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二轮复习教案实验分析类题型
高中生物二轮教案
高中生物二轮教案主题: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2. 掌握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3. 能够描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调控机制。
4. 能够解释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1. 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2. 不同阶段的有丝分裂特点及调控机制。
教学难点:1. 有丝分裂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的理解。
2. 分析有丝分裂异常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准备:1. 讲义、PPT、实验器材。
2. 实验:观察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生命周期及其重要性。
二、学习(30分钟)1. 讲解细胞有丝分裂的定义和意义。
2. 分析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3. 探讨有丝分裂的调控机制。
三、实验(20分钟)观察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讨论(15分钟)1.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异常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有丝分裂异常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五、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细胞有丝分裂对细胞生长和遗传的重要性。
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对有丝分裂的过程进行再复习。
教学反思: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实验专题复习(11)》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实验专题复习(11)》教学设计一、高考导航20009年《高考说明》中实验与探究能力(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二、知识网络1、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2、实验方案评价和修订的方法三、知识梳理1完全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1)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一般在题干中有“验证……”、“证明……”、“探究……”,其后内容就是实验的目的。
(2)确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3)找出单一变量,确定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置,无关变量如何控制(4)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5)设计实验步骤:5.1材料的预先处理(如材料是要用液体,但题目中给的是固体材料;如溶液的配置和浓度的设置)5.2实验的前测(如生理实验中需要对实验前的材料进行生理指标的测量等)5.3给相同的实验器材(或实验材料)编号或分组A、B、C或1、2、3;5.4根据实验要求加入(等量;生理条件一致或其他等同条件的语句)实验材料,说明A为对照组,B、C为实验组5.5确定单一变量的设置,同时确保其他培养实验条件一致(如实验试剂的成分体积等量,实验器具大小型号相同,处理方法相同等;排除其他无关变量),实验时间多少,观测哪些具体指标5.6实验结果的处理(如观测的现象是什么,是否需要统计即对数据的整理,是否需要将数据转化为图表或图象,设计表格等)(6)结果的分析(对应验证实验和探究实验)验证性实验如“验证……”、“证明……”都可预测到与实验目的一致的结果。
探究性实验如“探究……”预测的实验结果不惟一,大多有三种可能:变量促进结果;变量抑制结果;变量与结果无关2、实验方案评价和修订的方法实验评价就是利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从实验取材、药品试剂、步骤及操作、结果及预测等进行评价,从而正确解答有关内容。
对实验方案评价时,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2)药品和试剂的使用是否正确;(3)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否正确(4)有无对照,如果有看对照设计是否合理(5)实验步骤是否科学(实验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是否漏做某个实验步骤;操作步骤是否颠倒;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高三生物二轮实验专题复习教案:8
第四部分探究实验二、知识网络本讲内容包括:1、探究实验的基本程序。
2、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三、知识梳理1、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包括以下八个基本步骤:1.1、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1.2、目的: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1.3、假设:是“可能会怎么样”,对可见现象提出一种可检测的解释。
1.4、预期:在检测提出的假设以前,先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一个或几个假定的结果),若预测没有实现,则说明假设不成立;若预测得到实现,则假设成立。
1.5、实验过程:根据实验目的和提出的假设,来设计实验的具体方法步骤,并按设计的案进行操作。
1.6、观察和收集数据:客观如实地观察、记录实验的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并通过一定方式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
1.7、分析和推论:对记录的数据(包括现象、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1.8、表达和交流:与其他小组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论,以及提出的新问题;听取其他小组的质询,进行必要的答辩、反思和修改。
注:【预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
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预实验也必须像正式的实验一样认真进行。
2.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2.1观察渗透理论科学实验证明,人的头脑在认识事物之前,并不是空无一物的“白板”,而是已经存在着某种东西了。
这就是已有的知识储备、理论框架、价值观念等。
它们对观察者的观察范围和思考偏向作了预先的规定。
所以观察者在观察时一定要渗透进各个学科的思维。
对于创造者个人来说,观念的转变或理论背景的转换,就意味着一种新创意的产生。
RNA酶的发现即是一个著名的例证,它告诉我们,一旦观察者的理论思想观念发生了转换,就会使他的视野发生深刻的、戏剧性的变化,就能观察到从前“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东西。
这就要求观察者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不能囿于传统的思想观念,善于改变因一定理论的框架、范式而习惯形成的固定思路和先人为主的做法,从而有助于新创意的产生。
生物 高考二轮复习 专题七实验
