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永嘉之行及其目的_周梦江 (1)
专题04文言文阅读-2023一模分类汇编(江西地区)(含解析)
专题04 文言文阅读-2023一模分类汇编(江西地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鲁直德性夙成黄鲁直得洪州解头①,赴省试。
公与乔希圣数人待榜②,相传鲁直为省元③。
同舍置.酒,有仆自门被发大呼而入,举三指,问之,乃公与同舍三人,鲁直不与。
坐上数人皆.散去,至有流涕者,鲁直饮酒自若。
饮酒罢,与公同看榜,不少见于颜色。
公尝为其妇翁④孙莘老言:“重之后妻死,作《发愿文》⑤,绝嗜欲,不御酒肉。
”至黔州命下⑥,亦不少动。
公在归州⑦日,见其容貌愈光泽。
留贬所累年,有见者,无异.仕宦时。
议者疑鲁直,其德性殆夙成⑧,非学而能之。
【注】①黄鲁直: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
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
解头:又称“解元”“举首”,指乡试第一名。
①公:此处指孙升。
待榜:等待录取名单公布。
①省元:省试第一名。
①妇翁:俗指岳父,孙莘老是黄庭坚的岳父。
①《发愿文》:见《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一。
①黔州命下:黄庭坚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有人指责《实录》有不实之处,黄庭坚就被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今重庆彭水县)安置。
①不少动:不稍改变。
少,同“稍”。
①归州:地名。
①殆:大概。
夙成:长期养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置.( )(2)皆.( ) (3)异.(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之,乃公与同舍三人,鲁直不与。
(2)饮酒罢,与公同看榜,不少见于颜色。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黄庭坚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①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
登延祐二年进士第,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
会昌民素不知井.饮,汲于河流,故多疾疠;不知陶瓦,以茅覆屋,故多火灾。
景行教民穿井以饮,陶瓦以代茅茨,民始免于疾疠火灾。
豪民十人,号十虎,干政害民,悉捕置之法。
乃创学舍,礼师儒,劝民斥腴田以膳士,弦诵之声遂盛。
②调永新州判官,奉郡府命,核民田租,除刬①宿弊,奸欺不容,细民赖.焉。
改任江西行省照磨,转抚州路宜黄县尹,理白冤狱之不决者数十事。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五年(2017-2021)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解析版)
专题10文言文阅读【2021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景山①书[宋]蔡襄襄顿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
近蒙示书,盈千百言,引喻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
某欲终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唱.于人,亦某过之大者也。
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
”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
与其诱人于文,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书主文辞而言,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
襄之为文,无能过人,其句读高下,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为无枉。
古之人重其自进,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
”又云:“在数顷田,必归耕海上。
”景山何乐于自进,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
妄者易进而难退,狷者难进而易退,妄与狷,君子皆不由.也。
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
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苛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②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
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
”斯亦景山未之思与?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贤者之规,吾愧之。
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
使其言蹈乎圣人贤者之说,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吾将悯之,岂暇受而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
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愤之心日益损矣!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苟也。
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虽然,襄无求信于人,自信甚明。
身之穷泰,不得而知之,为学远近,力穷则已,其所自信者,不却行而利动也。
今日视前日,犹能乐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乐而从所恨哉!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温习精准提分练第三章特色题型精练专题一文言语段翻译
第三章特色题型精练专题一文言语段翻译(一)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择居润州。
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
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
”遂播闻于远近。
