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学案
阿房宫赋学案(精选3篇)
阿房宫赋学案(精选3篇)阿房宫赋学案篇1《阿房宫赋》·学案学习目的一、了解杜牧赋体散文的比方、铺排手法和借古讽今的风格。
二、理解“华、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锱铢、负、庾、举、族”等词语。
三、背诵全文,归纳多义词“夫之、而”的义项。
学法指津一、本文为课内阅读课文,但文字较深,自读有较大难度,学习时应留意老师提示或讲解。
二、本文在写作方面有很多值得留意的地方,如炼字的精当、详略的相宜、比拟的写法,用韵、不堆砌典故等。
学习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一、解题。
二、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自读第一、二段。
学习步骤一、解题1.阿房宫赋杜牧2.“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文,指赋的形貌。
与“诗言志”的传统相比较,赋的特点首先在于“体物”,即摹写事物。
赋在内容上既然要通过“体物”以‘“写志”,在艺术表现上就必定注意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由于注意铺叙和形容,在语言上就不免要使用华美的词藻,着上绚丽的颜色。
这也就是“铺采文”的意思。
另外,赋也很讲究审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敏捷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淌而又凝滞的文体。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受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本文为文赋。
3.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连续修建,还未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
从今,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谈论中来。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
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分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杜牧写这篇赋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阅历,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初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
初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初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篇1设计指导思想《阿房宫赋》脍炙人口,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美誉。
赋的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
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
”因此,它对于事物的描写总是淋漓尽致,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结尾部分则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刺之意。
“体物”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写志”。
《阿房宫赋》一二两节属于“体物”,三四两节属于“写志”。
先让学生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志”),再去欣赏“体物”部分,更能使学生深刻理解“体物”的重要意义,从而掌握赋的特点。
另外,如果按照传统教法先介绍写作背景再研究课文,学生可能不会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但如果就文中的某一相关语句而顺势抛出写作背景,效果就好得多了。
由于本文的文体特征,诵读也应是学习本文的重要手段之一。
要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培养他们背诵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特点。
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2.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的罪恶。
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3.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的作用和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文“体物”和“写志”的各自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阿房宫赋》教案8篇
•••••••••••••••••《阿房宫赋》教案《阿房宫赋》教案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阿房宫赋》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房宫赋》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阿房宫赋教案。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是明确本文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方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是文字较艰深。
解决以上重点、难点的方法是加强诵读,加大教师指导、讲析的分量,以读读、讲讲、议议、背背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读、背课文。
2.学生自我理解课文内容,疑难词、句、意,课堂向老师、同学质疑。
3。
讨论本文的立论与《过秦论》有何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有何不同?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一)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正音。
《阿房宫赋》教案(5篇)
《阿房宫赋》教案(5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教学课时两课时预习学案1.了解与写作背景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晚唐杰出的诗人。
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之“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别于“李杜”)。
著作有《樊川文集》(因其别墅在樊川(长安县),故名)。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唐敬宗荒淫失法,自即位以来大兴土木,广征声色。
文章借秦建阿房宫为题,借古讽今,意在讽喻皇帝借鉴秦亡的历史教训,否则将重蹈其覆辙。
2、了解文体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详细地叙述)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谕之意。
