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课标高中地理选修六测试题(1)-文档资料
2017-2018学年地理选修六课时作业测试卷含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五章测试卷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大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太湖沿岸某大学建立了太湖水质研究小组,计划为太湖水的保护作贡献.据此回答1〜2题。
1.小组对I、n、山地进行了取样,图中能够表示溶氧量(DO)、无机物(N、P)的浓度的是下面的示意图()] n m i ii m ■C D——幽蜘ffi:…… 解制ht【解析】太湖对污水具有净化能力,因此自1至n的N、P含量增多,而溶氧量则减少;自n至口N、P含量减少,而溶氧量则增多。
【答案】C2・该小组在校园里分发了《爱我太湖,从自身做起》的倡议书,以下不可能出现在倡议书内的是()A,使用无磷洗衣粉B.帮助农民了解合理使用农药的知识C注意不把生活垃圾倒入湖中D.全面禁止湖面养殖【解析】全面禁止湖面养殖不太可能.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水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产养殖环境管理系统,加强营养与饲料学研究,提高水产养殖饲料质量和投饵水平,同时强化环境工程技术在养殖中的应用才是合理可行的措施。
【答案】D“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京都议定书》中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CO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在政府对CO/排放进行总量限制的情况下,把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CO/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在遏制全球变暖的世界浪潮中,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物柴油,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据此完成3〜5题.3.“碳交易”的出现能使()①环境质量逐渐恶化②环境质量逐渐好转③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④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A.①③B.②④C②③ D.①④4.生物柴油大多是就地取材,用棕榈油制取生物柴油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德国C韩国D,马来西亚5.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A.家庭尽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B.多用电子邮件,少用传真、打印机C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睡眠模式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D.用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3〜5。
高三新课标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最新检测题
高三新课标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最新检测题(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22分共20题40分)xx年5~6月,太湖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据此回答1~2题。
1、湖泊比河流更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 ( )A、湖泊水比较浅B、湖水的更新周期长C、湖泊的面积小D、湖水的盐度高2、水体富营养化对太湖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 )A、早期使湖水中水生植物大量减少B、使鱼类因中毒而大量死亡C、可能使太湖泥沙淤积,湖床抬高D、使太湖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c d风力沉积流水侵蚀ba 风力沉积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图1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并回答第3~5题。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裸岩荒漠→黄土塬—20、BCAAC21、AB22、BC23、BD24、AC25、BC26、AC27、CD28、BC29、CD30、AB31、15分(1)是传统农业区,地面植被破坏严重;地势高差大,流水侵蚀性强;高原风大,风力侵蚀作用强烈。
5分(2)保护植被,退耕还湿。
4分(3)洼地“以桥代路”;修建缓坡通道;山地开挖涵洞。
6分32、14分⑴生态破坏(2分)人类向自然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4分)⑵发展(2分)⑶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减少等。
(6分,每个2分)33、(10分)(1)污染空气、破坏森林(4分)(2)电烤(其他方式只要合理即可(2分)(3)用一次性筷子、用塑料饭盒、吃野生动物(4分)34、(24分)⑴水污染(或环境污染)(2分)⑵自然原因:太湖初夏季节水温高;水位低、水体流动性差。
人为原因:工业污染、农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湖水氮、磷含量高,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答2条即可6分)⑶xx年5月初,无锡地区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蓝藻上浮时间提前,光照充足,蓝藻繁殖生长速度加快;降水少,太湖水位降低,氮磷浓度提高;吹偏南风的时间提前,使蓝藻提前聚集到处于西北方向的无锡水域。
(完整版)高中地理选修6综合检测试题
综合检测题本测试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人类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树立正确的()A.世界观B.环境伦理观C.价值观D.传统伦理观解析:只有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才能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达到人地协调。
答案:B我国经济从1985年到2000年的15年是高速增长期,GDP年增长率达8.7%,发展势头不减。
但也留下两大遗憾:一是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另一个是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
我国正不可避免地遭受人口、资源与能源制约以及环境的压力。
我国每创造1美元,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1.3倍,法、德的7.7倍,日本的11.5倍。
可见,我国节约能源的潜力很大,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有关循环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A.循环经济就是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的排放B.循环经济的基础是物质一次性充分利用C.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日益稀少的环境资源D.循环经济的物质流动方式呈线性变化解析:循环经济是将清洁生产与废弃物综合利用合为一体的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将实现“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封闭式循环流动。
答案:C3.我国实施循环经济的原因主要包括()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人均资源相对贫乏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④资源丰富⑤生产技术先进A.①②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⑤解析: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粗放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快速发展,因而势在必行。
答案:A20世纪5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后,对库区周边的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水量锐减,现已断流320千米,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
2018-2019高中地理选修6全册同步配套练习含解析人教版
2019年高中地理选修6全册同步练习目录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2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3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章末过关检测卷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1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2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3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2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3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章末过关检测卷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森林及其保护第2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3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4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第5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章末过关检测卷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1节认识环境管理第2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3节公众参与章末过关检测卷模块检测卷一模块检测卷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一)教材第2页图1.1图表分析:本图直观地表示了环境的基本含义。
