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认知治疗的技术方法

合集下载

道家认知心理治疗操作程序

道家认知心理治疗操作程序
年轻不以为然,到人老生病了,才意识到养生的重要性,通过参加道家 认知治疗学习,首先认识到自己过去是典型A型性格的人,年轻时总爱 争强好胜,从不服输,40多岁就患上了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经过文 革的磨练,性格变化了许多,尤其是近几年看到周围的同事、同学有的 相继去世,心理十分惋惜,以前对道家处世养生方法“利而不害,为而 不争”等一无所知,现在看来,人就应向道家所讲的那样,按照利人、 利己、利社会的原则,把助人为乐,我为人人放在第一位,相反,如果 是人人为我,助我为乐,必将受到周围人的反对与讥讽,给自己许多精 神上的痛苦,通过讨论我现在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明显与过去不一样了, 每月领取养老金不管多少都感到高兴,忘记不如意,忘记名和利,把健 康看作人生的第一需要,做到了淡泊名利,遇事不强求,不攀比,心情豁 达,少私寡欲。做到5不看,不看他人的大房子,不看他人的好车子,不 看他人 穿衣是什么名牌,不看他人吃什么山珍海味,不看他人儿女多优 秀。以平平常常心,作平平常常人,过平平淡淡的日子,这是近一年我 的学习体会。
人性追求与人性弱点考察
商鞅:“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 荣,此民之情也。” 自然人性 论 荀子:“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 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 性恶论 明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明李贽:“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 无私,则无心矣。” 清鞠普:若男女相悦,正也,非奸也; 乐也,非淫也。 孔子: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韩非: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 清李庆芳:贪夫死利,荡子死色,夸夫死名。 德国黑格尔说:“当人们说人的本性是恶这句话时,是说出了 一种(比性善)伟大得多的思想。”,“恶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原动 力”。 亚里斯多德:多数人生来愚昧、懒惰、贪婪、残忍。 恩格斯:“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与权势欲,构成了历史 发展的杠杆。”(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道医治病之方术

道医治病之方术

道医治病之方术道医和普通中医究竟有何不同?普通中医治病,立足于经脉、血气、脏腑、神气等,是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物质存在。

而道医治病,则会综合考量,在疾病的诊断上,普通医生一般考虑是否存在外感内伤、情志不畅、饮食起居等,而道医还需要多考虑三个因素,其一是命运;其二是鬼神;其三、风水。

就是说看病人所以得病的原因,是否存在流年不利,注定有此一劫难?是否是冤家债主来讨债?或者是邪妖克害所致?抑或是家宅、阴宅风水不吉导致的?这些在具体判断过程中都是需要考虑。

比如从风水角度来说,如卧床在横梁之下,造成横梁压顶的煞局,就会多梦、惊悸、精神压力大等。

在具体的治疗方法上,道医除了中医的针灸、汤药、金石、推拿、按摩之外,还要考虑禳星延寿,驱邪治病、风水调理、符镇等。

情志与天体运行均对人的健康有影响中医是讲究整体辨证,是宏观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中医的高明之处。

中医还指出情志不调也能导致疾病,比如癌症病人多有抑郁之症,在患癌症之前,多受过重大的生活的打击。

另外中医还意识到了,天地宇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如中医说五运六气,天体运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这个都是西医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但是近来都得到了认可。

但是中医只讲宏观的,道医治病的时候,还会看看病人的八字,看其运限如何,阳寿多少?是否犯刑冲克害、衰病入墓?还有没有救治的希望?另外道教医学在中医基础之上,还加上一个神道的力量,借助一种目前科学还不能解释的,更为神秘的力量来治病(比如礼斗和符咒),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一些心理暗示的作用。

上古时期,巫医不分。

后来医学独立出来,摒弃了巫的不理性的成分。

然而这些非理性的成分当中,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清朝名医徐大椿在其著作《医学源流论》中说到:“人之受邪也,必有受之之处,有以召之,则应者斯至矣。

夫人精神完固,则外邪不敢犯,惟其所以御之之具有亏,则侮之者斯集。

凡疾病有为鬼神所凭者,其愚鲁者,以为鬼神实能祸人;其明理者,以为病情如此,必无鬼神,二者皆非也。

认知治疗的基本技 术

认知治疗的基本技 术

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认知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认知重构、行为实验、情绪调节和问题解决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基本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认知治疗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通过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消极、不合理的思维模式来改善心理问题。

认知重构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识别负性思维:个体首先需要学会观察和识别自己的负性思维,包括自责、悲观、过度一般化等。

这些负性思维常常是心理问题的根源。

2. 挑战负性思维:个体需要学会质疑和挑战自己的负性思维。

例如,对于自责的思维,可以问自己是否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这种观点。

3. 替换负性思维:个体需要学会用更合理和积极的思维来替代负性思维。

例如,将“我一无是处”替换为“我有自己的优点和价值”。

二、行为实验行为实验是认知治疗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它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和改变个体的认知。

行为实验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设定目标:个体首先需要明确自己想要改变的认知或行为目标。

目标应该具体、可量化和可实现。

2. 制定实验计划:个体需要制定一个实验计划,明确实验的具体内容、时间和地点等。

计划应该合理可行,符合个体的实际情况。

3. 实施实验:个体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感受、想法和行为等。

实验可以是一种新的行为方式,也可以是针对特定情境的思维方式。

4. 分析结果:个体需要分析实验结果,评估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是否发生了改变。

