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的人文价值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语文教案)小学生莫高窟教案
学校生莫高窟教案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
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奇特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隐藏着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
一起看看学校生莫高窟教案!欢送查阅!莫高窟教案1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加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难点: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奇特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隐藏着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
对,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
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美——(出示第五自然段)3、莫高窟里到底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有名的艺术宝库〞呢(相机板书)4、今日,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先跟随的脚步去观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二、感受彩塑的共性鲜亮,神态各异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读读课文的其次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2、老师今日带来了三幅图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猛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威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3、师述: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她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猛凛凛;这就是强壮威猛的力士,瞧他这模样,肯定是力大无比!4、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猛凛凛〞,有的“强壮威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共性鲜亮,神态各异。
5、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出示图片)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指读。
(评价:①读得不错,假如你的朗读能让大家感到卧佛像活的一样就更棒了。
②是啊,我们好像还听到他的呼吸声。
③真是“惟妙惟肖〞。
)7、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据说的有9层楼那么高,最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但每一尊都精致奇妙,,这就叫“精妙绝伦〞。
《敦煌莫高窟》教案
《敦煌莫高窟》教案《敦煌莫高窟》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敦煌莫高窟》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敦煌莫高窟》教案1一、激趣揭题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许多闻名于世的奇迹,巍峨屹立的长城、规模浩大的秦始皇兵马佣、还有著名的佛教四大名窟。
(板书:四大名窟)出示课件:观察这些石窟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开凿在陡峭的山壁上)师:这四大名窟分别是被誉为东方塑像馆的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的罗马石雕的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的敦煌莫高窟。
其中又数敦煌莫高窟最有名气。
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了解课文,首先就要把文章读通、读顺。
请同学们找开课文,自由读课文。
检查:初读情况,抽几名学生分小节读课文。
三、第二次带着问题读课文,初步了解莫高窟的.无限魅力。
刚才老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听出来了,你们已经被敦煌莫高窟的雄伟壮丽吸引了。
可敦煌莫高窟又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多的称赞,如此多的荣誉呢?请再读课文,用笔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检查:说说你从哪些句子知道了敦煌莫高窟获得这么称赞、荣誉的原因小结:是呀,正是因为敦煌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的塑像,还有艳丽的壁画,所以获得了这么多的殊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段话1、师感情朗读。
要求学生认真听,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
2、让生说说我是怎么读的,并说说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读。
(1600多年说明年代久远,492个说明现存洞窟多,3#余尊说明彩色塑像多,45#多平方米说明壁画面积大)3、在这段话中给余找个近义词(多)。
3#余尊:我们城中小学共有师生1900多,还不到#,它比我们的总人数还多出一千,多不多?(多)45#多平方米:大家再看看我们这个大教室,如果在墙壁四周都画上壁画,足足可以画个大教室呀!同学们,古代的劳动人民足足花了1600多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样一幅巨作!这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此时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莫高窟小学语文 教案
莫高窟小学语文教案教案标题:《莫高窟小学语文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背景和文化价值,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2. 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3. 通过阅读和讨论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隐喻;2. 引导学生表达对文学作品的个人感受和思考;3.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幻灯片;2. 教材《莫高窟故事集》;3. 相关资源和图书。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莫高窟的图片或视频,介绍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呈现教学话题。
Step 2: 文学作品阅读和理解(15分钟)选择一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莫高窟故事,给学生分发故事文本并指导他们阅读。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a.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b. 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c. 故事中存在什么冲突?如何解决?Step 3: 文学欣赏和感悟(15分钟)让学生围绕故事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进行讨论和表达。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Step 4: 课堂延伸(10分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和理解能力,选择适当的延伸活动。
可以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写下自己对莫高窟和故事的感受和想法,或者进行故事改编、角色扮演等活动。
Step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带领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和理解。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为下一节课复习和学习做准备。
扩展拓展: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莫高窟和语文的兴趣,可以安排参观莫高窟的实地活动,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莫高窟的研究和报告。
甘肃敦煌莫高窟-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甘肃敦煌莫高窟-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俗称千佛洞。
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
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本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
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1987年12月,莫高窟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2-11-16]
甘肃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教学教案设计内容
《莫高窟》教学教案设计内容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莫高窟的背景和文化价值。
