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Mase2单英光素酶报告质粒构建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质粒转染详细步骤及说明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质粒转染详细步骤及说明
1. 待测细胞在10 cm dish 中培养至80-90% 融合时,倾去培养液,用2ml PBS 洗涤细胞两次;
2. 加1ml Trypsin-EDTA solution, 混匀后,小心吸去胰酶溶液,37ºC 放置1-5分钟;
3. 加入2 ml 完全培养基,吹打使细胞形成单细胞悬液;
4. 血球计数板计数,将细胞稀释至1×10 6 细胞/ml;
5. 取100 μl 上述细胞稀释液加入96 孔板,使细胞密度达到1×10 5 个细胞/孔,混匀后于37ºC 5% CO 2 培养24 小时;
6. 在3 个1.5 ml EP 管中各加入50 μl 无血清培养基,分别加入0.2 μg,0.4 μg,0.8 μgpEX-1 质粒,混匀;取另一1.5 ml EP 管,加入150 μl 无血清DMEM,加入1.5 μl 转染试剂,充分混匀,室温放置5 分钟后将150 μl 平均3 等份对应加入含有质粒的3个EP 管,充分混合,室温放置20 分钟;
7. 吸去96 孔板中的培养液,将转染混合物逐滴加入96 孔板中,混匀后,在培养箱中
温育5 小时;
8. 吸弃转染液,加入100 μl 完全培养液。
37ºC 5% CO 2 继续培养, 24h 和48h 观察并拍照质粒转染效果图片。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检测
一、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检测原理荧光素酶(Luciferase)是生物体内催化荧光素(luciferin)或脂肪醛(firefly aldehyde)氧化发光的一类酶的总称,来自于自然界能够发光的生物。
自然界存在的荧光素酶来自萤火虫、发光细菌、发光海星、发光节虫、发光鱼、发光甲虫等。
细菌荧光素酶对热敏感,因此在哺乳细胞的应用中受到限制。
目前,以北美萤火虫虫(Photinus pyralis)来源的荧光素酶基因应用的最为广泛,该基因可编码550个氨基酸的荧光素酶蛋白,是一个61kDa的单体酶,无需表达后修饰,直接具有完全酶活。
发光机制生物荧光实质是一种化学荧光。
萤火虫荧光素酶在Mg2+、ATP、O2的参与下,催化D2荧光素(D2luciferin) 氧化脱羧,产生激活态的氧化荧光素,并放出光子,产生550~580 nm 的荧光,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这种无需激发光就可发出偏红色的生物荧光,其组织穿透能力明显强于绿色荧光蛋白(GFP)。
荧光素酶是靠酶和底物的相互反应发光,特异性很强,灵敏度高,由于没有激发光的非特异性干扰,信噪比也比较高。
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检测流程1、重组质粒制备: 制备含有待检测基因-Luc/Rluc的重组质粒;2、细胞系选择: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细胞株,通常选择转染效率较高的293T细胞或原代细胞等;3、共转染: 将带有Luc/Rluc标记的报告基因和目的基因进行共转染,设置不同的检测时间点,一般为24h/48h;4、外界干预: 转染后,可进行物理/化学/病毒等的相应刺激;5、细胞处理: 采用进口/国产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依照protocol操作;6、荧光检测: 使用GENios Pro 酶标仪或具有类似检测功能的设备进行荧光强度检测。
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优点1、优越的灵敏度,比Westernbloting灵敏度高1000倍以上;2、内源性低,哺乳动物无内源性表达;3、荧光素酶检测不受细胞内其他物质影响;4、发光检测,检测方便;5、灵敏度高,10‐20摩尔荧光素酶分子;6、检测范围广,大于7个数量级。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原理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原理一、引言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以用来研究基因的表达情况。
本报告将介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的原理、步骤、优缺点以及应用。
二、原理荧光素酶(luciferase)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酶,它可以与荧光素底物发生反应,产生强烈的荧光信号。
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中,将荧光素酶基因与感兴趣的基因连在一起,构建成一个重组质粒。
当这个重组质粒被转染到细胞中时,只有在目标基因表达时才会产生荧光信号。
通过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可以间接地反映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
三、步骤1.构建重组质粒:将荧光素酶基因和感兴趣的基因连接起来,并插入适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序列。
2.转染到细胞中: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导入到感兴趣的细胞中,可以使用化学法、电转染法或病毒载体等方法。
3.添加底物:将荧光素底物注入到细胞培养基中,观察产生的荧光信号。
4.测量荧光强度:通过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从而间接反映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
四、优缺点优点:1.高灵敏度: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可以检测非常低水平的基因表达。
2.高特异性:只有在目标基因表达时才会产生荧光信号,不会被其他非目标基因影响。
3.实时性:可以在活细胞中进行检测,观察动态变化。
缺点:1.需要构建重组质粒:需要进行DNA重组技术,操作复杂。
2.需要添加底物:需要购买和添加特定的底物,成本较高。
3.受到细胞状态和环境影响:细胞状态和环境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五、应用1.研究基因调控机制:通过构建不同启动子或转录因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可以研究基因调控机制。
