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气氛”是什么?我们的很多感受都源于空间中的气氛,气氛需要我们通过感官系统去感知,而我们的心情(内在因素)也会对感受气氛的结果有所影响。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一个准确的词汇去定义气氛,它更像一个信号,被捕捉、被感知。

有时艺术家并没有用语言对作品进行一些解释,但人们依旧能通过他的作品感知他所想表达的内容,而这更像是一种默契,属于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

位于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的艺术作品“Hausur”就是解释“气氛”一词很好的例子。

“Hausur”是一栋由葛雷格·施奈德在1985年精心改造的房屋。

对于观者而言,建筑内的房间已经不再是正常意义上的房间了,因为只有运用全部的感官才能体会每个空间,体会独属于作品的唯一的气氛。

每件艺术品、每场艺术展都有着唯一性,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氛围都会让观者有不同的感受,而观者也无时无刻不在用其感官勾勒着自己眼中的世界。

艺术作品释放的信息通过感官传递到我们的大脑,大脑再综合所有信号,将这种气氛转化为我们的感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思考的过程,但这种信息的传递不仅仅是单向的,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感受再用某种形式传回某个空间,使其转化为另一种气氛,从而再次被发现、被感受。

气氛是属于自然的固定组成部分,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方式将这种气氛转化为感受。

这种方式即艺术方法,它常以特殊的方式引起我们注意,这种方式和艺术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会被拘束,但同时基于他们对自然的理解。

反过来观察,气氛对于自然也有着极其独特的意义,因为它不同于科学技术那样有着清晰的理解方式。

综上来看,气氛可以认为是一种媒介并以媒介的形式参与到艺术中。

感官是气氛的创造与体味的桥梁。

例如听觉。

声音的传播快速、直接,情感的传递也十分高效。

在法国艺术家塞菜斯特·布谢·穆日诺名为《无题》的声音装置作品中,他运用设备使媒介间有不同的运动状态,从而以声音来表达视觉的信息。

2024年青岛市高三一模语文高考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2024年青岛市高三一模语文高考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2024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2024.03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岭被认为是中国南北分水岭,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识之一。

1908年地理学家张相文在《新撰地文学》中提出的“北岭淮水”说,是近代以来最早以秦岭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观点。

中国地理自古以南北来划分,少以东西来界定,因秦岭阻隔,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文化,既有“江南杏花春雨,塞北铁马秋风”的南北方截然不同的风景,也存在南稻北麦、南船北马的迥异生活方式。

以秦岭为轴心地带形成的华夏文明具有鲜明的南北文化差异,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华夏民族这样具有强烈的南北意识,文化的各个分支均有南北分流情形。

然而中国人的南北意识不是早就有的,秦汉时,“汉文化的核心地带,一直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关中和山东,曾是两个高度的开发区”。

汉唐文献中,秦岭之南经常被描述为沼泽与丛林之地,到处是烟瘴之气、怪鸟异兽,故而开发较迟。

及至晋室南迁,才初步改变北方经济、文化在华夏文明中占主导地位的态势。

中国南北疆域分化,南北自然、人文景观存在差异。

秦岭具有横亘东西、划分南北的自然地理特征,在华夏民族不断向秦岭南麓开拓、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南北意识逐渐形成,滋养出华夏文明独有的南北文化。

历史上秦、汉、隋、唐、元、清都有秦岭南北疆域空间和政权上“大一统”的行政区划。

晋之后的一个世纪,中国又以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划分而分裂,从而出现南北中国的局势。

从十一到二十世纪,长江流域甚至更南的地域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文化也存在南北分流的现象。

2024新高考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详细答案

2024新高考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详细答案

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语文(新高考Ⅰ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浙江省宁波市 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 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3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对于中国动画电影而言,民族风格既是起点,也是高峰,同时还是整个行业的一大执念,各个时期价动画电影的标准都离不开民族风格这一标尺。

尤其是21 世纪之交,面对好莱坞“狼来了”的生死冲击中国动画电影在《宝莲灯》之后就陷入了长期的低迷。

直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前,中国动画电影甚至没有一部可以达到这一基本考核标准的作品。

对于出品方追光动画而言,在《长安三万里》之前也创作了《白蛇: 缘起》《新神榜:杨》等作品,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

在其小切口实践创意表达、技术实现等第一阶段,《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等相对中小成本影片,就呈现出了非常清晰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融会贯通的尝试,并且在现代动画技术上完成了多维度的经验积累。