激发学生对莫高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
讲解莫高窟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莫高窟的图片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莫高窟的特点和文化价值。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意见。
第二章:莫高窟的艺术特点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莫高窟壁画和佛像的艺术特点。
讲解莫高窟壁画和佛像的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的技巧。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莫高窟壁画和佛像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莫高窟艺术的特点和风格。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表现。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意见。
第三章:莫高窟的历史价值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莫高窟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历史观念。
3.2 教学内容:讲解莫高窟在历史上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分析莫高窟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和宗教背景。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莫高窟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表现。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意见。
第四章: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莫高窟的保护意义和传承价值。
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和传承责任感。
4.2 教学内容:讲解莫高窟目前面临的问题和保护措施。
探讨莫高窟传承的意义和文化价值的重要性。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莫高窟的保护现状和传承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思考莫高窟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关注和思考能力表现。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意见。
第六章:莫高窟壁画欣赏6.1 教学目标:使学生欣赏莫高窟壁画的美丽和独特。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之二.doc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之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5.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
解题。
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
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
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
课文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
2.自学课文。
默读课文,思考:①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②你对敦煌莫高窟留下了什么印象?自学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齐读。
讨论:①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②为什么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③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与重点词句有什么关系?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5.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读第2个句子。
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6.指导阅读第3自然段。
指名朗读这段课文,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敦煌的壁画,像朵朵鲜花,艳丽多姿。
说说这段课文两句话的主要意思。
分页标题#e#让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分别用像的比喻句式和有的有的的句式各说一句话o7.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优秀范文莫高窟是中国最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的一处峡谷中,被誉为“东方的巨石画廊”。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佛教壁画和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莫高窟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培养孩子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篇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的优秀范文。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莫高窟。
2.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为一幅莫高窟的壁画图,内容为佛教信仰中的虚空藏菩萨。
本图主要描绘了虚空藏菩萨身着华丽的法衣,手持宝藏,面目庄严。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展示一个中国的地图,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位置,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的主题。
二、讲解1.让学生观看壁画图,完成以下问题。
(1)这幅壁画中有几个人物?(2)这幅壁画中的人物是谁?(3)虚空藏菩萨的形象是怎样的?2. 讲解壁画图中的内容,包括虚空藏菩萨的来历、意义、描绘方式等。
三、浏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欣赏莫高窟中的其他佛教壁画和雕塑,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古代艺术的知识。
四、创造让学生自己尝试画一幅莫高窟式的壁画。
可以先让学生画在纸上,后用墨线笔和颜色笔重新描绘,使其呈现古代艺术的风格。
五、总结1.让学生口述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巩固对内容的理解。
2.让学生谈谈对莫高窟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反思】此次课堂教学,通过一幅莫高窟的壁画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莫高窟,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讲解壁画图的内容时,要注重呈现形象,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虚空藏菩萨的形象和寓意。
在浏览其他壁画和雕塑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在创造方面,让学生通过尝试画一幅莫高窟式的壁画,能够进一步理解莫高窟的描绘方式和技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此次课堂教学旨在通过一幅壁画图,让学生从多个方面认识和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
浙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敦煌莫高窟
浙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敦煌莫高窟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了解敦煌莫高窟的背景和重要性;2.认识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艺术;3.学习敦煌莫高窟的相关诗词和曲调;4.培养学生欣赏艺术的能力;5.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2.学生版教材和教师版教材;3.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4.音响设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和文化底蕴。
鼓励学生讨论自己对敦煌莫高窟的第一印象,并与同学分享。
2. 教授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通过讲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重要性和意义。
简要介绍敦煌莫高窟的产生原因、历史背景和价值所在。
3. 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根据教材内容,讲解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特点,如线条的流畅、色彩的丰富、形象的逼真等。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壁画中的细节,感受壁画艺术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欣赏敦煌莫高窟中的诗词和曲调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中的诗词和曲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播放录音或示范演唱相关诗词和曲调,引导学生跟随节奏和旋律哼唱,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5. 小组合作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敦煌莫高窟壁画作为研究对象。
