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园林与山水文化初探

合集下载

浅谈“山水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以重庆挂榜山城市园林公园为例

浅谈“山水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以重庆挂榜山城市园林公园为例

浅谈“山水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以重庆挂榜山城市园林公园为例发布时间:2022-07-12T08:02:30.17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4期作者:余焱[导读] 中国山水文化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山水自然,作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山水精神已是东方人千年来追求人与自然合一的至高境界,重庆即是山城,也是江城,长江、嘉陵江穿城而过,整个城市依山而建,造就独特的两江四岸的城市格局,重庆挂榜山城市园林公园景观设计正是以此为设计灵感,把“山水”概念很好的融入到现代城市环境中进行设计。

余焱重庆渝富产城运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 400000摘要:中国山水文化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山水自然,作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山水精神已是东方人千年来追求人与自然合一的至高境界,重庆即是山城,也是江城,长江、嘉陵江穿城而过,整个城市依山而建,造就独特的两江四岸的城市格局,重庆挂榜山城市园林公园景观设计正是以此为设计灵感,把“山水”概念很好的融入到现代城市环境中进行设计。

1、项目概况 1.1重庆城市休闲游现状分析本地居民-居在重庆,“吃饭没有”,是重庆人最常用的问候,火锅棋牌钓鱼是重庆最巴适的生活,现代重庆人反映出来了质朴、热情、豪爽、讲义气的个性特征。

城市呈现热烈奔放、雅俗共存、烟火人间的形象特征。

重庆作为一个现代旅游城市的代表,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对其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和诉求,当地原滋原味的街道公园等具有文化记忆和风土人情的空间的消失,这也成为了重庆山水景观的一个缺失需求。

1.2项目认知 1.2.1区位分析本项目位于重庆市主城沙坪坝区,处于嘉陵江边的半岛区域,拥有重庆“山城”和“江城”的自然地貌和城市风貌。

属于重庆两江四岸的城市发展带,嘉陵江智能创新湾区,滨江城市公园休闲带和城市重要节点。

了解中国的地理文化山水与园林艺术

了解中国的地理文化山水与园林艺术

了解中国的地理文化山水与园林艺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地理特点和山水风貌对于塑造中国园林艺术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了解中国的地理文化山水与园林艺术,将带领我们进入一个独特而神秘的世界。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拥有广袤的山脉、大江大河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山水文化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延续至今,融入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被视为人与自然交流的媒介,被赋予了神圣的地位。

水则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山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国园林独特的山水格局。

这种山水格局既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美感,又让人们感受到与自然融合的愉悦。

中国的园林艺术注重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追求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统一。

它并不仅仅局限于种植园艺和景观设计,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以及人的精神境界。

中国的园林艺术中,独特而精美的建筑结构与植物景观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空间体系。

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亭、廊、楼、阁等建筑,与花木、流水、假山等元素形成了和谐的组合,展现了独特的风格与韵味。

中国的园林艺术强调随机应变与空间感的创造。

一个完整的园林作品常常是通过一系列的小空间连接而成的,每个小空间都有着独特的景观特色。

此外,中国的园林艺术注重游览的顺序和路径的设计,通过引领人们的视线和体验来创造出不同的景致。

这种细致入微的设计让人们在游园中体验到不同的情绪和感受,使整个园林作品更加丰富有趣。

中国园林艺术也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和表达。

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往往会运用天然材料和手工技艺来打造园林的构造和景观元素。

这种自然材料的使用不仅强调了与自然的联系,也展示了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另外,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各种亭台楼阁、假山水池等元素,都通过其独特的造型和构造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深厚底蕴。

这些元素在园林中不仅增加了美感,也寄托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情感和思考。

总之,中国的地理文化山水与园林艺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与融合。

略论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关系的探索

略论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关系的探索

略论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关系的探索中国园林和中国山水画被誉为“姊妹艺术”。

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来看,唐、宋以来,不少文人画家将绘画所描写的意境融贯于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之中,非凡是明、清两代,一些擅长山水画的文人画家成为了闻名的园林设计者(如嘉定南翔占漪园为闻名画家李流芳设计),而一些闻名的园林设计者(如明代著有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一部园林艺术著作《园冶》的计成),也都擅长山水画。

于是,诗情画意逐渐成为唐宋以来造园的主导思想,在这种主导思想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山水画式的园林艺术。

可见,园林和山水画关系之密切。

下面我将从它们的起源及发展、特征等几个方面来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1起源及发展1.1 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