二、赏析学案1、文章题为“阿房宫赋”,都铺陈夸张地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在写作上起何作用?回答提示:第一段:极力描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第二段:极力描写阿房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阿房宫这样的建筑、生活说明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因而残酷剥削、横征暴敛——导致灭亡,就以意在借古讽今,并为下文的议论做好了铺垫。
2、为议论的两段概括主旨,注意体会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回答提示:第三段:秦搜刮虐待百姓导致灭亡(不恤民力导致灭亡)。
第四段:讽喻唐统治者要爱护人民不要重蹈秦的覆辙。
3、课文末出现了四个“后人”,都分别说的是什么人?回答提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后人”暗指唐统治者。
其余第一个“后人”指秦以后的统治者;第二个暗指唐统治者(敬宗李湛);第三个暗指敬宗以后的统治者;第四个暗指唐统治者(敬宗之类)。
4、文末一段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根据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来(二条)。
阿房宫赋 教案(7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7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导标显示屏幕1.学习理解本文“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2.学习借鉴本文借古讽今,叙议结合的构思和写作特点;3.积累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探海导航】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学习时,可参照课文注解和查找资料,先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加深对这篇赋讽喻现实的思想意义的认识;通过对本文赋体特点的认识将这篇“赋”和本单元学过的其他三篇“古文”作一些比较,掌握赋在描写、叙事、议论等方面的铺陈排比、想象夸张、正反述说的特点,为熟读背诵打下基础。
本文在写作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如炼字的精当、详略的适宜、比拟的写法,用韵、不堆砌典故等,要结合字词的理解和句法的分析,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词语方面要重点辨析一、爱、取、族、霁、杳、妍、焉、而、夫等的意义和用法。
认真做一做后面的跟踪试题。
【思路结构】文章的主旨在于借古讽今。
要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的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
因此,一开始先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极写阿房宫的非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写阿房宫里的望皇帝幸临的美人和弃掷逶迤的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下文的议论设下埋伏。
作完了这些必要的叙述和描写后,再由描写转为议论,指出阿房宫兴建及秦人奢淫的生活与秦国灭亡的内在因果关系,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最后再以慨叹作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朝统治者发生警告。
结构图:原因第一段(叙):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第二段(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结果------第三段(议):失掉民心,迅速灭亡借鉴------第四段(议):爱民保国,免踏覆辙【疑难指津】·本文在描写和议论中是如何运用“赋”的表现手法的?所谓赋的表现手法就是铺陈排比,言尽意致。
《阿房宫赋》学案
《阿房宫赋》学案一、学习目标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背景知识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杰出的诗人,。
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之“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别于“李杜”)。
著作有《樊川文集》(因其别墅在樊川(长安县),故名)。
阿房宫(读ē páng)是始皇于公元前212年始建的宫殿,此宫殿至秦灭亡时还未完工,所以未正式命名,据说因为它的前殿所在地名为阿房,故称“阿房宫”。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唐敬宗荒淫失法,自即位以来大兴土木,广征声色。
文章借秦建阿房宫为题,借古讽今,意在讽喻皇帝借鉴秦亡的历史教训,否则将重蹈其覆辙。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详细地叙述)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谕之意。
三、学法导引(一)读课文,理清全文的结构。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每个部分内还可分成小的不同层次,自己试一下。
(二)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分析;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宫。
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
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
(完整版)全面细致的阿房宫赋导学案+答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知识链接】1、知人论世: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文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2、“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
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课前预习】给划线的字注音阿房宫()廊腰缦回()囷囷焉()蜂房水涡()媵嫱()梳晓鬟()剽掠()鼎铛玉石()逦迤()锱铢()架梁之椽()庾之粟粒()横槛()不霁()何虹妃嫔()尽态极妍()管弦呕()哑()梳理文章第一二段重点词语解释(1)六王毕,四海一()(2)盘盘焉,囷囷焉()(3)不霁何虹()(4)绿云扰扰,梳晓鬟也()(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6)而气候不齐()(7)杳不知其所之也()(8)雷霆乍惊()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 ( )(2)北构而西折:()(3)廊腰缦回 ( )(4)檐牙高啄 ( )(5)蜂房水涡:()(6)未云何龙:()(7)不霁何虹:()(8)辇来于秦 ( )(9)朝歌夜弦 ( )(10)鼎铛玉石 ( )(11)金块珠砾 ( )古今异义(1)直走咸阳(2)钩心斗角(3)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5)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文本分析】1阅读第一段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阿房宫楼阁之高:()阿房宫楼台之多:()人们进入阿房宫内部的感受:()2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运用了:()手法3概括第一段内容a细写阿房宫的:()b用一两个词概括阿房宫建筑的特点:()阅读第二段“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完整word版)《阿房宫赋》导学案(附注评译)
