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模拟者贝氏拟态缪氏拟态

合集下载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普通昆虫学)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普通昆虫学)

假 死 蛾
通讯
昆虫与植物利用气味物质进行交往、联络通讯,是一种很普通的现象。它们利用 “ 气味语 言 ”—— 灵敏的嗅觉、味觉来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主要分类:
视觉通讯(Visual communication) 声通讯(Acoustic communication) 触觉通讯(Tactile communication) 行为通讯(Behavior communication) 化学通讯(Chemical communication)

这种通讯方式在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双翅目、 鳞翅目等昆虫中较常见,主要功能是在昆虫的生殖、 聚集和报警中起重要作用。
例如:雄蚊群的"嗡嗡"声吸引雌蚊前来交配;雄蝉的"知知"声引诱 雌蝉来交尾等。雄蚊 Nhomakorabea雄蚊
雄蝉

触觉通讯(Visual communication)
触觉通讯是以接触感觉 作为媒介的通讯方式, 也就是昆虫靠身体的相 互接触传递信息的通讯 方式,只有当同种或不 同种的个体接触时才能 发生,是昆虫种内或种 间近距离的重要通讯方 式。
谢 谢!
视觉通讯(Visual communication)

视觉通讯是以视觉信 号作为媒介的通讯方 式。
在蝴蝶等部分昆虫中,雄性 个体常有较雌性更鲜艳的体 色,可能在示爱时有取悦对 方的作用,与昆虫的视觉兴 奋有关。
声通讯(Acoustic communication)

声通讯是以音频信号作为媒介的通讯方式 。
枯叶蝶
假死(Thanatosis)


假死(Thanatosis) 是指昆虫受到某种刺激 而突然停止活动、佯装 死亡的现象。 如:金龟子、象甲、叶 甲、瓢虫和蝽象的成虫 以及粘虫的幼虫,当受 到突然刺激时,身体卷 缩,静止不动或从原栖 息处突然跌落下来呈"死 亡"状,稍后又恢复常态 而离去。

昆虫拟态的多样性剖析

昆虫拟态的多样性剖析
生科院03级 戴卓 崔本杰 鲍喆 杨艳 李皴宇 尹莹
前言
昆虫世界中有一类非 常奇妙现象,那就是拟 态。而且拟态类型及方 式的多样性也让我们觉 得十分有趣,因此在多 方面查找资料和讨论后, 我们写出了此文。
什么是拟态?
“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环境中的其他 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或称生物 学拟态”。 这一现象在昆虫中广泛的存在,对昆虫的避 敌、生殖、取食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波氏拟态又叫侵略性拟态,最初是指拟态者 为了不引起模拟对象怀疑而产生的拟态现象, 例如捕食者模拟猎物或寄生者模拟寄主。 在波氏拟态中,拟态者获得好处,对模拟对 象来说则是不利独特 的拟态,宽者似绿叶红花,细者长如竹叶
被模拟者
贝氏拟态
缪氏拟态
拟态多形现象
拟态环 雌雄二型现象 变形拟态 不同世代模拟不同的模拟对象 同一个体模拟2种昆虫
不同世代模拟不同的模拟对象

分布于北美的一种尺蠖Nemoria arizonaria ,1 年发生2代。春季世代的幼虫模拟其寄主植物 橡树的柔荑花序,而夏季世代的幼虫则模拟橡 树的一年生枝条。
同一个体模拟2种昆虫

曲足卡猎蝽能模拟2种类型的昆虫。该猎蝽的 背面色斑型像花天牛亚科昆虫的色斑型,而腹 面则为典型的胡蜂的色斑型,这一现象是波氏 拟态和贝氏拟态的综合。

拟态环

昆虫之间有时候会相互模拟,最后会形成一 个拟态环,这些拟态中既有贝氏拟态又有缪 氏拟态。
雌雄二型现象

一种食蚜蝇Eristalis ar2bustrum 的雌性能巧 妙地模拟一些小型暗色的蜂类(主要为潜花 蜂) ,雄性则模拟一些黄色或黑色的膜翅目昆 , 并且在行为上也表现出一定的雌雄二型现象。

蝴蝶拟态大观

蝴蝶拟态大观

蝴蝶拟态大观纵观大千世界,每天都上演着悲喜剧,每时每刻都有物种灭绝,每时每刻也都有新的物种出现。

而对于每一个物种而言,则面临着来自天敌、生活环境变化以及人类干预的挑战。

它们能否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就取决于它们的适应能力。

于是,经过不断地突变、自然选择,那些进化出适合在现有环境下生存的表型的物种,则成为了这场竞赛中的优胜者。

而这些特异的表型有很多,比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拟势、拟死等,这每一种都非常的精彩,在这里我们就介绍一下拟态,探索生物界的奥秘。

拟态在生物学中的定义是:指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它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现象,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最为典型的例子。

拟态的目的主要是逃避敌害、捕捉猎物或食物、帮助传粉和繁衍后代等。

拟态类型很多,其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1、贝茨式拟态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多见于鳞翅目昆虫。

此种拟态是由英国博物学家Henry W. bates.在1862年首先描述的,它包括模仿者(拟态者)、被模仿者(模拟对象)、信号接受者,三者具有一定的同时性和同域性。