2.筛选药物:可以使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来筛选和评估药物的效果。
3.检测生物污染:可以将荧光素酶基因插入到细菌或病毒中,用于检测生物污染。
六、结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实时性等优点。
它可以用于研究基因调控机制、筛选药物和检测生物污染等领域。
验证内核糖体插入位点IRES序列活性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验证内核糖体插入位点IRES序列活性的双
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自查报告。
题目,验证内核糖体插入位点IRES序列活性的双荧光素酶报告
系统。
本实验旨在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内核糖体插入位点IRES序列的活性。
实验中使用了质粒载体,其中包含了IRES序列
以及荧光素酶基因。
通过转染该质粒到细胞系中,观察荧光素酶基
因的表达情况,从而验证IRES序列的活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质粒的构建和纯化,确保质粒
的完整性和纯度。
随后,将质粒转染到目标细胞系中,并利用双荧
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荧光素酶的表达水平。
通过对转染细胞的荧光
素酶活性进行定量分析,我们得出了IRES序列的活性结果。
在实验结果中,我们观察到在含有IRES序列的质粒转染细胞中,荧光素酶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表明IRES序列的确具有内核糖
体插入位点的活性,能够促进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建立了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用于验证IRES序列活性的方法,并验证了IRES序列的功能。
这为进一步研究内核糖体插入位点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手段和依据。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取得了成功的结果,验证了内核糖体插入位点IRES序列活性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方法。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IRES序列的功能机制,并拓展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应用。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步骤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步骤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基因表达、蛋白质相互作用等生物学过程。
下面将介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的详细步骤,希望能对您的实验工作有所帮助。
1. 质粒构建。
首先,需要将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构建到适当的表达载体中。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pGL3基因表达载体,将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插入到该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中。
构建好的质粒可以用于转染细胞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
2. 细胞培养。
接下来,需要选择适当的细胞系进行实验。
常用的细胞系有HEK293、HeLa等。
将选定的细胞系进行培养,直至细胞密度达到要求,可以进行后续的转染实验。
3. DNA转染。
将构建好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转染至培养好的细胞中。
可以选择合适的转染试剂,按照试剂说明书的操作步骤进行转染。
转染后,将细胞培养在含有适当抗性筛选剂的培养基中,以筛选转染成功的细胞。
4.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转染后的细胞需要进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首先将培养基抽取,然后加入荧光素底物,测定细胞中荧光素酶的活性。
可以使用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进行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分析。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来研究基因的表达水平,或者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等生物学过程。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并进行讨论。
以上就是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的详细步骤。
希望对进行该实验的科研工作者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验中取得理想的结果。
祝实验顺利!。
质粒的构建、转化、筛选和鉴定
重组质粒的构建、转化、筛选和鉴定实验目的:1.学习在实现DNA体外重组过程中,正确选择合适的载体和限制性内切酶并能对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载体和目的DNA进行切割,产生利于连接的合适末端。
2.学习设计构建重组DNA分子的基本方法,掌握载体和外源目的DNA酶切的操作。
3.学习利用T4DNA连接酶把酶切后的载体片段和外源目的DNA片段连接起来,构建体外DNA分子的技术,了解并掌握几种常用的连接方式。
4.掌握利用Cacl感受态细胞的方法。
25.学习掌握热击法转化E.coli的原理和方法。
6.掌握α互补筛选法和PCR检测法筛选重组子的方法。
并鉴定体外导入目的DNA片段的大小。
7.学习和掌握PCR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了解引物设计的基本要求。
实验原理:外源DNA与载体分子的连接即为DNA重组技术,这样重新组合的DNA分子叫做重组子。