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积极合作,共同研究所选壁画的主题、内容和艺术特点,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6. 小组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所研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教师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并帮助学生总结各组展示中的共同点和特点。
四、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与本课相关的习题;2.小组合作撰写一篇关于敦煌莫高窟的研究报告,介绍壁画的主题、内容、艺术特点以及个人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敦煌莫高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学会了欣赏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佛国和人间——东方瑰宝敦煌莫高窟-教学教案
佛国和人间——东方珍宝敦煌莫高窟-教学教案举世有名的敦煌,地处我国西北,在甘肃省西部,是沙漠里的一个小小绿洲。
敦煌之所以有名世界,不仅由于它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而且还由于在那里有我国瑰丽的艺术宝库——莫高窟。
莫高窟在敦煌县东南二十五公里,坐落于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
这个石窟群创立于366年,传奇有个叫乐僔的和尚来到敦煌鸣沙山,看到对面三危山上夕阳西下的余辉金光万道,金光中仿佛有千佛的外形,打算在鸣沙山的岩壁上开凿一个洞窟,这就是莫高窟的第一个石窟。
他在窟内绘制壁画,塑造佛像。
自此,历代都有人来修建,石窟越来越多,规模日益宏伟。
据说唐朝时,这里的石窟已有一千余个,所以莫高窟又称“千佛洞〞。
到底莫高窟一共有多少石窟,现在已弄不清楚了。
由于年月久远,这里风沙又大,很多石窟已荡然无存,保存至今的石窟尚有四百九十二个,其中有格外之六,七是隋唐时候开凿的。
这些石窟象蜂房一样,密密层层地分布在长约两公里的悬岩绝壁上。
据说,当年每座石窟的外面,都架设了木构檐廊,檐廊由婉蜒曲折而又悬空的阁道相连,远远望去犹如一片宏伟的宫殿群。
惋惜,现在多数石窟的檐廊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五座檐廊。
走进石窟,五彩缤纷的壁画令人眼花镜乱,应接不暇。
据初步统计,保存至今的壁画,大约有四万五千平方米,假如以壁画的自身高度,把壁画连接起来,其长度可达三十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画廊。
窟内还有很多精致的彩塑佛像,保存至今的佛像有两千四百一十身,成为巨大的彩塑馆。
众多的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里不仅是我国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也是世界古典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莫高窟壁画的主要内容是佛经故事,此外还有供给人画像、建筑彩绘和藻井等等。
佛教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讲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
“尸毗〔pi皮〕王割肉救鸽〞的故事,就是描写释迦牟尼的前生——尸毗王,为了救一只被饿鹰追赶的小鸽子,割下自己的肉喂鹰。
“摩诃萨埵〔duo朵〕舍身饲虎〞的故事是说,摩诃萨埵太子看到山中有一只饥饿的母虎,身边还有七只嗷嗷待哺的小虎,由于小虎的纠缠,母虎无法查找食物,假如再没有东西可吃,母虎就要吞食小虎。
浙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敦煌莫高窟
浙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敦煌莫高窟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深入体验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地理位置和艺术特点,学会欣赏敦煌壁画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地理位置和艺术特点,学会欣赏敦煌壁画的艺术魅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敦煌莫高窟图片、视频资料、壁画复制品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敦煌莫高窟的美丽景色和壁画艺术。
2. 探究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地理位置和艺术特点,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幅敦煌壁画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其故事背景和艺术特点,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
4.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欣赏。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地理位置和艺术特点,学会欣赏敦煌壁画的艺术魅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地理位置和艺术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体验到了敦煌壁画的艺术魅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幅敦煌壁画进行观察和分析,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敦煌莫高窟》教案
《敦煌莫高窟》教案
敦煌莫高窟教案
目标
- 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研究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
- 欣赏敦煌莫高窟中的精美壁画和雕塑
-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活动安排
1. 导入:
- 通过展示图片或短视频引起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 研究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 学生讨论敦煌莫高窟对丝绸之路的影响以及其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3. 研究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
- 学生观看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图片,分析其中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 学生研究敦煌莫高窟中使用的绘画技法和雕塑技法,并进行实践。
4. 欣赏敦煌莫高窟中的精美壁画和雕塑:
- 学生观看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图片或视频,并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
- 学生试图描述壁画和雕塑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故事,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5. 跨文化交流:
-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敦煌莫高窟的主题进行研究和展示。
- 学生使用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元素创作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学资源
- 图片或短视频展示敦煌莫高窟
- 相关资料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
评估方式
- 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
- 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的分析能力
- 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的精美壁画和雕塑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敦煌莫高窟》教学教案设计
《敦煌莫高窟》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
激发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
简述敦煌莫高窟的开凿历史及其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
1.3 教学活动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敦煌莫高窟能在丝绸之路上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章: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2.1 教学目标了解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学会欣赏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美丽和独特。
2.2 教学内容介绍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题材,如佛教故事、神话传说、日常生活等。
分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风格,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3 教学活动展示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艺术特点。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壁画艺术的感受和欣赏。