如果结果不理想,可以调整实验计划并重新实施。

三、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认知治疗中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它通过改变个体的情绪体验来改善心理问题。

情绪调节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情绪监测:个体需要学会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情绪体验,包括情绪的类型、强度和持续时间等。

这有助于个体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

2. 情绪识别:个体需要学会准确地识别自己的情绪。

道家认知心理治疗操作程序ppt课件

道家认知心理治疗操作程序ppt课件
l开始治疗时,为了让患者体验放松的感 受,可先作紧张然后在放松。
3
松静术-入静训练
l 方法:在放松训练的基础上调整呼吸和意念, 闭目养神,慢慢使自己的意念逐渐忘掉过去的 事情,继而不考虑将来的事情,最后把意念集 中于自己逐渐缓慢的呼吸节律上,使自己逐渐 进入一种万念皆空的境界。
l 一般来说最初入静比较难,需要坚持每天练习, 反复1-2周的训练,才能进入状态。
15
7
病因分析会 (3)
l 2.病因分析会使患者有哪些体会: l 1) 和别人一样的体验,通过相互交流让患者认
识到他们的体验不是自己独有的。 l 2 )资源和观点的多样化,通过交流他们可以提
供更多的资源。 l 3 )归属的感觉通过小组的讨论大家可以相互理
解, “那正是我一样的感觉”有共同的归属感。 l 4 )间接学习,相互认识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l 5 )类似真实生活 在会上暴露对抗、严厉、恐惧、
l 5 认知分析 对生活中情绪反应背后有哪些价值 观的认知(认知内容),应怎样调整。
9
病因分析会 (5)
l 病因分析会的作业: l 1上次讨论了哪些内容,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l 2 上次讨论有什么事使你烦恼么?有什么事不
愿意讲吗? l 3 你这一周怎样?与上周比情绪如何? l 4 这周有什么事情要讨论吗? l 5 你需要将什么问题列入讨论日程? l 6 你作没作作业,为什么?
10
保健心得志 (1)
l方法: l通过保健心得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记录了解患者对道家
认知治疗的疗效,总结他们在实际生活 中对道家处世养生原则的理解,相互学 习不断提高。 l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要求患者对生活中 改变认知和生活方式的具体体会进行记 录和交流,作现身说法。

道家认知疗法在心理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道家认知疗法在心理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道家认知疗法在心理教育中的应用分析简要陈述了中国道家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原则和基本技术,介绍了疗法的应用和疗效,并讨论了对此疗法的不同认识。

标签:道家;认知疗法;心理治疗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认知方式、价值观念和应对方式等都会存在差异,甚至有的相反,因此如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有效合理的运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即如何发展本土化的心理治疗,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道家认知疗法在这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

1 认知疗法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识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技术和行为技术来改变当事人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是贝克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与歪曲的认知有关,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及行为,错误的认识引起错误的判断、推论,导致病态的情感与行为。

认知治疗有三条基本原理:第一,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映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

第二,认知和情感、行为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负性认知和情感、行为障碍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是情感行为障碍患者不愈的重要原因。

因此,打破恶性循环是治疗的一个关键。

第三,情绪障碍患者往往存在重大的认知曲解,这些认知曲解是患者痛苦的真正原因,一旦认知曲解得到识别和矫正,患者的情感障碍必将获得迅速改善。

因此,在认知疗法技术中,最关键的是认知重建,即找出来访者不正确的认知之后,重建人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

如何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既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发挥认知疗法的优点,成为许多心理学家思考得问题。

在此基础上,杨德森和张亚林等学者提出了道家认知疗法。

2 道教学说中国有几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学术思想活跃,传统文化多元并存,其中的道家思想就是与儒家、佛教并驾齐驱的中国三大传统哲学思想之一,它们共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科普道家认知疗法:32字去烦恼

科普道家认知疗法:32字去烦恼

科普道家认知疗法:32字去烦恼道家认知疗法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开创的心理治疗技术,由杨德森老师等人修订。

其中32字养生处事原则摘自老子的《道德经》,倡导淡泊、自在、不争、谦让等超脱的生活态度,借此缓解焦虑和紧张的想法。

32字分为4条,分别从行为、欲望、人际和自我四个方面阐述了为人处世的霍达态度。

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出自《道德经》最后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两句话指出了行为的基本原则:做利己、利人、利社会的事,而不做害己、害人、害社会的事;办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与人争。

这两句意在指引人们在行动的时候,应当怀着善心“尽人事,听天命”,如此既能够维持自我实现的追求,又能够在失意时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

少私寡欲,知足知止“少私寡欲”出自《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知足知止”出自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顾名思义,少思寡欲、知足知止提倡人们控制欲望、学会知足。

深度认同这两句话,能够提高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知和处下,以柔胜刚“知和处下,以柔胜刚”化自《道德经》中对于刚柔的辨证看法,认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且“柔弱胜刚强”。

在为人处世时,应防止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也不应卑躬屈膝、苟活于世。

而是坚持自我,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持有这样的观点,能够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增加自我复杂度。

返朴归真,顺其自然“返朴归真,顺其自然”化自《道德经》中对于“道法自然”的追崇。

主张人们去伪存真,为人不做作、不装腔,坚持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讲究生活、态度的自然,提倡“无为无不为”。

