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嘉兴城市总体规划new
2.主城区范围内近期、中期、远期的人口控制规模: 近期(2005年) 中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45万 60万 80万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 市 性 质 、 规 模 与 规 划 期 限
● 可持续发展策略
● 城市形态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适应未来发展的空间选择的不确定性,规划建立一种可持续生长的弹性结构, 采用组团式发展,依托主干水系将城市划分为若干功能组团,根据不同时期的客观条件 和发展目标,选择不同的组团进行重点推动。
●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嘉兴城市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全市各类污染物,有效控制新的土地开发,切实加 强大气、水土、动植物、水网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历史古迹的保护。实现环境、经济和 社会的协调发展,把嘉兴建设成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四、城市发展策略
嘉兴城市总体规划 ● 纲要
城 市 发 展 策 略
● 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 立足长江三角洲,接轨上海
1.嘉兴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协作分工关系,与区域城市功 能互补、共同协作,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重镇。 2.嘉兴应树立“上海都市圈的嘉兴”的理念,积极主动地接受上海的辐射,融入上海 都市发展圈层。
嘉兴城市总体规划 ● 纲要
● 用地规模
● 城市建设用地现状规模
2001年,嘉兴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34.08平方公里,主城区现状人口34.69 万,人均用地98平方米/人。
●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1.近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45平方公里左右; 2.中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60平方公里左右; 3.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达到国标Ⅲ级标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80 平方公里左右。
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成果)
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成果)一、编制目的为适应嘉兴市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促进区域一体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嘉兴市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本次总体规划期限:近期:2003年——2005年;中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
三、规划范围本次总体规划分三个层次:嘉兴市域——指嘉兴市所辖五县(市)两区的行政区域,总面积3915平方公里,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强调未来滨海新城的发展;嘉兴市区——指秀城、秀洲两区所辖区域,总面积968平方公里,作为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编制空间发展规划,重点研究城乡一体化战略;中心城区——主要指北郊河、南郊河、东外环河以内的区域,其中西侧以乍嘉苏高速公路为界,确定为本次总体规划的用地范围。
四、城市性质嘉兴城市性质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重镇,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
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市域总人口:2005年为370-390万人,2010年为380-420万,2020年为410-510万。
•城市化水平:2005年为45-46%,城镇人口为170-180万人;2010年为55-60%,城镇人口为210-250万人;2020年为65-70%,城镇人口为270-350万人。
2、城镇体系总体框架通过市域交通网络组织引导各级城镇向网络化演变,城镇群体空间形态体现为中心集聚与轴线扩张并存发展,市域城镇将发展形成“一心五轴”网络状的空间结构。
初三语文人教版试卷
初三语文人教版试卷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解剖综合征粗制烂造共商国是B.狩猎金銮殿花团锦簇委曲求全C.秕谷排击炮冥思苦想震耳欲聋D.沧海凉衣架长吁短叹甘败下风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B.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通过交流,大家解决并发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3.下列加横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与书为友能够让你收益匪浅,将书视为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
B.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C.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D.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伯牙、子期堪称高山流水,是我们交友的典范。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们原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毕业后各自回到故乡,从此便分道扬镳了。
B.这里山花古松遮掩着悬崖峭壁,鸟语花香,生意盎然,一派秀丽景色。
C.一方困难百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D.几年不见,他的技艺竟登峰造极,成了学校管乐队的圆号手。
5.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着重/着手中肯/中间人殷红/殷勤招待B.倔强/强夺数说/数据库头痛/痛心疾首C.横跨/横财弦乐/弦切角三更/更名改姓D.干劲/刚劲丧乱/丧家犬假期/不假思索6.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错得最多的一组是A.急燥金壁辉煌相濡以沫走头无路B.缭铐谍谍不休纵横绝荡急功进利C.诀窍顶礼莫拜不可名状水泄不通D.瞑想滔光养晦相提并论比比皆似7.找出短语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前程远大 B.中国梦想 C.全神贯注 D.色彩缤纷8.(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脑髓(suí)僭谈(jiàn)悄然无声(qiǎo)B.剽窃(piāo)砭骨(biān)玲珑剔透(tī)C.教诲(huì)恁地(rèn)公正不阿(ē)D.哭丧(sāng)莞尔(wǎn)一舸无迹(kě)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广州恒大在与韩国首尔FC的对决中略胜一筹,首次夺得亚冠联赛的冠军。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改革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更加深入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中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的发展。
