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2020年秋季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教案
5、思考:为什么长江黄河都是由西向东流去呢?三、完成拼图游戏,介绍山脉河流的特点。通过课堂上的拼图游戏,进一步加深对祖国主要山脉河流的认知,并通过介绍特点生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我来当导游,介绍祖国风景名胜。
1、小组交流自己游览过的风景名胜。
2、根据风景图片,指名小导游向全班介绍。
讲授新课
二、交流资料,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1、出示《中国地形》图,观察地形特点,说一说中国辽阔的国土有哪几种地形?
(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2、四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这四种地形的相关资料。
3、依次出示书中的四幅插图,指名学生结合插图内容介绍不同的地形、气候特点,以及人们的生产劳动情况。
4、我们所在地区属于什么地形呢?气候特点是怎样的?
5、播放所在地区农事生产的视频,说一说所在地区都有哪些农事生产?这些农事生产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联系?二、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不同地区地形和气候特点。
1、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四种地形的资料。
2、观看当地农事生产视频,了解自然环境对生产劳动的影响。
学习单:
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________
哪些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______
我国四大海域:__ _________ __
我国四大至点:通过观察疆域图,填写和交流学习单,让学生对我们的疆域有清晰的认识,并产生国土不可侵犯的爱国情怀。
四、阅读省级行政区域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域。
1.出示“阅读角”,默读思考我国的行政区域有哪几个种类?
通过算一算的方式,让学生对于祖国广袤的国土有更准确、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与欧洲面积相比,使学生又一次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此环节学生为祖国而自豪的情感油然而生。
《我爱这土地》教案4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4篇《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教学目标1.走进、细读文本,通过朗读、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和象征意味的语言,来理解诗人对这土地和祖国深沉而又刻骨铭心的爱。
2.走出文本,思考“土地”这一诗歌意象所蕴含的深意。
一.新课导入假如你是一只鸟,你会用的喉咙唱歌,为什么?设计意图:吸引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可以快速进入文本。
(如果学生用嘹亮、婉转、清脆等词语,我会告诉他,可有一只鸟儿却觉得自己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来歌唱,为什么?)二.不同形式的朗读诗歌的语言凝炼、生动,一些关键字、句,往往包含着极丰富的内涵和意蕴,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领会这些诗句的丰富内涵,从而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扣题通过几个主干问题来品读诗歌中关键词的深刻内涵。
(提醒学生注意本诗的创作年代)1.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2.“鸟儿”歌唱这片土地上怎样的风景?3.“鸟儿”用怎样的方式来爱这片土地?前两个问题主要引导学生关注暴风雨、悲愤、激怒、永远、无止息、林间、温柔的黎明等富有象征意味和暗示力的词语。
在此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回答往纵深追问:比如我们为何悲愤;被激怒后会产生怎样的反应;为什么这黎明是出自“林间”而非天边;象征着希望的黎明为何用“温柔”来修饰……这里还要注意几个问题:(1)“这”与“那”近指、远指的区别,凄凉、苦难和抗争是充盈在我眼中的,希望是装在我心中的,也许离它还有咫尺之遥。
(2)打击——悲愤——激怒——黎明这一从处境到情感到反应到结果这一情感的变化过程。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欣赏诗人的这句“我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
”第三个问题主要品读出“嘶哑”、(因为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而内心沉痛)“死”(为何而死?受伤、牺牲还是完成了使命?)“腐烂”(灵肉都与土地交融,刻骨铭心的爱)的深意在此基础上,完成这题填空题:这是一片土地。
学生这时应该会有更多的理解,不会再停留在“暴风雨”上比如:凄凉、苦难、希望,不停抗争……。
16 健康的土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6 健康的土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4.16健康的土地(教案)六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核心素养目标※通过正反例对比,举出3~5个例子说明土地健康对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通过资料学习,指出部分国家在垃圾治理上比较有效的做法。
※考察生产和生活,举例说明我们可以为保护土地做些什么。
※通过玩“家园"转盘、画图等活动,完整地归纳概括理想家园的样子。
※认识到保护土地健康的重要性。
重点※综合考虑水、空气、土地、生物四方面因素,描述心中的理想家园。
难点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土地污染与保护、垃圾治理等相关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家园”转盘学具。
教学内容本课引导学生关注土地的健康这一重要话题,认识到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了土地的健康,将这一话题作为理想家园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加以讨论。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
活动一,通过对比健康的土地与被污染的土地,认识到土地健康的重要性。
活动二,通过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垃圾治理对于土地保护的意义。
活动三,带领学生进入更广泛的生活情境,提出保护土地的切实可行的做法,以“学校食堂厨余垃圾减量行动"为例,让学生经历调查、分析、制订方案的过程。
活动四,通过玩“家园”转盘游戏,让学生综合本单元讨论的各方面因素——水、空气、土地、生物等,概括地构想理想家园的样貌。
教学过程活动一对比健康的土地与被污染的土地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地。
土地为生物提供了约30% 的栖息地。
栖息地的健康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的健康息息相关,也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健康的土地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稳定的生产力以及足够的肥力以保持服务功能。
而不健康的土地往往表现为板结、沙化、贫瘠的状态,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受到了污染。
1.土地污染的来源。
土地污染主要来自工矿业废水的灌溉、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空中杀手——酸雨的危害。
此外,污染土地的主要因素还有大气污染、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等。
2.土地被污染的危害。
(1)作为人类主要食物来源的粮食、蔬菜和畜牧产品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土壤,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富集必然引起食物污染,最终危害人体的健康。
《天地人》教案(优秀6篇)
《天地人》教案(优秀6篇)《天地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跟读内容:识字1天地人天、地、人、你、我、他天晴天、阴天、雨天地草地、菜地、雪地人男人、女人、老人读双横线字:天、地、人、你、我、他欣赏儿歌:人有两个宝一教学目标能正确认读“天”等6个生字新词。
能通过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朗读课文。
