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医疗质量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病人的安全,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完备的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以下是医疗机构应建立的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一、医院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医院各项行为符合正常和规范化管理要求。
二、医务人员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医务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教育培训。
三、病例记录和归档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病例记录和归档管理制度,规范病历的管理和使用。
四、安全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和医疗环境的安全。
五、医疗质量评估制度: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评估制度,对医疗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
六、护理规范制度:医院应建立护理规范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和职责,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七、手术室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手术室管理制度,确保手术室环境的卫生、手术器械的消毒等符合标准要求。
八、药品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药品管理制度,保证药品的使用和管理符合规定。
九、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十、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制度,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十一、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处理和报告不良事件。
十二、医患沟通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医患沟通管理制度,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十三、质量监控制度:医院应建立质量监控制度,对医疗服务进行监控和管理。
十四、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医院应建立职业暴露防护制度,保护医务人员免受卫生职业暴露。
十五、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
十六、传染病防控制度:医院应建立传染病防控制度,确保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十七、医患权利义务告知制度:医院应建立医患权利义务告知制度,告知病人和家属医疗行为的风险和效果,维护病人权益。
新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新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机构的核心工作之一,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利益。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新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被提出并逐步实施。
下面将对这18项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全面质控制度全面质控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医疗质控管理体系,通过制定质控方案、开展质控活动、实施质控措施等方式提升医疗质量。
二、医疗安全强化制度医疗安全强化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危险事件报告、风险评估、事故调查等方面,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住院医师绩效考评制度住院医师绩效考评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住院医师岗位责任和绩效考核制度,对住院医师的工作进行评估,促进医生执业水平的提高。
四、药品安全保障制度药品安全保障制度通过建立药品采购、存储、配送和使用的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
五、手术安全管理制度手术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规范的手术过程和手术质量监测评价机制,减少手术风险和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六、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器械的选择、采购、验收、使用和维护等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可靠。
七、疾病诊断与治疗质量控制制度疾病诊断与治疗质量控制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管理,提高疾病治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八、医疗工作文书书写规范制度医疗工作文书书写规范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医疗文书书写规范,保证医疗文书的准确、完整和合法。
九、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医疗纠纷处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医患纠纷,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
十、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确保患者得到优质护理服务。
十一、医疗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医疗事故报告处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机制,通过及时、准确的报告和处理,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和危害。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
一、管理办法
1.设立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委员会(下称安全委),具体组成、职责等
事项由安全委负责制定并实施。
2.专职的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监测独立的质量安全
管理制度,监督和评价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工作。
3.建立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医疗质量报告、安全事
件上报等,定期监测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情况,向安全委汇报。
4.定期对医院质量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并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5.建立医院就诊人群权益监督考核制度。
二、贵重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1.建立贵重药品使用登记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开箱检查,拒绝使用
破损、变质的药品,确保贵重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疗效。
2.严格按照药品使用管理要求,对贵重药品进行使用报告,定期监测
贵重药品使用情况。
3.严格控制贵重药品的使用量和费用,避免误用、浪费。
4.建立核算清册,定期查帐复核,并定期进行贵重药品库存盘点,确
保库存安全可控。
三、病人安全护理制度
1.建立病人安全护理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病人安全护理标准,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质量,确保病人安全。
2.建立病人身份识别和。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一、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目标、职责和流程,规范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二、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建立不良事件的报告、记录、分析与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制度:规范医患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建立完善的预防与处理机制,有效化解医疗纠纷。