在我省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项工作。
嘉兴是我省开展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市,嘉兴市在进行大量调研和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印发了《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开展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基础条件和存在的障碍作了分析,提出了建设任务和目标。
“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六大内容之一,并编制了专项规划,提出了围绕全面开展生态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以水污染治理为核心,进一步强化对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着力开展水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林业生态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业生态建设、农业农村生态建设。
1嘉兴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1.1有利条件嘉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为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嘉兴市经济社会综合实力较强,区域发展相对均衡。
所辖县(市、区)均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各县(市)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较为接近;城乡联系日趋紧密,城市化水平达到42.8%,初步形成了以嘉兴市区为中心、县(市)域中心城市(镇)为骨干、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支撑的市域城镇网络体系,布局日趋合理,对人口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不断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很快,以市区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经济圈初步形成,城乡公交一体化全面实施,邮电、通讯资源已实现城乡共享,用电同网同价等等;实施接轨上海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区位优势已渐成经济地理优势;统筹城乡就业、社会保障改革、户籍改革政策出台、农民进城“门槛”已基本削平;城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初中升高中比例、初中和小学校均规模等主要指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与农村逐步实现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目的是要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其实质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不仅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市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建设大城市,增创新优势,推进新跨越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1、综合实力较强,区域发展相对均衡。
嘉兴作为沿海开放地区,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5.6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07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00元,标志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
所辖县(市、区)均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前50位和成为浙江省小康县,各县(市)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较为接近。
2、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城乡联系日趋紧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1978年城市化水平不足20%,到1990年达到30.6%,十二年年均提高0。
88个百分点。
199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5。
3%,五年年均提高0。
94个百分点;到2002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2.8%,七年年均提高1.07个百分点。
初步形成了以嘉兴市区为中心、以县(市)域中心城市(镇)为骨干、以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支撑的市域城镇网络体系,各级城市(镇)规模迅速扩大,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对人口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不断提高。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与农村逐步实现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目的是要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其实质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不仅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市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建设大城市,增创新优势,推进新跨越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1、综合实力较强,区域发展相对均衡。
嘉兴作为沿海开放地区,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5.6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07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00元,标志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
所辖县(市、区)均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前50位和成为浙江省小康县,各县(市)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较为接近。