时汪士衡中翰,延予銮江①西筑,似为合志,与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暇草式所制,名《园牧》②尔。
(节选自明·计成《〈园治〉自序》)注①銮江:今江苏仪征县。
②《园牧》后更名为“园治”。
(1)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延予銮江西筑,似为合志,与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听说世上有真的就有假的,什么缘故不借鉴真山的形象,而要借助迎春神时用拳头大的石块堆积而成的石堆呢?(2)邀我在江苏仪征县的銮江之西为他主持建造园林,(园林建成后)仿佛很合咱们的志趣,它同我为吴又予公主持建造的园林一路闻名于五湖四海。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湖府经历[注]叶君伯旼,世居永嘉城中。
结庐蜃江之北,茅檐竹扉,仅蔽风日,名之曰水北山居。
间与二三友携酒壶,出由白鹿城,登华盖名山,持杯浩歌,声振林木;或棹短艇,具笭箵,垂纶于江水中;或呼小奚奴相随,行吟梦草堂上,诗句不逼前人不欲休。
当其适意时,天地空阔,竟不知荣辱之代迁,而寒暑之往来也。
人皆曰:“贤哉,吾伯旼!高情逸韵,皦皦霞外,迹虽朝市而心实山林,其近于古之君子哉!”然予窃有疑焉:使伯旼为平民时,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
陈亮《陈性之》原文及翻译译文
陈亮《陈性之》原文及翻译译文1、陈亮《陈性之》原文及翻译译文陈亮《陈性之》原文及翻译陈亮陈性之陈亮原文:往尝论乡之富人,以陈性之为第一。
吾友徐居厚亦知此翁可人意,而乐妻其少女焉。
居厚以对策切直,得从事浙东观察府,竟以不能曲折上官罢去,独敬惮性之,盖相处数年如一日。
余尝款性之门,阒然如无人声。
顷之,一僮出,问客姓氏,已而肃客入,主人相与为礼,已而杯盘罗至,终不见喧嘈之声。
性之面目严冷,与人寡合,虽大会集,率不过三数客。
遇有所往,虽百里夜半,亦疾驰竟归。
一日,与乡士大夫过予,自命行庖具饭。
食毕,从容言曰:“某素不解饮,一饱之外,虽留何用?”予亦不强也。
衣食取足,不为分外经营。
不交涉邑官吏,谒入县庭,则不问可以知其令之贤矣。
盖其自为过多,为人过少,若有取于杨朱之道者。
然予闻性之官剑浦,乡人陈公质且老,而羁置在焉。
性之曲意抚存之,使之自忘其为罪戾也。
居亡何,公质死。
性之还自旁郡,道逢兵马都监者往验其死,性之嘱以徐行:“有檄止君矣。
”性之亟趋郡白事,得追还其都监者,又为治其后事颇悉。
盖古之义侠所谓不以存亡为解者,大率亦此类。
繇此言之,士之素守里闾,曾不得少自概见于世者,岂必曰乡称善人而已乎!性之以赀补迪功郎,尝主南剑之剑浦簿,以忧去官,而不复调矣。
性之家故多竹,不以与人;多美器用,不轻以假人,居厚每笑于余无所不可。
墓上之铭,宜颐之有请也。
颐①尝从予游,郡以其名上礼部,而性之死矣,盖癸卯十有二月七日也。
得年凡七十岁。
【注】①颐:陈性之的儿子。
(选自《陈亮集》卷二十七,有删节)译文:以前曾经谈论乡里的富人,认为陈性之是首富。
我的朋友徐居厚也知道这位老人家称人心意,因而也很乐意娶他的小女儿为妻。
居厚因考试时陈述自己的见解恳切率直,得以在浙东观察府做官,终究因不能奉承讨好上级官员而辞官离去,唯独敬畏陈性之,就这样和他相处多年如一日。
我曾经敲性之的门,静悄悄地,好像没有人回应。
过了一会儿,一个奴仆走出来,问我姓什么,不久就恭敬地把我带进去,主人以礼接待了我,没过多久,杯盘都摆出来了,始终听不到喧闹嘈杂的声音。
2021届浙江省永嘉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1届浙江省永嘉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朝志人的小说非常简单,同志怪的差不多,这有宋刘义庆做的《世说新语》可以做代表。
如:“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卷上《德行篇》)这就是所谓晋人的风度。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去,阮光禄烧车是觉得有些奇怪的,但在晋人却并不以为奇怪,因为那时看重的是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谈。
这种清谈,本从汉代清议而来。
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一开始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
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却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世说》之前还有《语林》、《郭子》,不过现在都没有了。
而《世说》乃是纂辑自后汉至东晋的旧文而成的。
后来有刘孝标给《世说》作注,注中所引的古书多至四百余种,而今又很少传下来;所以后人对于《世说》看得更贵重,到现在还很通行。
此外还有一种魏邯郸淳做的《笑林》也比《世说》早。
它的文章比《世说》质朴些,现在也没有了,不过在唐宋人的类书上所引的遗文中还可以看见一点,内容不外俳谐之谈。
《笑林》、《世说》两种书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发达,因为只有模仿,没有发展。
如社会上最通行的《笑林广记》,当然是《笑林》的支派,但是《笑林》所说的多是知识上的滑稽;而到了《笑林广记》,则落于形体上的滑稽,专以鄙言就形体上谑人,涉于轻薄,所以滑稽的趣味就降低多了。
至于《世说》,后来模仿的更多,从刘孝标的《续世说》一直到清代王晫所做的《今世说》,现在易宗夔所做的《新世说》等,都是仿《世说》的书。
但是晋朝和现代社会的情状完全不同,到今日还模仿那时的小说是很可笑的。
古代诗人名人陈亮人物介绍PPT
诗人生平
经商致富
陈亮一边做学问,一边做生意,逐渐由早年的困窘变得富裕。南宋淳熙 十二年(1185年),42岁的陈亮在老家建造了一处规模盛大的山庄别墅, 包括各类房屋三十余间,水田二百亩、种植园四十余亩,大小池塘五六 十亩等。根据当时一亩田约为十贯钱的市价计算,两百亩田值两千贯钱, 那时的陈亮已相当于是一个经济实力较强的中等地主。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人物评价
历史上不少学者对陈亮表示肯定。与其同处南宋时代的辛弃疾对陈亮的远大志向 表示赞赏:“同父之志,平盖万夫。”“金华学派”代表人物吕祖谦也借《世说 新语》中的“卿志大宇宙,勇迈终古。”感叹陈亮的文中的志向之广。还有学者 被陈亮的独特个性精神所吸引。中国现代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读完陈亮的作品后, 特意寻访其走过的路径,并将自己对陈亮的仰慕之情全部倾泻于作品《方岩纪静》 之中:“噫吁嚱!方岩赫灵,人文荟萃,丹霞独绝冠四方;龙窟同甫,人龙文虎, 事功学说泽古今!”。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 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 五论》,奏入不报。
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 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
成宁问强对!
