授牌的方式进行。
SCT1135-2017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目录前言 (1)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2)第1部分:通则 (2)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3)4 技术指标 (4)5 技术要求 (4)5.1 稳定水稻生产 (4)5.2 规范水产养殖 (5)5.3 保护稻田生态 (5)5.4 保障产品质量 (6)5.5 促进产业化 (6)6 技术评价 (7)6.1 评价目标 (7)6.2 评价方式 (7)6.2.1 经营主体自评 (7)6.2.2 公共评价 (7)6.3 评价内容 (7)6.3.1 经济效益分析 (7)6.3.2 生态效益评价 (8)6.3.3 社会效益评价 (8)6.4 评价方法 (9)6.4.1 效益评价方法 (9)6.4.2 技术指标评估 (9)6.5 评价报告 (9)a) 经济效益评价情况; (9)b) 生态效益评价情况; (9)c) 社会效益评价情况; (9)d) 模式技术指标评估情况; (9)e) 优化措施建议。
(9)附录A(资料性附录) (10)附录B(资料性附录) (10)附录C(资料性附录) (11)前言SC/T 1135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拟分为6部分:——第1部分:通则;——第2部分:稻鲤;——第3部分:稻蟹;——第4部分:稻虾(克氏原螯虾);——第5部分:稻鳖;——第6部分:稻鳅。
本部分为SC/T 1135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56/SC 1)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大学、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稻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朱泽闻、李可心、陈欣、成永旭、王浩、肖放、马达文、何中央、唐建军、金千瑜、王祖峰、李嘉尧。
稻渔综合种养(2) 稳步推进湖南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
2021 年第 2 期 2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稻渔综合种养(2)
养殖世界·
稳步推进湖南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处(410005) 陈 芳
(续第 1 期第 23 页) 2019 年,湖南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约 31.3 万 公顷,水产品产量约 39.2 万吨;其中稻虾面积约 16.7 万公顷,约占全省稻渔种养面积的 53.3%, 稻田养虾产量 30.7 万吨,约占全省稻渔种养产量 的 78.4%。稻渔综合种养在 14 个市州均有分布, 除湘西、湘南等传统稻田养殖区稳步发展外,环 洞庭湖区的益阳、岳阳、常德 3 市近年来快速发 展,并逐渐成为湖南省稻渔综合种养新的增长点。 2020 年,以上 3 市稻渔种养面积 18.1 万公顷,其 中稻虾养殖面积 17.2 万公顷,产量 32.8 万吨,产 值 71.7 亿元。湖南省稻渔综合种养基本形成了以 “郴州高山禾花鱼”为标示品牌的湘南稻鱼模式、 以“辰溪稻花鱼”为标示品牌的湘西稻鱼模式和以 “南县小龙虾”为标志品牌的环洞庭湖区稻虾模式 的分布格局。 湖南省稻渔综合种养取得初步成效。这与各 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把稻渔 综合种养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产业扶贫、治理农 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抓手,并出台多项政策促进稻 渔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密不可分。 其中,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发布的《湖南省 “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就明确提出了 “要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到‘十三五’末 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 33.3 万公顷”的工作 目标。针对这一目标,2018—2019 年省级投入资 金 8000 万元启动 10 个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建设工 作。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要求各县市重点扶持
稻虾综合种养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要求
稻虾综合种养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要求1. 引言稻虾综合种养是一种集稻作与虾养两种产业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的优点。
为了推动稻虾综合种养的规范化发展,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稻虾综合种养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要求,包括标准的制定、执行和效果等方面。
2. 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必要性稻虾综合种养是一种复合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对生态环境、水质要求较高。
通过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 统一种养管理标准,提高生产效益;- 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 - 探索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最佳种养技术; -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 - 提供经验和指导,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模式。
3. 标准制定3.1 调研与比较在制定标准之前,应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比较,了解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经验。
可以参考已有的国家和地方标准,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形成本地适用的标准。
3.2 制定工作方案制定标准的过程应当科学、系统,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应包括以下要素: - 目标和任务:明确制定标准的目标和任务; - 参与机构:确定参与制定标准的机构和责任人; - 资金和时间计划:确定资金和时间的投入计划。