2、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城乡联系日趋紧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1978年城市化水平不足20%,到1990年达到30.6%,十二年年均提高0.88个百分点。
199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5.3%,五年年均提高0.94个百分点;到2002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2.8%,七年年均提高1.07个百分点。
初步形成了以嘉兴市区为中心、以县(市)域中心城市(镇)为骨干、以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支撑的市域城镇网络体系,各级城市(镇)规模迅速扩大,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对人口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不断提高。
城乡一体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
了城 乡通开 、 市场活跃 的外部条件, 拉开 了变城 ‘ 乡分割为城乡一体的历史性序幕。
基于这 些 思想认 识 ,沈 阳市 党政领 导 从 15 6 平 方公 里城 区 的 “ 小沈 阳 ” 扩 大 到 8 1 , 55平方 公
乡之间对立的逐步消灭。” 8 8 马克思在 《 15 年, 政
城 乡 一 体 化
党的十七大提 出要 “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
局。” 十七届三 中全会通过的 《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
展若 干重 大 问题 的决 定》 ( 以下 简称 《 定》) 一步 提 出 , 决 进 要 “ 建立 促 进城 乡经 济 社会 发 展一 体 化制 度 ”。 《 定 》从 不 同 决
的 目的。” 此后 , 不少 专家 、 学者 , 各 自的研 究领 域 , 不 同 的 从 从
角 度 阐述 了 自己对 城 乡 一体 化 的见 解 , 说是 仁者 见 仁 , 者 可 智 见 智 。到 目前 为止 , 国学术 界还没 有提 出一 个大 家都 公认 的 我 城 乡一体 化 的 “ 定义 ”。但 这 不影 响我们 继续 深入 探讨 城 乡一 体 化这一 崭新 的课题 。
上海农 村经济 20 09年第 1 期
7
城 乡 一 体 化
嘉兴市对城 乡一体化 的概括, 明扼要, 简 包括 了 推进城 乡一体化 的条件、 内容、 目的和 实质等重 要问题,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城 乡一体化 盼思想 及其 内涵源于 马克 思主义 经典著 作 。14 年 , 87 恩格斯在著名 的 《 共产主义原 理》 一文 中写道 : 通过 消除旧的分工 , “ 进行 生产 教
角度先后五次使用 “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这个概念 。这
嘉兴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
域资源要素优化配臵,城乡资源、陆海资源的高效流动,各 主体利益和谐统一,形成市县联动、以城带乡、陆海互济的 良好格局。
美丽新江南战略:按照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的建设要 求,合理布局城镇、生态、农业空间,重点推进水、大气、 土壤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建设,积极构建结构合理的生态经 济体系、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 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和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 系。
5
路、沪杭城际铁路、杭州-海宁城际铁路、杭州-桐乡-嘉兴 城际铁路。
文化旅游协调:在嘉兴临杭地区与杭州东部地区组织 “乌镇-盐官(海宁潮)-超山-丁山湖-塘栖古镇-京杭大运 河”旅游环线,打造区域旅游品牌。
3、嘉兴-苏州协调发展 环境保护协调:加强嘉兴北部湿地的生态保护,促进与 苏州的区域协调,控制湿地区周边城镇用地规模,提高产业 准入门槛。保护嘉善太浦河-长白荡饮用水源地水质。 基础设施协调:强化 524 国道嘉兴段与 227 省道苏州段 衔接。规划通苏嘉城际铁路,线形利用通嘉甬高速廊道向南, 并入沪杭高铁廊道进入嘉兴南站。 文化旅游协调:结合江南水乡特色的古镇资源,打造区 域古镇旅游品牌。
第二章 城市发展展目标与各类 规划指标。 以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为总目标,紧紧抓住国家推进 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战 略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分工体系,加快建设浙江省全 面接轨上海示范区、长三角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和江南 水乡典范城市。 2、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革趋势,对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 战略,以众多中小企业为创新创业主体,全面构建创新环境,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发展 新兴产业作为第一方略,以产业的制高点来培育和打造新的 经济增长点,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与沪杭同城战略:抓住上海大都市区及杭州都市区建设 等机遇,以基础设施对接互联、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区域要 素自由流通、基本公共服务互通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共保为 导向,主动融入沪杭,争取规划共编、机制共建、改革共推, 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关联发展,切实提高对内对 外开放水平。 区域统筹发展战略:以市县域统筹、城乡统筹和陆海统 筹为导向,按照县域经济转向都市区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市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和谐新农村
;
增效 、 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我们以提高农
民素质为切人点,不断加大培训力度 , 仅
20 04年全市就投入资金 30 万元 , 劳 30 培训
和谐发展, 处理好经济建设、 口 人 增长与资
源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推动整个社
会走上 生产发展 、 生活 富裕 、 生态 良好 的社
维普资讯
体
,
就没有整个社会 的韦 诣 。站征新俚 刖 口 体 如果没有农村基层 的和谐 ,
鬈
篓囊;鬻喜 鋈 薯率篓磊: ±
坐 上构建和谐社会应重点关注农村 的和谐 。不 非 重 , j 标 ,快 设 会 义 谐 农 的 程浙江嘉兴市结合本地实 加 建 社 主 和 新 村 进 ,仅 常 要 导兰 常迫切 ,
精神食粮。 源远流长的嘉兴人文精神, 始终 流淌在嘉兴 30 6 万人民的血脉里。吴越文 化的厚实、红船” “ 精神的激荡, 极大地促进
÷
;
万元, 完成通村公路 13 公里 , 6. 7 连村到组
道路突破 10 公里; 50 在全省率先实现等级
了经济强市的创造力,极大地促进了文化
果。我们全力抓好城乡空间、 基础设施 、 产 业发展、生态环境等六个一体化 , 增加投 入, 协调发展, 许多城市资源 已全面延伸到
农村 , 得了阶段性成果 。 取 一是抓农村 道路
.