经典作品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 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 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相关资料
பைடு நூலகம்陈亮陵墓
陈亮墓位于永康县太平北库大坝以南马铺山高坡,始建于南宋绍熙五年 (1194年)。后因20世纪60年代初修建太平水库搬迁至此处。墓首立有明 万历壬寅年(1602年)设的石碑,上刻有“状元龙川陈公之墓,明万历壬 寅年冬月重立”等字样。墓前两侧有高约1.5米的八字形翼石墙,左边刻着 “书上中兴”,右边刻着“光昭日月”。墓区总占地2000多平方米,背靠 龙山主峰,左侧为呈一字排列的小山崖(分别称为“旗、鼓、伞”),东 侧为方形裸岩(“状元印”),右侧有山岗环列(“护卫”)。
陈亮功利主义思想的历史影响
想学说对 浙东学派及其学说的形成发挥了重大作用 , 因此他在南宋浙东学派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从总体来看 ,在南宋浙东学派的发展过程 中, 陈亮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陈亮之前 , 尽管有
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者 , 浙东永康学派的创
始人 , 杰出的思想家 、 政治家、 文学家。绍熙四年( 公
[ ywod ]C e in; o gogS ho; ti r ns Ke r s hnLag Y n kn coluit i i la a m
陈亮 , 同甫 , 字 号龙川 , 浙江永康县( 今永康市
龙山镇桥下村 ) 人。生 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 公元
14 年 )卒 于光 宗绍 熙五 年 ( 元 19 年 ) 是我 3 , 1 公 4 。他 1
学术界中, 他居于一个集大成地位” ¨ 他使浙东学 [, 派的理论体系进一步成熟和系统化 , 这与陈亮对 叶 适 学术思想 的形成发展施加了重要影 响是分不开 的。“ 他们 的数十年交往情谊无疑是宋代学术史 、 文
学 史上 的佳 话 。”
谋求实事 、 实功 、 实利的观念出发 , 提倡功利主义学
元 19 年 ) , 13 春 陈亮高 中状元 , 被任命为建康军节度
判官厅公事 , 然而未及赴任即辞世 。陈亮生活在阶 级矛盾和 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代 , 置身于当 时 国势极度疲敝 , 理学高度繁荣 的背景下 , 在现实 政治层面上 ,陈亮坚决要求抗金 以收复故疆之半 ,
呼吁 实施 各项 制 度 改革 。在 学术 探 讨层 面 上 , 他从
新、 讲求实效” 的浙江精神的一个重要 的历史基因。 陈亮和浙东 学派学说 的影 响一直渗透在浙江这片 土地上 , 在其影响下形成的浙江 区域文化 , 与其他 地区相 比, 文化中“ 功利 、 务实 、 创新” 的特性相当明 显。因此在今天考察 陈亮的功利主义思想 , 仍具有
南宋浙东学派陈亮的事功思想探析
□西京学院齐阿曼陈亮对于浙东事功派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其关注事功的思想在当时以及后来的中国思想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即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对当时居于主导地位的正统学派的道德性命说教相对立的事功派代表人物陈亮的相关思想做一检视。
一、“义利王霸”:朱熹———陈亮《宋史·陈亮传》载:陈亮,“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公元1127年,北宋王朝被北方女真政权金朝所灭,南宋政权偏安一隅。
陈亮“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始有经国致世的抱负。
其后,陈亮坚持事功德论,在相关史籍中所记载的他与朱熹的“义利王霸”之争最为精彩。
在三十岁前后,陈亮思想成长的时期中偏道学思想。
从1168年至1177年间他思想的发展中显示出从一个道学的学习者转变成为一位较独立的功利主义的思想传布者[1]。
宋孝宗淳熙十一年(l184年)春,陈亮因受乡人诬告而被关进牢房,作了将近百日的囚徒才获释放。
朱熹闻陈亮获释时,写了一封信给陈亮,对他进行规劝。
说:“老兄高明刚决,非吝于改过者,愿以愚言思之,绌去‘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而从事于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之事,悴然以醇儒之道自律,则岂独免于人道之祸,而其所以培壅本根、澄源正本、为异时发挥事业之地者,益光大而高明矣。
”(《朱文公文集》卷三六)陈亮不同意朱熹的观点,于是关于“义利王霸”的争论开始了,这是当时思想界的一个重要事件。
朱熹认为“天理”为“义”,“人欲”为“利”,要“存天理,灭人欲”。
陈亮肯定了人的自然欲望的客观性,并认为这是必须要满足的。
说:“耳之于声也,目之于色也,鼻之于臭也,口之于味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
”(《陈亮集·问答七》)[2]“百骸九窍具而为人,然而不可以赤立也。
必有衣焉以衣之,必有食焉以食之,必有室庐以居之,有一不具,人道为有厥。
”(《陈亮集·问答九》)陈亮认为,这种客观存在的人的欲望的满足,便是“利”。
