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荔枝核的五个苷类成分

荔枝核的五个苷类成分
1 1材 料 .
高效 液相 色谱 ( P C 分 析 与 制备 采 用 日本 岛 HL ) 津公 司 L -A 型液 相 色 谱 仪 、I 一0 视差 检测 C6 D RD 1A
器和 Y MC P c DSA ( 5 m n ×4 6 rI 和 .ak O . 2 0 i . In 1
f cint nadmut l crma gah . ebs fse t a ,hyw r et e s( -io eio 4 r t a o n lpe ho t rp y Ont ai o cr dt te eei ni da - pn rs l 一 a o i i o h s p N a d f i ) n
Fi e Gl c sd s f 0 he S e s 0 v y o i e r m t e d fLZ
XU n v 。 Xi — a XⅢ Ha - u ’ EIXio- i ih i ,W a y
c n n i hi e ss
( y L b rtr f ln eo re C nevt n ad s dn e U iz t n o t C iaBomid G re , hns c d m cecs Ke aoa y o Pa tR sucs o srai n 销ti曲l ti i ,S uh hn t c adn C i e A a e y o S i e, o o la o e f n
L 2 H-0为瑞 典 A rhm isin e 公 司产 品 、 mesa B o c c s e 大
典收录的中药材 , 用于寒疝腹痛 , 睾丸肿痛 , 具有降 血糖 、 调血脂 、 抗肿瘤 、 抗病毒等作用 _ ] 1 。目前从
荔 枝 核 中报 道 有 1 黄 酮 苷 、 倍 半 萜 苷 、 2个 5个 3个

荔枝核中黄酮的抗病毒作用研究

荔枝核中黄酮的抗病毒作用研究

荔枝核中黄酮的抗病毒作用研究摘要:荔枝叶、果壳、核仁和果肉含有黄酮类、酚酸类、皂苷类和多糖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均具有一定的药理以及药效学作用。

经过相关的研究表明荔枝核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关键词: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抗病毒作用前言: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 又名荔仁或荔核, 味甘、微苦, 归肝、肾经. 功效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荔枝核的化学成份包括甾类、皂甙、挥发油、鞣质、脂肪酸、聚合花色素成份、糖类、蛋白质以及无机盐[1-2]。

荔枝核有降血糖、调血脂和抗氧化、保肝作用,水提取物及黄酮类化合物体外实验对乙肝病毒HBsAg ,HBeAg ,HBV2DNA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4 ]。

以下经过相关的实验研究探讨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以及资料,有相当多的实验研究探讨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

罗伟生等[5]采用MDCK细胞培养法进行荔枝核抗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证实荔枝核体外具有较强的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其有效成分为大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

其黄酮类化合物在160 mg/L 以上对流感病毒细胞病变抑制程度≥50% (对流感病毒TI为312) 。

徐庆等[6-8]进行的系列研究表明采用桂林先天感染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 的麻鸭以荔枝核总黄酮(TFL) 2 g/ ( kg·d) 灌胃给药, d15其血清DHBV - DNA 水平明显降低, 病理检查发现TFL高剂量组鸭肝细胞无明显点灶坏死,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证实TFL可抑制乙肝毒, 并具有明显的抗炎、保肝作用; 应用HepG 212115 细胞系培养系统,d3 200 mg/L的荔枝核提物对HB sAg、HBeAg抑制率分别为50%、20% , d9对HB sAg、HBeAg的抑制率则为9019%、8413% , 说明它具有较强的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 应用光密度测定法和细胞培养, 荔枝核提取物与白细胞介素( IL) 对HBsAg和HBeAg表达均有明显抑制, 多聚酶链反应( PCR) 检测出400 mg/L IL可使培养基中HBV - DNA 转阴, 说明IL 体外实验(培养细胞) 具有较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荔枝核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荔枝核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荔枝核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作者:于培良赵立春廖夏云王雪钟余特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8年第08期【摘要】荔枝核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散结、理气止痛、温里祛寒的功效,尤其对睾丸肿痛、疝气痛等有显著的疗效,药用价值高。

近年来有关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有诸多新的发现,荔枝核中主要有黄酮类、甾体类、鞣质类、萜类、挥发油和酯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保肝、抗肿瘤、抗氧化、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药理活性,特别是其抗炎保肝、抗肿瘤、抗氧化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广泛,但对其活性成分中的主要单体药效成分和其发挥药理活性的构效关系等方面研究还比较少,需做进一步系统研究。

【关键词】荔枝核;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5-0041-06Abstract:Litchi seed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ur country. It has the efficacyof resolving hard mass,regulating qi-flowing for relieving pain and warming the interior to remove cold. Andit has significant effectsespecially on swelling and pain, hernia pain and so on, so it has high medicinal value.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many new discoveries about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The main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litchi seeds are flavonoids, steroids,tannins, terpenes, volatile oils and esters, etc. It possesses many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inflammation, protecting liver, anti-tumor, anti-oxidation, anti-diabetes and their complications.Especially,the studies of i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inflammatory and protecting liver, anti-tumor, anti-oxidation and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 are moreextensive.However, there are still few studies on the pharmacodynamicconstituents of the main monomers in the active constituents and their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to exert i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which can be further systematically studied.Keywords:Litchi Seeds;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荔枝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果,其果核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荔枝核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