在完成创意表达、技术实现等初步积累进入到第二阶段之后,《白蛇: 缘起》《新神榜:哪重生》等影片呈现出了“重工业化”的样貌,除了动画视效上接近世界主流动画电影的水平,在类型上也非常大胆地尝试了赛博朋克、蒸汽朋克和废土朋克等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北美的通俗流行文化类型。

这种整体性“突进”的尝试,在中国动画电影史上还是首次。

所以在经过第二阶段类型、风格等“极限”式探索之后,到了第三阶段,《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 杨》等影片尽管作为各自系列影片前作的延续,但在题材和类型上都已经呈现出相对“回撤”的艺术上的均衡性,更注重整体的协调度和完成度,特别是《新神榜: 杨》在动画的视觉特效上又默默将行业标尺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白蛇》系列、《新神榜》系列,不仅有着稳定的票房表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错的口碑,并且登陆奈飞等知名流媒体平台。

据此,我们再回看《长安三万里》,其意义就不仅仅是合家欢、全年龄向等所能简单概括的。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解析版)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解析版)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文学主题与历史主题、时代主题紧密相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也是新时代文学的主题。

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是当代作家的使命所在。

以脱贫攻坚为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摆脱贫困的广袤乡土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

相应地,在文学界涌现出赵德发《经山海》、陈毅达《海边春秋》、王松《暖夏》、季栋梁《西海固笔记》等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优秀作品。

这些作品虽然题材各异,形式风格不同,但从中我们能看到因地制宜的脱贫实践,看到扶贫干部、乡村群众、创业青年、支教老师等人物故事,感受到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

与此相似,生态文明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命题,也拓宽着我们的思想视野,给文学创作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作家们瞄准这些命题,以文学的方式记录时代步伐,描绘发展画卷。

新时代文学主题更加鲜明,源于当代作家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更加自觉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同时也离不开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锤炼打磨。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

”越来越多的作家意识到,只有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以文学的方式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不断锤炼文学深入时代、表现时代的能力水平,新时代文学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

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是当代作家贯穿创作始终的功课。

这不仅意味着作家要带着历史视野穿透现实,认识时代主题的独特性与丰富性,书写时代主题所带来的重大社会变革以及蕴含其中的中国精神;还意味着要对文学手法进行探索打磨,更独到地切入主题,更艺术性地呈现主题,将主题高度真正转化成艺术高度。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传统、现代因素相互交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彼此并存,既不同于以往的历史,也不同于经典作家已有的文学叙述。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茱莉娅在一流的私立学校上学,她父亲是公司的董事长,家里住着保姆和司机。

她的生活无忧无虑,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总是洋溢着自信和笑容。

一个人似乎没有什么能够让她沮丧的事情。

当然,更不可能有什么能够让她感到失落,因为她不知道辛苦和挫折。

她甚至没有遇到过失败和困境。

一天,班上组织了一次户外拓展活动,茱莉娅也参加了。

他们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团队合作任务。

这使得茱莉娅感到十分不适应,她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挑战和压力。

而且,她的自信心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她发现自己在团队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甚至变成了累赘。

这个经历对茱莉娅来说是个巨大的启示。

她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过于依赖家里的条件和自身的优越感,而忽略了努力与拼搏的重要性。

她决心改变自己,向困难与挑战发起挑战,寻找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1)茱莉娅的生活特点是什么?(2)参加户外拓展活动对茱莉娅有何影响?(3)你如何评价茱莉娅的变化?答案:(1)茱莉娅的生活无忧无虑,依赖于家庭条件和自身的优越感。

(2)参加户外拓展活动让茱莉娅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依赖性,打击了她的自信心。

(3)茱莉娅在经历困难和挑战后,意识到了努力与拼搏的重要性,决心改变自己并寻求成长和进步。

她的变化值得肯定。

二、写作请你根据以下提示,以《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题,写一篇短文,并提出两至三点建议。

阅读理解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挑战。

以下是我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些建议。

首先,阅读广泛。

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

我们应当积极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等,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积累各种各样的知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与意图。

其次,培养阅读策略。

面对一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然后再仔细阅读每一段落,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逻辑;最后进行整体理解,归纳概括文章的主旨。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B. 一蹴而就(yī cù ér jiù)C.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D. 拈花惹草(niān huā rě cǎ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经验丰富。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D. 由于天气原因,导致比赛推迟。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阴沉。

C. 那座山巍峨屹立在远方。

D.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C. 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