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

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汉起称“苑”。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画家参和造园,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

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

进入了盛唐时代,宫廷御苑设计也愈发精致,非凡是由于石雕工艺已经娴熟,宫殿建筑雕栏玉砌,格外显得华丽。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等。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寄畅园”等等。

1.2 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

山水画,是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趣。

园林的园林艺术与山水

园林的园林艺术与山水

园林的园林艺术与山水园林是人类对自然界进行再创造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有别于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独特表现形式。

植物、建筑、雕塑等元素在园林艺术中得以和谐融合,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山水园林,其以山水为造景载体,塑造出碧水蓝天、怡人景象的同时,又寓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山水园林的历史山水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寺庙园林,宋代的官府园林以及元代的宫廷园林。

其中元代的苏州园林成为了山水园林的代表,被誉为“园林之花”。

在明清时期,山水园林依然是园林艺术的主流,成为了各级贵族、官员以及富商的竞相效仿的对象。

二、山水园林的设计理念山水园林的设计理念以“山”、“水”为中心,通过花木、建筑、碑碣等辅助元素的点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山是山水园林的灵魂,它不仅是造景的中心,还是富有诗意和哲思的文化场所。

水是山水园林的肌理,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

水中倒影的山峦、落日余晖、花鸟昆虫都给人带来了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三、山水园林的造景手法山水园林的造景手法极为丰富多彩,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游廊、鹅卵石、小桥流水、回廊、亭台楼阁等元素。

游廊则是使园林建筑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最好方式,不仅能够起到掩映遮天蔽日的作用,还能够赋予园林更多神秘感。

鹅卵石则是构筑山水风景区的一种材料,它的造型非常自然、独特,也给游人带来了一种趣味性。

小桥流水则从视觉效果上产生了一种动感以及柔和感,让游人不自觉地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山水园林的文化内涵山水园林不仅是一种美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深入文化的表达。

园林中的建筑、雕塑、文物等艺术元素体现了园林文化的丰富内涵,代表了一个文明时期的审美偏好、文化传承和思想表达。

同时,山水园林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生态观念。

总之,山水园林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成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最为独特、代表性的代表之一。

其自然、柔和、诗意、含蓄的艺术表现方式,为后世园林艺术的创造者们提供了无限的启示与借鉴。

中国的山水文化与园林建筑

中国的山水文化与园林建筑

中国的山水文化与园林建筑中国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传统文化、哲学、艺术和地理、气象、民俗等元素,是中国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中国的山水文化,则是园林建筑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山水文化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形态,它形成于古代中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人文学的思想,塑造了中华民族崇尚山水自然的情感和审美观念,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山水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同时也是一种虔诚的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尊重大自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山水景观成为了园林建筑的主题和构成要素。

中国最早的园林建筑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的园林建筑风格以庙宇和皇家园林为主,园林建筑多以山水园林为主要元素,以山、石、水、草、花、树、亭、台、楼、阁等为装饰,体现出中国的山水文化和儒家思想。

中国的山水文化和园林建筑在设计上,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的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在中国的园林建筑设计中,常常会使用特殊的玄妙手法,如“借景、穿景、透景、映景”等来将自然的美景加以利用,凸显出自然美景的魅力,亦可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来营造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气氛,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环境和社会的和谐。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山水被视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元素,而园林建筑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

园林建筑以山水为主要元素,以自然为基础来呈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精髓,趋向深邃之境。

中国园林建筑的优美氛围和造型,实现了环境与情感的协调,表达了东方人对于生命和生态的深刻理解,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被视为一个人文关怀的血液。

中国的山水文化和园林建筑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精髓,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对的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和冲突,必须要重新审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推行可持续发展模式。

山水文化和园林建筑所要弘扬的自然生态、环保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也成为了当下社会所关注的重要话题。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思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思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思想作者:张文清来源:《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09期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一)起源什么是园林?园林是一种由自然中存在的物质为主题进行的创造而形成的三维立体的表现性空间艺术,造园者将内心情感通过对工程和艺术手段的运用加以表达,营造出恬淡自然等风格的境域。

明末清初的造园专家计成著有《园冶》,概括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创作理念:“虽有人做,宛自天开”。

这极高的评价说明中国的园林和大自然以及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是合为一体的。

利用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等进行的造园行为最早萌发于商周时期,主要为帝王和贵族们提供游玩的去处。