荔枝核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

荔枝核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和台湾等地区[1]。

其味甘、涩,性温,归肝、肾经。

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胃脘痛、妇女气滞血瘀腹痛等症。

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对荔枝核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各种成分的作用还未能准确阐明,可见荔枝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笔者就荔枝核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行综述。

1 化学成分研究1.1 脂肪酸及挥发性成分棕榈酸(Palmitic acid)12%,油酸(Oleic acid)27%,亚油酸(Linoleic acid)11%,半合成环丙基脂肪酸(Semisynthetic cyclopropanoic fatty acids)42%,其中主要为二氢苹婆酸(Dinydrosterculic acid)37%、顺式-7,8-亚甲基十六烷酸(cis-7,8-Methyleneh-exadecanolic acid)4%、顺式-5,6-亚甲基十四烷酸(cis-5,6-Methylenetetradecanoic acid) 0.4%、顺式-3,4-亚甲基十二烷酸(cis-3,4- Methylenedodecanolic acid)0.1%(2)。

沈氏等(2)报道,荔枝核中含挥发性成分:3-羟基丁酮(3-acetoin),丁二醇(2,3)(2,3-butanediol),顺式-丁香烯(cis-caryophyllene),别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葎草烯(humulene),δ-毕澄茄烯(δ-cadinene),α-姜黄烯(α-curcumene),二氢白菖考烯(calamenene),喇叭茶醇(ledol),愈创木薁(guaiazulene),棕榈酸(palmatic acid)。

乐氏等(3)发1现荔枝核挥发性成分有雪松醇(himachalol)、十六酸(hexadecoic acid)、苯(benzene)、甲苯(methylbenzene)、苯甲酸(antipyrine benzoate)等。

荔枝核

荔枝核

荔枝核文章目录*一、荔枝核的概述*二、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三、荔枝核的分类*四、荔枝核的药方选录*五、荔枝核的服用方法*六、荔枝核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荔枝核的概述1、荔枝核的概述荔枝核,中药名。

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

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和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

2、荔枝核的别名荔仁、枝核、大荔核、荔仁。

3、荔枝核的性状形态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

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平滑,有光泽,略有凹陷及细波纹。

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的种脐。

质硬,子叶棕黄色。

气微,味微甘、苦、涩。

4、荔枝核的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微苦。

归肝经、肾经。

5、荔枝核的来源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成熟种子。

6、荔枝核的产地分布生于荒地或路旁,我国多栽培。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东部。

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1、荔枝核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含脂肪酸、氨基酸、聚合花素类、α-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3-羟基丁酮、别香橙烯、葎草烯等成分。

2、荔枝核的功效作用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属理气药。

3、荔枝核的毒副作用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荔枝核的药方选录1、治心痛及小肠气:荔枝核慢火中烧存性,为末,新酒调一枚末服。

(《本草衍义》)2、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惟妇人多有之):荔枝核3克,木香2.4克。

为末。

每服3克,清汤调服。

(《景岳全书》荔香散)3、治妇人血气刺痛:荔枝核(烧存性)15克,香附子(去毛,炒)30克。

上为细末。

盐汤、米饮调下6克,不拘时候服。

(《妇人良方》蠲痛散)4、治妇人心痛脾疼:荔枝核灰存性为末,淡醋汤下。

亦治男子小儿卒心痛,蚌粉汤下。

(《普济方》)5、治狐臭:荔枝核焙干研末,白酒适量,调匀徐擦腋窝,每日2次。

(《福建药物志》)荔枝核的服用方法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荔枝核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选购方法:以干燥、颗粒大、饱满者为佳。

保存方法:应存放于干燥通风的地方,并防蛀。

荔枝核的化学成分及治疗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荔枝核的化学成分及治疗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一部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44.
[2]沈文耀,顾彩芳,杨薇,等 . 荔枝核对大鼠四氧嘧啶糖尿病 的影响[J]. 浙江药学,1986,3(4):8-9.
[3]郑琳颖,韩超,潘竞锵 . 荔枝核的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概 况[J]. 中医药报,1998,26(5):51-53.
在荔枝核总黄酮含量测定方面,常用的方法有 硝 酸 铝 - 亚 硝 酸 钠 比 色 法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法 和 正 丁 醇-盐酸铁盐催化比色法[11]。蒋琼凤等[12]以微波超声波协同萃取法连续提取荔枝核中的总黄酮,经 测定含量达 8.20%。陆志科等[13]对荔枝核的活性成 分进行分析,发现妃子笑、灵山香荔和三月红三个品 种荔枝核总黄酮含量在 5.78%~6.80% 之间。 1.2 甾体类 甾体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天 然化学成分,包括植物甾醇、胆汁酸、甾体皂苷、甾体 生 物 碱 等 。 屠 鹏 飞 等[10]采 用 柱 色 谱 法 和 薄 层 色 谱 法可从 70% 乙醇荔枝核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 β-谷 甾 醇 、豆 甾 醇 、(24R)- 5α - 豆 甾 烷 - 3,6 - 二 酮 、豆 甾
荔 枝 核 为 无 患 子 科 植 物 荔 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 种 子 ,别 名 荔 仁 、荔 核 、大 荔 核 。 荔 枝 核 是 一 种 常 见 中 药 材 ,收 载 于《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药 典》 2015 年版,其性温,味微甘、苦、涩,无毒,归肝、肾经, 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1],可用于寒病腹痛、睾 丸肿痛、胃脘痛、妇女气滞血瘀腹痛等症[2-4]。近年 来,诸多研究机构对荔枝核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进 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就荔枝核化 学成分和治疗肝病的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荔枝核作用与功效

