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小说(一)
第三章 小说(一)
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 五四” 位
林译小说:古文家林纾(琴南) 林译小说:古文家林纾(琴南)用文言意译 的西欧小说,开了小说的新风气, 的西欧小说,开了小说的新风气,使读者接 受了小说的正宗地位。 受了小说的正宗地位。 周译小说:周氏兄弟合译《域外小说集》 周译小说:周氏兄弟合译《域外小说集》, 直译日俄等弱小民族的小说, 直译日俄等弱小民族的小说,影响了小说的 内容、形式及风格。 内容、形式及风格。 “五四”新小说:承担了启蒙的重任,取得 五四”新小说:承担了启蒙的重任, 了文学正宗的地位。 了文学正宗的地位。
2.问题小说出现的原因。 A. 是五四新旧更替时代社会变革和思想启 蒙运动的产物;
“重估一切价值”,对新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念探索与追寻。
B. 是当时作家浓厚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 会责任感直接作用的结果;
“我做小说的目的,只是要感化社会,所以极 力描写那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好叫人看了有所警 觉,才想去改良。”(冰心)
C.受到欧洲、俄国等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文 学的深刻影响。
“易卜生的问题剧”、《娜拉》所提出的个性 解放与妇女解放问题; 托尔斯泰的“为人生”“主义的写实主义”,俄 国文学是“提出问题的文学”(高尔基)。
二、问题小说的创作: 1.冰心——“爱的哲学”。
是五四运动“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 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 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几乎处处都有问题。这里 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有压迫和呼喊。 我只想把我所看到听到的种种问题,用小说的形 式写了出来” 。
2.叶绍钧: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 文学研究会创作最有成绩的作家,五四 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 美学追求:始终把艺术视角对准平凡的 下层人的生活,注意倾听平淡庸俗、单 调乏味的日常生活的声音,从中发现 “深浓和非常”的意义。 平凡的人生故事、平凡的小人物(贫困 卑贱的教员、小市民、学生和农民)
第三章小说(一)
重点与难点(4)
8、零余者
A 郁达夫等小说中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B 他们大多是五四时期歧路彷徨的、遭遇社会挤压而又无 力把握命运的知识青年;是被压迫、被迫害的弱者;他们 与社会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戕,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 合污;他们往往以种种病态行为表示反抗。 C 在感伤美、病态美中揭示一种时代病。 D 对自己精神困境自述,在拷问中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精神 世界。 E 他们不同于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形象。
A 创造社作家郭沫若和郁达夫所开创自叙传抒情小说范式。 B自叙传抒情小说最大特点是主情主义。将表现自我主观性推到极 致。作品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不注重情节和故 事营构,而以人物情感、情绪为线索。 C 代表作:郭沫若《鼠灾》、《未央》 郁达夫《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薄奠》 E 郁达夫与王映霞 F 郁达夫与周作人(辩诬)
重点与难点
5、人生写实小说: 叶圣陶的灰色市民小说:较少写爱情故事, 提炼出冷静客观叙述语言,对五四小说脱 去稚气、对人生派完型贡献甚大。代表作 《校长》《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 6、乡土小说:王鲁彦《柚子集》、彭家煌 《怂恿集》、台静农《地之子》、许钦文 《故乡集》。
重点与难点(3)
7、郁达夫---自叙传抒情小说的最成功的实践者
重点与难点(5) 庐隐
A 最具五四性质的作家。 B 与郁达夫齐名:“男有郁达夫,女有黄庐隐”。 C 与冰心齐名。(冰心是“爱”的哲学,庐隐则 是“恨”的哲学) D 形成主观浪漫的“庐隐风格”。 E 代表作《海滨故人》。以石评梅、高君宇爱情 悲剧原型创作的作品《象牙戒指》。
重点与难点(6)
冯沅君
A 创作特色:表现作者“内心要求” B 主要作品《隔绝》《慈母》《旅行》 C 《春痕》由50封书信构成,反映五四退潮后女 性知识分子真实面影。
4第三章 小说(一)
第一节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第二节 问题小说 第三节 人生派小说 第四节 乡土写实小说 第五节“自叙传”抒情小说
第六节 五四女作家群的小说
1
第一节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1、 清末民初,小说从文学边缘位置向中心位置的移
动已然开始。
2、“五四”文学革命给小说的现代化带来契机。 3、 西洋小说的引入,对中国小说由古典形态向现代 形态的转型的推动力是明显的。
问题小说的出现:
问题小说是出现在“五四”前后三四年间的一股 “小说题材”热
1919年初《新潮》杂志成立,并开始刊登“问题
小说“。1919年下半年冰心发表在《晨报副刊》 上的《斯人独憔悴》等开“问题小说”之风气。
4
“问题小说”发生的原因:
①“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流行,它是当时 思想启蒙的一种需要,又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 的一种结果。 ②中国现代小说从“问题小说”开始,这是同 俄国文学的影响有关,另一个因素是易卜生的 影响。
27
这花虽然被虫伤了一半,还开得这么好看,可见人的命 运也是如此——若不把他的生命完全夺去,虽然不完全, 也可以得着生活上一部分的美满……