(二)发展作为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这一过渡阶段,社会经济的一度繁荣昌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之出现私有制的形式,故而上层阶级势力壮大,开始不断追求奢华大气,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与宫苑相结合,将观赏与游玩结合为一体,更加具有多样性、整体性以及规模性。

而我国园林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的转折阶段则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不断的战乱而导致出现的思想意识的分裂,这一时期,人们思想极度活跃,这对园林创造的变革也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百家峥嵘的局面使园林艺术转向为对自然的崇尚,并在其创造基础上加以抽象化和概括化。

基于前面的历史进程中为园林艺术的发展打下的基础,园林艺术在唐宋时期开始达到巅峰,这一时期思想不受抑制,使文人墨客的创造能力和意识得到飞跃性的发展,他们将诗、画与园林艺术三种门类进行相互渗透,并融入园林的布局中,诗意化的生活方式凸显出来。

社会稳定的明清时期,园林艺术开始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对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造园技术经验加以总结和升华,再加上资本主义思想的渗透,使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的设计和建造在有史以来的记录中都达到了高峰。

明清时代的园林建筑充分体现和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最有代表性的是著名的皇家园林,如北京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它们在选址、立意、布局和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

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

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老国家,山水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

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以下将从艺术特点、哲学思想和设计手法三个方面详细阐述。

首先,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在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山、水、石、树是基本元素。

山体被认为是园林的主体,起到屏障和遮蔽的作用,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禅宗的心境。

水则是园林中的灵魂,能够体现出流动、变幻、柔和和静谧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一种舒缓和清新的感觉。

石头在园林中被用来表达自然的力量和永恒的价值观,为园林增添了一种深远的哲学意味。

树木则是园林中的点缀和装饰,能够增加园林的景致和生命力。

其次,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都对中国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园林设计中,人工构建的山、水、石和树木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道家思想注重自然和人的自我修养,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在园林设计中,强调让自然流露出来,追求“以天人合一”的境界。

佛家思想强调人的悟性和心灵的净化,主张“超脱烦恼”的境界。

在园林设计中,注重给人带来心灵的宁静和平和。

最后,中国园林设计美学中的山水文化采用了多种设计手法,使园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中国园林设计注重空间的布局和层次感的营造。

在山水设计中,通过巧妙的组合和变化,使园林呈现出开阔和封闭、广阔和狭窄的不同空间感,给人以意境的变化和层次感的体验。

在植物设计中,注重以观赏性和艺术性为主导,通过选择不同的树种和花卉,使园林产生季节感和变化的美感。

同时,在石景的设计中,通过独特的纹理和形状,体现出石头的力量和艺术性。

此外,中国园林设计还注重景点的布置和关系的呼应,通过景物的串联和相呼应,形成一种整体的美感。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摘要:本文笔者主要分析了以山水画来表现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意境,得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是山水画意境的再现。

关键词:山水画自然美意境中国地域辽阔,人们往往因地制宜,创造出适合当地环境的园林形式,有的古朴自然,有的典雅恬静,有的雄浑壮观。

从选址、布局到建造、装饰,均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深受山水画、诗词和书法的影响。

这些影响都天衣无缝地体现在园林的许多细节中,山水画、诗词和书法是形成中国古典园林独特意境的精神内涵。

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中国古代山水画家把用色得当和表现出的美好境界,称为“浑化”,讲求在画面上看不到人为色彩的涂痕,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

此种境界与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建筑、植物、山水等清淡雅致的色调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山水画讲求“气韵生动”。

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一幅山水画作品要有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画山水贵乎气韵,气韵者非云烟雾霭也,是天地间之真气。

凡物无气不生,山气从石内发出,以晴明时望山,其苍茫润泽之气,腾腾欲动,故画山水以气韵为先也”。

那么,对于一座园林来说,追求气韵生动则要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园林的艺术美感,具体体现在对造园元素的“无法”与“有法”的处理上,其实质是如何对待园林建造的法度、规矩。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审美观一方面强调“有法”,主张园林设计要“入乎规矩之中”;另一方面又更强调“无法”,提倡“能出于规矩之外”,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创造性,进入主动、灵活“运法”的自由王国,“造园有法,但亦无法,有法是规则,无法是创造。

