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懂古典诗歌——“密码” 十留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怎样读懂古典诗歌——“密码”_十留意共41页文档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怎样读懂古典诗 歌——“密码”_十留意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是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帮助你读懂古诗的方法:
1. 了解诗人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创作风格等,有助于理解其诗歌的内涵和主题。
2. 理解诗歌主题:古诗主题广泛,包括山水、友情、离别、爱情、政治等。
理解诗歌主题,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旨。
3. 解读诗歌语言:古诗语言简练、含蓄,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需要仔细解读诗歌语言,理解其深层含义。
4. 体会诗歌意境:古诗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等,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需要用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其美的力量。
5. 关注诗歌结构:古诗结构严谨,往往遵循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关注诗歌结构,有助于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美感。
6. 结合注释和典故:很多古诗涉及到历史典故和背景知识,需要结合注释和典故来理解。
这有助于深入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
7. 多读多背:读古诗需要多读多背,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培养对古诗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8. 借助工具书:遇到生僻字词或典故时,可以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阅相关解释和用途。
总之,读懂古诗需要不断积累和努力。
通过了解诗人背景、理解诗歌主题、解读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关注诗歌结构、结合注释和典故以及多读多背等方法,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古典诗词鉴赏的十大要点
古典诗词鉴赏的十大要点古典诗词鉴赏的十大要点acacia: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
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读懂古代诗歌的金钥匙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 《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 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 《涉江》
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 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 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 北固亭怀古》
三.密码还在注释„„中 留意密码时,除了关注文本中的题目、 诗眼、警句、意象以及艺术手法之外,以 下因素有时也有密码的特点: 1.试题注释 2.作品背景 (诗人身世) 3.常识常理 4.主观题干
审题要仔细,不要轻易丢弃诗歌解 读的任何一个密码。
密码之六:注释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吴世昌先生也说, 读词须有想象。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 “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 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 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 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 到的一种题目。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 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 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 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 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 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 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 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之间没有 任何关联词,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骑红尘” 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 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镜头的叠印。两种理解似 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确切。诗人只是把两个具有对 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 想象、补充,又不许将它凝固起来。一旦凝固下来, 就失去了诗味;而诗歌的魅力,正在诗的多义。再如 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 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 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 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妇有 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 他的寂寞、失望和惆怅。
鉴赏古典诗歌思想内容的四个密码
鉴赏古典诗歌思想内容的四个密码作者:朱东亚来源:《教师·理论研究》2009年第03期古典诗歌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常客,主要包括对作品主题的评价及思想情感的分析。
在具体鉴赏评价时,一定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就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具体客观地进行评价。
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若找到下面四个密码,定能登堂入室,准确快速突破。
一、密码一:由题材切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诗歌的内容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透过诗歌的题材切入内容,进而推究诗歌的思想情感。
诗歌从题材上分,一般有即事抒怀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等几类。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以写景抒怀诗为多,或写景以寓情,以山水田园诗为代表;或即事以抒怀,以离别、思念家乡亲人、抒发旅途飘泊、报国无门、自我感伤为代表;咏物、咏史或边塞诗也会在2008年以后的高考中比例稍有上升。
即事抒怀诗是一些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题材的诗歌,常因事而起,抒发心中的感慨。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题目及初读诗歌来判断诗歌题材,进而推断思想情感。
山水田园诗中的“情”是因山水田园而触发,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或寄情于景观中,或畅想于山水外,或蕴理于风物内,或寄兴于田亩间……总之,吟咏风霜雪月,寄兴花鸟虫鱼,抒发时空意识,感悟人生哲理,身在江湖,心存朝堂,忧念黎民,不一而足。
因此,读懂“景”语即可明了“情”语,如在《望天门山》中焕发着李白豪迈奔放的朝气,在《江雪》中隐藏着柳宗元不屈而又孤独的灵魂。
咏物诗多是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蕴涵生活的哲理。
所以我们看到一首咏物诗,即可求物的特点、神韵、品格,借此以推求“志”。
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联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或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评价。
所以明了题材中的“史”,即可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初步:如何读懂古典诗歌
提示4:为什么她听到鹊喜声就想到门前去望呢?
