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境正义与气候议题的政治化进程——吉登斯困境的解读与思考
吉登斯的气候政治悖论
识 的呼声取代 了以前 的石块 、 反对 的标 语和 口号 。日趋严 重
的气候 变化 , 让人 感觉灾难就在 不远的 明天 。 那 么 , 谁会 是 下 一 个救 世 主 , 各 种 环 保 组 织 、各 国政 府 、
威活动 已经充分表达 了公众的这种心情 。
不知 道 吉登 斯对此作何 感想 。 我认 为 , 吉登斯 本人 似乎 太过依 赖政 府 , 新政 治文 明的建立 固然是 改 变人 类进程 方向 的 关键 一步 , 但在 这场 自 中更应 该重视 大众 的作 用 。这场 救 气候 变化引起 的深刻危机是 我们 每个人造 成 的 , 那 么每 个人 都应 负有责任 。只要每 一 个个人 愿意做一 次历 史的主人 , 那 么他就 能成为我们 家 园的救世 主 。 碳政 治和低碳 经济 , 必 低 须以低碳 生活方 式作为 支撑 。我 觉得 , 这 才是 治理低 碳政 治 的关键 所在 。 相 比往 昔 , 在互联 网时代 , 类似 维基这 种 自 的群众 组 发
盼。
最 新一 位诺 贝尔奖 华人得 主光 纤 之父高银 的自传 。 潮平岸阔 ” “ 既可以 用来形容今天 的宽频传送 , 又是作者 生 命形态的最佳写照 。此书除了高馄 闯荡 世界科技文明 、 周游 列国的广阔人生外 , 还 与读者分享他对人 、对世 界的开阔视 野 。传主对其个人对家庭生活的记述尤 其动人 , 而对学生的爱护则尤其显示 出 他作为一位伟大学者的胸 怀 。书中还有 大最生活照片 , 从中可 以看到高银如何 度过童年 , 如何 负丝英国 , 并一步步从 一名见 习工程师成 为 “ 光纤之父 ” 摘 , 取诺贝尔奖 。
中国觉 , 》 【 〕 良 沈弘 译 美 丁胜 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年 月版
《 湘平岸目 》 高银 著
吉登斯的思考
吉登斯的思考作者:张颐武来源:《中关村》2008年第02期看到英国学者吉登斯最近在广州的一个访谈录,其中涉及了当下的中国问题,其思路有相当的启示。
这位享誉全球的社会学家对中国的发展也充满了关切和思考,他提到了中国崛起的意义,点明:“我相信这是一个中国的世纪,这个世界需要中国领导。
”这当然是一种鼓励和褒扬的意见。
但他在这个访谈录中所探讨的问题却值得我们相当关切。
他认为:“欧盟现在的困境和中国一样,一方面保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避免付出过大的代价。
对我们来说这个任务很棘手,也许对中国更困难。
”当记者问他:“您率先提出了‘积极福利社会’这个新词,认为失去工作的劳动者不应坐等援助,而是通过不断再教育获得新的技能,这在中国行得通吗?”他回答说:“我觉得以‘积极的福利社会’为基础设计的教育制度首先要有灵活性,摆脱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模式,使受教育者能够适应职业的要求。
中国的教育制度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城乡教育差距过大。
中国必须现在就采取措施应对这些问题,消除这些不平衡现象,以便让劳动力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能够受到教育,使他们有能力在不同技能的工作当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另外,政策的措施是有选择性的,必须要符合这个国家的现状。
如果中国要采用‘积极的福利社会’的措施,必须考虑使用‘新型福利制度’,即通过再就业教育的福利,将劳动者投入新的工作中,而不是一味发福利给他们。
”在提及传统福利国家面临的改革时,他指出:“只有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工作当中才能产生更多的资源用于社会福利。
”吉登斯的意见当然是他从外部进行的观察,不一定完全合乎中国的实际,其思想当然有继续探讨的空间。
但他所点出的“一方面保持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避免付出过大的代价”的意见仍然有相当的启发性。
欧盟这样的发达社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更何况中国这样仍然面临着严峻发展挑战的社会。
所以他说的这对于“中国可能更困难”其实也有相当的客观性。
在这里,选择确实是两难的,必须要在其中取得平衡。
安东尼·吉登斯的理论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
但是 , 在吉 登斯 此书问世之前 , 学术界并没 有从 政治学 那样 的情况 , 我们就 不再 有行动的余地 了, 一切都 为时 的意 义上探讨 过气候 变化 问题 , 没有理解 气候 变化 已晚。… 如 果我们再 不把气候 变化 问题 有效 地纳入 并 的社会学意义和 政治学意义。 吉登斯 对气候 变化政 治 的阐述可谓 广博 深厚 , 对
“ 登斯悖 论 ” 吉 主要 指这样 一种 困境 : 气候 变化 问
影 响。2 0 年 , 登斯再 出新著 《 09 吉 气候 变化 的政治 》 题尽 管是一 个结果 非常严重 的 问题 , , 但对于 大多数 公
民来说 , 在 日常生活中感受不直接 , 由于 人们 虽然 意识 在 当今 的这个世界 和时 代 , 气候 变化政 策是 一个 到 它的重要性 , 普通人 的 日常生活却鲜 有 因此发生 改
英 国著 名社会 学家 、 敦政治 经济 学院前 院长安 伦 去 的4 年 里 , 提 出的一 系列 理论对世界 产生 了重要 0 他 并迅速在全球学术界和政治界引起广泛关注。
一
、
破 解“ 吉登斯 悖论 ” —— 给各级 地方政 府 以节
东 尼 ・ 登斯是 当今世界 最重 要的思 想家之一 。在过 能减排降耗的动力与激励 吉
这本 书里 , 登斯特 别提到 了中国 , 中国治理 气候 变 部 的考核 指标 , 吉 “ 但是宣传 和推行都 不够 高调 , 目前来说
