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肌学总论及躯干肌
【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系统解剖学 名词解释
【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第一节骨学一、骨学总论、躯干骨1.骨髓:为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分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2.骨质: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3.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肋沟:为肋骨内面近下缘处的浅沟,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
5.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6.肋弓: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
二、颅1.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常有血管沟,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此处骨板薄弱,骨折时易伤及该动脉。
2.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3.翼腭窝: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内侧,有神经血管由此经过。
4.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5.颅囟:新生儿由于颅顶各骨尚未发育完全,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
6.蝶鞍:为蝶骨体上面呈马鞍状的结构,垂体窝和鞍背统称蝶鞍。
三、附肢骨骼1.桡神经沟:为肱骨体后面中部的一条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由此经过。
2.肋骨外科颈:为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肱骨外科颈,较易发生骨折。
3.髂结节:髂前上棘后方5~7cm处,髂嵴外唇向外的突起,称髂结节。
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和骨髓穿刺的常用部位。
4.喙突:为肩胛骨上缘最外侧向前伸出的指状突起。
有肌肉在此附着。
5.髋臼:位于髋骨的外侧面,是一朝向外下的深窝,由髂、坐、耻三骨的体合成,有月状面、髂臼窝和髂臼切迹。
6.肩胛骨下角:为肩胛骨脊柱缘与腋缘会合处,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为计数肋的标志。
人体解剖学——肌学
中心腱
三个裂孔:
主动脉裂孔:第12胸椎高度, 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第10胸椎高度,
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食管裂孔
主 动
脉
腔静脉孔:第8胸椎水
腔静脉孔
裂
平,通过下腔静脉。
孔
作用:主要的呼吸肌。
与腹肌同时收缩,增加腹压。 膈脚
8
四、腹肌
(一)前外侧群 1、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
颈肌可依其所在位置分为颈浅肌群、舌骨上、下肌群和颈深肌群。
(一)颈浅肌群
1、颈阔肌
2、胸锁乳突肌 位置:斜列于颈部两侧
作用:
一侧肌收缩使头 向同侧倾斜,脸 转向对侧;两侧 收缩可使头后仰。
茎突舌骨肌 二腹肌
(二)舌骨上、下肌群
胸锁乳突肌
下颌舌骨肌 (其深面是 颏舌骨肌)
甲状舌骨肌 肩胛舌骨肌
胸骨舌骨肌 (其深面是 胸骨甲状肌)
梨状肌
22
二、大腿肌
(一)前群 1、缝匠肌 屈髋关节、膝关节, 使屈曲的膝关节旋内 2、。股四头肌
伸膝,股直肌 还有屈髋作用
股中间肌
股外侧肌
股内侧肌
缝匠肌 股直肌
23
(二)内侧群 使髋关节内收和外旋
短收肌 大收肌
耻骨肌 长收肌 股薄肌
24
(三)后群
1、股二头肌 屈膝、伸髋;屈膝时,可 使小腿旋外
骨间掌 侧肌
蚓状肌
骨 间 背 侧 肌
20
第五节 下肢肌
一、髋肌
(一)前群
腰
大
1、髂腰肌
髂
肌
肌
腰大肌 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
区分
肌学—躯干肌(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肌性部
胸骨部
肋部
腰部
膈上有三个裂孔
膈
膈的结构
三个裂孔
位置:第12胸椎体前方通过结构:主动脉、胸导管
位置:约第10胸椎水平 主动脉裂孔左前上方通过结构:食管、迷走神经
位置:约第8胸椎水平 食管裂孔右前上方通过结构:下腔静脉
主动脉裂孔
食管裂孔
腔静脉孔
膈
膈的结构
01
02
胸廓侧壁
宽大扁肌
胸肌
胸上肢肌
前锯肌
前锯肌
上8个或9个肋骨
斜向后上内
肩胛骨内侧缘、下角
胸肌
胸上肢肌
前锯肌
起点
止点
胸肌
胸上肢肌
前锯肌
胸肌
胸上肢肌
前锯肌
胸固有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胸横肌
胸肌