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要素也不同。
与中心事物有物质、能量和信息联系的周围事物,构成了中心事物的环境要素。
(二)教材第3页案例1通过这个案例,应掌握这则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变迁,反映了从采猎社会50万年前渔猎采集却留下青山绿水至近一万年的农业社会不断破坏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工业社会(20世纪60年代后)环境污染加剧的演变过程。
人地关系的变化不禁让人深思。
(三)教材第3页思考1.古人类与环境处于原始的平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
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环境影响微弱。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出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
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只顾短期经济利益,忽视长远环境效益。
3.(可以结合教材案例,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分析人类与环境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人类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学业达标1.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是相对周围事物而言的B.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C.环境是中心事物周围的所有空间D.环境是非生物要素的总称解析: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
模块检测卷(一)(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下列图片,完成1~3题。
①城镇②绿洲③殷墟遗址④沼泽1.如果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最有可能是自然环境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图片④的环境主体是( )A.生物 B.人类 C.植被 D.水体3.如果按照空间尺度来划分环境,四幅图中最可能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第1题,图片①②③所示的景观均属于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都属于社会环境;只有图片④所示的景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小,属于“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和空间”,是自然环境。
第2题,对生态科学而言,“环境”是生物环境。
第3题,城镇是人类居住和第二、三产业的空间,是聚落的一部分;农田(包括绿洲)是人类进行农业活动的场所,也是聚落的一部分;人类遗址是古代人类活动的场所,与农田、城镇一样均属于聚落;只有沼泽是自然地理环境。
答案:1.D 2.A 3.D4.读下面漫画,有关其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谁能补伞②何处安家③罪证④救援A.①—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B.②—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C.③—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D.④—环境污染引发的全球变暖问题,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解析:③应为环境污染引发的水污染。
答案:C如今,波罗的海的海洋生物正面临巨大威胁:海洋中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藻类还在波罗的海地区创造出了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海洋“死亡地带”,并有逐渐扩散的趋势,欧洲渔民日日空手而归。
据此完成5~6题。
5.造成波罗的海出现“死亡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 )A.近海城市倾倒的生活垃圾B.全球气候变暖C.工农业生产向海中排放了大量含磷和氮的废水D.石油及石油制成品的注入6.下列措施有利于减缓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发展趋势的是( )①减少工业、农业用水向海洋中排放②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③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④将藻类捞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就是一种水体的富营养化,与周边地区排入废水含有大量的氮、磷有关。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1)(含解析)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振动影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考点】66: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113:意义类简答题;21:热点问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对生产条件要求比较高,由此分析。
【解答】解:精密机械设备工厂,产品质量高,技术含量高,故要尽可能的减少外部环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而其布局在地下,能保持恒温环境,降低温度和地面震动的影响,故①④对,C正确;在地下建工厂,投资大,也不利于储存原材料和产品,故②③错;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关知识。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坍塌D.防地震【考点】64: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专题】111:特征类简答题;21:热点问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7:利用区域特征;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日本列岛正好坐立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由于太平洋板块稍薄,密度比较大,位置较低,因此当太平洋板块向西水平运动时,就会横冲至亚欧板块的下面,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之下,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等运动,产生火山爆发现象与地震;因此,日本会变为火山、地震的活动频繁地带。
【解答】解:日本地震、火山发生频率都比大连多,故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防地震,故D正确;防渗水、防坍塌是任何一个地下工厂建设都应考虑的问题,故AC错;地下环境并不会有噪声影响,故B错;故选:D。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6同步课时达标验收:(一) 我们周围的环境
一、选择题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事物属于人工环境的是()A.高山草甸B.极地苔原C.科尔沁沙地D.亚马孙的原始丛林2.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A.山区毁林开荒B.围湖造田C.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D.过量抽取地下水解析:1.C 2.C第1题,考查对环境分类的掌握,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是依据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来划分的。
A、B、D三项中的环境受人类影响较小,故属天然环境。
C项则是由人类活动而形成的环境。
第2题,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利于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的活动,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有利于改善局地气候,利于农业生产,所以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
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A.崇拜B.依赖C.征服D.友好4.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解析:3.C 4.B第3题,从图①中可知人类大规模地开发环境应对应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自然。
第4题,图②主要突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应为采猎文明时期,图③即表现出人对环境的影响,又表现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应为后工业文明时期,即谋求人地和谐,故选B。
