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

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

02
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城乡户籍限制,实现城乡居民的
0福利待遇差
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福利 保障制度,如社保、医保 等,导致农民工缺乏安全 感。
工作环境恶劣
部分企业忽视安全生产和 职业卫生,导致农民工身 体健康受损,影响其工作 积极性和稳定性。
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
劳动合同不规范
部分企业与农民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不规范,存在工资拖欠、加班 无酬等问题。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不完善
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 策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民工荒现象概述 • 民工荒形成的原因 • 解决民工荒的对策 • 政策建议和展望
01
民工荒现象概述
民工荒现象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民工荒形成的原因
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
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传统劳动 力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和资 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对劳动力需求减 少。
文化素质提升
加强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提升,提高其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工全面发 展。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创造 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农民工 就业。
服务业发展
重点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家庭服务业 、物流快递业等农民工较为集中的行 业,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鼓励企业转变用工观念,重视 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提高
对农民工的吸引力。
推动企业改善用工环境,优 化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增 强企业对农民工的吸引力。
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 管理制度,完善员工的选拔、 培养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

当前民工荒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当前民工荒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当前民工荒问题产生地原因与解决对策近年来,有着近9亿农民地中国首次遭遇了“民工荒”,打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地神话.在广东东莞首次官方确认民工紧缺以来,随后此波迅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其中尤以珠三角地区为甚.民工荒问题日益凸显使长久以来地劳动力市场地矛盾真正摆在了政府和企业地面前.一、“民工荒”问题地原因分析(一)农民工地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随处可见.根据全国总工会地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各行业拖欠9800万农民工工资约1000亿,其中建筑行业所占拖欠比例为70%.同时,一些企业劳动环境恶劣,加班时间长,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导致了员工地高流失率.(二)农民工工资增长过慢.“有关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区l2年来月工资只提高了68元.佛山不少企业外来工月工资在l0年前就已达到600—1000元,但现在还是这个水平.而这些年来消费物价总体水平已明显上升,导致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实际工资水平地提高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三)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地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地实际成本.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地重要因素.(四)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有人认为,经济地超速发展和工业地规模扩张,对农民工需求地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地情况下,民工荒地爆发是势在必然.就目前实际存在地民工荒问题而言,则可以认定为是对工业扩张地预计不足造成地.(五)农民工供求出现结构性矛盾.客观上,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在岗位供给和劳动力供给之间出现了“知识断裂”.主观上,各企业招工条件苛刻,在低劳动强度地企业,普遍倾向于招收性格温和易于管理地女工.年龄期限一般要求在l8-25岁.在社会性别比例总体上男性多于女性,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地凸显,新生代农民工数量下降地情况下,片面追求青年女工地招供标准是企业自己造成用工短缺地主观原因.(六)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地推进、中部崛起迅速,中西部农民工输出基地地安徽、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地城市也成了农民工地有力吸纳地.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地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地流向地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地民工荒.(七)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农业收入增加.“提高农产品价格”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农民务农地积极性,与中央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取消农业税地决议一起综合为农民收入增加、负担将进一步得到减轻地良好期许,这对农民工回乡务农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另外一方面,农产品价格地提升,对于生活在城市中地农民工来说则大大增加了生活地成本或降低了生活地质量.