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校本课程开发:凸显学校文化个性

合集下载

隐性的课程

隐性的课程

隐性的课程隐性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非正式课程,这些课程通常不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列出,但却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隐性的课程包括学校文化、社会互动、教师行为和学校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了解和管理隐性的课程对于学校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学校文化是隐性的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的文化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人格塑造有着深远影响。

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的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和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接受一种特定的观念和行为模式。

一些学校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这种文化氛围势必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而另一些学校则偏向于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约束,这种文化氛围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学校管理者需要关注并引导学校文化的形成,确保学校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互动也是隐性的课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在学校中,学生接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社会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

在班级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同学,他们之间的相处方式和相互影响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方面,同学之间的友情和合作,能够促进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是学生学习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

学校需要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加强班级管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社交关系,使社会互动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益元素。

教师行为是隐性的课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教师的行为举止、言谈举止不仅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更是学生价值观和态度的潜移默化者。

良好的教师行为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不当的教师行为则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

教师的严格与宽容、公正与偏袒、耐心与暴躁等行为特点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注重塑造自己的专业形象和教育风采,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和榜样。

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旨在指导学校更好地开发校本课程,增强课程对学生和学校的适应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特长。

以下是该指南的部分内容:1. 功能定位:丰富课程供给,增强课程对学生和学校的适应性。

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兴趣爱好,发展特长。

注重引导学生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和科技等新进展、新成果。

体现学校文化,增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课程开发: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建立健全教师、社会专业人士以及家长等多方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明确各方责任,合理规划、规范组织课程开发工作。

对学生需求和学校课程资源等进行调查分析,充分论证,确定校本课程建设方向、重点学习领域、科目与形态等。

每门校本课程均要研制课程纲要,明确课程名称、开设年级、课时,阐明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实施和评价方式等。

注重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加强课程实施评估、动态调整和完善。

3. 实施方案:学校是本校落实国家课程政策的责任主体。

要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省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立足学校办学理念,分析资源条件,对学校课程实施工作做出总体安排,形成课程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对有效实施国家课程、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等做出全面具体安排,明确每个年级开设科目、课时分配、教学组织形式等。

注重健全课程实施机制,推动各学科、各环节、各方面力量协同育人。

鼓励将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整合实施,相关内容统筹安排,课时打通使用。

总之,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旨在指导学校更好地开发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特长。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加强评估和调整完善工作。

同时要注重各学科、各环节和各方面力量的协同育人,整合实施相关课程内容,打通使用课时。

依托个性化校园文化 开发“理想教育”校本课程

依托个性化校园文化 开发“理想教育”校本课程

育 的浪漫 色彩 ,又让理 想教 育变 得小 、 实、 , 新 让孩子 们在播种 梦想— 宦 求梦
盛, 精神 乐观 , 好广 泛又有 一定特 长 , 爱 这些就是新 时期教育 培养学生 的具体 目 标 。“ 理想教 育” 校本 课程是滨湖 路小学
新 课程背景下 , 依托个性化校 园文化 , 开 发实施 的一种全新 的德育课程 。它根 据
同时 , 应结合本 校的实际 、 学生 的兴趣 和
需要 , 开发 或选 用适合本校 的课 程… …” 新一 轮课 程改革赋予学校 课程开发 的权
训、 教师爱的宣言等。 校的办学 理念是 学 让 天性 有展现 的空 间 ,让智慧有表达 的
机会 , 让美德在 习惯中扎根 , 让梦想在 勤
利和职责 ,为学校构 建具 有 自己特 色 的
于教 育过 程中客 观形成 的环 境和 氛 围 ,
以及 这种环境氛围的影响 。 当然 , 如果校 园文化千篇一律 ,对学生 的影 响收效甚 微 ,学生 只有在 富有个 性化 的校园文化
工作 , 学生快 乐学习 、 健康成长 。校训 即 “ 让我们 的今天赛过 昨天 ! 校长 寄语是 : ” “ 里是 梦开始 的地 方… …每个 孩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 有属于 自己的梦 ,我 们的责任是 帮助孩
维普资讯
依托个性化校园文化 开发“ 理想教育" 校本课程
口 南宁市滨湖路 小学 谢小燕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 》明确指 出 :学校 在执行 国家课程 和地方课程 的 “ 在 。只有具 有独特个性 的学 校才能经得 始实现 的地方 。 学 校 围绕 “ 开始 的地方 ”形 成 一 梦 , 套 富有个 性化 和人文 性 的办学 理念 , 包 括 校 长寄 语 、 徽 、 学 目标 、 校 办 口号 、 校