四、感染控制制度: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定感染控制方案,严格执行手卫生、器械消毒等相关程序,防止交叉感染。
五、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保障机制,制定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与考核,提高护理质量。
六、药品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合理使用、采购、配送、储存和处方。
七、手术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手术流程,确保手术安全,包括术前患者评估、手术室准备、手术操作、手术室消毒等环节。
八、信息管理与保护制度:建立医疗信息管理与保护制度,包括电子病历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信息安全等方面。
九、医学伦理与人文关怀制度:加强医疗人员的伦理教育和培训,推进人文关怀,提高患者满意度。
十、安全准入与退出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安全准入标准招聘医疗人员,做好员工的培训与考核,确保医疗机构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十一、医疗技术标准制度:建立医疗技术标准制度,确保医疗技术的规范和安全应用。
十二、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十三、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医疗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十四、医疗质量评价与监测制度:建立绩效评价和监测机制,深入分析医疗质量与安全问题,制定改进方案。
十五、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提高医疗机构的应急能力。
十六、医患沟通与信息共享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患之间的信任,促进信息共享与交流。
十七、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医疗人员积极推动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改进。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主要内容
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主要内容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主要内容包括:1.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机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医疗管理、技术标准、人员配备等。
2.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机构内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包括安全设施、操作规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
3. 医疗事故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对重大医疗事故进行报告,通过事故分析和诊后教育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4. 医疗纠纷处理制度:规定医疗机构对纠纷事件进行处理的程序和方式,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5. 病案管理制度:规定医疗机构对患者病案的管理和归档,确保病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保密性。
6.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包括设备选型、购置、验收、维护和报废等流程。
7. 药品管理制度:规定了药品的采购、配送、使用和废弃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合理用药和药品安全。
8. 感染控制管理制度:规定了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消毒、隔离、洗手和废弃物处理等。
9. 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对不良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0. 医疗质量评估制度:规定医疗机构对医疗质量的评估方法和周期,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11.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减少和控制医疗事故的发生。
12. 医疗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规定医疗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要求,以提高医疗质量和能力。
13. 医疗人员考核与激励制度:建立医疗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14. 医疗信息管理制度:规定医疗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确保医疗信息的安全和可靠性。
15. 医疗投诉处理制度:规定医疗机构对患者投诉进行处理的程序和方式,保护患者的诉求权益。
16. 医疗知情同意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在进行治疗和手术之前,向患者充分解释治疗方案和风险,并取得知情同意。
17. 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规范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医疗质量安全。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医疗质量安全是现代医疗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医疗质量安全制度。
下面是医疗质量安全的十八项核心制度:1.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运营,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2.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患者的治疗流程和标准,降低医疗风险和错误。
3. 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的健康档案完整、准确,方便医生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历史。
4. 药物管理制度:规范药物的采购、存储、配药和使用,防止药品错误和滥用。
5. 感染管理制度: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定感染防控方案,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6.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确保护理工作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7.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设备的选购、维护和使用,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
8.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收集、分析和处理医疗事故,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9.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训制度:培养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0. 医患沟通与纠纷处理制度:加强医患沟通,解决医患纠纷,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11. 医疗费用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费用的收取和报销,防止医疗服务过度消费和费用欺诈。
12. 转诊与转院管理制度:明确转诊和转院的条件和程序,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
13. 医学技术与操作规范管理制度:确保医学技术和操作规范,提高诊疗准确性和效果。
14. 医学教育与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15. 医疗质量评估与监测制度:建立医疗质量评估体系,监测医疗质量和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16. 医疗纠纷调解与仲裁制度:建立医疗纠纷调解和仲裁机构,解决医患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
17. 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规范医生的病历书写,保持病历的完整、准确和安全。
18. 医疗质量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质量安全责任,加强监督和考核。