常用语言模板: 选择长势相同 大小相似的同种 长势相同、 常用语言模板:①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 植物随机等量分组, 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 A、B、C 等;② 等量分组 、 、 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 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 各加入等量的某 等量 溶液; 选择年龄 体重(性别 健康状况相同的 年龄、 性别)、 溶液;③选择年龄、体重 性别 、健康状况相同的 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 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 1、2、3 等。 随机等量分组 、 、 (2)对照处理:根据实验的要求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 对照处理: 对照处理 组进行处理,除实验变量外, 组进行处理,除实验变量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 饲养等条件要相同且适宜,即控制无关变量。 养、饲养等条件要相同且适宜,即控制无关变量。 要注意体现“单一变量”的词语的准确使用, 要注意体现“单一变量”的词语的准确使用,例如 使用“等量”“相同”“适宜”等词语。 使用“等量”“相同”“适宜”等词语。 ”“相同”“适宜
(3)探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探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①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轻轻震荡几次,使酵母菌均匀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轻轻震荡几次, 分布,以确保计数准确,减少误差。 分布,以确保计数准确,减少误差。 ②该探究不需要设置对照,因为随着时间的延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 该探究不需要设置对照,因为随着时间的延续, 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 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实验,求得平均值。 实验,求得平均值。 ③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算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 菌。 ④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 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 确的方法是浸泡和冲洗。 确的方法是浸泡和冲洗。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生物实验与探究(第二课时)(检测与验证类)一、教学内容及考纲要求二、重、难点技能归类、整理1、比色法(如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 的鉴定)比色法是利用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产生颜色反应的原理,可以根据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
2、研磨、过滤技术(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 的粗提取)研磨过程中加入SiO 2提为了研磨充分。
色素的提取时加CaCO 3是为了避免色素被破坏,其原因是叶绿体基质呈弱碱性,细胞液呈弱酸性,加入CaCO 3是为了让弱碱性的CaCO 3中和细胞液的弱酸性,使色素分子在叶绿体破裂后仍处于弱碱性环境中,使色素的结构和性质维持稳定。
3、纸层析法(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具体方法:①制样液;②制备滤纸条;③点样液;④层析,观察实验结果。
4、同位素示踪技术:用示踪元素标记化合物,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或变化进行追踪的科学研究方法叫同位素标记法。
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18O 2和14CO 2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的转移途径等。
5、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①淀粉一一碘液②还原性糖一一斐林试剂、班氏糖定性试剂③CO 2——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④乳酸——PH 试纸⑤O 2——余烬复燃⑥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双缩脲试剂三、实验案例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还原糖砖红色脂肪红色知识内容要求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A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A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A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A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B橘黄色苏丹Ⅲ染液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蛋白质紫色方法步骤:①可溶性糖的鉴定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1. 制备组织样液。
(去皮、切块、研磨、过滤)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
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组织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将产生的颜色掩盖。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实验专题
10.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 细菌+酚红培养基
红色
生物+刚果红培养基 12.DNA DNA+二苯胺试剂 沸水浴加热 蓝色
透明圈
幻 灯 片
实验方法类考查
1.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和观察细胞结构等实验的说法错误
的是( C )
A. 在检测还原糖的实验中,需先将NaOH与CuSO4混合后再加入到组织 样液中
实验分析类考查
五、实验分析
(一)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目的
单一变量原则 等量性原则 平行重复原则 对照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保证实验结果是自变量造成 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避免结果的偶然性 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保证实验结果可信
实验分析类考查
五、实验分析
(二)实验目的分析 ——利用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
个体很小,结构简单,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容结构和功能的变 化;繁殖快 7.大肠杆菌(细菌、真菌)
个体很小,结构简单,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容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殖快 8.梨、苹果等颜色鉴定反应材料
富含XX,且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不干扰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类考查
二、实验中的一材多用——洋葱
鳞片叶:外表皮 含有紫色大液泡, 便于观察
2.洋葱根尖 材料易得,能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
3.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一般是纯种;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