胸固有肌
肋间外肌
位置:肋间隙浅层
肋间外肌
胸肌
胸固有肌
肋间外肌
肋骨下缘
斜向前下
下位肋骨上缘
上宽下窄
腹前壁正中线两旁,腹直肌鞘中
前外侧群
腹肌
前外侧群
腹直肌鞘
腹直肌鞘前层
后层
腹肌
01
02
前
前外侧群
腹直肌鞘
腹肌
腹直肌鞘后层腱膜中断形成凸向上方弧形分界线
弓状线
前外侧群
腹直肌鞘
弓状线以下
弓状线以上
腹内斜肌腱膜前层
腹外斜肌腱膜
腹肌
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前层
腹内斜肌腱膜后层、腹横肌腱膜脐下4~5cm以下后层缺如
形态
向上膨隆呈穹窿状的扁肌
位置
肌学总论
实验08 肌学总论、躯干肌和头颈肌【实验目标】通过学习本教学单元的内容,学习者应当可以达到下列教学目标:肌学总论1.掌握骨骼肌的形态和结构(肌腹、肌腱和腱膜)。
2.掌握肌的起止点、运动单位和肌张力的概念。
3.熟悉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的概念。
4.了解肌的命名原则。
5.掌握肌的辅助装置(筋膜、腱鞘)。
躯干肌和头颈肌1.掌握胸大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膈的位置、孔裂和作用,2.熟悉斜方肌、背阔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腹肌前外侧群的名称、层次及纤维方向,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胸腰筋膜的位置和组成。
3.了解肋间肌的位置和作用,腹直肌鞘的位置及组成,腹股沟管的位置、组成及其通过的内容物等。
4.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5.熟悉咬肌、颞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的位置和作用及斜角肌间隙。
6.了解舌骨下肌群的名称、位置等。
7.掌握、熟悉躯干、头颈部重要肌性标志:胸大肌、胸锁乳突肌、颞肌、咬肌,斜方肌、背阔肌,腹直肌。
【实验资源】1.肌形态标本,股或小腿断面标本。
2.完整躯干肌浅、深层标本、游离膈标本。
3.头面部肌和颈部肌浅、深层标本(或模型)。
【实验提示】1.学习肌学要求每个同学都要使用“实验指导”和“教材”,亲自动手对照尸体标本、认真观察、反对怕脏不动手,不用标本,只看书本的学习方法。
2.为了理解肌的作用,学习肌学必须注意肌的起止点,附在骨的何处,该肌跨过关节的哪一面,对关节运动起何重要作用。
3.要爱护标本,使用时勿将肌纤维撕扯损坏,也不要为了观察肌的起止点而将标本撕脱。
观察肌起止点时,可将相关骨骼放在一边对照观察。
观察完尸体标本后立即用塑料布或湿布盖好。
4.实习前必须复习下列骨性标志,下颌角、枕外隆凸、颞骨乳突、椎骨棘突、第7颈椎棘突、肩峰、肩胛冈、胸骨角、髂前上棘、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髂嵴等。
【实验内容】1.躯干肌(1)背肌浅层: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深层:竖脊肌(骶棘肌)。
1)背部浅层肌重点观察上部的斜方肌和下部的背阔肌。
肌学总论、躯干肌PPT课件
腱膜
aponeurosis
4
2. 肌收缩时,通常一骨的位置相对固定,另一骨的位置相 对移动。 3. 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定点fixed-point或起点starting point ;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动点或止点insertion。 起点和止点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换 。
5
(五)骨骼肌skeletal muscle的辅助装置
骨骼肌skeletal muscle
心肌myocardium
2
平滑肌smooth muscle
(二)骨骼肌skeletal muscle的形态
分为:
①长肌 long
muscle
②短肌short
muscle
③阔肌
myoides
④轮匝肌
orbicular muscle
3
(三)骨骼肌skeletal muscle的构造
4. 腹肌
后群
muscles of abdomen 前外侧群
①腹直肌 rectus abdominis ②腹外斜肌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③腹内斜肌 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is
④腹横肌 transversus abdominis
腹肌应掌握的内容: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背阔肌
latissimus dorsi
9
3)竖脊肌 erector spinae
位置: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 两侧的沟内。 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竖脊肌
erector spinae
10
2. 胸肌 muscles of thorax
肌学总论及躯干肌课件
内
呼
外
吸
•肌学总论及躯干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8
重点
• 掌握斜方肌、背阔肌、起止和作用、竖脊 肌的位置和作用、胸大肌的位置;肋间肌 的位置和作用
•肌学总论及躯干肌