所以农产品价格地提高可以构成农民工回乡地主动和被动地双重原因.(八)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农民工在市场流动中实现地劳动力配置,确实与政府、单位计划管理没有太大关系,政府组织地流动仅占3%,而90%以上都是农民工自己或亲友运作地”.虽然农民工地外出务工收入已经构成当地农民收入地主要增长点,是带动内地消费市场发展和产业发展地重要资金和人力资源,但是各农民工输出大省并没有对此有多少服务性作为,农民工地流动基本上一直处于自发地、自谋生计地状态之中,因为自发性总是与一定地盲目性相生,在供求之间缺少必要地信息沟通渠道和有效地组织行为是在农民工绝对供给量可以确保地情况下仍然爆发民工荒地重要原因.二、“民工荒”问题地解决对策农民工作为人力资源重要组成地一部分,为中国地经济地发展做出了很大地贡献,然而令人痛惜地是正处于经济飞跃发展地中国却在逐渐地流失这种宝贵地资源.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要足够地重视起来以及很有必要采取相应地对策来解决这种问题,促使中国经济健康繁荣发展.笔者通过研究将解决“民工荒”问题地对策分为以下几点:(一)积极塑造“以人为本”地企业组织气候,努力构建“权利平等”地权益保障制度.作为一个企业其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这种利润最大化不应该在牺牲员工利益地基础上来追求地,任何一个员工作为企业地一员,不论是正式地还是临时地,都应该得到相应地尊重和权益保障,农民工也是如此.虽然农民工一直工作于企业地最基层,但是他们对企业地贡献功不可抹,并且随着农民工整体素质地提高,企业地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这支生力军.鉴于以上分析,企业要想在同行业中取得竞争力除了先进地技术和科学地管理制度,还需要在企业中塑造“以人为本”地组织气候,把农民工地利益放在第一位,除了要增加货币工资和使收入得到保障以外,也要使非货币效用提高起来,例如改善工作和居住环境以及提高生活伙食标准等,还有要在企业创造一种良好氛围,突出每个人都是企业重要地一员,让农民工切身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和尊重感.同时要实实在在落实农民工各方面地权益保障问题,让每个民工都能充分享受到人身自由权利、就业权利、生活权利和子女受教育权利.(二)加强政府行政职能,创造和谐社会氛围.民工在流动地过程中,政府所起地作用应该说是举足轻重.首先在最初开始,农民工从输出地区流入到输入地区,政府要发挥好交通红绿灯似地引导作用,设法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加快劳动力需求信息地传递速度,减少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地盲目性;同时要大力传播当地政府和人民对外来农民工地关心、重视和爱护,迅速增强农民工特别是第三代农民工地区域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且要打破传统地政府本位主义,消除制度性地就业歧视,创造出一种和谐地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完全竞争性地正规地劳动力市场,让每一位劳动力在工作选择面前人人平等,都能通过公平地合理地手段来选择自己地工作岗位,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限制民工地择业范围,要把他们从社会地最低层次中彻底解放出来.其次在民工投入到工作地过程中,政府要大力发挥监督作用,监督企业要提高《劳动法》执法力度,应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 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另外政府要大力清除社会歧视现象,构造人人平等地气氛,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这其中包括消除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农民工身份转换制度”,以在城市工作达到一定工作年限为主要条件,给予农民工城市户籍,从而逐步转换农民工身份,并在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农民工平等待遇,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困难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地机会,以降低农民工在城市地生活心理成本,减轻其心理负担.(三)学校、政府、企业强强联合,培养专业对口技术人才随着技术地进步和产业结构地调整,现在地企业越来越需要一定技术地高素质人才,而这些技术人才应该是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地发展要求,不应简单得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肤浅地理论知识上.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如果光靠职业技校培养人才,除了在资金上和实验设备短缺以外,还不能及时了解到社会急需地热门专业等方面信息,培养出来地人才不仅没有实践经验,而且部分专业过去老化,难以满足企业地用工要求;而完全依靠企业来培养人才,这些人才缺少系统理论指导,导致人才成长地速度慢和效果差.所以如果说学校是人才培养地摇篮,那么政府应该是后备军和传达器,企业应该是人才成长地基地.培养优秀地技工,应该倡导学校、政府、企业紧密结合,共同培养企业需要地专业人才.只有三者联合,理论联系实践,学校为技工人才地培养奠定基础,企业为技工人才地成长提供舞台,政府为学校提供资金和传达及时信息.学校地教师做企业地顾问,研究技工地培养方向;企业地专家做学校地客座教授,为学生讲解实践技能,政府提供资金,扩大教学规模,辅助学校培养社会急需人才.三者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培训就业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技术荒”而导致地“民工荒”现象.(四)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企业和地方政府如果对劳动力成本优势过度依赖,而忽视对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地关注和引导,往往会导致资本地短视化和劣质性,就难以长期支撑地方经济地繁荣,缺乏可持续增长潜力和市场应变能力.从目前劳动力市场反馈地信息,劳动力不可能“无限供给”,中国企业地“劳动力成本优势”已逐步显示出它地疲态,包括印度、越南在内地不少东南亚国家正在以更低地劳动力价格吸引外来投资.因此,政府和企业应清醒意识到要保持和促进地区经济地长期稳定发展,不能延续走低投入低产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道路.要从根本上解决“招工难”问题,需要走产业升级换代地道路,应通过多年来地资金积累,不断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地技术含量,逐步过渡到走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发展道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减少对劳动力地过度依赖.。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一民工荒的原因:1.长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不足以补偿城市用工量。