4.玉米 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雌雄同株异花, 省去人工去雄的麻烦
实验分析类考查
一、课本出现的各种材料——选材依据
5.果蝇
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繁殖快,易饲养 6.T2噬菌体(病毒)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教案(适用全国)
第Ⅰ课时教材基础实验分类归纳——系统知识类型(一)显微观察类实验[一过基础]1.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甲基绿、吡罗红活健那绿龙胆紫溶液(或死洋葱根尖醋酸洋红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活活2.关注洋葱在实验中的“一材多用”(填表)3.归纳盐酸和酒精的“同材异用”(填表) (1)不同浓度酒精的用途(2)盐酸在不同实验中的应用[二过易错](1)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2017·全国卷Ⅰ,T2C)(√)(2)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2015·江苏卷,T23C)(√)(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2014·山东卷,T4C)(×)(4)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5)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6)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用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三过小题]1.(2018·海南高考)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解析:选C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错误;高倍镜下可以清楚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D错误。
2.染色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脂肪:切取花生子叶薄片→去浮色→染色→制片→观察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制片→解离→漂洗→染色→观察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D.观察线粒体:滴染液→涂片→观察解析:选D观察细胞中的脂肪,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放在载玻片中央,然后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并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为: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观察线粒体时先滴染液,然后刮取口腔上皮细胞,放在染液中涂抹几下,再盖上盖玻片观察。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
专题一实验、实习、研究性课题I、考纲要求——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考试范围:实验1.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实验3.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实验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12.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1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验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实验1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实验16.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实验17.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II、实验步骤的设计:具体设计实验的最佳方法程序;分析实验每一环节之间的关联性或几个相关实验的连续性。
⒈分步叙述,要标序号⒉研究对象或器皿要有标记;(试管1、2、3或A、B、C,活体一般甲、乙、丙)⒊说明对材料的选择及处理状况(生长状况相同、大小相同等);⒋控制单一变量,既研究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单一因素;⒌对部分实验条件要有量、时间、温度等描述⒍必须遵循的原则:◆制定实验方案时要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设置实验对照等基本原则。
对照类型:①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既不处理的为对照组;(如缺素症)②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如身高、体重)③条件对照:虽钛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要研究的处理因素;④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互为对照⑤ 标准对照:以常规的品种、常规的浓度为对照;III 、课本实验及变形1.下列有关“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 在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随NaCl 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减小B .利用DNA 不溶于酒精的性质,可除去细胞中溶于酒精的物质而得到较纯的DNAC .DNA 是大分子有机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某些有机溶剂D .在沸水中,DNA 遇二苯胺会出现紫色反应2.很多生物学实验都必须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生物高三二轮复习教案
生物高三二轮复习教案谨慎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依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纳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刚好间支配都作了具体的记录,谨慎写好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生物高三二轮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盼望能对大家有所协助!生物高三二轮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①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地方措施。
②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③区分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实力目标:①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并说出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②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②了解自己接种疫苗状况,体会父母对子女安康成长的关怀。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传染病流行的根本环节②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③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难点: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②区分抗原与抗体,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过程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一) 引入(二) 新知探究1、学生阅读教材P68,视察图VIII-1思索问题:①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分?传染病的特点。