“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毒的昆 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放出来的游丝, 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么远,可是等到粘着别的东西的时候, 它的网便成了。” “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破法。一旦破 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再结一个好 的。”
蹇先艾《水葬》
许杰 《惨雾》 台静农《地之子》 废名《竹林的故事》等
14
乡土小说流派的贡献: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习题集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习题集1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917——1927)一、填空题1,文学革命兴起之前的文学改良运动包括:_________ .2,文学革命兴起的直接动因是:_________ .3,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_________ .4,从文学进化论的角度论述文学革命的理论文章是:_________ .5,《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_________ .6,提出“三大主义”为文学革命的目标的理论文章是:_________ .7,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外因是_________ .8,《人的文学》的作者是_________ .9,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学社团是_________ .10,特别重视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介绍的社团是_________ .11,以爱情诗创作闻名的社团是_________ .12,湖畔诗社的代表诗人有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1,文研会2,创造社3,新月社4,语丝社三,简答题:1,简答文学革命发生的大致过程2,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情况3,简答《文学改良刍议》的思想内容4,简答《文学革命论》的思想内容5,简答文学革命时期的创作特色四、论述题1、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我国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的意义是什么?2、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第二章鲁迅(一)一、填空题:1,鲁迅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__________.2,鲁迅的小说集有__________.3,鲁迅的散文诗集是__________.4,鲁迅的散文集是__________.5,鲁迅的杂文集有(举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鲁迅提出“首在立人”观点的文章是____________________.7,鲁迅的学术著作有__________. __________.8,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9,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发表白话小说的刊物是__________.10,鲁迅小说的主要题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11,鲁迅唯一的一篇中篇小说是__________.12,鲁迅唯一以青年的婚恋为题材的小说是__________.13,《药》《孔乙己》《故乡》出自__________(小说集)14,《祥林嫂》《伤逝》出自__________. (小说集)15,阿Q精神的核心是__________.16,鲁迅著作中最“个人化”的集子是__________.17,鲁迅作品中具有“闲话风”特点的集子是__________.18,鲁迅作品中具有“独语体”特点的集子是__________.二,名词解释1,《狂人日记》2,“祥林嫂”3,《故事新编》4,《伤逝》5,《药》三、简答题1,简答阿Q的形象特征2,简答《阿Q正传》的意义3,简答《野草》的写作特点4,简答《朝花夕拾》的艺术特点5,简答《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及其审美效果四、论述题:1 、怎么理解鲁迅的《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和标志?2、论述《呐喊》和《彷徨》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3、对《阿Q正传》有哪些不同的解析?试举三种说法,指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加以评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全书目录:序前言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 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三、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第二章鲁迅(一)一、《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二说不尽的阿Q三《野草》与《朝花夕拾》第三章小说(一)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第四章通俗小说(一)一民国旧派小说二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第五章郭沫若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三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四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第六章新诗(一)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四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五“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六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第七章散文(一)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第八章戏剧(一)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三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四“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第二编第二个十年(1928-1937 