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2课时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2013高考一轮:第十二章近代物理初步 第2单元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1.(2011·天津高考)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A.光电效应实验B.伦琴射线的发现C.α粒子散射实验D.氢原子光谱的发现解析:光电效应实验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A错误。
伦琴射线为电磁波,故B错误。
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C正确。
氢原子光谱的发现说明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故D错误。
答案:C2.(双选)关于核衰变和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23892U→23490Th+42He是α衰变B.147N+42He→178O+11H是β衰变C.21H+31H→42He+10n是轻核聚变D.8234Se→8236Kr+20-1e是重核裂变解析:A项是α衰变,正确;B项是核的人工转变,错误;C项是轻核聚变,正确;D 项是β衰变,错误。
答案:AC3.(2011·全国高考)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E n=E1/n2,其中n=2,3,…。
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A.-4hc3E1B.-2hcE1C.-4hcE1D.-9hcE1解析:处于第一激发态时n=2,故其能量E2=E14,电离时释放的能量ΔE=0-E2=-E14,而光子能量ΔE=hcλ,则解得λ=-4hcE1,故C正确,A、B、C均错。
答案:C4.(2011·四川高考)氢原子从能级m跃迁到能级n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ν1,从能级n跃迁到能级k时吸收紫光的频率为ν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若氢原子从能级k跃迁到能级m,则()A.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B.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C.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D.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解析:由题意可知:E m -E n =hν1,E k -E n =hν2。
因为紫光的频率大于红光的频率,所以ν2>ν1,即k 能级的能量大于m 能级的能量,氢原子从能级k 跃迁到能级m 时向外辐射能量,其值为E k -E m =hν2-hν1,故只有D 项正确。
2022物理第12章近代物理初步第2节原子结构和原子核教案
第2节原子结构和原子核一、原子结构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2.原子的核式结构(1)α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进行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3.氢原子光谱(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系是氢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λ=R错误!,(n=3,4,5…,R是里德伯常量,R=1。
10×107 m-1)。
(4)光谱分析:利用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且灵敏度很高。
在发现和鉴别化学元素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4.玻尔理论(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
(h是普朗克常量,h=6。
63×10-34 J·s)(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
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5.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公式(1)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图如图所示(2)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①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 n=错误!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1=-13。
6 eV。
②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 n=n2r1(n=1,2,3…),其中r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1=0.53 ×10-10m。
第十三章+原子结构-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同步精品课堂(沪科版2020上海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
分布在球体中,电子镶嵌在正
电荷之中,就象枣点缀在一块
蛋糕里一样,所以又被人们称
为“枣糕模型(西瓜模型)”。
J.J 汤姆孙(英国)
1857 ~ 1940
这个模型不久就被
实验事实否定了
20
第十三章
从经典物理学的角度看,汤姆孙的模型是很成功的。
解释原子是电中性的,电子在原子里是怎样分布的,解释原子为什么会发光,能
第十三章 原子结构
主讲教师:XXX
1
第十三章
目录
01
电子的发现
0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03
玻尔的原子模型
2
第十三章
新课引入
科学家在研究稀薄气体放电时发现,
当玻璃管内的气体足够稀薄时,阴极就发
出一种射线。它能使对着阴极的玻璃管壁
发出荧光,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什么呢?
3
第十三章
电子的发现
4
第十三章
赫兹
位卓越的物理学家参加了会议。但 当时的会议记录中根本没有提及卢瑟福对原子结构的研究工作。不久以后,曾在卢
瑟福实 验室工作的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N. Bohr ,1885— 1962) 运用创造性的假说拯救了卢瑟福的 核式结构模型。
现代物理学史表明:卢瑟福的方法和理论开辟了研究原子结构的正确途径, 为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线带负电
测出了粒子
的比荷
4.英国物理学家汤姆
3.猜想:
孙让阴极射线在电场
(1)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
和磁场中偏转.
(2)阴极射线是带电微粒.