无法中有法,有法中无成法、死法”。

明代园林设计大师计成曾提出“构园无格”。

所谓“无格”,就是不被既成章法所束缚,要不拘泥于程式,要有创造性。

所以,园林中的一切楼、台、亭、阁、小桥、流水、假山等都要遵循这个原则,它们必须错落有致,给人一种气韵生动的审美享受。

“中国山水画讲究疏密、参差、藏露、虚实、呼应、简繁、明暗、曲直、层次关系。

论园林中的山水文化

论园林中的山水文化

论园林中的山水文化舒建洋 09电科一班 20091321028摘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自古山水就被文人视为崇高品行的象征,许多园林在设计的时候,都会引山水入园。

可见,山水已经成为园林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了。

关键字:水;文人;园林。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总是投身于自然山水之中,怡情悦性、歌咏吟唱。

灵秀的山水与多情的文人结合的结果便是那一篇篇传诵千古的山水美文,这其中溶进了历代多少文人雅士的灵魂,或许是消极遁世,或许是积极入世,抑或是有感而发而吟咏的诗文,都是文人对山水神韵的一种体现。

古今众多文人存在着一道千载不变的人生轨迹——得意时出仕兼济天下,失意后归隐吟风啸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也许,文人才是那山中的神仙,那水中的蛟龙,赋予了山水灵性与名气。

山与水都是有灵魂的,而它们的灵魂也只有靠近它们的文人才懂得,因为文人与山水天生就是彼此的知音。

依老还乡的政客文人,在建造园林的时候,自然就会把山水意境的景观设计进去。

山水造就了文人的风采,文人增添了山水的灵性。

中国古典园林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多种划分,其中的一种划分是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北方类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

一.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

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

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

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

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水之美

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水之美

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水之美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

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

使山水的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

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

”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

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在中国园林中,山水、泉石是重要的造景要素。

在大型宫菀或大、中型宅园里,它既有山水又有泉石。

而且水泉往往互相沟通,山石也往往相互因依,其庭院里既有孤立的石峰,散置的石快,也有由石堆叠而成,形态各异的假山。

而在小型或微型的空间里,由于不可能容纳体量较大的山水,于是,就代之以泉石,或以泉石作为山水的象征。

故观石品泉就带有游山玩水的性质,不过这是静观神游,而不是动观实游。

中国园林的盆景艺术可以说是这种象征性山水的最抽象的表现,如苏州拙政园及环秀山庄里的盆景园。

山是造园的骨架,有了山才能“绿影一堆”。

自然界的山形形色色,土石相兼,有土山,石山、土抱石山,石掩土山。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关系探究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关系探究

的J i l l i  ̄ , 这桃址“ 总境 ” 的 火 、 小 质 仃t E 地 f c , 讦 蜕址 i I t 术 所 达 刮 的破 境
求 的 .』 I I 水…n
祭 个创作过

, …} _ = l 『 l l i l l < t 林9 1 0 成 为・ t t …I I J 水I l l l j 的! } 体 脱成
。 ’ ’ 0 、 筑 、 艾 、 j ‘ 、 绘… 】 【 J - 【 的综
I I , f
怀的 火系
i J 以这 仟 i  ̄ J t : , ・ I i l q 林 址 随 竹绘 … 的 发 …
火嫩 f ¨ 术川 沦 决 定 rl 叫林 术 的
作l 【 l 】 『 过 i I i , 川 I 『
f 【 l : j = 仡 … 淤 泥 / 1 染、 纯 浦『 0 雅 等 『 f ‘
泵1 仪r
中国古典 园 与 中国 山水 画 关系探究
; - , J : I L 软 件职 业技 术学 院 陈 宓
c …1 1 『 { f ‘
林深 受 戏 I l l l 、 } 川 嗽 、 f 5 法、 绘i l l l 『 f l , ' J i , ≯ t / ・ , 4 , 址 融

林 术i I 1 , “ } l I { I i 总” 址J
特 之 ・ J ・ J 求血 林i I 呻f ,
l 1 l J 1 9 J . 彳 l { 多… 咏 J 1 : i t { = 接 签 j 造
- 九 勺 观 念 渗 透 划
求 谢 t 情…盥 J I I 然 比之 i l i ,造 川 家 / f i 、 、 址
义址 逃 家 , f I 然 …然 地 , I l 1 水 … 也 就 成 为 r造 的 小 , i 【 I 水 i l l l l , t t 映… 的 人 人 成 为i I i …l t i 9 十 小 I 门 个 林 的 建 造 过 i I i

中国传统园林中山水画意的兴起与变迁

中国传统园林中山水画意的兴起与变迁

园林与建筑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图1李泽厚认为“园林或者山水画都是传统思想的符号化”。