这两句指导人们以更加低认知负荷的方式行为处事,通过减少外界期望、自我期望对于个人行为的压力,达到接纳自我和真实表露自我的境界。

在道家认知疗法中,要求患者熟记32字口诀,每日进行肌肉放松和静坐,并完成柔动体操。

可以看出来,32字养生口诀以及配套的治疗方法其实主要在于放松,包括身体的放松和心灵的放松。

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

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

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
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 认知重构: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扭曲、错误的思考模式,以更客观、全面、合理的方式看待问题和自己,从而改变情绪和行为。

2. 问题解决:帮助患者明确问题,并通过分析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方案、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来解决问题。

3. 解构:帮助患者分析和理解他们的情绪、思维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我觉察能力。

4. 反思:帮助患者反思和评估他们的思考模式和信念,了解这些思维模式和信念对他们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并考虑到其他可能的解释和观点。

5. 行为实验:通过让患者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来验证其对问题的主观看法,并评估新的行为和思考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6. 心理教育:向患者提供关于情绪、思维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教育,帮助患者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供改变不良心理习惯的技巧和方法。

7. 记录与监测:鼓励患者记录和监测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
以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问题和进展,并在治疗过程中提供材料进行评估和追踪。

这些基本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临床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应用。

在认知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通常会结合多种技术和方法,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道家认知疗法的操作程序

道家认知疗法的操作程序

道家认知疗法的操作程序(ABCDE技术)标签:⑴ 目前的精神刺激因素。

此步骤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患者找出目前的精神刺激因素,并进行定性、定量和分类。

⑵ 调查价值系统。

此步骤的主要价值目标是帮助患者认清其价值系统,从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产生应激的主观原因,使治疗者可以在运用道家思想帮助其重建认知时有的放矢。

⑶ 分析心理冲突和应付方式。

此步骤的主要目标是分析确定患者的心理冲突并了解患者的应付方式,针对其不当或不足之处予以调整和强化。

⑷ 道家哲学思想的导入与实践。

这一步骤是道家认知疗法中最重要的核心和关键步骤,也是花费时间最长的步骤。

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让患者熟记32字保健决,并能理解和吸收。

32字保健决:①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②少私寡欲,知足知止。

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

④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⑸ 评估与强化疗效。

这一步骤的主要目标是评估治疗效果,总结实践经验,强化和巩固疗效。

认知领悟疗法:钟友斌在60年代初用心理动力学的原则对强迫症和恐怖症病人进行实验性治疗。

国内称为“钟氏领悟疗法”。

认知领悟疗法与心理分析的异同:⑴ 承认人有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承认人的一些活动可以在意识以外进行,自己不能理解这些活动的原因,尤其是病态的行为。

⑵ 承认人格结构论,承认人们不自觉地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来解决或减轻自己的心理冲突和烦恼,包括病态的恐惧。

⑶ 承认神经症病人患病后有两级获益,尤其是外部获益,给治疗这类疾病造成困难。

⑷ 承认幼年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创伤性体验,对人个性形成的影响,并可成为成年后心理疾病的根源。

但不同意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的普遍特性,也不同意把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都归之于幼年性心理的症结。

⑸ 同意心理分析的观点,认为各种神经症病人的焦虑都有其幼年期的焦虑的前例,这是成年焦虑的根源。

认为强迫症和恐人症的症状是过去或幼年期的恐惧在成年人心理上的再现。

⑹ 弗洛伊德认为性心理障碍是幼儿性欲的直接表现,是成人的一种非常态的性满足。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评述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评述

许多研究表 明, 文化 是影 响 个 体 心 理健 康 的 重 要 因 素 , 所
以 , 很好 地解 决 中 国人 的 心 理健 康 问题 , 能 不 考 虑 从 中 国 要 不
文化 角 度 进 行 努 力 ] 。道 家 思 想 是 中国 传 统 文 化 的重 要 的组
成 之 一 , 中 老 庄所 提 倡 的 顺 其 自然 以 柔 胜 刚 和 淡 泊 名 利 的 其
多见, 目前 主 要 见 于 焦 虑 症 认 知 障碍 及某 些 心 身疾 病 的 治疗 。 张 亚林 、 德 森 等 人 曾经 以焦 虑 障 碍 患 者 为 对 象 , 13 杨 将 4 名 焦虑 障 碍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道 家 认 知疗 法 组 , 物 治 疗 组 和 道 药 家认 知 疗 法 合 并 药物 治疗 组 , 果 表 明 , 效 较 为 持 久 的 是 道 结 疗 家认 知 疗 法 组 , 为 该 疗 法 改 变 的 是 患 者 早 已形 成 多 年 的 思 因 维 模 式 和认 知 观 念 , 够 对 焦 虑 障 碍 起 到 标 本 兼 治 的 作 用 。 能 次 年 , 德 森 等 人 又 完 成 了《 国 道 家认 知疗 法 对 大 学 生 心 理 杨 中 健 康 的 预 防 干 预 )2 0 ) 0 1年 , 国 心 理 卫 生 杂 志 ) 证 明 了道 家 ( 中 , 认 知 疗 法 可 以对 人 格 尚 可 塑造 的 大 学 生 进 行 心 理 干 预 , 进 促
的传 统 文化 特 征 『 。 1 ]
症 病 人 往往 价值 系 统 出 问 题 , 整 价 值 系统 , 以减 轻 心 理 压 调 可
力Ⅲ 。
2 中国 道 家 认 知 疗 法 的临 床 研 究
国 内 心 理 学 者对 中 国 道 家 认 知 疗 法 疗 效 的实 证 研 究 并 不