浙江省杭州七县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七县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遗憾莫高窟张晓惠特喜欢舞剧《丝路花雨》中伎乐天(飞天)的飘逸、灵动,他们使在凡间行走的吾等之辈有了飞翔的幻想。
那女主角英娘身着绚丽的裙衫反弹琵琶的舞姿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左膝微弯,右腿略收于左膝,左胯送出,张开双臂向上向后,举着一柄琵琶。
舒展又典雅,含蓄又风情。
这就是我心中最初的莫高窟。
当跟随着莫高窟那位身着黑色上衣银色短裙的讲解员在一个个洞窟中转悠时,灰暗的灯光使我这视力不好的人看不见一位飞天,瞪大眼睛寻来看去,御风翱翔、翩翩起舞的飞天我真是一个也没看见,只看到人面蛇身的女娲、翱翔天际的凤鸟、凌驾太阳的飞车,还有大大小小的佛。
几个洞窟下来,我忍不住发问:飞天在哪里?讲解员头也不回,用手电筒不经意地向洞壁晃了晃,说:处处有飞天。
那不是吗?模糊中终于看见,顶壁上似乎有几根圆润又流畅的线条。
这线条勾勒的是飞天的裙袂吗?我还没分清是几位飞天在飞舞就被吆喝着去下一个洞窟了。
我说:怎么没有画册上的色彩瑰丽?我又问:如何不见《丝路花雨》中英娘反弹琵琶的那种曼妙舞姿?那普通话字正腔圆却不带丝毫情感、职业性解说的姑娘面无表情地把我上下打量一番,说:你是搞敦煌研究的还是舞蹈爱好者?最好都像你这么感兴趣,还都有大把大把的钞票。
话音未落又掏着钥匙吆喝着游人向下一个洞窟走去。
丢下我一个,静静地伫立在莫高窟第三层的崖壁之间。
开凿在鸣沙山崖壁上的莫高窟有492窟洞窟上下五层,高低错落,迤逦绵延。
但栈道蜿蜒曲折,楼阁巍峨兀立,这样的景象与我来之前想象的苍茫间的古朴,古朴间的荒凉之景象很不一致。
更大失所望的还不是没见着想象中的瑰丽的飞天,是那将莫高窟生硬拦起的绿色栅栏,是那将每一个洞窟冷漠地锁起的金属门,是那不能随心所欲选择洞窟观瞻只能跟着解说员的机械和匆忙。
陈亮词两首注释、译诗、赏析
陈亮词两首注释、译诗、赏析陈亮词两首注释、译诗、赏析陈亮陈亮(公元1143~1194年),字同甫,一作“同父”,号龙川。
婺(wù)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陈亮少时就喜欢谈论军事,在十八九岁时便写成了一本独具风格的著作《酌古论》。
郡守周葵得到这本书后,针对他的观点同他辩论,深为其才华所折服,待为上宾,并预言他定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在《酌古论》中,陈亮评论了汉光武帝、刘备、曹操等19位历史人物,主要就他们的军事活动进行分析与总结。
陈亮对将文武歧而为二的做法不以为然,他认为“文武之道一也”。
他写《酌古论》的目的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使得失较然,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
”实则是为“中兴”、“复仇”事业提供借鉴,表现出一个天才少年的忧国忧民之心。
公元1164年,宋孝宗赵昚(shèn)在北伐兵败后,与金人议和。
南宋将海、泗、唐、邓四州割给金国,两国之间定为叔侄关系,史称“隆兴和议”。
陈亮对此非常气愤,在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趁前往临安参加进士科初试的机会,“伏阙上疏”(拜伏于宫殿下面向皇帝进呈奏疏),向孝宗陈述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并希望孝宗能接受他的意见。
此次上疏的内容总名为《中兴五论》。
他在这篇著名的奏章中坚决主张打破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的局面,拯人民于水火,洗国耻于一旦,收复失土,一统神州。
而想要如此,就必须发愤抗战。
他说:“臣窃惟海内涂炭四十余载矣,赤子嗷嗷无告,不可以不拯,国家凭陵之耻,不可以不雪,陵寝不可以不还,舆地不可以不复,此三尺童子之所共知。
”然而,当时的现实并不能令人满意,上有独断专行的皇帝,下无匡扶社稷的栋梁。
他痛斥庸臣:“中实无能,而外为期罔,位实非称,而意辄不满。
平居则何官不可为,缓急则何人不退缩?”并提出振兴大计:整肃吏治,淳化风俗,起贤任能,节约开支,强兵强民,侦察敌情,振奋民心。
但陈亮的一片苦心却付诸东流,《中兴五论》竟未能送达孝宗手中。
浅谈南宋名儒陈亮的农业经济思想
浅谈南宋名儒陈亮的农业经济思想[论文关键词]陈亮;农业思想;三农问题[论文内容提要]陈亮作为南宋时期浙东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经济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商业、农业、财富、土地、财政、税收等等方面,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进步思想。
本文选取其农业思想进行分析,认为,陈亮经济思想的核心仍是农为邦本,他为农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建设性观点,不仅对南宋后浙东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天“三农”问题解决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世称龙川先生,是浙东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崛兴于永康,无所承接,然其为学,俱以读书经济为事,嗤嗤空疏、随人牙后谈性命者以为灰埃。