荔枝核作用与功效

荔枝核作用与功效荔枝(Scientific name: Litchi chinensis Sonn.)为石榴科荔枝属果树,果实可食用,被广泛栽培。

而荔枝核则是荔枝果实内部的种子,也被称为“核仁”。

荔枝核通常是被人们忽略的部分,但实际上它也具有一些特殊的功效和作用。

本文将介绍荔枝核的营养价值、荔枝核的药用价值以及荔枝核的食用方法。

一、荔枝核的营养价值荔枝核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以下是荔枝核主要营养成分的介绍:1.蛋白质:荔枝核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2.脂肪:荔枝核中含有少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等,这些脂肪酸对人体有益,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3.碳水化合物:荔枝核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获得能量的重要来源。

4.维生素:荔枝核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这些维生素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如维生素C 能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维生素B1、B2能促进新陈代谢、提供能量等。

5.矿物质:荔枝核中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对人体骨骼、造血、免疫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二、荔枝核的药用价值除了营养价值外,荔枝核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以下是荔枝核主要的药用功效:1.舒肝活血:荔枝核具有活血化瘀、舒肝解郁的功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肝气郁结、经络不畅所导致的症状,如胸闷、乳房胀痛等。

2.清热解毒:荔枝核含有挥发性油,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高热、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症状。

3.安神助眠:荔枝核中含有一种镇静作用的成分,可以帮助释放压力,减轻焦虑、失眠等问题,对于提高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4.止泻固涩:荔枝核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腹泻、肠炎等症状。

同时,荔枝核中的纤维素也可以起到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的作用。

5.抗氧化:荔枝核中富含维生素C、多酚等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保护心血管健康。

中药材 荔枝核 概述说明

中药材 荔枝核 概述说明

中药材荔枝核概述说明功能主治简介: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详情见下文]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别名】:荔仁、枝核、荔核、大荔核【汉语拼音】:li zhi he【成份】:种子含皂甙(1.12%),鞣质(3.43%)和a-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a-(methylenecycyclopropyl)glycine]。

并分离出微量的挥发油,其中含3-羟基丁酮(3-acetoin),2,3-丁二醇(2,3-butanediol),咕(王巴)烯(copaene),顺-丁香烯(cis-caryophyllene),别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葎草烯(humulene),δ-毕澄茄烯(δ-cadinene),a-姜黄烯(a-curcumene),菖蒲烯(calamenene),喇叭茶醇(ledol),愈创木薁(guaiazulene),黄根醇(xanthorrhizol)和棕榈酸(palmitic acid)等。

【加工采集】: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

【药材鉴别】:性状鉴别:种子长圆形或长卵形,稍扁,长1.5-2.5cm。

直径0.5-1.5cm。

表面棕色至棕红色,稍具光泽,有不规则凹隙和细皱纹;一端平截,有近圆形黄棕色的种脐,直径5-7mm,另一端圆钝。

质坚硬,剖开后种皮薄革质而脆;有2片肥厚子叶,橙黄色或棕黄色。

气微,味微甘、苦、涩。

以粒大、饱满者为佳。

显微鉴另粉末特征:淡棕色。

1.种皮外表皮细胞黄棕色或红棕色。

侧面观细胞1列,栅状,长34-59μm,宽10-17μm,壁增厚,非木化,外被角质层;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不均匀增厚。

2.石细胞类圆形、类多角形,多数有突起或分枝,分枝先端平截,细胞直径17-34μm,壁厚3-10μm,纹孔及孔沟较稀疏,层纹不甚明显。

3.星状细胞为种皮通气组织,呈不规则星状分枝,细胞间隙大,壁薄,无孔沟。

荔枝核的功能主治

荔枝核的功能主治

荔枝核的功能主治1. 荔枝核的概述荔枝核是指荔枝果实内部的种子核,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硬质而坚硬。

虽然荔枝核不能直接食用,但它们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和主治,被人们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食品添加剂和保健产品中。

2. 荔枝核的化学成分荔枝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多糖、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甾醇、有机酸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荔枝核一系列的功能和药理作用。

3. 荔枝核的功能与主治荔枝核具有以下功能与主治:3.1 温经止痛荔枝核具有温经活血、行气止痛的作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经闭、痛经、产后痛经等产妇疾病,对于经血不调和腹部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2 止咳化痰荔枝核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荔枝核的炮制品可以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咳痰黏稠等呼吸系统疾病,有助于舒缓咳嗽症状及疏通呼吸道。

3.3 益肾固精荔枝核具有益肾固精的作用。

中医认为,荔枝核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引起的遗精、早泄、阳痿等男性性功能障碍。

3.4 润肺清热荔枝核对于肺热燥咳、干咳无痰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它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肺部疾病。

3.5 抗氧化荔枝核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的产生,对于抗衰老、抗氧化,保护皮肤健康有一定的作用。

4. 荔枝核的使用方法荔枝核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用途进行制剂和使用,常见的使用方法有:•荔枝核煎水饮用:将荔枝核研磨成粉末后,用水煎煮,可以饮用荔枝核煎剂,以达到温经止痛、益肾固精的作用。

•荔枝核的炮制品:将荔枝核进行特殊的炮制工艺,可以得到炮制荔枝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呼吸系统疾病。

