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 第一节 50年的变化教案(1)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四章:五十年的变化课时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四章:五十年的变化课时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四章:五十年的变化课时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生活的变化,学会用音乐和诗歌来表达内心感受。

2.能够用正确表达方式表达个人观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生活的变化。

2.学习用音乐和诗歌来表达内心感受。

三、教学难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设计PPT,其中包括农村生活的图片和音乐。

2.准备丰富的诗歌资源。

(二)学习过程1. 内容呈现使用PPT呈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活的变化,包括介绍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信息化进程中的网络购物等方面。

在介绍过程中让学生自由提问,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课堂内容。

2. 学生讨论学生们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回答老师问题并分享个人观点。

老师应该帮助没参与讨论的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3. 音乐展示老师向学生介绍音乐的作用,带领学生们一起欣赏关于农村的音乐,例如“光荣时代”、“梁祝”等。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营造出轻松的氛围,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

4. 学生表演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诗歌资源,邀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将所学的内容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用丰富的词汇和有感染力的声音表达内心情感。

一方面,这种形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农村变化的内核。

(三)课堂反思在课堂结束后,老师可以展开课堂反思,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并收集学生对课堂的意见和建议。

老师还可以以此为契机发扬课堂氛围,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评估老师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

例如,设置小组讨论,寓教于乐;还可以通过出题、口语评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农村生活的变化和音乐的理解能力很强,但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没有思考问题,这说明我们平时需要更多的注重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四章概率与统计:50年的变化》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四章概率与统计:50年的变化》教案设计

课题§4.1.1 50年的变化(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2.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二)能力训练要求1.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3.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对问题提出质疑.教学重点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2.经历调整、统计、研讨等活动.3.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教学难点分析具体情境中,一些数据及其表示方式给人造成一些误导的原因.教学方法活动——交流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各种图表.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建立“活动”的平台[师]统计图表在报纸、杂志、广告中频频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但你是否想过,如何从中获取准确的、有用的信息,以更好地作出客观评判和决策?前面几册的统计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三学段有关统计知识的学习,这节课我们就用我们所学过的统计知识,来分析一个问题:50年的变化.Ⅱ.讲授新课1.50年运输线路长度的变化.[师]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下表反映了我国50年来交通运输线路长度的变化情况(多媒体演示,数据来源:http://www.stats;)全国运输线路长度统计表(单位:万千米)(1)在铁路、公路、内河航运、民用航空这几种交通运输方式,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是哪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一个图说明自己的观点吗?(2)哪种运输方式发展最为缓慢甚至多年出现了负增长?你能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吗?[生]从表格观察可以发现民航近些年来发展最迅速.[生]我认为公路近些年来发展也较迅速.[师]从表格中可以发现铁路、内河两种运输方式发展缓慢,而民航和公路到底哪一个更迅速呢?从表格中不能直接看出来,也就是说,用表格反映这些数据的变化趋势不直观.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来反映这些数据呢?[生]我们以前学过各种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可以很直观的反映这些数据.[师]你准备选择哪一种统计图呢?[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而我们现在是要反映每组数据的变化发展趋势的,因此应选择折线统计图.[师]下面我们分组分别绘制公路和民航近50年变化趋势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此时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全国运输线路的长度50年的变化,其中公路和民航近50年变化趋势的折线统计图如下图:上图中,实线是民航近年来的变化情况,虚线是公路近年来的变化情况,从折线图很容易看出民航近年来的变化发展速度较快.[生](2)内河航运发展最为缓慢,甚至多年出现了负增长.理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和民航的快速发展,人们选择了更为快捷的交通工具.2.想一想(多媒体演示)如下图,给出了两种品牌的酒近年的价格变化情况,哪种酒的价格增长较快?这与图象给你的感受一致吗?为什么图象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师]在“50年变化”的活动中,我们绘制了折线统计图,来反映50年中近些年来公路和民航的发展情况.观察上图中的甲、乙两图,比较一下,然后回答上面的问题.[生]甲图表示的甲品牌酒1990~1995年以及1995~2000年5年间均仅增长了10元;而乙图中表示的乙种品牌的价格1993~1997年这5年间,其价格从40元增长到80元,所以乙种品牌的酒的价格增长较快.[生]这与图象给人的感觉是不一致的,如果不仔细观察横、纵坐标的单位长度,会发现甲图表示的甲种酒价格增长较快,而乙图表示的乙种酒价格增长反而缓慢.[师生共析]甲图和乙图相比,横坐标(年份)被“压缩”了,而纵坐标(价格)被放大了.因而直观上看,甲种酒的价格增长的快,其实不然,现在生活中的一些虚假广告就往往利用人们的这种错觉骗人.如甲图和乙图,两个图象中坐标轴上的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左图中价格增长10元看起来比右图中的20元还多,而年份增长5年看起来仅相当于右图的2年左右,因此在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趋势时,为了较为直观地比较它们的变化速度,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些什么呢?[生]两个图象中,坐标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应一致.3.做一做[师]下面又是两份统计材料,亲自动手做一做.(用多媒体演示)下图反映了我国1998年和1999年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印张数之间的比例状况(数据来源http;//WWW.stats.gov.cn),根据该图,小明认为我国1998年的图书出版印张数比1999年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师]首先我解释一下这里所说的“印张”是指印刷书籍(或报刊)时每一本所用纸张数量的计算单位,以一整张平版纸为2个印张.也就是说,16开的印刷品,16页为1个印张,32开印刷品,32页为1个印张,以此类推,下面,我们来观察上图并思考,回答提出的问题.[生]扇形统计图仅说明图书、杂志、报纸分别在1998年、1999年所占的比例,而没有告诉具体值,所以我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师]的确如此,扇形统计图只能说明各个统计量所占的比例,而不能比较这两年图书出版印张的多少.事实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绘制的上图资料表明1998年、1999年两年的图书出版印张数分别是373.6亿印张、391.4亿印张.[生]看来扇形统计图也可能给人造成一些误导,但我们只要抓住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就不会被引入歧途了。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四章:五十年的变化课时一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四章:五十年的变化课时一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四章:五十年的变化课时一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节课将介绍中国近五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变化,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对外开放和中国的经济实力等方面。