此种拟态现象中,只有拟态者获得好处;模拟对象只会增加被捕食率,受骗者则会失去一些食物来源。

比如,麝香凤蝶(被模仿者)有毒,而长尾凤蝶、长尾蛾(模仿者)尽管与麝香凤蝶相似,但无毒。

因此模仿者就相对地减少了被捕食的概率。

2、米勒式拟态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

此种拟态由德国动物学家Fritz Muller在1878年提出。

在这种拟态系统中,拟态者和模拟对象相互模仿、共同承担被敌害误食而造成的死亡率。

对于捕食者而言,也减少了学习的时间。

所以,对于三者,都是有利的。

例如南美洲的毒蝶类:赤绿红纹毒蝶、金带红纹毒蝶、蓝裳毒蝶等相互近似。

3、进攻性拟态模拟其它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

如食虫植物(瓶子草、猪笼草)模拟花朵以诱捕采蜜昆虫。

4、自家拟态指同种生物间的模拟,如很多雄蜂无刺却形似有刺的雌蜂而得到保护。

生物的拟态

生物的拟态

以枯叶蝶为例
以枯叶蝶为例:
被模仿者:叶子
模仿者:枯叶蝶
信号接受者或被欺骗者:某些食虫鸟
拟态的发现:
•1862年,英国博物学家HenrryW.Bates——南美蝴蝶 •1793年,德国博物学家Christian K.SPrengel——不产 花蜜的兰科石块或鹅卵石:
拟态的生物学意义:
•对于动物来说: 1.有利于其逃避敌害; 2.无毒性又缺乏抵抗能力的动物,演变成与 有毒动物相似的形状或体色,使天敌不敢向 其发起进攻。 3.还有些动物靠其拟态而取食。
•对植物来说: 1.可以吸引昆虫为其传粉,从而增 强了其生存优势。 2.拟态也可以帮助植物逃避被捕食 的厄运。
• 昆虫界中的伪装高手:因其 体型大都细细长长的,好 象一根竹竿或拐杖,所以 英文名字才叫做“拐杖 虫”。 • 竹节虫栖息在草丛或枯枝 中,只要不移动,除非是 经验丰富或眼力极佳的人, 否则很难发现牠的踪迹。
树叶虫
• 木叶虫。 • 具有惊人的难以想象的拟 态和保护色,无论怎么看 它们都像是一片叶子,如 此长相足以骗过捕食者。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 些叶虫居然在身体边缘 “伪造”被咬过的咬痕, 达到更加迷惑敌人的目的。
——教育学导论
生物的拟态
拟态的概念:
是指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它生物或非生物 异常相似的现象,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最 为典型的例子。
拟态的组成:
•被模仿者:被模拟动物、植物或其它生物 或非生物; •模仿者:形态结构、颜色花纹、行为方式 或其它; •信号接受者或被欺骗者:眼睛及接受拟态 生物所反射来的光。
贝氏拟态:即由模型、拟态生物和信号 接受者三部分组成的系统 缪勒拟态:在这种拟态类型中,许多没 有联系的生物在形态和行为上彼此相似, 形成看上去是一群的效果,从而得到好 处(沙漠中肉质植物的进化)。

昆虫记昆虫决定因素

昆虫记昆虫决定因素

昆虫记昆虫决定因素一、活动的昼夜节律:节律就是有一定节奏的变化规律。

昼夜节律则是与自然中昼夜变化规律相吻合的节律。

绝大多数昆虫的活动,如飞翔、取食、交配等等,甚至有些昆虫的孵化、羽化,均有它的昼夜节律。

这些都是种的特征,是对该种有利于生存、繁育的生活习性。

这样,我们可把在白昼活动(不管是白昼的那一段时间活动)的昆虫称为日出性或昼出性昆虫;夜间活动的昆虫称为夜出性昆虫;还有一些只在弱光下如黎明时、黄昏时活动的,则称弱光性昆虫。

日出性昆虫当然是很多的,许多捕食性昆虫,如蜻蜓、虎甲、步甲等,都是同它们的捕食对象的日出性有关的;蝶类都同它们乐于寻找花的开放有关。

绝大多数的蛾类是夜出性的,取食、交配、生殖都在夜间。

蚊子是弱光下活动的。

在夜出性的蛾类中,也有以凌晨或黄昏为活动盛期的。

由于自然中昼夜长短是随季节变化的,所以许多昆虫的活动节律也有季节性。

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各世代对昼夜变化的反应也不会不同,明显地反应在迁徙、滞育、交配、生殖等方面。

昆虫的日出性或夜出性是个现象,表面上看似乎是光的影响,但昼夜间还有不少变化着的因素,例如湿度的变化、食物成分的变化、异性释放外激素的生理条件等。

二、食性就是取食的习性。

昆虫种类繁多,这同昆虫中食性的分化是分不开的。

通常人们按昆虫食物的性质,而把它们分成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等几个主要类别。

植食性和肉食性一般分别指以植物和动物的活体为食的食性,而以动植物的尸体、粪便等为食的则均可列为腐食性,当然也可分得更细些。

对于一些以非腐烂的动植物产品,包括粮食、食品、皮毛、植物纤维、动植物标本等为食料的昆虫,统归为储物害虫、储粮害虫或仓库害虫。

然而这些物品也有植物性和动物性之别,因而储物害虫也可以有吃植物性食物或吃动物性食物的食性分化。

其中也有既吃植物性又吃动物性食物的,例如蜚蠊。

象这样的昆虫,就被认为杂食性昆虫。

在上述的食性分化基础上,还可以随食物范围的广、狭,而进一步分为多食性的、寡食性和单食性的三种类型。

拟态:动物防御的“绝活”

拟态:动物防御的“绝活”

拟态:动物防御的“绝活”作者:来源:《科海故事博览·上旬刊》2019年第01期动物的防御行为是指任何一种能够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

如果一种动物由于在形态和体色上模仿另一种有毒或不可食的动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这种防御方式就是拟态。

拟态通常包括3个方面的参与,即模仿者、被模仿者和受骗者。

严格地说,拟态是动物初级防御的一种。

动物防御行为可分为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

初级防御不管捕食动物是否出现均起作用,它可减少与捕食者相遇的可能性,除了拟态外,还有穴居、隐蔽和警戒色等类型;而动物的次级防御只有当捕食者出现之后才起作用,包括回缩、逃遁、威吓、假死、转移攻击者的攻击部位、反击、臀斑和尾斑信号、激怒反应、报警信号和迷惑捕食者等类型,这些行为都可以增加和捕食者相遇后的逃脱机会。

不过,动物的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的概念只适用于不同种类之間的防御而不适用于种内。

拟态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为,实行拟态行为的也多属于较为弱小的动物,否则,它们就很容易被天敌捕捉吃掉。

