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认识分米和毫米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米和毫米的关系和大小;2.掌握分米和毫米的表示方法;3.能够熟练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计量和换算。
二、教学重难点1.分米和毫米的基本概念及相互转换;2.应用分米和毫米进行计量和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二年级下册;2.工具:尺子、卷尺、白板、粉笔、教学PPT;3.素材:与分米和毫米有关的图片及实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观察一张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引导学生将它们分别指出,并说明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呈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今天的学习目标。
2. 认识分米和毫米(1)通过展示图例,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分米和毫米,它们的大小关系及表示方法,并帮助学生记忆并唱几首相应的数学歌谣。
(2)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内使用卷尺或尺子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然后通过白板展示各小组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数学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3)针对学生在认识分米和毫米理解上面的问题进行相应的练习训练,例如学生使用卷尺或尺子测量不同流程和部位的长度、高度、宽度并记录,进行简单的换算过程,并在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下逐渐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基本概念及相互转换。
3. 应用分米和毫米进行计量和换算(1)结合教师的实际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例如购物、交通、游戏等。
(2)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提出相应的计量或换算问题,通过简单的推导或枚举思路进行解答,并在训练过程中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敏锐度和逻辑性思考能力。
4. 强化练习结合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学生进行跟踪强化,并通过一些趣味性和互动性强的小游戏或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加深印象,提高掌握程度的目的。
五、教学评估(1)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的好坏,参考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对学生进行科学和全面的评估。
(2)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估方式,力求做到客观公正。
(完整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三立国际学校(小学部)课堂教学设计执教时间月日课题认识分米和毫米课型新授课时数 1主备教师姬小芳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学生尺、米尺、软盘、彩纸条(20厘米、10厘米)、1角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书上的插图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化修改一、故事导入(1)师: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
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
”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师: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 1 米= ( )厘米二、探索实践(一)认识分米1、估一估,量一量:估一估,量一量你的文具盒长和宽各有多少厘米?师:10厘米就是1 分米,也就是1 分米=10 厘米 (板书)2、认一认,画一画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缝衣针长3____钢笔长14____粉笔长75____大桥长200____楼房高15____课桌长10____铁钉长50____铅笔长2____作业: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厘米厘米米毫米米分米毫米分米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 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教学目标1.知道分米和毫米的定义与换算方法;2.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3.能够解决有关分米和毫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分米和毫米的定义与换算方法;2.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如厘米、分米、米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教师把纸片分成两列,要求学生把三个长度单位根据大小依次写在左列上,写在右列上。
最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米和毫米”。
二、讲解(20分钟)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展示分米和毫米,并解释其中的定义和换算方法。
讲解时可借助实物或幻灯片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图像感受其差异,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三、练习(30分钟)1.给出一组数值,如7 dm 5 cm、180 mm等,让学生在同一行划线处填上相应的单位。
__ 5 \t \t 180 __2.出示长度不确定的线段,让学生用尺子分别量其长度,并把结果写在图纸上,要求学生将长度写成以分米和毫米为单位的数值,并在下方注明单位。
3.配对练习。
教师设计一批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题目,让学生两人一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抽取题目和答案纸。
先答对的学生换题目出题,两人分别在自己的答题纸上统计出错数,并在对方的答题纸上批改纠正。
四、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将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区分及运用。
五、拓展(10分钟)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展示一支笔、一张展示一张纸张,让学生分别求出其长度,然后写出换算过程和答案,并思考一支 15 cm 的铅笔分别要削多少次才能变成 10 mm 和 5 dm 长度的铅笔。
参考资料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
认识分米和毫米一、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
2.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提高估测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二、教学重、难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会用毫米做单位实际测量。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的长度吗?我们什么时候用到米,什么时候用到厘米?2.动手量一量,我们的文具盒大约宽多少厘米?3.揭示课题。
当我们在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必然要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另外两个长度单位——分米、毫米。
(二)探究新知1.认识分米(1)量一量,拿出自己尺子,去量一量长方形纸的长和宽。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2)出示长方形的边。
像这样长的一段线段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单位“1分米”来表示。
你知道1分米和厘米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吗?同学来猜一猜。
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呢?(1分米=10厘米)长方形的长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宽呢?(3)在你的直尺上看看1分米有多长?能用手比划出来吗?(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也是1分米?(5)画一画,在练习本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6)数一数,你的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老师的尺子上有几个1分米?在米尺上数数,1米有多少个1分米?我们知道了什么?1米=10分米。
(7)你能用米尺量出课桌和椅子的高度吗?2.认识毫米。
(1)刚刚我们量了数学书的长和宽,请再量一量数学书厚多少?这本书到底有多厚呢?数学书的厚度大约只有1厘米的一半,那是多少啊?(2)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这样的1小格是1毫米。
数学书的厚度大约占尺子上的6小格,也就是多少毫米?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1厘米=10毫米。
(3)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长度是1毫米呢?(硬币,银行卡)(4)你能用手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吗?3.长度单位的表示米 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三)实践应用1.看一看(“想想做做”第2题)。
1、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本课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区分它们的关系。
2.学会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掌握使用分米和毫米测量长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1.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其互相转换;2.测量长度的规则及其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什么是分米和毫米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图片和文字,了解什么是分米和毫米,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多种长度单位来更好地理解概念。