道家认知疗法

道家认知疗法

道家认知疗法——适合东方文化的心理治疗法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是中南大学杨德森、张亚林、肖水源等教授基于中国道家哲学的处世养生之道,并参考现代心理治疗的方法而创立的。

道家哲学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一个哲学派别,道家哲学思想提倡: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顺应自然的行为原则,反璞归真的价值取向,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柔弱不争的处世之道,重生养生的人生追求。

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10卷的作者,英国学者李约瑟说:“中国人的特性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来自道家的传统。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

”林语堂先生说:“道家学说给中国人心灵一条安全的退路,是用来慰藉中国人受伤心灵的止痛药膏。

”道家哲学中的许多处世养生之道,无论过去或者今天,都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

它能缓解精神应激、抚慰精神创伤、调整心身状态,对于与精神应激相关的疾病,它是一付对症的良药。

这里介绍一下道家养身哲学的基本原则,对我们的养身保健会有帮助。

(1)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此条由《老子》中的“不争之德”引申发展而来。

利而不害,意思是说只做利己利人立天下之事,不为害己害人害社会之举。

为而不争,是指做事尽力而为,且不争名不争利,不与人攀比,不嫉贤妒能。

前句属起码要求,应从现时做起,后句为崇高境界,需长期修炼。

(2)少私寡欲,知足知止:《老子》及《庄子·逍遥游》中反复强调了少私寡欲、知足知止。

人要生存、要发展,总是有欲望的,但老庄认为欲海难填,要减少私心,降低过高的物质欲望和对名誉地位的追求。

只有知足,才会常乐;只有知止,才能避免危险。

(3)知和处下,以柔胜刚:知和处下,是由《老子》中“上德若谷”的思想演化而来。

和谐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谦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和处下能减少人际冲突、维持安定团结。

以柔胜刚的思想则出于《老子》第四十三章和第七十八章。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随圆而圆,随方而方,但大家都知道滴水穿石和水容万物的道理。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简介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简介

评定价值系统时,要提醒患者,应完全按照他自身的想法去评分,而不要考虑别人的看法和社会的看法,更不要考虑孰是孰非。下面所列举的都是人们通常的一些需要,让患者首先从中选出他认为最重要的一项,评为10分;再选出他认为最不重要的一项,评1分。然后按此标准衡量其他各项并予以评分。如果患者认为还有此处未列出的项目,可补写在后。
一、测查当前的精神压力(Actual stress)
者找出主要的精神刺激因素,并对精神压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内容和方法:应激有两种性质,一种叫良性应激(eustress),它可以激发潜能、振奋情绪、增进健康。另一种叫不良应激,或称为苦恼(distress)。大量的研究表明,不良刺激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导致疾病。因此,找出主要的精神刺激因素,在缓解和治疗应激性疾病中有首要的作用。
(四)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此句是老庄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老子崇尚“静”,即所谓“非宁静无以致远”,老子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这里的“无为”是与“妄为”的对抗。顺其自然,就是说不要勉强去干那些有悖于自然规律的事情,不要强迫蛮干、不要倒行逆施、不要急于求成。要了解和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才能事半功倍、游刃有余。否则的话,就是拔苗助长、劳命伤财、费力不讨好。
《老子》十九章、四十四章、四十六章,及《庄子?逍遥游》中反复强调了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的思想。人要生存、要发展,总是有欲望的,但老庄认为欲海难填。要减少私心、降低过高的物质欲望和对名誉地位的追求,只有知足,才会常乐;只有知止,才能避免危险。
(三)知和处下,以柔胜刚。
知和处下,是由《老子》四十一章中“上德若谷”的思想演化而来,和谐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谦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和处下能减少人际冲突、维持安定团结。以柔胜刚的思想则出于《老子》第四十三章和七十八章。老子以水为例,天下柔弱莫过于水,随圆而圆,随方而方,但大家都知道滴水穿石和水容万物的道理。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治疗焦虑障碍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治疗焦虑障碍

特, 不仅有明显的精神症状, 还有丰富的躯体症状。我 4周。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年 第14卷 第1期
16 88 39
46 94 3 410±40
组间比较 (P 值) NS NS NS
NS
NS
二、 治疗效果比较
表2
SCL - 90总分组内变化及组间比较 (xλ±S)
道家组 (1)
药物组 (2)
合同组 (3)
组间比较 (P 值)
a1治疗前 b1治疗后 c1随访时 组内比较
9017±5215 11318±6610 10710±5610
使用 FoxP ro 建立数据库, 基本统计分析在社会科 学用软件包 (SPSS1610) 进行。
结果
一、三组受试者的一般情况在实验之前基本齐同,
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三组受试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道家组 (N = 46)
年龄 (岁) 性别
3416± 1310

28

18
文化程度
小学
6
中学
26
大学
14
婚姻状态
国人; 而我们所使用的心理治疗, 却几乎都来源于西 方, 它们的创立者都是生活在西方社会里的而喻的[1], 中国人习
一、研究对象: 焦虑障碍143例, 其中广泛性焦虑
惯的思维方式、 表达方式和接受方式与西方人也有诸 症117例、 惊恐障碍6例、 恐怖症5例、 强迫症15例。来
51陈鼓应1老子注释及评价1中华书局119841 61老子 (晋1王弼注) : 老子道德经, 见《二十二子》上海古藉出版社

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

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五要点:1.识别自动思维由于引发心理障碍的思维方式是自动出现的,已构成了来访者思维习惯的一部分,多数来访者不能意识到在不良情绪反应以前会存在着这些思想。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咨询师首先要帮助来访者学会发现和识别这些自动化的思维过程。