贝氏拟态与缪氏拟态拟态最早是德国博物学家史普格尔于1793年在植物中观察到的。

有趣的是,植物中的拟态现象其实并不普遍,因此他提出的拟态现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过了数十年之后,英国博物学家贝茨前往巴西亚马孙河流域进行动物考察,才开始关注在那里生活的动物中常见的拟态现象。

他在考察中发现,有些无毒昆虫会装扮成其他有毒、有害或不好吃的动物的模样,使鸟类或别的捕食动物不敢贸然捕捉,从而在捕食者犹豫不决之时迅速逃之天天。

这种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大多见于鳞翅目昆虫。

贝茨当时惊奇地发现,亚马孙平原各地域的蝴蝶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即分布在同一地区的一些亲缘关系很远(甚至属于不同科)的蝴蝶体色和斑纹彼此极其相似。

于是,贝氏于1862年首次以假警戒色假说来解释在巴西丛林中的发现,认为这种现象是可食性蝴蝶在自然选择作用下模仿体内有毒素和具有警戒色的蝴蝶种类而导致的结果,而选择压力的作用者则是捕食蝴蝶的鸟类。

拟态:自然界的模仿游戏

拟态:自然界的模仿游戏

拟态:自然界的模仿游戏作者:Remineon来源:《科学Fans》2018年第10期看过了“魔镜”星球上会拟态的智慧生物,你惊觉“拟态”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能力,躲避攻击,潜伏追捕,适应生存,竞争优化……于是激动地想象着人类拥有这能力怕是要无敌,但地球上的“模仿大师们”却淡定地表示,这不过是自然选择下进化出的生存本领之一。

混淆视听,是战略的一种自然界里的几乎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独立的存在,它们会不可避免地跟其他生物打交道。

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它们各自进化出了各式各样的生存战略。

拟态(Mimicry)就是其中一种,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特征,以混淆另一方(如捕食者)的认知,进而远离或靠近拟态物种的一种战略。

进行拟态的物种有很多,从昆虫、鱼类、两栖类到植物,甚至是真菌都有记录。

然而由于特殊的生态位,我们可以在“拟态同好会成员”的名单里看到很多草食性昆虫的名字。

自然界的竞争非常激烈,对草食动物来说,它們的食物(植物)点了无数技能点在抵御它们的能力上,比如物理防御(长刺、长硬之类),化学防御(各种有毒的二次代谢产物)和生物防御(一些蚁栖植物)。

草食动物们为了克服这些防御已经很困难了,而它们还要遭受来自捕食者的威胁,所以,它们开发出了一系列自保措施,其中就包括“拟态”。

Link“模仿大师”——拟态章鱼在拟态章鱼的体表分布着一种含有生物色素的细胞,色素细胞里的色素颗粒被包围在细胞弹性囊中,章鱼可以利用肌肉来改变这些囊的形状或大小,使细胞的透明度或反射能力改变,并产生色彩变化。

生态位又称小生境、生态区位、生态栖位或是生态龛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还有其每日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

蚁栖植物与蚂蚁有着共生关系的植物,是生物共同进化的产物。

比如血桐属(Macaramga),为蚂蚁提供住宿,蚂蚁则充当它的保镖。

为了生存,你不知道它们有多努力!生物的进攻多种多样,防御也花样百变,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拟态行为,你们就知道,不管是抵挡侵略还是进攻捕食,为了生存,生物们究竟有多努力11.贝氏拟态(Batesianmimicrt)“凶恶的外、表下有颗无害的心”无毒的生物模仿有毒的生物,让捕食者误以为是有毒的,这种类型的拟态叫作“贝式拟杰”。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

农业昆虫学复习资料昆虫纲的主要特征1体躯环节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为感觉和取食中心:口器、1对触角、0-2对复眼、1-3个单眼。

3胸部是运动中心:3对足、0-2对翅。

4腹部是生殖中心:9-11节,无行动用的附肢,末端有外生殖器。

昆虫的多样性与适应性一、多样性:种类多、个体量大、分布广二、适应性:1、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

2、体型较小,只需很少量食物便可完成发育。

3、口器类型的分化大大扩展了食物范围,并改善了同寄主的关系。

4、惊人的繁殖能力5、多变的自我保护机制.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分开阐述)昆虫对人类有害的方面:1、危害农林植物及贮粮2、影响人畜健康3、影响人类生活,甚至破坏人类生存环境。

昆虫对人类有利的方面:1、天敌昆虫对控制害虫起着重要作用2、昆虫给人类带来众多产品3、昆虫传粉4、昆虫可食用和药用5、腐食昆虫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

6、昆虫是重要的科研材料7、昆虫文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我国农业害虫危害现状1、发生特点:a常发性农业虫害面积居高不下,总体呈上升趋势。

b偶发性农业虫害大面积爆发,损失严重。

c危险性害虫和外来入侵种不断出现并爆发成灾。

d次要害虫常上升为主要害虫,重大危害种类不断增多。

e经济作物虫害日趋严重。

2、农业害虫危害严重的原因a国内、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b长期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

c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救灾状态。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外部形态多样性是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适应的结果。

生活条件的改变→新陈代谢和机能改变→外部结构的改变。

⊙昆虫的头部(附器)a昆虫体躯的第一体段。

b由几个体节愈合而成,但分节只在胚胎时期可见,6节说为多数学者所接受。

c生有触角、眼、口器等附器。

头部通过膜质的颈与胸部相连。

是昆虫感觉和取食中心。

线:蜕裂线(蜕皮时的突破口,通常呈倒Y形。

)额隆线(昆虫额上的一对隆起线)。

沟:额唇基沟额颊沟围眼沟后头沟次后头沟颊下沟。

昆虫行为学第五章防御行为

昆虫行为学第五章防御行为

第五章昆虫的防御行为防御行为是指任何一种能够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

.昆虫天敌的捕食过程可划分为5个阶段:1、发现猎物(昆虫进入捕食者发现的范围并被觉察)2、确认猎物的可食性或有利性3、接近猎物,攻击4、制服猎物以防其逃跑5、取食对于昆虫天敌捕食过程的不同阶段,昆虫表现出不同的防御对策。