2023年最新的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2023年最新的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为切实履行医院救死扶伤的职责,规范医护人员对重危病人抢救的医疗行为,防止不安全医疗责任事件发生,特制定本制度:(一)因各种原因或疾病导致病人生命体征出现严重病态,威胁病人生命,或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意外和并发症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的被视为危重病人。
(二)危重病人就诊实行首诊负责,首诊医师和医疗部门必须负责病人的急救和生命体征的维持直至落实好专门医疗部门和医师进行诊疗为止。
(三)危重病人抢救必须听从急救小组负责人或主管医师指挥,迅速将病人转入急救室和ICU进行救治,特别紧急设法转运的应就地抢救,召集急救车和医院急救小组赶赴抢救。
(四)在医院内发生意外和严重并发症导致病人危重状态或重危病人抢救需行政特别支持的,除按第三条处置外,必须立即上报医务处直至院长。
(五)危重病人的转送必须有主管医护人员或主持诊疗操作的医护人员陪同,根据病情由主管医师决定护送人员的医疗等级,请护士陪同需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医嘱。
无医嘱视为主管(治)亲自陪同。
护士站必须做好协调工作。
(六)各医疗部门必须组建抢救小组由科负责人亲自主持。
各病区要建立定期检查急救设备、药品制度,药剂科要保证任何时候都能提供充足的急救药品,辅助科室要保证急救检查设备的完好和随时应急并建立制度。
(七)急诊科和ICU是医院处置危重病人的重要部门,必须保证急救床位和设备的应急使用和人员的紧急调用。
科室要建立相应的定期检查医疗制度。
(八)危重病人急救中全体医护人员应以抢救病人生命为第一,收到急救传呼6120,放下一切工作奔赴急救场所。
为救命,主持抢救负责人有权力签署特急急救意见,先救治后付费,但此权限仅限首次。
行使后应立即报告医疗行政和总值班,以后不付费诊治需请示医疗行政审批。
(九)如违反以上条例视为责任事件,医院将进行严厉处罚,因此所引起的后果,当事人将承担法律责任。
2.三级查房制度(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1.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控制。
2.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内部和环境的安全。
3.护理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护理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4.医疗设备管理制度:采购、使用和维护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5.药事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药事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配送、储存、使用和废弃等环节的管理。
6.感染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内部的感染传播。
7.手术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手术管理制度,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8.输血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输血管理制度,确保输血安全和指征的合理性。
9.用药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用药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和用药质量。
10.医疗记录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医疗记录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记录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11.医患沟通制度: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质量和满意度。
12.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加强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
13.病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病案管理制度,确保病案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14.诊疗流程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诊疗流程管理制度,提高诊疗流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15.信息化管理制度: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数据安全。
16.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健全的医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17.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考核制度,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全面评价和考核。
18.制度落地与监督:确保上述制度真正落地和执行,建立监督机制,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
以上18项核心制度涵盖了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方方面面,是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权益的基本保障措施。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这些制度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十八项核心制度第一项制度是质量方针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明确质量目标、质量要求以及质量管理责任。
第二项制度是组织架构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与规模和特点相适应的组织架构,明确职责、权限和责任,保证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项制度是人员配备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合理配置人员,包括医疗人员、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确保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数量符合工作需要。
第四项制度是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培训与继续教育计划,加强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疗质量。
第五项制度是质量保证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制度,包括质量审核、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测等,确保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第六项制度是信息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病历管理、医技检查和治疗管理等,确保医疗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七项制度是医疗护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疗护理制度,包括护理流程、护理标准和护理质量评价等,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
第八项制度是药品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包括采购、存储、分发和使用药品的规定和流程,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九项制度是手术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手术管理制度,包括手术的安全和质量控制要求,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第十项制度是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包括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处理流程,确保不良事件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第十一项制度是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采购、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有效性。
第十二项制度是感染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包括感染预防和控制的规定和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降低。
第十三项制度是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患者疾病的治疗流程和监测指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十八项内容