年 6 月)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二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三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四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第十章茅盾.一开创新的文学范式二茅盾的小说成就三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第十一章老舍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二《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三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第十二章巴金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二《家》的杰出成就三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第十三章沈从文一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三文学理想的寂寞第十四章小说(二)一“左联”和左翼小说二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三海派小说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一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二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俗雅融合三武侠想象世界的多方拓展第十六章新诗(二)一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二后期新月派的创作三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第十七章鲁迅(二)一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三《故事新编》: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第十八章散文(二)一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二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三“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四报告文学与游记第十九章曹禺一从《雷雨》到《原野》二《北京人》与《家》三曹禺剧作的命运第二十章话剧(二)一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二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性”的确立与夏衍、李健吾的创作第三编第三个十年(1937 年7 月-1949 年9 月)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一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第二十二章赵树理一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二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第二十三章小说(三)一暴露与讽喻二体验与追忆三通俗与先锋四现实与民间第二十四章通俗小说(三)一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二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三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第二十五章艾青一艾青的历史地位二独特意象与主题三忧郁的诗绪四诗的艺术与形式第二十六章新诗(三)一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二从冯至等校园诗人群到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三敌后根据地的诗歌创作:诗的民间资源的新的吸取与创造第二十七章散文(三)一报告文学的勃兴二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三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第二十八章戏剧(三)一“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二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再度兴起三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第二十九章台湾文学一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二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序王瑶这是一本由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王超冰等四位青年研究工作者撰写的有特色的现代文学史著作。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P19-23答: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
自文学革命开始,新文学的先驱者们就主张文学服膺于思想启蒙,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强调以现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去指导新文学的创造。