•荔枝核的精制品:将荔枝核进行精细加工,可以得到荔枝核精制品,用作保健品或者食品添加剂。

5. 注意事项•荔枝核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请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禁止使用荔枝核制剂。

•用荔枝核制剂时应注意剂量控制,避免过量使用。

结论荔枝核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中。

荔枝和荔枝核及其有效部位的药理及药效学作用

荔枝和荔枝核及其有效部位的药理及药效学作用
a s re f i s a d h d a t u r efc ;t e ttl s p n n o l e u e b o d gu o e,mo u ae bo d l i e so r n a n i mo f t h oa a o i s c u d r d c lo l c s i vu -t e d lt lo i d,a d p n e h n eh e s i i f i s l n a c t e s n i vt o n u i c mp u d f f v n i s s p n n ,a d p l s c h r e h d a t x d n f c ,a d t y n; o o n s o a o od , a o i s n oy a c a i a n i i a t ef t n l d o e p ls c h r e o l mp o e i 0y a c a i c ud i r v mmu e f n t n h e v s e c r d n ci .T e l a e ,p r ap,s e a d p l fl c i u o i e d, n u p o t h ,wh c o t i ilg c l i ih c n a n b o o ia l y a t e s b t n e :f v n i s oy h n l cd ,s p n n ,a d p ls c h r e ,s o l e d v lp d c i u sa c s l o o d ,p lp e o i s a o i s n o y a c a i s h u d b e e o e . v a a d
g c s a dbodl i, nio i t n at v u , nitm r a dat l e jr f cs h cn i cudihb l oe n lo pd a t x ai , ni i s a t u o , n ni i rnuy f t u i - d o —r - -v i e e .T e a o od ol ii f l n t

荔枝核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荔枝核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Keywords:LitchiSeeds;Chemical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
荔枝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果,其果核有重要的 药用价值。荔 枝 核 为 我 国 传 统 中 药 材, 为 无 患 子 科植物荔枝 Litchichinensis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 主要分 布 于 我 国 广 东、 广 西、 四 川、 云 南 等 西 南 地区。荔 枝 核 具 有 散 结、 理 气 止 痛、 温 里 祛 寒 的 功效,可 用 于 寒 疝 腹 痛,睾 丸 肿 痛 等 病 症 的 治 疗[1-2]。现代 研 究 表 明,荔 枝 核 中 主 要 含 有 黄 酮 类、甾体 类、 鞣 质、 萜 类、多 糖、氨 基 酸 和 色 素 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和皂苷类为主要的 活性成分[2],具有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降血脂、 抗炎、抗氧 化、 抗 肿 瘤、 抗 病 毒、 抗 肝 损 伤 和 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 8月第 27卷第 15期 ChineseJournalofEthnomedicineandEthnopharmacy,2018,Vol27,No15 ·41·
荔枝核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于培良1 赵立春1,2 廖夏云1 王 雪1 钟余特1
1.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 2.广西壮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200
【摘 要】 荔枝核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散结、理气止痛、温里祛寒的功效,尤其对睾丸肿痛、疝气痛等有显著的 疗效,药用价值高。近年来有关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有诸多新的发现,荔枝核中主要有黄酮类、甾体类、鞣质类、 萜类、挥发油和酯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保肝、抗肿瘤、抗氧化、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药理活性,特别是其抗炎保 肝、抗肿瘤、抗氧化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广泛,但对其活性成分中的主要单体药效成分和其发挥药理活性的构 效关系等方面研究还比较少,需做进一步系统研究。

民间降血糖良药——荔枝核

民间降血糖良药——荔枝核

民间降血糖良药——荔枝核很多人都有一个“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文艺之心,这不奇怪,谁让这是苏大文豪的作品呢。

但是,如果真的这么海量地吃荔枝,有时候会感觉越吃越饿。

这就有些奇怪了,荔枝明明很甜,又不是传说中的消食片,怎么能吃不饱呢?出现这种情况,那就需要注意了,因为你可能患上了“荔枝病”。

什么是“荔枝病”?荔枝鲜甜可口,味道诱人,很多人吃起来就感觉怎么也吃不够。

荔枝虽然好吃,但空腹一次性食用大量荔枝后,有可能引发低血糖反应,出现头晕、乏力、心慌、脸色苍白、眩晕、昏厥等低血糖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四肢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这就是“荔枝病”。

甜甜的荔枝为什么还会引发低血糖?一方面,荔枝含有大量的果糖,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容易引发低血糖。

人们在空腹时,本身血糖就处于较低水平。

此时大量进食荔枝,在短时间内,果糖转化成大量的葡萄糖,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又会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引起血糖降低。

另一方面,荔枝种子中含有α-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有降低血糖作用。

且多食荔枝影响食欲,减少了其他食物的摄入,可导致体内贮糖减少,而脂肪及蛋白质又未能及时分解补充使血糖骤降而发病。

荔枝病救治不及时会有多危险?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人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面色苍白、心悸、乏力等症状。

若延误治疗,严重低血糖昏迷时间超过5小时以上,可能会引起全身性机能和物质代谢紊乱,大脑的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抽搐惊厥。

看完上述相关信息,大家该明白,荔枝对人体的血糖是有一定的影响,而这个影响的成份在荔枝核中存在的量更多更高,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荔枝核含皂甙1.12%,鞣质3.43%。