咨询师可以采用提问、自我演示或模仿等方法,找出导致不良情绪反应的思想。

2.识别认知性错误所谓认知性错误即来访者在概念和抽象上常犯的错误。

这些错误相对于自动化思想更难识别,因此咨询师应听取并记录来访者的自动性思维,然后帮助来访者归纳出它们的一般规律。

3.真实性检验真实性检验就是将来访者的自动思维和错误观念作为一种假设,鼓励他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式或情境中对假设进行检验,使之认识到原有观念中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并自觉纠正,这是认知疗法的核心。

4.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就是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并非被人注意的中心。

很多来访者总感到自己是别人注意的中心,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他人的评价。

为此,他常常感到自己是无力的,脆弱的。

如果来访者认为自己的行为举止稍有改变就会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和非难,那么咨询师可以让他不像以前那样去和人交往,即在行为举止上稍有改变,然后要求他记录别人不良反应的次数,结果他发现很少有人注意他言行的变化,他自然会认识到自己以往观念中不合理的成分。

5.抑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多数来访者都认为他们的抑郁或焦虑情绪会一直不变的持续下去,而实际上,这些情绪常常有一个开始、高峰和消退的过程,而不会永远持续。

让接受咨询的来访者体验这种情绪涨落变化,并相信可以通过自我监控,掌握不良情绪的波动,从而增强改变的决心。

ABC理论的基本观点: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介绍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介绍

临床荟萃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长沙 410011)中国道家认知疗法介绍杨德森 张亚林 肖水源 周 亮 朱金富 作者简介 杨德森,男,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及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专家顾问。

生于1929年,湖南湘阴人。

1948年就读于湘雅医学院六年制本科,1954年毕业,1959年精神科研究生毕业。

1962年任讲师,1978年任副教授,1983年任教授并出任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至1990年,1988年起任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及精神卫生系主任。

1987年起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精神卫生专家顾问组成员,1992年起任中国心理社会因素、成瘾行为与健康协作科研中心主任。

曾任ICD 210中国现场测试中心主任、DMS 2Ⅳ国际咨询专家、UCLA 海湾医学中心客座教授。

1992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1994年起任中华精神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1996年受聘为第十届世界精神病学会学术会议科学筹委会成员。

潜心于我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研究,1992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从事“精神应激”研究,1993年获湖南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进行“计划生育术后心身反应的预测与防治”研究,1993年获国家计生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目前,从事“生活质量”、“成瘾行为(戒毒、戒酒)”及“道家处世养生法对精神应激相关疾病的认知治疗”的国际或国家资助课题研究。

主要著作有:《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与案例》(44万字)、《基础精神医学》(134万字)、《行为医学》(46万字)。

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国外发表10余篇)。

培养硕士及博生生40余名。

现任美国J.Integrative Psychiatry 及J.Behavioral Medicine 两刊编委,《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总编及《中华精神科杂志》顾问、《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两刊副主编。

1 道家认知疗法的创立 1992至1995年,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杨德森、社会医科教研室肖水源与社科部胡凯、卢德怀、曹骞老师合作,研究道家与儒家的处世养生原则,定期在社科部与精研所举行学术座谈会,参加者还有湘雅一院中医与老年医学病室的杨放如医师,湖南师范大学体育系的向亦文老师,李建华老师等,最后由杨德森从老子“道德经”中,摘引出道家处世养生原则8项32个字,经大家反复讨论修改后认定为开展道家认知心理治疗的原则[1]。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Belief system
帮助当事人完成价值系统 根据当事人具体需要,理清当事人价
40 ~ 60
B
调查价值
序列表。
值观,了解 当 事 人 的 欲 望 与 现 实 间 不
分钟
系统
合理的地方,进行相应引导。
Conflict and
分析确定当事人的心理冲 通过前两个步骤,分析目前当事人的
法、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家庭治疗等 ( 秦漠等, 2008) 。这与当下推进发展中国特色心理健康服务 行业、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 探索活动是极为不对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性明 显,民众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越来越多的学者 呼吁应该重视本土化和本土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研 究 ( 汪凤炎,郑红,2001; 曾智,2008) 。有研究表 明,中国传统文化 ( 比如,儒家思想) 是影响中 国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 景怀斌,2007) ,应该 探讨契合中国文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技术。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Vol.7,No.11,693-700 Psychology: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吴柔嘉 雷 鸣
( 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 心理教育系) ,成都 611756)
摘 要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本土化心理治疗方法。目前的研究发现中国道家认知 疗法较为符合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与其他疗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心理障碍 ( 焦虑障 碍、抑郁障碍等) 、生理疾病 (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及一般人群 ( 大学生、企业员工等) 心 理困扰的治疗中都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和应用前景,但道家认知疗法在作用机制、干预范围及技术的 规范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 关键词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 本土化; 心理治疗; 心理障碍 分类号 B842. 1 DOI: 10.16842 / j.cnki.issn2095-5588.2019.11.007

中国ABCDE技术操作步骤和方法

中国ABCDE技术操作步骤和方法

中国ABCDE技术的操作步骤及方法陕西省榆林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寇耀时刘靖宇整理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n ElliS)首先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又称理性情绪疗法)的ABCDE模式,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是ABC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

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beliefs);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