化 的决 策遇到 的最 大障碍就 是 中央政府 的“ 政治整合 ” 这一举措没有运行起来 , 其成效不彰是必然的。
和 “ 济整合 ” 经 在上令 下达 的过程 中 , 往往经 过层层 官
国家不能回避的重要主题。这一 问题 的解决最终要走 变 , 更没 有动 力做 出实质性的努力 , 几乎没 有人 以 自己
把“暖化政治”找回来——读吉登斯《气候变化的政治》
[ 者 简 介 : 瑞 祺 (9 4 ) 男 , 作 黄 15 一 , 台湾 台 北 人 , 国 英
③ e
Wa:T e R n w lo oi e orc, y h ee a f Sca D m cay l
剑桥 大 学 国王 学 院社 会 暨政 治 学 系博 士 , 台湾 “ 中央 研 究
谲 ” 字 . 从全 球 暖化 的文献 分类谈 起 。 间搭 二 得 坊 上 “ 化 热 ” 出版 品 , 致 可分 为 四类 : 学 地 暖 的 大 科 述说 暖化 的成 因与危 险 ; 乐观 地 细数 创新 科技 与
后, 暖化成 了道 德议 题 。人 们 似乎 很难 再从 天上 重 返人 间 , 心静气 地 看待 围绕在 暖化 议题 旁 的 平
院” 美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 要 从 事 欧 美 社 会 政 治 理 论 、 欧 主 马
C m r g: oi rs, 9 8 中 译本 《 三条 路 : 会 a bi e P lyPes 19 . d t 第 社 民 主 的更 新 》 ,台北 联 经 出 版 事 业 公 司 19 9 9年 出 版 ; 《 球化 与第 三条 路 》 台 北 松 慧 文 化 出版 社 2 0 全 , 0 5年
对 看 不见 、 不着 的问题 常 常睁 一 只 眼 、 摸 闭一 只 眼 . 虑 到 暖化 一 旦 成 真 时 的严 重性 , 们 至 少 考 我
要 也太 棘 手 , 们 不 该 眼 高手 低 , 不 能 空谈 国 我 也 际 合作 , 或把 问题 留给道 德 劝 说 , 忽 视 了国 际 而
关 系 中权 力 竞 合 的 张力 本 质 。吉登 斯 锐 利 地 看
不过 在 劝 人为 善 的 电影 《 不愿 面 对 的真 相 》 映 上
求解“吉登斯悖论”:评《气候变化的政治》
暖的趋势发展下去 ,到 20 1 0年世界平均温度将上升 6 ;在人类历 ℃
史 上 ,二 氧化碳含 量一 直在 20 p 以下 ,但 最 近 几 十年 来 ,其增 9 pm
长率逐年提高,20 年的增长率为 2 1pm,20 07 .4 p 08年为 2 p pm,二
实质 性 的行 动 ,而等到真 正被迫 采取行 动 的时候 ,那 又一 切都 为时
过晚。正是针对这样一种处境 ,吉登斯提出了一个以 自己名字命名
的概念— — “ 吉登斯悖 论 ” ( idn aao ) “ Gdes rdx 。 吉登 斯悖 论 ” 的 P
含义是 :“ 既然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危害在人们的 日常生活中不 是具体的、直接的和可见的,那么 ,不管它实际上有多么可怕 ,大 部分人就依然是袖手旁观,不做任何具体的事情。但是 ,一旦等情 况变得具体和真实,并且迫使他们采取实质性行动的时候 ,那一切
的关系时,奥菲 ( f ,18 :13 Of 94 5 )提 出: “ e 资本 主义不 可能
‘ ’福利 国家 同时存在 ,然 而 ,资 本主 义又 ‘ 能 ’没有 福利 国 与 不
家。 ”这是因为 ,资本主义经济 “ 需要”福利国家来解决其必然导
致 的各种 毁灭性 后果 ,但 另一方 面 ,福利 国家用 以解决 这些 后果 的 政策又使 资本主 义的存在 越来 越成 为 不可 能 。 由此 可见 , “ 菲悖 奥 论” 表 明的是社会 的 “ 结构 性矛 盾 ” 。如 果继 续 深究 吉登 斯悖 论产 生的原 因 ,我们大致 可 以归结 为两个 方面 :一是 瑞 士心理 学家 布洛
安东尼·吉登斯气候变化的政治学分析视角评析
1 气候变 化的政治 学分 析背景 气候 问题 已然 成 为 世界 普 遍 关 注 的焦 点 ,这 一 点可 以在 20 09年哥本 哈根联 合 国气 候峰会 以及 2 1 00 年坎 昆世界 气候 大 会上 得 到 印证 。各 国如 同讨 论 国 家安 全般讨 论 全球 变 暖 ,在 承担 温 室 气 体减 排 义 务 上锱 铢必较 。政府 间气候 变 化委 员会 (P C 第 四 IC ) 次评估 报告 指 出 ,近 百 年来 ,全 球 表 面 的气 温 升 高 了 0 7 c ¨ 。气 候变 化如 果 得不 到 有 效遏 制 ,与 气 . 4【 = 候变 化关 系密 切 的一 些 极 端气 候 事 件 ( 如洪 水 、热 浪 、雪 灾和 风暴 、沙 尘 暴 、森 林 火 灾 等 ) 发 生 的 频 率 和强 度也会 有 所增 加 。气 候 变 化 会 对人 类 社 会 发 展 产生 深 远 的 影 响 ,甚 至 危 及 人 类 的生 存 和 发 展 。 更 重要 的 是 气 候 问 题 需 要 人 类 对 现 行 的科 技 体 制 、 政 治 体 制 、经 济 体 制 、生 活 方 式 等 进 行 重 大 改变 , 转 变传 统 思 维 方式 、重 新 调 整 价 值 观 念 。 因此 , 应 对气候变化需要彻底变革。 英 国学者安 东尼 ・ 登 斯 关 于气 候 变 化 的政 吉 治 学分析 框架 旨在从 政 治 的 角 度 ,解决 气 候 变 化 的 问题 。他以 自身名字命 名的 “ 吉登斯悖论” ( i Gd . dn aao)3 气 候 变 化 问题 的风 险 与人 类 对 该 es rdx [将 P 3
c mmu t h sc u e d s r a o c r By r c nsr ct g t r s o lmae ch ng o ni y, a a s d wi e p e d c n e n. e o tu i he wo d fci t a e,An h n d e s e p oe t n t o y Gi d n x lr s i fo t r p cie o oiia ce c r m hepe e t fp lt ls in e,a d s me s g sin o h r b e a e p o t d.Th sp p ra l z st c s v c n o ug e to sf rt e p o l m r r mp e i a e nay e heba k—