《阿房宫赋》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
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鉴古讽今的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1。
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课时安排】四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作者:1、杜牧介绍:唐才子传杜牧辛文房牧,字牧之,京兆人也。
善属文。
大和二年韦筹榜(韦筹榜:该榜的状元是韦筹,称韦筹榜。
)进士,与厉玄同年。
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策蹇:骑跛足驴。
)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dǐ)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
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搢笏(缙jìn笏:把笏插在腰带上。
)朗诵之。
郾大加赏。
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
”曰:“不得,即请第五人。
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
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后又举贤良方正科。
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
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
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兵法戎机,平昔尽意.尝以从兄悰更历将相,而已困踬(zhì)不振,怏怏难平。
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
诗情毫迈,语率惊人。
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
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
时淮南称繁盛,不减京华,且多名妓绝色,牧恣心赏,牛相收街吏报杜书记平安帖子至盈箧。
后以御史分司洛阳,时李司徒闲居,家妓为当时第一,宴朝士,以牧风宪(风纪法度),不敢邀。
牧因遣讽李使召己,既至,曰:“闻有紫云者,妙歌舞,孰是?”即赠诗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通用13篇)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通用13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针对汉初的状况,主见施行仁政。
同样的,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一)解题“阿房宫”的“阿房”旧读“ēpá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
“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化的过程。
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
它消失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受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赋,在艺术表现上必定注意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在语言上使用新颖漂亮的辞藻。
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敏捷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淌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肯定的诗意。
(二)解说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在“赋”和古文方面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区分于“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他对赋这种文体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分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历代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三)整体感知1.学习本文的生字词缦回不霁何虹妃嫔媵嫱焚椒兰辘辘杳不知尽态极妍摽掠鼎铛迤逦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横槛呕哑参差2.让同学结合注解利用工具书疏通全文,将疑点画出,以备质疑。
《阿房宫赋》导学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参考答案2、(一)重点词语解释(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2)盘盘焉,囷囷焉(相当于“然”……的样子)(3)不霁何虹(雨过天晴)(4)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纷乱的样子古代女子环形的髻)(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6)而气候不齐(齐,相同。
)(7)杳不知其所之也(到…..去)(8)雷霆乍惊(乍:突然)(二)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 (数词用作动词,统一)(2)北构而西折:(北、西名——状向北向西)(3)廊腰缦回 (名——状,像人腰)(4)檐牙高啄 (名——状,像鸟嘴)(5)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状,像蜂房,像水涡。
)(6)未云何龙:(云、龙、名——动,出现之出现龙。
)(7)不霁何虹:(虹名——动,出现彩虹。
)(8)辇来于秦 (名作状语,乘坐辇车)(9)朝歌夜弦 (名词作动词,歌唱;奏乐)(10)鼎铛玉石 (名词用作动词,把鼎当做;把玉当做)(11)金块珠砾 (名词用作动词,把金当做;把珠当做)(三)古今异义(1)直走咸阳古义:跑今义:行(2)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思,明争暗斗。
(3)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雨雪晴阴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状况(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名的人。