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十八项内容1.医院设置制度:明确医院设置标准和程序,完善医疗服务网络体系,合理规划医院建设与扩建。
2.建立健全医疗机构考核评估制度:制定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评估机制,对医疗机构进行定期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医院管理制度: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明确职责和权利,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内部控制。
4.临床诊疗流程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临床诊疗流程,明确诊疗标准和操作规范,防止误诊、漏诊和错诊等问题的发生。
5.医学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医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开展技能培训和考核,加强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6.医疗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制定适应性高的医疗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医疗质量安全风险。
7.患者投诉与纠纷处理制度:建立健全患者投诉与纠纷处理机制,构建有效的留言、投诉、受理、处理和反馈机制,及时处理患者投诉、申诉和意见反馈。
8.医疗质量信号监测制度: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信号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医疗质量安全风险,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10.科室管理制度:制定科室管理细则,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建立考核机制。
11.病历管理制度:规范病历记录、归档、保密和传递流程,建立长期保存机制。
12.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制定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维护制度,定期检验维修设备,防止医疗设备故障或失灵对患者造成危害。
13.用药管理制度:规范药物使用流程,加强药物信息和药物安全监测,防止使用过量、过期、不当或劣质药物。
14.医学伦理与法律管理制度:强化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确立医学伦理与法律规范,维护患者的权益和合法权益。
15.职业道德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考核制度,树立医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16.资源共享管理制度:实行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各类资源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
17.病人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病人安全工作,加强病人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医疗安全18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18项核心制度
以下是医疗安全的18项核心制度:
1. 安全文化建设制度:建立和推行医疗安全优先的组织文化。
2. 医疗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医疗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3. 医疗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医疗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机制。
4. 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识别、评估和控制医疗安全风险。
5. 医疗安全绩效评价制度:建立医疗安全的绩效评估体系。
6. 医疗安全培训与教育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医疗安全教育与培训。
7.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医疗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
8. 医疗安全巡查制度:定期对医疗单位进行安全巡查。
9. 医疗安全评审制度: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评审和分析。
10. 患者安全合作与协调制度:加强医疗机构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11.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12. 药品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药品的购进、使用和储存。
13.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保证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14. 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手术安全的管理与控制。
15. 医疗事件调查与处理制度:对发生的医疗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16. 患者权益保护制度:加强患者权益的保护和维护。
17. 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
18.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安全核心制度18项
医疗安全核心制度18项1.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管理规定和操作,确保医疗行为和结果符合质量标准。
2. 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医疗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和追踪机制。
3.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和管理机制,促进对医疗事故的及时发现、处理和追究。
4.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设备的选择、使用、维修和保养,提高设备安全性能和可用性。
5. 医疗药品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医疗药品供应和使用流程,确保药品安全使用。
6. 感染病控制制度:建立医疗感染预防控制机制,降低感染风险。
7. 医疗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医疗事故应急预案、处置流程和应急演练机制。
8. 医务人员考核管理制度:建立医务人员考核和监督机制,提高医务人员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9. 住院病历管理制度:规范住院病历的书写、管理和保密,确保病历信息准确、完整和安全。
10. 输血管理制度:规范输血的供血、采血、配血和输血操作,保证输血安全。
11. 双人核对制度:建立双人核对和确认制度,预防因操作疏忽和信息不准确引发的医疗安全事故。
12. 术前皮肤消毒制度:规范手术前皮肤消毒的流程和操作,保障手术安全和病人健康。
13. 医疗处方审核制度:规范医疗处方审核和发药流程,防止因药品使用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
14. 输液泵管理制度:建立输液泵的选择、使用和维护机制,保障输液安全。
15. 营养支持治疗管理制度:规范营养支持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确保病人安全进食。
16. 病人权益保障制度:建立病人知情、知识产权保护和生命安全保障机制,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
17. 自身安全保护制度:建立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自我安全保障措施,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18. 医院管理规定制度:建立医院管理的规约和制度,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稳步提升。
2020最新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4.抢救完成后6小时内应当将抢救记录记入病历,记录时间应具体到 分钟,主持抢救的人员应当审核并签字。(补记)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 病情突变需要抢救的危重患者,经治医师 应及时告知上级医师,上级医师应及时诊 视患者,指导抢救工作。遇到疑难问题, 要及时组织会诊。
1 首诊负责制
一、首诊医师负责制
(一)定义 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
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 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医疗机构 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首诊负责制
谁是首诊医师?