重组的DNA分子式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有Mg2+、ATP存在的连接缓冲系统中,将分别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载体分子和外源DNA分子连接起来。
将重组质粒导入感受态细胞中,将转化后的细胞在选择性培养基中培养,可以通过α互补筛选法筛选出重组子,并可通过酶切电泳及PCR检验的方法进行重组子的鉴定。
1.重组子的构建酶切时首先要了解目的基因的酶切图谱,选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不能目的基因内部有专一的识别位点,否则当用一种或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外源工体DNA时不能得到完整的目的基因。
其次要选择具有相应的单一酶切位点质粒或者噬菌体载体分子。
常用的酶切方法有双酶切法和单酶切法两种。
本实验采用单酶切法,即只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的DNA片段,酶切后的片段两端将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或平末端,再选用同样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载体。
在构建重组子时,除了形成正常的重组子外,还可能出现目的DNA片段以相反方向插入载体分子中,或目的DNA串联后再插入载体分子中,甚至出现载体分子自连,重新环化的现象。
单酶切法简单易行单是后期筛选工作比较复杂。
荧光素报告质粒
荧光素报告质粒简介荧光素报告质粒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工具,用于检测基因表达或蛋白质表达水平。
该质粒可以通过转染进入细胞,并通过荧光素酶反应产生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基因表达的定量或定位分析。
本文将介绍荧光素报告质粒的原理、构建方法和应用。
原理荧光素报告质粒基于荧光素酶(luciferase)的反应原理。
荧光素酶是一种寄生在萤火虫体内的酶,与荧光素底物发生化学反应时,会产生可见光荧光。
荧光素底物通常为荧光素(luciferin)和辅酶A(coenzyme A)的缩合物。
荧光素报告质粒一般由多个元件构成,包括启动子、荧光素酶编码序列、转录终止子和选择标记基因等。
其中,启动子决定了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水平,转录终止子用于停止序列的转录,选择标记基因用于筛选质粒。
构建方法1. 荧光素酶编码序列的选择荧光素报告质粒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荧光素酶编码序列。
常用的荧光素酶有荧光素酶A(LucA)和荧光素酶B(LucB)两种。
选择时需考虑目标细胞系是否对该荧光素酶具有高度敏感性,以及背景荧光的干扰程度。
2. 启动子的选择启动子通常选择具有目标细胞特异性的启动子,以确保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仅发生在目标细胞中。
常用的启动子包括强启动子CMV、EF1α等。
3. 转录终止子的设计转录终止子用于停止序列的转录,避免读入相邻基因,从而保证目标基因表达的准确性。
常用的转录终止子包括BGH终止子和SV40终止子等。
4. 选择标记基因的引入选择标记基因通常与荧光素酶基因共同构成一个转录单元,用于筛选质粒。
常用的选择标记基因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和荧光蛋白基因等。
5. PCR扩增和质粒构建根据所选择的启动子、荧光素酶编码序列、转录终止子以及选择标记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
然后,将PCR产物与质粒载体进行连接,通过酶切和连接酶的作用,得到目标质粒。
最后,将目标质粒转化入适当的宿主菌中,进行培养和筛选。
应用荧光素报告质粒在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双荧光素酶基因法载体构建
双荧光素酶基因法载体构建双荧光素酶基因法是一种常用的基因标记技术,可以在细胞或物种中标记特定基因,方便研究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该技术将荧光素酶基因和荧光素酶底物相结合,并通过酶学反应产生强烈的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基因标记和检测。
本文将介绍双荧光素酶基因法载体的构建方法。
1、材料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pGL4.31)双荧光素酶基因调控元件载体(pGL4.32)限制酶EcoRI和XhoIT4连接酶琼脂糖PCR扩增产物模板PCR引物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2、方法1) 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pGL4.31)的构建a、制备pGL4.31载体的线性质粒选取pGL4.31载体,使用限制酶EcoRI和XhoI对其进行酶切,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出所需大小的线性DNA片段。
b、连接荧光素酶基因将线性质粒与荧光素酶基因进行T4连接酶酶切和连接,构建成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
a、PCR扩增产物的准备选择所需的基因调控元件序列作为PCR扩增产物的模板,设计一对前后引物,在PCR 反应条件下扩增所需大小的DNA片段。
a、验证载体的构建将构建好的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和基因调控元件载体进行测序验证,确定所构建载体序列的准确性。
将所构建好的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进行筛选和扩增。
通过测序验证构建的载体与所需载体相符,符合要求的荧光素酶基因法载体已构建成功。
二、结论通过双荧光素酶基因法载体的构建,成功将荧光素酶基因和基因调控元件结合构建成标记组合载体,为后续研究基因表达和功能提供了多种方法和途径,有助于深入探究生物学领域的多项研究内容。
nSMase2单英光素酶报告质粒构建