2.劳动力工资粘性、工资增长慢。

近几年来,工人的名义工资只有小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工资的负增长状态。

并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

所以当前的民工荒是总需求迅速上升而工资调整呈现粘性的宏观经济波动。

3.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

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成熟,新型产业需要具有相对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技术水平落后和职业教育的高收费阻碍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形成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4.国家的惠农政策效益、“三农”扶持力度加强、鼓励农民创业。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陆续出台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经济收入。

5.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

6.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

7.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

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的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的实际成本。

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的重要因素。

8.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

经济的超速发展和工业的规模扩张,再加上09年来经济回暖使制造业企业形势大好导致用工量急剧增加,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本土劳动力需求对农民工需求的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的情况下,民工荒的爆发是势在必然。

9.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中部崛起等,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的流向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的民工荒。

民工荒问题

民工荒问题
不仅要关注经济的发展,更要关注为经济的发展作出突出贡 献的人们——农民工群体。善待农民工吧,就是善待我们自 己。让他们和所有人一样,生活得幸福、生活得有尊严!

关心农民工身体健康。 关注农民工的心理健康。 提供灵活的工作和休假时间。


3、规范企业用工合同管理,确实维护农民工合法 权益 4、搭建教育培训平台,确保农民工整体素质得到 提升


努力抓好宣传教育,使农民工懂技术、守纪律、有 作为。 企业要针对农民工开展回乡创业的指导性培训。
5、注重人文关怀、搭建文化平台,确保精神生活 得到充实
摘要
“民工荒”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 结果,它同样也告诉了我们市场是公正的,在市场经济的 条件下,劳动力也是经济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资源,即使 在中国这样13亿人口的劳动力供给大国,民工们依然有着 其让人不可轻视的比较优势———这提醒着世界:任何
人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善待民工。
出现“民工荒”问题的原因


物质上的关心是稳定的基础。 企业要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充实和丰富农民工 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质量。
总结: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要让人民生活得幸福,生活得
有尊严。”那么,当我们把善待民工问题作为一种责任真正 落到实处的时候,我们便维护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的尊严。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的今天,我们
国家政策的影响 中央新农村政策 西部大开发战略 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 漠视人性过度追求利润
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对外界环境反应迟钝
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薪酬管理体系,确保劳动待遇得到落实

推行岗位工资制度。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一、概述近年来,“民工荒”现象不仅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而且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农民工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分析“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民工荒”是指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跟不上劳动力的需求,导致许多企业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

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以及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等诸多问题的综合影响。

解决“民工荒”问题不仅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1. 背景介绍:“民工荒”现象的出现及其对社会的关注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民纷纷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民工荒”现象一直存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背景、原因和对策等方面探讨“民工荒”的现象。

“民工荒”现象是指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数量不足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状况。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民工荒”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

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尤为严重。

收入待遇问题: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拖欠工资、降低福利待遇等,导致农民工在城市工作难以获得足够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就业环境恶劣:部分行业的工作环境较差,安全措施不到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使得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缺乏安全感。

职业发展受限:农民工在城市往往从事临时性、低收入的工作,职业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实现自我价值。

农村劳动力过剩: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逐步减少,耕地面积有限,农民纷纷进城寻找工作,导致“民工荒”现象出现。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得部分农民工回流到家乡附近地区。

民工荒

民工荒

【官媒评论】浅析“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自2004年以来,从我国沿海地区开始,逐渐产生了“民工荒”现象,并向内地延伸发展的趋势。

(民工荒,指2004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地出现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招不到工人的情况。

)中国有着一亿多(据农业部称,有1.5亿多)的剩余劳动力,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呢?民工潮是一种人口流动现象,“民工荒”则是人口流动中的反常现象。

“民工荒”的出现,给我国带来许多变化,无疑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在“民工荒”问题的原因分析中主要涉及到国家的一些政治经济政策,西部大开发、中央新农村政策这些间接原因,而企业管理制度则是“民工荒”出现的直接原因。

一、出现“民工荒”问题的原因(一)国家政策的影响1、中央新农村政策。

就改变农民收入的农村政策而言,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减轻农民负担的相关政策,二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相关政策。

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主要是“税费改革”政策,同以往比较,最近这几年各级政府格外关注和重视“三农”,是向“三农”投入最多、改革力度最大、取得效果最好的时期,中国的税费改革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农业税的取消,种田还有补贴,对农民来说,是破天荒的事情,是中国农民几千年来头一遭遇到的好事。

农民对于新政策的反响自然强烈。

部分农民重新考虑在家种田的价值,权衡利弊,选择回流,留在家里种田。

这可以说是“民工荒”一个重要的外部环境。

2、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农民工的吸引)。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中西部劳动力大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启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开发战略,以确保西部近4亿人民过上富裕生活。

西部大开发于2000年开始启动,4年来,西部地区投资和经济增长加快,国内生产总值年均超过8.5%。

西部地区各地方政府从政策、政府职能、法制环境、市场体系建设等软环境到基础设施、通讯等硬环境建设都作了出色的努力,这些努力为吸引外资,为当地特色产业的兴起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承接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民工荒

民工荒

2.我国沿海地区屡屡出现“民工荒”现象,对这一现象的产生根源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解决建议。

1)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尤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

“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2)根源(1)经融环境因素。

2008年金融危机不少企业减产停产从而大幅度裁员以后出现的用工反弹,这些企业忙活的大都是“短单”和“小单”,带有很强的季节性,后续订单无法跟上,这些农民工再度被裁减,这对他们的精力和感情都是一大打击。

(2)工资待遇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地方虽然一面在闹“民工荒”,但是还是有很多农民工无法就业,根本原因就是待遇太低。

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使得很多企业把工资压得很低。

现在虽然接到了订单,但是很多订单只是企业为了稳定客户而接下的“薄利单”,有的甚至是零利润,所以即使是缺人,也无助于提高农民工待遇。

(3)国家对农业扶植政策因素。

自2008年年底大量农民工返乡以来,各地为了稳定农民工就业采取了很多有利措施,比如扶助农民工创业、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等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缓解金融危机下农民工的就业难题,而且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也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为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贮备实用型技术人才3)对策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2008年以来为了化解农民工就业难题所采取的措施必须继续坚持,尤其是一些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效应的措施,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准备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信息服务,与劳动力输入地加强沟通与合作,及时为农民工发布就业信息,避免农民工盲目地流动。