D.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狮子一样勇猛。

B. 她的心像玻璃一样脆弱。

C. 他的智慧像太阳一样照耀着我们。

D. 他的笑容像春风一样温暖。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环境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呢?C. 你难道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吗?D. 难道这不是事实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喜欢读书,喜欢运动,喜欢旅行。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C.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D. 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B. 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环境吗?C. 他为什么那么努力?D. 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梦想?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成功了。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祝融是根正苗红....的炎黄后裔。

然而翻看更多的史料,就会发现高贵的祝融其实是个官名。

(甲)《国语》中就有“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的记载。

可见“祝融”是官职,负责掌管用火事宜。

(乙)这在《汉书•五行志上》中得到了印证:“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

”(丙)由字可知,“祝”在甲骨文中如人跪在神前祷告;“融”的形态则是炊烟自一种叫“鬲”的烹任器具旁边如虫般蠕动而出。

祝融成为“火”的代言,众望所归....。

火的使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意义重大。

对于尚在蒙昧..状态下的古代先民来说,火是防御野兽的工具、抵御严寒的利器、烹饪美食的神物。

即便是越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火不必再靠天赐予,但如何保留火种、如何将火的使用极大化,依然是个难题。

在这一点上祝融绝对..功德无量,否则也做不了火官。

而且在那一时期火之威力堪比如今的武器,身为火官,必然会在现实生活中参与部落战争,并担负重任。

于是就有了传说中“黄帝大战蚩尤”时祝融襄助火攻,黄帝南巡祝融随侍为之“辨乎南方”的故事。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正苗红B.众望所归C.蒙昧D.绝对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B.乙C.丙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高三高考模拟试卷预测卷语文试题练习三及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模拟试卷预测卷语文试题练习三及答案解析

材料一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时在东都。

因宫中有怪,明日召宰相,欲西幸。

裴稷山、张曲江谏曰:“百姓场圃未毕,请待冬中。

”是时李林甫初拜相,窃知上意,及班旅退,佯为蹇步。

上问:“何故脚疾?”对曰:“臣非脚疾,愿独奏事。

”乃言:“二京,陛下东西宫也。

将欲驾幸,焉用择时?假有妨于刈获,则独可躅免沿路租税。

臣请宣示有司,即日西幸。

”上大悦,自此驾至长安,不复东矣。

旬月,耀卿、九龄俱罢。

(节选自《唐国史补》卷上)材料二韩太保皋,生知音律,尝观客弹琴为《止息》,乃叹曰:“妙哉嵇生者也。

为是曲也,其当魏晋之际,《止息》与《广陵散》同出而异者也。

其音主商,商为秋声,天将肃杀,草木摇落,其岁之晏乎?此所以为魏之季也。

慢其商弦,与宫同音,是臣夺其君之位乎?此所以知司马氏之将篡也。

广陵,维扬之地,散者流亡之谓也;扬者,武帝后之姓也。

言杨后与其父骏之倾覆晋祚也。

《止息》者,晋虽兴,终止息于此。

”韩太保皋之为御史中丞、京兆尹,常有所陈,必于紫宸对百僚而请,未尝诣便殿。

上谓曰我与卿言于此不尽可来延英议及大政多匡益之。

亲友咸谓公曰:“自乾元以来,群臣启事,皆诣延英,方得详尽。

公何独于外庭对众官以陈之,得无不慎密乎?”公曰:“御史,天下之平也。

摧刚直枉惟在公,何在不可人知之?奈何求请便殿,避人窃语,以私国家之法?且延英之置也,肃宗皇帝以苗晋卿年老艰步故设之。

后来得诣便殿,多以私自售,希旨求宠,干求相位,奈何以此为望哉!”(节选自《大唐传载》卷上)1.材料二中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3分)上谓曰A我与卿B言C于此D不尽E可F来延英G议及大政H多匡益之。

2.下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幸”指皇帝到某处去,与《促织》“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中“幸”的含义不同。

B.“晏”指迟,晚,与《氓》“言笑晏晏”中“晏”的含义不同。

C.“流亡”指危亡,与《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中“流亡”的含义不同。

D.“倾覆”指覆灭,与《出师表》“后值倾覆”中“倾覆”的含义不同。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主题思想加上合适的艺术形式,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好作品。

