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7看云识天气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教学方案六、教学过程(一)、第一个教学板块:导入,检查预习(3分钟)1、导入:同学们,昨天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大家了解今天的天气情况。
那么,谁能告诉我今天的天气情况呢?(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对,通过天气预报我们能够准确知道某天的天气情况。
但是大家想过没有,现在正值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旅游季节,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边没有天气预报,为了避免被雨水淋湿的尴尬,你该怎么办呢?今天,让我教给大家一招识别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幻灯片1演示),我们将会受益无穷。
2、检查词语(幻灯片2演示)二、第二个教学板块:朗读,整体感知(15分钟)1、导读:将课文分成五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不同的方式齐读、杂读)。
2、自读: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幻灯片3演示)三、第三个教学板块:演读,理清层次(10分钟)1、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
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幻灯片4演示)2、对照课文和幻灯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
(幻灯片5-11演示)3、学生发言,课堂交流。
4、小结: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明白了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对我们认识天气有很大的帮助。
课文告诉我们,除了云的形状,还有云彩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天气,请同学对照课文完成表格。
(幻灯片12演示)6、总结:课文用三个小节给我们介绍了两种通过云来识别天气的办法,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会发现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的层次也十分明了。
(幻灯片13演示)四、第四个教学板块:说读,品味语言(15分钟)1、读第一段,(分两种读法导读)用一个字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word文档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内容预览:17、看云识天气一、教学目标① 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② 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③ 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④ 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四、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说明,不但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还进一步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
云的种类很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如: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说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说清楚,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五、教学设计1、精心导入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② 也可通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 还可以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谈谈自己的积累和观察。
例如:a.你观察了天空中的云吗?有怎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说明。
b.你在预习中搜集积累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下,好吗?以上各种导人,只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看云识天气3、感知内容① 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 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 请仔细看问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问题组:a.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可分为几部分?学生讨论后可以明确:全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基本思路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
七年级语文上册 17《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17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学习科技说明文教学重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迁移写读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大家都听说过“草船借箭”的故事吧!那孔明究竟是靠什么“借”得这十万支箭的呢?孔明又怎样知道有大雾天气呢?小说里的孔明故弄玄虚了一番,其实他真正知道有大雾天气的是通过观天象,即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看云识天气”。
二、明确学习目标:精读一段自学全篇习得一法三、指出学习方法:教师导读自主探究迁移写作四、朗读全篇。
1.说一说文中写天气状况的四字短语或有关天气现象的民间谚语。
2.划出全文的结构图①/②③④⑤⑥/⑦五、精读一段。
1.齐读第①段,总说云的形态和变化特征的短语分别是?2.试找出这一段的所包含的美点或特点,各举例说明。
结构美;修辞美;形象美;句式美……3.点出全文说明中心的一句话是?4.提炼一种句式,并用这个句式说一段话。
六、自主学习。
学生自己阅读总结后面段落的主要内容:列举八种云、四种云彩及其所带来的天气状况七、根据自己从这篇文章所学得的有关知识,学写短文。
1.出示题目及要求:《看识》;用各种的说明方法。
2.提示:服装与个性,发型与性格,房间的布置与生活习惯等3.教师出示下水文:看动物识天气角度:从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三个方面行文。
4.学生写作。
5.学生当堂诵读,老师指导评价。
七、总结。
从现象到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
八、课堂练习设计。
1.说写练习。
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
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①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②远处的霓虹灯亮了,……2.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文段中最能揭示云特征的那句话是?②文段中最能揭示云与天气关系的一句话是?③文段中与八个“像”和一个省略号相互应的短语是?④文段中与“变化无常”相照的词语有?⑤本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九、板书设计1精读一段自学全篇习得一法教师导读自主探究迁移写作2。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小结学生课前准备还不到位,在交流谚语这一环节中有的学生无话可说,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方面,教师还要重视。
备注教案内容一、导入新课《看云识天气》以生动的文笔,形象地介绍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给人知识的滋养与启迪。
同时文中优美的语句也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我们愉快的阅读。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进行美读欣赏。
二、赏美句1.默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生动、优美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
2.说说打比方的作用。
3.妙笔生花。
仿照课文第一段写几句话。
(任选一题)(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示例: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形态各异,宁静无比。
它们有的像瘦弱的骆驼,被背上的重物压得挪不开步;有的像卧佛,神态安详地打着盹;有的像巨蟒,在流云的映衬下慢慢潜行;还有的像一堵闸门,像天上倒挂的垂幔,像高高的谷堆……3.学生交流。
三、析佳词1.思考:“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这一句中“往往”“常常”能否删去,为什么?2.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起到类似作用的词语。
3.学生交流其他运用生动巧妙的词语。
四、品方法1.文中清晰的思路主要是通过什么说明方法来表现的呢?2.归纳:分类说明法(分类别)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