10
第十三章
由实验测得的阴极射线粒子的比荷是氢离子比荷的近两千倍。 J.J汤姆孙猜测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课件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四周期第ⅠB族、ds区 第四周期第ⅠA族、s区
02
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所有金属元素都分布在d区和ds区 B.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都分布在s区 C.元素周期表中第ⅢB族到第ⅡB族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基态原子的p能级上半充满的元素不一定位于p区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PART 01
01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和元素周期表
一、基本概念
1.原子序数
1869年,门捷列夫按相对原子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将元素排列 起来,得到一个序列,并从最轻的元素氢开始编号,称为原子 序数。
现代化学中的原子序数的排列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修改为核电 荷数(质子数)。
02
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
二、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关系
1.主族元素
主族序数
ⅠA
列数
1
价电子排布式 ns1
价电子数
1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13
14
15
16
17
ns2 ns2np1 ns2np2 ns2np3 ns2np4 ns2np5
2
3
4
5
6
7
主族元素的价层电子就是最外层电子,全部在ns能级或nsnp能级 主族序数=价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3d74s2
9
Ni 10
3d84s2 10
Cu 11 ⅠB 3d104s
1
11
Zn 12 ⅡB 3d104s
2
12
①除镧系和锕系元素,副族元素的价层电子都在(n-1)d和ns能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知识点二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特征分区 (1)周期表中的元素可根据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特征划分为 如下图所示的 5 个区。
①s 区元素:最外层只有 1~2 个 s 电子,价电子分布在 s 轨道上,价电子构型为 ns1~2,包括ⅠA 族、ⅡA 族的所有元素。
②p 区元素:最外层除有两个 s 电子外,还有 1~6 个 p 电 子(He 无 p 电子),价电子构型为 ns2np1~6,包括ⅢA→ⅦA 族和 零族的所有元素。
a.元素的分区规律:按照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后排布的能 级分区,如 s 区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后排布在 ns 能级上,d 区、ds 区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后排布在n-1d 能级上。
b.s 区、p 区均为主族元素包括稀有气体,且除 H 外,非 金属元素均位于 p 区。
c.应根据外围电子排布判断元素的分区,不能根据最外层电 子排布判断元素的分区。p 区中,He 的外围电子排布1s2较特 殊。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一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通过碱金属和稀有气体的元素核外电子排布 对比进一步认识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含义。
2.通过元素周期表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各周期、各族元素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通过“螺壳上的螺旋”体会周期表中各区、各周期、各 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
①原子序数-稀有气体原子序数(相近且小)=元素所在的 纵行数。第 1、2 纵行为ⅠA、ⅡA 族,第 3~7 纵行为ⅢB~ⅦB 族,第 8~10 纵行为Ⅷ族,第 11、12 纵行为ⅠB、ⅡB 族,第 13~17 纵行为ⅢA~ⅦA 族,第 18 纵行为 0 族。而该元素的周 期数=稀有气体元素的周期数+1。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二单元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与原子核课时2原子结构原子核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
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2)α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进行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几乎被“撞”了回来。
(3)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2.氢原子的能级结构(1)玻尔理论①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②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
(h是普朗克常量,h=6.626×10-34J·s)③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
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2)基态和激发态: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基态,其他能量较高的状态叫激发态。
3.原子核的组成(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们统称为核子。
(2)原子核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3)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
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
4.天然放射现象(1)天然放射现象: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贝可勒尔发现。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还具有复杂的结构。
(2)三种射线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射线共有三种,分别是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其中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核,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是光子。
(3)半衰期①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②影响因素: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温度、压强)及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无关。
(4)α衰变和β衰变的实质α衰变:核内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内抛射出来。
原子半径电离能及电负性课件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化合价数=电离能突变前电离能组数。
3、电离能的应用
➢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电离能越小、金属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反
之越弱。
➢判断元素的化合价(I1、I2示各级电离能) 如果某元素的In+1>In,则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n价。 如钠元素I2>I1,所以钠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1价。
离能数据(用I1、I2……表示):
元素 I1
电离能I/(kJ·mol-1)
I2
I3
I4
I5
……
X
578
1 817
2 745 11 575 14 830
……
下列有关元素X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元素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3价
B.元素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ⅢA族