学生将会了解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全貌,以及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五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变化和中国对世界的影响;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3.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国家的发展贡献。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历史过程;2.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3.学生关注和反思我国近五十年的发展过程。

五、教学方法1.集体授课;2.课堂讨论;3.模拟演练;4.学生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PPT展示图像、数据等形式,让学生感知中国近五十年来的变化。

2.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近五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经济实力。

然后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什么是改革开放?2.为什么中国要对外开放?3.中国的经济实力体现在哪些方面?3.模拟演练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其中包括中国国有企业代表、外资企业代表、政府代表等等。

让学生通过模拟对外贸易谈判的场景体会到外贸谈判的复杂性和难度,同时加深对外贸政策的理解。

4.总结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去思考:1.我国的发展对整个世界经济有什么贡献?2.我们普通老百姓怎样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七、课堂作业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汇总。

八、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2.模拟演练成果评估;3.作业评估。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四章:五十年的变化课时二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四章:五十年的变化课时二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四章:五十年的变化课时二课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
发展变化;
2.了解和理解改革开放政策的初衷和主要内容;
3.掌握重要概念、事件以及人物等方面的知识;
4.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与分析能力;
5.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
1.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改革开放政策的初衷和主要内容;
2.经济改革与发展;
3.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变化;
4.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人物和事件;
5.五十年来的变化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意义。

2. 教学安排:
本节课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开始: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1。

《4.1-50年的变化-》第-1-课时导学案

《4.1-50年的变化-》第-1-课时导学案

《4.1 50年的变化》第 1 课时导学案制作人:卢来珍田允峰审核人:邢仕印学习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重点: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人为原因造成的数据错误。

难点: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描述数据常用统计图:、、。

2、各种统计图的特征:①能清楚的表示每个项目的;②能清楚的反映事物的;③能清楚的表示出各个部分在总体中;二、新课探究探究1阅读教材P162__163,回答: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在铁路、公路、内河航运、民用航空这几种交通运输方式中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是,如果能用一个图说明自己的观点的话,一般可以通过绘制统计图或统计图来说明。

(2)哪种运输方式发展最为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你能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吗?答:发展最为缓慢,甚至多年出现了负增长。

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和民航的快速发展,人们选择更为快捷的交通工具。

三、典例分析统计图在报纸、杂志、广告中频频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但是从中获取准确、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作处客观的评判和决策可是大有学问.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探究2阅读P164 想一想回答:1、价格增长较快的酒是,可是图像给我们的感觉价格增长较快的酒好像是。

造成“错觉”的原因是:两个折线统计图,纵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不同,造成图像的倾斜程度不同,所以给人不同的感觉。

2、为了较为直观地比较某两个统计量的变化速度,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两者纵横轴的单位长度表示意义要,从而避免造成“误导”,引起“错觉”。

探究3阅读P164—166 并回答相关问题。

开始,最好标明具体数据,以及写完整横纵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图表名称等,从而避免造成“误导”、引起“错觉”.无法直接比较大小.四、当堂巩固1、绘制条形统计图时,纵轴上的起始值应从开始。

50年的变化说课稿

50年的变化说课稿

50年的变化说课稿
50年的变化(1)说课稿
 课题50年的变化(1)
 项目内容理论依据或意图
 教材分析所处地位作用及前后关系50年的变化(1) 选自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四章统计与概率的第一节,整节书分为两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的一些方法,对一些现实问题能够作出自己的评判.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的统计数据及图表,可能会给人以各种错觉.本节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表示方法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批判及应用能力.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
 (二)数学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随机观念.
 (三)解决问题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初三数学下册第四章《50年的变化》课件2北师大版

初三数学下册第四章《50年的变化》课件2北师大版

•每组户数占调查总户数的百分比%
1985
1990
1995
1999
0.95
0.30
0.21
0.17
11.20 1.78
0.36
0.13
25.64 6.56
0.78
0.24
24.10 12.04 1.47
0.48
15.94 14.37 2.30
0.86
9.13
13.94 3.37
1.35
7.99
20.80 9.54
•(11) •(10)
•(9)
•(1)
•(8)
•(7)
•(2)
•(6) •(3)
•(5)
•(4)
• 小明认为调查的家庭数较多,可以忽略家庭人口数对总 体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不妨假设调查了n户家庭,而且每户家庭 的人口数相同(设为k人),并将人均纯收入100元以下的都看成 50元,100~200元的都看成150元,依此类推,而将人均纯收入 2000元以上的都看成2250元,这样n户家庭的总人数大约为 nk人,n户家庭的总收入大约为:
时间/年
1985 1990 1995 1999
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家庭数最多
200~300 600~800 1000~1200 2000~2500
•可以通过每组户数占调查总户数的百分比看出 来
•议一议
• 小明根据上表绘制了1985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状况 的扇形统计图
•1985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调查统计图
初三数学下册第四章《50年 的变化》课件2北师大版
• 欣赏下列图片, 观察人们生活水平有 什么变化?
•图片欣赏
•图片欣赏
•图片欣赏