2.如何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通过展示实物并详细讲解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同时结合数学公式和实际测量题目,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转换在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基本概念和使用规则之后,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转换方法,以便在实际测量中更加方便和有效地使用。
教学方法1.引导性探究法通过带领学生观察实物、比较多种测量单位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行发现规律和进行思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讲解练习法通过讲解和解题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和转换规则,同时通过训练题目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引导学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互动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和辅助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参与讨论,共同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教材图片和生活场景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并进行区分和比较。
第二步:讲解规则并演示操作(15分钟)教师结合实物、数学公式和实际题目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并详细讲解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和反复测量的必要性。
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1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长度测量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53页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2.选择家中的一件物品,如桌子、椅子、电视等,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注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能够准确表达测量结果。
6.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与长度测量相关的资料,如长度单位的历史、长度测量工具的发明等,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师批改作业时,应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纠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作业完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通过本次作业的布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分米和毫米的知识,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3.实际应用: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测量任务,如测量铅笔的长度、书本的宽度等。
2.小组内讨论如何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米和毫米知识解决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进率关系以及实际应用。
2.强调分米和毫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意识。
2.在实际测量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并熟练地进行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铅笔、尺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已知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单元 分米和毫米-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单元分米和毫米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并能够熟练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直观感知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1. 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换算关系。
3. 能够使用分米和毫米来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相应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以及它们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换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度单位模型、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直尺、彩色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铅笔、书本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它们的长度,进而引入长度单位的学习。
2. 新授: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展示长度单位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各长度单位的大小。
3. 实践:让学生分组合作,使用直尺等工具测量教室内物品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第二课时:长度单位换算1. 复习: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2. 新授:介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换算。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
第三课时:综合应用1. 复习:回顾前两课时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掌握情况。
2. 实践:设计实际情境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板书设计第一课时:通过图示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大小关系,标注关键信息。
第二课时:列出长度单位换算公式,辅以示例。
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1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优秀教学案例
在问题导向环节,我将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知识。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例如,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验,共同总结分米和毫米的换算规律。
2.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设计一个故事情节,让学生帮助主人公解决长度测量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兴趣。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演示分米和毫米的换算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观察不同长度尺寸的物品,思考为什么需要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例如,通过展示不同长度尺寸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分米和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创设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例如,设计一个故事情节,让学生帮助主人公解决长度测量的问题。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例如,通过动画演示分米和毫米的换算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和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从而提高他们的知识与技能。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分米和毫米》是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测量基础,对厘米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对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理解不够,对长度测量的精确度把握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操作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灵活运用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商品的长度,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关注。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分米和毫米。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讲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测量工具测量课本上的物体长度,并记录数据。