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
五、拓展延伸1.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天气的谚语。
2.学生解释自己收集的一至两条谚语。
3.讨论探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卫星的科学预报,还有没有必要依据老经验看云识天气?六、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连续观察云的变化与天气状况,两星期后上交一篇观察报告。
七、板书设计看云识天气赏美句析佳词品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的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的教案一、教学目标① 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② 掌握并学习捉住事物特点进行阐明的写法。
③ 理解阐明的思绪及阐明方法。
④ 培养先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阐明事物要捉住特点,理解阐明的思绪及阐明方法的运用。
三、课前预备教师预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先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留意观察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预备。
四、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用生动抽象的言语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状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绪清晰,紧扣标题进行阐明,不但阐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还进一步阐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非常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
云的品种很多,但文章从景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如:云的形状和光彩是景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阐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说清楚,最初阐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五、教学设计1、精心导入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现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② 也可经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 还可以请先生从课前预备中谈谈本人的积累和观察。
例如:a.你观察了天空中的云吗?有怎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阐明。
b.你在预习中搜集积累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鄙谚、谚语?请同学们彼此交流下,好吗?以上各种导人,只需精心设计,认真预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看云识天气3、感知内容① 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 请先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 请仔细看成绩,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成绩组:a.全文次要说了甚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b.文章的基本思绪是怎样的?可分为几部分?先生讨论后可以明确:全文次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状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基本思绪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阐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状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景象和天气的关系)。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版初一上)1doc初中语文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版初一上)1doc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①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②把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讲明的写法。
③明白得讲明的思路及讲明方法。
④培养学生观看热爱自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明白得讲明事物要抓住特点,明白得讲明的思路及讲明方法的应用。
三、课前预备教师预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看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存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预备。
四、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状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荣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讲明,不但讲明看云能够识天气,还进一步讲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紧密,由讲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讲如何样看云识天气。
云的种类专门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如:云的形状和光荣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讲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讲清晰,最后讲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五、教学设计1、精心导入①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现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②也可通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还能够请学生从课前预备中谈谈自己的积存和观看。
例如:a.你观看了天空中的云吗?有如何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讲明。
b.你在预习中搜集积存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下,好吗?以上各种导人,只要精心设计,认真预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看云识天气3、感知内容①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请认真看咨询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咨询题组:a.全文要紧讲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b.文章的差不多思路是如何样的?可分为几部分?学生讨论后能够明确:全文要紧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状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荣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差不多思路是先总讲云的作用,再讲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状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荣现象和天气的关系)。
七年级语文上: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的说明。
情感目标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体会谚语这种语言的形式美。
一、导入课文:1.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
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
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
1794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
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
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
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