交通建设。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 , 道路基础 设施是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新农村建设的前提。 20 年 仅 05 全市“ 乡村康庄工程” 就累计完成投资 52 30
重要载体, 弘扬“ 人文嘉兴” 的重要平台, 用 嘉兴历史教育人民, 用嘉兴经验激励人民, 用“ 红船” 精神熏陶人民, 形成了共同的精 神认同和文化认同。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 动, 组织小百花越剧团、 评弹等文艺小分队
嘉兴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
嘉兴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公布文件第一章总则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突出田园水乡的生态优势和城乡统筹特色,协调城乡空间布局。
重视嘉兴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强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彰显嘉兴在长三角地区人文、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特色,实现嘉兴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嘉兴市域:指嘉兴市所辖五县(市)两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海宁市、桐乡市、南湖区、秀洲区,面积为4223.4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南湖区、秀洲区两区全部所辖行政区域,面积为986.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南湖区的建设街道、南湖街道、新兴街道、新嘉街道、解放街道、东栅街道、长水街道、城南街道(部分)、七星街道、余新镇(部分)、大桥镇(部分)。
秀洲区的嘉北街道、塘汇街道、新城街道、高照街道、王店镇(部分)、王江泾镇(部分),面积为257.29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1、城市发展目标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统一全市城市发展目标与各类规划指标。
以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为总目标,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分工体系,加快建设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长三角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和江南水乡典范城市。
2、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对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战略,以众多中小企业为创新创业主体,全面构建创新环境,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第一方略,以产业的制高点来培育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与沪杭同城战略:抓住上海大都市区及杭州都市区建设等机遇,以基础设施对接互联、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区域要素自由流通、基本公共服务互通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共保为导向,主动融入沪杭,争取规划共编、机制共建、改革共推,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关联发展,切实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2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2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5.14•【字号】嘉政发〔2022〕9号•【施行日期】2022.05.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2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嘉政发〔202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2022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有关专业计划由市发展改革委另行下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和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建设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为顺利实现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入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擦亮“七张金名片”,积极开展项目攻坚年、服务优化年、民生提升年“三年”活动,全力推动嘉兴蝶变跃升、跨越发展,奋力实现“两个率先”,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努力成为“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各地、各部门在2022年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扎实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一、着力稳增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狠抓扩大有效投资。
全面实施“扩大有效投资、抓好重大项目”十大专项攻坚行动,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确保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交通投资、生态环保和城市更新及水利设施投资、社会事业项目投资增长快于面上投资。
嘉兴市域总体规划
嘉兴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市域功能定位与总体发展战略第三章市域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规划第四章市域空间利用规划第五章市域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划第六章市域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第七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第八章市域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为统筹嘉兴市域的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嘉兴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复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嘉兴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定位1、本规划是统领嘉兴市域发展的具有法定地位的纲领性文件。
2、本规划在充分尊重嘉兴市城镇体系规划、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各县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基础上,以嘉兴市域的统筹发展为目标,对原有规划进行整合协调,构建区域性总体规划的新范式。
3、本规划以实现市域一体化发展为宗旨,统筹嘉兴市域的各种发展要素,建设网络型特大城市。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年)及《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4、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浙江省建设厅县(市)域总体规划导则(试行)》(三稿)8、《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9、《环杭州湾地区产业带发展规划》10、《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11、《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12、《嘉兴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13、《浙江省嘉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4、《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嘉委[2004]1号文)15、《嘉兴市“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第四条规划理念与原则1、可持续发展理念:遵循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寻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描绘新时代均衡共富新图景——浙江嘉兴市高质量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典范的实践
不断,精彩纷呈。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在任何时候都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