中国传统山水画和中国传统园林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师法自然”的哲学观念。

然而,传统园林与山水画的发展并非同步。

园林发端于秦汉,从皇家苑囿发展为园林式行宫,供皇帝观景游乐、处理朝政。

广袤的上林苑、“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汉三宫等皇家御苑,无不体现出“受命于天”等等级观念。

这个时期造园多依托于山水,注重自然景观,对自然的认识还是感性的、肤浅的。

园林营造并无“山水画意”这种高层面的审美,人们主要关注的是对自然客体的占有和“形”的体认。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由自然风景园向写意山水园发展。

一些人为了远离动荡的社会,开始追求田园生活。

“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山水成为对抗门阀的一种象征。

“他们热衷于在山林间清谈玄理、静思默想,山水园成为他们消解苦闷、亲近自然的避难所。

此时的园林实践以满足世人物质与精神享受为主,艺术创作升华到了新的境界。

”①另一方面,士大夫并未走向对理想的否定方面,他们仍希望在自然中探求与万物相亲互合的人生观。

士大夫营建具有“山水画意”的私家园林,或简朴或奢侈,将人生追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方式上。

这种借助自然山水以怡情的生活方式,在当时成为风尚。

这一时期,园林的“山水画意”与逃避纷乱、寄情山水的人生观相联系,为园林创作的基础阶段。

西晋文坛三大家之一的潘岳在《闲居赋》中描绘其“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的生活,依附于自然风景,朴素无华。

天然的山水园注重林泉之美,而人工痕迹较重的皇家御苑也有偏山水意向的倾向。

至此,以水景为中心、以山为依托的园景格局逐渐定型。

唐代时期,由于隐逸生活方式被认为是高尚品德的体中国传统园林中“山水画意”的兴起与变迁□刘正浩摘要:中国传统园林与山水画异体同源,都是传统艺术思维的载体,二者相互影响。

传统园林以画置景,山水画以景入画。

该文以中国传统园林的转变发展为主线,探求在园林发展过程中,山水画的“画意”如何逐步引导传统园林发展。

山水文化对园林艺术的作用研讨

山水文化对园林艺术的作用研讨

山水文化对园林艺术的作用研讨在秦汉时期,我国绘画与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统治者多大兴土木,宫廷壁画的盛兴对绘画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与之同时流行的还有墓室壁画与帛画等。

虽然这一时期山水画还没有正式形成,但宫廷壁画以及墓室壁画中描写山水自然的内容却并不少见。

同时,秦汉时期也是园林艺术相对发展得较快的时期,大量著名的依山傍水但又经过精心设计的华丽皇室园林和山水宫苑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并且这些园林绝大多数构思巧妙、大气磅礴、规模宏大。

虽然园林艺术秦汉时期依然几乎是皇家的特有标志,但私人园林发展到此也已经处于萌芽状态之中。

对于中国古代山水画和园林艺术这二者而言,魏晋是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时期。

它既是山水画这一形式以一种严肃的身份正式出现的时候,也是古典园林与私人园林发展的黄金转折点。

由于战乱等历史背景,消极悲观的社会思潮盛行于当时社会,许多文人雅士纷纷通过归隐山林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逃避与不满,大量以山水田园为主题的文学及绘画作品因此而出现。

与此同时,受文人归隐现象的影响,园林艺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量经过精心设计的私人园林落成,园林美学思想初步奠定。

由此开始,中国古典园林单纯的描绘自然或者以反映自然原始风貌为主的历史阶段结束了。

自魏晋以后,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园林艺术逐渐进入了成熟稳定的全盛时期。

进入隋唐,疆土逐渐统一,战乱日日消退,中国步入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由于国富民强,经济繁盛,各种形式的艺术都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一大批山水画大家和园林建造师也随之产生。

同时,山水也从魏晋时期最常见的人物鸟兽绘画背景的身份中走出来,逐渐成为山水画家们独立描绘对象。

而就园林艺术而言,由于很多园林设计师,比如说王维、卢鸿,同时也是杰出的诗人与山水画家,故而当时的许多园林都很富有诗意,并深得山水自然之精气。

此外,隋唐也是私人园林快速发展的关键性时期,园林不再为皇室贵族所特有,故而在设计上也不再单纯地讲求华丽与大气,园林艺术发展较此时期以前更加多元。

略论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

略论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

略论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作者:刘树老来源:《艺术评论》 2016年第10期刘树老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的融建筑艺术、叠山理水和花木铺装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注重艺术和自然的结合。