5.解决人类与环境对立的现状,促进两者的统一,其根本目的是()A.使人类更好地征服自然B.控制人口增长,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C.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生产力D.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解析:选D解决人类与环境对立的现状是为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使人类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形成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014年7月24日,“绿色北京,低碳生活”大型公益活动暨“北京十大绿色榜样评选”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颁奖典礼。
该公益活动旨在增强市民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据此回答6~7题。
6.“绿色北京,低碳生活”的主旨重在强调()A.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B.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C.扩大绿地面积D.人类的主观能动性7.首都钢铁公司已基本搬迁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地区,首钢的搬迁最有利于改善北京的()A.大气质量B.交通C.水质D.水土流失解析:6.B7.A第6题,“绿色北京,低碳生活”是善待自然的做法,能够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统一。
2018年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测试题 文档资料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测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l~10页,第Ⅱ卷11~14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同:9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65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姓名栏和答题卷密封线内写上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答第Ⅱ卷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5题,每题1分)1.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是()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C.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D.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2.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早在1972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就同意将“世界环境日”定在每年的()页 1 第A.5月31日B.6月5日C.6月6日D.6月25日材料: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
据此材料,回答3~4题:3.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将发生变化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4.“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D.50年后,全求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材料:2018年11月,澳大利亚的新威尔士州和韩国的中部地区爆发沙尘暴,南北半球同时发生沙尘暴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2017-2018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六第一章检测含答案
第一章检测一、选择题环境因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图片中的环境因素属于自然环境因素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下列不是社会环境或社会环境因素的是( )A.贵州梯田B.周口店人类遗址C.城市或乡村D.卧龙自然保护区1~2.【解析】第1题,图片①是稻田,②是水乡,③是放牧的羊群,只有④是人类没有干预、改造的荒漠。
第2题,梯田是人类改造过的人工环境,不属于自然环境。
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是自然环境,不属于社会环境.【答案】 1.D 2.D20世纪50年代以后,地球上相继出现了三大酸雨区,其中,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是世界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之一。
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称,危害极大。
根据材料,完成3~4题。
3.下列环境问题,由酸雨直接引发的是()A.全球海平面上升B.南极企鹅患白内障C.水土流失D.森林大面积枯萎死亡4.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促进酸雨防治的是( )A.使用低硫燃料B.控制汽车尾气排放C.减少使用氟氯烃化合物制冷剂D.安装烟道脱氮设备3~4.【解析】第3题,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南极企鹅患白内障的主要原因是臭氧层空洞导致紫外线增多;水土流失主要是由植被遭破坏引起的;酸雨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水生生物生长繁殖受影响、森林枯萎死亡等.第4题,C项措施利于臭氧层的保护。
A、B、D三项均利于防治酸雨.【答案】 3.D 4.C阅读《藏羚羊的跪拜》文中的片段,完成5~6题.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下来。
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5.如果文中“他”的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将违背人类与环境关系和谐中的()①尊重与善待自然②关爱人类③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④可持续发展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文中“他"的行为是为了获取自然环境中的________价值()A.维持生命B.经济C.娱乐和美感D.科学研究5~6.【解析】第5题,如果文中“他"的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仅会导致藏羚羊的灭绝(违背了尊重与善待自然的原则),还剥夺了他人和子孙后代合理利用藏羚羊的机会,而且所有人类都要承受藏羚羊灭绝的后果(违背了关爱人类和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的原则);人类与环境关系和谐原则中没有可持续发展。
新课标高中地理选修六测试题(2)-word文档资料
新课标高中地理选修六测试题(2)23. 下列有关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化也很大③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④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②③24.关于我国耕地不足的原因,正确的是()①山地多,平原少②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迅速高产稳产田的面积远低于低产田面积东部各省区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②④25.右图是部分城市生活用水价格,从图中可知()A. 北京、新德里人均水资源都很丰富B. 伦敦、纽约位于海边,水资源丰富C. 发达国家通过价格手段控制用水量D. 东京人均水资源最少下图所示为我国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两条输水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26~27题。
26.下列山脉中,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须穿越的是()A. 秦岭B. 昆仑山C. 巴颜喀拉山D. 南岭27.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河,航运条件优越,水运便利B. 该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C. 图示区域南部森林覆盖率高,滑坡、泥石流等不易发生D. 修筑梯田是协调本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28.如图所示三幅漫画,联系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三幅漫画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只能是对立的B.图示环境问题都是原生环境问题C.生物在地球上已无法生存D.图中反映了全球气温升高、森林被严重破坏、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等环境问题城市森林是指生长在城市地域范围内,对所在环境有明显改善作用的林地及相关植被,它具有一定的规模,以林木为主体,是各种类型的森林作物、栽培作物和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气候与土壤等自然因素的总称。
最新-2018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五节学业水平达标 新选修6 精品