吉登斯的风险理论
他是现代社会学领域的知名学
他曾担任过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 长、英国社会学会主席等职务。
吉登斯的理论背景与贡献
吉登斯的风险理论是在反思和批判传统工业社会的风险基 础上形成的。
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们面临着比传统社会更大的 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对人们的生产、生 活、健康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金融风险的控制
吉登斯认为,金融风险的控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提 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加强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等。此外,还需要加强国 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的防范
吉登斯认为,金融风险的防范需要注重预防和预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金融 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金 融机构和市场的监管和自律,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
和意外风险。
复杂性和模糊性
现代风险的性质复杂,涉及多个领 域和层面,如环境、经济、政治等 ,同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也很难准确把握。
全球性
现代风险往往超越国界,具有全球 性,例如气候变化、疫情等,对整 个世界产生影响。
现代风险的产生原因
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带来了新的风险,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核能等,这些技术既带来了发展也带 来了潜在的危险。
吉登斯的风险理论对于我们认识现代社会的风险和不确定 性,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 义。
吉登斯的理论框架与主要观点
吉登斯的风险理论主要包括 三个方面的内容:安全与风 险、现代性的反思、生活政 治的崛起。
他认为,传统工业社会的安 全体系已经无法应对现代社 会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 要建立新的安全体系来应对 这些风险和不确定性。
介绍吉登斯的《气候变化的政治》.
介绍吉登斯的《气候变化的政治》如果说《2012》和以前的灾难片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很多人看了之后,都明白这很可能不仅仅艺术家的无聊想象。
近年来,关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的宣传铺天盖地,使得世界末日不再是抽象的神学概念而是可预见的未来。
但是尽管如此,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却鲜有因此发生改变。
对于这些宣传,人们听过,怕过,进而抛之脑后,继续自己的生活。
“吉登斯难题”英国著名社会学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前院长安东尼·吉登斯先生的新书——《气候变化的政治》,就是一本试图解决这一难题的书。
这被称为“吉登斯难题”,即由于气候变化的后果太抽象,与日常生活相隔太遥远,人们虽然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却没有动力做出实质性的努力(Introduction, p.2)。
吉登斯说这本书旨在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到今天,仍有这么多人选择开极为耗油的SUV(运动功能型汽车)?从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是SUV的使用者——几乎没有人以自己的切实行动来回应这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但吉登斯认为,问题并不主要存在每个个人身上——恰恰相反,政府和政治家应该对这种现状负主要责任。
他认为,我们现在缺乏一种关于气候变化的有效的政治,不仅缺乏成熟的政治理论,也缺乏成功的政治实践。
本书正是试图在现有的各种制度的框架内,提供一套新的政治思维,以帮助政府应对和处理气候变化。
所以,这是一本关于气候变化的政治而非气候变化本身的书。
政治的产生源于人的话语本能,因而政治话语在政治实践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吉登斯在展开自己的气候政治理论之前,首先批评了现有的气候变化政治思维和话语的局限。
第一,现在有关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的宣传几乎全是负面的,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也大多是遏制、削减等消极措施。
这样做会造成“吉登斯难题”的放大,人们将更没有动力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第二,现今气候变化的政治话语基本上来自滥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反思现代工业文明为宗旨的绿色运动(The Green Movement)。
介绍吉登斯的《气候变化的政治》.