进入新时代,工业经济强势推进的嘉兴,“浙北粮仓”的地位依然稳固。
2020年,嘉兴粮油战略产业地位稳固,粮食面积产量稳中有增,以不到全省1/10的耕地贡献了1/6的粮食产量,面积和产量均列全省第一。
城乡差距大,基础性的原因在于产业发展差距大。
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该怎么走?嘉兴正用千变万化的实践,向世人呈现“天下粮仓”的新时代答案。
在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蓝城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把现代工业化管理引入蔬菜种植大棚里,智能育苗、立体种植、无土栽培、自动管理……让蔬菜像工业产品一样,以严格的标准化程序生产出来。
统筹城乡给农业升级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2017年,平湖市广陈镇成立了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区镇合署办公,用“二产理念、三产思维”办农业,吹响了“产乡融合”的冲锋号。
眼下,农业经济开发区已覆盖嘉兴的所有7个县(市、区),曾经的偏远农村,如今成了世界农业龙头企业争相落户的宝地。
在农业经济开发区里,政策、服务、资金、人才资源集聚,管理机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齐备,生产、旅游、文创多元业态融合,将一二三产融合的“要害”一网打尽,走出一条新型农业支撑美丽乡村、美丽风景产生美丽经济的三产融合发展道路。
“农业经济开发区突出一二三产联动开发,包含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推动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农业‘硅谷’。
”嘉兴市委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葛永元说。
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建设农业经济开发区,这种崭新的思路正让嘉兴农业展现前所未有的创富魅力。
走进位于南湖区湘家荡的数字农业工厂,扑面而来的是一派数字化、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农业景象:30多个种植车间内,温、光、湿、水、肥实现智能化控制,各类无人车、运输机器人来回穿梭。
在这里,蔬菜每平方米产量是普通大棚产量的8~10倍。
这是数字赋能现代农业的缩影。
近年来,嘉兴积极开展“数字农业”建设,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集成应用。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6.06.01
•【字号】嘉政发〔2016〕26号
•【施行日期】2016.06.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
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嘉政发〔2016〕2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略)
嘉兴市人民政府
2016年6月1日。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工作的若干意见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4.20•【字号】•【施行日期】2004.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城乡就业一体化是推进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为全面推进我市城乡就业一体化工作,根据市委《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嘉委[2004]1号)的要求,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实施。
一、明确城乡就业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一)我市城乡就业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健全城乡市场就业机制,强化服务手段,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现城乡统筹劳动就业。
(二)我市城乡就业一体化的工作目标是:实行城乡就业的统一政策措施、统一招聘市场、统一服务制度、统一用工管理、统一社保体系,加快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到2005年基本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城乡就业一体化工作的重点是做好被征地农民和在劳动年龄段内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其他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工作。
二、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四)各级政府要把促进城乡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规划,把统筹管理城乡就业、控制社会失业率和实现城乡劳动者比较充分的就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
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在拓展就业渠道、开发城乡就业岗位以及户籍、土地、教育等方面,建立并形成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发文字号】嘉政发〔2007〕55号【发布部门】嘉兴市政府【发布日期】2007.07.04【实施日期】2007.07.04【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城乡建设正沿着提升城市化、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方向迈进。
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城乡建设的基本依据。
城乡规划工作具有很强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06〕4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城乡规划是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一项基本的公共政策,其核心任务是配置城乡空间资源。
在新形势下,城乡规划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区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加强城乡规划工作,有利于转变城乡建设和发展模式,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集约利用土地、空间及其他稀缺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加强指导,强化监管,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指导、调控和布局作用,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
二、进一步明确城乡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市化、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提高城乡规划编制水平,健全城乡规划决策机制,强化城乡规划实施监管,加快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管治制度,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战略导向、统筹协调和空间资源配置作用。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嘉政办发〔2019〕26号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正文:----------------------------------------------------------------------------------------------------------------------------------------------------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为深入实施《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坚定不移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地的意见》(嘉委发〔2018〕11号),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为动力,按照“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的基本思路,做精特色农业、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做大新兴产业,着力将嘉兴打造成为产业绿色生态、要素集中集聚、经济效益显著、市场竞争力强、利益联结机制紧密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规划引导,要素集聚。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规划,坚持多规合一,强化规划管控,统筹实施各类规划。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有效集聚。
(二)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尊重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坚持因地制宜,发挥特色。