对于劳动力输入地政府而言,一方面要及时发布信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工保障制度,改善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以此吸引部分农民工回流到沿海务工;同时更要从信贷、税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提高他们的生存发展能力。

民工荒

民工荒

“民工荒”的成因及解决对策“民工荒”的含义:“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尤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

“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春节过后,各地企业纷纷招工,但却招不到人、招不够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民工荒”的现象已经出现了好几年,那么究竟什么因素导致节后的“民工荒”?“民工荒”的成因:首先,说一下“民工”一词的由来,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的引入、私营企业的不断涌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那些为谋生从农民中脱离出来到城市中打工的就被称为民工。

他们的出现,是由我国东西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城乡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从中西部地区涌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从农村涌向城镇。

而他们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作,工资较低,生活条件差。

一部分从事城市基建工作,他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根本没想过拥有房子,医疗、孩子受教育、劳动安全与保障等一系列大大小小问题未能解决。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工厂倒闭,很多工人面临失业下岗的威胁,生计不保。

这些工人本来就没有较高的劳动技能,为找工作而到处奔波,浪费了不少时间与金钱,于是干脆回老家。

而我国正处于产业调整的动荡时期,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型产业转变,这过程中,素质低的劳动力将被时代和社会发展淘汰。

但鉴于我国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需要大量劳动力,而我国又是人力资源大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但却出现了民工荒。

原因是深层次的,农民工无法在迅速发展的城市、经济的增长而得到应得的利益,在城市中种种的困境使他们对这个留下奋斗的足迹的城市失去了归属感,加之第二代农民工的观念已经大大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了。

第二,民工自身思想观念的改变。

第一代的民工主要出生在80年代之前,他们要么选择在就近城镇打工,要么选择远离故土的城镇打工。

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全文)

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全文)

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劳动力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迁移和流动是劳动力在寻找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现象,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使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劳动者从衰落的产业和地区向进展迅速的产业和地区转移,保证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率,促使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平衡,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劳动力的流动分为三种形式: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劳动力行业性流动。

我们这里主要讲农村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即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的转移。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阶段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选择优先进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和城市改革的顺利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历经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转移。

这一阶段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基本上没有受到政府的限制和干预。

1949―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RM生活稳定,城市进展迅速,同时,GJ在这一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提高,从而导致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第二阶段1958―199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起大落。

从1958年到1978年,GJ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调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如1957年《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1962年《关于加强户口治理工作的意见》、1964年《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等条例。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处于萎缩状态。

在这一阶段,农村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同时,政府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和食品供给的压力,严格操纵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限制企业从农村招工。

第三阶段1992―2000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地区转移。

“民工荒”现象分析

“民工荒”现象分析

“民工荒”现象分析提要本文从“民工荒”现象出发,结合其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工荒;供给;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内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而形成的“民工潮”,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劳动力转移的一道巍巍壮观景象。

但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却陆续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成为了中国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民工荒”原因分析(一)企业较少提高农民工的工资。

一是贸易环境限制。

国际贸易条件恶化,企业无力承受劳动力价格的上升。

在我国民工输入集中地,很多生产企业情愿开工不足也不愿意提高工资,因为这类企业大多数为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价格是企业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

当前贸易环境下,产品利润低,企业又无法提升出口产品价格,因此无法给农民工更高的工资;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以劳动力的低廉作为产品的比较优势,因此在贸易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若提高劳动力的成本,则意味着失去其比较优势,从而给企业提高劳动者的工资造成困难。

(二)政策刺激,国家投资加大,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

以前是“孔雀东南飞”,绝大多数农民工前往广东地区,现在随着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逐步缩小,给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许多农民工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能找到工作,所以现在是“孔雀满天飞”,许多农民工选择在自己的家门口打工,放弃了外出务工。

(三)农民工的结构及观念发生变化。

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

与父辈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式”的生活;他们维权意识更强,希望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而不仅仅是生存下去。

“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不断增加,使农民工作为一个整体社会、务工城市及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工荒是由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

民工荒是由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

民工荒是由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一、“民工荒”现象概述“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

“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民工荒”最早出现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主要城市,集中表现在春节期间出现的季节性短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好转,很多生产企业的订单大量增加,却普遍招不到生产工人。

甚至在劳动力输出大省的我国中西部地区,也出现普通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二、“民工荒”表现(一)知识性民工荒知识性民工荒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民工的短缺。

这类民工荒主要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所需要的劳动力素质也越来越高也就造成了知识性民工荒。

调查现象显示,10年劳动力供给特点:电子、鞋业、服装等传统制造业仍有较大的用工需求。

企业招聘人员难易不一,优质的企业由于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但是劳动密集型、工作时间长的企业则会存在一定的招工难问题,这类企业约定的月基本工资通常徘徊在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再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相应增加员工的收入,预计这类企业需求员工不少于30万人,其中普工约24万,技工约6万。