介绍吉登斯的《气候变化的政治》如果说《2012》和以前的灾难片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很多人看了之后,都明白这很可能不仅仅艺术家的无聊想象。
近年来,关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的宣传铺天盖地,使得世界末日不再是抽象的神学概念而是可预见的未来。
但是尽管如此,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却鲜有因此发生改变。
对于这些宣传,人们听过,怕过,进而抛之脑后,继续自己的生活。
“吉登斯难题”英国著名社会学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前院长安东尼•吉登斯先生的新书——《气候变化的政治》,就是一本试图解决这一难题的书。
这被称为“吉登斯难题”,即由于气候变化的后果太抽象,与日常生活相隔太遥远,人们虽然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却没有动力做出实质性的努力( Introduction, p.2 )。
吉登斯说这本书旨在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到今天,仍有这么多人选择开极为耗油的SUV(运动功能型汽车)?从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是SUM使用者——几乎没有人以自己的切实行动来回应这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但吉登斯认为,问题并不主要存在每个个人身上——恰恰相反,政府和政治家应该对这种现状负主要责任。
他认为,我们现在缺乏一种关于气候变化的有效的政治,不仅缺乏成熟的政治理论,也缺乏成功的政治实践。
本书正是试图在现有的各种制度的框架内,提供一套新的政治思维,以帮助政府应对和处理气候变化。
所以,这是一本关于气候变化的政治而非气候变化本身的书。
政治的产生源于人的话语本能,因而政治话语在政治实践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吉登斯在展开自己的气候政治理论之前,首先批评了现有的气候变化政治思维和话语的局限。
第一,现在有关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的宣传几乎全是负面的,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也大多是遏制、削减等消极措施。
这样做会造成“吉登斯难题”的放大,人们将更没有动力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第二,现今气候变化的政治话语基本上来自滥觞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以反思现代工业文明为宗旨的绿色运动(The Green Moveme nt)。
透析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几点思考
透析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几点思考在社会学领域中,结构化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体系。
它主张社会结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存在,不仅决定着社会的运作方式,也能影响着个体的日常生活。
《现代性的后果》一书的作者,思想家安东尼·吉登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此理论,并在之后的数十年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吉登斯结构化理论进行透析,同时探讨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结构化理论的基本思想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强调社会结构在个人行为和意识形态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结构是指社会中的各种制度、规则、价值观等。
而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则是通过结构的内化和反映而形成的。
结构和个人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
吉登斯认为,结构既是资源,也是制约因素。
它可以为个体提供优势、机会等,也可以对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产生限制和压力。
比如,一个人的背景、家庭以及社会地位等都会影响其经济状况、职业发展、文化追求等。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从个体层面看待社会现象,也不能仅仅从结构层面看待个体行为。
二、结构的复杂性吉登斯在结构化理论中强调了结构的复杂性,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框架”,而是由各种不同的结构组成的复杂网络。
这些结构可以相互交叉、重叠,同时也可以产生竞争和冲突。
因此,我们理解一个社会现象时,需要考虑多种结构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简单地独立思考。
比如,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在职场上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个人能力和素质,还有性别、种族、年龄等多种结构因素。
这些因素在不同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且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让解决方案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
三、个体的行为和能动性结构化理论并没有将个体看作是被结构完全支配和束缚的对象。
相反,它认为个体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动性,可以通过自我实现和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处境。
在结构化理论中,个体是通过对结构的解读、理解和实践来认识和把握现实的。
例如,一个人的经济情况可能对其未来的职业选择造成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要做某个他不想做的职业。
关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几点思考
关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几点思考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打破了解释学与结构功能主义的二元对立,以社会实践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结构二重化”理论。
结构化理论区别于以往理论的重要一点就在于,吉登斯对时空观的重视,对人们日常行动中反思性的分析以及建立在对行动者能动作用分析基础上的权利的理解。
标签: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反思性吉登斯的理论主要是两方面的,即前期对西方社会学各种思想的批判、总结和对现代性理论的创造。
到现在,现代化理论和他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已经得到了相当高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他的现代化理论是建立结构化理论的基础上,对于这部分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其现代化理论。
《社会的构成》一书是吉登斯的转折,该书是建立在对前人理论批判的继承基础上,提出吉登斯自己的理论观点。