举例: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二是感伤情调的流行。
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笼罩于整个文坛的空气主要是感伤。
举例:冰心的《超人》、许地山的《命命鸟》。
三是个性化的追求。
因为“五四”时期是提倡个性解放,鼓励个性发展的年代,所以写个人的生活,个人的情绪,是普遍的现象。
举例:郭沫若《女神》。
四是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现实主义成为“五四”时期乃至是第一个十年最有实力的创作方法。
举例:鲁迅《野草》。
2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P9-10答: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五四”后,各地爱国学生团体纷纷仿效《新青年》、《每周评论》,创办白话周刊。
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
2、是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团体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3、是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如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控诉了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采用了现代意味的手法与样式。
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答:(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从题材上看,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且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从眼光上看,主要是关注“病态社会”里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苦”。
他的眼光在于“绝望的反抗”:对于社会,更是对人自身的反抗。
从小说模式上看,体现在《药》和《故乡》中“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体现在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
在艺术表现上,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去描述主人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
第三章小说(一)
• 2.人生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及类型: • (1)冰心 叶绍钧 王统照 • 他们同属于憧憬“美”与“爱”理想之 和谐的作家类型 • 冰心:试图以爱的温暖去抚平人生的苦难 \消融社会的隔膜\从而形成了她小说爱 的哲学观. 《超人》《两个家庭》《斯 人独憔悴》等 • 叶绍钧(圣陶):认为美与爱是人生最大意 义,是灰色人生转化为光明人生的必要条 件. 《春游》《低能儿》等
• 三、乡土小说派
• 1.概况 • 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在鲁迅小说和人 生派小说影响下形成的一个流派. • 代表作家有:王鲁彦、许钦文、许杰、彭家煌、 台静农、王思玷、废名、王任叔、蹇先艾等。 • 代表作品:《菊英的出嫁》《柚子》(王鲁 彦)、《拜堂》(台静农)、《疯妇》(许钦 文)、《赌徒吉顺》(许杰)、《疲惫者》 (王任叔)、《怂恿》(彭家煌)、《惨雾》 (许杰)、《水葬》(蹇先艾)、《鼻涕阿二》 (阿Q似的人物)(许钦文)、《竹林的故事》 (废名)等
• 阅读作品: • 《超人》《沉沦》《缀网劳蛛》《菊英 的出嫁》《拜堂》《潘先生在难中》
第三章 小说(一)
小说流派
• 学习目的:
• 1.了解第一个十年小说的创作概况 及其特征。 • 2.阅读并分析这一时”时期小说为何能取得 文学正宗地位? • 二、“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及其 特征? • 三、乡土小说的概念、代表作家及 其特征。
• 四、“自叙传”小说特点及其代表 作家作品分析。
• 局限性:过重批判旧习俗,对农 村优秀品质、优良传统关注不够。
• (以后的乡土作家如湘西沈从文、 汉水废名等,不仅写出地方习俗, 愚昧落后的一面,更挖掘出一方 水土陶冶的真纯的灵魂。《边城》 (翠翠)、《桥》(小林)、 《菱荡
第三章 小说(1977——1984)
的。《班主任》(刘心武)、《最宝贵的》(王
蒙)。
(4)、表现知青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和不
幸命运的。《在小河那边》(孔捷生)、《蹉跎岁
月》(叶辛)。 (5)、表现十年动乱对农村经济和农村生活摧 残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月兰》 (韩少功)。
(6)、表现“文革”期间监狱“大墙”内生活
和斗争的。《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神圣
意识流小说最突出的特征:
(1)、以人物的心理结构作为小说的通体
结构; (2)、语句之间大幅度跳跃; (3)、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 征、暗示等手法。
王蒙对意识流手法的借鉴 1、借鉴西方意识流手法,以心理活动结
构改造小说旧的结构形式。
2、将现实主义与意识流技巧结合起来,
创造出“心理现实主义”小说。
的还在了吗?现在在宇宙的一个遥远的角落,
也许仍然能清晰地看着她吧?……”
Hale Waihona Puke 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为了收获》等,
多表现知青的悲剧或生活的崇高和悲壮。
2、80年代中期出现的通过知青生活的反思来 表现人生的小说,代表作有陆天明的《桑那高地的 太阳》、阿城的《棋王》,张承志的《北方的河》 等。 3、90年代出现的第三次知青文学浪潮,代表 作有梁晓声的《年轮》、邓贤的《中国知青梦》, 叶辛的《孽债》,郭小东的《青年流放者》等。他 们以强烈的理性眼光审视了知青生活与知青返城后 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探讨了知青生活到底在现实中 和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可称为“后知 青小说”。
第三章 小说