意象的含义 意象前后的关键词 表情或表意
提示5:给诗歌补上题目,并完整地说说本诗的主要内容。
闺情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引导1: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你关注了题目中的哪个词?“寄”是什么意思?“寒食”是什么意思?
题目的内涵往往丰富,它可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题材类型等诸多重要信息。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山居”明示了诗的题材属归隐一类;“秋”点明季节;“暝”点明具体的时间。“秋”与“暝”在古人的笔下往往流淌着悲愁,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但“山居”那欲隐而难藏的惬意与满足就使“秋暝”的感情亮丽畅快起来了。
3、关注表情、表意的关键词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在经年累月的磨合之后,意与象的关系早已约定俗成。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当然,诗人用意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子规的常意为孤寂哀愁,而在“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中,子规却是一个对美好事物留恋、热爱和执著不懈地追求的形象。
引导2:根据这个诗题,试推测诗歌的内容及其感情基调。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引导3:试结合诗题对本诗表达情感的特点进行赏析。 诗眼→感情基调→抒情方式
因题测诗
抓住关键词语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题1:以题材划分,这两首诗分别属于哪一类?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古诗词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古诗词理清古诗结构特点结构即思路,把握古诗的结构,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知晓大意。
(1)古诗常见思路结构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议论(第四句最重要)①一般结构:起承转合②两句铺陈,两句议论或抒情③前三句铺陈,第四句揭示中心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议论(主)①四分法:起承转合②二分法:前两联为第一层,后两联为第二层③三分法:首联为第一层,中间两联为第二层,尾联为第三层词上阕(片)首句渲染气氛写景(次)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阕(片)承接上阕(片),表达主旨抒情(主)(2)起承转合——以《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为例起即起句。
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承是承接上一层而展开,包括顺接、反接和以类连比。
是“起”的延伸、拓展。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合是诗文的结尾,往往是针对上面描述的内容作“集中”的表现,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等。
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感情的凝聚之处。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3)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对偶)对仗正对是指上下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道理。
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代谢、怀古伤今之情。
反对是指上下两句意义上互为对立。
如高适《燕歌行》中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把军中战士和将帅的两种生活放在一起,构成反差,从而抒发忧愤之情。
串对是指构成对偶的上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各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偶形式,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的是从四川出三峡而北上的行程,前后一贯,又有次序。
三、鉴赏古诗语言特点1. 古诗语言特点——读懂“诗家语”古诗语言是语言的变形,是语言中的最高形态。
古诗词的语言凝练含蓄,言简义丰。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一、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1、注意诗的题目。
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杜甫的《月夜》诗题告诉我们写作的背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而且这是一个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一个“上”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顺被贬到通州得了一场大病,险些要了他的命,这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触动?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
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2、抓住关键词(句)诗歌中那些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
例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作于贬谪黄州后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由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诗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和“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显然是作者那种超然于物外的淡泊心境的真实反映。