1、物理防御(托庇、保护色、警戒态)2、行为防御(采取与捕食者不同的移动方式如逃跑、假死等,或自残、群集防御、反击)3、拟态、多态现象4、化学防御(毒毛和蜇刺等分泌毒液)第一节昆虫防御行为的特点1)昆虫的防御行为总是同捕食动物的捕食对策协同进化的。

2)昆虫的防御行为是针对其他物种的,而不是针对同种其他个体的。

3)即使捕食不是作为一个密度制约因素在起作用,一个遗传性的防御行为也可能在种群中形成。

4)自然选择总是使昆虫的繁殖增至最大限度。

根据防御行为出现的先后:初级防御(primary defence):不管捕食者是否出现均起作用,减少与捕食者相遇的可能性。

次级防御(secondary defence):只有当捕食者出现之后才起作用,可增加与捕食者相遇后的逃脱机会。

(一)稀有性猎物数量稀少有利于降低捕食者和猎物之间随机相遇率。

很多捕食者倾向于更多地攻击较为常见的猎物类型,这种现象被称为避稀选择(apostatic selection),即避稀行为(apostatic behaviour)。

避稀选择有利于数量稀少种类的保存,当一种猎物的数量少到一定程度时,捕食者就会转而捕食其他更为常见的猎物。

这与捕食者搜寻猎物所花费的时间密切相关,猎物稀少,捕食者花费的搜寻时间长,采食效率降低,食物的有利性降低。

(二)多态现象蚜虫的多态现象:无翅孤雌蚜、有翅孤雌蚜;不同季节颜色不同,取食不同颜色的植物,体色也会发生变化。

第二节物理防御物理防御(physical defense)是指昆虫能利用自身的分泌物、排泄物或周围环境的物质来伪装、躲藏自己,从而防敌避害。

拟态――动物防御的“绝活”-拟态防御

拟态――动物防御的“绝活”-拟态防御

拟态――动物防御的“绝活”:拟态防御动物的防御行为是指任何一种能够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

如果一种动物由于在形态和体色上模仿另一种有毒或不可食的动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这种防御方式就是拟态。

拟态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参与,即模仿者、被模仿者和受骗者。

严格地说,拟态是动物初级防御的一种。

动物防御行为可分为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

初级防御不管捕食动物是否出现均起作用,它可减少与捕食者相遇的可能性,除了拟态外,还有穴居、隐蔽和警戒色等类型;而动物的次级防御只有当捕食者出现之后才起作用,包括回缩、逃遁、威吓、假死、转移攻击者的攻击部位、反击、臀斑和尾斑信号、激怒反应、报警信号和迷惑捕食者等类型,这些行为都可以增加和捕食者相遇后的逃脱机会。

不过,动物的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的概念只适用于不同种类之间的防御而不适用于种内。

拟态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为,实行拟态行为的也多属于较为弱小的动物,否则,它们就很容易被天敌捕捉吃掉。

贝氏拟态与缪氏拟态拟态最早是德国博物学家史普格尔于1793年在植物中观察到的。

有趣的是,植物中的拟态现象其实并不普遍,因此他提出的拟态现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过了数十年之后,英国博物学家贝茨前往巴西亚马逊河流域进行动物考察,才开始关注在那里生活的动物中常见的拟态现象。

他在考察中发现,有些无毒昆虫会装扮成其他有毒、有害或不好吃的动物的模样,使鸟类或别的捕食动物不敢贸然捕捉,从而在捕食者犹豫不决之时迅速逃之夭夭。

这种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大多见于鳞翅目昆虫。

贝茨当时惊奇地发现,亚马逊平原各地域的蝴蝶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即分布在同一地区的一些亲缘关系很远(甚至属于不同科)的蝴蝶体色和斑纹彼此极其相似。

于是,贝氏于1862年首次以假警戒色假说来解释在巴西丛林中的发现,认为这种现象是可食性蝴蝶在自然选择作用下模仿体内有毒素和具有警戒色的蝴蝶种类而导致的结果,而选择压力的作用者则是捕食蝴蝶的鸟类。

昆虫世界的伪装大师

昆虫世界的伪装大师

昆虫世界的伪装大师作者:门秋雷来源:《大自然探索》2018年第05期为了躲避天敌和捕食猎物,昆虫进化出了各种伪装策略:有的能够模拟自然界的颜色,如同“忍者”一般将自己融入所生存的环境当中;有的能够模拟其他昆虫的特征,与其他昆虫既相互利用又相互帮助;有的进化出了特殊的体色,提醒那些想要捕食它们的天敌自己并不好惹;有的进化出了醒目的斑纹用以吓跑天敌……昆虫世界充满挑战和机遇,只有那些能够利用伪装、适应环境且不断进化的种类,才能生存繁衍。

那么,它们到底有哪些伪装绝技呢?对昆虫而言,最直接的保护色就是将自己融入背景颜色中,如同“忍者”遁形,也如同穿上了隐身衣。

螽斯是一种常见昆虫,一般通体绿色,加上叶片形状的前翅,当它停在植物上的时候,很难被发现。

花螳螂颜色粉白,停在花瓣上,犹如花朵的一部分,猎物发现它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只得成为它的美餐。

土蝗与螽斯是近亲,经常在土壤表面停歇,因而土黄色的体色成为了它们天然的隐身衣。

提到保护色,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白桦尺蛾Biston betularia是广泛分布于英国的一种蛾子,有白色型个体和黑色型个体。