(1977——1984)
(一)、伤痕小说 1、什么是“伤痕小说”?
“伤痕小说”是“文革”后出现的第一股小说创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精讲-第3章 小说(一)【圣才出品】
第3章小说(一)本章重点:1.乡土小说的定义、特色、作家及其代表作2.重点作家作品其他知识点:1.五四小说如何取得正宗地位。
2.问题小说的特色及成因。
3.主观型抒情小说(自叙传小说)的特色及成因。
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1.清末民初:小说向中心位移。
梁启超:小说是“文学之最上乘”,“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小说的文化生存环境2.“五四”文学革命:小说的现代化新思想、新读者、新作者3.西洋小说的引入,推动小说现代化“林译小说”的历史性作用:准备了作者和读者周译小说:影响“五四”小说的内容、形式以至风格开辟多样的潮头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1.问题小说和问题小说家(1)问题小说的端倪:《新潮》——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俞平伯的《花匠》、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2)正式开创“问题小说”的风气:冰心《斯人独憔悴》(3)文学研究会倡导问题小说:“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题材热2.问题小说的成因(1)“五四”思想启蒙运动造就了“思考的一代”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王统照的《沉思》家族礼教、婚恋家庭、妇女贞操、劳工、战争、知识者(2)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直接刺激1918年《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使社会问题剧风行一时,推动“问题小说”。
周作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沈雁冰:《文学与人生》、《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3.从问题小说到人生写实派人生写实派与问题小说有着内在的联系,但问题小说家则多向发展。
有的发展为写实主义,如冰心、王统照等。
有的发展为感伤的自叙传小说,如庐隐。
许地山的小说充满了宗教哲理和隐喻的气氛,越是早期离写实主义越远。
4.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1)冰心《斯人独憔悴》:青年走出家庭参加社会运动受到父亲禁锢这样的父与子冲突《超人》:人生究竟是什么?支配人生的,是“爱”呢,还是“憎”?《超人》的“五四”性质:不事情节的铺张,而着力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或侧重抒发作者对生活的主观感受。
第三章 小说(一)
• 其乡土小说的背景皆为“奚谷镇”。
2、许杰(1901——1993) • 字士仁,浙江天台人。1924年在《小说 月报》上发表的《惨雾》是其代表作, 也是当时乡土小说中的力作。 • 一个热情、有风格的作家。大刀阔斧, 以气势胜,是他基本的风格 • 善于描写广阔而紧张的场面。《台下的 喜剧》
光转向农村和农民,从而使新文学和社会
生活联系得更为密切,也更贴近现实土壤。
3.自觉地开拓了风俗民情这个前所未有
的小说审美领域,促进了新文学民族风格
的形成,其中的圆熟之作具有意境美。
4、打破了全知叙述角度,作家隐 退,让画面和细节直接在读者 面前显现,语言的个性化程度 和地方色彩也都大大增强。
六、乡土小说的局限
二、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
1.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 实精神 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
(1)劳动者的命运问题: (2)妇女地位问题,冰心的 《庄鸿的姊姊》
(3)青年恋爱婚姻问题: (4)教育问题 (5)探索人生意义问题:
3.缺失:社会功利性与概念化
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三、冰心——“问题小说”的代表作 家
五、乡土小说的贡献
1.突破了“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主要写 知识青年的狭小范围,第一次提供了中 国农村宗法形态和半殖民地形态的题材 宽广、真实而多彩的生活画面,成为了 解当时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 化各方面状况的最宝贵的形象史料,具 有不可替代的认识价值。
2.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新作家将关注的目
中分析蹇先艾、许钦文、鲁彦、台静农等作家的
作品时,用了“乡土文学”一词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与思考题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和思考题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晚清文学革命运动、《新青年》杂志、新文化与文学革命的关系、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戏”、对黑幕小说与鸳鸯蝴蝶派的批判、林蔡之争、《学衡》派、《甲寅》派、易卜生主义、“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浅草—沉钟社、新月社、湖畔诗社、进化论、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4.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5.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的总体特色是什么?第二章鲁迅(一)鲁迅生平概略、鲁迅主要著述的书名与大致内容。
1.怎么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中国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2.试分析《呐喊》、《彷徨》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