荧光素报告基囚的构建1,PCR扩增---------------------的3' UTR模板:正常人DNA引物:pair1 41-2816nSMase2-3’utr-1-sense- GGACTAGTGCAGCCCATCCCTGGGCCA TGTCCCCTCCA nSMase2-3’utr-1-antisense- CGACGCGT TTTTCTCCTCGTTATCCA TCCTTCCTTTCApair2 39-2863nSMase2-3’utr-2-sense- GGACTAGT CTGCAGCCCATCCCTGGGCCATGTCCCCTC nSMase2-3’utr-2-antisense- CGACGCGT TA TTTTCTCCTCGTTATCCATCCTTCCTTT根据每管上标注的nmol数乘以20,计算得出所应加入的水的体积,加入相应体积的水稀释。
反应体系:反应体系体积10×buffer 2μLTaq 酶0.3μLMgCl2 1.2μLdNTP 0.4μL模板DNA 2μL上游引物1μL下游引物1μL水12.1μLStep 1: 95℃5minStep 2: 95℃30sStep 3: 50-60℃1minStep 4: 72℃30s40cycle72℃10min4℃+∞2,PCR产物纯化,琼脂糖胶电泳,切胶纯化电泳切胶回收(试剂盒为QIAquick Gel Extraction Kit,具体步骤参照具体实验所用试剂盒的说明书)1) 1.5%琼脂糖胶,TBE缓冲液,120V电压,电泳;2)在紫外灯下,用刀片将目标条带切出来,在精细天秤上称重后,加入到1.5 mL的EP管中;3)加入3倍体积的Buffer QG(胶重1 OOmg对300}L体积的buffer QG) ;4) 500C水浴10 min后,加入1倍体积的异丙醇;5)将QIA spin quick柱子置入2mL的套管中,将上述胶溶液转移至QIA spinquick柱子中,13000 rpm离心1min;6)弃去2mL的套管中的液体,在QIA spin quick柱子中加入500 }L的BufferQG; 13000 rpm离心1 min,弃去套管中的液体;7)在QIA spin quick柱子中加入750 }.L的Buffer PE;8) 13000 rpm离心1 min,弃去套管中的液体;9)在QIA spin quick柱子中加入750 }.L的Buffer PE,静置2-Smin ;10) 13000 rpm离心1 min,弃去套管中的液体;11)13000 rpm再次离心1 min;12)将QIA spin quick柱子置入一个洁净的1.S mL的EP管,在QIA spin quick柱子底的膜中央,加入20pL BufferEB,停留1 min, 13000 rpm再次离心1 min,将回收至EP管的PCR产物测量浓度。
荧光素酶质粒构建
荧光素酶质粒构建
荧光素酶质粒构建技术是一种利用荧光素酶来构建一个质粒的
新技术,它为我们构建和定制原核和真核质粒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由于质粒的构建超过了普通的克隆技术,它也被称为合成克隆技术。
荧光素酶质粒构建的原理是在原始质粒的基础上,通过荧光素酶将一系列指定的DNA序列,经过PCR扩增后,分离出指定序列碱基变化的新质粒。
此外,质粒构建还可以通过荧光素酶和适当的酶反应来调节新质粒的结构,这极大地提高了质粒的制备速度和效率。
荧光素酶质粒构建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基因组构建,它可以应用于基因组工程,如基因合成和基因改造。
第二类是抗性分析,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以往未知的抗性机制,从而有利于抗性基因的有效筛查和抗菌品种的选育。
此外,荧光素酶质粒构建也可以用于肿瘤治疗研究。
例如,用于肿瘤细胞上的特定基因的构建,以及抗肿瘤抗体的表达系统的构建。
这些研究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抗癌的新机制,从而提高抗癌药物的开发效率。
由于荧光素酶质粒构建技术的出现,它使得质粒的制备变得更加简单、快速而有效。
在质粒构建领域,荧光素酶质粒构建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标准,为我们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总之,荧光素酶质粒构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它是构建原核和真核质粒的重要工具,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通过质粒的构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的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促进药物研发的
过程。
在未来,质粒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带来更多便利,助力生命科学的发展。
果蝇S2细胞中高表达荧光素酶重组质粒的构建及活性测定(精)
果蝇S2细胞中高表达荧光素酶重组质粒的构建及活性测定[摘要]目的:构建果蝇S2细胞中高表达荧光素酶的重组质粒。
方法:用PCR 方法扩增得到pac启动子的基因片段,经酶切亚克隆至pGL3Basic的真核表达载体中,转染果蝇S2细胞,通过测定荧光素酶和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计算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
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在S2细胞中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较pGL3Control中增加了2.7万倍。
结论:成功构建了果蝇S2细胞中高表达荧光素酶的重组质粒pGL3pac。
[关键词]果蝇S2细胞;荧光素酶;启动子;报告基因;转染在研究基因功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研究基因的调控机制,而基因的表达产物复杂且难以对其定量和定性,要在细胞生长周期的任意点了解细胞的基因表达产物更是非常困难。
但报告基因分析系统的发现给基因调控与表达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近年来,报告基因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报告基因是一种编码某种易于检测蛋白质或酶的基因,通过它的表达产物来标定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因此,对真核基因调控的了解可以不通过直接测定调控元件调节转录速率的能力,而是把顺式调控元件与报告基因的序列连接起来,在基因转录的过程中测定报告基因转录产物的表达量,从而判断相应的顺式作用元件的调控能力。
作为报告基因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由原核基因编码的基因产物必须区别于转染前真核细胞内任何相似的产物;(2)细胞内其他基因产物不会干扰报告基因产物的检测;(3)报告基因编码产物的检测应该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可信性大及检测方便且适合大规模检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启动子分析、监控转基因及其表达、细胞的信号转导与药物的筛选等多种细胞事件[13]。