50年的变化教案(2)教案

50年的变化教案(2)教案

50年的变化教案(2)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四章第一节50年的变化教案(2)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基本独立地经历了统计的各个过程,体现了图表反映数据的简捷性,理解了各种统计图的概念,具备了制作各种统计图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亲身收集过一些数据,掌握了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的一些方法,对一些现实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评判,已经感受到了统计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对图表的感知及对统计图的认识,提出了本节的具体教学任务:能运用加权平均数估算所给年份的人均纯收入;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这是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它同时也服从《统计与概率》的远期教学目标:力求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体验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继续呈现我国50年变化的有关信息,从中读取信息,会用适当的统计图来表示;(2)能根据读取的信息和图表,进行数据的处理,研究有关统计度量;(3)回顾加权平均数的算法,并能用加权平均数进行适当的估算。

过程与方法:在分析图表、统计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组织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链接、引入新课;第二环节:观察学生、合理指导;第三环节:知识迁移、活学活用;第四环节:适时练习、巩固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我的心得与收获);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第一环节:知识链接、引入新课活动内容:出示近50年我国农村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几幅图片。

九年级下册数学50年的变化教案1教案

九年级下册数学50年的变化教案1教案

九年级下册数学50年的变化教案(1)教案第四章第一节 50年的变化教案(1)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知识技能基础:通过前面几册的统计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各种简单统计图的概念,具备了制作各种统计图的基本技能,也能从统计图上获取一定的信息的能力,应该说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三学段有关统计知识的学习,感受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几册的相关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独立地经历了统计的各个过程,已经亲身收集过一些数据,掌握了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的一些方法,对一些现实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评判,获得了根据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我们应发展学生对数据的来源、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质疑的能力,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统计决择能力。

本节课以我国50年来的各项数据为素材,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我国50年的变化,让学生体会我国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回顾数据表示的手段,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来探索,统计图的选择与优化,主要关注了统计图易于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从而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确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

情感与态度:1.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2.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对问题提出质疑。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建立“活动”的平台,导入新课;第二环节:设置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创设情境;第三环节:合作交流,尝试发现;第四环节:实践应用,自主探究;第五环节:巩固提高,深化所学;第六环节:总结收获,提炼反思;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九数下学案4

九数下学案4

第1课时§4.1 50年的变化知识目标: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德育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难点: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统计图在报纸、杂志、广告中频频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但是从中获取准确、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作处客观的评判和决策可是大有学问。

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1、书本引例——50年的变化以我国50年来的各项数据为素材,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我国50年的变化,让学生体会我国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2、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3、统计图的误导利用书本的大量例子,引导学生得出统计图是怎样引起误导的。

1)两个统计图,纵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不同,造成图像的倾斜程度不同,所以给人不同的感觉。

因此,在作统计图时,应注意两者纵横轴的单位长度表示意义的一致性,从而避免造成“误导”,引起“错觉”;2)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为了使所绘统计图更为直观、清晰,应注意纵轴上的起始值从“0”开始,最好标明具体数据,以及写完整横纵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图表名称等,从而避免造成“误导”、引起“错觉”;3)扇形统计图只能显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两个扇形统计图中的相同研究对象无法直接比较大小;三、随堂练习1、书本P 156 随堂练习2、《练习册》P 68四、小结分析统计图时的要点。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50年的转变一教案一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50年的转变一教案一

总课时:5课时备课时刻:第周围上课时刻:第五周第1课时1·50年的转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经历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进程,进一步进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置能力。

进程与方法:通过具体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对数据的熟悉、判定、应用能力。

情感与态度:1.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进展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2.让学生踊跃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有效性。

教学进程第一环节:(课前预备)成立“活动”的平台,导入新课(5分钟)让学生把搜集的数据利用多媒体电脑、相关的软件(Excel)对数据进行合理处置,并得到了相应的统计图,并对统计图做出合理的分析。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同时对统计知识进行回忆。

展现活动(2)中学生制作的统计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显示的信息后,教师说明相关统计知识,并揭露课题《50年的转变》。

第二环节:设置问题情境,激发探讨(5分钟)研究我国50年全国运输线路长度统计表提问:(1)在铁路、公路、内河航运、民用航空这几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最近几年来进展最为迅速的是哪一种?你是怎么明白的?你能用一个图说明自己的观点吗?(2)哪一种运输方式进展最为缓慢乃至显现了负增加?你能尝试说明其中的缘故吗?第三个环节:合作交流,尝试发觉(5分钟)分析折线统计图中的误导缘故。