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打造特色学校文化

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打造特色学校文化
(四)校本课程总结反思完善阶段 2013年1月—2013年12月
四、全面建设校本课程
以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为 背景构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体系。 办学理念: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服 务,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办学目标:落实精细管理,追求精致 教育,彰显办学特色,打造精品学校。
显性课程的操作措施: (1)材料选择 (2)确立目标 (3)组织与实施 (4)评价与展示
重视校本课程开发
打造特色学校文化
新郑市观音寺镇太清完全小学 二O一四年二月二十五日
陈留彦
一、对校本课程的思考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做法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 四、全面建设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收获
一、对校本课程的思考
如何搞好师资队伍建设?
遇到了三大问题: 1、硬件设施落后 2、教育资源匮乏 3、随意性、无目标性
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兴趣活动校本课程
4、建设校本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的隐性课程
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教师文化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
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零星研究阶段 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二)课题研究阶段 2012年1月—2012年6月 (三)校本课程实施阶段 2012年7月—2012年12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做法
1、确定目标,制订方案 2、提供校本课程建设的保障 3、建设校本课程显性课程 4、建设校本课程中的隐性课程
1、确定目标,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定位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总方案
2、提供校本课程建设的保障 (1)组织保障。 (2)培训保障。 (3)经费保障。 (4)综合保障。
3、建设校本课程显性课程
组织与实施 确定活动主题。 编写活动计划。 编写活动方案。 自主选择参加。

“个性化”教学体现办学特色

“个性化”教学体现办学特色

“个性化”教学体现办学特色作者:徐唯花来源:《教育》2013年第13期校本课程是学校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结构。

它可以使学校真正拥有了对课程的选择余地,可以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

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

农村学校的“个性化”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项决策,它符合社会的要求,符合教育的需要。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比不上城市学校,在当今学校多样化和特色化趋势日益明显之时,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距也日益明显。

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因素。

以前,国家实行课程统一管理,在课程方面城乡学校都没有优势。

不过,现在,决定实行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现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给农村学校创办“个性化”学校带来机遇。

因此,校本课程带着这种特殊的使命走进了农村学校。

如何让校本课程发挥它最大的优势,如何让此课程“精致化”地走进农村完小,学校又如何以校本课程这个媒介和平台更好地展示学校本身独特的学校文化,笔者以绍兴市马山镇车恂如小学校本课程的实践活动为例,浅谈自己的感受。

自从校本课程进入这个普通农村完小以后,学校就开始了它不同寻常的特色学校文化之旅,在这个农村学校,校本课程这朵神奇之花渐渐地越开越旺。

校本理念促成特色社团。

校本课程是学校创办“个性化”的绝佳机遇,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就可以形成自己学校独特的文化。

为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为体现新课程标准培养目标,为体现学校传统教育特色,为对全校师生产生强有力的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学校运用校本理念提出“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发展教育办学理念,凸现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个性,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主体性发展教育,学校形成鲜明特色,学生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校本课程的优势与创新学校树立“箐箐校园,国乐飘香”“班班有歌声,人人会乐器”的主題文化,学校先后投资5万余元购买了一批民族乐器,如二胡、扬琴、柳琴、琵琶、古筝、笛子、大提琴、乐琴,葫芦丝等,为学校开展特色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学校邀请绍兴艺校汤幸、赵兴龙、章银龙、瞿超华等老师,柯岩风景区民乐团王文燕、徐兰、王高英等专业人员,原绍剧团作曲家陈顺泰,小百花艺术中心王九妹,平湖调传人王玉英等专业人员作为学校外聘老师。

