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1课《咏物诗四首》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11课 咏物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11课 咏物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咏物诗四首对应学生用书P38顾况(约727-约820),唐代诗人。

字逋翁,海盐(今属浙江)人。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曾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

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如《公子行》。

有《华阳集》。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郡望昌黎(今属河北),后人称为“韩昌黎”。

幼孤,由兄嫂抚养。

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

曾因上书谏宪宗迎佛骨事,贬为潮州刺史。

长庆四年(824)十二月卒于长安寓所。

谥号“文”,人称“韩吏部”“韩文公”。

韩愈以诗文著称,其诗长于铺陈,好发议论,以古文章法句式入诗,即“以文为诗”,风格奇崛雄伟,时有怪诞、滞涩,与孟郊齐名,为“韩孟诗派”的主要代表。

他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与柳宗元齐名,人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有《昌黎先生集》。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迁监察御史。

曾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活动,失败后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历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

刘禹锡与白居易齐名,自称为“诗豪”,世称“刘白”。

其诗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格律精切。

有《刘梦得文集》。

杜荀鹤(846-907),唐代诗人。

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

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但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还旧山。

天占元年(904),朱全忠奏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其诗晓畅清逸,语言通俗,对唐末社会动乱及民生惨苦,反映颇多。

有《唐风集》。

《子规》借咏子规,抒发了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此诗是顾况在揭露朝政弊端、反映民生疾苦创作主张的指导下写成的。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11课 咏物诗四首单元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11课 咏物诗四首单元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11课咏物诗四首单元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一、基础巩固1.根据拼音写汉字。

(1)新(jīnɡ)(茎) (2)芙(qú)(蕖)(3)蓬hāo(蒿) (4)línɡ(凌)云2.下列各项中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顾况的《子规》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亡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B.韩愈的《葡萄》托物言志,表达自己谪后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思想感情。

C.《赏牡丹》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鲜明,这得益于作者采用的直接对比的写法。

D.杜荀鹤的《小松》托物讽喻,借松写人,讽喻世俗之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抒发对不公平社会的不满。

答案 C解析“褒贬鲜明”、“直接对比”错。

3.诗句翻译。

(1)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仙山著子规?译文:倘若所有冤魂都能像杜宇那样化为啼鸟,那么人间受冤而死的冤魂将无处安息。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只有牡丹是一国中姿容最美的,花朵怒放时轰动京城。

(3)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目光短浅的人不会认为小松是栋梁之材,直到长到高耸入云时才称道它的高大挺拔。

二、拓展提升阅读下面两首《蝉》,完成4~5题。

蝉虞世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国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4.虞诗中的“蝉”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虞诗中的“蝉”,诗人强调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5.李诗中的“蝉”代表的是什么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李诗中的“蝉”代表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被诬陷而失去自由的伤感。

高考语文 2.11《咏物诗四首》测试(1)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考语文 2.11《咏物诗四首》测试(1)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咏物诗四首一、课内诗歌鉴赏1.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清平调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注,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侍新妆。

注:“红艳露凝香”喻牡丹花。

诗人此处借牡丹花来赞美杨贵妃体态丰腴美丽。

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渠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比较一下李诗中的“枉”“借问”与刘诗中的“真国色”二者用字炼意的佳妙。

(2)刘诗在标题中首列一个“赏”字,有什么作用?李诗开头从“色”“香”两个角度写牡丹的红艳、浓香,妙在哪里?参考答案:(1)李诗中“枉”与“借问”二词,贬低神女和赵飞燕,褒扬杨贵妃,人花相映,古今类比,手法极尽变化之妙,跌宕有致之势回旋其中。

刘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芙蓉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2)刘诗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李诗从“色”“香”两个角度写牡丹的红艳、浓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激发诗人思接千古的浮想,尽现诗人对杨贵妃的赞美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参考答案:(1)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

(2)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二、课外诗歌鉴赏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高中语文 第11课 咏物诗四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第11课 咏物诗四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11课咏物诗四首同步试题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1课咏物诗四首【名句积累】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2.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王安石《孤桐》)3.纵被春风催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4.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5.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6.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题竹石》)8.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在狱咏蝉》)9.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10.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名篇赏析】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诗意: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

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赏析:《孤雁》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元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