老师向学生展现:(1)想一想:图中给出了两种品牌的酒最近几年的价钱转变情形,哪一种酒的价钱增加较快?这与图象给你的感觉一致吗?什么缘故图象给人如此的感觉?(2)学生完成后提出问题:为了较为直观地比较某两个统计量的转变速度,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些什么?第四个环节:实践应用,自主探讨(10分钟)1.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误导缘故老师展现:1998年、1999年全国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印张数扇形统计图,使学生自主探讨那个问题下图中反映了我国1998年和1999年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印张数之间的比例状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50年的变化》教案2-北师大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50年的变化》教案2-北师大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50年的变化》教案2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3.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难点:分析具体情境中,一些数据及其表示方式给人造成一些误导的原因.教法与学法指导:通过多媒体呈现,小组讨论,课堂互相交流与分享,激趣促学,营造和谐的师生共同学习气氛,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师生互动,了解我国50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自和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百度搜索我国50年来交通运输线路长度的变化情况.(2)百度搜索我国1998年和1999年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张数之间的比例状况.(3)百度搜索我国50年来还有哪些巨大变化.教学过程一、课外调查,感受变化1、通过网络媒体以小组为单位调查50年来中国的变化,每个小组选取不同的一个方面.可以从衣、食、住、行、天气、环境、受教育程度、军队建设、航天技术等不同方面进行调查.2、收集生活中出现的统计图(可以从杂志,报刊、网络等收集),说出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尝试分析统计图中信息.3、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方面对我们班级进行调查,并作出适当的统计图表.可以从学生身高、年龄、出生月份、毕业后打算等来做调查.设计意图:通过活动1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国近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活动2、3让学生通过对他们身边的事展开调查,经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让学生回顾前几册所学的统计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动效果:每个小组都能够积极展开调查、搜集、统计的活动,根据学生统计上交的成果为课堂的顺利展开提供了可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够更加的有的放矢.二、成果展示,体验成功师:统计图表在报纸、杂志、广告中频频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为此同学们课前也做了大量的准备,我们按小组来展示一下.(1)50年的变化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生:学生畅所欲言,感受祖国的强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为建设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2)学生搜集的统计图(3)学生自制的统计图师:在这两个统计图中你为什么如此选择?生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体现出每个年龄段的人数.生2:关于毕业后的选择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之所以选择扇形统计图是因为我想看一看大家的选择更趋向于哪种选择,选择西校的所占比例更大一些.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搜集的信息让学生获得成就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快乐的体验.另外学生能从收集到的统计图中获取一定的的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活动效果:学生自我展示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高,充分提高了学习效率.三、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师:面对大量的信息,你是否想过,如何从中获取准确的、有用的信息,以更好地作出客观评判和决策?我们通过以下问题进一步学习.仔细观察课本162页表格,思考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下表反映了我国50年来交通运输线路长度的变化情况.全国运输线路长度统计表(单位:万千米)年份铁路营业里程公路内河民航1952 2.29 12.67 9.5 1.311957 2.67 25.46 14.41 2.641962 3.46 46.35 16.19 3.531965 3.64 51.45 15.77 3.94 1970 4.1 63.67 14.84 4.06 1975 4.6 78.36 13.56 8.42 1978 4.86 89.02 13.6 14.89 1980 4.99 88.33 10.85 19.53 1985 5.21 94.24 10.91 27.72 1986 5.25 96.28 10.94 32.43 1987 5.26 98.22 10.98 38.91 1988 5.28 99.96 10.94 37.38 1989 5.32 101.43 10.9 47.19 1990 5.34 102.83 10.92 50.68 1991 5.34 104.11 10.97 55.91 1992 5.36 105.67 10.97 83.66 1993 5.38 108.35 11.02 96.08 1994 5.4 111.78 10.27 104.56 1995 5.46 115.7 11.06 112.9 1996 5.67 118.58 11.08 116.65 1997 5.76 122.64 10.98 142.5 1998 5.76 127.85 11.03 150.58 1999 5.79 135.17 11.65 152.22(1)在这几种运输方式中,近些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是哪种?你是怎么知道的?(2)哪种运输方式发展最为缓慢甚至多年出现了负增长?你能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吗?(3)你觉得用哪种统计图可以较好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生1:民用航空发展最为迅速.生2:公路的发展也较为迅速,尤其这些年高速公路的发展.生3:内河航运发展最为缓慢甚至多年出现了负增长.生4: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所以可以通过折线统计图来体现.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合作,绘制各种统计图,在交流展示中使学生体会有选择地使用统计图,感受各种统计图的优缺点,提高学生对统计图的选择能力.活动效果:部分学生能够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合理处理,简洁明了的显示自己的想法.四、合作交流,尝试发现活动1师:当今社会商业竞争愈演愈烈,为了争取更多的消费者,每个商家都会做一些对自己产品做一些正面的宣传.现有乙品牌名酒针对它的主要竞争对手甲品牌名酒,把近几年的价格作如下统计(如下图)师:想一想,图中给出了两种品牌的酒近年的价格变化情况,哪一种酒的价格增长较快?这与图象给你的感觉一致吗?为什么图象给人这样的感觉?生1:甲图表示的甲品牌酒1990~2000年10年间均仅增长了20元;而乙图中表示的乙种品牌的价格1993~1997年这4年间,其价格从40元增长到80元,所以乙种品牌的酒的价格增长较快.生2:这与图象给人的感觉是不一致的,如果不仔细观察横、纵坐标的单位长度,会发现甲图表示的甲种酒价格增长较快,而乙图表示的乙种酒价格增长反而缓慢.师:甲图和乙图相比,横坐标(年份)被“压缩”了,而纵坐标(价格)被放大了.因而直观上看,甲种酒的价格增长的快,其实不然,现在生活中的一些虚假广告就往往利用人们的这种错觉骗人.如甲图和乙图,两个图象中坐标轴上的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左图中价格增长10元看起来比右图中的20元还多,而年份增长10年看起来仅相当于右图的4年左右,因此在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趋势时,为了较为直观地比较它们的变化速度,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些什么呢?生:两个图象中.坐标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应一致.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两幅折线统计图的观察、思考、分析、判断、互相交流合作,发表自己的观点,知道生活中人为因素对折线统计图是有影响的,并能够分析误导的原因.通过两幅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和讨论认识到,在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趋势时,应注意这两者的纵横坐标的一致性,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活动2课件展示:1998年、1999年全国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印张数扇形统计图,根据该图小明认为,我国1998年的图书出版印张数比1999年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师:首先我解释一下这里所说的“印张”是指印刷书籍(或报刊)时每一本所用纸张数量的计算单位,以一整张平版纸为2个印张.