②举例说明什么是病原体?③分析图VIII-1中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在了解传染病特点的根底上,启发学生想:传染病在满意什么条件(即环节)下就可流行起来呢?2 学生阅读课本P69资料分析和P70文字,完成以下问题:①小组探讨完成P70的探讨题。
②传染病流行的根本环节是什么?③举例说明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④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如何预防?怎样与艾滋病患者相处?学生沟通展示,教师点拨:①、区分“病原体”与“传染源”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行。
既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缺一不行,那么我们如何预防传染病到达安康的目的呢?3、学生阅读P71其次自然段,了解三种预防措施是什么?在此根底上视察图VIIII-3,说出这些措施分别属于哪一方面?学生小组探讨后展示。
师强调点拨:限制切断爱护三个动词,通过6幅图片理解。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2、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以及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3、要求学生了解高倍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能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物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
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并且能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二、教学策略:生物科学的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随时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本校学生在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不足,因此在课堂讲解速度、深度、广度上的把握必须适度而到位,并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恒心。
三、具体的实施要求:1、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备好每一堂课,并及时写好教案2、认真、有效地上好每一堂课3、及时布置学生的作业,并且及时收取、批改、发放作业4、按时下班进行辅导5、命好每次课前小测的题目,及时进行课前小测,并进行批改6、若安排月考或期中、期末考时,认真命好测试题7、每节课后需要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尽管我在历年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教学方面仍会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因次需要不断地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
备课时要清楚每节课的重难点以及基本的考点,要多听课,并及时吸收。
上课后要及时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四、总结:面对新的学生,在新学期里要努力做到的要求总结为以下4点:1、低起点,缓坡度,逐步提高学生的成绩。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专题一细胞的物质与结构基础一、糖类、蛋白质和核酸1.有关多聚体的比较:2.DNA、RNA与蛋白质的关系:3.细胞中的能源物质:①生物体中能源物质的种类及关系:a .主要能源物质:糖类(注意:不是细胞中所有糖类都作为能源物质,如纤维素;糖也不是唯一的能源物质,还有其他物质,如蛋白质);b .主要储能物质:脂肪;c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d .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太阳能。
太阳能――→光合作用等糖类等能源物质――→细胞呼吸ATP 中的化学能――→水解作用生命活动 ②四种物质的合成场所或结构:淀粉——叶绿体 纤维素——高尔基体 糖原———肝脏、肌肉糖蛋白——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4.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1)真核细胞细胞核中的DNA 控制着真核生物的主要遗传性状,线粒体、叶绿体中的DNA 与细胞质遗传有关;原核细胞拟核中的DNA 控制着原核生物的大部分遗传性状,质粒是小的环状DNA ,也控制原核生物的性状。
(2)RNA 作为遗传物质的前提是生物体内不存在DNA ,只存在RNA ;当RNA 作为遗传物质时,由于RNA 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
(3)少数RNA 具有催化功能,是生物体内的酶。
(4)朊病毒既无DNA ,也无RNA ,蛋白质起遗传物质的作用。
5.DNA 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统一①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往往形成很多突起,以增大表面积,提高分泌效率,且细胞内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含量较多。
②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含量多,核仁较大,核孔数量多。
③衰老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下降,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效率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
④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减少,使得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易于扩散和转移。
2.细胞的统一性表现①细胞在元素和化合物组成上具有统一性。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4实验与探究教学案
专题14 实验与探究1.纵观近五年的全国卷高考试题,侧重考查教材基础实验的材料、原理、规律、方法、步骤及相关操作要领等。
对一些生物学问题的初步探究能力也有所考查。
2.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教材试剂选用、显色反应、基础实验的共性归纳等。
也会以非选择题形式设计新的背景材料,并结合代谢、遗传、调节等有关知识考查变量的确认及结果结论的预测分析等。
3.备考时,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复习:(1)针对不同类型的基础实验如物质鉴定、显微观察、模拟调查的相似实验进行比较分析。
(2)通过变量分析掌握实验设计的原理,总结实验步骤设计表述的一般思路及实验评价的方法等。
【知识网络】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实验的原理要符合科学原理,实验结果的预期有科学依据,实验的各个环节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科学领域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必须保证实验的设计不出现科学性错误;其次,实验设计要具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因素。