(小鸡叫不停不久雨淋淋;小燕钻天蛇过道不久大雨就来到;蚂蚁搬家山戴帽必定大雨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峰峦.(luán)一霎.(shà)间点缀.(zhuì)绫.纱(líng)弥.漫(mí)晕.(yūn)头转向月晕.(yùn)崩塌..(bēng tā)二、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题目是《看云识天气》,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2.跳读课文,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可以看云识天气。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看云识天气》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词语的意思,如:浮躁、迷雾、气象、赤橙黄绿青蓝紫等。
3.通过课文理解,掌握如何观察云朵,以云为天气的预报工具,提高自己的生活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云朵的形状和意义,能够掌握云朵天气预报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云朵的形状和云型的分类方法,理解不同的云型代表的天气状况等。
三、教学内容及时序安排时间内容5min 课堂导入:了解大气层及云朵的形状和分类方法10min 讲述《看云识天气》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15min 展示各类云朵的形状及其所代表天气预报方法20min 分组活动:观察课堂中的云朵并预报天气状况10min 小结:回顾本课堂主要内容四、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方法:讲述、示范、合作学习法、问答法;•教学手段:幻灯片展示、纸质图片展示、小组合作练习、黑板板书。
五、师生角色及任务分工•教师:主持课堂教学,讲解、解答学生提问,评估学生练习情况,引领学生思考和总结归纳。
•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认真听讲,观察课堂云朵,分组合作练习并进行天气预报。
六、教学评价方法和标准•评价方法:小组合作云朵天气预报表现评估、教学练习及小测验成绩评估、平时表现及提问状况评估。
•评价标准:小组合作云朵天气预报评估标准、教学练习成绩及小测验评估标准、平时表现及提问情况评估标准。
七、教学安排行为规范•注意课堂纪律,听从老师指挥;•同学之间要进行互相尊重,合作学习;•爱护教室设施,保持课堂环境整洁。
八、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认识到云朵预报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较为准确的气象信息,掌握了如何通过云朵判断天气状况的方法,提高了生活智慧。
同时也明确了课堂的任务与重点,教学效果与质量得到提高。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看云识天气》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云的 种类
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云的形状
像羽毛、像 绫纱 像粼波
像棉花团
像羊群
仿佛白色绸 幕 像毛玻璃 布满天空
形成高大的 云山
位置
最高
很高
2000 米 左 右 2000 米 左 右 高
低
更低
更低
天气情况
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
天气晴朗。
它不会带来雨雪。
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
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空。 天晴。 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
它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 雨雪就开始下降。
马上就会下暴雨。
像羽毛、像绫纱 最高
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天 气晴朗。
像粼波 它不会带来雨雪。 很高
像棉花团 2000米左右 光和映在 。的着天 阳温空
像 羊 群
2000 米 左右
华 高积云边缘,
里 紫 华环由小变大,天气
外红
转晴;华环由大变小, 天气转阴。
虹 雨过天青时出现在 彩 色 东 虹 轰 隆 西 虹 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圆弧 雨。
霞 清晨或傍晚,太阳照 红色
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 色。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华华 环环 由由 大小 变变 小大 ,, 天天 气气 转转 阴晴 。;
高积云边缘, 里紫外红
产生在卷层云 上,分布在日 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清晨或傍晚,太阳照 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 色。 红色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总结课文。 本文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
借助修辞手法,运用描写等方式说 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 象同天气的关系。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层次,运用分类的方式感知课文。
2.品味语言。
3.丰富科学知识,激发求知欲望,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流利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观看大屏幕中展示的各种云,(学生谈看法),其实云就象是天气的“招牌”,它为我们展示了天气的种种变化,今天让我们通过《看云是天气》一起来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
二、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峰峦.()预兆.()崩塌..()..()弥漫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这句话?示例: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一词,本义指商业人员用来标志商品,招揽顾客的广告牌,用在这里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紧密关系。
(2)理清思路:总(1)--分(2-6)--总(7)(3)请设计几个表格并依次填写:依次介绍了哪些云和光彩?他们具有怎样的特点?示例:云的形态变化位置天气征兆云名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最高象征晴朗卷云卷积云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无雨雪积云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2000米左右阳光温和高积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2000米左右天晴云名云的形态变化位置天气征兆卷层云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高层云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更低雨雪连绵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三、问题探究:1.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推荐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 17《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看云识天气一、教学要求1.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了解分类说明的方法。
2.进一步学习赏析语言。
3.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生动的语言。
2.学习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让我们一起随着优美的音乐来一次云中漫步吧!PPT播放班德瑞轻音乐及各种美丽的云彩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二)解题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明确: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明确: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三)解读课文1.听朗读录音并观看相应图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PPT演示)2.讨论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3.精读课文。
(1)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
①这一段的结构是怎样的?如何分层?明确:总分总。
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
②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形态?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特征?明确:总分总的结构,姿态万千总写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总写云的特征。
③第1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明确:“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
(2)阅读第二部分。
检查预习情况(课前要求填写表格)要求: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掌握观察云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观察云的方法及与天气的关系。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云的分类及特点。