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

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

议题一 : 学校是否需要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徐一凡:办学理念的“不同”,不在于理念本身的说法、名称或内涵等,而在于践行这一理念所采取的具体举措,即“怎么做”才是办学理念与众不同的根本所在。

近年来,南昌三中青云谱校区秉承“人文日新,教育日新”的办学理念,借集团化办学的东风,在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两个方面精准发力,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办学道路。

打造“四有”教师队伍。

为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我们加强了集团校内部的教师流动。

实施“领头雁计划”,分层架构年轻教师、经验教师、骨干教师梯队。

带领教师重点抓教材和课标研读,强调教学的深入研究与思考,以老带新。

为了更好地形成全覆盖的教师培养体系,我们做了许多扎实的尝试。

例如:集团校专门成立教科处,负责教师培养,开设日新讲堂,“栽好梧桐引凤来”,从教研专家到一线教师,从集团校优秀校友到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教科处和日新学堂里人才济济;从学科教学设计到师生关系处理,从论文撰写到班级管理,各种话题都会得到充分讨论。

通过这些举措,真正实现了集团校内部教师资源的再整合。

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为了惠及更多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我们坚持以课程为落脚点,努力托起学生的幸福人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青春期,我们与青云谱区法院工作人员一起,开发防欺凌课程、性教育课程等校本课程,营造了校园内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开设了瓷板画、京剧等艺术类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程选择面。

为了强健学生的体魄,我们结合学校场地优势,将跳水、足球、篮球、羽毛球、田径等课程开齐开足,学生体质明显增强。

同时,学校结合重要庆典,举办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红色研学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在更广阔的天地成长,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其个性特长。

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方面,全校定期开展心理状况调查,及时了解、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创设心理辅导课程。

议题二 : 学校文化建设的个性挖掘陈曦:现代学校治理,离不开个性、先进的学校文化引领。

隐性课程的显性作用

隐性课程的显性作用

隐性课程的显性作用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种非正式的课程,它不是在课堂上明确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学校的文化、规范、价值观等隐含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隐性课程虽然不像显性课程那样被明确地规划和教授,但它却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它的显性作用则是指,这些隐性课程所产生的影响已经明显地体现在学生的行为和表现中。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隐性课程的显性作用。

隐性课程的显性作用表现在学生的行为和态度上。

学校的规范和文化对学生的行为和态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校强调团队合作、尊重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

在学校中,学生会观察到老师和其他同学是如何处理问题、如何与他人相处的,这些行为和态度会被学生所模仿和学习。

可以说隐性课程通过学校所倡导的规范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学生的行为和态度,这就是隐性课程的显性作用之一。

隐性课程的显性作用还可表现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上。

学校的文化和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有着深刻的影响。

学校强调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要求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

学生在这样的学校文化中学习成长,他们会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可以说隐性课程通过学校的文化和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这就是隐性课程的显性作用之二。

隐性课程的显性作用还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上。

学校所倡导的规范和价值观、教育方式以及师生关系等都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产生影响。

学校强调勤奋学习、积极参与、团队合作等,这些要求将激励学生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出综合素质。

可以说隐性课程通过学校所倡导的规范和价值观、教育方式以及师生关系等,激励着学生去追求优秀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这就是隐性课程的显性作用之三。

隐性课程的显性作用还可体现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角色扮演上。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课程》考点特训最新版(二)_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课程》考点特训最新版(二)_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课程》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单选题新课程将课程目标分为_____三个维度。

A : 知识、技能和方法B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 : .知识、技能和情感D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

2、单选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_____A :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 :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3、简答题校园环境:隐性课程的释放在现代学校发展中,蕴涵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它极富魅力,力量强大,这就是“校园文化” 。

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和精神氛围来熏陶和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

学校环境是一个充满意义的特殊地域。

其中所包含的隐性课程因素是丰富的,储藏着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政治的、思想的、历史的、道德的、美学的无所不包。

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都在诉说着自己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信息以及它所寄托的群体审美情感。