成,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包被体壁、肌肉和
血管。在四肢,深入深入肌群之间,形成肌
间隔,分隔并包裹各肌群。包裹血管和神经
的深筋膜称血管神经鞘,包裹肌群的深筋膜
称筋膜鞘。
•肌学总论及躯干肌
•7
血管神经鞘
肌间隔
•肌学总论及躯干肌
•8
(二)腱鞘:多位于手足的肌腱周围
外层:纤维层 壁层
内层:滑膜层 脏层
•肌学总论及躯干肌
•肌学总论及躯干肌
•45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 前上嵴与耻骨结节之间。
1、腹外斜肌
皮下环: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腹外斜肌腱膜形成
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
的近乎三角形的裂孔。
腹
外
斜
肌
腹股沟韧带
皮下环
•肌学总论及躯干肌
•46
(3)腹内斜肌:位于腹 外斜肌深面,起于胸腰 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 带的外侧 1/2,肌束走 行与腹外斜肌垂直,止 于腹白线。
和前屈。如上肢固
前
定可上提躯干,也
锯
可上提肋以助吸气。
肌
2.胸小肌 3. 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
•肌学总论及躯干肌
•34
2、胸肌 Muscles of Thorax
最新笔记(肌学)教学内容
肌学第一节总论运动系统的肌是骨骼肌skeletal muscle,又称随意肌,约占体重的40%.⑴肌通常以两端附于两块/以上的骨面上,中间跨过一个/多个关节.⑵起点(定点)和止点(动点):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互换.⑶肌的配布①肌的配布与该关节运动类型密切有关,一个运动轴相对的两侧有一对作用相反的肌(群).②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固定肌屈肘关节:在屈肘中,肱二头肌和肱肌是原动肌,前臂的肱桡肌、旋前圆肌等是协同肌,肱三头肌是拮抗肌,菱形肌、斜方肌等是固定肌。
4、肌的命名法5、辅助装置⑴筋膜:包括浅筋膜(皮下筋膜)和深筋膜(固有筋膜)⑵滑膜囊:多存在于腱与骨面接触处.⑶腱鞘①位置:包于肌腱外,存于活动性较大处②构造:由纤维层(外)和滑膜层(内)构成.③作用:固定、减小摩擦.第二节头肌一、面肌(表情肌)颅顶肌(额腹+帽状腱膜+枕腹)、眼轮匝肌、口周围肌(颊肌、口轮匝肌)、鼻肌二、咀嚼肌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前三块肌可上提下颌骨,翼外肌是张口肌舌骨上肌群的协同肌;两侧翼内、外肌交替收缩,则完成下颌骨的研磨运动(即下颌骨的侧向运动)。
第三节颈肌一、颈浅肌群1. 颈阔肌2. 胸锁乳突肌: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偏,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二、颈前肌群1. 舌骨上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颏舌骨肌参与口腔底构成;上提舌骨,协助完成吞咽;舌骨固定时拉下颌骨向下,是张口肌。
2. 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下降舌骨和喉三、颈深肌群1. 外侧群: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名词解释: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围成的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第四节躯干肌一、背肌斜方肌: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若肩胛骨固定,作用同胸锁乳突肌背阔肌: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上肢固定时,参与完成引体向上肩胛提肌菱形肌竖脊肌: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
胸腰筋膜: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周围,可分三层。
肌学总论头颈肌躯干肌
– Acton: draw the scapula toward vertebral column. supper fibers elevate scapula, lower fibers depress scapula; if scapula is fixed, one side acting along, draws head toward the same side, and turn face to opposite side; both sides together, draw head directly backward
腱 腱系膜
指骨
头肌
• 可分为面肌和咀嚼肌
• (一) 面肌 facial muscles 又称 表情肌:主要分布于面部裂孔 周围,呈环状和放射状分布。大体 可分为四群:
•
颅顶肌 epicranius:枕额肌:
枕腹、额腹 、帽状腱膜
•
眼轮匝肌 orbicularis oculi:
使睑裂闭合
• 口周围肌 orbicularis oris:
肌
• Transversus thoracis 胸横肌
Major muscles of thorax