3.对《阿Q正传》有哪些不同的解析?试举三种说法,指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加以评析。
4.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5.就《野草》中某一篇散文诗,写一篇鉴赏短文。
第三章小说(一)小说界革命、林译小说、问题小说、叶圣陶的《隔膜》与《火灾》、鲁迅对乡土文学的定义、自叙传、庐隐的感伤小说、许地山的宗教题材小说、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1.概述“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流脉与开放性状况,并和古典小说比较,简要说明初期现代小说在叙事结构与文体方面的创新。
2.以冰心的《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
3.试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彦、台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20年代乡土文学小说的流派特征。
第五章郭沫若《女神》的产生和影响、泛神论、自由体诗、《瓶》、《三个叛逆的女性》、抗战时期郭沫若的六个历史剧、失事求似的历史原则。
第三章 小说(一)问题小说
(四)许地山
许地山(1894——1941), 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 籍贯广东揭阳,出生于台湾台南。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 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 驱者之一,著有《空山新雨》 《缀网劳蛛》等。
《缀网劳蛛》: 尚洁说:“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蜘蛛把 一切有毒无毒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 它第一次放出来的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么远, 可是等到粘着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 “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破法。一 旦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再结 一个好的。” “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 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了。”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
“问题小说”,以冰心、王统照、叶圣陶等作家为代表。 乡土小说,以彭家煌、王鲁彦、许杰、蹇先艾等作家 为代表,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和地方色彩。
浪漫主义小说创作
“自序传”抒情小说,以郁达夫、庐隐、冯沅君、陈翔鹤 、许地山等为作家为代表,小说创作强调主观性和抒情性
《超人》(1921年):何彬 (“爱和怜悯都是 恶”),禄儿的母亲使他悟到“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 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互相 牵连,不是互相遗弃”。
“爱的哲学”是冰心“问题小说”治疗青年精神危 机、苦闷心灵的“备急千金药方” ,小说在当时产生了 强烈的社会反响。但小说形象苍白、说教太重,损害了 艺术感染力。
冰心小说的结构比较单一,不事情节的铺张,但是 她的语言非常的清丽婉约,略微带有一点文白杂糅, 抒情的意味比较浓,是当时的新文艺腔,形成了所谓 的“冰心体”,也被称为是女性作家中的“婉约派”。
(二)王统照 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笔名息庐、 容庐。山东诸城人。文学研究会创始人之一。 长篇小说《一叶》(1922)、 主 要 短篇小说集《春雨之夜》(1919年-1923年)、 作 七幕话剧《死后之胜利》(1924)、 品 诗集《童心》(1925)等。 初期致力于"问题小说"的创作,更突出“爱”与 “美”的观点,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第三章小说(一)第二节 郁达夫等的 “自叙传”抒情小说
《胃病》真实地描绘了作 者在东京住院其间与郭沫 若商量成立创造社的事。
❖ 郁达夫的小说几乎是在日本写日 本,在上海写上海,在安庆写安 庆的。但他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中 的自我形象并非完全等同作者自 己,它是由作者自身的遭际和情 绪,加以浓缩、延伸而来的,它 具有生发性。
郁达夫小说的男主角,外形与作者相 似,瘦长,清瘦面貌、神情忧郁。 人物性格与他自己也相似,都是愤世 嫉俗,多愁善感,孤傲自尊而又胆怯 自卑,感情容易冲动甚至出现病态。
2感伤苦闷的自叙传小说欧洲的近代以及现代的小说??一种是叙述外面的事件起伏的??就是那些注意于描写内心的纷争苦闷而不将全力倾泻在外部事变的记述上的作品近代小说的真正开始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
第三章 小说(一)
第二节 郁达夫等的 “自叙传”主 观抒情小说
一 、“自叙传”抒情小说兴起的原因 1、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触发 2、作家个人情感意识的表达需要 3、日本流行的“私小说”的影响
❖ 2、庐隐(1898—1934)
❖ 《海滨故人》中所写的五个女性(露莎、 玲玉、莲裳、云青、宗莹),均可在庐 隐和她最要好的大学女友身上找到影子, 尤其露沙即是庐隐的化身,她的身世、 性格、情感都与庐隐相契合。
庐隐
❖ 庐隐的小说大体上写了三个字: 我、情、愁。
❖ “我总末忘记过‘自我’的伟 大和尊严(庐隐)
1921年10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 的“创造社丛书”之三的《沉 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 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 《沉沦》集共收入《银灰色的 死》、《沉沦》、《南迁》。
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 后归国以后,他一方面主编创造 社的刊物,一方面先后在安徽公 立政法专门学校、北京大学、武 昌师范大学、广东大学任教,同 时继续从事创作。1926年底返沪 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 《创造月刊》《洪水》。