(教案)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二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量度;3.学生能够将分米和毫米进行换算。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量度;2.学生能够将分米和毫米进行换算。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分米和毫米进行换算。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通过观察一些物品的大小和尺寸,提问“这个需要用什么来量度呢?”,引出“分米”和“毫米”这两个词汇;•通过展示尺子和量杯等器具,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一分米等于十个毫米的规律。
第二步:讲解知识点•对于分米的概念进行解释,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并完成分米量度练习;•对于毫米的概念进行解释,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并完成毫米量度练习;•引导学生认识毫米和分米的关系,完成毫米和分米换算的练习。
第三步: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份量度练习并互相分享。
第四步:拓展延伸•让学生自己量一下自己的手指的长度,并表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一些物品,用尺子进行量度,并表示出分米和毫米。
教学评价知识掌握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和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用法以及换算方法;•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量度练习,展示出了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效果评价本课程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学习。
通过组织量度练习和互相分享,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在拓展延伸环节中,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尺寸的量度和实践,不仅巩固了学习成果,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分米和毫米第1课时 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分米和毫米第1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
2.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2. 学习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3. 学习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米尺、卷尺、PPT课件。
2. 学具:直尺、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长度测量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长度测量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
3. 活动一: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课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学会使用直尺。
4. 活动二: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直尺和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巩固长度单位的使用。
5. 活动三: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练习,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分米、毫米2. 直尺的使用方法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2. 家长协助,用直尺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记录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课后作业要具有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以及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应用,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5单元 分米和毫米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5单元分米和毫米一、教学目标1.知道1厘米等于10毫米,1分米等于10厘米。
2.能够准确地估算物体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4.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1分米等于1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的关系。
2.能够准确地估算物体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三、教学难点1.理解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熟练地估算物体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法2.互动式探究法3.实践操作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导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复习一下上一单元学习的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概念讲解及说明(10分钟)1.介绍毫米、厘米、分米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2.通过课件展示图片,介绍应用场景。
3. 练习及讲解(30分钟)1.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猜测长度大小,用分米和毫米表示出来。
2.对于估算不准的,进行纠正,强调精度和准确性。
3.通过课后作业巩固相关知识点。
4. 实践活动(25分钟)选取教室中物体,进行长度的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用分米和毫米表示出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
六、教学资料1.课件2.班级物品七、教学评估与建议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组学生有相同的学习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回顾和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出建议。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学生将会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分米和毫米,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米和毫米的实物模型、测量工具、PPT等。
2.学具:学生尺、测量工具、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米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出示分米和毫米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名字。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分米和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实践,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身边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巩固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分米和毫米》是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如何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够熟练地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对米和厘米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能够熟练地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4.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实物等。
2.教学资源:准备分米和毫米的实物,如尺子、绳子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分米和毫米的换算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测量身高等,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展示一些分米和毫米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教案:认识分米和毫米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5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
我们将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定义,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分米和毫米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米尺、分米尺、毫米尺、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作业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长度、宽度可以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
2. 概念讲解:介绍分米和毫米的定义,解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用实物模型和尺子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例题,如计算一张纸的面积,一把尺子的长度等,引导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如计算教室的长度、宽度等,检查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互相解答疑惑。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米 1分米 = 10毫米毫米 10毫米 = 1分米七、作业设计(1)一张桌子的长度和宽度。
(2)一把椅子的高度。
(3)一支铅笔的长度。
2. 答案:(1)一张桌子的长度为120分米,宽度为60分米。
(2)一把椅子的高度为40毫米。
(3)一支铅笔的长度为180毫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换算关系掌握得不够牢固,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与米的关系。