• Intercostales externi 肋间外肌
– Origin: inferior border of rib above – Insertion: superior border of rib
• Sternohyoid 胸骨舌骨肌 • Thyrohyoid 甲状舌骨肌 • Sternothyroid 胸骨甲状肌 • Omohyoid 肩胛舌骨肌
系统解剖学之躯干肌
肋间外膜 肋间外肌
四、膈 diaphragm
薄弱区
胸肋三角
分部
胸骨部 肋部
腰肋三角
腰部 膈脚
中心腱
作用: 主要的呼吸肌。 与腹肌同时收缩,增加腹压,协助排便。
三个裂孔:
腔静脉孔: 第8胸椎水平 下腔静脉通过
食管裂孔: 第10胸椎高度 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主动脉裂孔: 第12胸椎高度 降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也可上提肋以助吸气
2、胸小肌pectoralis m3、in前or锯肌serratus anterior
(二)胸固有肌
1、肋间外肌 肋间外膜
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 能提肋助吸气。
2、肋间内肌 肋Biblioteka 内膜位于肋间内肌的深面, 可降肋助呼气。
肋肋 间间 内内 膜肌
肋肋 间间 外外 膜肌
肋间内肌 肋间内膜
腹内斜肌 腹内斜肌腱膜
(三)腹横肌transversus abdominis
腹横肌 腹横肌腱膜 提睾肌
腹股沟镰
(四)腹直肌rectus ab位d于o腹m前in壁is正中线的两旁。
腹直肌 腱划
腹直肌
腹肌的作用:
1、共同保护腹腔脏器及维持腹内 压,保持腹腔脏器位置的固定。
2、增加腹压以助排便、分娩、 呕吐和咳嗽等功能。 3、降肋助呼气。
4、使脊柱前屈、侧屈与旋转。
前层
后层 腹内斜肌腱膜后层
腹横肌腱膜
腹外斜肌腱膜 腹内斜肌腱膜前层
腹直肌鞘
弓状线
白线
(五)后群
腰方肌 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 腰大肌
腹股沟管
睾丸下降过程
子宫圆韧带
腹股沟管 (一)四壁
腹股沟管
上壁:
【系解009】肌学总论
【系解009】肌学总论肌(muscle):运动系统中叙述的肌均属横纹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可随人的意志而收缩,所以又称为骨骼肌或随意肌。
一、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一)分类:1、按形态分:长肌:收缩时运动幅度大(四肢)短肌:小而短,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幅度小(背部深层)。
扁肌(阔肌):扁而阔,起运动和保护功能(胸腹壁)。
轮匝肌:环形肌纤维,于孔裂周围,收缩时关闭(口裂、眼裂周围)。
2、按部位分:头颈肌:面肌、咀嚼肌;颈肌浅层、舌骨上下肌群、颈肌深层;躯干肌:背肌、胸肌、腹肌、膈、会阴肌;四肢肌:上、下肢肌。
(二)构造:肌腱与肌腹构成。
1、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柔软、收缩和舒张功能。
肌纤维外包肌内膜、肌束膜→肌束→多个肌束外包肌外膜→肌(小血管随膜走行)2、肌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肌性两端,附着于骨;无收缩功能,抗张力强;长肌为腱,阔肌为腱膜。
(三)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1、起止点:1)起点(定点):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常把接近身体正中线,四肢靠近近侧的称附着点。
2)止点(动点):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
由于运动多样化,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置换。
2、配布: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四)辅助装置:保护、减少摩擦。
1、筋膜:分为浅、深两种遍布全身。
1)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大多含脂肪。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被体壁、四肢的肌肉、血管、神经、肌肉与肌肉之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随肌的分层而分层,形成肌间隔、骨筋膜鞘、支持带、血管神经鞘等。
2、滑膜囊:包括滑液囊和粘液囊。
3、腱鞘:是套在长肌腱表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
作用:1、使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
2、减少腱与骨面的摩擦。
结构:纤维层(腱纤维鞘):深筋膜增厚形成的骨性纤维性管道对肌腱起滑车和约束作用。
滑膜层(腱滑膜鞘):纤维鞘内,由滑膜构成,分两层。
脏层:包于肌腱的表面。
壁层:纤维层内面和骨面。
躯干肌-原理(精)
肌
(四)腹肌:
腹肌主要有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腹肌具有保护和支持腹腔内器官的作用;收缩时可使脊柱 作前屈、侧屈和旋转运动;与膈同时收缩可降肋以助呼气; 还可增加腹内压,协助排便、呕吐和分娩等。