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

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

这首《孤雁》诗,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芍.药媒妁.韶.光B.渐觉.咀嚼.比较.C.蓬蒿.长篙.枯槁. D.芙蕖.渠.道身躯.解析:A项,sháo、shuò、sháo;B项,jué、jué、jiào;C项,hāo、ɡāo、ɡǎo;D项,qú、qú、qū。

答案:C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刺头啼血魂魄 B.龙须马乳推辞C.妖媚凌云藤曼 D.新茎国色亵渎解析:C项,曼—蔓。

粤教版-语文-高二-2-11 咏物诗四首试题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粤教版-语文-高二-2-11 咏物诗四首试题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11 咏物诗四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8分)A.芍.药(sháo)芙蕖..(fú qú)B.啼.血(tí) 著.子规(zhù)C.蓬蒿.(hāo) 枯槁.(ɡǎo)D.新茎.(jīnɡ) 倾.倒(qīnɡ)解析B项“著”读“zhuó”。

答案 B2.下列各项中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8分)A.顾况的《子规》借咏子规,抒发了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的人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B.韩愈的《葡萄》托物言志,表达自己谪后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思想感情。

C.《赏牡丹》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鲜明,这得益于作者采用的直接对比的写法。

D.杜荀鹤的《小松》托物讽喻,借松写人,讽喻世俗之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抒发了对不公平社会的不满。

解析C项“褒贬鲜明”、“直接对比”错。

答案 C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8分)A.何树何山著.子规著:附着,这里指栖息。

B.花开时节动.京城动:使动词,使……惊动。

C.庭前芍药妖.无格妖:贬义词,矫揉造作之态。

D.莫辞..添竹引龙须莫辞:不要推辞,这里有希望之意。

解析“妖”无贬义,是“艳丽、妩媚”的意思。

答案 C4.下面几句咏花的诗句,依次排列花名,正确的一项是( )(8分)①素艳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

②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③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④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A.①梅花②菊花③水仙花④荷花B.①菊花②梅花③荷花④水仙花C.①菊花②梅花③水仙花④荷花D.①梅花②菊花③荷花④水仙花解析注意季节和标志物。

答案 A阅读与鉴赏5.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10分)咏白海棠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第11课 咏物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第11课 咏物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咏物诗四首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2.分析咏物诗中寄寓着的诗人情志和说明的道理。

3.掌握对比、衬托手法。

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意解读此诗为作者隐居西湖孤山时所作。

诗开篇便直写诗人对梅花的赞赏:当严冬尚未全退,春风尚未来到之际,早被寒风冬雪摇落的百花尚未开放,艳丽的梅花却迎风怒放,以其明丽的风姿竟把小园风光占尽了。

一个“独”字和一个“尽”字,写出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非同凡响的性格和引人入胜的风韵。

这一联明写梅花,实是暗喻作者远离名利、超然物外的清高品格。

三、四句是对梅花的具体描绘。

“疏影横斜”,写梅花稀疏错落的姿态;“暗香浮动”,写梅花清幽芬芳的神韵;再加上黄昏月下、清澈水边的映照反衬,愈发突出了梅花的上述个性和特点。

所以这两句为千古咏梅绝唱,一直为后人称颂。

这一联特别出名,“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吟咏梅花的词调名(这两种词调名创自宋代词人姜夔),足见其对后世影响之大。

第五、六句用拟人手法,是说白鹤因爱惜梅花,每次要从枝头飞下,还要偷看梅花几眼;花间的蝴蝶如果知道梅花如此美丽清高,定会喜欢得失魂落魄。

以上三联,先写胸中之梅,次写眼中之梅,作者的感情早已融合其中。

因此写到诗要结尾时,作者按捺不住感情,便直抒胸臆:如果人们在花间月下,以低声吟诵小诗与梅花相亲相近,便能领略到梅花的风韵;又何必一定要在手击檀木白板,轻歌曼舞,举杯豪饮时,才来欣赏梅花呢?言外之意,便是作者委婉地讽刺了那些世俗的所谓爱梅之人,实是借梅花之高雅而装点自己的平庸。

名句识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考点演示颔联被誉为“神来之笔”,试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作者简介顾况(约727—约820),字逋翁,海盐(今属浙江)人。