◆患者完成门急诊挂号并到达诊室后,首先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首位接诊 医师为首诊医师;但不包括医师接诊未挂号患者、患者所挂就诊号与所接触的医 师人-号不符、或科室(专科)号不符的情况。如果就诊患者借用他人信息挂号,医 师有权拒绝接诊,不承担首诊负责制的主体责任。
者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术者必须参加。
2.术前讨论的范围包括手术组讨论、医师团队讨论、病 区内讨论和全科讨论。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本科室开展的各级 手术术前讨论的范围并经医疗管理部门审定。全科讨论应当 由科主任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 和相关科室参加。患者手术涉及多学科或存在可能影响手术 的合并症的,应当邀请相关科室参与讨论,或事先完成相关 学科的会诊。
7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及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急危重患者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 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一、医疗核心制度概述医疗核心制度是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医疗机构管理、医务人员行为、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服务与监督等方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保障医疗机构合法运行、维护医患双方权益、提高医疗水平和效率的重要依据。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核心制度>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1〕23号),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制定了18项医疗核心制度,分别是:●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规范●医务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医务人员奖惩与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制度●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医疗服务规范与流程制度●医疗服务收费与结算制度●医疗服务监督与评价制度●医患沟通与协商制度●医患纠纷预防与化解制度●医患纠纷调解与仲裁制度●医患纠纷诉讼与执行制度●医患信任建设与维护制度●医患权益保障与救助制度●医患合作与共治制度二、医疗核心制度的作用和意义●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管理和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公众健康。
●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医患沟通和协商,化解和预防医患纠纷。
●增强医患信任和合作,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推动社会共治。
三、医疗核心制度的实施和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的实施和落实需要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医疗核心制度的知晓率和认同度,增强执行力和自律性。
●建立健全监督和考核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给予表彰和奖励或批评和处罚。
●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医疗核心制度的数据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加强社会参与,鼓励公众监督和反馈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建立有效的投诉和举报渠道,及时处理和回应公众关切。
●加强调研和评估,及时收集和分析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效果、存在问题、改进意见等信息,为修订和更新提供依据。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
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国家和各级医疗机构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其中包括了18项核心制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18项核心制度。
1.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机构具有一套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管理目标、质量规范、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内容。
2.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医疗机构必须建立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感染监测、预防与控制、消毒与隔离等,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3.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设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及时报告不良事件,以便进行事后分析和处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医疗过失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患者因医疗过失受到侵害时,能够追究医务人员的责任,并赔偿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5.患者医疗知情权保障制度:医疗机构应设立患者医疗知情权保障制度,确保患者对医疗行为和可能的风险有清楚的了解。
6.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设立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前的评估、手术过程的规范和手术后的护理等方面,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7.药品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设立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的采购、存储、分发和使用等方面,以确保药品的质量与安全。
8.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包括器械的采购、使用与维护等方面,以确保器械的质量与安全。
9.输血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设立输血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对血液及其制品的采集、贮存、输注等方面的监管控制,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10.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设立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以合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11.医疗残留物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残留物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废物的收集、处理与处置等方面,以确保医疗残留物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
12.放射诊疗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设立放射诊疗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放射医学设备的管理与使用等方面,以确保放射诊疗的安全性。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全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全1.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目标、责任和要求,确保全员参与、全面管理。
2.医疗机构行为准则:明确医疗机构的行为准则,包括遵守医疗伦理规范、医疗服务规范等,保证医务人员的行为合法、合规。
3.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制度,规范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过程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4.医疗质量评价与监控制度: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与监控制度,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5.医疗差错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差错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差错时进行报告,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和处理。
6.医患沟通与投诉处理制度:建立医患沟通与投诉处理制度,提高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信任,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纠纷。
7.临床信息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临床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医疗信息的准确性、合法性和保密性,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
8.医疗质控小组制度:建立医疗质控小组制度,组织质控评审、医疗事故分析和学术讨论等活动,推动医疗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9.药品管理制度:建立药品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和管理药品采购、存储、配送和使用,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10.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安全,做到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修和合理使用。