现在我国沿海地区仍然有许多加工型企业,而这类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有许多工人是从农村来的,因而没有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用人方与求职方没有形成良好的匹配性,因而形成了知识性民工荒。

(二)性别性民工荒出外打工者大多为男性,他们肩负起家庭的责任,而女性大多在家里负责家务。

但事实上很多岗位需要女性劳动者。

比如说服装纺织行业、新兴起的旅游服务业。

因此出现了性别性民工荒。

(三)地区性民工荒我国地区发展程度还是相差很大的,大多数农民喜欢到发达的城市进行务工,例如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很少有农民工不愿意去西部地区工作,因而在西部地区就会出现职位的空缺,出现了地区性民工荒。

民工荒的名词解释

民工荒的名词解释

民工荒的名词解释民工荒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所谓民工荒,指的是城市中劳务市场供求失衡而导致的劳工短缺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就业岗位无法填补,就业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解释民工荒的原因和后果。

首先,民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工资待遇不公平。

一部分城市劳动力更愿意选择企业工作,因为企业往往给予更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

而农民工往往因其劳动力技能相对较低,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且收入较低。

这导致城市就业市场的劳动力供给不足。

农民工的待遇改善和合理的工资调整将能够缓解民工荒。

其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是导致民工荒的原因之一。

许多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时,无法将子女随同携带到城市居住,因而子女只能留在农村,由父母的亲戚或他人照顾。

这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困难,也导致了农民工丢失了许多城市的工作机会。

如果政府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父母照料政策,将有助于改善农民工的家庭困境,减少农民工的流失,缓解民工荒的情况。

此外,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不足也是造成民工荒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劳动者具备多方面的技能,而农民工大多缺乏这种多样化的技能。

许多农民工在大城市从事重体力劳动,但随着城市工业结构的变化,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如果农民工不能及时获取新的技能和知识,就会难以适应城市市场的变化。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投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适应能力,以减少因技能不匹配而引起的民工荒。

民工荒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

首先,劳动力短缺给各个行业的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

许多建筑工地、工厂和农田都面临着人手不足的困境,导致项目延期,产能减少以及成本上升。

这势必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其次,民工荒还加剧了不公平收入分配的问题。

由于劳动力短缺,雇主为了吸引更多的劳工,不得不提高工资待遇,这使得部分雇主在支付更高工资的同时,削减其他福利成本,从而导致劳动者的福利待遇不平等。

民工荒调查报告

民工荒调查报告

民工荒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和工程数量不断增加,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完成。

然而,在近年来的实际施工中,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即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民工荒给建筑业和其他相关行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扰和挑战。

本报告致力于对民工荒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使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

问卷调查针对了不同地区的建筑企业和劳务中介机构进行了广泛的覆盖,共收集到了1000份有效问卷。

访谈则选择了多个建筑工地的管理人员和一些民工代表进行深入访谈。

三、调查结果1. 招工难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招工难是造成民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a. 建筑劳动力需求的迅速增加,使得用工需求和供给之间出现巨大的缺口。

b. 移民工人回流问题,由于生活成本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农民工选择回到家乡或迁移到其他城市,导致用工供给减少。

c. 三高工种的薪酬不高,劳动强度大,吸引力不足,从而很难吸引到足够的劳动力。

d. 规模较小的企业无法提供稳定的工作机会和良好的待遇,劳动力更倾向于选择规模较大、待遇较好的企业。

2. 用工难除了招工难,用工难也是造成民工荒的重要原因。

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工地管理人员提到了以下问题:a. 就业条件恶劣,包括住宿条件差、食堂饭菜质量差等,难以吸引和留住工人。

b. 工人权益保障不到位,包括工资拖欠、加班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工人流失较大。

c. 工地安全问题频发,造成工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工人对工地安全的担忧加大。

d. 环境污染和噪音扰民,使得周边居民和工人对工地持有负面印象,影响工人选择。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民工荒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案:1. 政府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劳动力向建筑行业集中,鼓励民工返乡创业,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扶持政策。

2. 提升待遇:建筑企业应提高劳动者的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住宿条件和饮食待遇,提高工资水平,改善工人权益保障机制。

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的分析

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的分析

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的分析有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研究的分析近年来,企业用工短缺的“民工荒”状况已经波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

金融危机后,由于经济复苏,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

我国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却出人意料地大范围出现民工荒,其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以浙江省为例,通过调查,对企业用工现状以及“民工荒”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解决“民工荒”问题提供参考。

一、农民工的定义《中国现代社会学辞典》中将“农民工”定义为“拥有农业户口、被人雇佣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

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

本文所说的农民工主要指的是狭义的农民工。

“民工荒”则是指城市经济需求的民工劳动力普遍高于民工愿意和能够提供的劳动力,即民工劳动力出现短缺。

社会各界用“民工荒”这个词概括了我国部分企业招不到农民工这一现象。

二、浙江省企业“民工荒”现状及特点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半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农民工回流现象。

作为返乡潮的延续,春节过后,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出外打工,而是留在家里等待观望。