第三章 小说(一)
许地山 许地山简介
作者简介:(1893-1941)小说家。原名赞堃, 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祖籍台湾台南。1917年 就读于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后转入同 校宗教学院研究宗教。次年参与成立文学研究 会。曾发表多篇情节曲折,风格独特的小说, 后结集为《缀网劳蛛》。前期小说多描写异域 风光和社会生活,表现人生的艰辛,弥漫着宗 教香火的烟息;后期作品摆脱宿命论思想倾 向,揭露社会和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有《春 桃》。所著散文集《空山灵雨》,笔调新颖, 风格清淡,富有哲理意味。
第三章 小说(一)
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五四”时期小说转型的多种原因: 第一,社会改革的推动; 第二,新式教育的培养; 第三,白话文运动的成功; 第四,西洋小说的影响。
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写实派小说
(一)、冰心、王统照的“问题小说”
1、关于“问题小说” 2、冰心的“问题小说” (1)冰心的生平与创作 (2)冰心的“问题小说” ——《超人》 (3)艺术特色 3、王统照的“问题小说” (1)代表作《沉思》、《湖畔儿语》 (2)艺术特色 笔调清新,富有主观抒情色彩。
(二)叶圣陶的小市民智识分子小说
1、叶圣陶简介** 2、叶圣陶和他的《潘先生在难中》 (1)潘先生形象分析
郁达夫的小说作品中大胆暴露自我情感的浪漫派, 加上世纪末的颓废色彩,使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有 一种一以贯之的气质类型: 孤独、内省、敏感、自卑、愤世嫉俗,而又负载 着不堪忍受的感伤。
(三)冯文炳、许地山的小说创作
1、冯文炳和他的《竹林的故事》
(1) 生平简介 (2) 《竹林的故事》分析 作品中的主人公三姑娘,是废名心目中的一尊女神。 作品中清丽纯洁的大自然,平和而充满人情的居家生活, 冰清玉洁的人物,清新流畅的语言,共同构成了一个洋 溢着田园诗般的情境。 废名的小说善于把唐人的诗句、李商隐的诗、温庭筠的 词中的意境化为小说,形成他蕴藉含蓄、“晦涩难懂” 的独特风格——“废名风”。
现代文学史课后题答案整理考研重点讲解
现代文学史课后题整理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名词解释:《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双簧信事件”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
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写信,再由刘半农写复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
林蔡之争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出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琴南)。
这位古文家极力反对以白话文代替文言,写了《论古文白话之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运动大张挞伐,又在《新申报》上发表《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攻击文学革命领袖。
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致林纾公开信中则重申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李大钊、鲁迅也发文谴责"国粹家"历史倒退行为。
第三章 小说(一)
郁达夫(1896——1945)
原名郁文。 早年丧父,体弱 多病,性格忧郁, 敏感多情。早年 接受新旧结合的 教育。
1913年,留学日本,打算学医,迷恋 文学坚持写诗。 1919年,进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经济 系,一年后转入文科。在母亲要求下回 国结婚。婚后回日本继续学业。 1921年于郭沫若等人组织创造社。往 返于中国日本之间,办刊、考试。毕业 后回安庆任教。
1927年,与 王映霞相识、相 爱、结婚。
1933年,举家迁居杭州。后到福建任职。与王 裂痕初露。 1937——1938年,在武汉与王映霞的关系公开 破裂。 1938年,应聘新加坡《星洲日报》,携王映霞 前往。《毁家诗纪》敲响婚姻的丧钟。 1941年,与播音员李小姐互生好感。“却喜长 空播玉音” 1942年,新加坡陷落,踏上流亡之途。娶妻何 丽有,称之“婆陀”。 1945年,异国殉难。
郁达夫的小说以抒情为主,情节为次。 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共同气质:孤独、 内省、敏感、自卑、感伤、愤世嫉俗、有 正义感、良心、有过人的才情。但恶浊的 社会侮辱他的良心,歧视他的才情,又折 磨他的敏感,使他失去了正常的人性的发 展的余地,转而以反常的病态向社会施以 惩罚。也向自身实行自戕。 小说的情调:感伤颓废 结构:单线性艺术结构
1999年冰心去世。
“人间的追悼会,就是天上的婚 筵。”
冰心的艺术气质基本上是古典主义 的,但她的古典主义不是那种拘泥守旧 的死板的古典主义,而是融合吸收了东 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古典主义。
冰心的文学道路是从“问题小说”起步的。 第一篇“问题小说”《两个家庭》 《斯人独憔悴》:“五”学生运动中的 父子冲突。 《超人》:心理问题小说 冰心关注社会问题、人生问题,解决问 题的出路是“爱”,爱的旗帜和爱的哲学。 正如冰心所说:“对于生命的前途,并没有 一点别的愿望,只愿能在一切的爱中陶醉沉 没。”“受尽了爱怜,如今正是自己爱怜他 人的时候。”
第6节 探究主旨、标题、作者意图-【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第6节探究小说主旨、标题小说的主旨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它是小说的灵魂,是创作的意图所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或是作者写作意图的精要概括。
所以解答主旨、标题类题,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
题型一 理解标题意蕴一、掌握必备知识双关和象征的区别1.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样一种修辞手法叫作双关。