C.元素X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左右相邻元素的
2000 1500 1000 500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原子序数
①B和Al锯齿状变化 B和Al的第一电离能失去的电子是 np 能级的,该能级电子的能 量比左边 Be 和 Mg 失去的 ns 能级电子的高。
②O和S锯齿状变化 N 和 P 的电子排布是半充满的,比较稳定,电离能较高。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
的性质 第2课时
原子半径、电离 能及电负性
选择性必修二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学习目标
1.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理解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的递变 规律。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是导致元素性质周期 性变化的原因,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模型,并能利用该 认知模型解释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PPT课件
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I1)的范围:
I1
__4_1_9__ < I1 <___7_3_8___。
-
16
跟踪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最大的是稀有气体元素He
B.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反常现象: 同周期ⅡA > ⅢA、 VA > VIA
C.第3周期所含的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1、影响因素
原子半径 取决于 1、电子的能层数
的大小
2、核电荷数
原
子 同主族,由于
半 电子能层的增
径 逐 渐
加使电子间的 斥力增大而带
增 来的原子半径
大 增大的趋势。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同周期电子能层数相同, 由于核电荷数的增加 使核对电子的引力增 加而带来的原子半径 减小的趋势。
-
6
例1 比较下列微粒半径的大小:
(3)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核外电子数越多, 微粒半径 越大 。 Mg > Mg2+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
半径 越小 。
O2->Na+
-
8
二、电离能(阅读课本P17)
1、概念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 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 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用符号I1表示,单位:kJ/mol
1. 下列左图是根据数据制作的第三周期元素 的电负性变化图,请用类似的方法制作IA、 VIIA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
-
24
-
25
2.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 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 查阅资料,比较锂和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铍 和铝的氢氧化物的酸碱性以及硼和硅的含氧酸酸 性的强弱,说明对角线规则,并用这些元素的电 负性解释对角线规则。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课件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向后
首页
尾页
结束
向前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构造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排列
能级
能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符号
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72
98
能层
能层
K
L
M
N
…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
最多电子数
2
2
6
2
6
10
2
6
10
14
…
2n2
能量增加
能层
K
L
M
N
…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
最多电子数
2
2
6
2
6
10
2
6
10
14
…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Fe(26):
向后
首页
尾页
结束
向前
三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
构造原理
能层
K
L
M
N
…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
最多电子数
2
2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教案与教学反思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上大附中何小龙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对原子质量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
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重点。
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教学作一个铺垫。
因此教材编写了“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材第二部分主要讲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它有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电子层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是教学的难点,但不是教学的重点。
此处只要求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有一个初步观念就可以了。
至于原子结构示意图,仅仅作为原子结构的一种表达手段,教学上不作要求,习题上也不要求会画。
第三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原子很小,它的质量也很小,所以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考虑到此时学生尚无同位素的知识,不便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所以此处只能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做含糊的、初步的了解(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使用)。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逐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第2课时》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必修1(新课标】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初步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能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理解元素所对应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知识,了解了原子的构成。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我们知道,原子的体积很小,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更小。
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的一只蚂蚁。
因此,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运动。
核外电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不同:我们不能测定或计算它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道。