到下半年,随着经济的复苏,企业久违的订单重新增加,闲置的生产线重新开动,可工人找不到了。

据调查,此次民工荒具有以下特点:(一)从行业看,缺工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此次“民工荒”中找不到人的企业多集中在对农民工需求大、工资收入低、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加工制造业和服务性行业。

统计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占39.1%,建筑业占17.3%,服务业占11.8%,排在前三位。

从工资看,农民工收入最低的行业为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和制造业,他们的月均工资分别为1264元、1276元和1331元。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第一篇: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一民工荒的原因:1.长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不足以补偿城市用工量。

2.劳动力工资粘性、工资增长慢。

近几年来,工人的名义工资只有小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工资的负增长状态。

并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

所以当前的民工荒是总需求迅速上升而工资调整呈现粘性的宏观经济波动。

3.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

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成熟,新型产业需要具有相对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技术水平落后和职业教育的高收费阻碍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形成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4.国家的惠农政策效益、“三农”扶持力度加强、鼓励农民创业。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陆续出台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经济收入。

5.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

6.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

7.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

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的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的实际成本。

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的重要因素。

8.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

经济的超速发展和工业的规模扩张,再加上09年来经济回暖使制造业企业形势大好导致用工量急剧增加,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本土劳动力需求对农民工需求的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的情况下,民工荒的爆发是势在必然。

9.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中部崛起等,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的流向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的民工荒。

民工荒、技工荒之原因分析

民工荒、技工荒之原因分析

民工荒、技工荒之原因分析民工荒、技工荒还将继续持续下去,彻底缓解,要等到15年之后。

只有生育前面放开,才能在15年后缓解人力短缺问题。

目前只能一边放开一边改善制度,如增加技工工资、评功评奖、升迁向技工倾斜等来刺激积技工的短缺现象。

标签:民工荒;技工荒;原因;分析;计划生育1 现状各大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招用技工难、招农民工难的想象。

这和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在制度层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1.1民工荒现状民工荒是指农民工短缺、供不应求、用人成本增加等一系列现象。

造成这种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均和计划生育长期实施的后果密切相关。

民工荒目前不但是荒的问题,而且呈现老龄化现象,因为年轻的民工已经缺少,有的企业不得不招用老一点的农民工。

在各大企业招用的农民工当中,五六十岁的人员比例逐年升高,十年之内,这些人员都将陆续退出工作,尤其是劳动强度比较高的工作。

年轻的农民工将更加难找。

1.2技工荒现状技工荒是指技工短缺,难于招收、成本增加、人才缺乏的一系列现象,和民工荒有许多类似之处。

而比民工荒更加严重的是,现有的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学生,由于技工的发展空间的局限,都不愿意做技工,现有的技工很多还在想着跳槽或者正在跳槽,一些技工已经成功跳槽改行,导致技工更加难找。

另外是人员的缺乏,想培养自己的技工,找不到人,没有人的来源也无济于事。

2 原因2.1计划生育导致民工荒现在呈现农民工老龄化的现象很普遍,但缓解的前景并不乐观,老一点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子女已经上了班的。

这些人员目前还能勉强工作,很多做工的也就是为了贴补家用,再过十年这些人都已经六七十岁,不得不退出劳动市场。

都是独生子女也已经工作,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可以补充的劳动人员。

民工荒将更严重。

2.2计划生育导致技工荒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倾注了一生的心血,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培养一个孩子,从个人意愿上讲,每个家庭的父母其目的是绝不会是培养一个当技工的孩子,因此,这些子女不愿意做技工就成为必然。

农民工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农民工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农民工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在中国社会中愈发突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农民工作为来自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他们面临着工资低、工作条件差、社会保障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这使得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

一、原因分析1. 就业机会不足农民工之所以走出农村,前往城市打工,主要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然而,由于城市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导致城市就业岗位的供给相对有限,无法满足农民工的需求,进而造成农民工问题。

2. 用工成本压力大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民工往往以相对较低的工资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各类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普遍选择聘用农民工,这导致了农民工工资的“下沉”,长期以来,农民工没有得到应有的工资保障。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民工由于户籍限制等原因,往往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他们在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因此,社会保障的不完善也是农民工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解决方法探讨1. 加强职业培训为了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

政府可以建立相关培训机构,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农民工提升技能,从而提高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2.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实施,保障农民工的工资、工时、休假等权益,提高劳动法律意识。

3.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长期之策。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减少农民工流入城市的需求。

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加大力度推进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通过改革户籍制度,争取给予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

同时,建立健全农民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制度,为农民工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民工荒