学校的教学建筑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它的外观装饰是以和谐的色彩、别致的护栏、拱形的楼顶、显眼的立柱等组成,它给人一种凝重而不失活泼、华美而不失庄重的富有时代感的“静态美”;内部空间布局紧凑而不失宽敞,相连而不失完整,给人一种“动态美” 。

这种“外静内动”的审美感觉体现了我们民族外表文静、内心半富的心理特征和审美理想。

环境的审美教育功能借助建筑的造型和建筑的空间布局来达到。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校园环境建设是一种物质文化的建设。

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会让学生淡化或摆脱课业的种种压抑,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某种程度的张扬,心理得到一定的舒缓。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审美情感文化,会渗透到活动的多个方面,把教育中的某种抽象的、理性的、伦理的观念,通过审美化的表现,融合于直观的物质栽体之中。

隐性课程的显性作用

隐性课程的显性作用

隐性课程的显性作用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不显性显示,却又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潜移默化的课程。

它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结构、学校文化、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隐性课程的显性作用是指这些看似不显著的因素实际上会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隐性课程的显性作用体现在学生的品德修养方面。

在学校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会接受到学校的组织结构、学校文化和行为规范的影响。

学校要求学生要遵守纪律、尊敬师长、互相团结合作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了这些规范的影响,进而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修养,培养了自律、合作和责任感等品质,这些品质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使他们能够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

隐性课程的显性作用也体现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方面。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不仅传授知识,还对学生进行了对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的培养。

学校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营造了互相尊重、平等互助的文化氛围,学生就会培养出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的价值观念;学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学生就会养成奉献爱心、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意识。

这些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隐性课程的显性作用还体现在学生的学术成绩和学习兴趣方面。

学校的组织结构和行为规范既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也是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激励。

学校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这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激励作用。

学校还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这些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隐性课程的显性作用还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方面。

学校的规范要求和文化氛围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学校教育培养了学生的遵纪守法、礼貌守序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还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生活态度。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 开发校本隐性课程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 开发校本隐性课程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开发校本隐性课程作者:刘加宽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8年第25期摘要:校园特色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隐性课程的主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对L市中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调研表明,L市中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取得了可供借鉴推广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不足。

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水平的建议:合理规划,开展理论研究,提升特色文化内涵;突出主体,注意学科均衡,健全制度组织机构;分层实施,培育个性文化,完善评估考核机制。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隐性课程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9A-0040-05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自2013年以来,江苏省依据《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推进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的意见》(苏教基〔2013〕19号)、《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启动实施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的通知》(苏教基〔2012〕22号)及《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苏教基〔2011〕27号)实施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及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

项目建设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实,鼓励学校在已有建设的基础上,注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课程开发,根据学校质量提升的重点环节确定建设内容,切实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在此背景下,我们实施了本次调研。

本次调查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三种方式进行。

调查对象为L市150所学校的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师及学生。

一、经验与成效通过对调查问卷及访谈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该市整体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些共性的规律可供参考,一些个性的做法值得提倡,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

(一)强化制度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大多数中小学把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从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好建设工作。

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打造特色学校文化

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打造特色学校文化

校本课程教学论文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打造特色学校文化“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的,也是相对于专家开发的课程而言的。

它是基于学校自身特色,以教师为开发主体,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发展需求的课程。

越来越多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者认识到,“引领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学校特色形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价值追求。

因此,为深化课程改革,坚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师生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充分发掘和整合学校、社区资源,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体系,营造该校独有的文化氛围。

一、顺应时代,灵动校本课程思路,引领学校文化发展方向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个亮点,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构建特色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

校将“弘扬民族文化,打造现代、书韵”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

积极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经典诵读》。

在浩如烟渺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如何选择好诵读材料,让我们煞费苦心。

最初学校选择了《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即孝、弟、三、百、千,通过尝试,诵读量太大,部分作品较难,学生不易接受,为此重新筛选。

第二次选择了《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语录和古诗160首,通过实践,较之上次有所改进,但是趣味性不浓,于是再次重新筛选。

第三次我们选择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古诗160首、趣味小古文,并且学校复印,保证每位学生人手一本,随捧随读。