在此,阶级论、冲突论和趋同论注意到社会发展的某个方面,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然而,在吉登斯看来,这些理论观点并没有紧紧抓住当前社会变迁的实质。
他认为,社会变迁以及社会发展的道路应当既不是“左”也不是“右”,而是超越“左”和“右”,走一条所谓的“第三条道路”,从而实现现代性的自我认同。
并且,这种政治路线可以从结构化理论中找到理论依据。
因此在《社会的构成》中,吉登斯试图改变社会学的传统,建立另一种思路,即结构二重性:社会系统的结构特征对于它们反复组织起来的实践来说,既是后者的中介,又是它的结果。
一、时空观尽管前人对时空观已有论述,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对时空在社会建构过程中的地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批判性地吸收了赫格斯特兰德的时间地理学。
赫格斯特兰德时间地理学的主要思想是,分析在发生活动的情境中,身体与物理环境的哪些性质是对人类活动产生制约的源泉,他以时间地理学来把握个人的生活路径或生平经历的序列性。
赫格斯特兰德认为身体和物理的环境是制约人类活动的主要原因。
时空是人们活动的结果,是外在于人们行为的,时空的边界也就是人们行动的边界。
吉登斯在此提出了对他的批判,认为不仅仅要考虑其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更要考虑到人类活动的特殊性,即人是有意识的进行活动的。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社会理论的研究不是实证社会学强调的描述性的量化分析,而是关于社 会行动、自我、交互行动、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定性研究,要在各种 矛盾关系中揭示问题的实质。
精品资料
(2)社会理论与社会学的关系: “我说理解的‘社会学’并不是有关人类社会整体研究
论述了他认为要重建激进政治的六点框架1修复被破坏了的团结即重构个人生活与集体生活的关系修复被极端利己主义破坏了的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2从左翼和自由主义的解放政治转入?生活政治?关注人类在一个开放的和全球化的世界中如何生活的问题3结合反思社会的出现推行积极的信任提倡一种能动性政治使个人与团体国家与公民社会建立起积极的信任关系以便解决贫困与社会排斥问题4在全球化和反思的社会秩序中克服自由民主制度的缺陷建立一种对话民主的社会制度5建立一种积极的和反思的福利国家做好准备并将其与解决全球贫困联系起来
除此之外,吉登斯于1977年出版的《社会与政治 理论研究》一书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书反映 了他对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等理论 传统的研究成果。
精品资料
第二,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上世纪70年代中期 (zhōngqī)至80年代中期(zhōngqī),吉登斯对社会学 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重建,产生了一批著名的理论成 果,也把社会学研究方法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精品资料
第五,对现代政治的重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吉登斯对现代政治发展投入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并 系统提出了他对于现代政治发展的设想――“第三条 道路”。
“第三条道路”不仅对全球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chōngjī),而且还启发了一大批政治领导者的思维。
1998年之后,在吉登斯理论思维的影响下,布莱尔、 克林顿、施罗德、达伽马、若斯潘等西方国家领导人 纷纷标榜“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主张,欧洲一时间变 成了所谓“粉红色的欧洲”。
我国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策略
我国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策略作者:江超颖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06期随着经济竞争加剧,生态破坏的形势骤然加剧,气候变化问题已然成为各国关注的环境问题和政治问题。
吉登斯在《气候变化的政治》中强调了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该文在对书中的相关论述进行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对中国的气候环境问题进行探究,并从吉登斯的启迪中提出相应的对策。
“这是一部有关噩梦、灾变、和梦想的书。
” 吉登斯在他的著作《气候变化的政治》以这样一种灰暗却又不乏希望的开篇来开启这部著作的论述。
吉登斯对气候变化的政治的阐释可谓博大精深。
其在本书中提到的一系列理论和思想至今在学术界,尤其是政治学界影响深远。
通过对国内外两个层面的论述对我们产生了启迪和引导,有助于分析我国的气候变化的政策。
一、《气候变化政治》中要义解读在《气候变化的政治》中,吉登斯创造了“赋权型国家”与“保证型国家”的概念。
吉登斯认为要真正有效地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主要必须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统筹规划,这就需要“保障型国家”来执行,光靠公民社会的推动是绝对不够的。
只要气候变化受到关切,国家必须像一名协调员那样行动起来,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推动政策向前走。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无疑是保证型国家,中国政府是保证型政府,而绝非授权型政府。
中国的执政党和政府对内政外交有绝对的领导力,政局稳定,政策稳定。
近年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等大政方针,对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既有涵盖,又有指导意义。
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强大调控力,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既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计划和目标的确定,又便于进行宏观调整和监督。
在气候变化政治上,中国不存在党派之争等问题。
总之,中国的保证型国家类型是特别有利于推行气候变化政治的,这是我们的优势。
二、我国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策略经济敛合。
所谓经济敛合就是将经济政策和气候政策结合起来,为推进全球气候变化的改善,进行经济和技术创新以及为其创造条件。
吉登斯悖论——精选推荐
吉登斯悖论“吉登斯悖论”:全球变暖带来的危险尽管看起来很可怕,但它们在⽇复⼀⽇的⽣活中不是有形的、直接的、可见的,因此许多⼈会袖⼿旁观,不会对它们有任何实际的举动。
然⽽,坐等它们变得有形,变得严重,那是再去临时抱佛脚,定然是太迟了。
得⾃吉登斯的新著《⽓候变化的政治》。
其实,从书的内容看,更准确的译名应该是《⽓候变化的政治学》(英⽂原书名:The Politics of Climate Change)。
回归悖论。
悖论所揭⽰的,是⼈性中根深蒂固的⼀点缺陷:短视(需要中性地理解这个词…)。
明天不如今天,明年不如今年。
下辈⼦不如这辈⼦。
——这⽆⾮好与坏,不过是事实罢了。
背后的⼼理学根源,恐怕是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
或者说,对未知的恐惧。