那么我们如何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讲授新课教学环节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讲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1)经过长期研究,人们发现,含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电子运动的主要区域离核有远有近,能量较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较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人们把核外电子运动的不同区域看成不同的电子层,各电子层由内向外的序数n依次为1、2、3、4、5、6、7……分别称为K、L、M、N、O、P、Q……电子层(2)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总是尽量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即最先排K层,当K层排满后,再排L层等。
•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状态是相当复杂的,在之后的课程中,会进一步学习。
教学环节二:核外电子的表示方法【过渡】怎样简明方便地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呢?【讲解】人们常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章末整合课件鲁科版选修
2023
PART 03
原子光谱与能级
REPORTING
原子光谱的分类
发射光谱
原子释放出特定频率的光,形成 的光谱。根据光谱线的特征,可 以推断出原子的种类和状态。
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形成的 光谱。在吸收光谱中,某些特定 频率的光被吸收,形成暗线或暗 带。
能级与跃迁
能级
原子中的电子在不同的状态或轨道上 运动,这些状态或轨道具有不同的能 量值,称为能级。能级的大小取决于 电子的能量。
REPORTING
原子结构实验方法
01
02
03
粒子散射实验
通过观察粒子在金属箔中 的散射情况,研究原子内 部结构。
原子光谱实验
通过观察不同元素发出的 光谱,分析原子能级结构 。
核磁共振实验
利用磁场和射频波,研究 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
原子结构测量技术
原子能谱测量
通过测量原子发射或吸收 的能量,推算原子能级结 构。
原子核的密度极高,约为10^17 kg/m³,远大于其周围电子云的密度 。
原子核的半径约为其所在元素原子半 径的1/10,而其质量约为其所在元素 原子质量的99.95%。
放射性元素的性质
放射性元素能够自发地放出射线 ,包括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等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其原子 核数量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 时间,是放射性元素的重要特征
分子的性质与变化规律
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其组成原子的性质和成键方式。例如 ,分子的稳定性、熔沸点、颜色等都与其成键方式有关。
分子的变化规律
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子会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新的物质。这 些变化规律是化学反应的基础,也是我们认识物质、改造物 质的基础。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原子结构(也可称为原子模型)是指原子的组成以及部分的搭配和安排。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2.使学生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常识.3.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5.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教学难点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设问、激疑、形象比喻、讨论、练习、讲述●教学用具投影仪、胶片、画面一样的音乐贺卡和普通贺卡、铁锁、电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教师举起两张外表一样的生日贺卡][师]同学们,我这儿有两张生日贺卡,现在我把它们打开,请大家说出它们最明显的不同点在哪里?[教师打开贺卡][生]一个会响,一个不会响.[师]如果你想要知道这张音乐贺卡为什么会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你首先想要做的是什么?[生]拆开看看![师]对!也就是说首先要了解它的结构.我们知道,一种物质之所以区别于另一种物质,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而它们的性质又决定于它们各自的结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掌握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然而,自然界的物质太多太多,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去一个一个地进行认识的话,既耗时间又费精力,这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物质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规律,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师]研究物质的结构首先要解剖物质.我们知道,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何两个或多个原子的接触都能生成新物质呢?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进行分析,如H2与F2在冷暗处就能反应,而H2和I2在常温下却不反应;Na与O2常温下迅速反应生成Na2O,而真金却不怕火炼;再如稀有气体等等……][师]为什么常温下氢原子与氟原子“一拍即合”,而氢原子与氖原子却“老死不相往来”呢?要知其究竟,必须揭开原子内部的秘密,即认识原子的结构.[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师]关于原子结构,我们在初中就已熟悉.请大家说出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怎样构成原子的?[生]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其中,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在核外做高速运动.[师]很好,下面我们用如下形式把它表示出来.[板书]一、原子结构[师]下面,我们通过下表来认识一下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投影展示表5-1]表5-1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质子中子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不显电性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① 1/1836(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 1.007 1.008 注①是指对12C原子质量的1/12(1.661×10-27 kg)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师]通过上表我们知道,构成原子的粒子中,中子不显电性,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我这儿有一把铁锁,(举起铁锁)接触它是否会有触电的感觉?[生]不会.[问题探究]金属均由原子构成,而原子中又含有带电粒子,那它为什么不显电性呢?[生]可能是正负电荷互相抵消的缘故吧![师]对,因为原子内部,质子所带正电荷和电子所带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从原子的结构我们可知,原子核带正电,它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决定于核内质子数,我们用Z来表示核电荷数,便有如下关系:[板书]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师]下面,我们再来深入了解一下原子核与原子的关系.[问]谁能形象地比喻一下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的相对大小?[生]甲回答:如果把原子比作一座十层大楼,原子核就像放置在这所大楼中央的一个樱桃.乙回答:如果假设原子是一座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央的一只蚂蚁.[师]回答得很好,甲比喻说明对初中的知识掌握很牢固;乙比喻说明大家对新课的预习很到位.确切地讲,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原子核虽小,但并不简单,它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几乎集中了原子的所有质量,且其密度很大.[投影展示有关原子核密度的资料]原子核密度很大,假如在1cm3的容器里装满原子核,则它的质量就相当于1.2×108t,形象地可以比喻为需要3000辆载重4 t的卡车来运载.[师]其实,从表5-1中所示电子、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也可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的结论.