真是一波三折,窥一斑而知全豹,我校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再有落实教师。

有了时间,有了材料,我们精心配置了古诗文诵读辅导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班主任配合,确保各班经典诵读课程实施到位。

再次是做好诵读活动“多样化”的工作。

多样的形式,丰富的活动,是日常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主要平台。

第一,我们积极利用学校资源,就地取材,创设浓厚的古诗文诵读环境。

把握三个基本问题,科学合理地开发校本课程

把握三个基本问题,科学合理地开发校本课程

把握三个基本问题,科学合理地开发校本课程摘要:教师只有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为谁开发”“谁来开发”和“怎样开发”三个基本问题,才能激发主动性,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研究相关理论、方法和步骤,通过不断实践演练,熟练掌握开发校本课程的技能,逐步具备自主、独立地开发出充分彰显学生个性、体现学校文化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校本课程的能力。

教师还需要通过课后评价与反思,及时修正自己的思想、方案和行为,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当然,这还需要组织与制度的约束做保障。

教师要站在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高度和课程结构的高度,各学科教师之间合作互助,各部门通力配合,共同构建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生个性学校文化教师专业素养课程开发开设校本课程与否和开设科目是否齐全,已经作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进行考察的重要指标,推广了许多年,但实际操作中许多学校落实不到位,教师没有弄清校本课程开发的“为谁开发”“谁来开发”和“怎样开发”三个基本问题是主要原因。

教师只有把握住这三个基本问题,才能具有主动意识,发挥应有的作用,开发出科学、规范的校本课程,这也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明确“为谁开发”,才能激发教师强烈的开发欲望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1】。

它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它是完整的、系统的课程,而不是孤立的几节课。

因此,要突出“校本”和“课程”的特点,应围绕这两个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开发,提升教师的创造性能力。

英国课程学家劳顿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三个:技术的变化、教学思想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

”其中,教学思想的变化最为重要,它是教师内心散发出的主动的意识形态的变化,主宰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校本课程实施走形式,固然有其客观原因,但直接原因是教师自身对校本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认识不足,认为它只是活动课、选修课,又不参加中考或高考,随便上上算了。

校园文化的隐性形态和新发展策略分析

校园文化的隐性形态和新发展策略分析

校园文化的隐性形态和新发展策略分析摘要:校园中的隐性教育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重视隐性教育,不仅是教育观念与方法革新的表现,也涉及教育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而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生长、发展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校园文化;隐性课程;发展策略一、校园文化中的隐性课程长期以来,显形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体方式。

它主要是通过有意识的、直接的、外显的、明确的方式影响学生。

而校园文化作为隐性的教育课程,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藏于各种显形教育的背后,也隐蔽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地、无意识状态中接受各种载体的隐性影响。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

现代课程理论把文化环境、学校的物质环境等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因素称为隐性课程,并认为它对学生的影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我们是否关注和利用,这种影响都时时发生。

1.空间层面的隐性课程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层表现,这里指的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隐性作用的校园建筑、校园文化设施以及校园美化物态等物质与空间环境。

校园建筑包括路径、教学楼、宿舍、食堂等;校园文化设施包括体育馆、图书馆、音乐厅、学生活动中心以及相关的设备、器材等;校园美化物态包括草坪、花坛、雕塑、喷泉、亭台、纪念碑等。

它们本来都是没有生命和情感的,但是经过教育建设者们按照教育的预期目标,并适应学生成长需要而进行精心设计和创造,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大学理想,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

”校园里的各种物质景观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涵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和隐性功效。

2.动态层面的隐性课程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生活娱乐等活动中产生的文化。

它是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体现着校园文化的独特风貌。

主要包括教学科研活动、组织管理工作、课外文化活动,乃至后勤服务等。

谈隐性课程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精选五篇)

谈隐性课程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精选五篇)

谈隐性课程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精选五篇)第一篇:谈隐性课程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从隐性课程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方面谈高校文化建设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发展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校园隐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和难点。

本文从隐性课程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方面对此进行了阐释,认为将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来建设,可以推进校园文化的科学化和制度化。

文章提出了隐性课程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分别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与实施、课程评价等角度,尝试解决高校校园文化的目标定位、内容设计、管理手段等问题。