在学习、游戏过程中,学会与小伙伴一起合作学习、友好相处。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天”等6个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通过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互动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
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教师板书“天”和“地”)引言: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
(板书“人”)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
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进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播放童谣视频。
(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
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
”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
”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
)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话。
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
回忆我们刚才看过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互动活动。
三黑和土地精品教案
《三黑和土地》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2.能说出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新感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教学难点】能说出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新感受。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土地,是生活的根本;土地,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土地,保证了人们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诗歌《三黑和土地》,看看土地改革运动后,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板书:三黑和土地)2.教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介绍作者:苏金伞(1906-1997)。
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现代著名乡土诗人,因其浓郁的乡土诗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主要著作有诗集《地层下》《窗外》《入伍》等。
写作背景: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处处皆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革命让劳动人民获得了宝贵的土地。
本诗就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设计意图:这首诗的创作年代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教学中适当提供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
(随文识字)páqiáo guōtāng guī耙荞蝈蹚闺2.圈画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图片等理解。
批注:土疙瘩:指土块。
耙: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散开柴草、谷物等。
顺溜:方向一致,有次序。
地主:旧时农村中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以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蹚坏:踩坏,踏坏。
打完场:指从庄稼收割之后再到脱壳的整个过程。
公粮:农业生产者或农业生产单位每年缴纳给国家的作为农业税的粮食。
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不再缴纳公粮。
3.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1)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请给每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一、导入新课每个月的不变花费,又有电话费、有线电视费和交通费。
电话费除了初装时要付60加元左右,每月固定的基本话费在25加元左右,能够免费打本地电话,本土长途和国际长途其他收费———不过你能够置办电话卡打长途,很便宜。
有线电视费需要缴,如若不接通有线电视,差不多看不到清楚的电视画面。
这笔费用依据接通的电视频道的数量,每月在30-40加拿大元。
交通费不容易估计。
多伦多的地铁和公共汽车单程一次要2个多加拿大元,一次置办5张票以上能够便宜一点,温哥华和渥太华的情形大概相等。
月票一般不多于100加拿大元,能够无限制地应用本市的种种公共交通。
雅思总体要求词汇量在6000-7000,尤其对于阅读,词汇量的要求是最多了,其中不乏一些生难词汇,当然,单词记的越多越好,因为一切英语考试,单词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对于人来说,现实生活就是欲望的大海。
生命也许就是驾一叶扁舟在欲望之海中奋力拼博的过程。
在这过程里我们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的滋味。
而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作家却用文字记录下了可贵的思考,启悟我们驻足凝望来路与去向,激情与现实,生命的过程与价值。
现在就请我们参看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散行板书〕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二、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
1840年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年退学回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后来又几度出国游历考察。
这一切经历为他日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1910年10月他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他的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童年》、《少年》、《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哥萨克》、《安娜••卡列尼娜》、《魔鬼》、《复活》等等。
(散行板书主要作品名称)三、检测预习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第一篇:《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课外阅读其作品;2、从小说要素归纳小说情节;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主题。
3、欣赏作品处理情节详略、结尾耐人寻味的特点。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能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2、难点是小说主题和寓意的多向理解;欣赏小说的生花妙笔。
教学方法圈点、批注;提问、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谁都对未来充满了梦想与希冀,但有的是不切实际的,我们称为非分之想、妄想;今天我们阅读的作品——《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就是有关欲望的问题,欲望多少才是适当的呢?让我们先来通过阅读,评一评故事的主人公——帕霍姆对于土地这一生活资料的欲望是否适当?二、新授1、题目解说文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启发人们思考:文中的主人公帕霍姆对于土地的需求,即欲望到底有多大?2、作者简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名叫“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
他童年印象最深的是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的小绿棒的故事。
托尔斯泰在喀山大学就读期间,对卢梭的学说产生过浓厚的兴趣。
离开大学后,成为青年地主的托尔斯泰曾力图改善农民的生活,但却不被农民所理解。
这段经历后来在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7)中得到了反映。