也就是说,16开的印刷品,16页为1个印张,32开印刷品,32页为1个印张,以此类推.生:扇形统计图仅说明图书、杂志、报纸分别在1998年、1999年所占的比例,而没有告诉具体值,所以我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师:的确如此,扇形统计图只能说明各个统计量所占的比例,而不能比较这两年图书出版印张的多少.事实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绘制的上图资料表明1998年、1999年两年的图书出版印张数分别是373.6亿印张、391.4亿印张.生:看来扇形统计图也可能给人造成一些误导,但我们只要抓住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就不会被引入歧途了.师: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都可能造成一些误导,而条形统计图能具体地反映数据的大小,是不是就不会造成误导了呢?看图思考一下问题:(用多媒体展示:1999年全国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印张数条形统计图)(1)直观地看这个条形统计图,1999年哪种出版物总印张数最多?哪种出版物总印张数最少?最多的是最少的几倍?(2)实际上,最多的大约是最少的几倍?图中所表示出来的直观情况与此相符吗?(3)这个图为什么会给人造成这样的感觉?(4)为了更直观、清楚地反映实际情况,上图应怎样的改动?(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交流)生:直观地看,1999年报纸的总印张数最多,杂志的总印张数最少,人们习惯于从条形“柱”的高度来看相应的印张、数的多少,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1999年报纸的总印张数的“柱”的高度是杂志的总印张数的“柱”的高度的10多倍,因此,直观地看,最多是最少的10倍.师:实际上呢?生:实际上,观察纵轴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最多是最少的6.5倍.师:看来,条形统计图,直观地给人的感觉也不可靠,为什么呢?生:我们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不难发现,纵轴上的印张数的起始值是从50开始的,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让纵轴上的印张数从100开始,条形统计图会变成什么样子,那时,1999年报纸的总印张数从直观上看就不是杂志总印张数的10多倍,而成了更多倍,甚至到无数倍.这说明条形统计图中“柱”高看相应的印张数会给人一种错觉.也就是说在上图中,“柱”的高度与相应的印张数并不成正比,因而易给人造成错觉.生:为了更为直观、清楚地反映实际情况,上图中,纵轴上的起始值应从0开始.师:同学们能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研究出了解决的办法,的确很了不起,那么我们以后画条形统计图为了使得它更直观、清晰,纵轴上的数值应从0开始.设计意图:经过前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统计图可能造成一些误导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可能给人造成一些误导,并进一步理解不同统计图的适用情况,提高学生对统计图的选择能力.五、巩固提高,深化所学1、(课本166题1)小亮根据5名同学的身高绘制了下面的统计图:(1)哪个同学最高?哪个同学最矮?他们相差多少?(2)舟舟的身高是小丽的几倍?(3)这个图易使人产生错觉吗?为什么?(4)为了更为直观、清楚地反映这5名同学的身高状况,这个图应做怎样的改动?2、下图是甲牛奶公司在其销售广告上印制的统计图,这个图给你的最初感觉如何?实际情况是这样吗?答案:1、(1)小亮最高,小丽最矮,他们相差0.3m.(2)舟舟的身高是小丽的倍.(3)这个图易使人产生错误的感觉,如人们从图中容易误认为舟舟的身高是小丽的2倍.(4)为了更为直观、清楚地反映这5名同学的身高状况,纵轴上的数值应从0开始.2、甲品牌牛奶的销售量是乙品牌牛奶销售量的2倍,但图中以牛奶瓶这样一个立体物体显示,容易使人们从体积的角度比较两者的销售量,从而扩大了两者销售量的差距.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求和欲,使学生巩固本节所学的内容,并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新旧知识将问题解释清楚,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会统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数学的科学价值.四、课堂小结,反思提高师:通过这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货呢?生1:本节课以我国50年来的各项数据为素材,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我国50年的巨大变化,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我国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生2:回顾数据表示的手段,认识到了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能造成的一些错觉,从而我们对数据进一步有了认识、判断和应用.生3:在使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时要注意坐标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应一致.扇形统计图只能反映出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不能反映出具体的量,也不能进行简单的比较.条形统计图纵坐标上的起始值应从“0”开始,从而避免造成“误导”、引起“错觉”.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特别是为了使所绘统计图更为直观、清晰,应注意些什么?是本节课重点及难点,让学生准确全面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及时归纳知识的习惯.五、达标检测,反馈矫正1、小明将他的8次数学测验成绩按顺序绘成了2张统计图:①:图(1)和图(2)给人造成的感觉各是什么?②:若小明想向他的父母说明他数学成绩的提高情况,他将向父母展示哪一个统计图?为什么?2、小明绘制了某校九(3)班和九(4)班参加语、数、外课外活动小组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根据这个图你能判定九(3)班参中数学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比九(4)班的多吗?答(填“能”或“不能”)2题图3、某书店各类图书销售如图所示3题图(1)这个月数学与自然科学书销售量的比大约是;(2)要使读者直观、清楚地获得这个月各类图书销量的比例情况,图中纵轴上的数值要做怎样的变动?.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六、布置作业,课后促学必做题:课本168页习题4.1的第1、2、3题.课外活动:上网或到有关部门,有关媒体查询相关资料,对相关的统计图作出分析.§4.1 50年的变化(1)学生板演区 对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已经掌握了用扇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不同问题下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才能更清晰、更有效地描述信息是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所以本节课的课堂设计侧重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进行统计活动两个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感到这两个方面效果不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通过他们自主探索,顺利地归纳出如何正确画出三种统计图.在探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讨论很活跃,老师不是生硬地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强加于学生,而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通过大家的共同讨论,原先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同时,教材内容贴近现实生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乐于动手.在小结时,学生说到能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感到自豪和喜悦,学生懂得成功来自于实践,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注意改进的方面是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性,出现了很多的闪光点,对我的启发也很大,可谓教学相长.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教学中应把握教材的精神,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避免教学内容的过分抽象和形式化,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理解和把握,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推理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逐步形成创新意识.50年的变化材料展示活动1活动2。