⼤学毕业论⽂写的是亚洲⾦融危机,研究的是⾦融风险是如何积累和传导,其中看到⼀位法国⾦融教授的paper, 他问了⼀个“天问”⼀般的问题:为什么利率⼀定是要是“正的”?换句话说,为什么未来的⼀分钱就不如现在的⼀分钱值钱?换句话说,当⼈们尝试把“未来的现实”“贴现”到此时此刻时,总会打个折扣,从⽽让“未来”变得不那么真实和有价值了。
所以即使如“吸烟有害健康”这样深⼊⼈⼼的认知,仍然⽆法阻⽌许多⼈今天去继续抽烟。
由此,吉登斯作了⼀个重要推论:与其消极地展现⽓候变化的恐怖⼀⾯,不如积极地把⽓候变化问题与其它现实的政治、经济和环境议题“敛合”(我居然查不到吉登斯的英⽂原⽂⽤的是那个英⽂单词……)。
这是唯⼀能够克服⼈类作为⼀个整体“短视性”的途径。
这⼀点,对于在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从事climate campaign的NGO同仁来说,尤为重要。
这不仅仅是⼀个单纯的communication 的问题,⽽是如何参与、影响和设定议程的关键问题。
例如,今年两会中“低碳经济”的提案风起云涌,其中却不见NGO朋友们的⾝影,即为⼀个反⾯的例证。
P.S. 到SEE半⽉,许多朋友问到有何感受。
可归结为8个字:如履薄冰,且谨且⾏。
“吉登斯悖论”与国际气候政治图景
作者: 陈潭;李松柏
作者机构: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510006
出版物刊名: 探索
页码: 62-6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吉登斯悖论”;图景构建程式;国际气候政治图景
摘要: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政治遭遇"吉登斯悖论"。
"吉登斯悖论"语境下的气候政治难题是阻碍国际气候政治进程的关键因子,在"吉登斯悖论"话语框架内构建国际气候政治图景是气候政治的迫切命题。
构建国际气候政治图景是破解"吉登斯悖论"的先导性步骤,其图景构建程式遵循"基准情形+理论命题+推论判定"的逻辑进程。
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政治剧场演绎并呈现"大国标签与集团谈判、双层博弈与非零和互惠、议题互嵌与政治敛合"的政治景象。
吉登斯技术风险思想探析
吉登斯技术风险思想探析吉登斯技术风险思想是指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对现代社会中技术发展带来的风险进行思考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他认为技术发展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发展机遇,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
吉登斯在其著作《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学理论》中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技术风险:工具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
工具性风险,指的是技术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操作失误、意外事故等个体层面的风险。
这些风险往往是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和操作的不可预测性导致的,比如航空事故、核电站事故等。
吉登斯认为这些风险主要可以通过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措施来降低。
结构性风险,指的是技术对社会整体结构和关系产生的影响和风险。
技术的发展会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社会关系等方面,从而给社会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能导致大规模失业,信息技术的普及可能加剧信息不对称和隐私泄露等问题。
吉登斯认为这些风险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解决,包括政策制定、法律法规的完善等。
吉登斯还提出了技术风险管理的原则,包括透明度、参与性和责任性。
透明度要求技术的开发和使用过程应该对公众开放和透明,增加信息的共享和公众参与,避免信息不对称。
参与性要求社会各界参与到技术的发展和管理中来,包括政府、企业、学术界、公众等,形成共识和平衡。
责任性要求技术的开发者和使用者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包括技术安全、环保、伦理等方面的责任。
吉登斯的技术风险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技术带来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不能只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和效益性,还要关注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只有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技术风险,进行合理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利用技术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吉登斯及其社会民主主义的全球化观
吉登斯及其社会民主主义的全球化观全球化作为一个新词汇,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自此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投资、人员流动、信息传播等活动进一步加速,各国经济、政治、社会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的加剧、环境污染等。
在这个大背景下,吉登斯提出了社会民主主义的全球化观,认为全球化应该是为了提高全球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为了金融利益而服务。
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吉登斯及其社会民主主义的全球化观,并举出5个例子来证明。
首先,吉登斯认为,全球化需要一个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的建立。
这个秩序应该是以民主、透明、公正为基础。
吉登斯认为,这个秩序应该由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来建立。
同时,联合国需要对贫困和不公正的国家提供援助,以促进全球财富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例子1:联合国发起的“千年发展目标”,旨在在2015年前减少全球极端贫困和饥饿人口的数量。
其次,吉登斯认为,全球化必须解决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例如环境污染、劳动力和人权问题。
吉登斯认为,全球化应该让全球每个国家都能分享资本、科技、管理等优势,让全球每个国家都有机会去追赶发达国家的步伐。
例子2: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工人的权益受到了侵犯,例如在中国发生的福尔摩斯公司跳楼事件。
第三,吉登斯认为,应该鼓励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全球化,发挥其合法的监督作用,以弥补政府监管不足的缺点。
这种社会监督机制既能够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能够加强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平衡,更能够提高全球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例子3:绿色和平组织可以推动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监督公司在全球化进程中遵守环保法规。