第5页/共5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肌
原 理
第1页/共5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肌
躯干肌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腹肌和会阴肌。
(一)背肌:
1.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浅层,一侧呈三角形,两侧 相合呈斜方形。其主要作用是使肩关节上提、下降和向 中线靠拢,斜方肌瘫痪可出现“塌肩”。 2.背阔肌:位于背下部胸侧壁。主要作用是使臂内收、内 旋和后伸,如背手姿势。 3.竖脊肌:作用是后伸脊柱和仰头,对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肋间外肌提肋以助吸气,肋间内肌降
肋以助呼气。
第3页/共5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肌
(三)膈: 是位于胸腹腔之间的薄层阔肌,呈穹隆形向上膨隆。膈是 重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顶下降以助吸气;舒张时,膈 顶上升以助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还可增加腹内压,
以协助排便、呕吐和分娩等。
有重要作用。
第2页/共5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肌
(二)胸肌: 1.胸大肌和胸小肌:胸大肌位于胸前壁上部浅层,起自锁
骨、胸骨和上位6个肋软骨,肌束向外上集中,止于肱骨
大结节下方。主要作用是使臂内收、旋内和前屈;上肢固 定时可提躯干,也可提肋以助吸气。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 面,有牵引肩胛骨向前下和提肋的作用。 2.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位于浅层。肋间内肌位
肌学总论及头颈躯干肌
返回目录
四、肌的辅助装臵
肌的辅助装臵主要包括: • 筋膜 fascia • 滑膜囊synovial bursa • 腱鞘 tendinous sheath
(一)筋膜 fascia
筋膜遍布全身,依其位臵分为: • 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 又称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富 含脂肪、浅血管、皮神经和淋巴管等。 • 深筋膜 deep fascia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深面, 包被肌和血管神经等,并形成肌间隔、血 管神经鞘等结构。
(四)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
腹直肌外侧缘, 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
动脉围成的三角区。
如腹腔内容经腹股沟管腹环进入腹股沟管,再经皮下环突出, 构成腹股沟斜疝。而从海氏三角处膨出,则为腹股沟直疝。
掌握内容
骨骼肌的功能形态及分布 肌的附属装臵 胸锁乳突肌、舌骨上肌群、前中斜角肌的 位臵及意义。 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肋间肌的形态、 位臵和作用。 膈肌的位臵结构和运动形态 腹肌的层次形态和作用
肌纤维(肌细胞) 肌内膜 肌束 肌束膜 肌 肌外膜
肌的构造
• 肌的形态:肌的形态多样,按其外形大致 可分为 – 长肌 long muscle – 短肌 short muscle – 阔肌 flat muscle – 轮匝肌 obicular muscle
有些长肌的起端有两2个甚至2个以上的头, 分别称为二头肌、三头肌和四头肌;或有两个肌 腹,中间被腱划分开,称为二腹肌。
躯干肌--背肌
背浅肌
斜方肌 trapezius:塌肩 背阔肌:最大的扁肌 latissimus dorsi 菱形肌 rhomboideus 肩胛提肌 levator scapulae
8躯干肌
. 1. 腹直肌 位置:腹前壁正中线两侧。 形态:呈带条状多腹肌有
3-4条腱划。 作用:一侧收缩身体屈向
同侧. 双侧收缩使身体前
屈或收腹.
2. (1)腹直肌鞘:系腹壁三层阔肌腱膜从前、后包裹腹直肌
前层:弓状线以上: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前 层构成。
弓状线以下:三层阔肌腱膜共同构成。 后层:弓状线以上:腹内斜肌腱膜后层、腹横肌腱膜构成。
:中心腱 周围:肌腹 胸骨部(剑突后面) 分部 肋部(下6对肋) 腰部(1-3腰椎)
主动脉裂孔:通过主动脉和胸导管 膈三个裂孔 食管裂孔:通过食管和迷走神经
腔静脉孔:通过下腔静脉 作用:呼吸肌。收缩助吸气,舒张助呼气。收缩时
可增加腹内压。
四、
前外侧群 腹外斜肌(浅层) 腹内斜肌(中层) 腹横肌(深层)
处由腹横筋膜形成。
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外侧端有腹内斜肌强
四壁 后壁为腹横筋膜,内侧端有腹股沟镰加强。
上壁为腹内斜肌,腹横肌的游离下缘。
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内容——男为精索、女为子宫圆韧带通过
3.竖脊肌 位置——背部深层,脊柱两侧。 起止:起于骶骨背面,髂嵴