11.感染控制制度:建立感染控制制度,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防控工作,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12.信息化建设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的应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13.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建立医疗纠纷调解制度,推动医疗纠纷的及时调解和解决,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15.医疗质量安全培训制度:建立医疗质量安全培训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16.学术研究管理制度:建立学术研究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学术研究行为的规范和管理,保证学术研究的质量和诚信。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18项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18项1.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建立临床诊疗工作流程和标准,对于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规范化的诊疗路径管理,提高诊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2.感染控制制度:制定有关医院感染、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等的防控措施,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机制,确保医疗过程中的感染风险的控制。
3.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医务人员及时上报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并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评估和处理,以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4.药品管理制度:加强对药品的采购、配送、使用和贮存等方面的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防止假冒伪劣药物的流通。
5.医务人员培训制度:建立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确保医务人员的知识更新和临床能力。
6.病案管理制度:规范病案的填写和归档,确保病案的完整和准确,为医疗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7.护理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管理,确保护理操作规范、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8.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9.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对医疗过程进行规范和监控,优化医疗流程和服务效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10.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建立医患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11.医疗质量评价制度: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对医疗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之处。
12.病房管理制度:规范病房内的工作流程和环境,保持病房的整洁和安全,提高病人的住院体验和治疗效果。
13.输血管理制度:对输血过程中的采血、检验、储存、输送和注射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
14.禁病安全防护制度:对可预防的禁忌病症进行防控,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15.急救体系建设制度:为急救工作提供必要的设备、药物和人员培训,提高急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16.医患沟通制度: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和配合,减少医疗纠纷和误诊率。
简述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简述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医疗质量安全是一个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医疗机构的声誉。
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我国健康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核心制度。
以下是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简述:1.医疗机构设置和规划制度:规定医疗机构的设置标准和规划,保证医疗服务的合理分布。
2.医疗机构管理制度:确立医疗机构的管理规范,包括财务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
3.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监测和评估医疗质量。
4.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规定医疗技术的管理要求,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可靠。
5.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质量问题。
6.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确立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管理规范,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制定控制医院感染的标准和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8.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建立不良事件的报告与处理机制,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9.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减轻其影响。
10.异常用药监测与评价制度:建立异常用药的监测与评价体系,预防和减少药物错误使用。
11.医疗纠纷处理制度:确立医疗纠纷处理的程序和原则,及时处理纠纷,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12.医疗质量情况公示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公示医疗质量情况,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13.建立医疗质量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医疗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区分,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14.医生执业管理制度:规定医生执业的管理要求,确保医生合法、规范、安全执业。
15.医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制度: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16.医疗机构人员培训与教育制度:加强医疗机构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医疗服务的专业水平。
17.强化科研伦理管理制度:建立科研伦理管理制度,规范科研行为,确保科研质量和伦理道德。
18.客观评价医疗质量制度:建立客观评价医疗质量的指标和方法,提供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参考依据。
18个医疗安全核心制度
18个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医疗安全是指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保证患者的生命与身体健康不受损害,并确保患者获得高质量的医疗照顾。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核心制度。
下面是2024年版的18个医疗安全核心制度。
1.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全方位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质量标准、评价医疗质量、采取改进措施等。
2.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建立医疗事故报告机制,及时报告医疗事故,追究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3.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为患者提供公正的仲裁和调解服务,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权益。
4.医疗技术评价制度:对新技术、新药物等医疗技术进行评价,确保其安全有效,不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5.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制定规范的临床路径,对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管理,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质量。
6.用药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医院用药行为,包括药品配送、处方审核和用药监测等环节,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7.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减少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的细菌耐药问题。
8.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对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维护和检验等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器械安全可靠。
9.并发症与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并发症和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对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10.信息化建设制度: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包括病案管理、医务人员培训等,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11.薪酬制度:建立合理的医生薪酬制度,提高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12.培训与考核制度:建立医务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13.医疗文书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和管理,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4.安全环境治理制度:改善医院的环境卫生和安全设施,减少患者在医院内的感染风险。
15.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加强患者知情同意的管理,确保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前能够了解治疗方案、风险和效果。
16.互联网医疗服务管理制度:规范互联网医疗服务,加强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监管,确保患者权益和医疗安全。
