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精品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能力目标: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些千古名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另一代表作《锦瑟》。
二、走进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卷入牛李党争之中,政治上受到压制,始终郁郁不得志,于46岁时病死在荥阳。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可惜他“运与愿违”,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
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伤情调的原因。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响的一个诗家,尤其是他的七律有独特的风格。
李商隐的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的,有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的,有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与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风格婉转缠绵,有吐韵铿锵、工于唱叹等艺术特点。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思严谨,立意高超,深情婉转;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辞藻华丽;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手法。
有《李义山诗集》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教学案新人教版
《李商隐诗两首》
马嵬
【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基础知识过关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
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
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重难点过关
☆具体赏析《马嵬(其二)》
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2.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3.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4.“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5.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6.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
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7.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用诗句回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马嵬》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
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
”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
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诗国风采”的《李商隐诗两首》,包含《锦瑟》和《马嵬》(其二)。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马嵬》(其二)则以唐代安史之乱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锦瑟》和《马嵬》(其二)两首诗的内容,体会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 分析并掌握《锦瑟》和《马嵬》(其二)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感受李商隐诗歌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锦瑟》和《马嵬》(其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诗句中提炼出诗人的情感,体会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古琴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琴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何象征意义?”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李商隐诗两首。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讲解诗歌(1)分析《锦瑟》的表达技巧,如比兴、象征、拟人等。
(2)解读《马嵬》(其二)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对历史的反思。
4. 例题讲解以《锦瑟》为例,分析诗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马嵬》(其二)中的表达技巧。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情感,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锦瑟》表达技巧:比兴、象征、拟人情感: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2. 《马嵬》(其二)表达技巧:对比、用典、讽刺情感: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锦瑟》和《马嵬》(其二)。
(2)分析《锦瑟》和《马嵬》(其二)的情感,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述。
2. 答案(1)见教材。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李商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但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024年高中语文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3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三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4年4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能力:通过分析李商隐的诗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诗歌创作能力。
强调《李商隐诗两首》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诗歌鉴赏中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以确保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资源能够正常展示。
6.网络资源:确保教室网络畅通,以便于查找和分享在线教学资源。
7.教师备课本:教师准备详细的教案和教学课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便于课堂讲解和引导学生学习。
8.作业布置:提前为学生布置相关的预习作业,如阅读李商隐的诗作、了解其生平背景等,以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诗歌的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诗歌艺术的魅力,提高实践能力。
在《李商隐诗两首》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2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素材2 精品
《李商隐诗两首》说课稿一、说教材《李商隐诗两首》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属于古代诗歌。
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古代诗歌鉴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鉴赏诗歌的要点便是在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体悟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而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意境高远,语言华美,风格秾丽,值得玩味。
这两首诗中的《锦瑟》情感隐晦凄美,又善于用典,《马嵬》(其二)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鉴赏。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①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特色;②诵读,认识并积累生僻字词,如:惘、瑟、嵬、柝。
2、能力目标:①训练诵读诗歌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3、德育目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4、教学重点:能力目标①、②5、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及表现手法三、说教法诵读指导、引导讲解、点拨启发、讨论领悟、探究、归纳总结四、教具多媒体、导学案五、时间一课时六、说学习过程1、以李商隐诗词中的名句导入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他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名句的重温进而激发他们了解李商隐及阅读他的作品的兴趣。
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这部分内容量比较大,全部由多媒体展现。
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
3、学习《锦瑟》,解题“锦瑟”,意为“装饰华美的瑟”。
①、范读正音(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②、朗读指导正音之后,请个别学生朗读,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7《李商隐诗两首》(共2课时)Word版含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 鉴赏法【教时安排】 2教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互动设计1] 开堂白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整体感知互动设计2] 旷世情种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