3.3 制定技术标准制定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标准时,应包括以下内容: - 稻田和虾塘的规划和设计;- 稻虾共生养殖技术和管理要点; - 水质和环境监测与管理; - 疫病防治措施;- 种养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4. 标准执行4.1 建设示范基地根据制定的标准,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示范基地。
基地的规模应适当,能够满足展示、演示和教育的功能。
4.2 专业培训和指导为基地的工作人员和农户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使其熟悉标准和技术要求,掌握操作技能。
可以邀请专家进行培训和指导,也可组织技术交流会议。
4.3 规范管理基地的管理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种植和养殖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 疫病防治工作的实施; - 水质和环境监测与管理; - 员工和农户培训及指导。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150号(农业水利类006号)提案答复的摘要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150号(农业水利类006号)提案答复的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8.12•【文号】农办案〔2024〕79号•【施行日期】2024.08.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150号(农业水利类006号)提案答复摘要农办案〔2024〕79号唐冬生等6名委员:你们提出的《关于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破解耕地“碎片化”的提案》收悉。
经商自然资源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创新综合种养模式,构建绿色种植制度2022年10月,我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耕地粮食生产功能,保持水稻生产主体地位,科学利用稻田水土资源,提高水稻和水产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引导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合理确定发展规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采取系列政策措施防止耕地“非粮化”。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新增了关于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的罚则。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强调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决策部署,2021年我部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建立耕地进出平衡制度。
2023年建立耕地和生态保护“长牙齿”硬措施工作机制,严肃查处耕地“非粮化”等重大问题。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指导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稳步推进稻渔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配合自然资源部继续抓好防止耕地“非粮化”各项政策规定落实,强化监测监管,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项目书
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项目书好啦,今天咱们聊聊一个非常接地气的项目——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把稻田和鱼池搞在一起,既能种稻谷,又能养鱼,甚至还能养虾。
怎么说呢?这就像是一个“生态小乐园”,两者搭配起来,相得益彰,既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能促进农业和渔业的双赢。
大家可能会想,怎么把稻田和鱼池搭配得那么巧妙,哎,说实话,这就是大自然的智慧了!你看啊,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不但能帮忙吃掉一些害虫,还能给稻田带来一些天然的肥料,帮助水稻更好地生长。
简直是“天作之合”嘛,谁能想到两种看似不相关的东西,搭在一起居然能这么和谐。
说到这个项目,咱们得从头说起。
咱们选了个好地方,地理位置好、气候适宜,水源也相当充足,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搞“稻渔综合种养”。
试想一下,水稻在田里摇曳生姿,微风拂过,稻香四溢;而水面上,鱼儿在欢快地游动,偶尔溅起一阵水花,仿佛在跟你打招呼。
你看看这画面,是不是有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而且啊,这种“稻渔”模式不光是美景,它还特别能挣钱哦!通过合理的管理,既能收获美味的稻米,又能捞到不少鱼和虾,甚至还可以卖一些水草和土壤肥料,真的是“一举多得”。
不过,咱们不能光讲美好,还得考虑怎么去做。
因为稻田和鱼池的管理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水质得保持得好,鱼可不是随便养的。
水温、酸碱度,甚至水里的氧气含量,都得精心调控。
你想啊,鱼可不像人,吃了坏水可不行,得确保它们能有一个清新又舒适的环境。
然后,稻田的水位也得控制好,太高了怕淹了稻秧,太低了又怕鱼儿没地方游。
所以说,这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支持。
别看它看起来很简单,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
不过,放心啦,咱们可是有经验的农民朋友和技术人员,他们都会定期检查,保证稻田和鱼池的环境都保持在最佳状态。
说完了管理,再说说这个项目给咱们带来的好处。
最直接的,当然是经济收益啦。
稻渔综合种养不仅能让稻田增产,鱼虾的收入也是不小的。
首个稻渔领域国家标准《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发布
首个稻渔领域国家标准《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发布佚名
【期刊名称】《农村百事通》
【年(卷),期】2024()3
【摘要】日前,《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GB/T 43508-2023)(以下简称《通用技术要求》)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告发布,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编制,是稻渔综合种养领域首个国家标准。