关键词:隐性课程;校园文化一、校园文化与隐性课程关系(一)隐性课程的来源美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柯尔伯格指出,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比正规课程更加有力。

事实上,校园文化之教育意义与课程有相同之处。

只不过与传统的课程相比,学生从校园文化中习得的内容不是教师直接教授的,因这一特殊性,国外称之为“隐性课程” [1]。

隐性课程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国际课程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发展,也是当代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1968年杰克逊(Jackson,P.W)在其《课堂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一书中首先提出“隐性课程”(hiddencurriCUlum)概念,引发一片研究热潮。

《国际课程百科全书》则将隐性课程明确定义为:“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

”20世纪8O年代,我国开始将隐性课程纳入课程之列加以考虑。

普遍认为:隐性课程的提出,改变了传统课程的观念。

课程不仅是学科知识的选择与构建问题,还必须将相关的背景因素以及动态的因素纳入其中,课程设计走向立体化和动态化;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已不单单局限于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而是扩展到了学校的整个生活世界之中,课程学习全面化、整体化;隐性课程的提出,促进了现代课程体系的重构。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的思绪随着键盘的敲击声在空气中飘散。

校本课程,这是一个让人充满激情的话题。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要用我的意识流来描绘这个方案。

一、课程定位校本课程,要明确它的定位。

它不同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它更注重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发展。

那么,我们的课程定位就是:以学校文化为底蕴,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程内容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让学生在广泛涉猎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设置中,我们将融入团队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协调、分工与合作。

4.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课程中,我们将引入自我管理训练,让学生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约束、自我激励。

三、课程内容1.校本课程内容分为五大模块:人文素养、科技素养、艺术素养、体育素养、社会实践。

2.人文素养模块:包括经典文学作品鉴赏、历史文化探究、哲学思想研讨等。

3.科技素养模块:涵盖自然科学、技术创新、科学实验等。

4.艺术素养模块: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

5.体育素养模块:注重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涵盖田径、球类、武术等。

6.社会实践模块: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实习实践等。

四、课程实施1.课程安排:每周安排两节校本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2.教学方式:采用讲授、讨论、实践、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师队伍:组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校本课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五、课程管理1.建立校本课程管理机制,明确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的责任。

2.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提高课程质量。

校园里的隐性课程

校园里的隐性课程

70专栏 ZHUANLAN 马国新专栏湖北教育·2021-04倘若按照呈现方式来划分,课程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给显性课程或隐性课程下定义,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我的理解是:显性课程指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这样,隐性课程就是指校本课程了。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显性课程侧重于书本知识,是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隐性课程侧重于学生的生活能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此理解的话,可见隐性课程的重要性。

“隐性”意味着很难发现,所以才需要我们去开发,去挖掘和寻找。

这也是为什么说隐性课程是一种校本课程的原因,开发校本课程,就是开发和寻找学校的隐性课程。

在校园,隐性课程的挖掘,重点考虑环境、活动和教师三个方面。

首先是环境育人。

环境涉及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另外,还要考虑到学校文化环境的重要性。

环境从其物理性上来说,是显性的,但是环境的育人功能却是隐性的。

我们所要开发的,就是环境的这种隐性功能。

教师和家长,也包括社会管理者,倘若能够强烈意识到环境育人,就会着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甚至会拿出一些文本来,对这些环境进行必要的要求、规范和改造,并且列出好的案例和榜样。

这种文本,事实上就是我们所开发的校本课程。

这种环境改造,包括卫生环境、语言环境和成人的行为,还包括环境布置与设计。

校园环境还要强调人文性和艺术性,强调校园有一种诗意。

其次是活动育人。

在校园,活动是隐性的,除非我们开发、组织、实施。

如果只教书,就没有活动;如果想育人,就需要活动。

所谓学校,就是要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强调教育走向生活,追求教育“看得见”。

非智力品质的建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都需要具体的活动和真实的生活。

在校园里,首先是德育活动,指向学生的人格;其次是职业体验和劳动,指向真实的生活;最后是艺术和创作,指向生活的品质和品位,涉及个体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触及人生的价值、意义和幸福。