第三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艺术3.1 教学目标了解敦煌莫高窟彩塑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学会欣赏敦煌莫高窟彩塑的美丽和独特。
3.2 教学内容介绍敦煌莫高窟彩塑的题材,如佛像、菩萨、罗汉等。
分析敦煌莫高窟彩塑的艺术风格,如造型、材质、装饰等。
3.3 教学活动展示敦煌莫高窟彩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艺术特点。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彩塑艺术的感受和欣赏。
第四章:敦煌莫高窟的经卷艺术4.1 教学目标了解敦煌莫高窟经卷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学会欣赏敦煌莫高窟经卷的美丽和独特。
4.2 教学内容介绍敦煌莫高窟经卷的题材,如佛教经典、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等。
分析敦煌莫高窟经卷的艺术风格,如书法、绘画、装帧等。
4.3 教学活动展示敦煌莫高窟经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艺术特点。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经卷艺术的感受和欣赏。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激发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敦煌莫高窟壁画、彩塑和经卷艺术的特点。
《敦煌莫高窟》教案
《敦煌莫高窟》教案敦煌莫高窟是中国最重要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也是世界上古代艺术遗产的瑰宝。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始建于北魏晚期,延续至元代。
它是中国传统佛教艺术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东方的凡尔赛宫。
本教案将以敦煌莫高窟为主题,介绍其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保护工作等内容。
一、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敦煌莫高窟最早始建于北魏晚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当时,佛教在中国兴盛,敦煌地区成为重要的佛教中心之一、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吸引了来自印度、中亚、西域等地的佛教传教士和信徒。
他们将佛教文化和艺术带到了敦煌,并在此地兴建了一系列石窟。
随着时间的推移,敦煌莫高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石窟群。
二、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1.综合艺术形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形式独特,融合了佛教雕塑、壁画、书法、诗歌等多种艺术手段。
其中,佛教雕塑以浮雕为主,表现了佛陀、菩萨等佛教形象,栩栩如生。
壁画精美绝伦,描绘了佛经故事、佛教传说和人物、山水等各种题材,极富艺术价值。
2.断代分类: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作品可以根据时代和风格进行断代分类。
从北魏晚期到宋代,莫高窟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兴盛与衰落,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北魏至北朝时期,艺术风格以印度佛教艺术为主;隋唐时期,艺术风格逐渐中国化,具有浓郁的汉族特色;唐至宋代,艺术风格更加丰富多样,达到了巅峰。
3.形象逼真: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作品以其形象逼真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艺术家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将人物形象和表情描绘得惟妙惟肖,展现了佛教教义中的慈悲、智慧和奇迹等内涵。
三、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工作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宝库,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文物修复:对于受损的壁画和雕塑,专业修复师使用科学的技术和材料进行修复,以保证艺术作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资金投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保护工作,用于维修、修复、加固石窟等。
小学语文 莫高窟教案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文化价值;2.理解和掌握与莫高窟相关的一些课文知识;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莫高窟相关的文章进行分析和思考;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掌握和运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通过阅读莫高窟相关文章,进行分析和思考;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2.莫高窟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3.莫高窟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文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莫高窟的壁画和石窟;2.激发学生对莫高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对莫高窟了解多少?你认为莫高窟为什么重要?”二、知识讲解(15分钟)1.简要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莫高窟的造像、壁画和文物;3.解释莫高窟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关系。
三、阅读与学习(20分钟)1.提供与莫高窟相关的阅读材料,如莫高窟的历史介绍、壁画内容等;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3.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地理位置、历史事件等。
四、讨论与思考(1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深化对莫高窟的认识和理解;2.引导学生思考莫高窟的文化价值和对今天的意义;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展开讨论。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莫高窟的重要性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3.展示莫高窟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莫高窟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相关的短文;2.提供参考书目和网站链接,供学生查阅和参考。
教学反思:对于小学生而言,莫高窟是一个具有较高难度的话题,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资源提供视觉和听觉刺激,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浙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敦煌莫高窟
浙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敦煌莫高窟课程概述《敦煌莫高窟》是浙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中的一篇课文,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保护措施等内容,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并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2.掌握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4.培养学生欣赏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2.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莫高窟的重要性和文化意义2.如何帮助学生感受莫高窟壁画的艺术魅力和表现手法教学过程导入在导入环节,可以利用课件或物品让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和壁画。
可使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莫高窟的位置、规模以及壁画的特点等。
课文阅读本课程中的课文非常重要,需要学生认真阅读,理解和记忆。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语文错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
感性认知在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等形式让学生进行感性认知,帮助学生感受莫高窟壁画的艺术魅力和表现手法。
知识点讲解在感性认知后,教师可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包括历史、文化、艺术等层面。
讲解时,可以使用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并带有可视化效果,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
课堂练习在知识点讲解后,教师可以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例如,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空、选择题等形式的练习。