19世纪中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昆虫学家发现,白桦尺蛾的黑色个体数量增加。

究其原因,原来是空气污染造成树木表皮变黑,黑色个体停留在树皮表面不易被天敌发现,久而久之,黑色个体的数量就越来越多。

随着英国的空气污染得到治理,黑色的蛾子数量越来越少,白色的蛾子又逐渐增多。

鸟类是各种毛虫的天敌,它们主要依靠敏锐的视觉捕捉昆虫。

因此,各种毛虫极尽所能来迷惑鸟类,使它们看不到自己。

松毛虫身体上生有黑白相间的条纹,这种颜色斑驳的“迷彩服”使它们看上去如同松树的枝条,从远处很难被发现。

松天蛾幼虫的身体布满粉色、白色和绿色的条纹,这种色调使它们看上去如同松树的针叶。

另一种更为高明的隐身术是将自己变成环境的一部分,不仅颜色相似,形态也相似。

竹节虫的身体和足看上去如树枝一般,在竹节虫静止的时候,即使是昆虫学家也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缪氏拟态的例子

缪氏拟态的例子

缪氏拟态的例子
1. 你知道章鱼吗?那可是缪氏拟态的高手啊!章鱼能根据周围环境迅速改变自己的颜色和形状,就像一个超级演员,哇,这多厉害呀!比如它在珊瑚礁附近时,就能变得和珊瑚一样,敌人根本发现不了它,这不是很神奇吗?
2. 竹节虫也是个厉害角色呢!它把缪氏拟态发挥得淋漓尽致。

它长得就像一根枯树枝,静静地待在那里,谁能想到那是一只虫子呀!这不就跟我们捉迷藏时努力隐藏自己一样嘛!
3. 枯叶蝶肯定大家都听说过吧!它简直就是缪氏拟态的明星啊。

它的翅膀就跟枯叶一模一样,飞起来的时候,就好像一片枯叶在空中飘动,这伪装也太绝了吧!
4. 还有那些会拟态成树叶的青蛙,哇塞,真的难以置信!它们趴在树叶上,和真的树叶完美融合,这不是像变魔术一样吗?这神奇的缪氏拟态,难道不让你惊叹吗?
5. 叶海龙也是缪氏拟态的佼佼者呀!它那长长的身体跟海草似的,在海草中摇曳,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它呢,这伪装技术也太高超了吧!
6. 兰花螳螂的缪氏拟态也很让人惊艳呀!它长得就像一朵美丽的兰花,在花丛中谁会想到那是一只螳螂呢,这是多高明的手段呀!
总之,缪氏拟态真的是大自然中超级有趣又神奇的现象!这些生物用它们独特的方式在大自然中生存和繁衍,实在是太令人佩服了!。

被模拟者贝氏拟态缪氏拟态

被模拟者贝氏拟态缪氏拟态
生科院03级 戴卓 崔本杰 鲍喆 杨艳 李皴宇 尹莹
前言
昆虫世界中有一类非 常奇妙现象,那就是拟 态。而且拟态类型及方 式的多样性也让我们觉 得十分有趣,因此在多 方面查找资料和讨论后, 我们写出了此文。
什么是拟态?
“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环境中的其他 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或称生物 学拟态”。 这一现象在昆虫中广泛的存在,对昆虫的避 敌、生殖、取食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谢谢大家!
金斑蝶(模拟对象)
金斑蛱蝶(模拟者) Back
缪氏拟态 (mullerian mimicry)
缪氏拟态指模拟对象和拟态者对受骗者而言 都是不可口的。 在缪氏拟态中,模拟对象和拟态者都减小了 被捕食率,捕食者也缩短了学习的时间,因 此缪氏拟态对三方来说都是有利的。

Back
波氏拟态 (poult叫侵略性拟态,最初是指拟态者 为了不引起模拟对象怀疑而产生的拟态现象, 例如捕食者模拟猎物或寄生者模拟寄主。 在波氏拟态中,拟态者获得好处,对模拟对 象来说则是不利的

如螳螂为了不引起猎物的注意,形成独特 的拟态,宽者似绿叶红花,细者长如竹叶
被模拟者
贝氏拟态
缪氏拟态
拟态多形现象
拟态环 雌雄二型现象 变形拟态 不同世代模拟不同的模拟对象 同一个体模拟2种昆虫

拟态系统

典型的拟态系统由拟态者、模拟对象和受骗者共同 组成,并且他们要有一定的同时性和同域性 拟态者主要从形状、颜色、声音、行为、灯光信号、 化学信号等方面来模拟对象。 模拟对象主要分三类,一类是对受骗者而言不可食 的物体或生物(通常有毒);另一类是对受骗者而 言可怕的东西,如蛇头,兽眼等;还有一类是对受 骗者而言的同类、配偶等,如蚁客模拟蚂蚁。受骗 者是形成拟态的选择压力,多为拟态者的天敌。

生物拟态

生物拟态

生物拟态朱晓林(山东泰安第二中学271000)拟态(mimicry)是指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它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现象,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最为典型的例子。

随着生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动物甚至植物拟态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拟态在许多生态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拟态的发现一种生物能够模拟另一种生物以便欺骗敌人,逃避敌害,这种观点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吸引着生物学家们。

这种特殊的生存策略是由英国博物学家Henrry W. Sates在1862年首先描述的。

他观察到南美蝴蝶中某些具鲜艳色彩的种类从外形上看几乎完全相同,但有些是有毒的,而另外一些却是完全无毒的,他由此推测这些无毒的生物伪装成有毒的,以便逃避被捕食的厄运。

他称这种现象为拟态,这就是著名的贝氏拟态(Satesian mimicry)。

动物的拟态相当普遍,人们研究得也较多;而植物拟态远不如动物拟态普遍,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未被人们注意。

事实上,早在1793年德国博物学家Christian K.Sprengel 就观察到植物象动物一样,可以模拟其它生物。

他发现某些植物特别是兰科植物的某些种类自己不能分泌花蜜,但它们能模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可以产生花蜜的植物的形态。

直到最近,随着植物学家对植物与其它生物间关系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对热带生态系统的研究,人们才认识到植物拟态比预想的要广泛得多。