2.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
3. 分米和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换算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分米和毫米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分米尺、毫米尺、实物(如铅笔、书本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米尺、分米尺、毫米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讲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
3. 换算学习: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换算,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长度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分米和毫米2. 1. 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与米的关系2.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3. 分米和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2. 判断题:让学生判断分米和毫米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是否正确。
3. 计算题:让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分米和毫米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要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难度,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细致且具有针对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认识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是认识分米和毫米。
我们将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定义,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分米和毫米的模型,测量工具,以及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然后问学生,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度,我们应该用什么单位来测量?学生可能会回答厘米,我会肯定他们的答案,并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单位——分米和毫米。
2. 讲解:我会向学生解释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告诉他们1分米等于10厘米,1毫米等于0.1厘米。
我会用模型和实物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3. 实践: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使用测量工具来测量教室里的物品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来表示。
学生会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理解。
4. 巩固: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计算。
我会引导学生一起解答这些题目,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铅笔的长度是15厘米,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2. 教室的长度是8米,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答案:1. 15厘米 = 1.5分米 = 150毫米2. 8米 = 80分米 = 800毫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如果时间允许,我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千米和米的关系,让他们能够理解更大长度单位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活动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 教案 认识分米和毫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材第52~54页)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重点: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课件、尺子。
师:测量教室的门有多高,用什么单位合适?测量文具盒的长与宽,用什么单位合适?测量一次性水杯壁的高度,用什么单位合适?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和1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逐一回答老师的问题,按要求比画1厘米和1米的长度。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告诉老师,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它们的什么知识?学生可能会说:·1分米有多长?1毫米有多长?·它们和以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分米和毫米也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吗?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梳理有价值的问题,等待课上探究解决。
师:只要你好好学习,自然会从我们的课堂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的。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既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又引导学生思考新课涉及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1.教学例1。
师: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尺子去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看看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测量后汇报交流。
师:大部分同学的文具盒的宽约是10厘米,长约是20厘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
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
在你的直尺上看看1分米有多长。
你发现了什么?生:1分米=10厘米。
师:你能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吗?学生尝试自己画1分米长的线段,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展示学生画图结果,并交流订正。
师: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在尺子上比画1分米有多长,比画给同桌看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与米、厘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描述物体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与米、厘米的关系。
2.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
3.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及与米、厘米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分米尺、毫米尺、各种长度不一的物体。
2. 学具:直尺、三角板、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与米、厘米的关系。
通过实物展示、测量活动,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
3. 练习: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描述物体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分米和毫米2. 板书内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测量方法、与米、厘米的关系、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测量课本、铅笔等物体的长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2. 提高题:设计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收集生活中使用分米和毫米的例子,进行分析和讨论。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课后作业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
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第1 课时分米和毫米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一条1 分米长的纸条,1 分硬币,磁卡,1 厘米、1 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 叠、米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 米32 厘米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
1 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 米有多长,贴出1 米纸条。
问:你感觉1 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 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 厘米有多长,贴出1 厘米的纸条。
问:你感觉1 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 米和1 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一)认识分米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 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 分米?举例说明。
(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