(5)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古义:金玉珠宝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古义:金玉珠宝今义:精华,也指出类拔萃的人一、阅读第一段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一)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阿房宫楼阁之高:(隔离天日)阿房宫楼台之多:(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人们进入阿房宫内部的感受:(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二)作者描写阿房宫运用了:(对偶,排比,比喻,夸张,对比,大胆的想象)手法(三)概括第一段内容a细写阿房宫的:(楼、台、殿、阁长桥、复道、歌台、舞殿)b用一两个词概括阿房宫的特点:(宏伟,雄伟,壮美,壮丽,庞大等)二、阅读第二段这一节运用了(夸张对比)手法极显宫女之(众,多),宫廷生活之(奢靡荒淫)。
阿房宫赋语文教案
阿房宫赋语文教案1.阿房宫赋语文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的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学习重点文章一、二节自读程序1.读注释,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2.熟读教材,依据课下注释,梳通文意。
3.再读教材,总体把握文章内容,根据赋的特点,找出“体物”与“写志”部分。
第一步总体把握:全文分为两部分,即“体物”部分,包括1、2两段;与“写志”部分包括3、4两段。
第二步反复研读“体物”部分,即1、2段,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要求熟读成诵。
第三步细致研读“写志”部分即3、4两段,弄清彼此之间及与前一部分相辅相成的关系。
4.品读比较。
对文体特征、表现手法、思想内容进行拓展,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一步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用意。
第二步感悟文章的艺术概括力。
自读点拨:一、解题(教材补充注释1内容):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
阿房者,一说:“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四阿旁广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
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
这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
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起来,《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到汉代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赋者,铺者;铺采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
《阿房宫赋》教案四篇
《阿房宫赋》教案四篇《阿房宫赋》教案篇1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__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诵读法研习文本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预习内容:1.读准__字音2.读注释,了解__写作背景。
3.熟读教材,依据课下注释,梳通文意一:导入新课:1.导入2.历史背景可参见自读提示。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__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作者预感到唐玉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3:解题(教材补充注释10内容):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
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
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
这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
“赋”的内容见《赤壁赋》相关知识“赋”的字义是铺述,这种文体的特征是“铺采摛(chi舒展)文,体物写志”(刘勰语)“铺采摛文”是赋的形貌,“体物写志”是赋的内容。
体物是摹写事物,汉大赋更多摹山范水,叙写宫苑游猎之作,大量罗列各种珍禽奇兽花木鱼等。
“写志”在__结尾尽讽谏之意。
二:检查预习:兀()骊山()缦()媵嫱()()铛()庾()阿房()()霁()逦迤()()锱铢()横槛()三:诵读提示:读出首句的气势语音力图雄厚,建筑奇丽要读的飞扬。
宫女着扮喜失望悲。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6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6篇课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文言词语,懂得赋的特点。
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及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学习方式:采用文本研习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自学指导:一、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1、背景《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本赋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奢靡,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
2、解题“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
“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
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3、作者杜牧,字牧之,出身名门,26岁中进士,曾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
杜牧诗歌创作成就突出,其以清丽自然的诗风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因而称之为“小杜”;他又和李商隐同时代且齐名被人们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历代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
二、基础积累1、识记字词缦回()椒兰()辘辘()剽掠()鼎铛()迤逦()锱铢()横槛()呕哑()参差()囷囷()鬟()杳不知()架梁之椽()不霁何虹()在庾之粟粒()尽态极妍()妃嫔媵嫱()()()()2、对下列各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缦:萦绕。
《阿房宫赋》学案
一、基础夯实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毕( ) ②兀( ) ③覆压( ) ④隔离( ) ⑤构( ) ⑥走( )⑦缦( ) ⑧回( ) ⑨抱( ) ⑩钩心( ) ⑪斗角( ) ⑫霁( ) ⑬冥迷( )答案①完结,指为秦国所灭②光秃。
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殆尽③覆盖④遮蔽⑤架房建屋⑥通达⑦萦绕⑧曲折⑨随⑩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⑪指屋角相对,好像兵戈相斗⑫雨后转晴⑬分辨不清2理解性默写①文章开篇运用夸张手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阿房宫占地广阔、遮天蔽日的宏伟气势。