又含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

如将此物给饥饿22小时的小鼠皮下注射(60~400毫克/公斤),可使血糖下降,肝糖元含量亦显著降低。

因此以前在民间有人将荔枝核当成独门降糖秘方来用,不肯示人的。

具体使用方法就是将荔枝核烘干研末,每日三次,一次10克以内。

中药古今研究:荔枝核

中药古今研究:荔枝核

中药古今研究:荔枝核#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一、典籍摘要1、《中药大辞典》:“温中,理气,止痛。

治胃脘痛,疝气痛,妇女血气刺痛。

”2、《本草纲目》:“行散滞气。

治㿗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

”3、《本草备要》:“散滞气,辟寒邪。

治胃脘痛,妇人血气痛,治㿗疝卵肿。

”4、《本草便读》:“散滞祛寒,治肝经之疝疾;味甘性热,医胃腑之瘀疼。

”5、《本草从新》:“散滞气,辟寒邪。

治胃脘痛,妇人血气痛,㿗疝卵肿,解烦渴。

”6、《本草撮要》:“功专散滞气,辟寒邪。

得香附治胃脘痛、妇人血气痛,得茴香青皮治㿗疝卵肿。

”7、《本草分经》:“散滞气,辟寒湿,治胃脘痛,㿗疝卵肿。

”8、《本草易读》:“治男子疝之肿大,疗妇人血气之刺痛,止心脾之疼痛。

”9、《药笼小品》:“治睾丸之胀痛,取象形之义。

”10、《药性切用》:“散寒行滞,为㿗疝囊肿专药。

”11、《顾松园医镜》:“治㿗疝卵肿作痛,疗妇人血气刺痛。

”12、《中华本草》:“理气止痛;祛寒散滞。

主疝气痛;睾丸肿痛;胃脘痛;痛经及产后腹痛。

”13、《本草衍义》:“以核慢火中烧存性,为末,新酒调一枚半服,治主心痛及小肠气。

”14、《饮片新参》:“入厥阴经,行散滞气,治㿗疝囊肿,妇人经寒刺痛。

”15、《玉楸药解》:“ 荔枝核治㿗疝囊。

”16、《冯氏锦囊秘录》:“核煅存性酒调,治卒心痛疝痛。

”17、《本草发明》:“煅存性,酒调治卒心痛、疝痛。

”18、《本草通玄》:“荔枝性热,主散无形质之滞气,其核温通行肝肾,其结实必双而核肖睾丸,故治颓疝卵肿,类象形之意也。

”二、现代研究1、成分:主含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及挥发油、黄酮、皂苷、有机酸、多糖等。

2、作用:本品有降血糖、调血脂、抗氧化、抗肝损伤、抗肿瘤、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等作用。

3、药理:饥饿小鼠皮下注射荔枝核液,可使血糖下降,肝糖元含量显著降低。

荔枝核的药理实验研究

荔枝核的药理实验研究

荔枝核的药理实验研究中国新药杂志 2000年第1期第9卷综述 XXX:潘竞锵郭洁文韩超刘惠纯摘要:综述了荔枝核的药理实验研究,其药效学作用有:降血糖、调血脂、抗氧化、抑制乙肝病毒和护肝等。

据此认为,应在此基础上加强系统性研究,逐步阐明其作用机制,使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核是无患子科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其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肾经,具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效。

主治寒疝腹痛、睾丸肿痛[1],近年临床上常用之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每获良效[2~4]。

XXX就其治疗糖尿病(DM)及其对血脂作用的药理学研究作一概述,另外还根据抗氧化、抑制乙肝病毒和护肝等实验结果,提出用荔枝核防治肝损伤和乙型肝炎的可行性。

1、降血糖作用据报道[2]在正常饥饿小鼠皮下注射从荔枝核提取的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能明显降低其血糖和肝糖原含量;Minakata也证实该药有相似的降糖作用[1]。

沈文耀等[5]的结果表明,ig荔枝核干浸膏?1.3~2.6mg/kg,qd,用20d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ALX)-糖尿病(DM)大鼠血糖,用30d降糖作用进一步加强。

Liu[6]在ALX-DM小鼠模型证明,由荔枝核皂苷、苦瓜皂苷和齐墩果酸组成的混合物能降低病鼠血糖;该混合物在体外也能增强胰岛素与正常大鼠脂肪细胞胰岛素受体的结合。

已有研究表明,苦瓜皂苷和齐墩果酸能降低DM动物的血糖水平[7~9],其中荔枝核皂苷能否起协同作用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尚待证明。

吴清和等[10]在ALX-DM 大鼠模型上比较了荔枝核水提物、洋葱汁、洋葱醇提物(30g/kg)和格列本脲(5mg/kg)的降糖作用,ig,qd,用2周,病鼠血糖浓度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停药1周后,各中药组大鼠血糖含量仍基本维持于原来的低水平,而格列本脲组大鼠血糖则反跳至接近模型组。