后部。止于椎骨、肋 骨和乳突。 作用:双侧收缩,可使脊柱 后伸,仰头一侧收缩, 可使躯体向同侧屈。
二、胸肌 胸上肢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1. 胸大肌 胸固有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 位置—— 起止:起于锁骨内侧半,
胸骨和上部肋软骨。 止于肱骨大 结节嵴。 作用——使肱骨前屈、
弓状线以下:缺如。
(2)腹白线:位于腹前正中线上,上起剑突下达 耻骨联合。由三对阔肌腱膜交织 而成。
(3)腹股沟管:是腹前外侧壁下部一斜形的潜在 性肌肉裂隙。
医学解剖-解剖课学习手记-肌学-躯干肌
躯干肌2022年11月13日7:47一、背肌(一)浅层1.斜方肌(运动肩胛骨)2.背阔肌(肱骨内收、内旋、后申)起:上部胸椎棘突,全部的腰椎棘突、骶部脊、髂脊、大结节脊3.肩甲提肌(二)深层头夹肌、颈夹肌头后仰、哪侧收缩转向哪侧(三)胸腰筋膜二、胸肌(一)胸上肢肌1.胸大肌锁骨的内侧半、胸骨1-6肋肋软骨、大结节嵴肱骨内旋的动作2.胸小肌肩胛骨的喙突到第三、四、五肋,帮助提肋3.前锯肌以肌齿起自第1~9肋骨,止于肩胛骨的脊柱缘受损时-肩胛向后凸起(翼状肩胛)(二)胸固有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呼吸肌)三、膈肌(一)位置:(二)形态:(三)结构特点:肌质部在外周、腱膜部在中心(中心腱)(四)裂口位置及通过结构:三个裂孔和两个薄弱区收缩向下,舒张向外2.腹内斜肌斜上前上纤维的方向与腹外斜肌相反,弓状分离区,经腹直肌前、后止于白线3.腹横肌肌纤维的走向水平走向,内侧半的上方也有弓状分离区,脐下5cm以上经腹直肌后止于白线,以下经腹直肌前方止于白线4.腹直肌起点:5-7肋肋软骨到耻骨联合概念:腹直肌鞘:前鞘完整,后鞘脐下5cm无,脐上5cm有脐下5cm处:没有后鞘白线:剑突、耻骨联合特点:上宽(1cm)狭窄(线状),坚韧无血管1、位置:(二)后群腰方肌(三)腹股沟管弓状斜区(腹内、腹横肌)最薄弱的部分1.位置:内侧半4-5cm,肌肉间隙2.两口:皮下环(外口),在耻骨结节的外伤方腹环(内扣):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前璧: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部分后壁:腹横筋膜+腹膜下壁:腹股沟韧带上璧: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缘管内通过的结构:男性:精索女性:子宫圆韧带(四)海氏三角1.位置:管内侧半的后方2.组成:腹直肌外缘、腹壁下动静脉、腹股沟韧带3.解剖应用:阑尾炎皮肤-皮下-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纤维-腹横肌-薄薄(腹横筋膜和腹膜)用镊子提起,用剪刀剪开-肠管。
肌学总论、头颈肌、躯干肌
(三)配布的方式和多
少与关节的运动 轴一致。 ◆ 起点与止点 ◆ 协同肌与拮抗肌
三、肌的命名
按形态: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
起止点:胸锁乳突肌
作用:大收肌
四、肌的辅助装置
1、筋膜fascia:浅筋膜和深筋膜 2、滑膜囊synovial bursa
3、腱鞘tendinous sheath
骨筋膜鞘
腱鞘 1、纤维层:位于外面,两端附着与骨。 2、滑膜层:位于内面,呈双层圆桶形, 脏、壁两层间有少量滑液。
1、位置:颈部两侧皮下。 2、作用: 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偏, 脸转向对侧; 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二、颈前肌
(一)舌骨上肌群
1、位置:下颌骨和舌骨之间。 2、名称:二腹肌、下颌舌骨肌、 茎突舌骨肌、颏舌骨肌。 3、作用:
参与口腔底构成,
可上提舌骨, 舌骨固定时拉下颌骨向下。
(二)舌骨下肌群:
1、位置: 位于喉、气管和甲状腺 的前方。 2、名称: 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3、作用: 下降舌骨和喉, 参与完成吞咽动作。
使肩关节内收、 旋内和前屈。
2、胸小肌:
1)位置:
胸大肌的深面。
2)主要作用:
拉肩胛骨向前下方。
3、前锯肌: 1)位置: 胸廓侧壁。 2)主要作用: 拉肩胛骨向前紧 贴胸壁,下部肌 束可助臂上举 (梳头、带帽)。 此肌瘫痪可形成 “翼状肩”。
(二)胸固有肌: 1、肋间外肌: 肋间隙浅层 作用:提肋助吸气。 2、肋间内肌: 作用:降肋助呼气。 3、肋间最内肌: 作用:降肋助呼气。 4、胸横肌
三、颈深肌
(一)外侧群:
1、名称:前、中、后斜角肌
2、位置:脊柱颈段的两侧。
肌学总论躯干肌
QQ:447121947
(二) 胸锁乳突肌 sternocleidomastoid
两侧收缩使头后仰, 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
胸锁乳突 肌
胸锁乳突肌
qadong_wfmc@
QQ:447121947
qadong_wfmc@
torticollis
QQ:447121947
肌学
Myology
齐安东
qadong_wfmc163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总论 头肌 颈肌 躯干肌 上肢肌 下肢肌 体表的肌性标志
qadong_wfmc@
QQ:447121947
第一节 总论
根据构造分为: 平滑肌 心肌 骨骼肌
全身肌肉600多块 占体重的40%
前锯肌
(二)胸固有肌
肋间内肌