民工荒

• 南方周末记者试图对民工荒的真相与假象作出描摹与解释, 并且研究了沿海与内陆一些地区人口流向变化数据,发现 了十年里的两度内流,发现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潮已 经从单一流向沿海地区,变成了广袤国土上许多个流动的 漩涡。 • 只要有空气和土壤,一小星火种都能点燃一个地方,江苏 睢宁东风村的故事便是一例。而农民的创业之火一旦被点 燃,连这样一个贫困的村庄都能在短短5年间聚集3000打 工者。 • 更大的漩涡当属重庆。从“农民城”到出现民工荒,显影 出这个城市上十年来日渐活跃的经济生机,而制度变革是 否会释放出进一步的吸引力,亦值得观察。 • 当许多企业大喊民工荒时,“十二连跳”事件之后成为血 汗工厂代名词的深圳富士康,却依然门庭若市广受工人青 睐,最直接的原因是薪水。这个代工巨头的加薪空间从何 而来,如何消化? • 更有趣的是,即使深圳的富士康已经挤不进去了,许多年 轻人却死活不愿意回到自家门口的富士康。
对民工荒的思考
• 民工荒只是春节荒? • 谁在慌张谁不慌?
• 内迁能解决招工难吗? • 目前企业们如何应对涨薪?
一般在春节过后,民工回家过年,很多在了 家乡或者在离家更近的地方工作特别在越 来越多的加工型,劳动密集业往内移,更 加加重了原来加以工型业为主的城市的民 工荒。但是这个问题绝对不是说民工荒只 是春节荒!要切实分析它的本质原因。
从今年6月以来,中国各大中城市陆续发布工 资指导价,调查显示,工资涨幅为10%至 30%不等。基于薪酬价格不断上涨的压力, 一些沿海城市的制造业有向内陆迁徙的趋 势,一些制造企业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也 与此有关。 那么企业应该充分发挥人力资 源优势,有效控制人力成本,这就需要一 个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制定一个详细的人力 资源规划,赢得企业和个人利益的双赢! 少,计划生育的作用初步出现 。 2、用人需求增加,加入WTO、新增企业多,制造基地向中国转移。 3、性别需求失衡,女工需求过大,男工相对过剩。 4、区域需求不均衡,用人单位户籍限制不合法,民工西行或北上,孔 雀不再东南飞 。 5、农民收入增加,部分民工转向农业,民工外出减少。 6、教育事业发展,就业时间推迟,劳动力资源短期供给不足。 7、生活水平提高,自愿失业人数增加。 8、黑职介、传销、色情场所等不利影响,因思想包袱民工外出减少。 9、用工年龄限制严,导致年龄性民工荒。 10、 工资水平低,生活环境差,民工外出就业人数减少。

民工荒的成因与对策

民工荒的成因与对策

当前劳动力短缺的成因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外出务工就一直成为我国突出的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现象。

涌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工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4年年初, 有着九亿农民的中国首次遇到民工短缺的现象, 打破了民工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

一、农民工出现的历史与现状农民工,简称民工,是中国大陆特有词汇,指身为中国大陆特有的农业户口身份的工人;指从农村进入城市,依靠替雇主工作为谋生手段,但不具备非农业户口的社会群体。

由于中国大陆至今未废止的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民工”成为这一制度之下特殊群体,也是城市被雇佣者中劳动条件最差、工作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许多民工遇到黑心雇主连基本的工资都拿不到, 甚至还会遇到各种处罚、克扣、歧视甚至体罚和遣返等严重侵犯人身权利和尊严的事。

二、六大因素导致劳动力短缺:(一)经济回暖致使部分企业订单集中出现,企业用工需求随之加大。

去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几乎成了东部企业力挽狂澜最直接的牺牲品。

而今年经济回温,不少外向型企业外来订单逐渐恢复,企业用工需求随之加大,许多企业又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

(二)工资待遇缺乏竞争力。

工资缺乏竞争力、企业订单量大集中等多种原因,导致了劳动力短缺、招工难。

(三)新生代农民工:工资再高,我也不会做普工。

当前80后和90后逐渐构成外出农民工的主体。

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条件、受教育程度以及对互联网信息的接受程度,都与自己的父辈有很大不同,养家糊口的压力也远没有父辈大,他们的择业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包食宿、加班带来的有限工资已经很难吸引他们,他们更重视个人发展前景、自由时间、工作轻松度等,大都不愿意做流水线上的普工。

(四)国家在农村推出的惠农政策增多,返乡农民工多就近择业。

2010年“一号文件”中惠农政策增多,更加完善了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加大了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等源源不断的惠农政策,使得农民在家乡的收入有所增加,另外国家允许大型国有企业从农民手中租赁土地的改革,也催生了一批新兴的闲散农民,他们单靠出租土地的收入就足以维持生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工
我国正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但我国的高级技工特别是年轻的高级技工却严重短缺,两者形成强烈反差。

在各地的人才市场上,企业高薪招不到高级技工的现象愈来愈多。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青年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技术人才日益短缺,青年在高技能人才中的比例更是越来越小,很多地区青年高级技师的数量竟为零。

随着老一代高级技能人才的逐渐退休,很多企业原本就奇缺的高技能人才出现“断层”现象,并已实际上威胁到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未来。

目前正是很多大中专学生找工作的时期。

而在求职市场上,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边是企业开出高薪却找不到需求的人才,另一边却是众多拥有高学历的求职者就业无门。