50年的变化学案(一)

50年的变化学案(一)

大街中学九年级(5)班数学《50年的变化》导学稿学习目标:提高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吸烟有害健康!你知道吗,即使被动吸烟也大大危害健康.有消息称,我国准备从2011年元月一日起在公众场所实行“禁烟”,为配合“禁烟”行动,某校组织同学们在某社区开展了“你支持哪种戒烟方式”的问卷调查,征求市民的意见,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后制成了如下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解答:(1)同学们一共随机调查了多少人? (2)请你把统计图补充完整;(3)如果在该社区随机咨询一位市民,那么该市民支持“强制戒烟”的概率是多少?假定该社区有1万人,请估计该地区大约有多少人支持“警示戒烟”这种方式。

二、新知探究:⑴自学书上P162-------P163内容并回答问题:近些年发展最为迅速的交通方式是 。

你的理由是 。

请你画一个统计图来说明,你画的统计图是 。

(请画在练习本上) ⑵自学书上P164------想一想。

并回答问题: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 ⑶.自学P164----------P166做一做,并回答问题: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为了使所绘统计图更为直观、清晰,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统计图能形象直观地表示数据,但不恰当的统计图会给我们造成“错觉”。

三、课堂消化诊测:⒈ 为了进一步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体育老师对该校九年级(58)班50位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出部分频数分布表和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如下所示:请结合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求表中a 的值;(2)请把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3)若在一分钟内跳绳次数少于120次的为测试不合格,则该校九年级(58)班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不合格的概率是多少?戒烟戒烟戒烟戒烟15%10%强制戒烟警示戒烟替代品戒烟药物戒烟⒉某校九年级(58)班所有学生参加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测试,根据测试评分标准,将他们的成绩进行统计后分为A 、B 、C 、D 四等,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未完成),请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⑴ 九年级(58)班参加体育测试的学生有_________人; ⑵ 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⑶ 在扇形统计图中,等级B 部分所占的百分比是___,等级C 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⑷ 若该校九年级学生共有850人参加体育测试,估计达到A 级和B 级的学生共有___人。