1.肋间外肌 Intercostales Externi
作用:提肋,使胸廓纵径及横径皆扩大,
肋间外肌
以助吸气。
2.肋间内肌 Intercostales Interni
作用:降肋助呼气。
qadong_wfmc@
QQ:447121947
3.肋间最内肌 Intercostales Intimi
两个口 内口→腹股沟管深(腹)环
四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
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通行结构
男性→精索 女性→子宫圆韧带
qadong_wfmc@
QQ:447121947
(四)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
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
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 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
2.深筋膜 deep fascia (固有筋膜)
肌学总论、躯干肌
intercostales interni intercostales externi
3. 膈 diaphragm 位置: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
腹腔的顶。呈穹隆状,隆凸向上。
中心腱 central tendon
起、止点:起自胸廓下口内面及腰椎
前面,各部肌束向中央集中移行于中心 腱。
三个裂孔:
二、各论
(一)躯干肌
1. 背肌 浅群 深群
①背肌muscles of back ②胸肌muscles of thorax ③腹肌muscles of abdomen ④膈diaphragm
斜方肌trapezius 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 竖脊肌erector spinae
1)斜方肌 trapezius 位置: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 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 突。 止点: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
1. 肌一般都以两端附着于骨,中间跨过一 个或几个关节。
2. 肌收缩时,通常一骨的位置相对固定,另一骨的位置相 对移动。 3. 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定点fixed-point或起点starting point ;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动点或止点insertion。 起点和止点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换 。
背阔肌
斜方肌
trapezius
latissimus dorsi
3)竖脊肌 erector spinae 位置: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 两侧的沟内。 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竖脊肌
erector spinae
2. 胸肌 muscles of thorax 胸肌可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1)胸上肢肌
腹直肌鞘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 包裹腹直肌。 a: 前层:腹外斜肌腱膜与腹 内斜肌腱膜的前层。 b: 后层:腹内斜肌腱膜后层 与腹横肌腱膜。 c: 脐下4-5cm以下,缺乏鞘 的后层,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 横筋膜相贴,下缘呈凸向上的 弓形,称弓状线arcuate line(半环 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腔静脉孔
中心腱
食管裂孔
腔静脉孔 胸腔 主动脉裂孔 腹腔 食管裂孔
膈:分隔胸腔与腹腔
三个裂孔
腔静脉孔
中心腱
主动脉 裂 孔
食管 裂孔
膈:分隔胸腔与腹腔 作用:膈为主要的 呼吸肌,收缩时, 膈穹窿下降,胸腔 容积扩大,以助吸 气;舒张时,膈穹 窿上升恢复原位, 胸腔容积减小,以 助呼气。
呼气
第三章 肌学
肌的辅助结构
1、筋膜 1)浅筋膜: 位于皮下,由疏松 结缔组织与脂肪构 成,又称皮下筋膜。 2)深筋膜: 位于浅筋膜深面,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第三章 肌学
肌的辅助结构
1、筋膜 1)浅筋膜: 位于皮下,由疏松 结缔组织与脂肪构 成,又称皮下筋膜。 2)深筋膜: 位于浅筋膜深面,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第三章 肌学
肌的辅助结构
2、滑膜囊 位于腱和骨面 接触处,为一 密闭的、结缔 组织扁囊,内 含滑液,起减 少摩擦的作用。
滑膜囊 (髌上囊)
第三章 肌学
肌的辅助结构
3、腱鞘 包于长肌腱 外面,为 一 互相连续的 双层鞘状结 构,内含滑 液,可减少 腱与周围结 构间的摩擦。
脏层
壁层
腱
指骨
骨膜
第三章 肌学
膈肌舒张
膈肌收缩 吸气
腹肌:前壁正中线两侧有腹直肌,在腹直肌外侧,