具体地说,科学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及实验结果分析的科学性等。
2.平行重复原则平行重复原则要求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强度,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结果应该一致或相近,实验设计时,可以通过在一组实验中同时处理多个材料体现重复性原则。
3.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使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简单化,使结果更准确。
其含义包括:①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变量对应一个需要观测反应变量;②实验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
这一原则强调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一个量是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差异只能是由这个单一变量导致的,从而证明实验组变量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首先确定实验变量并正确设置。
4.对照原则对照原则是中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原则。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实验设计专题
维管束鞘细胞不变蓝,叶肉细胞 变蓝 维管束鞘细胞变蓝, 叶肉细胞不变蓝
维管束鞘细胞不合成淀粉,叶肉细胞都合成淀 粉 维管束鞘细胞合成淀粉,叶肉细胞都不合成淀 粉
8.整理实验,引导学生学会归纳
复习时可以将几年中的必做和试题中的实验进行系统的 整理,列成大表,全部实验内容可以一目了然
实 验 编 号 实 验 名 称 实 验 原 理 方法步 骤要点 实验现 象或结 果 结论 实验失 误分析
(自身对照)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相互对照)
例:“探究pH值对淀粉酶活性的影 响”,设置pH值分别为1、2、3、 4、5、6、7、8、9的9支试管。
2.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 的 实验假 设 实验过 程
探究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 验证研究对象的已知属 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 素的关系 往往具有多种可能 因结果已知,故不存在 假设 不定 模仿已经作过的
2.实验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 ②重复性的原则 ③随机性原则 ④简便可行性原则 ⑤单一变量原则 ⑥对照原则
3.实验的变量
①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 实验变量(自变量):就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改变 的因素或条件。 反应变量(因变量):就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 化结果。
※实验的目的就是获得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之间的关 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影响实验结果 的其他因素或条件。 额外变量:如果无关变量控制的不好,也会引起实验 结果的改变,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
6.实验设计的注意事项:
(1)题目中提供的实验材料、器皿,一般情况下都有用、都 要用,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怎样用? (2)步骤设计一般不宜连续表述,往往需要分段进行,并加 以编号如“⑴、⑵、⑶……”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生物教学课件:实验设计与分析
组别
部分实验 材料选择
CTX 生理盐水 抗CTX血清 癌细胞
第1组 ++ +
;
第3组 +
+ +
1234567
②将上述各组混合物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计数并 记录。 ③根据每组记录的癌细胞数,绘制曲线图,下图中c代表的是①步骤中的第
2 组。
1234567
解析 (1)由“人遇到蛇时,会因惊恐引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可知,这种生 理现象是非人的意识所能完全支配的,控制产生这种生理现象的是自主神 经系统,“同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人的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这是体液调 节,两种现象一起发生体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内分 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会影响神经 系统的功能。
若该受体异常只发生在垂体和下丘脑,则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其原
因是
。
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
1234567
(2)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合成。 BDNF可选择性地引起神经元上的Na+通道开放,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 转变为 外负内正 ;BDNF还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 神经递质 ,增 强兴奋的传递,从而促进学习和记忆。
1234567
5.(2023·吉林长春质量监测)低温寒潮会造成农作物受灾。科研人员做了 如下实验研究:将某纯合白菜品种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丙三组,置于人工 气候室中,甲组模拟正常生长条件,乙组提供低温弱光条件,丙组提供低温 黑暗条件,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48小时后,测定三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 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 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设计及分析学案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学案(14)实验设计及分析【学法导航】生物实验是高考每年的必考内容,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题型变化来看,借助实验方法创设新情境,越来越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实验原理的情况、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和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考察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理综测试题中,生物实验部分有比较固定的模式:一般第二卷有一道大的实验题,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等形式。
第一卷也占有一定的分值。
与实验有关的试题一般在30分左右。
针对高考形式和近几年的情况,复习时应注意:(1)对于教材要求完成实验中的有些内容尤其是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等,要准确记住,比如颜色反应,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和提取的试剂等等;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比如有丝分裂时装片的制作等实验;(1)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不但可以完成课本上的实验,还应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并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并且说出设计原理和方法,评价自己的实验。