3、注意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
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霜叶红了,有人赞美“红于二月花”,有人却伤心地觉得“总是离人泪”。
因此,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
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读懂古诗词的诀窍
读懂古诗词的诀窍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诵读古诗词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常用的意象,只要你搞定了它们,也就能搞定古诗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读懂古诗词的诀窍,欢迎借鉴参考。
一.树木类柳:送别、留恋、伤感。
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松:傲霜斗雪的典范,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诗人常用它来警世自勉或表达自己高尚的品节。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二.花草类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多赞其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莲花:①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②用于表达自己的美好品质。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身份地位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梅子:以其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三.动物类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燕子:候鸟,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屋内或屋檐下,为古人所青睐。
①将其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②燕子素以雌雄颉颃(xié hóng鸟上下飞),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怎样读懂古典诗歌——“密码” 十留意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②许浑:晚唐诗人。 《咸阳城西楼晚眺》是千古名篇,第二、三两联更是为 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从景物描绘与情感表达 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第9章 扩声二系.统密调音码在技巧中
在古典诗歌中,“艺术手法”显得最丰富、最灵 活;对于一首诗的理解,“艺术手法”常常最关键、 最重要;高考中,“艺术手法”的考查“设点” 最 多、“考频”最高;对学生来说,“艺术手法”最为 陌生、最有威胁。
如果不懂艺术手法,在内容上会出现阅读理解障 碍,在形式上会出现评析鉴赏障碍。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 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东南,因与洞庭相连,诗中以洞
庭称之。 ②湘君:传说中的湘水之神,这里借指洞庭。
第9章 扩声简系统要调分音析诗歌的前两句的感情色彩。
参考答案
诗歌的前两句用一连串具有感伤色调的意象来表达 作者的情感:“西风”让人想到凄凉肃杀,“老 (波)”让人想到凄楚悲凉,“白发”则让人无 限伤感。肆虐的“西风”,苍老的“湘君”,惨 然的“白发”,构成了一幅令人黯然神伤的画面 ,作者借以抒发了一腔的失意和悲愁。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比喻什么
活水——读书、知识、精神营养、智慧…… 方塘——学识、品德、心灵、头脑…… 春水——读书、知识底蕴、学识积淀…… 艨艟——难题、难能之事、人生、事业、思路、认 识……
第9章蕴扩含声系的统调读音 书道理
诗1——读书使内心澄澈、提高修养、 升华人格、明辨是非、心明眼亮、智 慧通达、生命鲜活、丰富才智、通晓 事理、洁净明澈、胸襟豁达、明事理 辨混浊、胸中有丘壑……
读懂古代诗歌的金钥匙 ——谈古代诗歌鉴赏如何破解“读懂”关
读懂古代诗歌的金钥匙——谈古代诗歌鉴赏如何破解“读懂”关四川省富顺县第二中学张孝琴四川富顺643200摘要:学生在鉴赏一首古代诗歌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第一个拦路虎、也是最关键的步骤是怎样读懂诗句。
所以,破解“读懂”关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鉴赏古诗方法诗句读懂古代诗歌包括了诗、词、曲三个部分,它们在高考中经常出现,其出现的形式多为鉴赏题。
但很多同学在做这到题时,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两个。
其一、不懂诗句的含义,换句话说,就是读不懂;其二、没有掌握答题技巧。
在此我仅从怎样读懂诗句这一方面来谈一谈诗歌鉴赏。
一、注意理解“题眼”“诗眼”“词眼”“曲眼”。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它,你可以了解人的内心世界。
对人是如此,对诗又何尝不是呢?何谓“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从标题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
杜甫的《春夜喜雨》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题眼”的典型。
诗人盼望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喜爱这样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字里行间迸透。
再如《哀江头》中的哀,整首诗如泣如诉,凄婉感人,题目即见。