立足自然禀赋、产业基础、人文底蕴,发挥区域优势,深挖发展潜力,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特色鲜明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三、主要目标到2022年,农村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新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全面拓展,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建立,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本级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本级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1.25•【字号】嘉政办发[2010]144号•【施行日期】2010.1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本级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嘉政办发〔2010〕144号)南湖区、秀洲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嘉兴市本级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嘉兴市本级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管理改革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嘉兴市本级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地下水开采保护的要求,根据《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市本级一体化供水的实施意见》(嘉政发〔2006〕11号),在已经构建城乡供水一体化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市本级城乡供水体制不顺带来的问题,从而加快实现“同网同质同价同管理”目标,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实施市本级城乡供水管理体制改革。
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管理的必要性(一)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管理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市本级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先后实施了供水能力扩大工程、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和源水安全保护工程,在市本级形成了43万吨/日的供水能力,并提前一年完成了一级管网全覆盖目标,供水水质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市本级城乡供水实行“同网同质同价同管理”一体化体制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与此同时,随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框架基本形成,如果仍然沿用城乡不同的水价及管理方式,不仅有失公平,而且不利于提高效率。
为此,有必要进行市本级城乡供水一体化体制的改革,以适应市本级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与农村逐步实现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目的是要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其实质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不仅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市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建设大城市,增创新优势,推进新跨越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1、综合实力较强,区域发展相对均衡。
嘉兴作为沿海开放地区,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5.6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07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00元,标志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
所辖县(市、区)均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前50位和成为浙江省小康县,各县(市)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较为接近。
2、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城乡联系日趋紧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1978年城市化水平不足20%,到1990年达到30.6%,十二年年均提高0.88个百分点。
199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5.3%,五年年均提高0.94个百分点;到2002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2.8%,七年年均提高1.07个百分点。
初步形成了以嘉兴市区为中心、以县(市)域中心城市(镇)为骨干、以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支撑的市域城镇网络体系,各级城市(镇)规模迅速扩大,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对人口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不断提高。
预计到2006年城市化将超过50%的标志性水平。
同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领域的放开、投资者身份限制的打破,外商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纷纷投资效益农业,农村居民进城兴家立业,工农互补、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在我市已表现十分明显。
3、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区位优势渐成现实经济优势。
一是实施接轨上海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区位优势已渐成经济地理优势。
二是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经济圈,农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村公路等级率快速提高。
市区和县(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进入规划实施阶段,部分线路已开通运行。
三是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
邮电、通讯资源已实现城乡共享,城乡用电实行同网同价,自来水受益人口不断扩大,2002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9%,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
4、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社会保障改革实现新的突破。
随着近年来一系列户籍改革政策的出台,开始逐步建立居住地登记管理制度,农民进城“门槛”已基本削平。
统筹城乡就业取得突破,取消了使用农村劳动力的计划审批制度,城乡实行统筹就业制度,全市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市场初步形成。
城乡居民低保实现一体化管理,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到2002年底,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达56.87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49.96万人。
医保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到2002年,全市医保覆盖面达38.23万人,到2003年,全市乡镇、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8.76%,乡镇初保达标率达100%,全市参加合作医疗人数达212 万人,占全市应参加人数的84.6%。
5、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落实,城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各县(市、区)相继创建为省级教育强县,51个镇(乡)成为省级教育强镇(乡)。
基本普及15年教育,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92.5%,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99.97%,巩固率达99.94%,初中升高中比例达90.18%,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初中升高中比例、初中和小学校均规模等主要指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了3所普通高校和2所成人高校,高校在校生达2.15万人。