②文中写楼阁依地势而建,互相钩连、互相环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置身其中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
④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宫中楼阁的密集程度。
⑤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走廊像腰、屋檐像鸟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②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③高低冥迷不知西东④五步一楼十步一阁⑤廊腰缦回檐牙高啄3解释加点的词语①乍( ) ②惊( ) ③杳( ) ④之( ) ⑤尽态( ) ⑥妍( )⑦缦立( ) ⑧幸( ) ⑨剽( ) ⑩倚叠( )答案①忽然②震响③远得踪迹全无④去⑤姿态美好⑥美丽⑦久立⑧皇帝到某处⑨抢劫,掠夺⑩堆叠4理解性默写①文章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宫女们清晨梳妆打扮时头发如同乌云一般纷纷扰扰。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3、识记和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负、庾、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语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
4、背诵课文,归纳“焉、而、失”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德育目标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加深理解文句疑难,不断培养语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二、解题: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为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2、赋体概说赋:在古典文学中,与诗、词、歌并称。
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渊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阿房宫赋》学案
《阿房宫赋》学案1.了解作者:杜牧,字_______,号_______,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________合称为“小李杜”,有文集《_________________》。
2.了解背景: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3.了解文体:“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螭(音chī,舒张,铺陈)文,体物写志也。
”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
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第一自然段一、解释加点的文言词: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翻译:),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二、翻译句子:1、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2、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第二自然段一、解释加点的文言词: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阿房宫赋学案附答案
《阿房宫赋》学案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翻译:六国消灭,天下统一。
蜀山秃顶,阿房矗起。
覆盖三百多里,隔断了天上的阳光。
从北面的骊山建起,折向西面的咸阳。
渭水和樊川,缓缓地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回廊像腰带曲折,屋檐像鸟嘴高啄。
依随着地势环抱呼应,围绕着中心向外开拓。
曲曲的,弯弯的,好像一格格的蜂房,一圈圈的水涡,不知有几千几万个院落。
长桥像龙卧水上,可哪有风起云涌?复道像虹贯空中,怎没见雨霁斜晖?四周围高低起伏,分不清东西南北。
台前正歌声热闹,春光融融;殿后却舞袖清凉,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一。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翻译:妃嫔媵嫱,公主帝女,出了六国的宫殿,拉上辇车,来到秦国。
早上唱啊晚上弹,为供秦王的欢娱。
化妆时打开明镜,像闪闪星辰;梳头时披散秀发,像朵朵绿云;渭河泛腻,是脂水倾盆;烟雾弥漫,是椒兰香熏。
雷霆震耳,是宫车过门;隆隆地由近而远,不知向哪里停轮。
不同的身材,不同的容貌,摆出各种姿势,久立远盼,等候皇帝驾到,有的三十六年都没见到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学案编制人:周安菊审批人:刘坤编制时间:2012/11/20 (总第15期)【学习目标】1、学习理解本文“文赋”的文体特点及“赋”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鉴本文叙议结合的构思和写作特点。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讽喻的目的。
第一课时【预习内容及方法】1、阅读“知识卡片”,了解杜牧、写作背景及“赋”的相关知识。
★知识卡片●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出身名门,26岁中进士,曾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
杜牧诗歌创作成就突出,其以清丽自然的诗风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因而称之为“小杜”;他又和李商隐同时代且齐名被人们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历代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著名的作品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杜牧作品风格时政之作,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抒情小诗,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意境深远。
●写作背景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据说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还未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实为咸阳宫而非阿房宫,作者以此以示诫人。
)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
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赋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
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起来,《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到汉代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赋”的字义是铺述,这种文体的特征是“铺采漓(舒展)文,体物写志”(刘勰语),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体物),抒写情志。