而中国山水画是传统中国画中的重要体系,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创作素材,融笔墨意境、艺术思想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从属于两个独立的范畴,但不可否认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发展渊源、经营位置、艺术手法、山水建构和意境营造等方面有着内在的关联和特色。

一、同根同源,并行发展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古典园林从新石器时期开始萌芽,以最早种植植物的“苑”和圈养动物的“囿”为雏形。

据有关文字记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主要建筑物是“台”。

囿和台的结合出现了最早中国园林的雏形[1]。

到商周时期开始发展,出现将大片风景秀丽的自然环境圈起来,专供帝王狩猎游乐的皇家游囿。

秦汉时期皇家游囿发展为园林式行宫,内造景观和游憩场所,供皇帝观景游乐、休息和处理朝政。

这个时期造园多依托自然山水景观营建楼堂宫室,同时种植奇花异草,注重外在天然的自然景观形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由自然风景园向写意山水园发展。

由于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一些文人、士大夫为了远离动荡不安的现实社会,便开始追求田园生活,寄情于山水之间,开始了以山水画为基础的园林创作阶段。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繁荣,造园风气日盛。

开始有文人如王维、白居易和柳宗元等大家直接参与造园,将画意诗情融入造园活动之中,促进了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向写意山水园发展。

至宋元以后,造园风气更盛,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写意山水园得以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是园林创作的高峰期,发展出系统的营造方法和理论著述,出现了风格迥异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体系。

其中私家园林以山水写意见长,以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为造园和审美标准,以自然写形、诗情画意为创作主导思想。

中国山水画同样发展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展示出个性鲜明而又多彩多姿的艺术魅力。

论园林景观设计中山水文化的表达研究 张心愿

论园林景观设计中山水文化的表达研究 张心愿

论园林景观设计中山水文化的表达研究张心愿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

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阻碍。

相比中国传统园林,现代景观园林是一种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

然而,文化融合是一把双刃剑,过度的融合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产生弊端。

如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日益趋同、没有特色的现象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警醒。

本文从山水文化入手,探讨了园林景观设计中山水文化的表达。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山水文化;一、山水文化设计元素分析文明发展初期,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和超人力的恐惧,相信山川有主宰万物的神力,产生了最初的山川祭祀,《山海经》中记载了四百余座山川,均有不同的祭祀规格,表明了山川祭祀的重要性与普遍性。

在《五运历年纪》中曾有这样的记载: “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

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

盘古开天辟地,其身体化为天地各物,造日月星辰、三山五岳、江河湖海,至此,远古记忆中有了山水神话般的文化起源。

山水文化是我国人理想和希望的表达,也是人们对于自然界崇敬的一种追求。

山水文化中的曲径通幽的情趣是一种很好的现实情景,山水文化中通过桃花源中的美池、桑竹,鸡犬相闻等物象来实现人化自然的居住模式。

山水文化的设计元素十分丰富。

这种元素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上体现出来的空灵、苍古、清逸、荒寒、烟润等精神境界以一种落寞凄清之美、—种生命飘泊与寻找安顿的生命情感的呼唤。

我国园林景观最早状态由山河、虫鱼鸟兽的有序组合形成,地区的气候、地势、水源等要素决定了动植物的存在缘由和生长方式,而天时地利的条件直接导致了人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求生经验,正如《易经—系辞下》所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山水作为我国古人实际存在的物质条件,中国原始族群选择居住在山地或盆地边缘,这样既可以防止外敌袭击,又能在有限的视线范围内搜索到猎物。

风景园林与山水文化初探

风景园林与山水文化初探

风景园林与山水文化初探摘要:本文从阐述中华山水文化与山水文化的概念入手,进而阐述了中华山水文化的形态和中国山水审美、中国山水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构成。

希望能够为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中国;风景园林;山水文化;前言中国风景园林的文化内涵和主题精髓是山水文化。

中国风景名胜区(即国家公园)是“真山水”和“大山水”;中国古典园林是“袖珍山水”或“缩影山水”或“咫尺山林”。

所以,中国风景园林是以山水自然和风物风情为主要审美对象与表现对象。

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其分布之广、品位之高、影响之大,堪称世界之最。

山水文化在华夏文明的进程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它的辐射力将继续扩大到整个世界。