第四,吉登斯认为,应该把全球最低工资限额纳入国际协议。
这种国际协议应该具有义务性质,所有国家都必须签署并遵守,以确保全球工人的基本权益得到保护。
例子4:199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了一项公约,规定了全球最低工资水平。
最后,吉登斯主张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系统,建立一个稳定和透明的国际货币体系。
环境正义与气候议题的政治化进程——吉登斯困境的解读与思考
环境正义与气候议题的政治化进程——吉登斯困境的解读与思考王书明;旷萍【摘要】根据吉登斯悖论,气候变化无形的、间接的后果源于温室气体排放国将风险转移至其他国家,或是将风险分摊,出现环境代内不公问题;当代温室气体排放国将风险转嫁给后代人,将风险继承,即出现环境代际不公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的政治化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中产生的的环境不公问题,实现代内正义和代际正义,从而抑制气候变暖的进程.【期刊名称】《鄱阳湖学刊》【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6页(P27-32)【关键词】气候变化;吉登斯悖论;环境正义;气候政治化【作者】王书明;旷萍【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所(系) 山东青岛266100;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0;X22现代气候变化问题是指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引起地球平均气温升高所造成的可能危害,如地球生态系统的改变、海平面上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过去150多年里,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随着工业化的扩张而增加,1901年以来,世界平均气温上升了0.74℃。
从1978年开始可以获得的卫星数据表明,北冰洋冰层的年均厚度正以每十年近3%的速度消融,夏季减少更快,超过7%。
北极冰冠的体积已不足50年前的一半。
在这段时期内,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上升了大约7℃。
面对严峻的形势,如何抑制全球变暖趋势,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的政治议题。
但正如吉登斯所言,在治理气候变化问题中存在“吉登斯悖论”①本文认为“吉登斯悖论”还是成为“吉登斯困境”更合适,理由详见王书明:《气候治理的困境与中欧认知共同体建设——从英国学者吉登斯的观点说起》,《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3年第2期。
现象,我们称之为“青蛙效应”,意即全球变暖带来的危险尽管听起来很可怕,但它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不是有形的、直接的、可见的,因此许多人会袖手旁观,不会对它们有任何实际的举动。
气候治理的“吉登斯悖论”及我国化解对策
气候治理的“吉登斯悖论”及我国化解对策
毛国旭
【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02)006
【摘要】气候治理问题一直是我国环境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但气候治理中存在着“吉登斯悖论”,在个人层面、国际层面、国内层面均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通过将“政治敛合”、“经济敛合”融入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扩大公众的政治参与力度,凸显国家在气候治理中的主导地位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有效化解“吉登斯悖论”的途径,以期为我国气候治理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92-96)
【作者】毛国旭
【作者单位】[1]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5
【相关文献】
1."吉登斯悖论"下我国生态型政府建设研究 [J], 刘秋生;樊震超;陈翔;张同建
2.我国星级饭店行业服务质量悖论的成因及其化解——以湖南华天酒店集团为例[J], 伍蕾;谢如冰;唐榆茜
3.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及我国对策 [J], 何建坤
4.协商民主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吉登斯悖论” [J], 冉冉;阎甜
5.我国人口城市化悖论的化解及其经济学分析 [J], 张光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候变暖中的政治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吉登斯的气候理论为视角
气候变暖中的政治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吉登斯的气候理论为视
角
马姗
【期刊名称】《未来与发展》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当今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如何高效率地应对气候变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政治角度对气候变暖进行考量,依赖实际的国家政策,是遏制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
针对气候变暖的现状、成因及其危害,我们可以根据吉登斯的气候理论,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寻求应对措施。
国家作为抑制气候变暖的主导者,应建立完善的应对制度和策略,增强气候政策的“经济敛合”和“政治敛合”;个人作为环境恶化的施加者和直接影响对象,则应树立并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总页数】4页(P81-84)
【作者】马姗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 3003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9
【相关文献】
1.安东尼·吉登斯气候变化的政治学分析视角评析 [J], 孟蕾
2.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视角
[J], 钱长松
3.村民自治制度下的新生农民工政治参与——以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为分析视角 [J], 张艳
4.植树造林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作用分析及措施探讨 [J], 苏亚
5.吉登斯结构化社会理论中的生活政治 [J], 陈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 境 正 义 与 气 候 议 题 的 政 治 化 进 程— — 吉登 斯 困境 的解 读 与 思 考
温 室气 体排 放 国在 发展 本 国经 济 、 加快 本 国工 业
的生活 中不是 有形 的 、 直接 的 、 可见的, 因此许 多
公 平地 享受 环境 权利 , 公平 地 承担保 护 环境 的 责 任 ,代 内之 间是 这 样 , 代 际 之 间更 应 该 如此 ; 第
二, 在 人 与 自然 的生态 关 系 方 面 , 所 有人 在 开 发
和利 用环 境 资源 的同 时 , 承 担 补偿 自然 的责 任 .