包括谐音双关和意义双关。
(1)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作谐音双关。
如:“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
(2)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作意义双关。
如“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夜”,表面上指夜晚,实际上指黑暗统治;“路”表面上指道路,实际上指革命征途。
2.象征表现手法中的象征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如茅盾《白杨礼赞》中,用白杨树象征北方广大的抗日军民和不屈的精神意志。
理解标题意蕴“3步骤”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比如: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双关等。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即把标题所要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第三步:挖掘标题的深层义。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
注:标题没有使用表达技巧的,分析标题意蕴时可以忽略第一步。
题型二 标题的作用分析标题的作用分析“5角度”角度作用分析与情节的关系看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以组织全文;是否设置了悬念,以吸引读者;是否是对情节的概括。
与形象的关系看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是否暗示了人物命运;是否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叶圣陶(1894—1988)的小说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
改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1927年前结集的小说有《膈膜》 (1922)、《火灾》(1923)等。
作为“文学研究会丛书”出版的 《稻草人》( 1923)是我国现代最 早的童话集。 “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 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鲁迅)
改造问题有相通之处。
《一个朋友》:朋友把结婚、生孩、 娶儿媳当作人生的全部内容,只有 传宗接代的生物要求,而无崇高的
理想。
3、儿童教育问题 《低能儿》:阿菊; 《小铜匠》:陆根元;
第二类、描写小市民和知识分子
的灰色生活。 “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 中反映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 活的,是哪一位作家呢,我的回 答是叶绍钧。”(沈雁冰)
《潘先生在难中》用写实的笔致, 着力于再现生活本身的画面,朴 实、冷隽、自然的现实主义艺术 格调基本形成。
潘先生性格特征: 临虚惊而失色, 1、冷静客观的写实手法 2、注重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3、结构谨严,匀称
4、语言朴实、凝炼,自然流畅
第三章 小说(一)
第一节 从“问题小说”到人生写实派小说
一、“问题小说”的含义: “问题小说”是指五四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种 小说潮流。这类小说多为揭示和探索社会现 实问题而创作。它是五四启蒙主义精神和初 步入世的学生青年的社会热情和人生思考相 结合的产物,是流派竞起之前的特殊形式的 为人生的文学。后起的文学研究会公开提倡 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问 题”则将“问题小说”创作引向高潮。
《超人》提出了“人生究竟是什么?
支配人生的,是‘爱’呢,还是
‘憎’?”这个当时一般青年心理所
感到的极重大的问题。何彬、禄儿
3、主要成就与不足: 平铺直叙,故事单纯,但描写细 腻,呈现出温柔、忧郁的抒情色 调,文学语言清新,隽丽。
四、王统照及其他问题小说作家作品 王统照(1897——1957)从爱与美的观 点出发探讨人生问题的。 短篇《微笑》; 《沉思》琼逸; 1922年发表的短篇《湖畔儿语》。
第一类、问题小说: 1、妇女命运的问题 《这也是一个人》(《一生》) : “伊” 作品通过一个劳动妇女牛马不 如的命运,来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的。
2、知识分子人生观问题; 《隔膜》三个场面:书斋;朋友餐室;
茶馆。写出小市民知识分子人与人之
间的膈膜,生活的空虚无聊。
叶在小说中提出的隔膜问题,
与这一时期鲁迅小说中的国民性
许地山(笔名落花生) 小说常以浓郁
的南国风光、异域色彩和曲折的故 事为躯壳; 人生问题的小说有《命命鸟》、 《缀网劳蛛》等,超现实与浓厚的 宗教哲学色彩。
庐隐(1898--1934)原名黄英,福建 闽侯县人。文学研究会第一批女作家。 《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 《海滨故人》等作品,在一定程度上 也是属于心理问题小说的。 《海滨故人》是作者由心理问题小说 转向自叙传性质的主观抒情小说的一 个重要界碑。
三、冰心的“问题小说” 冰心(1900—1995),原名谢婉莹, 冰心这个笔名,是她在1919年9月 在《晨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 《两个家庭》时首次使用的。
1、两类不同类型的问题小说 (1)社会现实问题 《两个家庭》三哥三嫂家、陈立民夫妇。 《斯人独憔悴》;颖铭、颖石。 《去国》:英士
(2)人生一般问题(心理问题)
初期“问题小说”中部分作品专以“美” 和“爱”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大部分 则提出问题而不提供答案。代表作品主 要有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冰 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去国》等。
二、“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 1、小说文体地位的提高 2、五四启蒙主义精神的孕育 3、外来文化思潮的直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