我们学习这种文体,尤应抓住这个特点来研读课文,而且要看作者是怎样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华美的文辞来“体物写志”的。
2、结合课下注释及字典,扫清字音、字义障碍,初步理解文意。
【预习效果检测】1、自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缦.回()椒.兰()辘.辘()剽掠..()鼎铛.()迤逦..()横槛.()..()锱铢呕哑..()囷囷..()鬟.()..()参差杳.不知()架梁之椽.()不霁.何虹()在庾.()粟.粒()尽态极妍.( ) 妃嫔媵嫱....(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有活用现象的请先指出活用现象再解释)。
(1)四海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3)二川溶溶..(4)廊腰.缦回(5)钩心斗角.......(6)囷囷焉(7)未云何龙.(8)歌台暖响....(9)辇.来于秦(10)渭流涨腻....远视(12)燕赵之经营..(11)缦立(13)倚叠..如山(14)鼎.铛玉.石3、再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疑难点拨与拓展】阅读课文第1、2段,思考下列问题:1、第一段主要写什么?分几层来写的?2、第2段是从哪些方面写阿房宫的奢靡的?(要求找出相对应的句子)3、品析“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两句。
【练习展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
..不齐。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一旦..焦土。
..不能有,输来其间。
D、楚人一炬,可怜2、翻译下列句子。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迤逦,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归纳总结】找出1、2段中的古今异义词:第二课时【预习内容及方法】熟读课文3、4段,疏通文章大意,积累文言现象。
【预习效果检测】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有活用现象的请先指出活用现象再解释)。
(1)奈何取之尽锱铢....(2)钉头磷磷(3)独夫..之心(4)函谷举.(5)可怜..焦土(6)族.秦者秦也(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重点实虚词。
秦爱纷奢可怜焦土爱使秦复爱六国之人怜可怜体无比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可怜身上衣正单族秦者秦也奈何取之尽锱铢士大夫之族青,取之于蓝族族庖月更刀取财物无所取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留取丹心照汗青3、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译:(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句式:)(2)戍族叫,函谷举。
(句式:)(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句式:)【疑难点拨与拓展】阅读课文第3、4段,思考下列问题:1、第3段中的大段排比是围绕哪两个对立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2、文章的后两段是怎样描写秦的覆灭和总结历史教训的?3、文章的第3、4两段表现手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写法不同【练习展示】比较阅读:《阿房宫赋》末段与《六国论》末段,回答问题。
(一)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对文段中加线的词或短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非秦:不是秦国。
②族秦:使秦成为民族。
③使:让。
④爱其人:爱戴人民。
⑤拒秦:抗拒秦国。
⑥复:也,同样。
⑦递:传。
⑧不暇:没有空闲。
⑨鉴之:以之为警戒。
⑩胜之:战胜秦国。
⑾弱于秦:比秦弱。
⑿故事:事情。
A.①③⑦⑧⑿ B.①⑤⑥⑦⑾ C.②④⑨⑩⑾ D.②③⑤⑦⑿2.对下列句子翻译准确的项是①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从而使得后来的人又哀叹他自己(重蹈覆辙)的命运。
B.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覆辙)的命运。
C.也会使后来的人再哀叹他自己(重蹈覆辙)的命运。
D.从而使得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覆辙)的命运。
②是又在六国下矣。
()A.是又处在六国的下面了。
B.这就更处在六国的下面了。
C.这就更比不上六国了。
D.是又比不上六国了。
3.第一段末用了四个“后人”,对它们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A.①②均指秦以后的人,③④均指秦后人的后人。
B.①④指秦以后的人,②③指秦后人的后人。
C.①②④指秦以后的人,③指秦后人的后人。
D.①③④指秦以后的人,②指秦后人的后人。
4.两段文字分别是两篇借古讽时文章的结尾,其中均揭示了作者为文的主旨和目的。
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均总结秦覆亡的教训,劝诫当朝国君爱民兴国。
B.两文均总结六国覆亡的教训,劝诫当朝国君不可贿赂求安,应富国强兵。
C.前者总结秦、六国的覆亡教训,劝诫唐朝统治者爱民,后者总结六国覆亡的教训,劝诫宋朝统治者不贿赂。
D.前者总结六国覆亡的教训,劝诫宋朝统治者爱民,后者总结秦朝覆亡的教训,劝诫唐朝统治者不贿赂【归纳总结】第三课时【预习内容及方法】再读课文,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讽喻的目的;掌握赋的特点。
【预习效果检测】1、名句填空。
(1)六王毕,,蜀山兀,。
(2)廊腰缦回,;各抱地势,。
(3)长桥卧波,?复道行空,?(4)戍卒叫,,,可怜焦土!(5)秦人不暇自哀,;,以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2、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阿房宫的来历:(2)宫人的生活情景:(3)“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4)秦亡的教训:【疑难点拨与拓展】1、再读文章,说说秦(包括六国)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2、铺叙、夸张、渲染是赋体的特征。
就本文而言,把阿房宫写得穷奢极丽,才能更有力地显示秦王朝崩溃的必然性。
试举一二例体会赋的特征。
【练习展示】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过骊山作[唐]杜牧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请分别从贾谊的《过秦论》和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画线句子内容相一致的句子。
①②(2)简要概括和分析本诗的主旨和大意。
【归纳总结】归纳本文主旨:中国古代名人的爱国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吕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
——顾宪成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班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