课堂总结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总结,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梳理,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讨论、文章写作等形式进行。
通过评估,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确切的了解和反思,并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评估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和提高。
教学拓展在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拓展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敦煌莫高窟的内容,例如参观实地景点、阅读相关书籍等。
敦煌莫高窟的人文价值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敦煌莫高窟的人文价值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
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现存491个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0平方米壁画。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
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财富。
自从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了五万多卷宗教.文书和世俗.文书,敦煌艺术震惊了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
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003年06月01日]敦煌莫高窟的人文价值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一、教学目标:1、理解“悬崖、深渊、望而生畏”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列宁作为一名革命者不怕困难,勇于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坚强品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小路危险的句子和表现列宁勇敢的句子。
3、懂得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要有勇气去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二、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列宁像,介绍列宁。
2、揭示课题:登山二、初读感知1、同桌合作读,相互帮助正音。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列宁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2、反馈。
三、研读课文1、再读课文,把最能体现列宁这一人物品质的词句划出来,深入研究一下,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交流。
莫高窟教案模板小学语文
年级: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了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能识别和描述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 学生能通过图片或实物,认识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 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
教学难点:1. 理解莫高窟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2. 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莫高窟》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关于莫高窟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莫高窟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说出对莫高窟的初步印象。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基本情况。
2. 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彩塑”、“壁画”、“佛像”等。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莫高窟的认识。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精美”、“艳丽”、“博大精深”等。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复习莫高窟的基本情况。
二、深入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进一步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
三、拓展延伸1. 教师展示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莫高窟艺术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莫高窟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莫高窟教案范文
莫高窟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珍贵文物。
(2)学会欣赏敦煌壁画、彩塑等艺术形式。
(3)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2)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会欣赏敦煌艺术。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 敦煌彩塑的种类、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4. 莫高窟中的佛教故事和世俗生活。
5. 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敦煌壁画、彩塑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敦煌壁画、彩塑的艺术价值和表现手法。
(2)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
2. 演示法:展示敦煌壁画、彩塑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魅力。
3.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4.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审美教育法:引导学生欣赏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和珍贵文物。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4. 欣赏与分析:展示敦煌壁画、彩塑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5.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创作敦煌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和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4.能结合上下文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有力”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和藏经洞的文化艺术价值,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板书课题1.导语:同学们,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部的漫漫沙海之中,有一座艺术宝库,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见证着古丝绸之路的辉煌。
这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
2.板书课题。
3.(课件出示莫高窟远景图)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去领略一下它的神奇、瑰丽。
二、通读课文,整体把握1.初读课文,圈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然后全班交流自己读书的收获。
4.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莫高窟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5.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方面仔细研读,思考这个方面的特点是什么,重点介绍了什么?三、精读细品,领略风采(一)品味“彩塑”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彩塑研读的结果,它有什么特点,重点介绍了什么。
2.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请学生边听边看屏幕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3.启发学生想象,听了朗读仿佛看到了什么?4.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菩萨、天王、力士。
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指导朗读,体会他们神态各异。
5.课件出示“卧佛”图,引导学生朗读有关卧佛的句子。
6.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称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莫高窟的人文价值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