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
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
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
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
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
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
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及参考答案.doc
第7 课李商隐诗两首目标导学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4.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预习案知识链接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典文学全面而繁荣的时期,唐诗,作为唐代文学的主导文体样式,与先秦散文、汉赋、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无疑是因为它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1)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山居秋暝》《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解说】一幅清新朴实的农家风景画,呈现在读者面前。
诗人将恬静乐观的生活情趣,诚挚亲切的友情,纯朴浓郁的农村风俗,熔为一体,表现出和谐的美。
(2)边塞军旅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例1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创新求变的中唐诗(白居易、刘禹锡、韩愈、柳宗元、李贺等)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而衰,安史之乱以后的现实使诗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清醒的观察和思考,所以唐代中叶的诗歌主流是现实主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就是在这种趋势中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流派,尤其白居易创作出一系列的如《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抨击黑暗,同情百姓疾苦,语言通俗流畅的优秀诗篇。
此外,李贺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较为突出,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
4.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小李杜”)是杜牧和李商隐活跃的时代。
杜牧出于杜甫、韩愈,而在风格上将清新峻拔熔为一炉。
李商隐则尤长于七律,在七律这种形式上继杜甫之后,有了可喜的发展。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精品教案
2.7《李商隐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能力目标: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些千古名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另一代表作《锦瑟》。
二、走进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卷入牛李党争之中,政治上受到压制,始终郁郁不得志,于46岁时病死在荥阳。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可惜他“运与愿违”,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
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伤情调的原因。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响的一个诗家,尤其是他的七律有独特的风格。
李商隐的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的,有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的,有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与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风格婉转缠绵,有吐韵铿锵、工于唱叹等艺术特点。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思严谨,立意高超,深情婉转;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辞藻华丽;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手法。
有《李义山诗集》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2024年高中语文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6新人教版必修3
- 朗诵比赛: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评价学生在朗诵中的情感表达、节奏把握和语言感染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思考深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
- 创作实践: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通过创作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文学创作水平。
2. 诗句解读: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以瑟为象征,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引用庄子梦蝶、杜鹃啼血的典故,表现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感悟。
3.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梦境的描绘,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四、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1. 象征手法:广泛运用象征、暗示、典故等手法,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补充和说明举例题型:
1. 诗歌鉴赏:《无题》是李商隐的一首著名诗作。通过对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句的解读,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 创作实践:仿写一首李商隐风格的诗歌,以“夜雨寄北”为题,运用象征手法和含蓄的语言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调查报告:选择李商隐诗歌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为调查主题,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探讨李商隐诗歌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
2. 情感表达: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关注内心世界,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 语言特色:用词精炼,句式工整,韵律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李商隐诗歌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1. 情感共鸣:李商隐诗歌中的情感与现代人在面对现实压力时的心理状态具有相似性。
高中语文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
设计教师
授课教师
时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然醒悟之时已风光不再。即使是当时已惘然无尽,又何况如今独自抚思。如泣如诉的悲剧式诘问,让诗人陷入“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的深深的思索与迷惑之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学案导学:
教师导入
(3分钟)
确定目标
(2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答案 (1)缘由,来由 正,直 右端 一头,
提 升
新
知
这里指一种
导
综
学
合
常
训
识
练
积
能
累
力
提
升
菜单
人教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
文
本
晨 读
望帝春心托.杜鹃
(
)
探
究
在 线 含 英
(2)托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
思
维
)
培
养
咀
华
无复鸡人报晓筹.
(3) 筹运筹筹粮.帷筹.幄款
迁
移
②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
提 升
新
知 导
深思考。
综
学
合
常
训
识
练
积
能
累
力
提
升
菜单
人教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
文
本
晨
探
读
究
在 线
2.颔联和颈联用了哪些典故?对表现人物感
思 维
含
英 情有何作用?
培 养
咀
华
明确
收
获
借
鉴
诗歌原文 典故
对表现人物感情的作用
迁 移
提
升 新
知 庄生晓梦 庄周 既是美好的梦境,又是虚幻之境,
含 英
层意思?
培 养
咀 华
明确 (1)手法:该联运用了反衬手法。“鸡人报晓
筹”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
收 获
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你耗尽一生为万物寻找对仗/可你自己的下联是谁/在那个喧闹而热爱偶数的朝代/你是唯一孤独无匹的事物”(林东威《夜读李商隐》)。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的确是一位最为耀眼的孤独的明星。
不幸的遭遇让他一生左右为难,忧愁伤感,无所适从;满腹的才华使他的诗众体兼备,情致深蕴,影响深远。
学习李商隐的诗,首先要了解李商隐的生平际遇,其次要把握其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本课选李商隐诗两首,风格各异。
《锦瑟》是一首很有李商隐“含蓄”特点的诗,该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
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
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
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一般的“咏物诗”。
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马嵬》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马嵬”即马嵬坡,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县西面。