这种说法勉强也能成立,只不过,那是指常规的好作品,而不是指真正的杰作,更不是指伟大的作品。

②伟大的艺术作品,没有清晰的主题思想,也没有简明的结论。

现在我们似乎说得出几句它们的主题思想和结论,但那是后人强加给它们的。

后人为了讲解它们、分析它们,就找了几条普通人都能理解的“拐杖”,其实那些“拐杖”都不属于伟大作品本身。

例如,人们常常会说《离骚》的主题思想是“怀才不遇的爱国主义”,说《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歌颂封建家庭叛逆者的爱情”,其实都是不对的。

在西方艺术中,荷马史诗,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几部最好的悲剧,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罗丹的绘画和雕塑,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的音乐,也都不存在明确的主题和结论。

讲得越清楚,就离它们越远。

③要用艺术方式来表现大科学家伽利略,有两种常规选择:一、通过伽利略对天文的观察和发现,表现人类与自然的贴近和较量;二、通过伽利略与罗马教会的冲突,表现科学与迷信、人格与神格之间的较量。

但德国剧作家布菜希特摒弃了这两种选择,他在剧作《伽利略传》中故意安排了一个最为难的结构:伽利略在教会的火刑威胁前屈服了,公开宣布自己的科学发现是谬误,教会因此赦免了他死罪,而他原先的学生和朋友也从道德上把他流放了,再也没有人理他;孤独的老人在二十年后又有了重大的科学发现,甚至比二十年前的发现更重要。

这让他的学生们产生了困惑:他当初该不该屈服?当初如果不屈服,必定死亡,那也就说不上后来的科学成就了;但是,屈服又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

显然,布菜希特自己也没有结论,甚至连偏向都没有,他让广大观众与自己一起卷入苦恼。

但对艺术而言,真正震撼人心的地方正在这里,它让人们因苦恼而高贵。

海南省海口市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海南省海口市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海南省海口市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陕西文学,激励几代人在中国文坛上,陕西文学占据重要地位,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彦等“文学陕军”深耕三秦大地,写出了《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主角》等重要文学作品。

他们塑造的梁生宝、孙少平、白嘉轩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引发万千读者共鸣。

“文学陕军”,何以如此耀眼?“90后”读者小禾今年春节再次捧起《平凡的世界》。

这是她第4遍阅读这部小说,每看一次,便感动一次。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尽管生活如此艰难,也不应该忘记最初的梦想。

”小禾说。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平凡的世界》,首次出版于1986年,至今已加印超过200次,销量超过2000万册。

如今打开热门购书网站的排行榜,《平凡的世界》仍在好评榜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读者彼此分享阅读感悟。

长期研究陕西文学的文学评论家邢小利说,陕西文化底蕴深厚,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相继出现了“十七年文学”“文学陕军东征”“文学陕军再出发”等文学发展高潮。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京夫、程海5位陕西作家的长篇小说同时在北京出版,文学评论界一度将之称为“陕军东征”。

陕西文学也为世界推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

早在1954年,柳青的小说《铜墙铁壁》就被翻译成英文出版。

1964年,英译本和日译本《创业史》出版。

2021年,《平凡的世界》马来文版出版发行。

此前,这部作品已被翻译成塞尔维亚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日语、越南语等多个语种。

目前,柳青、杜鹏程、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陈彦、叶广芩、红柯、吴克敬等10多位陕西作家的作品已在海外出版发行。

细细品读《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主角》等作品不难发现,现实主义、乡土气息、史诗品格、家国情怀的文学特质一脉相承,折射出陕西作家的文学风骨。

山东省临沂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除了讲求实用以外,我们还要有一种为学问而学问的兴趣,为真理而真理的态度。

逻辑就它的本身说,是一种纯粹科学。

逻辑之学,自亚里士多德轫创以来,经过中世纪,到九十余年前,一直是在冬眠状态之下。

而自十九世纪中叶波勒等人重新研究以来,突飞猛进,与纯数学合流。

由于晚近逻辑发展之突飞猛进,引起数学对于其本身的种种根本问题之检讨与改进。

写文运思而依照逻辑方式,是一件颇不易办到的事,好比在这个世界上,全然健康的人也不多见。

很少人能说他的运思为文全然无逻辑上的毛病,即使是逻辑专家,也不能完全办到这一点。

逻辑训练,除了积极方面可能助长我们的推论能力以外,在消极方面可以多少防止错误的推论,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帮助我们免除种种常见的谬误。