50年代,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
处女作《童年》(1852)通过对小主人公伊尔倩耶夫的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出色地表现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聪颖、敏感、感情热烈,并爱作自我分析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它与后来作家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
在高加索期间,托尔斯泰还发表了一些反映战地生活的小说,如《袭击》和《台球房记分员笔记》等。
高加索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朴实的山民,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平民化思想也由此萌发。
这在他后来完成的作品《哥萨克》中有清晰的反映。
《经济学基础》教案
第一讲学时2第一章经济学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明确什么是经济学,了解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经济学十大原理,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含义与运用,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含义与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经济学一、经济学的定义导入案例1—1:关于水资源短缺问题——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学的重要性水,一个沉重的话题。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300吨,为全球人均拥有量的1/4。
城市贫水状况更为严峻: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380座城市缺水,128座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城市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此损失的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城市年缺水量将达200亿立方米。
几乎全世界所有主要城市在进入21世纪时都将面临水危机。
素有"东方水都"之称的上海,三面临水,头上还顶着"一盆"太湖水,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可近些年由于苏州河和黄浦江一些河段受污染,导致该城市水厂取水口"节节败退"。
每到枯水季节,太湖流入黄浦江的水减少,加上受潮水顶托,黄浦江下游的污水和东海咸潮上溯,造成向江浙两省"借水"吃的窘境。
导入案例1—2 《南柯一梦西》——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选择性的关系终日奔忙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天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使人心理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问题1:空气、水、食物、钻石任你选择你最喜欢哪样?分析:据说,人如果3分钟不呼吸就会憋死,3天不喝水会渴死,7天不吃饭会饿死,对于人的生存来讲,空气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水和食物,没有钻石照样能好好活着。
《人力资源管理》教案
《人力资源管理》教案第一章:导论本章重点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历史沿革和发展挑战的讲述,让学习者能对人力资源管理这门学科有个初步的认识与把握,引起学习者对此学科的兴趣。
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论一.人力资源的内涵.1.人口资源: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人的总和。
2.劳动力资源:是指人口中达到法定的劳动年龄,具有现实的劳动能力,并且参加社会就业的那一部分人.3.人力资源:指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转的人的劳动能力,包括现实劳动能力和潜在劳动能力.人力资源的构成内容:有体质:身体素质;智质:学习速率;心理素质:情绪稳定性、心理应变能力等;品德:仁、义、礼、智、信;能力素养:学历、经历、阅历、心历情商:情感商数。
智商是被用来预测一个人的学业成就,而情商是用来预测一人的职业成就。
4.人才资源: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
5.天才资源:指在某一领域具有特殊才华的人,他们在自己的这一领域具有十分独特的创造发明能力,能在这一领域起领先作用,并具有攀登顶峰的能力.二.人力资源基于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如资本、土地、技术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不可剥夺性:人类自身特有的.2.生物性:存在于人体之中。
3.时代性:形成受时代条件的制约。
4.能动性:主观能动性。
5.时效性:青年与中年可用。
6.可再生性:人类繁殖,自身不断学习开发。
7.智力与知识性:通过人力资源的定义即可得出此特征。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书中就说是企业内部对人的管理太简单了)人力资源管理系指企业内所有人力资源之取得、运用、培育、和维护等一切管理的过程和活动,以达成下列四大目标之最大化。
组织的集成: 外部环境的集成与内部作业的契合。
员工的承诺:对组织、管理和工作的承诺.弹性: 功能、数字、距离、及薪资的弹性.质量:工作质量、工作生活质量、员工及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1.系统优化原理:罗丹砍“手"的启示:群体整体功效达到最优的原则.2.激励强化原理:砸花瓶有奖的启示:对企业有利的行为进行激励,以使该行为继续出现的原理.3.反馈控制原理:通过反馈对人力资源需求进行控制.4.弹性冗余原理: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有余地,人力资源运行有弹性(确定编制,员工使用,企业目标,解雇或辞退员工员工晋升).5.互补增值原理:建设团队时,员工各方面因素互补,增值效应(共同理想,首先品质,合作态度,动态平衡)。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以及土地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性•掌握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土地资源与个人生活1.土地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土地资源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性3.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的计算方法第二部分: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2.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3.可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关系第三部分:环境保护与个人责任1.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个人如何履行环境保护责任3.提倡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实践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土地资源与个人生活1.引入:通过引述环保名人的话语或相关新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土地资源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2.讲解:简要介绍土地资源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意识到土地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3.活动: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展示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倡导学生考虑到各种因素如住房、食物和娱乐等,提供合理的计算方法。
第二部分: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讲解:向学生介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如农田轮作、节约用地等,并解释这些方法的重要性。
2.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他们可以提出各自的土地资源利用方法,并展示给全班。