”经济思想是陈亮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亮的经济思想较为丰富,包括商业、农业、财富、土地、财政、税收等等方面,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进步思想,其中,农业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陈亮受南宋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浙东地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核心重农思想、农本思想和富民强国思想进行了突破和创新,丰富、发展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
陈亮认为保护农民,稳定封建经济,关键在于发展农业。
为此,他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包括土地政策、赋税政策在内的一系列保护农民利益,发展农业经济的措施,概括地看,可从两个方面加以认识:以农为邦本思想为指导,提倡积极的赋税、土地等政策,保护农民,发展农业经济。
陈亮认为,重农才能立国,富民才能强国。
因此,他积极倡导发展农业经济,“裕民力而俾之安于耕”,对汉文帝的“不求富国而求富民,故为治之先,勤于耕农是劝,今年以开藉田先农,明年减半租勉农,又明年以除租税赐农,野不加辟有诏,亲率农耕有诏”的重农政策极其推崇。
他把发展农业,保护农民,上升到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高度来看待。
他指出,“古者农自耕其田,其力与相若,其食与其口数相称。
上之人劝之有其诚,董之有其官,赈之有其政。
国以农为本,民以农为重,教以农为先,堕农有罚。
陈亮个人资料
陈亮个人资料陈亮陈亮(1143年10月16日—1194年),原名陈汝能,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为龙川先生。
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
陈亮“才气超迈,喜谈兵事。
宋孝宗时,被婺州以解头荐。
乾道五年(1169年),上《中兴五论》。
淳熙五年(1178年),再诣阙上书,极论时事,反对和议,力主抗金。
遭人嫉恨,两度入狱。
出狱后志气益励。
淳熙十五年(1188年),第三次上书,建议由太子监军,驻节建康,以示锐意恢复。
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被人诬告,第三次下狱,次年出狱。
绍熙四年(1193年),被宋光宗亲擢为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及就任而逝,年五十二。
宋理宗时,追谥“文毅”。
陈亮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指摘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创立永康学派。
与朱熹友善,论学则冰炭不相容,曾进行过多次“王霸义利之辩”。
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
词作也感情激越,风格豪放,显示其政治抱负。
著作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
人物生平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九月七日(1143年10月16日)申时,陈亮出生于婺州永康前黄龙窟一个没落的士人家庭,被取名为汝能(宋孝宗初年方才改名为亮)。
据说,陈亮是汉魏名门颍川陈氏的后代,他在身叙中说:“陈氏以财豪于乡,旧矣,首五世而子孙散落,往往失其所庇依。
”陈氏在其祖父代,家境富裕,人丁兴旺。
“当时聚会,动则数百人”,“其后数年,死生困顿,何所不有”,从此便没落下来。
陈亮的曾祖父陈知元在宋徽宗宣和(1119年—1125年)年间“以武弁赴京守御”,随大将刘元庆死于抗金战斗之中。
他的祖父陈益“明敏有胆决”,其父陈次尹刚成年即为全家生活而奔波。
陈亮的母亲十四岁时便生下了他,所以对陈亮的哺养教育之责,主要由他的祖父、母承担。
他们对陈亮期许颇重。
陈亮后来回忆说:“皇祖、皇祖妣鞠我而教以学,冀其必有立于斯世,而谓其必能魁多士也。
……少则名亮以汝能,而字以同父。
宋史陈亮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陈亮传文言文翻译1. 文言文《陈亮传》陈亮字同甫,永康人。
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尝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曰:“他日国士也!”及葵执政,朝士白事,必令揖亮。
因得交一时豪俊。
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
亮圜视钱塘,喟然叹曰:“城可灌耳”!盖以地下于西湖也。
淳熙五年,孝宗即位又十七年矣。
亮更名同,复诣阙上书。
书奏孝宗赫震动,欲榜朝堂,用种放故事,召令上殿,将擢用之。
左右大臣恶其直言,遂有都堂审察之命。
亮待命十日,再诣阙上书。
帝欲官之,亮笑曰:“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遂渡江而归。
日与邑之狂士饮,醉中戏为大言,有欲中亮者,以其事首刑部侍郎何澹。
澹尝为考试官,黜亮,亮不平,数语侵澹,澹闻而口兼之,即檄状以闻,事下大理,笞掠亮无完肤。
孝宗知为亮,及奏入取旨,帝曰:“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划其牍于地。
亮遂得免。
居无何,亮家僮杀人,适被杀者尝辱亮父,其家疑事繇亮,闻于官。