从表中可看出,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均近似等于1,而电子的质量只有质子质量的1/1836,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来,所得数值便近似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我们把其称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规定用符号N表示.则得出以下关系:[板书]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师]这样,只要知道上述三个数值中的任意两个,就可推算出另一个数值来.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比如C表示质量数为12,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问题探究]“ O”与“O”所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生] O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氧原子,而O除表示一个氧原子外,还可表示氧元素.[师]为了熟记X所表示意义及A、Z、N之间的关系,请同学填写下表:[投影练习]粒子符号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用 X表示为①O 8 ? 18 ?②Al ? 14 27 ? ③Ar 18 22 ? ? ④Cl ? ? ? Cl ⑤H ? ? ? H [答案]①10 O ②13 Al ③40 Ar ④1718 35 ⑤10 1 [师]由以上计算我们可得出,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板书] 原子 X[问题探究]是不是任何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生]不是,如上述练习中 H原子,核内无中子,仅有一个质子.[问题探究]假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或失去电子,它还会显电中性吗?[生]不会,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成为带电的原子——离子,不显电中性;形成的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问题探究]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之间有什么联系?[生]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相等,失去几个电子,阳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得到几个电子,阴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师]回答得很好.即:[讲解并板书]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师]这样,我们就可根据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来判断出一些粒子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请大家口答下列问题:[投影]1.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________离子,带________电荷.2.当质子数(核电荷数)________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________电荷.[答案]1.阳正 2.< 负[师]根据以上结论,请大家做如下练习.[投影练习]填写表中空白.粒子符号质子数电子数①S2- ? ? ②Xn+ x ? ③Ym- ? y ④NH ? ?⑤OH- ? ?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指正错误][答案]①1618 ②x-n ③y-m ④1110 ⑤910[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讲了原子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及其性质,它是几代科学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才得出来的结论.[作业]1.用 X符号的形式表示出10种原子.2.课本第94页,二、1、2.●参考练习1.某粒子用 R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B.所含中子数=A-ZC.所含电子数=Z+nD.所带电荷数=n2.某元素Mn+核外有a个电子,该元素的某种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该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A.A-a+nB.A-a-nC.A+a-nD.A+a+n参考答案:1.BC(D选项所带电荷数应标明正负)2.B●板书设计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一、原子结构原子 X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教学说明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中学习过的《原子》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由于本节教学内容无演示实验,理论性较强,学生对此处的内容容易产生枯燥感.为此,采用了旧中引新、设问激疑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精心的引导,并结合形象的比喻,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最后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练习,使本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另外,本节教材的第一部分内容,用原子结构或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相互关系做标题更为合适.此处,采取了前者.第二课时[引言]从上一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原子核相对于原子很小,即在原子内部,原子核外,有一个偌大的空间供电子运动,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与宏观物体是否相同?我们又怎样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课时)二、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师]请大家观察以下物体运动的特点,并注意它们的运行轨迹是否确定.[电脑演示以下运动]1.物质的自由落体运动;2.火车的运动;3.炮弹的抛物线运动;4.天体的运行;5.氢原子的一个电子在核外闪烁运动.[讨论]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跟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有什么不同?[生]1.宏观物体的运动有固定的方向,电子没有.2.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确定的路线,电子没有.[讲述]正如大家所述,宏观物体的运动,如天体的运行、导弹的发射、车辆的行驶等,它们都有确定的轨道,我们可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准确地测出它们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速度,可以描画出它们的运动轨迹.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其运动规律跟普通物体不同.它们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我们不能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速度,也不能描画出它的运动轨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让我们先来研究氢原子核外唯一的一个电子的运动特点.[电脑显示]氢原子核外一个电子的运动示意图(由慢到快)[师]我们看到,当电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时,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团云雾,我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电子形成的云雾之意.[问]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它怎么能形成一团云雾呢?[启发]这是由于电子在核外的运动速度太快(2.2×106 m·s-1),使我们眼花缭乱的结果.[问]大家有没有在什么地方见过类似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生]1.快速进退录像带时,与此情景有点相似.2.武打影片里,形容剑舞得快时,舞剑人的周围常是一团剑影.3.科幻动画片里,飞牒的运行及争斗场面.4.风车快速旋转时的现象.。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原子结构和原子核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基本概念开始,逐步展开对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讲解。