1、所谓“山水文化”与“中华山水文化”所谓山水文化,顾名思义,是与自然山水有关的文化。

与文化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相对应。

中国风景园林就是以自然山水为观照和利用对象,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为一体的艺术作品。

因此,广义的山水文化,就是人类在认识、利用、开发和保护自然山水过程中创造的一切文化,即以自然山水为物质载体、活动空间或观照对象而产生的各种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的总和。

狭义的山水文化是指人们以自然山水为观照对象和基本素材而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

这种精神财富表现在与大自然山水关系密切的宗教文化、山水哲学、山水美学、山水文学、山水艺术和风景园林文化等门类和专业文化之中。

甚至渗入与自然山水有关的社会制度,以及受一定思想观念支配的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某些方面。

但从山水文化的整体上考虑,山水文化并不仅限于以自然山水为观照对象和基本素材而创造的精神文化方面,还应当包括以自然山水为载体和材料而创造的物质文化方面。

“中华山水文化”是世界各民族山水文化中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的“山水文化”。

它是由中华山水的广袤多姿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2个方面决定的。

山水之胜,在乎山也在乎水。

山水本来一体,殊观分离,有山便有水。

著名画家黄虹宾曾说:“中华大地,无山不灵,无水不秀。

中国的园林与山水

中国的园林与山水

中国的园林与山水中国的园林与山水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

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1、构架山水。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

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感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

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

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中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中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2、模拟仙境。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一蓬莱、方丈、瀛洲去获取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

因此,他就在自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的强烈愿望。

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

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流洲三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

3、移天缩地。

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

宋代宋徽宗的艮岳曾被誉为“括天下美,藏古今胜”。

而清代圆明园中的“九州清晏”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的思想。

明代造园家文震亨也在《长物志》中强调了“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4、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

因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

东晋文人谢灵运在其庄园的建设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岫嵔曲之好”,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的意境。

在园林中,这种诗情画意还尤以楹联匾额或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中国古代的山水与园林艺术

中国古代的山水与园林艺术

中国古代的山水与园林艺术中国古代的山水与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融合了宇宙观念和审美理念,既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追求。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山水与园林艺术的起源与特点,并探讨其在今天的影响。

一、山水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山水艺术在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先秦时期,那时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审美标准。

古代文人士大夫们通过山水画来表达他们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追求,同时也将山水的美与人的心灵境界相结合。

山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个时期,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澄怀”、唐宋时期的“山水如诗”等,这些时期均形成了各自的山水艺术风格。

二、山水艺术的特点与表现手法中国古代山水艺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涵丰富:山水艺术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包含了哲学、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意义。

作品中融入了文人士大夫们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思考与表达。

2. 深邃奥妙:中国古代山水艺术强调的是“气韵生动”,追求山水的精神意境。

它通过构图、墨色、线条等手法来表达山水的山峦起伏、水流飞瀑等景致,给观者以丰富的感受和想象空间。

3. 神韵流转:山水艺术强调变幻与流动,注重意境的转折与情感的起伏。

通过绘画手法如泼墨、拓印等,使画面呈现出自然界奇妙而绚丽的变化,给人以悠远深远之感。

三、园林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以皇家园林和贵族庭院为主。

园林艺术在汉代和唐代逐渐发展起来,并在宋代达到了巅峰。

园林艺术的发展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的影响,其追求修身养性与艺术创作的理念贯穿始终。

四、园林艺术的特点与表现手法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融合: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园林中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人工湖泊等相结合,创造出一种自然与人为一体的美妙感受。

2. 林水壮丽:园林中的树木、花草和水景是重要的景观元素。

林水的营造是园林艺术的重要手法,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营造出宁静、舒适的环境氛围。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画情结]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山水画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画情结]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山水画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画情结]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山水画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定性为山水园,绘画、诗歌和文学直接影响了造园艺术。

尤其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山水画的审美意识和理论,决定了园林艺术的表现形态和发展走向,可以说中国山水园林是山水画的物化形态,特别是宋朝时期造园家将诗情画意巧妙地融入园林,更加使得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及艺术表现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园林的造园,基本遵循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落幅原则,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