2.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各种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云分别叫什么名字吗?它们与天气有什么关系?2.课文阅读与分析(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修辞手法等。
(3)讨论:课文中提到的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有哪些?3.观察云的方法及实践(1)讲解观察云的方法:观察云的形状、颜色、高度等。
(2)分组进行观察实践,记录观察结果。
(3)汇报观察成果,讨论观察到的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4.拓展延伸(1)讲解其他与天气有关的自然现象,如彩虹、雾等。
(2)讨论:如何利用这些自然现象预测天气?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观察一周的天气变化,记录云的情况,分析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了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生在观察实践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发言积极,但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时表述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4.作业布置合理,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掌握观察云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看云识天气》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7课《看云识天气》学案教师寄语: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
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要点点拨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轻盈.()匀称..()()崩.()塌一霎.()间2、解释下列词语预兆:弥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二、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思考3、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4、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三、赏析语言5、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对云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摹,由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文中找出几例加以分析。
6、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远处的霓红灯亮了,……◆每当月光照在地上,像……四、拓展延伸7、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五、学习小结8、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达标测试(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鱼鳞.()(2)峰峦.()(3)一霎.间()(4)冰雹.()(5)弥.漫()(6)圆弧.()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层,叫卷云。
(3)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
3、“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又是如何来展示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二)课内阅读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七级语文上册第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教案方案六、教案过程(一)、第一个教案板块:导入,检查预习(3分钟)1、导入:同学们,昨天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大家了解今天的天气情况。
那么,谁能告诉我今天的天气情况呢?(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对,通过天气预报我们能够准确知道某天的天气情况。
但是大家想过没有,现在正值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旅游季节,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边没有天气预报,为了避免被雨水淋湿的尴尬,你该怎么办呢?今天,让我教给大家一招识别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幻灯片1演示),我们将会受益无穷。
2、检查词语(幻灯片2演示)二、第二个教案板块:朗读,整体感知(15分钟)1、导读:将课文分成五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不同的方式齐读、杂读)。
2、自读: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幻灯片3演示)三、第三个教案板块:演读,理清层次(10分钟)1、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 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
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幻灯片 4 演示)2、对照课文和幻灯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
(幻灯片5-11 演示)3、学生发言,课堂交流。
4、小结: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明白了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对我们认识天气有很大的帮助。
课文告诉我们,除了云的形状,还有云彩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天气,请同学对照课文完成表格。
(幻灯片12 演示)6、总结:课文用三个小节给我们介绍了两种通过云来识别天气的办法,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会发现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的层次也十分明了。
(幻灯片13 演示)四、第四个教案板块:说读,品味语言(15 分钟)1、读第一段,(分两种读法导读)用一个字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看云识天气
学习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观看每日的天气预报,积累与天气预报相关的词句与词汇,将它们整理到家庭作业本上。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
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
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
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整体感知:
①出示学习目标。
②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思考品味:
1、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2、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
2)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
么不同呢?
3、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研讨探究:
①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
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
个“纲”展开的。
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又将“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②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
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
(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教师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
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
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
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
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课后记:本课是一篇生动说明的典范文章。
全文以生动有趣且富有逻辑的语言揭示了天空中的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重点落实了学生对于生动说明
的理解与体会,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列表的形式充分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