揶
学 刊 朗2 霸
地 区的平均气 温上 升 了大约 7 ℃。面对严 峻 的形 势, 如 何 抑 制全 球 变 暖趋 势 , 解 决 气候 变 化 问题 已成 为一 个 迫切 的政 治议 题 。但 正 如 吉登 斯 所 言, 在 治 理气 候 变 化 问题 中存 在 “ 吉登斯悖论” ① 现象 , 我 们称 之 为 “ 青 蛙效 应 ” , 意 即全球 变 暖 带 来 的危 险尽管 听起 来很 可怕 , 但 它们 在 日复一 日
代 内 环境 公 平 是 指 同代 人 之 间 同等 享 有 清 洁环 境之 益而 不受 不利 环境 之 害 的权利 , 也有 保
护 和促 进 环境 改善 的义 务 , 强调 同代 人之 间 的社
会公 平 。在气 候变 化 问题上 , 不 管是 已经 实现 了 工 业化 的发 达 国家 . 还 是正 在 工业化 道 路上前 进 的发展 中 国家 , 都 不 同程度 地 向大气 中排 放 工业 废气, 理 应按 照 “ 共 同但 有 区别 ” 的原 则 承担 相应 的责任 , 避免 “ 吉 登斯 悖论 ” 现 象 的出现 。然 而有 些 温 室气 体 排放 国尽 管 已经 意识 到 气 候 变化 的
设一一从英 国学者吉登斯的观点说起》 , 《 国际社会科 学杂志》 ( 中 ̄ ) 2 0 1 3年第 2期 。
②( 英) 吉登斯: 《 气候 变化的政 治》 , 曹荣湘译 , 北京 : 社会科 学文献 出 版社 , 2 0 0 9 年版 , 第2 — 3页。 ③( 荚) 吉登斯 : 《 气候 变化的政治》 , 曹荣湘译 , 北京: 社会科 学文献 出版社, 2 0 0 9 年版 , 第3 页。 ④朱 玉坤 : 《 西部 大开发与环境公平》 , 《 青海社会科 学} 2 0 0 2 年第6 期。 ⑤ 李彩虹 : 《 环境公平的实现—— 以环境 法修改为契机》 , 《 环境保护) 2 o o 7 年第 1 8 期。
决 日益复 杂 。
( 一 1 气候 变化 的 代 内环 境 正 义 问题
个 严重 的威 胁 , 但 只有 少数 人 愿意 为此彻 底 改
变 自己的生活 。在精 英 当 中 , 气候 变化 “ 屈尊” 成 为一 种姿 态政 治—— 韬 略 听起来 宏伟 壮 阔 , 但 内 容 空洞 。‘ 这种情 况 下 国家和公 民都 不会 采 取 实 质性 的行动 来抑 制全 球变 暖趋 势 。‘ j 3 l 气 候变 化 风 险 的间接性 、 不 可见 性使 得有 些 国家只变 化 带 给 未 来 的 风 险。短视 和冷 漠使 得有 些公 民、 国家认 可 全球 变 暖是一 个严重 的威 胁 , 但却 只有 少数 人愿 意 因此 而彻 底 改变 自己 的生 活 、少 数 国家 原意 承 担 责
以实现利 用 和保 护 的平衡 。 环境公 平分 为代 内公
平和代际公平两大类 , 代 内公 平 又 分 为 国际 公 平、 区域 公平 、 阶层 和群 体公 平 。 候变 化是 实
实在 在 的 、 危 险的 , 引起 气候 变化 的是 人类 活 动 。
人 会袖 手 旁 观 , 不会 对 它们 有 任 何 实 际 的举 动 。 等 到灾难 来临 时 , 人类 再想 应对 它 。 为 时 已晚 。 这 就 是为什 么对 于许 多公 民来 说 。 气候 变化 是一个 “ 想后 ” 的议 题 , 而 不是 一 个 “ 思前” 议 题 的原 因 。 有关 态度 调查 表 明 , 大 多数公 众 认可 全球 变 暖是
任、 采 取措施 治理 气候 变化 问题 。短 视 和冷 漠也
加重 了气候 变化 带来 的环境不 公 。
“ 吉 登斯 困境” 与环境 正义
一
、
风 险 ,但他们 同样不 愿意 采取 实质 性 的措施 , 因
为他 们认 为气 候 变化 的风 险 对 于 他们 而 言 不 是 有形的、 直接 的 、 可见 的 。 但 事 实上这 种行 为与 思 想会导 致全 球 范 围代 内环 境 不公 问题 , 主要 表 现 在两方 面 : 第一 , 国家层 面 的代 内环境 不公 问题 。
一
随 着工 业 生产 的扩 大 、 经 济 的发 展 , 人类社会 向 大气 中排 放 的温 室气体 日益增 多 , 气 候 变化 问题
越来 越严 重 。温室 气体 排放 的无 国界 性 、 全球 性 使得 气候 变化 问题 不断 地生 产环 境不 公 , 例如 温 室气体 排放 国与风 险受 害 国 、 当代 人 和后代 人 之 间存 在 的 环境 不 公 问题 使 得 气 候 变化 问题 的 解
环境 正 义 是 指人 人 都 应 享有 清 洁 环 境 之益 而不 受不利 环境 之 害的权 利 , 也有保 护 和促 进环
境改 善 的义 务 . 主张权 、 责、 利 相对 称 。 ‘ 包 括两 层含 义 : 第一 。 在 人 与人 的社会 关 系方 面 , 所 有人
① 本 文认 为“ 吉登 斯悖论 ” 还是 成为“ 吉登 斯 困境” 更合 适 , 理 由详 见王 书明 : 《 气候治理 的 困境 与 中欧认知 共 同体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