一、原子结构原子结构是指原子的内部构造。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意识到物质是由非常小的粒子构成的,而这些粒子就是原子。
但直到19世纪末,科学家们才通过实验证据确信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1.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是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被称为原子核,而电子则绕着原子核旋转。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近,质量大约为1.67x10^-27千克,而电子的质量则非常小,大约为9.11x10^-31千克。
原子核的半径约为0.1纳米,而电子的轨道半径约为0.1埃。
2.原子的电荷质子带有正电荷,记为+e,其中e为元电荷的基本单位。
电子带有负电荷,记为-e。
中子没有电荷,是中性粒子。
原子总的电荷是零,因为质子和电子数量相等。
3.原子的元素特性每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是固定不变的,被称为原子序数或核电荷数。
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可以得到元素周期表。
电子的数量和排布方式则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米,相比整个原子的尺寸非常小。
但是原子核却凝聚着原子99.95%的质量。
1.质子质子带有正电荷,质量较大。
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特性,因为不同元素的质子数是不同的。
质子数可以通过查看元素周期表获得。
2.中子中子没有电荷,是中性粒子。
中子的质量和质子相近。
中子数可以通过减去原子的质子数来得到。
3.原子的核外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按能级分布在轨道上。
能级较低的电子离原子核较近,能级较高的电子离原子核较远。
根据一套量子数规则,电子的能级和轨道数量是有限的。
电子的排布方式决定了元素化学性质的差别。
三、原子结构的实验验证原子结构的理论模型得到广泛接受,主要是基于一系列实验证据得出的。
1.序列反应一些放射性原子的衰变过程表明有一种带正电的粒子存在于原子核中。
高中物理原子的核结构教案
高中物理原子的核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核结构2. 掌握原子核中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概念3. 认识原子序数与原子序的关系【教学内容】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2. 原子核的结构3. 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4. 原子序数和原子序的定义【教学准备】1. 教科书、课件、实验器材2. 原子模型3. 黑板笔、彩色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原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引起学生对原子核结构的好奇。
二、讲解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介绍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2. 原子核的结构- 讲解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作用和性质- 引入核外的电子对原子性质的影响3. 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介绍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电荷、质量和作用4. 原子序数和原子序的定义- 介绍原子序数代表原子中质子的数量- 解释原子序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序号三、实验演示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原子核的结构,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核结构的特点。
四、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原子核结构对元素性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总结教师总结授课内容,强调原子核结构对元素性质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或实验报告,巩固学生对原子核结构的理解。
【教学评估】通过小测验或实验报告进行评估,考察学生对原子核结构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原子核的结构- 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 原子序数和原子序的定义【延伸拓展】1. 学生可自行探索更深层次的原子结构理论2. 可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深入了解原子核的物理特性【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原子核结构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
学新教材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第1节原子结构(第课时)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3)价层电子排布式 为突出化合价与电子排布的关系,将在化学反响中可能发生电子变 动的能级称为价电子层(简称价层),其上的电子称为价层电子。 Cl的价层电子排布式:_____3_s_2_3_p_5____ K的价层电子排布式:_____4_s_1____
规律方法指导:①构造原理是绝大多数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 序。
②电子按照构造原理排布,会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原 子相对较稳定。
③从构造原理图可以看出,从第三能层开始,不同能层的能级出现 “能级交错〞现象。
能级交错指电子层数较大的某些能级的能量反而低于电子层数较小 的某些能级的能量的现象,如4s<3d、6s<4f<5d,一般规律为ns<(n -2)f<(n-1)d<np。
课堂素能探究
知识点
构造原理
问题探究: 小明同学认为:“能层越高,能级的能量越高。〞你同意他的观点 吗?为什么? 探究提示:不同意。根据构造原理不难看出,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 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4f)>E(5p),E(4f)>E(6s) 等,所以小明同学的观点不合理。
解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原理书写原子的电子排布 式,同时应注意从3d能级开始出现“能级交错〞现象。
规律方法指导:电子排布式的书写顺序与电子排布顺序有所不同, 电子进入能级的顺序是按构造原理中能级能量递增的顺序,而电子排布 式的书写那么按能层的顺序,能层中的能级按s、p、d、f能量递增的顺 序排列。
知识点 问题探究:
电子排布式
已知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什么?
,①②③分别表示的含义是
探究提示:①—能层 ②—能级 ③—能级上的电子数
_新教材高中化学课时检测13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1.与铂同族的贵金属钯(Pd)有多种核素。
下列关于103 46Pd、104 46Pd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不同B.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C.核外电子数不同,是同一种元素D.质量数不同,性质完全相同解析:选B 103 46Pd和104 46Pd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有所不同。
2.3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
下列关于3He的叙述正确的是( )A.3He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B.3He原子易失去两个电子C.3He和3H互为同位素D.3He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解析:选A A项,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3-2=1;B项,3He属于稀有气体原子,很难失去电子;C项,He与H不是同种元素,不可能互为同位素;D项,3He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