1.下列关于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都存在B.青藏高原人类活动较少,所以没有生态环境问题C.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锐减D.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解析:选D。
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在我国存在,故A项错;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故B项错;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C项错;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2018年徐州联考)读“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2~3题。
2.两地区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B.土壤侵蚀C.草地退化D.生物多样性锐减3.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中,提高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好做法是( )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大力发展水电建设C.提高炉灶技术水平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解析:第2题,首先确定两地区的具体地理位置,左图是黄土高原地区,右图是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第3题,黄土高原地区虽有大量的煤炭资源,但燃烧煤炭会造成环境问题。
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不适合发展水电。
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既可充分利用生物能,又能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2.B 3.D4.(2018年长春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区域差异显著,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差别较大,生态防治应因地制宜。
材料2:我国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示意图。
(1)图中表示发生在我国的比较严重或发展比较快的三种环境问题,请按序号填出各图例代表的环境问题: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①问题与当地自然背景关系很大,请予以表述。
(3)缓解环境问题③可采取的措施有(双选)( )A.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我国能源消费将用水能和天然气取代煤炭B.减少人均能源消费量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低污染或无污染产业D.提高利用清洁能源的技术水平解析:①发生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②在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比较典型,③主要集中在南方工业发达、降水丰富地区。
2018-2019学年地理鲁教版选修6综合检测1
综合检测(一)(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B.促进经济迅速发展C.新材料应运而生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解析】第1题,现在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是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资源短缺。
第2题,人类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是人口素质较低,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答案】 1.A 2.C“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下图为生活质量与GDP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A.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不明显C.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D.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人均用电量会呈下降趋势4.此图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说法是()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必须在经济得到大发展后才能得到彻底治理B.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D.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高于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相关性。
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总体上呈正相关,但局部出现负相关。
第4题,从图中看出,人均电力消耗量以及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是复杂的,单纯追求人均电力消耗量和人均GDP的增长,并不能保证生活质量的持续上升。
【答案】 3.C 4.B二、综合题(76分)5.下图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7-2018年高中地理 综合检测 湘教版选修6
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结合以下材料,完成1~2题。
1.“用爱温暖世界,而不是二氧化碳”。
四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率”最大,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碳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2.摒弃传统增长模式,倡导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方式,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下列符合“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思想的做法是( )①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②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③推广节能技术和无氟产品④保护植被,积极植树造林⑤讲究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②③⑤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直接比较数据即可判断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第2题,石油和煤炭都属于化石燃料,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一次性用品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环保理念。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下表资料。
读表完成3~4题。
3.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的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B.南方地少水多C.北方地多水多D.北方地少水少4.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经多年研究、论证和规划,我国正在实施的巨大工程是( )A.长江三峡工程B.淮河治理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D.西气东输工程答案 3.B 4.C解析由表中数据可明显看出我国水资源分布是南多北少,而耕地分布则是南少北多,水土资源明显不匹配,为此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④含盐量降低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6.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B.绿洲萎缩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D.气候变干答案 5.A 6.D解析第5题,图中湖面数值为负值,低于海平面;等值线南密北疏,由此判断地势北缓南陡;湖面不断萎缩,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减弱;因湖水减少,含盐量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中地理选修六测试题(1)
一、选择题
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2.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
A.环境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环境可供给人类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
C.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
D.人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3. 绿色食品是指()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4.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废气,通过高烟囱“越境”到北方邻国加拿大,引起了国际纠纷。
这主要反映了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中()的矛盾?