经过学校布局调整和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纳入县级财政统一发放。
6、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开始起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市的奋斗目标,各县(市)相继开展了创建生态县(市)、生态乡镇活动。
二是全市污水逐步实现集中处理。
覆盖全市的污水处理厂、收集输送管网布局已显雏形,形成了50万吨/日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管网不能到达的乡镇其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也已开始列入议事日程,其中桐乡、嘉善、平湖的5个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已动工或进入前期。
三是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以资源化、循环再生利用为主要模式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步入轨道。
四是清洁生产和绿色企业正在成为企业谋求发展的动力,一批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和清洁生产型企业已经获得或正在进行审批、或进行环境质量体系认证。
五是万里河道整治、万顷绿化造林工程等工作稳步推进,城乡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控制和改善。
六是垃圾焚烧实行区域化运作。
市区、嘉善、平湖、海盐的垃圾初步实现集中焚烧处理。
对照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还存在障碍因素,主要表现:一是思想认识问题。
如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时机、基础条件的认识等等,还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
二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长期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由户籍制度派生的其它城乡差别政策,造成了十分明显的城乡差距。
目前农村与城镇相比,城乡居民在收入、生活、教育、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差距仍很明显。
三是市域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镇)和建制镇规模普遍偏小,集聚和辐射功能弱,城市(镇)劳动就业容量有限。
四是建设资金与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城乡差距问题。
以我市目前的财力,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需要进一步创新筹资思路,走多元化、多层次筹措建设资金之路。
五是行政体制问题给长远规划、空间布局、政策统一、同步推进等带来部署上的困难。
六是城乡“慢变量”的差距,目前农村居民在思维方式、思想意识、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与城市(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建设网络型大城市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大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全市人民共享现代文明。
(二)基本原则1、统一规划有序推进原则。
树立系统观念,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和“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思路,从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规划全市的发展,全面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作程度。
同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财政承受能力,有选择、有重点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利用优势领域的扩散效应带动整个一体化工作的发展。
2、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在尊重市场作用的前提下强化政府的宏观规划与组织协调职能,使市场牵引力与政府支持力有机结合起来。
各级政府要立足制度创新,加大改革力度,减少体制障碍,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尽快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支持系统。
3、城乡双向发展推进原则。
既要按照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充分发挥城市(镇)集聚、辐射作用;又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环境生态化和农民知识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城市(镇)与乡村之间的双向联动发展。
4、市、县(市、区)联动发展推进原则。
强化市的宏观调控作用与充分发挥县(市、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积极实施市、县(市、区)联动发展推进战略,努力构筑新型市、县(市、区)关系,形成市、县(市、区)整体推进发展格局。
各县(市、区)要结合当地实际,有选择、有重点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形成经验后向全市推广。
(三)总体目标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05年,城乡一体化工作步入轨道,一些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机制和推进体系。
到2010年,初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大部分指标实现接轨,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奋斗目标。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任务从现在起,到2010年,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任务是抓好六个一体化。
1、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进一步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加强对各类规划的统一管理,强化各类规划的系统性、规范性、有用性和权威性,逐步建立相互配套、衔接、管理有序的规划体系。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思路,科学编制完善市域生产力布局规划、城镇体系、镇村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利规划等,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步伐,努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形态。
克服长期条块分割的影响,逐步改变地区之间生产力重复布局、产业结构与城镇职能雷同等不合理现象,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规划。
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规划布局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重大公共事业项目、重大社会发展项目,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度。
着眼全市3915平方公里,编制和实施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充分发挥各级城镇在人口、物质、资金、观念、信息等各种要素汇聚的枢纽与孵化器功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大力发展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壮大中小城市,扶持发展中心镇,整合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的建设,构筑以市区为中心、一主多副、功能互补的网络型大城市框架。
中心城市要努力形成以建成区为核心,周边多个卫星镇为组团的大市区。
县(市)城要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中小城市。
继续推进乡镇、村合并工作,强化乡村规划,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心镇,农村村庄要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规模效益。
到200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8%,市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达到65万以上,县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0?15万以上,县(市)域中心镇人口规模达到3?5万。
到2010年建成网络型大城市,市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00万以上,县(市)域中心城市人口总规模达到100万以上,其中海宁长安、桐乡濮院等省级中心镇人口规模达到3?5万以上,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