也就是说,要能从所学的实验中提炼、归纳可以应用到生活的知识,如建立模型进行研究的方法等,并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运用其解决问题。
这类要求不但要求学生能够设计实验的思想,比如要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如果只是会实验方法,可以设计实验,而不懂得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那么设计出来也不会太完美,这类实验往往依托于教材已知的实验,是课本实验的拓展和外延;(3)新课标要求培养探究能力,一般步骤包括作出观察现象→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交流的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考生往往在这部分失分较多,这部分内容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设计方案,归纳总结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考察比较广泛,在平时应该多注意培养。
【典例精析】经典模拟【例题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设计验证Ni是必需矿质元素的实验时,设计了下四组实验,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是()【解析】应选用完全营养液和缺Ni营养液,不可用沙土,因沙土成分不详,也不可只用蒸馏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二轮复习:实验分析类题型专题实验分析类试题有两种题型,即解释实验现象、结果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分析类试题与实验设计类试题虽然在题目形式和具体要求上有些差异,但在思考方法上非常相似,若有清晰的实验设计思路,往往也就具备了较强的实验分析能力。
因此,实验分析类试题的解题基本步骤可参照实验设计类试题。
一、实验分析、评价及改进:实验分析题就是利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从实验取材、药品试剂、步骤及操作、结果及预测等进行分析,从而正确解答有关内容。
评价及改进主要分析以下几点:1.实验原理及方法是否正确;2.实验步骤是否科学;3.有没有充分利用实验条件;4.有没有设置对照实验;5.有无更为简单的实验方案;6.实验能否顺利完成;7.实验的安全性如何。
1.实验取材分析、评价及改进:选择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实验分析时取材的分析往往是实验试题的内容之一。
例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生长素的研究实验、甲状腺激素的有关实验中,都必须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
2.药品与试剂分析、评价及改进: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在进行实验分析时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3.步骤及操作的分析、评价及改进:(1)是否漏做某个实验步骤;(2)操作步骤是否颠倒;(3)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例题1]为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3)实验方法和步骤①取2支试管,编号为A和B,各注入2 mL浆糊。
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③向A试管内加入2 mL唾液。
④向2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
⑤将2支试管振荡后放在37℃水中恒温10 min。
同时取出2支试管,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4)结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该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结论有没有错误?如果有请指出并改正。
(答案)实验方法和步骤中的错误:第③步应在B试管中加入2 mL清水;第④步和第⑤步应作对调,以排除碘液对淀粉分解的影响。
结论错误:本实验只能证明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但不能证明具体分解后的产物是什么。
II.阅读下列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一)实验目的:1.验证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长素有关2.确定某种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最适浓度范围(二)材料用具:萝卜、水稻、油菜种子若干,试管、移液管、培养皿、滤纸、生长素溶液(浓度为1000mg/L, 10mg/L, 0.1mg/L, 1μg/L, 0.01μg/L)(三)实验步骤:1.取5个试管编号,分别在1-5号试管中加入5种浓度不同的生长素溶液;2.在每个试管中各放入2粒萝卜种子,浸泡24小时;3.取5个培养皿编号1-5号,事先在培养皿中垫上蒸馏水浸湿的滤纸,从1-5号试管中取出种子,分别放入与之对应的培养皿中,在湿滤纸上均匀摆放,盖上培养皿盖(不影响氧气供应且氧气充足,)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4.观察与收集数据。
(四)分析与讨论。
问题1:本实验步骤中有三处不严谨,请指出:(1)(2)(3)问题2:为使实验结果真实和具有普遍性,需要问题3:若你是实验小组成员,负责观察和收集数据,请按实验目的的要求,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
II.问题1:(1)没有对照组,应设一个用蒸馏水的对照组。
(2分)(2)种子数太少(2分)(3)培养皿内应放入用相应浓度的生长素浸湿的滤纸。
(2分)问题2:用不同植物种子重复上述实验。
(2分)问题3:(34.结果、分析:(1)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合理解释(即实验结果的分析)这类题目理论知识一般是以高中生物教材上的有关理论为知识背景,但实验的材料、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往往是书本外的,题目的情境设置很新颖。
但只要撩开新情境的面纱,抓住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结果,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2)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推导实验结果这类题目一般都是以已学过的知识背景作为设计题目的根据,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A:解题关键:找到实验中隐藏的因果(逻辑)关系。
a.在严谨的实验中,“因同则果同,因不同则果不同”。
b.如果出现“因不同而果相同”,要具体分析:①如果因对立(即实验变量是“有”和“无”),则此“因”不是形成果的真正原因,即题中的实验变量对结果无影响。
②如果因不对立,则两“因”中必有内在联系,即本质相同。
B:解题思路:a.通过实验目的或步骤(根据单一因素不同)找出实验变量,将实验分为多个对照组;b.由因找果,分析实验变量与结果间的逻辑关系,先得出正确结论(分结论);c.再根据各对照组中得出的“分结论”,综合为“全面结论(总)”;d.在验证性实验中,如果实验目的已知,可直接作为正确结论,但全面性要因对照组而定。
[例题2].(08广东卷) 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兔水盐代谢调节的实验,以下为实验报告,请予以完善。
实验名称兔的水盐代谢调节(一)材料与方法(1)家兔12只,2.5 kg/只,随机分为3组(甲、乙及丙组),每组4只。
(2)对甲组兔静脉滴注1.5%NaCl溶液,乙组滴注0.9%,NaCl溶液,丙组滴注蒸馏水,滴注量均为200 ml,0.5 h滴定。