得出结论,板书:1 分米=10 厘米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 厘米,宽大约10 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认识分米和毫米第1 课时 分米和毫米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 : 课件 学生每人一条1 分米长的纸条,1 分硬币,磁卡,1厘米、1 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 叠、米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 米32 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 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
1 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 米有多长,贴出1 米纸条。
问:你感觉1 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 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 厘米有多长,贴出1 厘米的纸条。
问:你感觉1 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 米和1 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一)认识分米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 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 分米?举例说明。
(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
得出结论,板书:1 分米=10 厘米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 厘米,宽大约10 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5、你能画一条1 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问:1 分米可以从刻度0 画到刻度10,还可以几开始画?如果从2 开始呢?从3 呢?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 1 分米的长度。
比划给同桌看,让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7、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 1 分米的长度,剪下 1 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计得对不对,还差多少。
8、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 1 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回答。
数一数,米尺上一共有几个1 分米?出示:1 米里面有()个1 分米。
回答后演示:9。
指名说说米和分米的关系。
板书:1 米=10 分米(二)认识毫米1、导入。
师:你能说说数学书厚多少吗? 师演示操作方法,学生合作量一量。
得出结论:数学书厚度不到1 厘米。
2、揭示。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拿来了一个放大镜(出示),发现数学书的厚度连一厘米都不到,说明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毫米。
板书:毫米。
3、认识。
放大1 厘米。
师:在直尺上,1 厘米中间有一些比较短的刻度线,把 1 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
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 毫米。
演示从刻度线0 到第一根小短线就是1 毫米。
4、进率。
一格一格数,数到5 毫米时停下,问:这根刻度线有什么不同之处?指出:从刻度线0 到这根刻度线就是5 毫米。
演示5 毫米。
继续往下数。
填空:1 厘米里面有( )个1 毫米。
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了吗?板书:1 厘米=10 毫米 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你感觉1 毫米比较怎样?怎样数比较方便?(用笔尖数)学生数一数。
5、举例。
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是1 毫米呢? 师示范量1 分硬币的方法,学生同桌合作。
用同样的方法量1 元硬币、银行卡的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 毫米。
三、反馈完善:1、想想做做第1、2、3 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学生独立测量。
汇报交流。
(3)第3 题。
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2、想想做做第4 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1)学生测量,记录数据。
(2) 汇报交流。
3、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铁钉长2( )。
(2)床长2( )。
(3)大米宽2( )。
(4)黄瓜长2( )。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教后反思第2 课时 简单的换算教学目标:1、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多媒体演示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分别留下一条线段。
小兔:“我跳了 9 分米”,小猫:“我跳了80 厘米”。
两个小动物争论不休。
师: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学生自由说) 师:到底谁跳得远,小朋友们谁说得正确呢?学了“简单的单位换算”,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二 思索探究,交流共享1、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支笔芯,用直尺量一量,有多长? 师:同样的笔芯,有的小朋友量得是 6 厘米,有的小朋友量得是 60 毫米,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自由说Z) 小结:许多小朋友都说 6 厘米和60 毫米是一样长的,6 厘米就等于60 毫米。
那为什么6 厘米=60 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因为1 厘米=10 毫米,6 厘米就有6 个10 毫米,也就是60 毫米。
所以6 厘米=60 毫米。
2、试一试 师:一张电脑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呢?同桌合作,量一量。
(学生活动) 师:小朋友量得电脑桌的高是 70 厘米,如果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 小结:1 分米=10 厘米,70 厘米有7 个10 厘米,就是7 分米。
3、师:我这儿还有一块橡皮,量得它的长度是 50 毫米;教室的门量得它的高度是 20 分米。
你能完 成下面的填空吗? 50 毫米=()厘米 20 分米=( )米 (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
)三、反馈完善: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2 先量一量每个图形中各条边长是多少厘米,再说一说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填写在书上。
3、“想想做做”3 独立完成,做完后跟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4、“想想做做”4。
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换算的?5、“想想做做”5 哪条线段长?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学生独立估计、测量。
汇报交流。
6、“想想做做”6 先估计这两条线段各长几厘米,跟同桌说说,然后量一量,看谁估计得准?最后再同桌交流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四、全课总结: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跟你小组的同学合作得怎样?2、课外实践活动: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
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后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
完成蒜叶生长情况记录表,过一段时间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第3 课时练习五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这几个长度单位。
2.通过对比建立长度的表象,学会单位之间的换算,选择合适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巩固各长度单位的概念。
教学重点: 测量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难点: 学会估测,提高估算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 知识再现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毫米、分米)那你能用手比划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1 米的长度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完成练习五。
(板书:练习五)二、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2 题。
学生自己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3 题。
提问: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大家还记得吗?说给同桌听听,独立完成第 3 题。
注意100 厘米=1 米,大家是怎样想的?3.完成“练习五”第4 题。
学生在圆圈里填上“<”或“>”,指名学生口答为什么这样填。
4.完成“练习五”第5 题。
出示题目,学生集体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引导学生比较2 分米、18 厘米、2 分米1 厘米。
5.完成“练习五”第6 题。
小组估计5 枚硬币摞起来的厚度,大家再用直尺量一下,看看你估计是否准确。
三、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7 题。
提问:你们认为多长合适呢?2.完成“练习五”第8 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指名学生到前面板演。
3.完成“练习五”第9 题。
出示题目。
提问:他们1 小时走的米数都接近几千?4.完成“练习五”第10 题。
想想10 张纸厚1 毫米,100 张纸大约多厚?1000 张、10000 张呢?四、反思总结 提问: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