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来源于北美萤火虫,能催化萤火虫的氧化性羧化作用,同时发射出光子,可被光度计捕获定量。
LUC的分析具有快速、方便、线性较好等优点,正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报告基因。
AHL分子荧光法检测质粒的构建
---------------------------------------------------------------范文最新推荐------------------------------------------------------ AHL分子荧光法检测质粒的构建摘要:群体感应是细菌生长到一定密度时相互感应,并进行基因表达及调控产生的独特、多样的群体行为现象。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类化合物是革兰阴性菌群体感应中最重要的一类信号分子,调控许多生理特性基因的表达。
快速、简便、有效地检测细菌能否产生AHL或产生何种信号分子,成为深入研究和了解细菌群体感应的重要手段。
本论文试图构建一个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生物传感器,通过该生物传感器在含AHL的培养液中的荧光产生情况来检测环境中的AHL是否达到值域。
试验方法主要使用pLuxGFPuv2和pLuxR两种质粒通过PCR扩增,酶切和拼接等操作构建含有GFP 基因的检测质粒并转化宿主,观察biosensor在含AHL 的培养基中的产荧光情况。
4509关键词:群体感应;AHL信号分子;生物传感器;检测Construction of a plasmid for detecting1 / 30Acyl-homoserine lactonesAbstract: Quorum sensing is the unique,diverse group behavior phenomenon occurred when the bacterium grows to a certain density and responses mutually,and i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gene expression and the regulation. Many gram-negative bacteria are known to use acylhomoserine lactones (acyl-HSLs) as intercellular signals, called autoinducers, in density dependent gene expression, autoinducers at high cell densities can achieve critical concentration and activate the expression of specific genes. Rapid, simple and efficient detection of bacteria wether can produce signal molecules AHL or other kinds of signal molecules, become important means of in-depth study and understand of bacterium quorum sensing. Biosensor method was used in this paper attempted to detect whether the signal concentration reaches a threshold level. We chose plasmid pLuxGFPuv2 and plasmid pLuxR, using ways of PCR, enzyme digestion and ligation to construct a novel lasmid which contains GFP. The plasmid was than transformed into a host and the case of the biosensor producing fluorescence can be watched.---------------------------------------------------------------范文最新推荐------------------------------------------------------不同的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不同的信号分子来调控基因的表达,这种信号分子利用信号分子在细胞间扩散,来感知自身和周围环境中其他菌群的数量变化,当信号分子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就启动菌体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相关生物学功能[5]。
双荧光素酶基因法载体构建
双荧光素酶基因法载体构建
本文介绍了双荧光素酶基因法载体的构建过程。
首先,从目标细胞中提取总RNA,通过逆转录反应将其中的mRNA转录成cDNA。
然后,选取双荧光素酶基因的编码序列,将其插入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中。
随后,将构建好的载体通过电转染或化学转染等方法导入目标细胞中。
最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目标细胞的荧光强度,确认载体构建的成功。
双荧光素酶基因法载体的构建对于基因工程研究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1 -。
荧光素酶表达载体yy625的构建及鉴定
荧光素酶表达载体yy625的构建及鉴定荧光素酶表达载体yy625的构建及鉴定摘要:荧光素酶(Luciferase)作为一种重要的报告基因,在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对荧光素酶表达载体yy625的构建及鉴定进行了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将荧光素酶基因(Luc)与载体yy625进行重组,并通过PCR扩增、酶切鉴定和测序等技术手段对其构建进行了确认。
随后,通过转染yy625-luc载体至哺乳动物细胞中,并应用荧光成像技术对转染效果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我们成功构建了荧光素酶表达载体yy625,并实现了有效的荧光素酶基因转染。