2.拟态的组成不论是动物中的拟态还是植物中的拟态都是一个由三部分组成的系统。

一是模型,是被模拟动物、植物或其它生物或非生物;二是拟态生物;三是信号接受者或被欺骗者。

拟态生物模拟的内容包括形态结构、颜色花纹、行为方式或其它使拟态生物与模型相似的属性。

这里模型可以是与拟态生物无任何联系的其它生物或非生物,如某生物长期生活背景的衬托物等。

枯叶蝶与枯叶异常相似,在这一拟态系统中,枯叶为模型,枯叶蝶为拟态生物,某些食虫鸟则为信号接受者或被欺骗者。

值得一提的是,信号接受者之所以会被欺骗,与其眼睛及接受拟态生物所反射来的光有密切关系。

初中生物拟态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拟态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拟态知识点归纳总结拟态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行为或声音等特征,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生存和繁衍机会。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对拟态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本机制。

以下是对初中生物拟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 拟态的定义拟态(Mimicry)是生物为了在自然界中更好地生存,通过模仿其他生物或环境特征来欺骗捕食者、猎物或其他同种生物的一种适应性行为。

这种模仿可以涉及形态、颜色、纹理、运动模式甚至声音等多个方面。

# 拟态的类型1. 贝氏拟态(Batesian Mimicry):弱小或无害的物种模仿有毒或危险的物种的外观,以此来欺骗捕食者,使捕食者避免捕食它们。

例如,无毒的珊瑚蛇模仿有毒的响尾蛇的条纹和颜色。

2. 默氏拟态(Müllerian Mimicry):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相似防御机制的物种相互模仿,共同形成一种警告色,以此来更有效地警告捕食者。

例如,不同种类的蝴蝶,它们翅膀上有相似的鲜艳颜色和图案。

3. 声拟态(Sonorous Mimicry):生物模仿其他生物的声音来达到某种目的,如吸引配偶或警告同类。

4. 行为拟态(Behavioral Mimicry):一种生物模仿另一种生物的行为模式,以获得生存上的优势。

# 拟态的形成机制拟态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那些能够更好地模仿其他生物的个体,更有可能躲避捕食者,从而有更高的生存和繁衍机会。

这种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最终导致拟态特征在种群中的普及。

# 拟态的生物学意义1. 提高生存率:通过拟态,生物可以减少被捕食的风险,提高自身的生存率。

2. 繁衍优势:某些物种通过拟态可以更容易地吸引配偶,从而提高繁衍后代的机会。

3. 生态位的拓展:拟态使得一些物种能够在其他物种已经占据的生态位中生存下来,从而拓展了它们的生态位。

# 拟态的实例1. 昆虫界的拟态:蝴蝶和蛾类是昆虫界中拟态现象的典型代表。

动物的拟态与自卫机制

动物的拟态与自卫机制

拟态的进化:拟态是自然选 择的结果,可以提高动物的
生存几率
拟态的定义:动物通过模仿 其他生物或环境的特征来保 护自己或获取食物
拟态的应用:人类可以从拟态 中学习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和技 术,如军事伪装、产品设计等
动物自卫机制
自卫机制的定义
自卫机制是指动物在面临 危险或威胁时,通过自身 的生理、行为或生态适应 等手段来保护自己免受伤
拟态的种类
贝氏拟态:一种 生物模拟另一种 生物的形态或行 为,以避免被天
敌发现或捕食
缪勒拟态:一种 生物模拟另一种 生物的形态或行 为,以吸引猎物
或配偶
拟态:一种生物 模拟环境中的其 他物体或生物, 以避免被天敌发
现或捕食
保护色拟态:一 种生物模拟环境 中的背景或物体, 以避免被天敌发
现或捕食
添加标题
自卫武器:如刺、毒液、角等,直 接对抗捕食者
06
动物拟态与自 卫机制的关系
拟态与自卫机制的联系
拟态:动物通过模仿其他生物或环境的颜色、形状、行为等,以躲避天敌或捕食者
自卫机制:动物通过自身的生理结构、行为方式等,以保护自己免受天敌或捕食者的侵 害
拟态与自卫机制的关系:拟态是动物自卫机制的一种,通过模仿其他生物或环境的特征, 使自身更好地融入环境,从而避免被天敌或捕食者发现和攻击
保护色:与环境颜色相似,不易被 察觉
02
03
警戒色:鲜艳的颜色警告捕食者, 表明有毒或不可食用
拟声:模仿其他生物的声音,以迷 惑捕食者
04
05
拟态:模仿其他生物的行为,以躲 避捕食者
自卫武器:如刺、毒液、角等,直 接对抗捕食者
06
自卫机制的进化
拟态:模仿环境中的其他 生物或物体,以躲避捕食

自然界中奇妙的拟态现象

自然界中奇妙的拟态现象

⾃然界中奇妙的拟态现象⼤家来找茬,给你看下⾯⼀幅图,看你能看出什么来?没看出来?再看!再看?还没看出来?好吧,给你个提⽰:就是它⽵节⾍!![图中红圈内的就是啦!]⽵节⾍那形状似⽵节的体型,常模拟成植物的枝条,亦真亦假,不知“忽悠”了多少眼瞎的⼈天敌。

对此,⼩编⼼⽣敬意呀。

其实除了⽵节⾍,还有好多动物都会跟⼈捉迷藏,⽐如下⾯这位:哪⾥有东西?我眼瞎......喔喔,看红圈圈!这是枯叶蛱蝶,是世界著名的拟态蝴蝶。

翅反⾯呈枯叶⾊,静息时从前翅顶⾓到后翅臀⾓处有⼀条深褐⾊的横线,加上⼏条斜线,酷似叶脉。

翅⾥间杂有深浅不⼀的灰褐⾊斑,很像叶⽚上的病斑。

所以当其两翅并拢停息在树⽊枝条上时,天敌很难将与要凋谢的阔叶树的枯叶相区别。

枯叶蛱蝶就是通过这样的“伪装”躲过天敌的猎捕滴。

那什么是拟态呢?拟态⼀种⽣物模拟另⼀种⽣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从⽽获得好处的现象。