由此提示,以上3药降糖和维持血糖的作用机制与格列本脲不同。

荔枝和荔枝核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研究

荔枝和荔枝核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研究

荔枝和荔枝核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研究郭洁文;潘竞锵【期刊名称】《中国新药杂志》【年(卷),期】2006(15)8【摘要】主要综述了近年荔枝及荔枝核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目前,已从荔枝和荔枝核中分离出多糖、总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研究证明,荔枝和荔枝核及其活性成分除具有阻断亚硝胺合成及清除亚硝酸根离子、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以及抑制HBsAg,HBeAg和HBV-DNA等的生物活性外,还有抗炎、止痛、退热和抑制小鼠移植性肿瘤、对抗免疫性和急性肝损伤、降血糖、调血脂、抗氧化和增强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等药理作用.提出应加强对其主要活性成分、有效部位的确定;继续深入开展有效成分对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炎症作用的药理研究;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药物对转染乙肝病毒2.2.15细胞株病毒表达作用以及动物体内实验等研究.【总页数】4页(P585-588)【作者】郭洁文;潘竞锵【作者单位】广州市中医医院药剂科,广州,510130;广州市中医中药研究所药理研究室,广州,510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R285【相关文献】1.荔枝核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于培良;赵立春;廖夏云;王雪;钟余特2.荔枝核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 [J], 陈衍斌;武可泗;顾宜;陈建宗3.荔枝核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张菊艳;张萃4.荔枝核的化学成分及治疗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张雅馨;冯茵怡;梁健钦;林忆龙;罗伟生;奉建芳5.荔枝核的化学成分及治疗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张雅馨;冯茵怡;梁健钦;林忆龙;罗伟生;奉建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理气药”——荔枝核

中药“理气药”——荔枝核

中药“理气药”——荔枝核
本品为无子科植物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

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

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

本品气微,味微甘、苦、涩。

以粒饱满、光亮者为佳捣碎,生用或盐水用。

一、药性和功效
本品性味甘、微苦,温。

归肝、肾经。

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二、歌括
《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荔枝核温,理气散寒,疝瘕腹痛,服之俱安。

三、临床应用
1.寒疝腹痛,睾W肿痛
本品辛行苦泄,性温祛寒,主人肝经,有疏肝理气、散结消肿、祛寒止痛之功。

治寒凝气滞之疝气疼痛、睾丸肿痛,可与小茴香、青皮、乌药等同用。

治睾W肿痛属湿热者,可与龙胆、川楝子、黄柏等同用。

2.胃脘胀痛,痛经,产后腹痛
本品有疏肝和胃、散寒止痛作用。

治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之胃脘胀痛,可与木香、佛手等同用;治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经及产后腹痛,可与香附、当归等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多糖、总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等。

2.药理作用
荔枝核具有降血糖、调节血脂、抗氧化、抑制病毒、抗肿瘤及抗肝损伤等作用。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可抑制病毒和抗肿瘤,总皂苷能抑制病毒活性并降血糖、调节血脂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黄酮类、总皂苷类和多糖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多糖又能提高免疫功能。

荔枝核的作用

荔枝核的作用

荔枝核的作用
荔枝核的药理研究:降糖、降脂、抑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抑制血小板聚集
主要用于治疗寒疝腹痛、睾丸肿痛、胃脘痛、妇女气滞血瘀腹痛等症。

荔枝核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抑制胶原酶分泌的作用,从而可抑制胶原蛋白的分解,恢复皮肤的弹性和张力。

荔枝核提取液有促进胶原蛋白产生的作用。

荔枝核提取液对于保持机体的透明质酸有较强的作用。

荔枝核提取液对皮肤机能有较强的改善效果,但它对皮脂分泌没有明显影响。

荔枝核提取液与维生素C具有同等效力的美白作用,说明其对酪氨酸酶具有抑制作用。

荔枝核提取液不会刺激皮脂腺过度分泌,可使皮肤显得清爽而不油腻。

荔枝核作为化妆品原料,已被发现具有显著的美容功效。

这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抑制酪氨酸酶、弹性蛋白酶、胶原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的功能。

在抗老化方面,它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对于人体的健康和美丽将可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荔枝核的降糖作用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热点。

有研究显示荔枝核是以双胍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产生降糖效应。

研究显示: 荔枝核总皂甙提取物具有较强的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功能,且其降血糖效果优于优降糖与黄连素。

中药材荔枝核

中药材荔枝核

中药材荔枝核
荔枝核
【药用】无患子科乔木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的成熟总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

归肝经。

【功效】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疝气,睪丸肿痛等症
本品药性辛温,专入肝经,功能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为治疗肝经寒凝气滞所致的疝气,睪丸肿痛的常用要药,常与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药配合应用。

2.用于脘腹疼痛,痛经,产后腹痛等症
本品疏肝理气止痛,用于肝气郁滞的胃脘疼痛,可与木香同用;若用肝郁气滞的痛经及产后腹痛,可配香附同用。

【处方用名】荔枝核(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文献摘录】《本草衍义》:「治心痛,小肠气痛,以一枚煨存性,研末,新酒调服。

」。

荔枝核降血糖

荔枝核降血糖

荔枝核降血糖引言血糖水平是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水平尤为重要。

荔枝核作为一种中药材,据说有着降低血糖的功效,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荔枝核降血糖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解析。

荔枝核的成分荔枝核是荔枝果实的种子部分,其主要成分包括植物纤维、多糖、蛋白质、脂肪及一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等。

其中,多糖是荔枝核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被认为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荔枝核降血糖的研究成果动物实验研究许多动物实验研究都证实了荔枝核对降低血糖的作用。

一项研究发现,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给予荔枝核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并且能够改善胰岛功能。

另外,还有一项研究观察到,荔枝核多糖能够提高小鼠胰岛素分泌,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临床观察除了动物实验,一些临床观察也支持了荔枝核降血糖的效果。

有一项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服用荔枝核多糖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