关键词:荧光素酶、表达载体、yy625、构建、鉴定一、引言荧光素酶(Luciferase)是一种产生光的酶,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报告基因。
对于基因表达、基因调控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等研究,荧光素酶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构建高效的荧光素酶表达载体对于相关研究至关重要。
二、材料与方法1. 荧光素酶基因(Luc):从已知来源中提取荧光素酶基因,纯化后进行保存。
2. 载体yy625:yy625作为表达载体,含有适当的启动子和选殖标记。
3. PCR扩增:将荧光素酶基因进行PCR扩增,获得目的产物。
4. 酶切:将PCR产物与载体yy625进行酶切反应,将荧光素酶基因插入载体。
5. 鉴定:通过PCR扩增、酶切鉴定和测序等技术手段对构建结果进行鉴定。
6. 细胞转染:将yy625-luc载体转染至哺乳动物细胞中,选用合适的转染方法。
7. 荧光成像:应用荧光成像技术对转染效果进行检测。
三、结果与讨论1. 荧光素酶基因扩增:通过PCR反应成功扩增到了荧光素酶基因。
2. 酶切反应:荧光素酶基因与载体yy625进行酶切反应,将荧光素酶基因插入到载体中。
3. 成功构建yy625-luc载体:通过PCR扩增、酶切鉴定和测序等手段,确认了yy625-luc载体的构建成功。
4. 转染效果的检测:将yy625-luc载体转染至哺乳动物细胞中,并应用荧光成像技术进行检测。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及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fluorescent enzyme reporting plasmid)是一种在生物技术中广泛应用的工具。
它通过将荧光素酶基因与感兴趣的基因序列连接,使得该基因序列的表达可以通过荧光素酶的活性来间接检测。
在生命科学研究、基因工程以及生物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的构建的构建包括选取合适的质粒载体、插入目标基因、连接荧光素酶基因等步骤。
首先,选取合适的质粒载体是构建的基础。
常用的质粒载体包括pGEM、pBR322和pUC系列等。
其次,在选择目标基因后,通过酶切反应和连接反应,将目标基因与质粒载体连接,形成报告质粒。
最后,将荧光素酶基因也与质粒载体连接,使得目标基因的表达可以通过荧光素酶活性来检测。
二、的应用1. 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
通过连接荧光素酶基因与感兴趣的基因,以荧光素酶的活性来间接反映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基因表达的水平,并在细胞、组织和整个生物体中进行定量分析。
2. 转基因生物的筛选和鉴定在转基因生物的筛选和鉴定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转基因生物中,目标基因与荧光素酶基因一同连接在报告质粒上。
当目标基因在转基因生物中表达时,荧光素酶也同时表达,从而使得转基因生物可通过荧光素酶的活性来筛选和鉴定。
3. 药物筛选和性状分析还可应用于药物筛选和性状分析。
将荧光素酶基因与感兴趣的基因组连接,可以使得被筛选的药物或者性状的影响可以通过荧光素酶的活性来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加速药物的筛选进程,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药物对基因组的影响以及性状的相关机制。
4. 生物传感和成像还可以应用于生物传感和成像。
将荧光素酶基因与特定的信号传感途径相连接,当这些信号通路激活时,荧光素酶会表达并产生荧光信号。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生物过程中的信号传递和信号通路的活动,也可以用于生物成像和荧光显微镜观察。
结语:在生物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构建和应用不仅能够在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转基因生物的筛选和鉴定等方面发挥作用,还可以应用于药物筛选和性状分析以及生物传感和成像等领域。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它以荧光素酶为标志物,可以用于检测目标基因的转录、翻译等生物学过程。
在研究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定量化和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是由一个驱动基因启动子、一个荧光素酶编码基因和一个筛选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组成的。
其中,驱动基因启动子在荧光素酶基因上游控制荧光素酶的转录,荧光素酶基因编码荧光素酶蛋白质,筛选标记基因则用于筛选带有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细胞。
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过程一般包括多个步骤:选择适合的荧光素酶基因、选择适当的驱动基因启动子、将荧光素酶基因和启动子克隆入质粒载体、进行质粒的提纯和转染等。
这些步骤的选择和操作在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时候都需要谨慎而仔细。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应用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它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的研究。
常见的应用包括荧光素酶基因表达定量化和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
这些应用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还有助于探究基因在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优点和限制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
同时,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还可以用于非常灵敏的定量分析和高通量筛选。
然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也有其一定的限制。
例如,由于荧光素酶生命周期较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只能用于定性或相对定量测定;另外,选择适当的驱动基因启动子也是很关键的,否则将会导致结果的误差。