乃囚亮父于州狱,而属台官论亮情重,下大理。
时丞相王淮知帝欲生亮,而辛弃疾、罗点素高亮才,援之尤力,复得不死。
亮自以屡遭大狱,归家读书,所学益博。
尝曰:“研究义理之精微,辨柏古今之同眩面盎背,则于诸儒诚有愧焉;至于堂堂之阵,正正之旗,风雨雷电交发而至,龙蛇虎豹变现而出没,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脑,自谓差有一日之长。
“亮意新加坡元指朱熹、吕祖廉等云。
是时吉普与亮往复论王伯之辨。
叶适曰:“同甫既修皇帝王伯之学,上下二千余年,考其合散,发其秘藏,见圣贤之精微,常流行于事物;儒者失其指,故不足于开物成务。
其说皆今人所未讲,朱元晦意有不与,而不能夺也”。
于时乡人宴会,多末胡椒置羹截以为敬,同坐都归而暴死,曰:“陈上舍使杀我”!县令王恬实其事,台官论理监司迁酷吏讯问,无所得,取入大理,众意必死。
少卿郑汝谐阅其单辞,大异味曰:‘此天下奇才也”!力言于光宗,遂得免。
(完整word版)张岂之《中国思想史》宋元编·第五章
第五章陈亮、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第一节陈亮的生平及其与朱熹的辩论南宋中叶,还有两位与朱熹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功利主义思想家——陈亮和叶适,他们创立了永康学派和永嘉学派,与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道德性命”之学展开论辩,成为当时理学外部反对理学的思想派别。
陈亮(公元1143-1194年)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
陈亮出生于一个业已衰落的庶族地主家庭,先祖死于抗金之役,祖父陈益性格豪放耿直,科举不中,遂沉浮于乡里。
陈亮受祖父影响较深,年少时便有经略四方之志。
年青时写成《中兴五论》,以后又有《第二书》、《第三书》.陈亮在一、二、三书中,指出主和派给国家带来的严重危害,斥责当权的朝臣,并针对时弊,提出改革措施,在朝中引起震动,也触犯了一大批官僚的利益,他们视陈亮为大逆不道的“怪物",并欲置之死地。
陈亮三次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入狱,狱司多方罗织罪状,必欲置之死地,使陈亮身心受到严重摧残.陈亮屡遭迫害,始终不屈,第一次出狱后,穷困潦倒,即使如此,他还是与朱熹展开了有关“王霸义利”的辩论.这次辩论,从淳熙十一年(公元I184年)到十三年,长达3年之久,涉及哲学、政治、历史等方面问题.从这次辩论中可以看出陈亮对理学的态度.他认为这种学问不但于世无补,而且成了士大夫追名逐利的手段.陈亮的思想,得到一些文人学者的赞同和信奉,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朱熹描述当时的情景说:“陈同父(陈亮)学己行到江西,浙人信向已多,家家谈王霸,不说肖何张良,只说王猛;不说孔盂,只说文中子,可畏,可畏!"(《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三)陈亮思想的传播,形成了与理学相抗衡的永康学派。
陈亮、朱熹的论辩事实上不局限于“王霸、义利”问题,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道”的问题。
“道”是程朱理学最高的哲学范畴,朱熹指出,“道"超越于自然和社会之上,永恒存在、亘古不变,它是形面上的精神实体,决定着形而下的万物的生成和运动变化。
畸才陈亮附录二陈亮年谱
附录二陈亮年谱(公元1143——1194年)公元1143年(绍兴十三年),陈亮一岁。
农历九月初七,陈亮生于浙江永康桥下镇龙窟。
祖父为其取名汝能,字同甫。
是年,南宋爱国军民奋起痛击女真族的再次南侵,收复了中原大片失地。
而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却强命撤兵,并杀害岳飞等主战将领。
宋金签订绍兴和议。
公元1144年(绍兴十四年),陈亮二岁。
陈亮之师友郑伯熊登进士。
公元1145年(绍兴十五年),陈亮三岁。
陈亮弟陈充生。
在祖父母的教导下,带着奶音味的陈亮已能背唱好多首诗词。
公元1148年(绍兴十八年),陈亮六岁。
陈亮妹生。
金完颜亮任宰相。
公元1149年(绍兴十九年),陈亮七岁。
祖父母教以学。
金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矛盾重重,完颜亮杀金熙宗颜繵,自立为王。
公元1150年(绍兴二十年),陈亮八岁。
朋友叶适(字正则,永嘉人)生。
公元1153年(绍兴二十三年),陈亮十一岁。
友人朱熹始学于李延平之门。
金迁都于燕(今北京)。
公元1154年(绍兴二十四年),陈亮十二岁。
就学于何子刚办的小崆洞书院。
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五年),陈亮十三岁。
主和派秦桧死。
公元1156年(绍兴二十六年),陈亮十四岁。
被金虏押的钦宗(高宗兄)在金死去。
公元1157年(绍兴二十七年),陈亮十五岁。
宋重建尚书六部。
金主恃累世强盛,欲发动南侵,吏部尚书李通等盛谈江南富庶曲意迎合。
公元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陈亮十六岁。
金迁都汴京(今开封)。
公元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陈亮十七岁。
陈亮作诗词《谪仙歌》。
金完颜亮筹划南侵,大肆征兵。
公元1160年(绍兴三十年),陈亮十八岁。
庶弟明生。
(同胞兄弟,因过继给叔叔而称庶弟。
)周葵知婺州(今浙江金华)。
公元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陈亮十九岁。
著成《酌古论》。