有关专家认为,“技工荒”将伴随中国工业化进程长期存在,目前的技工人才缺口如此之大,体制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

现在社会生产中出现用工荒的情况越发的严重,导致一些企业濒临于停滞和倒闭状态,这种现象很值得各个行业回味, 而目前我国高级技工人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违背了贯彻实施三个代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国家方针政策。

二、原因分析
1、高等教育的跳跃式发展,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到2002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275万人,增幅高达154.6%,用飞跃来描绘中国高校招生规模的变化一点也不为过。

这使得数百万人享受到了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我国高校仍然缺少优秀人才,而且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国内许多高校,包括工科院校,普遍缺少培养优秀技术员和高级技工人才的氛围。

高校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形成结构性矛盾。

第二产业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短缺,农民工干不了,大学生不愿意干;第三产业,尤其是法律、金融、会计、管理、营销等行业需求中高端人才,但新毕业大学生难以满足行业需求。

2、技校不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学校教育跟企业需求严重脱节。

很多技校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待学生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才发现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这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浪费,一方面企业因为招不到合适的技工而发愁,另一方面,学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上火,学校因为学生的就业率不高而着急。

据《深圳商报》2011年1月7日的报道指出,深圳技师和高级技师总量仅2000余人,占全市技术工人总量的0.14%。

而深圳
每年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为3万人,缺口高达九成。

据深圳市职业介绍中心的数据显示,仅2010年的8月,深圳技术工人岗位缺口就达8500多个。

《青岛日报》2011年1月26日也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末,青岛市技术工人需求总量为60万人,缺口将达17万;高级技师需求量为1.7万人,缺口1.2万;高级工需求是8.7万人,缺口5.7万。

3、企业对技工的剥削也导致了技工的高流失率。

“技工荒”情况严重的企业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分布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地区,多由于家族式私家企业主领导。

技工在这些企业工作,工资待遇低,劳动权益无保障。

更有一些企业劳动环境恶劣,技工加班时间长,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

技工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没有被尊重的感觉,许多人认为当工人工作累、收入少、地位低,不愿学技术、当技工,多是被迫工作,这些更加剧了“技工荒”。

此外,不少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为“减员增效”宽出严进而造成了年龄断层,大部分企业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系统培训青年技工,造成他们技术提高缓慢,技能职称评定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激励措施未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三、解决对策
1、加强舆论宣传,改变旧的人才观,择业观
应对“技工荒”,从根本上说,应该建设一支庞大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

建设人才队伍,需要从青少年抓起。

由于对技能人才的偏见是造成“技工荒”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宣传和媒体舆论的导向工作,通过媒体广泛宣传科学的人才观,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优秀代表和先进楷模的事迹,引导和推动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技能人才,激励人们努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让更多的青年立志学技能,走技能成才道路。

2、技校要深入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与更多的企业搞深入密切的合作,企业也应主动出击,联合技校共同培养人才,而不仅仅是守株待兔,独自悲叹人才难得。

技校与企业合作,将成为技校学生就业乃至地方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技校还可发展出订单培养、合作办班、冠名培养、顶岗实习、就业对接等与企业合作的模式,成为企业的人力储备库。

此外学校可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不断探索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由顶岗实习为主向教学过程延伸,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融合在一起,把学校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个方面紧密结合。

校企合作的深化,将使得培养的学生能够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促进了城市技校生的高就业率。

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发挥一定的引导和搭桥作用,并在
鼓励技校与企业的合作上,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加强对校企合作过程的监督,使校企合作达到技校和企业的“双赢”局面。

3、企业要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完善技能人才保障机制。

企业要增强依法用工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注重劳动者劳动权益的保护,要不断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强度。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工资明确为法定劳动时间的劳动报酬,破除以延长劳动时间掩盖低工资的迷障,减少劳动时间相应要提高工资,超时劳动要切实支付超额报酬。

企业在培养高级工方面也存在漏洞,所以要从两个方面解决,一方面是:应该建立独立部门专门对刚上岗的员工进行企业培训,提拔技术过硬的老技工为领导,独立培养自己行业所需的人才,这样可以减少人员流失,更能让企业获得更优秀的人才。

形成企业自力更生的的培养技工;另一方面是:企业自己招聘一些优秀的技工,给予更高的奖励和工资待遇等等,可以适当的和高校签订定向就业的专业科目,这样可以缓解国家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也为企业赢得了一部分人才。

企业一定记得讲诚信,才能让更多的技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总之,要消除“技工荒”所带来的影响, 从根本上说,应该建设一支庞大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

为此,应多方面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导向,大力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
的社会氛围,积极理顺技能人才队伍的管理体制,完善技能人才培养、选拔、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同时要改革教育体制,增加职教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着力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完善技能人才流动和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外来技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技能人才的健康成长。

最后国家每年要评选优秀及工作为代表,给予高层次的待遇,社会更多的尊重技术工人,使他们感觉自己也是国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轻一代要时刻记住自己的使命,一定要学好本领,做国家的栋梁之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