【总页数】1页(P1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r产学研深度融合促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稻渔综合种养(6) 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下)
3.四川首个山区稻渔综合种养地方标准发布
4.《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启动
5.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举办《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编制线上研讨活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标准
一、基本条件
(一)主体明确。
创建主体为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或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二)权属清晰。
示范区边界清晰,持有合法有效的土地承包权或经营权证明,无土地使用纠纷。
(三)质量安全。
示范区周边无工业污染源,近五年来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近三年,没有发生水稻和水产品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二、产地环境
(一)土壤。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Ⅱ类以上标准。
(二)水源。
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以上标准。
三、技术模式
(一)模式要求。
形成了与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典型技术模式。
形成了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为特征,以“稳粮、促渔、增效、安全、生态”为目标的连片稻渔综
合种养典型经营模式。
1.标准化生产。
根据实际将稻田划分为若干标准化的综合种养单元,并建立了相应的先进稻渔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控制和稻渔工程标准。
2.规模化开发。
平原地区应集中连片,且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丘陵山区应各田块位置毗邻,面积在1000亩以上。
3.产业化经营。
建立了苗种供应、生产管理、流通加工、产品销售等关键环节的产业化配套服务体系。
4.品牌化运作。
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或者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
拥有水稻和水产品自主品牌,具有健全的品牌经营和管理体制。
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品牌产品售价与当地普通产品相比产生了一倍以上的品牌溢价。
(二)指标要求。
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合理优化,满足稻渔互利共生需求,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稻渔种养综合效益。
1.水稻产量。
平原地区优质无公害水稻亩产不低于500公斤;丘陵山区优质无公害水稻亩产不低于400公斤。
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区域,亩产可适当降低30%左右。
2.田间工程。
田间工程建设应符合主养品种对稻渔共生的基本要求,且沟坑占比不得超过总面积的10%。
3.用药用肥。
使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使用量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相比减少50%以上。
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生态防
治,农药使用量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相比减少50%以上。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主要利用生态措施,渔用药物使用符合规定,严格把控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质量关。
鼓励实现“零化肥、零农药和零抗生素”的“三零”目标。
4.循环利用。
水产动物养殖充分利用稻田的天然生物饵料,饵料系数与池塘养殖相比减少35%以上。
水产动物残饵粪便等为水稻提供肥料,减少化肥使用50%以上。
鼓励水稻秸秆还田利用。
5.产值利润。
亩均利润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相比提高一倍以上,且亩均增加利润不低于2000元。
四、生产管理
(一)生产记录。
建立《稻渔综合种养生产记录》《稻渔综合种养施肥用药记录》和《稻渔综合种养产品销售记录》,按时认真填写,记录内容详细完整准确并妥善保管。
(二)质量控制。
建立了生产投入品采购、保管和使用规章制度;采购生产投入品来源于合法生产企业,并按照《农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规定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药和饲料,不使用冰鲜(冻)饵料直接投喂,无使用禁用药品行为。
水产品和稻米品质需至少达到无公害产品标准。
(三)内部管理。
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张贴重要的管理制度、技术规程等,定期对职工或成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有稻渔综合种养专职技术人员或技术支撑单位。
(四)产品追溯。
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销售农产品应附具《产品标签》或者《食用农产品合格证》。
五、社会效益
(一)辐射带动。
发挥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积极主动为区域农户提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联系和示范带动周边养殖渔民50户以上,提高周边农户对稻渔综合种养的认知程度和技术水平。
(二)就业增收。
能直接吸纳当地农(渔)民就业或间接提供劳动就业岗位,或与当地利益相关的农(渔)户建立了公平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当地利益相关的农(渔)民人均年收入增长20%以上。
(三)融合发展。
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基础上,开展了农产品加工销售、创意农业体验、休闲旅游等二三产业,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