天宝十五载(756),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杨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题材,歌咏此事的诗词曲赋有很多。
唐人写马嵬之变往往把罪责推到杨贵妃身上,以“红颜祸水”为玄宗开脱,李商隐却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对他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别开生面。
★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他生活在唐朝末年“牛李党争”的时期。
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惘.然马嵬.晓筹.宵柝.华华.年可可.待华.山可.汗当当.时已惘然更更.换适当.更.加2.端⎩⎪⎨⎪⎧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东坡右手执卷端.( )今有难,无他端.( )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 及⎩⎪⎨⎪⎧ 不及.卢家有莫愁( )望尘莫及.(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 传⎩⎪⎨⎪⎧ 空闻虎旅传.宵柝( )舍相如广成传.舍(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可⎩⎪⎨⎪⎧ 此情可.待成追忆( )虽欲言,无可.进者( )潭中鱼可.百许头( ) 3.分古今4.积名句(1)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2011·山东高考)(2)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
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2010·浙江高考)(3)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2009·安徽高考)(4)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2009·江苏高考)(5)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2008·海南、宁夏高考)答案:1.wǎng chóu huá huà dāng dàng wéi tuò kě kè gēng gèng2.来由,缘故/事物的一头/办法/理由 如,比得上/赶得上/到,达到/趁/和 传来/驿站,客舍/递给/传扬 难道,哪能/可以,能够/大约3.一生 青年时代 难道,哪能 表示同意;可以 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爱慕异性的心情4.(1)沧海月明珠有泪 (2)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3)只是当时已惘然 (4)蓝田日暖玉生烟 (5)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点评: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
出句用庄周梦蝴蝶事,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诗人借此典的虚渺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美好的情境。
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传说周朝末年蜀国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之情。
这两句连用,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
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点评:颈联以“泪”“暖”为诗眼,写了明珠和良玉。
月为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中——形成了一个月、珠、泪三者难解的朦胧妙境。
下一句写的则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的朦胧景象。
这两句借景生情,以“沧海月明”“蓝田日暖”之景象来写“珠有泪”的悲哀与“玉生烟”的迷惘。
传说,月满则珠圆,可是,月夜下的沧海明珠依然有泪,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泪点,蓝田山中出产美玉,有玉之处烟霭蒙蒙,而人们只见山中烟霭,不知玉在何处,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无人赏识。
这里的“珠”“玉”都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与理想;也可以是喻指诗人美好的向往和情感。
但不论“珠”“玉”指什么,诗句都充满了怅惘、悲伤之感。
3.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点评:这两句承上铺写。
“空闻”“宵柝”,即徒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
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之事。
长期做“太平天子”、沉湎于淫乐生活的唐玄宗及其宠妃,哪里听到过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呢!在皇宫中,连公鸡都不准养;安然高卧,自有专人去做公鸡报晓的工作。
“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以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
而冠以“空闻”二字,则表明“虎旅”虽“传宵柝”,却不能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了。
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无复鸡人报晓筹”。
4.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点评:这两句诗是嘲讽唐玄宗虽多年做帝,并不能长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
“如何”,为什么。
“四纪”,四十八年。
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将近四纪。
“卢家有莫愁”,借南朝乐府民歌的典故,指平民夫妇的恩爱生活。
诗歌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警醒后世,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
唐玄宗贵为天子却不得不赐死宠妃,而平民百姓卢家夫婿,却能与莫愁女白头偕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语言虽直白了些,但表达出来的情至深至痛,鞭挞有力。
1.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地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你是怎样解读这首诗的?提示:《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邈,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
李商隐一生,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
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
有人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诗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
2.《马嵬》(其二)一诗在章法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提示: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第五、六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
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贵妃之死3.《马嵬》(其二)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两句?结合其表现手法和在诗中的作用分析其成为主旨句的原因。
提示:这首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的事。
首联用讥讽的语调确定了杨贵妃之死,中间两联写马嵬之变和发生悲剧的经过,尾联是对前六句的总结,所以“主旨句”是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这句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歌前三联对李、杨二人的事迹进行描述后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
“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唐、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至于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这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锦 瑟⎩⎪⎨⎪⎧ 首联——发“无端”之怨,引“华年”之思颔联⎩⎪⎨⎪⎧借“庄子”之典,表“迷”惘之情用“望帝”之事,“托”悲切之意颈联⎩⎪⎨⎪⎧ 化“沧海”明珠,喻德才理想引“蓝田”玉烟,诉无奈苦悲尾联——叹“此情”之深,怅“惘然”之久马嵬(其二)⎩⎪⎪⎨⎪⎪⎧ 首联⎩⎪⎨⎪⎧⎭⎪⎬⎪⎫“徒闻”九州“此生”已休可叹颔联⎩⎪⎨⎪⎧⎭⎪⎬⎪⎫“空闻”宵柝“无复”报筹可悲颈联⎩⎪⎨⎪⎧⎭⎪⎬⎪⎫“六军”驻马“七夕”盟誓可笑尾联⎩⎪⎨⎪⎧⎭⎪⎬⎪⎫“四纪”天子“不及”莫愁可讽深情绵邈、典丽精工李商隐的诗歌内容丰富,师承极广,继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阮籍旨趣遥深、难以猜测的风格,杜甫的忧国伤时的精神和沉郁顿挫的诗风,韩愈的雄奇奔放,李贺的幽冷奇艳,六朝诗歌的精工秾丽,以及民歌的清新流丽。
以《锦瑟》《马嵬》为例,可见其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特点。
构思缜密,情致深蕴。
李诗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诗中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顿挫、缜密深曲的特色。
精确的对偶、工丽深细的语言、和美婉转的音律,外形特别美丽,意义往往隐晦。
《锦瑟》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蓝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传达出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思的意境。
长于用典,含而不露。
《锦瑟》中间四句连用四个典故——庄生梦蝶、望帝啼鹃、南海鲛人、蓝田玉烟,传达迷惘、悲哀、伤感、虚幻的情感体验,四个典故的片断式连接,情调意境的内在统一,构筑起全诗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朦胧画面。
李商隐的用典方式,摒弃了简单替代,突出了典故的辞藻色彩,较多地运用了那些具有神奇色彩与强烈情感的故事,形成了委婉幽深而情感深邃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