可能的作用机制目前,荔枝核降血糖作用的具体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释。

一种可能是荔枝核中的多糖能够增加胰岛素的释放和胰岛素敏感性,从而促进葡萄糖的代谢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荔枝核中的植物纤维也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它可以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减少血糖的波动。

注意事项尽管荔枝核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替代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在尝试使用荔枝核或其提取物之前,应当咨询医生的意见,合理控制血糖,避免不良影响。

此外,由于荔枝核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对荔枝核过敏的人应避免接触或食用。

结论荔枝核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荔枝核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并改善胰岛功能。

然而,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使用荔枝核或其提取物之前,应咨询医生意见,并注意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

荔枝核

荔枝核

荔枝核(《本草衍义》)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树的种子。

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味甘、涩,性温。

归肝、胃经。

功效理气止痛、祛寒散滞。

临床用名有荔枝核、盐荔枝核。

【本草汇言】《本草衍义》:治心痛及小肠气。

《本草纲目》:荔枝核入厥阴,行散滞气,其实双结而核肖睾丸,故其治颓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

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

《本草蒙筌》:煅存性酒调,治卒心痛疝痛。

《本草备要》:宣,散寒湿。

甘涩而温。

入肝肾,散滞气,辟寒邪。

治胃脘痛,妇人血气痛。

煅存性五钱,香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盐汤或米饮下,名蠲痛散。

单服醋汤下亦效。

其实双结,核似睾丸。

睾音皋,肾子也。

故治颓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

煅存性,酒调服,加茴香、青皮,各炒为末,酒服亦良。

《本草求真》:味甘气温,专入肝肾,散滞辟寒,双核形似睾丸,尤治疝卵肿,以其形类相似有感而通之义也。

治疝气如斗,用荔枝炒黑与茴香、青皮各炒为末,用酒送下。

痘疮不起,用壳[批]荔枝壳煎汤以服,盖取壳性温补内托之意。

然要皆属性燥,用当酌症所宜,非若龙眼性主温和而资益甚多也。

出建产者良。

《得配本草》:甘、涩,温。

入足厥阴、少阴经。

散滞气,辟寒邪。

治颓疝,疗心痛。

得醋,治脾痛不止;配青皮、茴香,酒下治肾肿如斗;调香附,米饮,治血气攻痛。

和木香,治胃脘寒疼。

煅炭存性,研末服。

《本草分经》:甘、涩,温。

散滞气,辟寒湿,治胃脘痛,形肖睾丸,故亦治颓疝、卵肿。

煅用。

【现代药理研究】荔枝核干浸膏水溶液能显著降低血糖。

荔枝核所含α-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具有降低肝糖原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荔枝核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和台湾等地区[1]。

其味甘、涩,性温,归肝、肾经。

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胃脘痛、妇女气滞血瘀腹痛等症。

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对荔枝核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各种成分的作用还未能准确阐明,可见荔枝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笔者就荔枝核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行综述。

1 化学成分研究
1.1 脂肪酸及挥发性成分棕榈酸(Palmitic acid)12%,油酸(Oleic acid)27%,亚油酸(Linoleic acid)11%,半合成环丙基脂肪酸(Semisynthetic cyclopropanoic fatty acids)42%,其中主要为二氢苹婆酸(Dinydrosterculic acid)37%、顺式-7,8-亚甲基十六烷酸(cis-7,8-Methyleneh-exadecanolic acid)4%、顺式-5,6-亚甲基十四烷酸(cis-5,6-Methylenetetradecanoic acid) 0.4%、顺式-3,4-亚甲基十二烷酸(cis-3,4- Methylenedodecanolic acid)0.1%(2)。

沈氏等(2)报道,荔枝核中含挥发性成分:3-羟基丁酮(3-acetoin),丁二醇(2,3)(2,3-butanediol),顺式-丁香烯(cis-caryophyllene),别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葎草烯(humulene),δ-毕澄茄烯(δ-cadinene),α-姜黄烯(α-curcumene),二氢白菖考烯(calamenene),喇叭茶醇(ledol),愈创木薁(guaiazulene),棕榈酸(palmatic acid)。

乐氏等(3)发
1
现荔枝核挥发性成分有雪松醇(himachalol)、十六酸(hexadecoic acid)、苯(benzene)、甲苯(methylbenzene)、苯甲酸(antipyrine benzoate)等。

屠氏等(4)报道,荔枝核中还含有辛酸乙酯(ethyl caprylate)、壬酸乙酯(ethyl pelargonate)、油酸乙酯(ethylis oleas)、二氢苹婆酸乙酯(ethyl dihydrosterculic acid)等油脂类成分。

1.2 氨基酸荔枝核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Alianine)、苏氨酸(Threonine)、缬氨酸(Valine),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α- methylene-cycopylglycine)(5)。

1.3 其他屠氏等(4)从荔枝核70%乙醇提取物中得到15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13个成分,分别为硬脂酸(stear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in)、豆甾醇(stigmasterine)、(24R)-5α-豆甾烷-3,6-二酮((24R)-5α-stigmast-3,6-dione)、豆甾烷-22-烯-3,6-二酮(stigmast-22-ene-3,6-dione)、3-羰基甘遂烷-7, 24-二烯-21-酸(3-oxotiru-calla-7,24-dien-21oci acid)、胡萝卜苷(daucosterol)、豆甾醇-β-D-葡萄糖苷(stigmasterine-β-D-Glucoside)、1H-imidazole-4- carboxylic acid, 2,3- dihydro-2-oxo,methylester、乔松素-7-新橙皮糖苷(pinocembrin-7- neohesperi-doside)、D-1-O-甲基-肌-肌醇(D- 1-O-methyl-myo-inositol)、半乳糖醇(melampyrin)、肌-肌醇(myo-inositol)。