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现存491个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0平方米壁画。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
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财富。
自从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了五万多卷宗教.文书和世俗.文书,敦煌艺术震惊了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
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003年06月01日]敦煌莫高窟的人文价值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一、教学目标:1、理解“悬崖、深渊、望而生畏”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列宁作为一名革命者不怕困难,勇于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坚强品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小路危险的句子和表现列宁勇敢的句子。
3、懂得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要有勇气去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二、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列宁像,介绍列宁。
2、揭示课题:登山二、初读感知1、同桌合作读,相互帮助正音。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列宁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2、反馈。
三、研读课文1、再读课文,把最能体现列宁这一人物品质的词句划出来,深入研究一下,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交流。
重点抓住以下几句话:(1)只见他的脊背紧紧地贴着陡峭的悬崖,把头扭向一旁,不去看深渊,沿着狭窄的小路,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地移动着。
(通过说说、议议、读读体会小路之险)(2)正沿着那条小路前进的列宁突然停住了。
列宁感到头昏目眩了。
可是,列宁只站立了几秒钟,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着身子。
(通过读读、议议体会列宁的勇敢、临危不惧)(3)“可是我,”列宁说,“打算还走那条险路。
”“这一次,我先走。
”列宁说完,就毅然走了过去。
(体会列宁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4)“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他。
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
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中间结合学生的理解出示华罗庚和荀子的名言。
(5)、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1、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理解了什么?(2)、有感情的朗读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
2、继续学习课文。
列宁和巴果茨基走过那条危险的小路后,及时看到日出吗?他们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副景象?自由读,体会。
看日出美景。
再有感情的朗读。
思考:这仅仅在说美景吗?(感受到经过磨练能有成功的喜悦)积累词、句。
3、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节。
对你有什么启发?在生活中你有什么感到害怕,你以前是怎样的?现在怎样想的?4、.总结课文。
5、作业。
(1)、完成小语作业本或写读后感。
◆14《登山》教学设计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火烧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尝试题(三):(任选一题)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
(指名写在投影片上)(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火烧云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出示PPT1:谜语:天上有个魔术家,爱给大家变戏法,变猪变羊又变马,惹得大家哈哈笑。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一起书写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调理。
1、检查词语认读情况出示PPT:(词语)笑盈盈红彤彤金灿灿紫檀色半紫半黄恍恍惚惚庙门前一模一样模糊威武凶猛2、什么叫火烧云?(请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出示PPT: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3、理解“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师: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顺?出示PPT: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红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既然通顺,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师:评价小结: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板书:上来、变化、下去。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二、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1、自主尝试: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写来突出火烧云的美?出示PPT:(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学生读后思考回答,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改编的小诗。
出示PPT: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小白猪变成了小金猪了;。
老爷爷的胡子变成金胡子了。
师: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2、出示火烧云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激发学习热情。
3、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真是令人惊奇。
那么作者是抓住火烧云的哪些特点来描写它的变化呢?出示PPT6: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并作批注。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导引释疑(1)火烧云颜色的变化A、颜色变化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B、火烧云就课文中这几种颜色吗?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苹果绿、桃红、玫瑰紫、石榴红、杏黄、秋叶黄、黄瓜绿、草莓红、橘黄、橄榄绿……)C、师生配合朗读。
D、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F、真会用词。
读读这段话,学生带着赞美之情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2)火烧云的形状变化A、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B、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C、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你能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吗?(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师:亲爱的孩子们,这三个自然段写的真有趣,想读一读吗?(分角色朗读)D、质疑:是否发现这三段在写作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根据学生回到小结:按天空出现了什么——火烧云的样子——火烧云的变化、消失来组段。
F:火烧云还有可能会变成什么?(动物、静物、植物、人类等)火烧云还会像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写几句话。
G、学生练笔完成后展示汇报。
四、回归整体感悟写法。
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这样逼真,给我们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呢?根据学生生汇报课件出示:细心观察大胆想象掌握写法师小结: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描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把看到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来写,写得美丽,生动,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
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大胆想象,掌握写法,我们的写作水平才能提高高。
五、布置作业:继续练笔。
火烧云教学设计(三)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二)大组交流: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②)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