有三层扁肌,由浅到深分别是: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腹横肌,腹后壁有一对腰方肌。
腹肌 (一) 前外侧群
腹直肌
腹 直 肌 鞘 后 层 腹 横 肌 腱划
腹 外 斜 肌
腹 直 肌 鞘 前 层
腹 内 斜 肌
腹肌 (一) 前外侧群
前 锯 肌 腹 外 斜 肌
髂 前 上 棘
腹股沟韧带 耻 骨 结 节
腹肌 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腱膜 腹 (三) 局部结构 内 5、腹股沟管: 斜 为腹肌之间的 肌 斜行裂隙,位于腹 股沟韧带内侧半的 精索 上方,长约4~5cm, 内口称深 (腹) 环,相 耻骨结节 当于腹股沟韧带中点 上方约1.5cm处,外口称浅 (皮下)环,位于耻骨 结节外上方。 在管内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 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背肌
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肌
背肌
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肌
背肌
胸肌
胸大肌
胸肌
胸大肌
胸小肌
肋间肌
胸肌 胸小肌
肋间肌
前 锯 肌
辅助呼吸肌: 使胸廓 前壁抬高或 降低,可改
变胸腔容积
大小,以此
辅助呼吸。
辅助呼吸肌: 使胸廓 前壁抬高或 降低,可改
变胸腔容积
大小,以此
辅助呼吸。
膈:分隔胸腔与腹腔
三个裂孔
尿生殖三角肛门三角Fra bibliotek尿生殖膈: 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与覆盖在其上、下 两面的筋膜共同构成。主要封闭尿生殖三角。
尿生殖膈
盆膈: 肛提肌与 覆盖在其上、 下面的筋膜共 同构成。主要 封闭肛门三角, 承托盆腔内脏。
盆隔
重 点
1.肌的形态和构造;
2.背部三块肌及胸大肌的作用;
3.膈肌的位置、作用及裂孔。
胸大肌
腱划
腹 直 肌 鞘 前 层
腹 直 肌 腹 内 斜 肌
腹肌 (一) 前外侧群
腹肌 (二) 后群
腔静脉孔
食管裂孔
腰 方 肌
腰 方 肌
腹肌 (三) 局部结构 1、白线 2、腱划 3、腹直肌鞘 前层 后层
白 线 腱 划
腹 直 肌 鞘 前 层
腹 直 肌 鞘 后 层
腹肌 (三) 局部结构 4、腹股沟韧带: 是由腹外斜肌腱 膜下缘增厚卷曲形成 的,连于髂前上棘与 耻骨结节之间。
肌的辅助结构
3、腱鞘 包于长肌腱 外面,为 一 互相连续的 双层鞘状结 构,内含滑 液,可减少 腱与周围结 构间的摩擦。
拇长屈肌 腱 鞘
屈肌总腱鞘
手指腱鞘
腱鞘囊肿
第三章 肌学
屈 肌 - 伸 肌
拮抗肌
内收肌 - 外展肌
旋前肌 - 旋后肌 ……
屈肌
伸肌
第二节 躯干肌
包括背肌、胸肌、
膈、腹肌和盆底肌
4.腹前外侧肌群及其形成结构。 5.腹股沟管及海氏三角构成。
课后思考题
1、试述膈的位置、作用?膈有哪些主要裂孔?各
通过何结构? 2、腹肌层次、名称,腹直肌鞘、白线、海氏三角 及腹股沟韧带。 3、在自身确认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腹直肌、
腹外斜肌。
4、腹前外侧群肌包括哪几块?其作用是什么?
腹股沟管
腹内斜肌 腹直肌 腹 外 斜 肌
腹股沟镰
精索
腹股沟 管浅环
腹股沟管
腹 外 斜 肌 腹股沟 管深环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股沟镰 腹股沟 韧带
精索
腹股沟 管浅环
腹股沟管
腹 外 斜 肌 腹股沟 管深环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股沟镰 腹股沟 韧带
腹股沟 管浅环
精索
腹肌 (三) 局部结构 6、腹股沟三角 海氏三角
腹壁下动脉是斜疝和直疝起点的 分界,是区别两种疝的关键因素。
盆底肌 亦称会阴肌。主要有会阴深横肌、尿道 括约肌和肛提肌等,封闭小骨盆下口。
盆底肌 亦称会阴肌。主要有肛提肌、会阴深横肌 等,封闭小骨盆下口。
封闭小骨盆下口所有软组织称为会阴(广义), 以两侧坐骨结节连线为界,分为前后两个三角区,前 面的为尿生殖三角,后面的为肛门三角。
第三章 肌学
第三章 肌学
第三章 肌学
第三章 肌学
第一节 概述 肌的外形 长肌 短肌 扁肌 轮匝肌
二腹肌 多腹肌 二头肌 三头肌
四头肌
第三章 肌学
肌的基本构造
肌腹: 由肌纤维构成, 具有收缩功能。 肌腱: 由致密结缔组 织构成,起固 定作用。 阔肌的肌腱又称腱膜。
第三章 肌学
肌的辅助结构
1、筋膜 1)浅筋膜: 位于皮下,由疏松 结缔组织与脂肪构 成,又称皮下筋膜。 2)深筋膜: 位于浅筋膜深面,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课时目标
1.熟悉骨骼肌的形态,构造,作用;
2.熟悉肌的辅助装置;
3.掌握胸背部主要肌肉的名称与位置;
4.掌握膈的位置,形态和作用;
5.掌握腹前外侧肌的排列,层次; 6.掌握腹前外侧壁主要局部结构。
第三章 肌学
第三章 肌学
第三章 肌学
第三章 肌学
第三章 肌学
第三章 肌学
第三章 肌学
第三章 肌学
前 面 观
在腹股沟韧带 内侧半稍上方,由 腹直肌外侧缘、腹 壁下动脉及腹股沟 韧带内侧半围成的 三角区。
后 面 观
海氏三角
腹横肌 腹壁下动脉 腹股沟 深环
腹直肌 腹股沟 三角 腹股沟 管浅环 腔隙 韧带
腹股沟 韧带
输精管
腹壁下动脉
腹腔内容 物从海氏 三角向外 突出形成 的疝为直 疝
腹腔内容 物从深环 向外突出 形成的疝 为斜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