3.讲解:向学生介绍一些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并解释这些措施的意义。
4.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他们对土地资源保护的看法,并鼓励他们提供自己的保护方法。
第三部分:环境保护与个人责任1.讲解:向学生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个人责任的意义。
2.活动:学生讨论个人如何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可以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3.讲解:向学生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并解释这些原则在土地资源利用中的应用。
4.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倡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实践,例如节约能源、回收废物等,鼓励他们提供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展示:评估学生对土地资源与个人生活关系的理解能力。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请关注北师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案【一】一、导入新课对于人来说,现实生活就是欲望的大海。
生命也许就是驾一叶扁舟在欲望之海中奋力拼博的过程。
在这过程里我们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的滋味。
而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作家却用文字记录下了可贵的思考,启悟我们驻足凝望来路与去向,激情与现实,生命的过程与价值。
现在就请我们参看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散行板书〕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二、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
1840年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年退学回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后来又几度出国游历考察。
这一切经历为他日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1910年10月他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他的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童年》、《少年》、《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哥萨克》、《安娜••卡列尼娜》、《魔鬼》、《复活》等等。
(散行板书主要作品名称)三、检测预习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积攒( ) 铁锨 ( ) 贫瘠 ( )广袤( ) 罂粟( )( ) 咫尺( )2.解释下列词语或用下列词语造句。
集思广益:辗转反侧:熠熠发光:四、请学生复述课文1.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
2.学生复述。
五、文本赏析(一)课文分析。
(1)比较标题:A.帕霍姆需要多少土地 B.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思考: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切合文章内容?而课文为什么选择第2种?(2)进一步比较分析标题:结合课文,思考:A.他需要多少土地? B.他想要多少土地? C.他能要多少土地?(二)帕霍姆死亡的真正原因调查与思考。
《父亲的菜园》教案
《父亲的菜园》教案《父亲的菜园》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社小学语文四年级下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6的生字;2、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教学过程:一、知识铺垫与导入1、你们谁见过菜园?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在哪儿见过?菜园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讲完,出示菜园图片)2、那你们见过在铺满石块荒坡上的菜园吗?(出示荒坡图片,揭示荒坡种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艰难)二、初读课文1、今天我们学习《父亲的菜园》,快速阅读,说出对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或者疑惑问题;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利,边读边想;2、教师板书学生问题和感受;三、细读课文1、教师归纳学生感想和问题:看来同学们对父亲很敬佩。
下面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思考:阅读要求:推敲重点语句和词语,语速匀畅,语调抑扬。
边读边打记号和写注释。
通过一件什么事情让你对父亲很敬佩?(解决开荒的原因,菜园对父亲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开垦菜园?找出具体的语句体会父亲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解决开荒的过程和艰辛)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勤劳、自信、坚韧,热爱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人?(系统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父亲的形象)四、拓展出示荒凉的山坡和父亲的菜园图片这是被破坏的土地,这是父亲的菜园;对破坏土地人的行为你有什么评价?父亲和他们比起来你有新感受?《父亲的菜园》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__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懂得劳动创造了美,培养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懂得正因为父亲付出了辛劳,贫瘠的土地才变得肥沃,是劳动创造了美,创造了幸福,培养学生要热爱劳动。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想一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2、围绕“父亲的菜园”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三、自学生字,汇报交流注意强调:“簸箕”的“箕”在词中读轻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公顷教案
认识公顷教学目标:1、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积极参与、观察、推算、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面积单位?(板书:cm²、dm²、m²)问:1平方厘米有多大?谁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到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或大拇指甲的面积。
)1平方分米有多大?1平方米呢?(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2、你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将这段话补充完整吗?早晨7:30小明来到面积是48()的教室,按下了面积是2()的日光灯开关按钮后,伏在面积为24()的课桌上和同学们一起早读。
师:大家想想,如果在48后面填平方厘米会有什么感觉?如果在2后面填平方米有什么感觉?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生:合适)的面积单位。
很好,继续看。
下午3:50,伴着放学铃声,小明迈着欢快的步伐离开了占地面积约2 ()的学校向家里走去。
师:这里该填什么单位呢(师不停顿,接述)你会选择这三个面积单位吗?为什么?谁来说说应该填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小结:(板书“公顷”)公顷是一个面积单位,并且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通常用它来测量和计算土地的面积。
3、教师出示课本中的一组图片(指名读或齐读):读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4、对啊!1公顷到底有多大?它有什么用处呢?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打开书自学81页。
(找到后先和同桌小声说一说)说说你有什么收获?交流汇报:(1)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师追问:为什么?(3)公顷可以用字母h㎡表示。