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

1995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张亚林教授仿效 A.Ellis在合理情绪治疗(RET)中的ABCDE步骤提出了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其中A为应激源的探索,使用的是张亚林杨德森合编的“生活事件量表”;B是价值观的测查,采用张亚林自编的价值观量表,以及肖水源、杨德森合编的中国传统价值观量表;C是心理应付方式测查,使用张亚林自编的心理应付方法量表;D是道家处世养生方法的导入,使用的是杨德森总结的8项原则、32个字诀;E是疗效评估,对比治疗前后各项量表评分的变化以及生化检测指标的变化。

该疗法的核心和关键是道家哲学思想的导入,成为一种中国本土化的认知疗法,即“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我们把它称作“中国ABCDE技术”。

它主要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观念和应对方式来达到调节负性情绪、矫正不适行为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ABCDE技术分为五个基本步骤:一、测查当前的精神压力(Actual stress)时间:60-90分钟。

目标:帮助患者找出主要的精神刺激因素,并对精神压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内容和方法:应激有两种性质,一种叫良性应激(eustress),它可以激发潜能、振奋情绪、增进健康。

【心理学】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简介_1932

【心理学】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简介_1932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简介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一个哲学派别。

它认为“道”是派生天地万物的精神本原,所以称为道家。

春秋末年的老聃和战国时期的庄周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所以道家思想又称老庄哲学。

老庄哲学中的许多处世养生之道,无论过去或者今天,都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它能缓解精神应激、抚慰精神创伤、调整心身状态,对于与精神应激相关的疾病,它是一付对症的良药。

道家认知疗法是在道家的处世养生哲学和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的基础上,参考国外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们多年的心理治疗的临床体会而创立的。

它主要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观念和应对方式来达到调节负性情绪、矫正不适行为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道家认知疗法分为五个基本步骤。

按每一步骤关键词的第一个字母,此治疗程序可简称为 ABCDE技术。

一、测查当前的精神压力(Actual stress)时间:60-90分钟。

目标:帮助患者找出主要的精神刺激因素,并对精神压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内容和方法:应激有两种性质,一种叫良性应激(eustress),它可以激发潜能、振奋情绪、增进健康。

另一种叫不良应激,或称为苦恼(distress)。

大量的研究表明,不良刺激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导致疾病。

因此,找出主要的精神刺激因素,在缓解和治疗应激性疾病中有首要的作用。

但是,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清楚地知道他们患病的精神因素,或者不愿意承认这些精神刺激与他们的病状有关。

所以,要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消除其顾虑,使其认真地回忆并如实地报告。

为了使患者正确全面地理解应激源的概念,还要向患者说明,精神刺激不仅指重大的突发事件还包括反复遭遇的日常琐事;不仅指令人悲痛的灾难还包括令人兴奋的喜事;不仅指客观存在的生活事件还包括并非事实的错误感知与推测。

应激源虽有其固有的性质和强度,但唯有患者实际感受到的精神压力才对健康构成真正的威胁。

道医学堂丨道医入门之治法

道医学堂丨道医入门之治法

道医学堂丨道医入门之治法最近比较忙,病人也多,没时间及时往下写,许多读者要求我边写边列举医案,我曾经专门写个一本医案,讲述了50种病的治疗方法,有时间大家可以看看。

很多不是学中医的看了上面的十几章内容,就想开方治病,我觉得开方还是要慎重,除了我谈到的内容外,建议将此文和中医学院教材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学习中医,等到对疾病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层次,对理法方药都熟悉了,再考虑尝试开方。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法”。

既然生病了,我们要治疗总得有个法,不能糊里糊涂的用药,就好比打仗,不能糊里糊涂的向前冲,那样是很难取胜的。

《孙子兵法·兵势》中讲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打仗如此,治病也是如此。

“守正出奇”是治疗疾病的总体原则。

守正,指的不是固守正气,指的是固守“正法”,也就是说通过守正,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这是成功的基石。

就好比写字,先写正楷字,正楷字写好了,在写行书、草书都不走样。

治病之“正法”为:汗、吐、下、消、和、清、温、补八法,八法熟练掌握之后,对疾病的治疗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才能出奇。

什么是“出奇”呢?出奇是对这八法的灵活运用,几法共施。

道家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八法之中其实包含了众多种法,能否理会、能否出奇,关键是对八法的领会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大家可能觉得我说的玄乎,我们举个例子:“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这里面就包含了“清”“温”两法。

如果我们看待疾病,只能认识到寒或热的层次,自然就会采用“温”或“清”的治法;如果我们认识到疾病属于寒热错杂,我们就会想到“温”“清”并用;如果我们看到的是寒多热少或者热多寒少,我们就会在“温”、“清”的比例上有所侧重;如果我们看到寒热处于的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想到是先清后温,还是先温后清……比如临床中我们经常见到上热下寒的病人,患者咽喉肿痛,却有下肢发凉,给患者采用“温”法,温暖下焦,容易加重上部的热邪,采用“清”法,清上部热毒,却又加重下部寒邪,这样的病例,治疗时就很容易看出一个医生的水平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认知治疗的技术方法在实际运用道家认知治疗的时候,结合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建立了一定的操作程序,分别是松静术、柔动术、病情分析会和保健心得志。

一、松静术松静术的练习是让患者学会松静术的动作要领,体会放松训练对肌肉和情绪的影响,并坚持在每天的生活中练习1~2次,进而促进心身的康复。

(一)放松训练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条件下,让患者轻松自然地坐在一个舒适的沙发或椅子上,双手放在腿上,呈随意舒适姿势,这个姿势使患者感到轻松,毫无紧张之感,最好在安静的环境中练习,尽量减少无关的刺激,以保证放松练习的顺利进行。