2020最新新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2020最新新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目录首诊负责制度 ......................................................................... - 3 -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 3 - 会诊制度.................................................................................. - 5 - 分级护理制度 ......................................................................... - 7 - 值班和交接接班制度........................................................... - 11 -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 12 -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 12 - 术前讨论制度 ....................................................................... - 13 -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 14 - 查对制度................................................................................ - 15 -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 17 -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 18 - 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 - 21 - 危急值报告制度................................................................... - 21 - 病历管理制度 ....................................................................... - 27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 28 -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 33 -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33 -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2020新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目录首诊负责制度.............................................................................................................. - 3 -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 3 - 会诊制度...................................................................................................................... - 4 - 分级护理制度.............................................................................................................. - 6 - 值班和交接接班制度 ...............................................................................................- 10 -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1 -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 11 - 术前讨论制度............................................................................................................- 12 -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2 - 查对制度....................................................................................................................- 13 -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5 -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6 - 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18 - 危急值报告制度........................................................................................................- 18 - 病历管理制度............................................................................................................- 23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24 -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28 -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28 -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政科/院总值班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临床科室和病区建立三级医师诊治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和值班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
四、患者住院30分钟内有医师诊查,急诊住院患者立即诊查。
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进行查看和诊疗患者,主治医师应在24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五、诊疗组无主治医师或住院医师,由上一级医师代行查房职责;病区无主任(副主任)医师,由科主任代行上级医师查房。
六、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材等。
查房时,下级医师要报告病历摘要、目前病情、检查化验结果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级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提出诊治意见,并做出明确的指示。
每次查房后应及时详细将查房情况、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主要阳性体征及其变化,以及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和分析及下步处理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之内,并请上级医师签名。
七、查房内容:(一)住院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
重点查看急、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查看病情稳定的一般患者;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随时记录,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检查患者;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开具和核对当天的医嘱并确定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询问、检查患者饮食情况;主动征求患者对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二)主治医师查房:系统了解主管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特别要求对新入院、急、危、重、诊断未明确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住院医师和护士的意见,决定手术及检查治疗;倾听患者的陈述,进行医患沟通和医疗告知;决定出院、转科、会诊;有计划地检查住院医师病历书写质量及医嘱,纠正其中的错误和不准确记录;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医疗、护理、饮食等的意见。
(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查房: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有关人员参加,重点解决疑难病例及问题;审查对新入院、危重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医疗、护理质量;分析病例,讲解有关重点疾病的新进展,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结合临床病例考核住院医师、实习医师对“三基”掌握情况,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决定患者出院、转院等。
八、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职称、补充的病史和体征、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的分析及诊疗计划等。
上级医师的查房记录每周不少于2次,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每周不少于1次,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于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
由下级医师书写的查房记录,在标题中显示上级查房医师的姓名和职称,记录中有查房指示,上级医师签名并确认;由上级医师本人书写的查房记录,签名时须有职称显示。
会诊制度一、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远程会诊等。
二、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到位。
急会诊也应及时书写会诊单,以便会诊医师签署会诊意见(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并作为医疗责任的依据。
三、科内会诊:原则上应每周举行一次,全科人员参加。
主要对本科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
会诊由科主任或副主任负责组织和召集。
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
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科间会诊: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
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填写会诊申请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送交被邀请科室。
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单独执业满三年的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进行会诊(夜间会诊除外)。
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
会诊后填写会诊记录。
对病情允许能自由活动、需要特殊检查器械或特殊检查场所的患者,尤其是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的患者,可由提出会诊的科室事先与应邀科室协商好,并指定专人携带病历陪同患者到相关科室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