前面我们讲了题眼,那“诗眼”“词眼”“曲眼”又怎么理解呢?它们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
如王维的《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知?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诗中的“不得意”三字,明显是饱含深情的。
它不仅交代了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了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三个字是理解这首诗的主旨的钥匙,自然也就成了它的诗眼。
又如李清照的《醉花阴》。
这首重阳词,情景交融,写出了女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
结尾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个瘦字,是全篇的词眼,形象地概括了全篇词意,画龙点睛,使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二、注意作者的写作背景。
诗是诗人情感的表现形式。
俗话说,“情寓于中,必发之于外。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怎样读懂古典诗歌——“密码”_十留意共41页PPT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Hale Waihona Puke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怎样读懂古典诗歌——“密码”_十留意41页PPT
60、生活的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怎样读懂古 典诗歌——“密码”_十留意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提醒学生审题要仔细,不要轻 易丢弃诗歌解读的任何一个密码。
不趋同,已趋势、、
密码之六:注释
例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试题 。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 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 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 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不趋同,已趋势、、
密码之三:意象
古典诗词中,意象数量繁多,如大 漠孤烟、长河落日、春光秋露、鸟啼蝉 鸣、柳絮榆荚、清霜白露、冷雨寒窗、 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 桔绿、小荷残菊、鹧鸪杜鹃、山水烟花 雪月风,包罗万象。意象不仅数量多, 而且形象最生动、意蕴最丰富、使用最 灵活、表现力最强。
不趋同,已趋势、、
优秀答案示例 两诗使用了比喻手法。诗1把 读书得到新知比作渠中活水,诗2 把读书得到新知比作江边春水。前 者蕴含人要想聪颖、明智、心灵清 澈灵动美丽,就需要读书获得丰富 的精神营养;后者蕴含做事情要想 举重若轻,就需要从书中获取大量 的知识储备和精神能量。 5分
不趋同,已趋势、、
密码之二:诗眼
咸阳①城西楼晚眺 许 浑②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②许浑: 晚唐诗人。 《咸阳城西楼晚眺》是千古名篇,第二、 三两联更是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 容,从景物描绘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其妙 不趋同,已趋势、、 处。
不趋同,已趋势、、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 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东南,因与洞庭相 连,诗中以洞庭称之。 ②湘君:传说中的湘水之神,这里借指洞 庭。
不趋同,已趋势、、
简要分析诗歌的前两句的感情色彩。 参考答案 诗歌的前两句用一连串具有感伤 色调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西 风”让人想到凄凉肃杀,“老(波)” 让人想到凄楚悲凉,“白发”则让人 无限伤感。肆虐的“西风”,苍老的 “湘君”,惨然的“白发”,构成了 一幅令人黯然神伤的画面,作者借以 抒发了一腔的失意和悲愁。
不趋同,已趋势、、 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
参考答案: 诗人巧用典故,在短短的四句 诗中融入丰富的内涵——借桃花引 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 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 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 的决意绝世之志;全诗言简意丰, 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 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不趋同,已趋势、、
二.密码在技巧中
在古典诗歌中,“艺术手法”显得 最丰富、最灵活;对于一首诗的理解, “艺术手法”常常最关键、最重要;高 考中,“艺术手法”的考查“设点” 最多、“考频”最高;对学生来说,“ 艺术手法”最为陌生、最有威胁。
如果不懂艺术手法,在内容上会出 现阅读理解障碍,在形式上会出现评析 鉴赏障碍。 因此,在古典诗歌中,几乎每一种 不趋同,已趋势、、 表达技巧都具有密码的特点。
误答种种:
战场之上,周瑜在浴血奋战;铜 雀宫中,妻子在苦苦等待。 杜诗的后两句写了周瑜的借东风 和二乔的守活寡。 杜诗的后两句写了周瑜兵败、二 乔被囚的历史。 周瑜在风沙中艰难前行救女儿的 情景,反衬出急切救女儿的心情。
不趋同,已趋势、、
密码之九:主观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②题。 流 莺 李商隐 流莺漂泊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 流莺:不知所往、飞落无依的黄莺;凤 城:这里借指长安;李商隐:唐代诗人, 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潦倒终生。
不趋同,已趋势、、