A.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D.资源的有效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告诫我们,在环境问题上,要正确处理的什么矛盾。
()
A.资源的有效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 D.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6.当前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A.厄尔尼诺现象肆虐
B.拉尼娜现象频发
C.大地震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
D.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环境采取掠夺式的使用
历史上,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曾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当今世界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共同的环境问题,结合相关的知识,结合图1回答7~8题。
7.请阅读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分析说明图中a、b、c分布区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a为森林破坏严重区 B.b为酸雨严重区
C.c为荒漠化严重区 D.发达国家这些问题较少出
8.上图中,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b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①森林的砍伐②工业排放的废气③建筑工地上的扬尘
④汽车排放尾气⑤家庭炉灶⑥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②⑤
9.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
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潮汐⑦大脖子病⑧富营养化
A.②⑥ B.⑥⑦ C.①③⑤D.④⑤⑧
10.下列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虽然环境有自净能力,但人类把废弃物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后,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B.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净化,成为净化的天然水
C.河道中适量的藻类和其它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D.地理环境的净化作用是有限的,污染物的排放一旦超过其自净能力,环境将趋于恶化
11.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去化合态磷,有以下几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A.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B.含磷废液是很好的肥料,不必处理
C.含磷污水排入自然水体中,能引起藻类繁殖,使水质变坏,必须除去
D.磷对生物无毒,除去与否都无关紧要
12.城市环境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下列叙述中属于城市环境问题的是()
A.城市上空大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含量增加
B.城市用水短缺,水荒已日益困扰城市
C.建设大城市周围的卫星城镇
D.搞好城市规划,加强城市管理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包括开采挖掘出的及选洗时排出的含炭岩石,这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
据此完成14~15题。
13.我国煤矸石排放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产”出大量的煤矸石
B.我国煤矸石储量丰富
C.我国煤炭品位低,含炭成分大
D.我国众多小煤矿的乱采乱挖
14.关于煤矸石的大量排放带来的危害,叙述不正确的是()A.占用大量宝贵土地资源
B.长期堆放日晒下会自燃,排放CO2、SO2等气体污染大气压
C.淋雨后的滤液渗到地里,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D.大量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会诱发地质灾害
15.根据下图判断,北京四日气温垂直分布状况图中,近地面空气质量问题最严重的是()
A.T1 日B.T2 日 C.T3 日D.T4 日
“API”是英文Air Pollution Index的缩写,意思是空气
污染指数。
我国的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势报告。
监测的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或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总悬浮颗粒物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尘粒的统称。
据此回答17~18题。
16.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下列大气状况,促使API增大的是()
A.晴朗微风天气 B.大风阴雨
C.空气强烈对流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
17.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A.大量燃料煤炭用于取暖 B.沙尘暴时有发生
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 D.上班高峰,交通流量剧增18.根据下列各概念的相互关系,图中大圆、小圆、阴影部分依次代表()
A.自然资源、能源、可再生资源 B.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能源
C.能源、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 D.能源、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
19.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是()
①增加耕地面积②切实保护耕地③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毁林开荒⑤大力开垦草原⑥积极稳妥地开垦宜农荒地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⑥
20.根据下图判断:A、B、C、D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三者的关系是()
21.下图分别表示我国四个省区的能源优势,指出由左向右所表示的省区依次是()
A.浙江、山东、江苏、西藏 B.山东、河北、贵州、广西C.广东、广西、四川、海南 D.广东、河北、四川、西藏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C
6.D
7.B
8.D
9.B10.B 11.C 12.A 13.A 14.D 15.B 16.A 17.B 18.A 19.D 20.D 2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