1小学隐性课程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1小学隐性课程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隐性课程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隐性课程 (hiddencuhcu-lum)又称潜在课程,指的是那些没有在课程计划或学校政策中显现,但却是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结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组成部分。

隐性课程的合理的、有方向的开发对学校特色的建设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隐性课程的内容包括物质、制度、心理三个层面,具体来讲有学校正规课程中隐含的教育因素,学校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教师的人格及学校领导风格等,这些因素正是学校特色建设的条件和途径。

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加强隐性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将极大地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发挥学校特色的育人功能。

一、从物质层面出发,优化特色环境1、着眼小处,以小见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里的任何东西都是不应当随便安排的。

孩子周围的环境应当对他有所诱导,有所启示。

我们竭力要使孩子所看到的每幅画,读到的每句话,都能启发他去联系自己和同学。

”在环境的建设中,应从小处着眼,力求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融合进学校特色的内涵与精神,散发出“特色育人”的魅力与芬芳,努力实现“使学校的每一处地方会说话”。

2、重视近处,贴近生活近朱者赤。

环境的建设只有尽量靠近学生,走近他们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在进行环境创意时,应该考虑离学生近一点,再近一点。

校园的走廊、墙壁、花草树木等与学生课余生活关系密切的因素都要挂牌“上岗”。

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教室的布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充分渗透学校特色主题的条件下,低年级的教室环境布置应尽量活泼、有趣,而高年级的教室环境应该具有更深的文化内涵。

3、利用趣处,因趣设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对生动有趣的事物总是具有优先选择性,而愉快的情绪也常常因趣味性的对象而产生。

如果能使校园特色环境的建设生动活泼,富有生趣,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组成 部 分 。 师生 在 这 样 的 校 园 中 学 习 、 生 活 , 时 时都 在 自觉 或 不 自觉 地 接 受 环 境 氛 围 的 熏 陶 。 教 师在 实 施 国 家 课 程 时 ,会 自觉 或 不 自觉 地 利 用
环 境 、 设 施 等 自然 资 源 进 行 教 育 教 学 活 动 。 例
好 的学 校 形 象 ,形 成 各 校 所 独 有 的 办学 特 色。 如 福 州 格 致 中 学 , 着 1 o年 的 历 史 , 我 国 有 6 在
虽 是 隐 性 的 ,但 却 是 凸 显 学 校 文 化 个 性 特 色 的 一 个 重 要 方 面 。 以下 是 笔 者 对 隐 性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
3教 师 文 化 与 学 生 文 化 对 隐 性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
的 影 响 一强来自,接 受快 ,效 果 好 。 既 是 校 本 课 程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又是 国 家和 地 方课 程 的 延 伸 与 拓 展 。 2学校精 神 文 化 对 隐性 的校 本 课程 开发 的 影响 .
“ 物致知 、 格 明德 致 远 ”的校 训 。 校 训 中 “ 物 致 格 知 ”这 四个 字 闪耀 着 科 学 的智 慧 : 是 寻 求 真 理 的 一 惟 一 途 径 是 对 事 物客 观 的 探 索 :不 管 研 究 自然 科 学 或 社 会 科 学 , 要 保 留一 个 怀 疑 求 真 的态 度 , 都 要
靠 实 践 探 索 发 现 事 物 的 真 相 。 二 是 探 索 的过 程 不
学 校 的 地 理 位 置 、 校 园 自然 环 境 和 人 文 环
境 、硬 件 设 备 、 设 施 等 都 带着 一 所 学 校 发 展 的 轨 迹 与历 史 积 淀 的 痕 迹 , 它们 是 学 校 物 质 文 化 的 重
校 合 理 而 充 分 的 课 程 自 主权 ,为 学 校 创 造 性地 实 施 国 家 课 程 , 因地 制 宜 地 开 发 学 校 课 程 , 为 学 生
游振平
学 校 精 神 文 化 所 包 含 的 学 校 群 体 的价 值 观 、
学 校 精 神 、学 校 形 象 等 ,是 学 校 文化 的 深 层 表 现
关注
也 是 学 校 文 化 的 个 性 魅 力 所 在 , 校 如 何 结 合 自身 实 际 , 发 设 置 出 凸 显 学 开
自 身特 色 的 丰 富 多彩 的 课 程 文 化 体 系 , 每 个 学 校 管 理 者 必 须 深 思 的 。 是
福 州格 致 中学
《 通 高 中课 程 方 案 ( 普 实验 ) 》提 出 :赋 予 学
形式。
有 效 选 择 课 程 提供 保 障 。 校 本 课 程 可 分 为 显 性 的校 本 课 程 和 隐 性 的 校 本 课 程 。 显 性 的 校 本 课 程 是 指 那 些 由学 校 教 师 编
制 、 实 施 和 评 价 的 课 程 。 隐 性 的 校 本 课 程 是指 教 师在 实 施 国 家 课 程 的过 程 中 所体 现 的超 出 国 家 课 程 以外 的 隐 含 的 “ 程 扩 张 ”倾 向 ,其 表 现 形 式 课