⼜称 “⽣物学拟态”。

这是动物在⾃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为。

⽣物借以蒙蔽敌害,保护⾃⾝。

拟态系统包括三⽅:模仿者、被模仿者和受骗者。

以⽵节⾍为例,⽵节⾍为该拟态系统中的模仿者,⽵节或树条为被模仿者,⽽捕⾷⽵节⾍的动物则为受骗者。

⽣物间的拟态分为8种类型。

#类型 ##贝茨⽒拟态 ##⽶勒⽒拟态 ##进攻性拟态 ##⾃家拟态 ##默滕斯⽒拟态 ##韦斯曼⽒拟态 ##有利于传粉及散布的拟态 ##发⽣于种内的拟态 #1、贝茨⽒拟态可⾷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物种的拟态现象,⼤多见于鳞翅⽬昆⾍。

如:副王蛱蝶本⾝⽆毒,会模仿有毒⿊脉⾦斑蝶的颜⾊和形状,鸟类及其他捕⾷者都不敢靠近它。

图:⿊脉⾦斑蝶(左)、副王蛱蝶(右)2、⽶勒⽒拟态⽶勒⽒拟态常见于⼀组⽆亲缘关系且均有毒、不能吃并具同样鲜明的警戒⾊的物种之间。

图:⽶勒⽒拟态3、进攻性拟态进攻性拟态是模仿其他⽣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

⾷⾍植物如瓶⼦草、猪笼草均模拟花朵以诱捕采蜜昆⾍。

图:猪笼草但在这些物种间的相互模拟不会象贝茨⽒拟态那样精确,因为模拟的⽬的不是要骗过捕⾷者,只为增强警戒作⽤。

米氏拟态名词解释

米氏拟态名词解释

米氏拟态:有毒或有害的动物之间互相模仿彼此的外观或行为,从而增加捕食者对它们的记忆和避让,例如有毒的珊瑚蛇和无毒但模仿其颜色的王蛇。

拟态(Mimicry)在演化生物学里,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特征,以混淆另一方(如掠食者)的认知,进而远离或靠近拟态物种。

这种现象在许多动物的行为中很常见,已知从昆虫、鱼类、两栖类到植物甚至是真菌都有纪录显示这些生物已懂得使用拟态。

对于有被掠食威胁的生物来说,一般在掠食者视觉上,当猎物具有与对掠食者有危险或是无用的生物相似的外貌,会使掠食者很难辨识,因此便很容易达成欺瞒的目的;然而若在行为、声音、气味或栖息地点上也很类似,成功骗过掠食者的概率就会更高。

同样的,某些掠食者懂得善加利用自己先天上的优势(如外形),型态与无害的其他生物相似,使猎物察觉不到,因而大幅提升了猎食的成功率。

有三种拟态:贝氏拟态(Batesian mimicry,以亨利·沃尔特·贝兹命名),一个物种拟态模仿另一个成功的物种,显得有毒或者是无食用价值。

但该拟态并不会打击捕猎者。

例如,一种透翅蛾会拟态成为黄胡蜂,但它并不能螫。

但捕猎者还是会把它当成黄胡蜂回避。

例如尺蠖身上的颜色会与树枝或茎相仿,藉以躲避猎食。

穆氏拟态(Müllerian mimicry,以Fritz Mülle 命名),一个物种以鲜艳的体颜等手段警告捕猎者其毒性或不可食用性,但警告的生效还是要等捕猎者得到教训才开始,例如捕食者从一次失败的捕猎中很快认识到猎物有毒。

这种拟打击捕猎者。

依照此种拟态,蜜蜂会模仿成为黄蜂,两者外表相似都能螫。

进攻性拟态(Aggressive mimicry),拟态成为无害的物种以吸引猎物,如猪笼草伪装成花朵,吸引昆虫前往采蜜,藉以获取养分。

拟态命题举例

拟态命题举例

拟态命题举例
在昆虫中,拟态命题的事例很多,曾被归纳成好多类型,而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说,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一种叫贝氏拟态,另一种叫缪氏拟态。

所谓贝氏拟态,就是被“模拟”者对捕食性动物是不可食的,而拟态昆虫则是可食的。

例如君主斑蝶的幼虫因吃萝靡草而使得成虫血液中具有萝靡草中的一种有毒的糖苷,能使吃它的鸟呕吐;而“模拟”君主斑蝶的红斑蝶则是无毒的。

如果有鸟曾先吃过红斑蝶,那么以后君主斑蝶也会受到袭击;吃了君主斑蝶的鸟因中毒呕吐,以后就再也不敢伤害这两种斑蝶了。

双翅目昆虫“模拟”有蛰刺的蜂,也属于这类。

所以贝氏拟态是对拟态昆虫有利,而对被“模拟”者是不利的。

拟态是拟态昆虫和被“模拟”昆虫,都是不可食的,捕食性动物只要误食其一,以后二者就都不受其害。

所以缪氏拟态是对两者均有利的拟态。

这类拟态在红萤科、蝉类、蚁类中均可见到。

《昆虫的拟态》—阅读题答案

《昆虫的拟态》—阅读题答案

《昆虫的拟态》—阅读题答案昆虫的拟态为了获得生存的机会,各种形态的昆虫〔伪装成自然界里的万物〕,隐藏自己,吓跑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这就是昆虫的拟态。

自然界里昆虫的拟态类型许多,主要有贝茨氏拟态和米勒式拟态以及进击性拟态等几种类型。

1862年,英国博物学家HW贝茨在讨论蝴蝶时提出的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

贝茨氏拟态中的被拟者分布广、数量众多、惹眼并具有不可食性或其他爱护方式。

拟者和被拟者常常生活在同一地区和时间,这样捕食者便难以将两者分清。

最典型的例子是北美一种适合捕食者口味的蝴蝶仿照另一种不适口或不可食的蝴蝶,鸟类不取食有毒的蝴蝶,从而也会避开去取食无毒但是花纹酷似有毒蝴蝶的无毒蝴蝶。

米勒氏拟态是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相互模拟的拟态现象。

1878年,由德国动物学家弗里兹米勒提出,故名。

比如,蜜蜂和黄蜂之间彼此相像。

米勒说明说,因鸟类需要通过亲身尝试才能得知某种昆虫不适口,几种均不适口的昆虫形色相像,这样鸟类一旦吃到一种不适口的昆虫,另一种具有类似形态的不适口昆虫也不会再遭到捕猎,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