3.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并鉴别出了两种新核素,其中一种新核素是185 72Hf(铪)。
下列关于185 72Hf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新元素B.原子核内有185个质子C.原子核内有185个中子D.是183 72Hf的一种新同位素解析:选D 185 72Hf是一种新核素,而不是一种新元素,A项错误;185 72Hf的质量数为185,质子数为72,B项错误;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85-72=113,C项错误;183 72Hf 和185 72Hf的质子数都是72,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D项正确。
4.235 92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
235 92U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下列有关235 92U的说法正确的是( )A.235 92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B.235 92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C.235 92U与238 92U互为同位素D.238 92U核外有146个电子解析:选C 235 92U原子核中含有92个质子,143个中子,原子核外含有92个电子,235 92U 与238 92U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课件-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5d
5f
5
填
充
4s
4p
4d
4f
4
顺
3s
3p
3d
3
序
图
2s
2p
2
1s
1
构造原理规律:
①核外电子填充顺序: 1s ; 2s 2p ; 3s 3p ; 4s 3d 4p ; 5s 4d 5p ; 6s 4f 5d 6p ; 7s 5f 6d 7p
每周期元素种类数: 2 ; 8;
8;
18;
18;
32;
32
序数 名称 符号 K L M
N
11 钠 Na 1s2 2s22p6 3s1 12 镁 Mg 1s2 2s22p6 3s2 13 铝 Al 1s2 2s22p6 3s23p1 14 硅 Si 1s2 2s22p6 3s23p2 15 磷 P 1s2 2s22p6 3s23p3 16 硫 S 1s2 2s22p6 3s23p4 17 氯 Cl 1s2 2s22p6 3s23p5 18 氩 Ar 1s2 2s22p6 3s23p6
(2)29Cu的电子排布式的书写
3.离子的电子排布式
(1)判断该原子变成离子时会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
(2)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则得到的电子填充在最外一个能层的某一个能级上。
Cl 1s22s22p63s23p5
Cl- 1s22s22p63s23p6
(3)原子失去电子时,总是从最外的能层失去电子,即失去电子的顺序是由外向里。一般
22626
2
M层不是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
1
学习 目标
第2课时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PART
01
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学会书写基态原子的
2020(春)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鲁科版(新教材)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
28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二、核心素养 结构决定性质⇒提高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
【素养解题】 [典例示范] 下列原子中,最容易形成阳离子的是________。(填字母)
@《创新设计》
A.
B.
C.
D.
29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解题模型]
@《创新设计》
读题干
下列原子中,最容易形成阳离子的
14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创新设计》
(2)有下列简单离子: ①Na+、②Mg2+、③S2-、④Cl-、⑤K+、⑥F- 与N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是________;与Ar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是________。
答案 (1)①
、
②
(2)①②⑥ ③④⑤
③
④
15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微思考 1.由排布规律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示 (1)18 8
(2)K
Ca
20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创新设计》
3.分别画出Na+、Cl-结构示意图,它们与哪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提示 Na+
Cl-
分别与稀有气体 Ne、Ar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21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创新设计》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各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以钠原子为例:
11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微判断
(1)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规范训练(单独成册)[基础巩固题组]1.如图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在一个小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它发出的α粒子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很细的一束射线,射到金箔上,最后打在荧光屏上产生闪烁的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B.该实验证实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C.α粒子与原子中的电子碰撞会发生大角度偏转D.绝大多数的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解析:选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 正确,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假设,从而否定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B错误;电子质量太小,对α粒子的影响不大,选项C错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仍沿原方向前进,D错误.2.(2016·高考上海卷)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内部存在()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解析:选D.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观察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不改变运动方向,只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说明在原子的中央存在一个体积很小的带正电的物质,将其称为原子核.故选项D正确.3.(2017·高考全国卷Ⅰ)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21H+21H→32He+10n.已知21H的质量为2.013 6 u,32He的质量为3.015 0 u,10n的质量为1.008 7 u,1 u=931 MeV/c2.氘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A.3.7 MeV B.3.3 MeVC.2.7 MeV D.0.93 MeV解析:选B.在核反应方程21H+21H→32He+10n中,反应前物质的质量m1=2×2.013 6 u=4.027 2 u,反应后物质的质量m2=3.0150 u+1.008 7 u=4.023 7 u,质量亏损Δm=m1-m2=0.003 5 u.则氘核聚变释放的核能为E=931×0.003 5 MeV≈3.3 MeV,选项B正确.4.(多选)氢原子能级如图,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B.用波长为325 nm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C.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D.