(摘编自殷海光《逻辑新引》)材料二:稻草人谬误是指在论辩过程中通过歪曲对方来反驳对方,或者通过把某种极端荒谬的观点强加给对方来丑化对方的诡辩手法。

就像树起一个稻草人做靶子,并自欺欺人地以为:打倒了这个稻草人,也就打倒了对方。

歪曲对方观点的重要手法有夸张、概括、限制、引申、简化、省略、虚构,等等。

例如,无政府主义者故意把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论点“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识”,歪曲为“吃饭决定思想体系”,并对这个荒谬的论点大加攻击。

有人驳斥了这一偷换论题的诡辩手法:【甲】“究竟何时、何地、在哪个行星上,有哪个马克思说过'吃饭决定思想体系'呢?【乙】为什么你们没有从马克思著作中引出一句话或一个字来证实你们的这种论调呢?诚然,马克思说过,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思想,【丙】可是谁向你们说过吃饭和经济地位是同一种东西呢?难道你们不知道,像吃饭这样的生理现象是与人们的经济地位这种社会现象根本不同的吗?【丁】如果说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同于吃饭,那么有钱人就不买书不看报只是当个饭桶喽?”稻草人谬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避强就弱、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即论敌本来为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很多论据,在反驳时,却避开对方所提出的那些强有力的、重要的、实实在在的论据,而专挑那些比较弱的、不太重要的、虚的论据展开反击。

2024年兰州市高三语文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兰州市高三语文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兰州市高三语文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卷2024.03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学者往往将中国文明的独特性与同一性,归因于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正统思想的塑造。

但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有其坚实的物质基础。

先从地理环境来看,青藏高原隆升形成三级阶梯式地貌,在阶梯过渡带及海陆交接处,是不同时期人们活动迁徙的地理空间,是孕育复杂多元人文样态的自然环境。

这种地理结构同时孕育了中华民族向内凝聚的统一性和对外开放的包容性。

西部地理结构内聚,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江河东流,生活在西部的人群,向东部大平原发展比翻越高原峻岭向西发展对自身更为有利。

北部地理结构开放,草原戈壁连接蒙古高原与欧亚大草原,使得北亚与东北亚的游牧渔猎人群多次南下,中原农耕人群多次南迁北上。

这就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运动方向:不断向内凝聚,多元融为一体。

再从经济条件看,作为中华民族主体部分的汉族所处的中原地带,在经济富裕和社会文明程度上始终高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四周边疆地区。

这种“中原富于周边”的地理优势,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原地带不对外扩张谋求生存空间。

我们应当看到,在中国历史上,随着人口的增多,中原农耕地区也不乏人多地少的生存困境,何以中原地带不对外扩张呢?这不得不从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农耕文明在生产方式上的显著特征在于“地理依赖性”。

由于长城以北的草原地带无法实行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只能在小农生产的条件下“高度内卷”,而不是对外拓殖经济版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高考模拟检测试题试卷学校:西关中学命题人:张焰(卷面150分,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娱乐时代的文学选择尽管有人无视他们的存在,有人轻视他们的作品,但却无法忽略这群“80后”作家在年轻人中的号召力。

前不久,一份由近十万名网民投票选出的“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名单上,既有李白、苏轼这样的古代文学大家,也有鲁迅、老舍这样的近现代著名作家,更有韩寒、郭敬明等受到年轻人追捧的青春文学写手。

毫无疑问,网络让文学加速进入了娱乐时代。

几年时间里,网络文学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文学“神话”。

从描写青涩爱情的青春小说,到描写困惑和挣扎的成长小说,一阵阵风潮来而复去。

到2007年,以惊险、刺激见长的“盗墓小说”大行其道。

系列小说《鬼吹灯》至今已出版了多本,销量惊人。

某著名导演有意将这部小说拍成电影,希望能打造成中国版的《夺宝奇兵》。

网络小说的走红让网络成为更多“80后”展示才华、表达自我的载体。

网络的平民化气质使文学更具娱乐性。

在网络上,这些年轻作家或网络写手如明星一般,可以拥有百万计、千万计的点击量。

不仅是他们的文学创作,哪怕只是生活纪录和个人言论,发表在博客上都可能演变成公众话题。

网络给“80后”提供了舞台,更成就了许多平民写手的文学梦想。

没有题材和体裁的限制,没有文字和内容的要求,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发表于网络上。