结识婺州知府周葵,周葵称其为“他日之国士也”。
六月,高宗(赵构)择定继位人赵昚(音shèn)即位,是为孝宗,年号隆兴。
与吕祖谦应考于漕运使主持的科举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第6期N o.6,2005浙 江 社 会 科 学Z H E J I A N G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2005年11月N o v.,2005陈亮永嘉之行及其目的◆ 周梦江 陈凡男 内容提要 陈亮青年时期家道衰落,父死借钱举丧,无寸土可耕,贫不能自食。
可是过了十多年,家道复兴,赎回祖业二百亩田和大批园地,并在京口添置产业。
这些钱财从何而来?从他给朋友与朋友给他的信札中,可知他曾一度经商,家道复兴是因经商致富。
因此,他的四次永嘉之行,主要目的是在经商。
关键词 陈亮 永嘉 经商作者周梦江,男,1922年生,温州大学(筹)人文学院离休教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陈凡男,女,1953年生,温州大学(筹)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温州 325000) 二十多年前,笔者曾和杭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规先生合写过《陈亮永嘉之行及其与永嘉事功学派的关系》一文,发表于《杭大学报》1977年第2期(后又收录于徐规《仰素集》,杭大出版社1999年)。
此文论述陈亮与永嘉学派主要学者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人的学术关系,而对陈亮永嘉多次之行的个人目的何在却未加探讨。
今再考述陈亮多次永嘉之行的目的,将陈亮永嘉之行论述作一收束。
(一)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南宋两浙东路婺州永康县(今浙江省永康市)人。
他是个进步思想家,坚持抗金统一的政论家和爱国词人,也是构成南宋时期浙东学派的永康学派(按:还有永嘉学派与金华学派)的主帅。
他和金华学派领袖吕祖谦(1137—1181年,字伯恭)极其友好。
陈亮对人说:“四海相知,唯伯恭一人”①。
吕祖谦也曾向陈亮面诵春秋末期郑国最有权势的贵族子皮(名虎)对子产所说的话:“虎帅(通率)以听,谁敢违子”②。
从吕祖谦给陈亮的三十四封信(按:胡凤丹《金华丛书》的《吕东莱文集》有25封,胡宗楙《续金华丛书》的《吕太史文集》的别集有37封、外集9封。
其中剔除重复的信外,共计有34封),我们从中可以考知陈亮永嘉之行约有四次之多。
现将吕氏信函有关陈亮永嘉之行的时间考述如下:1.《吕东莱文集》(下简称《文集》)第十六函和《吕太史别集》(下简称《别集》)第十七函,(两信同一内容)提及陈亮于淳熙三年春天的永嘉之行,此信云: 专人至,辱手示及温柑,海物之况,审阅行李至自永嘉。
虽未即唔语,然伸纸疾读,驰系之心,亦以少解。
……诸公相聚,彼此想互有发明。
君举(陈傅良之字)缺在何时?所谓“止为学官,则无一事”。
此语深有味。
……知与象先(薛叔似之字)欵语,甚善,前此正虑或不甚欵耳。
士龙(薛季宣之字)所学,固不止于所著书,但终尚有合商量处耳。
正则(叶适之字)且得啖饭处,去岁相聚,觉得其慨然有意,若到雁山,必须过存之也。
按:此信中有“正则且得啖饭处,若到雁山,必须过存之也”。
据《水心文集》卷十四《丁少詹墓志铭》,淳熙三年,叶适正在乐清雁山教书,当时叶适162DOI:10.14167/j.zjss.2005.06.030 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未中进士(叶是淳熙四年发解,五年中进士),因家贫,在雁山教书谋生。
又据《陈文节公年谱》,陈傅良在乾道八年中进士后,一直在家教书,到淳熙三年才被龚茂良荐为太学录。
故信中有“君举缺在何时?止为学官”之语。
再据《薛叔似圹志》:薛氏于乾道八年中进士,授明州鄞县主簿,到淳熙五年十一月才得缺到任。
从这三人的行止,可以考知陈亮这次永嘉之行是在淳熙三年春天。
2.《别集》第三十三函又有: 某只今病状,除手足痿痹外,其他顽健略如平时。
……永嘉之行,未便登途否?比写得正则一书,而人不来取,今以并纳。
张荆州不起,此自有所关系,岂独游从之痛哉!……居厚(徐元德之字,徐氏入赘永康陈良能性之家,陈性之是永康富人。
)无他苦否?五月间联骑相过,甚幸。
按: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八九《张公(栻)神道碑》,“淳熙七年春二月甲申,秘阁修撰荆湖北路安抚使广汉张公卒于江陵之府舍。
”因张栻时任江陵府知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江陵古称荆州,所以吕祖谦书中称张栻为张荆州。
张氏与朱熹、吕氏是当时道学派“东南三贤”,故信中十分关切。
再联系下旬“五月间联骑相过”,可知此信写于淳熙七年三、四月间,是时陈亮又有另一次永嘉之行。
3.《文集》第二十五函与《别集》第二十七函,又有记陈亮永嘉之行: 伏辱手况,具审归自永嘉,川陆安稳,极以为慰。
正则书及墓刻已收,相聚计甚乐。
景元(郑伯英之字)廓落,自其所长。
区区所望于渠者,政欲其爱养血气,点检细行,以待时而已。
……陈益之(陈谦之字)留意礼学,甚善。
蔡行之(蔡幼学之字)有安齐之志,可惜不拈出一掊击之。
梅雨后千迈见过,为十日欸。
今年绝口不说时文,门前绝少人迹,竹树环合,大似山间,若得复听快论,则石桥、龙湫不必远求也。
病体萎痹虽已成沉痼,而目力心力反胜往时。
按:此函提到“正则书及墓刻已收”。
叶适自淳熙五年四月中进士后,闰六月其母病亡,丁忧。
至淳熙八年春服满,函中所谓“墓刻”,当是其母墓志铭请吕氏撰写,但吕氏在该年七月间病故,因此未写。
联系“石桥、龙湫不必远求”,石桥是天台县名胜,雁山即乐清县雁荡山。