放松的顺序一般是额头→眼睛→面部→颈部→肩部→双上肢→背部→腹部→双下肢。

开始训练时患者根据治疗者的指令进行练习,患者从头到脚有顺序地体验肌肉紧张与放松时所产生的感觉,然后逐渐地放松各部分肌群,最后使全身所有的肌肉都保持在松弛状态。

对于初学者当不能体验放松的感觉时,可先体验肌肉紧张的感觉然后再做放松动作,比如紧闭双眼和怒目而视时都是紧张,双眼微闭时就是放松;牙关紧闭或用力张嘴时就是紧张,牙关自然微微合拢时就是放松;双手紧握双拳或过度伸掌时就是紧张,双手自然地放下来就是放松等。

我们在训练时要求患者自然地坐在椅子上,双脚与肩同宽并自然放在地面上,双眼微闭,牙关微微合拢,头向前微垂,双肩自然下垂,双手分别自然放于双腿上,背部自然靠于椅子上,腹部放松变软,双腿和脚自然放松。

当各部分肌肉放松都做完之后,治疗者还可继续给出指示语:“现在你感到很安静、很放松……非常非常安静、非常非常放松……全身都放松了……。

”学习后,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去自行练习,一般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最好安排在午休和晚上睡觉前。

(二)入静训练超觉静默(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TM)简称静默,该练习与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同时进行。

方法是在放松训练的基础上调整呼吸和意念,让自己的脑子逐渐忘掉过去的事情,不考虑将来的事情,同时把意念集中于自己逐渐缓慢的呼吸节律上,使自己逐渐进入一种万念皆空的境界,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律,用鼻细、长、匀缓慢吸气使腹部逐渐膨隆达七八分饱满时暂停1~2秒钟,然后细、长、匀呼气,腹部逐渐放松,如此反复训练15~30分钟,自觉地调整神经、精神状态,调控心理活动。

入静时,人达到了一种平心静气、泰然自若、心境坦然的和谐心理状态。

在实际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动作的要领,尤其是静默术,许多患者在开始练习时,往往不能入静,这时要鼓励大家坚持每天练习,一般来说,松静术适宜在午睡和晚上睡觉前练习。

实践证明,入静快,见效快;入静深,疗效高;不能入静,疗效差或无效。

每天定时练习,配合有规律的生活方式,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松、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然,一切顺其自然、真正能做到松静者,其结果必然达到“自然”。

有效的松静训练能使心身达到一种轻松愉快、回味无穷的享受。

松静术主要是通过放松训练的行为治疗方法,通过肌肉的放松和意念的入静使患者学会有意识地控制心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该方法具有无痛苦、无副作用、能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的特点,长期坚持训练可使患者建立一个“生物控制回路”,以消除紧张、焦虑情绪,降低交感神经的张力,使患者的心率、血压下降,心肌供血改善,尤其对心理应激所致的心绞痛、期前收缩、血压升高的疗效较好。

同时,入睡前的松静训练有助于缩短患者入睡前的时间,改善睡眠节律,提高睡眠质量。

在实际操作时,大部分患者对放松训练容易掌握,只是有个别患者开始时放松的姿势不太正确,这时治疗师或旁观者要及时给予矫正,避免一些不正确姿势影响治疗效果。

普遍反应问题较多的是入静的训练,开始训练时,往往患者不能做到完全的入静,有时意念中会出现许多生活中的琐事,这时要及时告诉患者,正是这些日常琐事扰乱了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从而造成我们的心身痛苦。

要鼓励患者坚持练习,一般能很好坚持练习的患者,1~2周就能达到入静的效果了。

二、柔动术柔动术是将中国古代的太极拳等保健养生方法进行改良,配合呼吸引导创建的一套简单的运动体操,患者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练习(当然也可以做其他的运动)。

这套体操分4节,在实际练习中可结合道家处世养生的4条原则分别进行练习,下面分别介绍各节的动作要领。

(一)呼吸运动立位,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手心向上,双手叠放于前方正中部,开始时两手缓慢地由下自上向左右打开,逐渐伸平两臂,然后手心向上平举,到头顶部后两手自然会合,并转为手心向下,缓慢地由身体前方放下,恢复原来的姿势;在两手运动时,配合呼吸运动,两臂上举运动时,缓慢均匀地尽力吸气,相反,向下运动时,缓慢均匀地尽力呼气,这样两臂每环绕一圈配合呼吸运动一次,为一个节拍,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节奏的练习,每次至少练4~8个节拍。

同时,可以根据道家处世养生原则第一条的8个字进行练习,即两臂向上运动时(吸气)口中默念“利而不害”,两臂向下运动时(呼气)口中默念“为而不争”。

(二)肢体运动立位,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平放在腰间,手心向上,先向左运动,左脚向左前迈出半步,两手心向前,手掌竖起与前臂呈90°,两臂平伸向前方缓慢推出,同时,左腿前弓身体向前运动,两臂伸直后,两脚不动,两臂带动身体缓慢向右转动180°,两臂转到身体右侧时自然收回,这时身体回复到原来的姿势;在肢体运动时,配合呼吸运动,两臂前推时缓慢尽力呼气,两臂回收身体回复时,缓慢尽力吸气,每呼吸运动一次为一个节拍;同时用相反的动作可以换为向右的运动方式,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节奏的练习,每次至少练4~8个节拍。