(4)其他知识。
二、感知1公顷的大小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看,在你的脑子中能不能想出1公顷的大小来。
2020年秋季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教案
2020年秋季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案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我们的国土我们的课题6、我们神圣的国土单元年级五年级家园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的总面积、东南西北四至点、四大海域和行政区划分。
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收集资料、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加深热爰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的疆域,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认识中国政区图,了解我国的首都、行政区划;了解台湾的美丽风光和民风民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爰祖国的情感,懂得祖国每一寸土地神圣不可侵犯。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教学课时3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发放预学单,搜集资料。
导入新课1、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在世界版图上的地理位置,以及国土面积。
2、尝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我国国土面积之大。
3、搜集展示台湾美丽风光和民风民情的视频或图片,准备课上交流。
完成预学单,准备课堂汇报交流的材料。
通过填写预学单,让学生主动了解祖国疆域辽周,为课堂学习提供认知前提准备。
一、观察世界地图,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讲授新课1、出示世界地图,谁能说说中国在哪里,(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从这张地图上你还能了解到什么,(国土面积大、疆域辽阔)一、观察地图,了解祖国的地理位置、初步感知祖国疆域辽阔。
二、分组展示,感悟祖国疆域辽阔。
2020年秋季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案1、课前老师让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我国国土之大。
现在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等会儿每一组推荐一位同学向全班做介绍。
2、分组交流,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介绍:(1)播放"南北温差,东西时差"对比的视频或图片,介绍祖国国土之大;(2)出示一组数据,展示祖国国土之广;课件出示: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5200千米算一算:如果一个人每天步行8小时,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从南往北走,大约要走多少天,(约138天,要四个多月)想一想:从计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3)地图比大小,对比感知祖国疆域辽阔;课件出示:欧洲地图,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中国地图,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通过比较你看出什么,(欧洲有42个国家,而我们一个国家的国土就相当于欧洲42个国家的国土之和。
初中人地关系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人地关系》2.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3.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地关系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使学生认识到人地关系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教学内容:(1)人地关系的定义:人类与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资源、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2)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原始共生阶段、农业共生阶段、工业对立阶段、可持续发展阶段;(3)人地关系的重要性: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维护地球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4)如何建立良好的人地关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资源、生态,提问:“你们认为人类与这些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课题《人地关系》。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地关系的定义、发展历程、重要性和建立良好人地关系的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每组选取一个阶段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2)全班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地关系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地关系。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我国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让学生了解不良人地关系的后果,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建立良好人地关系的建议。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关于建立良好人地关系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践行良好的人地关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学反思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以《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为主题进行教学。
这一主题是非常实用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因为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个教学主题,我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意识。
在教学准备阶段,我首先进行了题目的选择。
我选择了以《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为题目,是希望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对土地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为他们提供相关知识和工具,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给学生讲解了土地的定义和作用。
我向学生解释了土地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农业、建筑、工业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这一部分的讲解,我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土地是一种有限资源,需要我们合理利用和保护。
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这个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我向学生讲解了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土地规划和利用。