水利论文发表此外,刘氏等[6]从荔枝核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中首次分离得到5-氧-对-香豆酰基奎尼酸甲酯和原儿茶酸。

2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郭氏等[7]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荔枝核及其制剂中原儿
茶酸的含量,使用Spherisorb C18柱,以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0 nm,所用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高,分离度、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

杨氏等[8]以人参二醇为标准品,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应用722分光光度计,确定了荔枝核总皂苷含量测定的实验条件,该方法是国内首次报道的关于荔枝核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

杨氏等[9]运用比色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对荔枝核总皂苷元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将荔枝核总皂苷水解,通过测定总皂苷水解产物皂苷元的含量来测定荔枝核总皂苷的含量。

3 药理作用研究
3.1 降糖活性
荔枝核的降糖作用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热点。

邝氏等[10]用荔枝核水提取液5 g/kg给小鼠灌胃,发现既能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又能降低四氧嘧啶所致小鼠的高血糖,其效应分别与格列本脲和苯乙双胍几乎等效。

潘氏等[11]研究发现,荔枝核水和醇提取物能拮抗肾上腺素、葡萄糖和四氧嘧啶所致的高血糖,降低糖尿病-高脂小鼠血糖,但不降低正常大鼠和高血脂小鼠的血糖,因此认为荔枝核是以双胍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产生降糖效应。

郭氏等[12-13]报道,荔枝核皂苷能改善地塞米松致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葡萄糖耐量降低,降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 h血糖和空腹血清血糖,还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 h血糖,同时改善了病鼠的糖耐量减退。

陈氏等[14]研究荔枝核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血糖的影响,结果治疗4 d后,荔枝核提取液低高剂量治疗组
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

水利论文发表
3.2 降血脂活性
潘氏等[11]在四氧嘧啶致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脂动物模型上,证实荔枝核水和醇提取物能降低模型动物血清三酰甘油(TG)及胆固醇(TC),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HDL-C/TC比值,说明其能改善内、外源性脂质代谢紊乱,对抗四氧嘧啶所致的自由基损伤,提高抗氧化酶SOD活性,加速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丙二醛(MDA)清除,此作用可减弱自由基损伤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并产生协同降糖、调脂效应。

郭氏等[15]研究表明,荔枝核皂苷和罗格列酮能显著改善高脂血症-脂肪肝致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葡萄糖耐量,降低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和空腹血清血糖,并能显著降低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提高HDL-C含量。

陈氏等[14]用荔枝核提取液治疗糖尿病小鼠4 d后,各组TG差异不明显,荔枝核提取液高剂量治疗组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和低剂量治疗组。

3.3 抗肿瘤作用
肖氏等[16]将移植性S180、肝癌用生理盐水按1∶1进行稀释制成含瘤腹水混悬液,每只小鼠腋窝皮下接种0.2 mL,24 h后灌胃给予荔枝核水提液,连续10 d,结果发现荔枝核水提液(62.5 g/kg)有明显抗肿瘤活性,对小鼠S180抑瘤率为30.24%~36.28%,对肝癌抑瘤率为29.81%~38.58%。

3.4 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荔枝核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有不少学者对此进
行了研究。

杨氏等[17]报道,荔枝核水和乙醇的提取物对HBsAg和HBeAg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肖氏等[18]发现荔枝核对小鼠免疫性肝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徐氏等[19]研究荔枝核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应用HepG2.2.15细胞系检测荔枝核提取物A、B、C、D、E、F对HBsAg与HBeAg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荔枝核提取物A、B、C、D、E、F(200、100 mg/L)对HBsAg与HBeAg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其中E成分作用最强。

他们又应用光密度测定法和细胞培养及定量PCR技术研究荔枝核提取物黄酮类化合物对HepG2.2.15细胞系HBsAg与HBeAg表达及HBV-DNA含量的影响,认为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明确、毒性低、治疗指数高[20]。

徐氏等[21]进一步研究荔枝核总黄酮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rmV)作用,结果表明,荔枝核总黄酮有抑制乙肝病毒并具有明显的抗炎、保肝作用。

水利论文发表3.5 抑制血小板聚集
吉氏等[22]用荔枝核提取物0.5 g/mL加10 μL于200 μL反应体系中,发现荔枝核提取物能显著降低人体外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55.5%。

4 问题与展望
近年来,学者对荔枝核的化学、药理、临床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证明荔枝核及其提取物有降低血糖、血脂,抑制HBV、抗肿瘤,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且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在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除已知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为降血糖有效成分外,荔枝种仁油调血脂的成分还不明确,抑制HBV及抗肿瘤的成分还有待确定,而作用机
制更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荔枝核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是一种开发潜力极大的中药材,且来源丰富、价廉、易得,但目前对荔枝核的利用率不高,主要为降血糖、调血脂及治疗痛症,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植物化学、药理学、药效学等多学科的研究。

目前,已有实验证明荔枝核具有体外抑制乙肝病毒作用,同时也有一些临床报道,预示该药可能成为治疗肝炎的新药,为寻找天然抗肝炎药物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