结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
通过对报告质粒的构建和应用,可以深入了解基因结构和功能、探究基因在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并对有关疾病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单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单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单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两种基因。
它们的作用是在表达某个特定基因时将该基因的表达可视化,并从中获取信息。
首先,要理解报告基因的概念。
报告基因指的是在转录实验中用来检测外源融合基因表达情况的标记基因。
这些基因在细胞中表达的水平足够高,可以反映给定转座子或质粒的表达水平。
在许多生物学实验中,报告基因常用于检测基因的表达情况,从而确定哪些基因受到了某种刺激或哪些基因对特定物质的表达最敏感。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是一种可变荧光生物标记,用于研究基因表达水平。
它通过感受表达活性,将其转换为可感受的荧光,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可视化基因表达的过程。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通常由转录起始子和六个荧光素酶结构域组成。
其中,转录起始子用来驱动光素酶基因的表达,而荧光素酶结构域则用于响应基因表达并产生荧光。
与之不同的是,单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只有一个荧光素酶结构域,在表达时会被转录启动子激活。
单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是另一种可变荧光生物标志,结构更为简单。
在研究过程中,单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也能够用来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可将其表达水平可视化。
在生物学实验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单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下各有优势。
由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体系复杂,它在表达后产生的荧光更加明亮,可以检测非常微弱的表达水平。
另一方面,单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具有更快的荧光体积反映时间。
此外,它的结构更为简单,能够更容易地被合并到质粒中,并且在测量荧光时的误差更少。
总结一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单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别是可变荧光生物标记工具,它们广泛用于生物学实验中,用于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和表达活性,并可将反应过程可视化。
在不同的实验情况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对研究的成功至关重要。
科学网博客-重组质粒的构建
科学网博客-重组质粒的构建重组质粒的构建关键词:重组质粒构建重组质粒构建是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其实只是最基本的方法,一般一个星期同时构建三二个组质粒是没有问题的。
在国内先进的实验中,也大都是由实验员搞定。
但是其中还是有些基本的技巧需要掌握。
在这里将我的心得分享于大家,这也是我本人几年来一线工作时的经验积累,以期能为谷友提供借鉴,让大家在实验中少走弯路。
所涉及内容如下:1) 克隆基因的酶切位点问题2) 载体酶切的问题3) 连接片段浓度比的问题在阐明上述问题同时,本人尽可能举些实验中的问题案例予以说明。
一、克隆基因的酶切位点问题1、克隆位点选择的问题。
首先要对目标基因进行酶切位点扫描分析,列出其所含酶切位点清单。
然后对照质粒多克隆位点,所选择的克隆位点必须是目标基因所不含的酶切位点。
这是常识,不赘述。
2、保护碱基数目的问题。
在设计PCR引物时,引入酶切位点后,常常要加入保护碱基,这是大家所熟知的。
但是保护碱基数量多少,可能被新手所忽视。
这种忽视碰可能会大大影响后续的实验进展。
一般情况下,普通的内切酶只加入两个保护碱基,其内切反应就可以正常进行;而有一类,仅仅只加入两个保护碱基,其内切反应就不能正常进行,这是因为内切酶不能正常结合DN段上。
如NdeI就属这类,需要加入至少6个保护碱基,常用的HindIII也要三个。
下面是我提供这类酶的列表及其所需最少的保护碱基数,相信下列将有助于大这家的实验设计。
NcoI 4NdeI 6NheI 3NotI 8PmeI 6SacI 3SalI 3SmaI 3HindIII 3BstI 8SphI 4XhoI 3XbaI 3SmaI 4案例分析一:本人最初曾选用NdeI克隆位点,未注意到保护碱基数目的问题,设计PCR引物时,引入NdeI酶切位点后,只加上两个保护碱基,一个月内没有进展,始终不能成功构建重组载体。
后查文献得知症结所在,在NdeI序列后加上六个保护碱基后,迎刃而解。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原则荧光素酶检测系统,可用裂解液来温和而快速地提取真核细胞中的荧光素酶,用其底物来检测荧光素酶活性。
检测步骤如下:1)加裂解缓冲液裂解转染的细胞。
2)将上述裂解物转移入微孔板或者试管中(根据检测的需要选择所用器材类型)。
3)加入含有所有酶反应成分(必须包括底物荧光素),使化学发光反应开始。
4)用荧光仪或者液闪计数仪检测所发射的荧光。
●特点◆敏感度和检测范围:5 fg荧光素酶◆发射光的线性范围:10 fg—10 ng◆确切的检测限依检测仪器而定。
◆特异性:本文介绍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操作步骤,通常用来检测转染了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的真核细胞中荧光素酶表达的活性。
不适用于对细菌荧光素酶进行检测。
●器材和试剂◆器材在微孔板或试管中,用自动或手动荧光仪、液闪计数仪或者摄影胶片都可以检测到荧光素酶活性,而且高度敏感。
当用微孔板时可以是白色,也可为黑色。
◆试剂1)荧光素酶检测试剂:荧光素酶检测试剂包括荧光素、ATP、CoA、以及一些添加剂,这些试剂可以启动酶反应。