通过这一部分的讲解,我希望学生能够意识到个人在利用土地资源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引入了一些案例和实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我选取了一些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案例,向学生展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这些案例和实例的讲解,我希望学生能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通过小组讨论和讲解的方式巩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我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和思考,然后由每个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这种互动的学习方式,我希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教学,我认为学生们对土地资源和其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学会了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
同时,他们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
【教学设计】9.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托尔斯泰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课外阅读其作品;2、从小说要素归纳小说情节;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主题。
3、欣赏作品处理情节详略、结尾耐人寻味的特点。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能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2、难点是小说主题和寓意的多向理解;教学方法圈点、批注;提问、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喜欢过年吗?喜欢的原因是什么……二.作者简介托尔斯泰:俄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纪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人民的顽强抗争,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三.整体感知1.读课文,标划重点字词。
广袤(mao)罂(ying)粟花熠熠(yi)发光荆棘(ji)灼(灼)疼咫(zhi)尺之遥2.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问题探究1.本文围绕主人公构思了一个什么故事?这样的结局好不好?2.主人公落到这个结局的原因是什么?用一个字来概括。
(贪)3.再读课文,谁能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他的贪欲是怎么逐渐膨胀的?五.探究多元化主题六.拓展如果洛克菲尔(1839——1937)还在世,他的身价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约有2000亿,而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身价为407亿美元。
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他写给他儿子的一封信,。
看他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贪心大有必要》……如果你想创造财富成就,创造非凡的人生,我的感受是:贪心大有必要!我由一个周薪只有五美元的职员到今天美国最富有的人,是贪心让我实现了这个奇迹,贪心是推动我创造财富的力量,正如它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伟大动力一样。
成功与失败的间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仅仅是一念而已。
而是看谁有强烈的贪心,谁具有这种力量,谁就能焕发并施展出自己的全部力量,超越自己。
第1单元 综合与实践 一亿有多大(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综合与实践:一亿有多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一亿的概念,知道一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一亿的概念2. 一亿的大小比较3. 一亿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一亿的概念,知道一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亿的大小,以及如何运用一亿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一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一亿的大小(1)让学生观察一亿与一千万、一百万等数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一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
(2)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一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我国的人口、土地面积等。
3. 比较一亿与其他数的大小(1)让学生比较一亿与一千万、一百万等数的大小,巩固对一亿的认识。
(2)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一亿的大小比较。
4. 实际应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一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我国的人口、土地面积等。
(2)引导学生运用一亿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我国人均收入、人均寿命等。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一亿的概念、大小比较及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关于一亿的实际应用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思维活跃度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单元测试:进行一次关于一亿的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一亿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2. 辅助资料:图片、故事、实例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等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亿的概念。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故事、实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亿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
2、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理解人物形象特点;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理解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心理测试:从果汁测试你对金钱的欲望导入
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多媒体显示: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其中《复活》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之一。
三、快速默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
多媒体展示:
开端:帕霍姆为改善生活而欲买地
第一次买地:收益颇丰
发展:
第二次买地:是第一次的十倍
高潮:帕霍姆用脚尽力丈量大片土地
结尾:帕霍姆悲惨地死去,仅得到埋葬之地
四、分析帕霍姆的形象特点。
1、多媒体展示。
帕霍姆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学生讨论总结。
3、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
帕霍姆是一个曾经勤俭持家、苦心经营而致富的农民,最后因为对土地贪得无厌而悲惨死去的可怜人。
五、自主探讨课文内容
开展你问我答活动
六、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
帕霍姆最后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结局,你认为值得吗?为什么?
七、拓展延伸
多媒体展示
有人说,课文的这个结局太凄惨,帕霍姆奋斗了一生,到最后只得到了六英尺的坟墓。
请你发挥想象,为课文设计另外一种结局。
九、课堂小结
十、板书设计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列夫·托尔斯泰
帕霍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