一中国文人画家与园林的不解之缘“园者,画之见诸行事也……我于郑子之影园而益信其说……风雨烟霞,天私其有。

江湖丘整,地私其有。

逸志冶容,人私其有。

以至舟车榱剿桷、草木虫鱼之属,靡不物私其所有”。

明代文人兼画家茅元仪在参观过其好友郑元勋的私家园林影园后,在《影园记》中写下了自己对影园的印象,并称园林就该像影园一样,将画中的景物实现在生活中。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的诗画艺术家大多都和茅元仪一样,经常参与到园林设计规划、品评中,向往着在自己的属地里,垒石为山,筑亭其上,引水为池,种花莳竹,新句题蕉叶,浊醪醉菊花,于焉逍遥。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寓诗于山水画中,寓画于山水诗中,被后世尊为写意山水创始人、南宋文人山水画之祖。

他开创的“破墨法”成为中国水墨山水画中颇具特点的一种技法,辋川别业是他为自己设计修筑、诗画结合的一片拥有林泉之胜、因地而建的天然园林。

在《山中与裴迪书》中,王维这样向友人描述自己的园林:“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苍寒犬,吠声如豹……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轻倏出水,白鸥骄翼。

”王维心中最高的自然山水图景再现于辋川别业,而辋川别业的胜景,也表现的与王维一样冷洁、超脱与秀逸。

中国文人画家在造园或参与造园时,将山水画的意境构思、美学意念、意态风格乃至线条色彩、技法手段等都运用进来,体现了“师造化夺天工”的空间写意性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风景园林与山水文化初探
山水文化是我国风景园林的艺术精髓和文化底蕴,因此我国的风景园林通常将风物风情、山川自然作为园林的重要构景对象和审美对象。

我们利用现代文化视角来审视山水文化,可以从广义角度和狭义角度两个方面进行审视。

广义上的山水文化主要是指人类在对自然山水认知、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的长时间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所有相关文化。

因此,广义的山水文化不仅包括自然山水本身,还包括以此为基础的创造出来各种文化现象以及文化形态等等。

狭义上的山水文化主要是指所有以自然山水作为素材或者对象的精神文化总和。

1 中国山水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我国的山水自然资源在我国有着非常广泛地分布,并且种类繁多、搭配巧夺天工、组成灵活多变;山水人文资源更是博大精深、涉及广泛;以上这些因素都是我国山水文化形成的重要基础性原因。

2)中国的山水文化强调“山”和“水”的先天统一,山如果没有水,则山便是死山,缺乏跃动的灵气;水如果没有山,则水便是平庸的静水,没有奔腾的生命力。

在中国的文化中,“山”和“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它们的相关衬托和融合能够体现出别样的艺术美。

3)中国的山水文化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人文资源为升华途径,它们两者缺一不可。

这就是欧美国家同样拥有丰富山水资源但是没有山水文化的重要原因。

4)山水文化具有非常强的整体性,它的主体虽然是山水,却并不仅仅局限于山水。

中国的山水文化非常强调山水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也格外关注山水与当地动物、植物、气象、人文建筑的协调与配合。

5)山水文化衍生了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理论—风水理论。

“风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理论和看待自然事件的观点。

《葬书》是我国古代一部专门讲解挑选葬地环境方法和注意事项的一部典籍,该书最早提出了“风水”一词:“风水之说,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将“得水”和“藏风”作为了挑选优质葬地环境的重要标准。

虽然在民间人们更多地将风水理论作为挑选“阳宅”和“阴宅”的重要理论依据,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风水融合了地理、天文之说,是古代中国人认识自然界和适应自然界的一种朴素的观点体系。

如果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风水之说,不仅能够对中国的山水文化有一种更加深刻地理解,而且有助于以更加古典的角度来了解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2 中国山水审美和风景园林
中国园林是山水的缩影,是“城市山林”。

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以山以水,为堂为楼,以燕以息”。

山水之美,古来共读,由于游历名山大川之风大盛,因而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导向写意山水,也大大促进了穿地筑山兴造园林的风气。

中国古典园林,反映出我国根深蒂固的农耕意识和崇尚自然的审美格调,体现了我国“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

园林是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家园,在园林之中感受到宇宙的空远,天地的高妙和万事万物的生生不息,使之成为“人间哲理园”。

风景园林的“山水美”是一种精神价值。

是人与自然之间审美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本质上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表征。

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我们的祖先超越“实用观点”和“宗教观点”,而以“审美观点”来看待自然,把山水作为审美的对象,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

3 结束语
中国的风景园林是以中国山水文化为脉络将自然山水有机串联在一起并赋予其中国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它既是典型的物质物化,自然山水便是它的客观载体;它又是典型的精神文化,以山水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便是它的文化内涵。

其中山水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体系之一,它起源于道家“道法自然”的理论,并在后续数千年的演变中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