九年级数学50年的变化1

九年级数学50年的变化1

4.1 50年的变化经过前面几册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独立地经历了统计的各个过程,已经亲身收集过一些数据,掌握了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的一些方法,对一些现实问题做出自己的评判,应该说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第三学段有关统计知识点的学习,感受到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的统计数据和图表,可能会给人带来各种错觉.因此,我们还应发展学生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质疑的能力,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统计抉择能力.本节在第1课时以我国50年来的各项数据为素材,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我国50年的变化,让学生体会我国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回顾数据表示的手段,提醒学生注意数据可能引起的一些错觉,从而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第2课时继续呈现有关50年变化的有关信息,要求学生从中读取信息并用适当的图表表示,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研究有关统计量度,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和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同时第2课时的内容也回顾了加权平均数,为第2节问题的解决做了铺垫.因此本节的重点是:(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的处理能力.(2)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3)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教学时,要注重教学素材及其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在分析图表产生的“误导”时,要注重学生的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在合作交流中,通过学生的相互帮助,让学生得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同时,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化,避免评价的统一性.4.1 50年的变化(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2.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二)能力训练要求1.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3.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对问题提出质疑.教学重点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2.经历调整、统计、研讨等活动.3.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教学难点分析具体情境中,一些数据及其表示方式给人造成一些误导的原因.教学方法活动——交流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各种图表.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建立“活动”的平台[师]统计图表在报纸、杂志、广告中频频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但你是否想过,如何从中获取准确的、有用的信息,以更好地作出客观评判和决策?前面几册的统计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三学段有关统计知识的学习,这节课我们就用我们所学过的统计知识,来分析一个问题:50年的变化.Ⅱ.讲授新课1.50年运输线路长度的变化.[师]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下表反映了我国50年来交通运输线路长度的变化情况全国运输线路长度统计表(单位:万千米)5.32(1)在铁路、公路、内河航运、民用航空这几种交通运输方式,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是哪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一个图说明自己的观点吗?(2)哪种运输方式发展最为缓慢甚至多年出现了负增长?你能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生]从表格观察可以发现民航近些年来发展最迅速.[生]我认为公路近些年来发展也较迅速.[师]从表格中可以发现铁路、内河两种运输方式发展缓慢,而民航和公路到底哪一个更迅速呢?从表格中不能直接看出来,也就是说,用表格反映这些数据的变化趋势不直观.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来反映这些数据呢?[生]我们以前学过各种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可以很直观的反映这些数据.[师]你准备选择哪一种统计图呢?[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而我们现在是要反映每组数据的变化发展趋势的,因此应选择折线统计图.[师]下面我们分组分别绘制公路和民航近50年变化趋势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此时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全国运输线路的长度50年的变化,其中公路和民航近50年变化趋势的折线统计图如下图:上图中,实线是民航近年来的变化情况,虚线是公路近年来的变化情况,从折线图很容易看出民航近年来的变化发展速度较快.[生](2)内河航运发展最为缓慢,甚至多年出现了负增长.理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和民航的快速发展,人们选择了更为快捷的交通工具.2.想一想(多媒体演示)如下图,给出了两种品牌的酒近年的价格变化情况,哪种酒的价格增长较快?这与图象给你的感受一致吗?为什么图象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师]在“50年变化”的活动中,我们绘制了折线统计图,来反映50年中近些年来公路和民航的发展情况.观察上图中的甲、乙两图,比较一下,然后回答上面的问题.[生]甲图表示的甲品牌酒1990~1995年以及1995~2000年5年间均仅增长了10元;而乙图中表示的乙种品牌的价格1993~1997年这5年间,其价格从40元增长到80元,所以乙种品牌的酒的价格增长较快.[生]这与图象给人的感觉是不一致的,如果不仔细观察横、纵坐标的单位长度,会发现甲图表示的甲种酒价格增长较快,而乙图表示的乙种酒价格增长反而缓慢.[师生共析]甲图和乙图相比,横坐标(年份)被“压缩”了,而纵坐标(价格)被放大了.因而直观上看,甲种酒的价格增长的快,其实不然,现在生活中的一些虚假广告就往往利用人们的这种错觉骗人.如甲图和乙图,两个图象中坐标轴上的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左图中价格增长10元看起来比右图中的20元还多,而年份增长5年看起来仅相当于右图的2年左右,因此在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趋势时,为了较为直观地比较它们的变化速度,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些什么呢?[生]两个图象中,坐标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应一致.3.做一做[师]下面又是两份统计材料,亲自动手做一做.(用多媒体演示)下图反映了我国1998年和1999年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印张数之间的比例状况(数据来源http;//WWW.stats.gov.cn),根据该图,小明认为我国1998年的图书出版印张数比1999年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师]首先我解释一下这里所说的“印张”是指印刷书籍(或报刊)时每一本所用纸张数量的计算单位,以一整张平版纸为2个印张.也就是说,16开的印刷品,16页为1个印张,32开印刷品,32页为1个印张,以此类推,下面,我们来观察上图并思考,回答提出的问题.[生]扇形统计图仅说明图书、杂志、报纸分别在1998年、1999年所占的比例,而没有告诉具体值,所以我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师]的确如此,扇形统计图只能说明各个统计量所占的比例,而不能比较这两年图书出版印张的多少.事实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绘制的上图资料表明1998年、1999年两年的图书出版印张数分别是373.6亿印张、391.4亿印张.[生]看来扇形统计图也可能给人造成一些误导,但我们只要抓住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就不会被引入歧途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一节 50年的变化教案(1)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知识技能基础:通过前面几册的统计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各种简单统计图的概念,具备了制作各种统计图的基本技能,也能从统计图上获取一定的信息的能力,应该说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三学段有关统计知识的学习,感受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几册的相关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独立地经历了统计的各个过程,已经亲身收集过一些数据,掌握了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的一些方法,对一些现实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评判,获得了根据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我们应发展学生对数据的来源、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质疑的能力,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统计决择能力。

本节课以我国50年来的各项数据为素材,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我国50年的变化,让学生体会我国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回顾数据表示的手段,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来探索,统计图的选择与优化,主要关注了统计图易于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从而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确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

情感与态度:1.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2.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对问题提出质疑。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建立“活动”的平台,导入新课;第二环节:设置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创设情境;第三环节:合作交流,尝试发现;第四环节:实践应用,自主探究;第五环节:巩固提高,深化所学;第六环节:总结收获,提炼反思;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把全班分成10个小组(每小组6人)进行课堂学习,让学生交流合作,利用多媒体电脑、相关的软件(Excel)制作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合理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建立“活动”的平台,导入新课活动内容:社会调查(提前一周布置)以6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1)收集生活中出现的统计图(可以从杂志,报刊、网络等收集),说出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尝试分析统计图中信息。

(2)调查我校九年级学生的各种情况为题材,并利用Excel制作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

(要求学生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确保数据来源准确,教师在学生选择调查对象时给予适当的帮助,使调查顺利进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1),让学生能从收集到的统计图中获取一定的的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通过第(2)个活动,学生通过对他们身边的事展开调查,经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让学生回顾前几册所学的统计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精神。