于是以“一文成名”者并不鲜见,一些作品或以精彩的故事、或以鲜明的特色吸引了网民的注意力,也赢得了出版商的青睐。

网络上的原创作品,也成了出版商挖掘畅销书的“金矿”。

网络成就了文学的繁盛,同时也预示了传统文学的失落。

书店里,纯文学书籍已经成为“配角”,摆在最显眼位置的,大都是经营管理类图书和时下热门的“说史”图书。

而在畅销书柜台上,知名作家的作品也被讲述都市情感的通俗小说、网络小说所包围。

文学类书籍在书店里受了冷落,却不代表读书的人少了。

网络和通讯行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有了电脑和手机,不但新闻、文学作品可以及时阅读到,连电影、电视节目都可以随时看到。

不少人觉得传统的纸质阅读不方便、购书成本高,而通过网络“点播”自己心仪的书籍则要方便快捷得多。

许多专业作家认为,现在传统文学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真正的好作品太少了。

一些作家创作脱离了现实生活,因此写出的作品不好看。

一些知名作家出现了“明星化”、“贵族化”的倾向,通过一两部作品成名之后,急功近利之心渐起,身为作家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感却越来越少。

有人戏称,现在一些作家,整日忙着做嘉宾当评委,剪剪彩题题词,越来越像明星;而明星则出书写成名故事、人生经历,越来越像作家。

出名要靠炒作、出书要靠运作,现在的文学界似乎越来越有娱乐界的味道。

娱乐时代并不是文学的洪水猛兽,年轻人的写作解构了过去狭隘的文学价值观,但是,正如时下一些娱乐晚会越来越不受欢迎,而学术讲坛类节目大放异彩一样,受众的口味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青年作家在解构传统的同时也要建构更有责任的文化价值观。

”1.下列属于现在传统文学衰落的原因的一项是()A.网络小说的走红让网络成为更多“80后”展示才华、表达自我的载体。

B.书店里,纯文学书籍已经成为“配角”。

C.在畅销书柜台上,知名作家的作品被通俗小说、网络小说包围。

D.网络阅读方便快捷,网络写作限制少,而现在传统文学本身缺少优秀作品。

2.下列选项中关于网络时代文学的“平民化”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写作没有题材和体裁的限制,没有文字和内容的要求,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发表于网络上。

B.网络的“平民化”降低了写作的“门槛”,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文学” 梦,都可以把网络当成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我的载体。

C.网络时代文学的“平民化”以娱乐的写作方式、自我的写作内容、自由的写作空间为特征,造就了很多平民作家,甚至“一文成名”者。

D.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如明星一般,拥有百万、千万的点击量,他们的文学创作、生活纪录和个人议论,发表在博客上都可以演变成公众话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韩寒、郭敬明进入“当红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名单,说明他们写作水平足以比肩李白、苏轼等古代文学大家和鲁讯、老舍等近现代著名作家。

B.网络文学更具娱乐性,给“80后”作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成就了许多平民写手的文学梦想。

C.网络和通讯行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人们不再进行纸质阅读了。

D.时下一些娱乐晚会越来越不受欢迎,而学术讲坛类节目却能够大放异彩,这说明学术讲坛类节目更具有娱乐时代的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诫子书张之洞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己半月余矣。

为父未尝一日忘汝。

父母爱子,无微不王.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令国是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

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

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

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

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递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

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

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汝之前逢,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

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

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

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

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

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

汝尽心求学,勿忘外骛。

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

父涛示。

(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勿惮.劳,勿恃贵畏惧 B.反足贻堂上以忧赠给C、为贱.卒,苦身戮力竭尽 D.当必亲炙之熏陶5.下列句子中,都属于张之洞送儿子到日本习武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①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②外寇纷来,边境屡失③学校肇开④不与汝之性情相违⑤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⑥得学问上之益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之洞十分关爱儿子,在儿子离家半月后,就急着写信给儿子,把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都告诉他,让他安心学习。

B.张之洞的儿子从小喜欢卖弄才华,常常捣乱课堂,无心读书,张之洞认为凭他的资质不可能再考取更大的功名。

C.张之洞认为,即使科举没有废除,儿子最多也只能考中一个秀才,而当时各位前辈则不认同张之洞的这个看法。

D.张之洞告诫儿子,就算将来毕业后,靠父亲的庇护能谋得一官半职,也要好学上进,体察民情,不要放纵自己。

7、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3分)②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

(3分)8.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4分)寒暧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9、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5分)10、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妙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2),才下眉头,。

(3)此情可待成追忆,。

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

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25分)分析题安勇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

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

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

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

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

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

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先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

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词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

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

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

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