同时,可以根据道家处世养生原则第二条的8个字进行练习,即两臂向前推出时口中默念“少私寡欲”,两臂回收运动时口中默念“知足知止”。

(三)旋转运动立位,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平放在腰间,手心向上,眼光盯着左手心,左臂缓慢向前、向左伸直后,由左向后向右运动一周,同时带动头部运动,眼光始终盯着左手,旋转一周后,左手从左后方回复到原来的状态;旋转运动时配合呼吸运动,伸臂旋转时尽力吸气,回收时缓慢呼气,每呼吸运动一次为一个节拍;相反的动作可以换为右手的运动,也可以左右手交互运动,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节奏的练习,每次至少练4~8个节拍。

同时,可以根据道家处世养生原则第三条的8个字进行练习,即手臂向前推出旋转时口中默念“知和处下”,手臂回收运动时口中默念“以柔胜刚”。

(四)平衡运动立位,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平放在腰间,手心向上,左手手心向上缓慢托起,同时左脚缓慢抬起,左手托起伸直后向左外方旋转为手心向下,并与左脚同时缓慢放下到原来姿势,配合呼吸运动,手脚向上运动时尽力缓慢吸气,手脚向下运动时尽力缓慢呼气,这样每运动一次为一个节拍;同样的动作与右侧手脚交互运动,每次至少练习4~8节拍。

同时,可以根据道家处世养生原则第四条的8个字进行练习,即手脚向上抬起时口中默念“返璞归真”,手脚向下运动时口中默念“顺其自然”。

以上每个节拍在实际操作时患者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运动的幅度可大可小,一般以早晨练习为好。

通过长期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人体对精神紧张的耐受性,使患者对精神刺激的反应趋于正常,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功能。

但实际练习时,有时候有些患者往往好胜心强,在开始的训练中,要处处争第一,与别人比运动的强度运动的时间等,因此对他们来说,要特别警惕过长时间的自我训练,要避免训练过程中伴有情绪激动,告诫他们在运动过程中也要按照“为而不争”、“顺其自然”等道家养生原则处理问题。

另一方面,有些缺乏耐心的患者往往不能够坚持长期训练,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很想通过短暂的训练较快获得效果,对这类患者治疗师要用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或参考同期治疗有效的患者,鼓励他们坚持长期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病因分析会通过病因分析会的讨论,让患者充分认识到在自己生活中与自身发生发展有关的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形成这些因素背后的价值观,按照道家处世养生原则通过转变价值观而调整情绪和生活方式。

(一)患者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误区分析由治疗师讲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心理因素以及常见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误区,分析总结如下:1.争强好胜,攀比强求他们对任何事都要努力做到最好,总想超过别人,出风头,即使失败了,也要找出一些外在的客观原因为自己辩解,有时暗下决心要超过别人,对做不到的事悔恨痛苦,甚至怨天尤人。

2.安排的任务过多,时间紧迫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加班加点,总想赶在时间的前面,追求高效率,自我加压,走路、吃饭都快,对不能很好尽快完成的工作,有时表现为做事缺乏耐心,忌妒别人的成功,不服气或含有敌意。

3.要求尽善尽美,完美主义他们对人对事都爱挑剔,对人对己不满意,常表现为得理不让人,因此,常出现人际关系障碍。

4.应付方式简单遇事只有一种应付方式,只讲成功,不讲失败,缺乏对事物负面的预见性,当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常表现为惊慌失措,情绪大起大落,大喜大悲。

5.对疾病治疗的疗效要求过高对疾病的治疗要求迅速见效,彻底根治,不惜求名医名药,但有时又过度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有时候甚至盲目崇拜名医和各种保健药品或“补药”,因此每次看病必须到最好的医院,找最有名的医生,吃最贵的药品,当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常表现为心灰意冷等抑郁情绪。

6.忽视自我保健不愿意坚持体育锻炼,不愿意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不努力改善人际关系,不按科学的锻炼方式坚持锻炼,经常自作主张,随意加大运动强度和延长运动时间;即使住院时,一天中往往将运动疗法、理疗、针灸、推拿等各种活动安排得满满的,恨不得几天内就将所有病痛全部根治,虽然疲于奔命,却从不愿意承认已经过于疲劳了,一次锻炼常省略了准备期和放松期,突然开始,骤然结束。

以上这些是患者常见的认知行为特征,但不一定每个患者都具备全部的特征,在治疗中要求每个患者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认识和评价。

(二)性格的自我分析在每次的病因分析会上都鼓励患者进行性格的自我分析,使患者认识到轻松乐观的心境对健康有益(包括代谢、内分泌、免疫),相反,紧张压抑与悲哀的心境有害健康;痛苦意念与情感的公开、倾诉、发泄、求人分忧、接受社会支持有益健康,相反,痛苦意念与情感的保密、隐藏、否认、拒绝交流有害健康。

通过性格的自我分析使患者认识到以下几点:1.与别人具有相同的体验许多人认为,他们的某些体验是自己所独有的。

在病因分析会上,当人们聚集在一起时,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的许多感受和痛苦并不是独一无二的,许多人拥有类似的想法和体验,当某人交流个人的担忧、想法和情感时,他们常常会感到惊异,原来小组中的其他人也有着相似的忧虑。

2.资源和观点的多样化不论他们是在交流信息、解决问题、探索个人价值还是发现他们的共同情感,同病相怜的患者之间都可以相互提供更多的观点,从而提供更多的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