进击性拟态就是仿照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击对象的拟态。

例如螳螂会模拟兰花或者其他花朵的样子,待昆虫大摇大摆飞来采蜜或者停留的时候把它吃掉,而这个被吃掉的虫子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死的。

螳螂的模拟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划线语句不能删去的两条主要理由。

〔2分〕答:〔〕19.依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三那么材料介绍的昆虫拟态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

〔6分〕【材料一】有一种雌性萤火虫能够模拟多达11种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利用这种光亮来吸引前来求偶的其他种类的雄性萤火虫上钩,然后大口吃掉。

【材料二】北美有两种有毒的帝王蝴蝶,色调艳丽,长得很像,还可以彼此仿照对方的花纹,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令捕食者目不暇接,难以区分,只好统统敬而远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态的类型
贝氏拟态 缪氏拟态
波氏拟态
贝氏拟态 (Bate骗者而言是不可口 的,而拟态者对受骗者是可口的。 在贝氏拟态中,只有模拟者获得好处,模拟 对象只会增加被捕食率,受骗者将失去一些 食物来源。

斑蝶大多有毒,所以常成为其它蝴蝶模拟的对象, 如金斑蛱蝶模仿金斑蝶
变形拟态


大多数拟态者一生仅模拟一个模拟对象,但有些 昆虫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能模拟2 种或2 种以上的生 物,这一现象称之为变形拟态。在螳螂、盲蝽、缘蝽 等昆虫中比较常见。 如一种螳螂Mantoidamaya 在早龄时期模仿木工蚁 Camponotus plana2tus ,其体长3~8 mm 很像模拟 对象。尽管最大者比木工蚁大一些,但它们一般仍可 得到蚂蚁的保护。当这种螳螂的末龄若虫比蚂蚁大 得多,蚂蚁已不再是想的模仿对象,它的外表转变为 胡蜂的模样。
金斑蝶(模拟对象)
金斑蛱蝶(模拟者) Back
缪氏拟态 (mullerian mimicry)
缪氏拟态指模拟对象和拟态者对受骗者而言 都是不可口的。 在缪氏拟态中,模拟对象和拟态者都减小了 被捕食率,捕食者也缩短了学习的时间,因 此缪氏拟态对三方来说都是有利的。

Back
波氏拟态 (poultouian mimicry)
不同世代模拟不同的模拟对象

分布于北美的一种尺蠖Nemoria arizonaria ,1 年发生2代。春季世代的幼虫模拟其寄主植物 橡树的柔荑花序,而夏季世代的幼虫则模拟橡 树的一年生枝条。
同一个体模拟2种昆虫

曲足卡猎蝽能模拟2种类型的昆虫。该猎蝽的 背面色斑型像花天牛亚科昆虫的色斑型,而腹 面则为典型的胡蜂的色斑型,这一现象是波氏 拟态和贝氏拟态的综合。
谢谢大家!
总结


形成昆虫拟态多样性的原因我们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造成了可能形成的拟态类型的多 样性。 第二,模拟对象的多样性造成了拟态类型的多样性。 第三,在贝氏拟态和波氏拟态中,只有拟态者可以得利,这 是一种不对称的现象,这种现象将导致:在模拟者体内,那 些支配模拟者模拟的越是逼真的基因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 而在被模拟者体内,则是那些支配被模拟者保持与模拟者最 大差异的基因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结果会使这两种拟态 变得不稳定,有可能发生快速的定向进化。
生科院03级 戴卓 崔本杰 鲍喆 杨艳 李皴宇 尹莹
前言
昆虫世界中有一类非 常奇妙现象,那就是拟 态。而且拟态类型及方 式的多样性也让我们觉 得十分有趣,因此在多 方面查找资料和讨论后, 我们写出了此文。
什么是拟态?
“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环境中的其他 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或称生物 学拟态”。 这一现象在昆虫中广泛的存在,对昆虫的避 敌、生殖、取食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波氏拟态又叫侵略性拟态,最初是指拟态者 为了不引起模拟对象怀疑而产生的拟态现象, 例如捕食者模拟猎物或寄生者模拟寄主。 在波氏拟态中,拟态者获得好处,对模拟对 象来说则是不利的

如螳螂为了不引起猎物的注意,形成独特 的拟态,宽者似绿叶红花,细者长如竹叶
被模拟者
贝氏拟态
缪氏拟态
拟态多形现象
拟态环 雌雄二型现象 变形拟态 不同世代模拟不同的模拟对象 同一个体模拟2种昆虫

拟态系统

典型的拟态系统由拟态者、模拟对象和受骗者共同 组成,并且他们要有一定的同时性和同域性 拟态者主要从形状、颜色、声音、行为、灯光信号、 化学信号等方面来模拟对象。 模拟对象主要分三类,一类是对受骗者而言不可食 的物体或生物(通常有毒);另一类是对受骗者而 言可怕的东西,如蛇头,兽眼等;还有一类是对受 骗者而言的同类、配偶等,如蚁客模拟蚂蚁。受骗 者是形成拟态的选择压力,多为拟态者的天敌。

拟态环

昆虫之间有时候会相互模拟,最后会形成一 个拟态环,这些拟态中既有贝氏拟态又有缪 氏拟态。
雌雄二型现象

一种食蚜蝇Eristalis ar2bustrum 的雌性能巧 妙地模拟一些小型暗色的蜂类(主要为潜花 蜂) ,雄性则模拟一些黄色或黑色的膜翅目昆 , 并且在行为上也表现出一定的雌雄二型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