这种荧光酶检测试剂的混合物可稳定保存在在-60℃以下12个月,-15℃~- 25℃一个月,2℃~8℃只能保存一周。
避免反复冻融。
应避光保存,因为荧光素在光照下会发生氧化。
2)裂解缓冲液:下面将加以介绍。
●基本操作步骤下面的操作步骤适用于培养的真核细胞。
提取物必须立刻检测,否则必须在-15~-25℃储存大约一个月。
不要反复冻融以避免酶活性的降低。
1)将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与β-gal对细胞进行共转染,按实验计划进行处理。
2)彻底吸去培养皿(60mm)中的细胞培养液,用冰预冷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无钙和镁离子)小心冲洗细胞3次,彻底去除剩余的PBS。
10×PBS缓冲液:NaCl 100g,KCl 2.5g,Na2HPO414.4g,KH2PO42.5g,用三蒸水定容至1000 ml。
3)加入最小体积的Triton/甘氨酰甘氨酸裂解缓冲液盖过细胞,例如60 mm的培养皿用360 μl裂解液,35毫米的培养板用150 μl裂解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素报告基囚的构建
1,PCR扩增---------------------的3' UTR
模板:正常人DNA
引物:
pair1 41-2816
nSMase2-3’utr-1-sense- GGACTAGTGCAGCCCATCCCTGGGCCA TGTCCCCTCCA nSMase2-3’utr-1-antisense- CGACGCGT TTTTCTCCTCGTTATCCA TCCTTCCTTTCA
pair2 39-2863
nSMase2-3’utr-2-sense- GGACTAGT CTGCAGCCCATCCCTGGGCCATGTCCCCTC nSMase2-3’utr-2-antisense- CGACGCGT TA TTTTCTCCTCGTTATCCATCCTTCCTTT
根据每管上标注的nmol数乘以20,计算得出所应加入的水的体积,加入相应体积的水稀释。
反应体系:
反应体系体积
10×buffer 2μL
Taq 酶0.3μL
MgCl2 1.2μL
dNTP 0.4μL
模板DNA 2μL
上游引物1μL
下游引物1μL
水12.1μL
Step 1: 95℃5min
Step 2: 95℃30s
Step 3: 50-60℃1min
Step 4: 72℃30s
40cycle
72℃10min
4℃+∞
2,PCR产物纯化,琼脂糖胶电泳,切胶纯化电泳切胶回收(试剂盒为QIAquick Gel Extraction Kit,具体步骤参照具体实验所用试剂盒的说明书)
1) 1.5%琼脂糖胶,TBE缓冲液,120V电压,电泳;
2)在紫外灯下,用刀片将目标条带切出来,在精细天秤上称重后,加入到1.5 mL的EP管中;
3)加入3倍体积的Buffer QG(胶重1 OOmg对300}L体积的buffer QG) ;
4) 500C水浴10 min后,加入1倍体积的异丙醇;
5)将QIA spin quick柱子置入2mL的套管中,将上述胶溶液转移至QIA spinquick柱子中,13000 rpm离心1
min;
6)弃去2mL的套管中的液体,在QIA spin quick柱子中加入500 }L的BufferQG; 13000 rpm离心1 min,弃
去套管中的液体;
7)在QIA spin quick柱子中加入750 }.L的Buffer PE;
8) 13000 rpm离心1 min,弃去套管中的液体;
9)在QIA spin quick柱子中加入750 }.L的Buffer PE,静置2-Smin ;
10) 13000 rpm离心1 min,弃去套管中的液体;
11)13000 rpm再次离心1 min;
12)将QIA spin quick柱子置入一个洁净的1.S mL的EP管,在QIA spin quick柱子底的膜中央,加入20pL Buffer
EB,停留1 min, 13000 rpm再次离心1 min,将回收至EP管的PCR产物测量浓度。
3,提取单英光素酶报告质粒和b-gal质粒,提取步骤如第七步。
4,酶切Spe1 , Mlu1
Buffer K: 2.5ul
PCR产物(质粒): 1ug
BSA(0. I%): 2ul
Spe1: 1ul
Mlu1: 1ul
不足的用水补到20ul, 37℃水浴,孵育1-24h.
5,酶切产物纯化,琼脂糖胶电泳,切胶纯化
方法同回收PCR产物一样。
6,连接
7.转化
A.冰浴中融化1支冻存的DHS a感受态细胞,立即加入10u1连接产物轻轻旋转使其混
匀,冰浴3 0min .
B.热激,42℃, 90s (注意:热激时间不可过长,不要摇动试管。
)
C.快速将试管转移至冰上,放置5min。
D.每管加无抗生素的LB液体培养基900 u1, 37℃, 150rpm摇振60min.
E.1000rpm 离心30min,弃上清,沉淀用200ul 无抗生素的LB液体培养基重悬。
E.涂板,用无菌弯头玻璃铺菌器将200 u 1菌液涂布在含抗生素的LB平板表面,37℃
平放10min,然后倒置培养24h。
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F.挑取阳性克隆,加入10ml 含抗生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200rpm 培养24h.
G.吸取1ml送上海invitrogen测序,另取850ul菌液加入含150ul 100%甘油的1.5ml离
心管中保留菌种。
菌种保留于-70℃冰箱中。
8.质粒提取、纯化步骤如下: (试剂盒为QIAprep Spin Miniprep Kit,具体步骤参照具体实验所用试剂盒的说明书)
I)在酒精灯附近分别将菌液倒入相应l.5 mL的EP管中,留取少量菌液用于后续
的测序;
2) 6000rpm离心1 min,弃去上清,瞬离数s,吸取残余的LB培养液;
3)加入250pL的buffer P I,振荡混匀;
4)加入250pL的buffer P2,轻柔翻转3次;
5)加入350pL的buffer N3,翻转5次:
6) 13000rpm离心15min;
7)小心的将上清吸出并加入带有套管的柱子;
8) 13000rpm离心1 min,弃去套管里的液体后,将柱子放回套管;
9)加入700pL的buffer PE, 13000rpm离心1 min,弃去套管里的液体;
10) 13000rpm离心1 min;
11)将柱子放入一个新的1.SmL的EP管,沿柱子的底部膜的中央加入40p.L的
buffer EB,静置lmin, 13000rpm离心1 min,弃去柱子,将在EP管收集到的
质粒测浓度。
9,质粒提取后酶切鉴定
1)酶切,方法同上
2)琼脂糖电泳鉴定,方法同上
备注:T载体连接
连接(试剂盒为pGEM-T Easy Vector System)
2XRapid Ligation Buffer 5ul
pGEM-T Easy Vector 1ul
PCR产物10-50ng
T4DNA Ligase 1ul
加入DDW,补至总体积10ul.室温反应1 h.. 4℃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