陈亮游天台是在淳熙七年秋天,因此,估计此函当写在淳熙八年四五月梅雨之后、七月吕氏亡故之前。
是年,陈亮又有永嘉之行。
陈亮除这三次永嘉之行外,应该还有一次永嘉之行。
因这三次之行都是在春天,而陈亮《南乡子·谢永嘉诸友相饯》一词有句:“一夜西风似夏否”?说明陈亮还曾有一次秋天的永嘉之行。
这次秋天的永嘉之行,据各书所记,似是淳熙七年的秋天,这时,郑伯熊、陈傅良、叶适等人都在温州,还有许及之(此人官至参政,《宋史》有传)亦曾奉涪,其《涉斋集》卷九有诗《中川席上送陈同甫》可证③。
综上所述,陈亮永嘉之行,约有四次之多。
而我在《陈亮永嘉之行及其与永嘉学派的关系》作“至少有三次永嘉之行”,是将淳熙七年的春天与秋天两次永嘉之行,并作一次,以后拙作《叶适与永嘉学派》未及订正,亦作三次,,现谨加订正。
(二)以宋学而论,理学(亦称洛学、道学),在北宋是个小学派,当时王安石新学是显学。
南宋建国以来因宋高宗赵构将北宋灭亡的责任归罪于王安石变法和新学,加上二程的弟子杨时与私淑弟子胡安国的大力鼓吹,理学遂成为显学。
叶适说: 昔周(敦颐)、张(载)、二程(程颢、程颐)考古圣贤微义,达于人心,以求学术之要,世以其非笺传旧本,有信有不信。
百年之间,更盛衰者再三焉。
乾道五六年(公元1169-1170年),始复大振。
讲说者被闽浙,蔽江湖,士争出山谷,弃家巷,凭舘贷食,庶几闻之④。
这里是说,理学在乾道五六年成为显学,从杨时到朱熹,更由于朱熹的继承与发展,大为兴旺。
陈亮对这种专讲心性的道学是深痛恶绝的。
他在《送吴允成运干序》中说: 往三十年时,亮初有识知,犹记为士者必以文章行义自名,居官者必以政事书判自显,各务其实而极其所至,人各有能有不能,卒亦不敢强也。
自道德性命之说一兴,而寻常烂熟无所能解之人自托于其间,以端悫静深为体,以徐行缓语为用,务为不可穷测以盖其所无,一艺一能皆以为不足自通于圣人之道也。
163周梦江、陈凡男:陈亮永嘉之行及其目的于是天下之士始丧其所有,而不知适从矣。
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
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⑤。
陈亮一生主张抗金而奔走呼号,多次上书宋孝宗,积极推动恢复大业,同时也四处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共谋国事,他四次的永嘉之行的目的似有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自从隆兴二年(1164)具有事功思想的薛季宣回到久别的家乡———永嘉县后,与居住当地的士人领袖郑伯熊、伯英兄弟结交。
郑氏兄弟原先私淑北宋程颐弟子周行己,是讲习性理之学的。
他俩在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下,深感自己“学不适用,用者无学”,结交薛季宣后,便将永嘉的性理之学转向事功之学了。
这在郑伯英《祭薛季宣文》中很清楚地表达出来: 岁在甲申(隆兴二年),公归里居,始获从公,公始我知,日探所有,暮见其止。
如以罂杓,爽斗彼大水。
……圣贤不作,道丧文弊。
问学事功,歧而为二。
事功维何?惟材与力。
问学维何?书痴传癖。
学不适用,用者无学。
为己为人,在在乖错。
公之探讨,专用律身。
推而放之,于以及人。
⑥郑伯熊兄弟是当时温州数万士人的领袖,他们的转变,与薛季宣一起讲学授徒,培养了许多具有事功思想的士人。
其中有著名学者和能干的官吏:陈傅良、叶适、陈谦、戴溪、王楠、薛叔似、徐元德、蔡幼学、曹叔远、周勉、陈武、许及之以及平阳的王自中、徐谊、彭仲刚、乐清的钱文子等十多人,其中陈、叶、陈、戴、薛、蔡、曹、许、王、徐等在《宋史》中均有传,当时永嘉人材可说极一时之盛。
陈亮在温州也的确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陈傅良,在淳熙十一年(1184)至十三年的陈亮与朱熹的“王霸义利”论辩时,陈傅良就不顾朱熹理学派的人多势大,支持陈亮之说。
如叶适,在陈亮入狱时,曾致书当道,营救过陈亮。
特别是在陈亮死后,叶为其《龙川集》(即《陈亮集》)作序,将他与王自中合写墓志铭,称之为“春秋、战国之材无是也。
吾得二人焉,永康陈亮,平阳王自中”⑦。
予以很高评价,并为其子请得一官。
但是,陈亮与陈傅良相交,是乾道六年(1170年)时的大学同学(见童振福《陈亮年谱》),并不是陈亮来永嘉以后才认识的。
陈亮与叶适相交,时间更早,大约在乾道四年至八年(1168-1172年),叶适游学婺州各县金华、乌伤(今义乌市)、永康时,曾一度在陈亮家中寄食。
也不是陈亮以后来永嘉才相识的。
至于郑伯熊、薛季宣等人,也是以前就相识的,所以,陈亮永嘉之行为访求知音一说,现实可能性不大。
因此,陈亮的多次永嘉之行,其目的当另有所图。
(三)陈亮青年时期,家庭生活困难,他的祖父陈益虽有些田产,因不善经营,加上当时赋役苛重,陈益没有科举功名,只是个“乡户”,不能如“官户”那样可以减免税役,因而在陈亮幼年就家道中落。
乾道元年(1165)陈亮二十三岁时,娶妻义乌何氏,同年母亲亡故。
接着家僮杀人,致使他父亲入狱,祖父母忧虑成疾,相继亡故。
“三丧在殡”,无力营葬。
父亲出狱后,家中已“无寸土可耕”⑧。
父死不能举丧,只好“从人贷钱以葬”,以至“贫不能自食”⑨。
他的妻子也由娘家接回抚养,家中贫困如此。
乾道四年秋,他幸而在婺州发解,成为贡士,相当于明清时期的举人,并录为太学生。
可是到了淳熙十二年(1185)间,他的家境好转了,他在致朱熹一封信中清楚的表现出来: 今年不免聚二三十小秀才,以教书为行户。
一面治小圃,多植竹木,起数处小亭子。
……两地之东有田二百亩,皆先祖先人之旧业,尝属他人矣,今尽得之以耕。
如此老死,亦复何憾。
田之上有小坡,有园二十亩,……此小坡,亮所居屋正对之。
屋之东北,又有园二十亩,种蔬植桃李而已。
⑩此外,陈亮在江苏京口(故址在镇江市)也置有别业,有房屋和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