这两个活动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活动”平台,既为学生创造复习统计知识的条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效果:学生收集的统计图和数据内容丰富多样,有从网络上收集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条形统计图);从气象部门了解到某天的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学生自己调查统计本班同学年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等,形式多样,来源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上网收集的,查阅报纸的、有自己班内展开调查的,还有向有关部门了解的,使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数学,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把收集的数据利用多媒体电脑、相关的软件(Excel)对数据进行合理处理,并得到了相应的统计图,并对统计图做出合理的分析。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对统计知识进行回顾。

展示活动(2)中学生制作的统计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显示的信息后,教师说明相关统计知识,并揭示课题《50年的变化》。

第二环节:设置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活动内容:研究我国50年全国运输线路长度统计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要求:观察统计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统计表进行分析,并能小组合作绘制出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对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表反映了我国50年来交通运输线路长度的变化情况。

全国运输线路长度统计表(单位:万千米)年份铁路营业里程公路内河民航1952 2.29 12.67 9.5 1.311957 2.67 25.46 14.41 2.641962 3.46 46.35 16.19 3.531965 3.64 51.45 15.77 3.941970 4.1 63.67 14.84 4.061975 4.6 78.36 13.56 8.421978 4.86 89.02 13.6 14.891980 4.99 88.33 10.85 19.531985 5.21 94.24 10.91 27.721986 5.25 96.28 10.94 32.431987 5.26 98.22 10.98 38.911988 5.28 99.96 10.94 37.381989 5.32 101.43 10.9 47.191990 5.34 102.83 10.92 50.681991 5.34 104.11 10.97 55.911992 5.36 105.67 10.97 83.661993 5.38 108.35 11.02 96.081994 5.4 111.78 10.27 104.561995 5.46 115.7 11.06 112.91996 5.67 118.58 11.08 116.651997 5.76 122.64 10.98 142.51998 5.76 127.85 11.03 150.581999 5.79 135.17 11.65 152.22 提问:(1)在铁路、公路、内河航运、民用航空这几种交通运输方式中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是哪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一个图说明自己的观点吗?(2)哪种运输方式发展最为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你能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吗?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合作,绘制各种统计图,在交流展示中使学生体会有选择地使用统计图,感受各种统计图的优缺点,提高学生对统计图的选择能力实际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电脑、相关的软件(Excel)对数据进行合理处理,并得到了相应的统计图,并对统计图做出合理的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通过课前的准备学习,学生能够很快的完成统计图的制作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指名几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到前面展示各自的作品,并说明自己选择的想法及能反映的问题。

学生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绘制相应的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分析等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同时对统计知识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为下面的学习提供学习的平台。

展示学生制作的统计图如下:第三个环节:合作交流,尝试发现活动内容:分析折线统计图中的误导原因。

老师向学生展示:(1)想一想:图中给出了两种品牌的酒近年的价格变化情况,哪一种酒的价格增长较快?这与图象给你的感觉一致吗?为什么图象给人这样的感觉?(2)学生完成后提出问题:为了较为直观地比较某两个统计量的变化速度,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些什么?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两幅折线统计图的观察、思考、分析、判断、互相交流合作,发表自己的观点,知道生活中人为因素对折线统计图是有影响的,并能够分析误导的原因。

通过两幅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和讨论认识到,在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趋势时,应注意这两者的纵横坐标的一致性,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实际教学效果:在上面的活动中,学生大都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进一步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适用情况,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还不甚了解。

因此,通过上面的“想一想”与“议一议”,让学生通过两幅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和讨论,交流各自的感受,并让学生利用Excel把两品牌酒的折线统计图绘制在同一个统计图上,让学生观察图象的变化情况。

让小组代表展示重新绘制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了解如何避免容易造成的误导。

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图象中感悟数学因素,并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要直观的比较某两个统计量的变化速度,两个图象坐标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应一致。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为下面的探索学习作好准备。

第四个环节:实践应用,自主探究活动内容:1.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误导原因老师展示:1998年、1999年全国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印张数扇形统计图,使学生自主探索这个问题下图中反映了我国1998年和1999年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印张数之间的比例状况。

根据该图小明认为,我国1998年的图书出版印张数比1999年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2.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误导原因老师展示:1999年全国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印张数条形统计图后,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直观地看这个条形统计图,1999年哪种出版物总印张数最多?哪种出版物总印张数最少?最多的是最少的几倍?(2)实际上,最多的大约是最少的几倍?图中所表示出来的直观情况与此相符吗?(3)这个图为什么会给人造成这样的感觉?(4)为了更直观、清楚地反映实际情况,上图应怎样的改动?3.通过上面条形统计图的分析结果,你认为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为了使所绘统计图更为直观、清楚,应注意些什么?活动目的:经过前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统计图可能造成一些误导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可能给人造成一些误导,并进一步理解不同统计图的适用情况,提高学生对统计图的选择能力。

实际教学效果:为学生创造一种“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讨论交流中学有所得。

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分组合作交流学习,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敢于对问题提出质疑。

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和应用能力都得到提高,并知道要使所绘的条形统计图更为直观、清晰,纵轴上的数值应从0开始。

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见解,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个环节:巩固提高,深化所学活动内容:1.小亮根据5名同学的身高绘制了下面的统计图:(1)哪个同学最高?哪个同学最矮?他们相差多少?(2)舟舟的身高是小丽的几倍?(3)这个图易使人产生错觉吗?为什么?(4)为了更为直观、清楚地反映这5名同学的身高状况,这个图应做怎样的改动?2.下图反映了某市甲、乙两所中学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