密码之五:用典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③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 “鲈鱼正美” :典出《晋书· 张翰传》, 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注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 囚徒的代称。
不趋同,已趋势、、
密码之一:题目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②题(8分) 观书有感二首 朱 熹 一 半亩方塘一鉴①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②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③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 ①鉴,镜子; ②渠,代词,它,指方塘;
③艨艟,古代的一种战船。
诗2——化难为易、驾轻就熟、游刃 有余、左右逢源、厚积薄发、举重若 轻、厚德载物、量变质变、从容应对、 除疑解惑、自由翱翔、使人成功……
不趋同,已趋势、、
两首《观书有感》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各蕴含怎样的读书道理?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前一首用有了源头活水,池塘就明澈 如镜,//形象地说明了好书可以丰富才智、 净化心灵的道理。//后一首写春水涨满之 后,原来行进艰难的艨艟巨舰便畅行无阻 了,//借以形象地说明读书积累能使人生 之帆愈发高扬,达到理想的彼岸。
病例:
溪云刚刚浮起,太阳却沉下西山 ,一个“沉”字,使人的眼前浮现出一 幅日落西山的美景。山中的雨就要落下 来了,金风灌满了小楼,一个“满”字 让人顿感秋天的凉爽之意。鸟儿飞下绿 芜点缀着夕阳中秦苑的美景,蝉儿在枯 黄的树叶间响亮的鸣叫,为汉宫之秋增 添了活力和生机。诗中流露出作者出对 秦汉两代辉煌帝业的向往,寄托了热爱 祖国、希望国家振兴的感情。(0分)
不趋同,已趋势、、
诗中“红衣落净渚莲愁”与李清照 南渡以后的名篇《声声慢》词中“满地 黄花堆积,憔悴损”在抒情手法上有异 曲同工之妙,而抒发的感情却不相同, 请结合诗句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解题分析: 手法——鉴赏形式,求同分析 1分 情感——鉴赏内容,求异分析 2分 表述——两层三点,结合诗句 1分
不趋同,已趋势、、
比喻什么
活水——读书、知识、精神营养、智 慧…… 方塘——学识、品德、心灵、头 脑……
春水——读书、知识底蕴、学识积 淀…… 艨艟——难题、难能之事、人生、事 业、思路、认识……
不趋同,已趋势、、
蕴含的读书道理
诗1——读书使内心澄澈、提高修养、 升华人格、明辨是非、心明眼亮、智 慧通达、生命鲜活、丰富才智、通晓 事理、洁净明澈、胸襟豁达、明事理 辨混浊、胸中有丘壑……
不趋同,已趋势、、
优秀答案示例 1.两诗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人 的感情色彩赋予荷花、菊花,借花愁 写人愁。赵诗中,描写了作者眼中花 瓣落尽的莲花十分忧愁,实际上写自 己羁旅京城的乡愁;而李词则借写满 地黄花的憔悴抒发自己孤独愁苦的感 情与国运衰微的悲凉。 4分
不趋同,已趋势、、
三.密码还在注释„„中 留意密码时,除了关注文本中的题目、 诗眼、警句、意象以及艺术手法之外,以 下因素有时也有密码的特点: 1.试题注释 2.作品背景 (诗人身世) 3.常识常理 4.客观选项 5.主观题干
不趋同,已趋势、、
答案示例 妙在融无限愁情于衰飒景物之中。 第二联用“云起日沉、山雨欲来、凄 风满楼”的惨淡景象,营造了一种肃 杀、压抑的气氛,影射晚唐的行将覆 亡。第三联借秦汉遗址“鸟下绿芜”、 “蝉鸣黄叶”的凄凉景象,表达对大 唐衰落的伤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 前朝的感叹,表达了对现实的一种沉 重的无力感。
从广义看,“表达技巧” 至少可包括下 面内容: ①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移 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
②修辞手法(辞格、修辞格):比喻、 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双关、 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③表达技巧:对比、衬托、用典、象征、 白描、渲染、烘托……
不趋同,已趋势、、
不趋同,已趋势、、
例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①。
[注①] 铜雀:铜雀台,建安15年曹操建于魏国都 城。二乔:乔公之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请就杜诗的后两句写一段鉴赏文字。 答:杜诗的后两句使用虚写手法(假设、 想象、假想、推想),指出如果没有东风的 帮助,东吴就会被曹操所灭。/ /表达了偶然 因素有时会影响历史的看法。 不趋同,已趋势、、
不趋同已趋势、、
密码之八:常识常理
例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③ 题。(2004北京春季高考题) 新 沙 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不趋同,已趋势、、
①对《新沙》一诗的内容解说恰当的一 项是( )
A.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 知道后海鸥也知道了。 B.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 从蓬莱岛请人来栽种紫芝。 C.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 马上修了一条去征税的路。 D.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 马上就想到来征税。 不趋同,已趋势、、
不趋同,已趋势、、
密码之七:时代背景 赠防江卒(六首选二) (南宋)刘克庄 其五 战地春来血尚流,残烽缺堠满淮头。 明时颇牧居深禁,若见关山也自愁。 其六 一炬曹瞒仅脱身,谢郎棋畔走苻秦。 年年拈起防江字,地下群贤会笑人。 综观两首诗,谈谈“地下群贤会笑 人”的妙处.
不趋同,已趋势、、
参考答案: “地下群贤会笑人”妙在使用虚写 手法,想象“前贤”如果地下有知, 对南宋朝廷不去整修防务,却一味空 提“防江”的做法,定会投以耻笑的。 一个“笑”字,讽刺辛辣,言辞激切, 情感沉痛,抨击有力。(3分) 失误分析 “笑”——欣慰,含笑九泉;激励 信心斗志;神秘感;苦笑、取笑、耻 笑;轻松自信的笑;谈笑间取得胜利。 手法——夸张、对比、衬托。 感情——必胜的豪情。
密码之四.双关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