(3)从滴注开始收集测定2h内兔的尿液量.(二)结果与分析(1)甲、乙、丙三组兔平均尿量比较:(2)原因:(三)讨论(1)实验设计时每组兔能否只用1只?为什么?(2)有人认为需要增加1组兔才能使本实验设计更为完善。
你认为对该组兔最有必要作何实验处理?为什么?答案:(1)甲、乙、丙三组兔的尿量比较:甲<乙<丙(2)甲、乙、丙三组兔分别注入1.5%NaCl溶液、0.9%NaCl溶液和蒸馏水。
丙、乙、甲三组兔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依次升高,丙、乙、甲三组兔下丘脑的渗透压器所受的剌激依次升高,丙、乙、甲三组兔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依次增多,丙、乙、甲三组兔肾小管、集合管等对原尿中的水重吸收的量依次增多。
所以丙、乙、甲三组兔尿量依次减少。
二、实验评价题型解题技巧1、首先看有无对照实验:如果无添加对照组,如果有→步骤22、再看是否单一变量:在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必须一致,特别注意实验过程中是否会因添加试剂、或进行某个操作而引起控制条件的不一致性。
例如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则温度为变量。
除单一变量温度外,其他条件应完全一样:实验对象的一致性。
等量性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
实验控制时间的一致性。
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3.如果是单一变量,则看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语言叙述等是否有错误[例题3].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一些诱导因素才能使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表现出全能性。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方法和原理,探究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过程是否有促进作用的有关实验。
(1)实验材料:胡萝卜愈伤组织、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不含植物激素和放射性元素的培养液、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蒸馏水、必要的其他实验用具等。
(2)实验原理:细胞内的3H—TdR参与合成DNA,DNA的合成总是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因此,细胞中总放射性强度的大小反映了细胞分裂的快慢。
实验步骤:①取胡萝卜愈伤组织均分为A、B两组,分别培养在不含植物激素和放射性元素的培养液中;②;③;④。
(4)预期实验现象及相应结论。
(5)若通过上述实验确定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为了确定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增殖的最适浓度,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应如何进行实验?请简述实验方法。
【解析】此实验主要目的是探究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过程是否有促进作用,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正确设置。
因为是探究性实验,所以预期实验现象及相应结论应该有多种可能。
对于(5)题,要确定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增殖的最适浓度,必须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多设置几组实验,多配制几种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才能确定出最适浓度。
答案:(3)②向A、B中分别加入等量的3H—TdR ③向A中加入适量细胞分裂素溶液,向B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④在相同(温度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4)①A组的总放射性强度比B组高,说明细胞分裂素有促进植物细胞分裂的作用;②A组的总放射性强度比B组低,说明细胞分裂素有抑制植物细胞分裂的作用;③A组的总放射性强度等于B组,说明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细胞分裂没有影响(5)将实验分为多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重复上述培养过程,比较各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其中放射性强度最高的一组其浓度就是最适浓度。
[例题4].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探究植物细胞外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
该小组选用水生植物黑藻作为实验材料,并作实验假设:如果将其叶片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其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加。
该小组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如下:配制10%、20%、30%蔗糖溶液,分别盛于培养皿中。
从黑藻茎上取下叶片,用吸水纸吸干叶片上的水分,并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选取5个细胞测量其A、B(如图A为细胞的长度,B为原生质体长度)。
在此基础上,请你参与设计、分析与讨论。
(1)请你设计一表格,用于记录数据,计算并记录B/A(%)值。
(2)该小组同学根据记录数据作曲线如图。
请你就该结果作分析并得出结论。
(3)讨论:如果要说明上述质壁分离现象是由于相应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而非细胞本身的原因,你怎么处理实验?(4)该小组同学想进一步了解“生长在盐碱地上的植物与水生植物的细胞溶液是否有差别?”,请你设计实验并简要分析。
答案.(1)得分点:①要有几种浓度②B、A、B/A ③平均值④表格记录5个值(2)得分点分析到数值,结论到结构发生的变化。
①B/A值越小,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大。
②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B/A值下降,说明质壁分离程度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大。
结论: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3)设置清水对照组,观察清水中的黑藻细胞,确认细胞形态正常,无质壁分离现象。
(4)方案一:①取盐碱植物与黑藻植物叶片若干,用吸水纸吸干水分。
②配制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将两种叶浸泡10分钟。
③两种叶片制成装片,观察,比较B/A值的大小。
④B/A值小,质壁分离程度大,说明细胞液浓度低。
方案二:①选用盐碱植物叶片做如上实验,并增加低于10%溶度梯度溶液。
②用黑藻叶片也做如上实验,并增加低于10%浓度梯度溶液。
③刚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的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相当。
④比较黑藻与盐碱植物的细胞液浓度。
[例题4].为研究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人员做了下列实验:实验一:刺激通向胰腺的神经,胰液分泌量增加;实验二: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当食物经过胃进入十二指肠时,胰液分泌量增加;实验三:切断动物的胰腺神经后,从另一些动物的胃中取出少量部分被消化了的食物,直接导人胰腺神经已被切断的实验动物的十二指肠中,结果发现胰液大量分泌;实验四:把一些相同的食物成分不经过胃直接引入切断了胰腺神经的动物的十二指肠中,结果胰液分泌不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