她 既 有 形 又 无 形 , 是 学 校 在 办 学 历 程 中 经 过 代 又 一 代 师 生 员 工 的 不 断 积 累 、传 承 并 发 展
的 ,其 科 学 的 、 正 确 的 、 具 有 每 一 个 时 代 特 征 的 价 值 观 逐 渐 形 成 ;每 一 所 学 校 所 特 有 的 学 校 精 神 ,引 领 全 体 师 生 朝 着 共 同 的 目标 努 力 ,树 立 良
致 中学 学 校 文 化 的核 心 。 这 样 的 学 校 精 神 文 化 内 涵, 为格 致 中学 的校 本课 程开 发提 供 了独 具 特 色 的 沃 土 , 的 隐 性 的 校 本 课 程 资 源 丰 富 多 彩 , 真 加 她 认 以利 用 、 发 , 师生 的 教育 作 用 一定 成 效 显 著 。 开 对
是 消 极 的 袖 手 旁 观 ,而 是 有 想 象 力 的有 计 划 的 探
索 。 “ 物 致 知 ”、“ 事 求 是 ”的 科 学 精 神 成 为 格 格 实
如 , 在 语 文 、 历 史 、 地 理 、 政 治 等 学 科 的 教 学
中 , 当 地 的 地 理 环 境 、 乡 土 文 化 、 著 名 历 史 人 物 、重 大历 史 事 件 ,甚 至 土 特 产 品 等 ,都 可 以成 为 隐 性 的 校 本 课 程 资 源 加 以 开 发 和 利 用 。 这 些 内 容 ,教 师熟 悉 ,学 生看 得 见、 听得 到 ,直 观性
支 素 质 优 良的 教 师 队伍 ,其 内 在 品 位 、 水
的 下 移 和 管 理 理 念 的 变 化 , 将 拉 近 校 长 与 教 师 的 关 必
务 ”、“ 以学生 为本 ”的办 学 理念 的实施 , 新课程 方 为 案 实践奠 定学 校管理 改 革 的基 础 。
( 编 自《 课 程 的 理 念 与创 新 》 等 教 育 出 选 新 高
几点思考。 1学 校 物 质 文 化 对 隐 性 的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 影 响 .
的 中等 教 育 史 上 , 以 算得 上 最 早 的 中学 之 一 。其 可 前 身 是 创 办 于 1 4 年 的 福 州 格 致 书 院 。 学 校 虽 是 86
由 洋 人 首 办 的 , 校 名 却 取 自儒 家 经 典 《 记 ・ 但 礼 大 学 》 学 校 在 一 百 多 年 的 办 学 实 践 中 ,凝 炼 出 了 。
版 社 2 0 年 6月 ) 04 l 萋
2 0 . 辐 屯缸 0 66
系 ,更 多地 了解一 线 教 师的 实际 情 况 ,更好 地 实践 “ 以人 为本 ”的管理 理 念 。 而 由 “ 圆心 向外 ”评价 方 向 , 将调 整 校 长居 高 临 下 的 姿态 , “ 育 就是 服 必 为 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