用波长为633 nm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解析:选CD.由玻尔的能级跃迁公式E m-E n=hν=h cλ得:E3-E2=hcλ1,E2-E1=h cλ2,又λ1=656 nm,结合能级图上的能级值解得λ2=122 nm<656 nm,故A、B均错,D对;根据C23=3可知,一群处于n=3能级氢原子向低级跃迁,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多3种,故C对.5.(多选)科学家利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X+Y→42He+31H+4.9 MeV和21H+31H→42He+X+17.6 MeV.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X是中子B .Y 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6C .两个核反应都没有出现质量亏损D .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解析:选AD.根据核反应方程:21H +31H →42He +X ,X 的质量数:m 1=2+3-4=1,核电荷数:z 1=1+1-2=0,所以X 是中子,故A 正确;根据核反应方程:X +Y →42He +31H ,X 是中子,所以Y 的质量数:m 2=4+3-1=6,核电荷数:z 2=2+1-0=3,所以Y 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3,故B 错误;根据两个核反应方程可知,都有大量的能量释放出来,所以一定都有质量亏损,故C 错误;氘和氚的核反应过程中是质量比较小的核生成质量比较大的新核,所以是核聚变反应,故D 正确.6.一静止的238 92U 核经α衰变成为234 90Th 核,释放出的总动能为4.27 MeV .问:此衰变后234 90Th 核的动能为多少MeV ?(保留1位有效数字)解析:根据题意知:此α衰变的衰变方程为238 92U →234 90Th +42He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αv α=m Th v Th ① 式中,m α和m Th 分别为α粒子和Th 核的质量,v α和v Th 分别为α粒子和Th 核的速度的大小,由题设条件知12m αv 2α+12m Th v 2Th =E k ② m αm Th =4234③ 式中E k =4.27 MeV ,是α粒子与Th 核的总动能.由①②③式得12m Th v 2Th =m αm α+m Th E k ④代入数据得,衰变后234 90Th 核的动能1v2Th=0.07 MeV ⑤2m Th答案:0.07 MeV[能力提升题组]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大量处于量子数n=4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以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B.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同种金属发生的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C.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β粒子D.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的现象叫作质量亏损解析:选C.处于量子数n=4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以发出C24=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选项A错误;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一次函数关系,选项B错误;原子核内没有电子,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β粒子,选项C正确;核子组成原子核时要发生质量亏损,释放能量,使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选项D错误.8.(2017·高考江苏卷)(多选)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42He核的结合能约为14 MeVB.42He核比63Li核更稳定C.两个21H核结合成42He核时释放能量D.23592U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8936Kr核中的大解析:选BC.本题考查原子核的相关知识.由图象可知,42He的比结合能约为7 MeV,其结合能应为28 MeV,故A错误.比结合能较大的核较稳定,故B 正确.比结合能较小的核结合成比结合能较大的核时释放能量,故C正确.比结合能就是平均结合能,故由图可知D错误.9.铀核(23592U)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变成铅核(20782Pb),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5,n=4B.铀核(23592U)的比结合能比铅核(20782Pb)的比结合能小C.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小于铀核(23592U)的结合能D.铀核(23592U)衰变过程的半衰期与温度和压强有关解析:选B.原子核衰变时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235=4m+207,92=82+2m-n,两式联立解得:m=7,n=4,A项错误.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大于铀核(23592U)的结合能,C错误.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与温度和压强无关,D项错误.10.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在匀强磁场中,它发生一次α衰变后变为钍核,α粒子和钍核都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某同学作出如图所示运动径迹示意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1是α粒子的径迹,2是钍核的径迹B.1是钍核的径迹,2是α粒子的径迹C.3是α粒子的径迹,4是钍核的径迹D.3是钍核的径迹,4是α粒子的径迹解析:选B.由动量守恒可知,静止的铀核发生α衰变后,生成的均带正电的α粒子和钍核的动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由左手定则可知它们的运动轨迹应为“外切”圆,又R =m v Bq =p Bq ,在p 和B 相等的情况下,R ∝1q ,因q 钍>q α,则R 钍<R α,故B 正确.11.(多选)如图是氢原子的能级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能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群氢原子跃迁时能够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波B .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子中,能量最大为10.2 eVC .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时发出的光波长最长D .这群氢原子能够吸收任意光子的能量而向更高能级跃迁解析:选AC.根据C 23=3知,这群氢原子能够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 正确;由n =3跃迁到n =1,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ΔE =(13.6-1.51)eV =12.09 eV ,故B 错误;从n =3跃迁到n =2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频率最小,则波长最长,故C 正确;一群处于n =3能级的氢原子发生跃迁,吸收的能量必须等于两能级的能级差,故D 错误.12.1930年英国物理学家考克饶夫和瓦尔顿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粒子加速器,他们获得了高速运动的质子,用来轰击静止的锂7(73Li)原子核,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复合核后分解成两个相同的原子核.(1)写出核反应方程;(2)已知质子的质量为m ,初速度为v 0,反应后产生的一个原子核速度大小为34v 0,方向与质子运动方向相反,求反应后产生的另一个原子核的速度以及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设反应过程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变为动能).解析:(1)根据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则有73Li +11H →242He(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4m ⎝ ⎛⎭⎪⎫-34v 0+4m v 解得v =v 0释放的核能为ΔE=12·4m v2+12·4m·⎝⎛⎭⎪⎫34v02-12m v2解得ΔE=218m v2.答案:(1)73Li+11H→242He(2)v0218m 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