语文:2.11《咏物诗四首》测试(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语文:2.11《咏物诗四首》测试(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咏物诗四首1.诗句填空:(1)_________________,何树何山著子规?(2)若欲满盘堆马乳,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花开时节动京城。

(4)_________________,直待凌云始道高。

解析:此题考查诗文默写,需注意文字书写正确,如“魄”“凌”等字。

答案:(1)若教恨魄皆能化(2)莫辞添竹引龙须(3)唯有牡丹真国色(4)时人不识凌云木2.词语解释:(1)杜宇:_________________(2)龙须:_________________(3)国色:_________________(4)时人:_________________解析:对“杜宇”一词的解释要注意说出其典故的内容。

“龙须”要指出其比喻义。

答案:(1)即子规,就是杜鹃鸟,因啼声悲切,又称怨鸟。

杜宇是周时蜀国国王,号望帝,后来被迫逊位,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啼声悲哀。

蜀人称这种鸟为杜宇,以表示对他的纪念。

(2)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3)一国中姿容中最美的女子。

(4)指时俗的人。

3.填空:(1)《子规》这首诗歌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除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外,还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3)《小松》这首诗歌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需注意诗中借物言志的特点,说明借什么物,言什么志。

答案:(1)借吟咏子规,表达对历代蒙受冤屈,含冤而死的人深深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2)丰收的果实是必须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这首诗托物讽喻,借松写人,借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讽喻时人目光短浅,暗含诗人身世之慨。

4.从整体构思看,《小松》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解析:本诗是用小松比喻自己,用小松的遭遇影射自己的遭遇,从而批判那些不识人才,目光短浅的人。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诗之旅(下)11咏物诗四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诗之旅(下)11咏物诗四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

11 咏物诗四首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青春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内容赏析】诗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素蝶的清高喻指自己品行高洁。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实际是诗人宦场沉浮的写照,诗人志向高远堪比旭日,映日争起,渴望一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尽管仕途不顺,还是坚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子规[常识·速览][识作者]华阳真逸——顾况顾况(约727-约820),唐代诗人,字逋翁。

至德二载登进士第。

贞元三年为李泌荐引,入朝任著作佐郎。

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被贬饶州司户参军。

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

有《华阳集》。

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

[探背景]顾况是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和白居易、元稹、王建等大力推行“新乐府运动”。

诗歌要揭露朝政弊端,反映民生疾苦。

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成的。

借“子规”来讽刺世道不公,反映百姓中冤魂太多。

[文本·精析]1.首句中的“有时”与后面哪个词相照应?这两个词有什么作用?【答案】“有时”与第二句中的“年年”照应。

这两个词强调了杜宇化鸟传说的时间之久,为下文诗人写历代冤魂之多,对当时黑暗现实不满的感慨做铺垫。

2.后两句的反诘语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后两句的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名句·鉴赏]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鉴赏】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委婉地指明世道不公,受冤普遍的社会现实。

葡萄[常识·速览][识作者]“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2.11 咏物诗四首 练习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2.11 咏物诗四首 练习

,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子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1.诗歌的第一句“杜宇冤亡积有时”与题目有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化用典故,子规即“杜宇”。

答案:诗歌开始第一句使用杜宇冤亡身化子规的典故开篇,点名诗歌的内容是写“冤”,为下文展开议论作铺垫,也暗中照应了题目。

2.《子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

答案:《子规》表面写鸟,实际是由鸟及人,托子规以抒情,将人间的冤屈之多且无处消解的现实尽收笔端。

有同情、有愤懑、有讽刺、有无奈,暗含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

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3.诗人在诗的标题首列一个“赏”字,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赏”是赞赏的意思,题目中列一“赏”字,作者的情感、态度也就十分显豁了。

高2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习题:第2单元11咏物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高2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习题:第2单元11咏物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11咏物诗四首这个世界真美好!这个世界给我们如此多的美的感动!看着这姹紫嫣红的春天,我们会感叹生命的绚丽;看着那辽远无际的蓝天,我们会感叹宇宙的恒常;看到莲花,我们会想起纯洁的爱情;看到杨柳,我们会感受到惜别的情;看到黑幕中悬挂的一轮明月,我们会想起一首诗“楚楚心皎洁,盈盈清如晶。

纤柔光似泉,斜移树影倾”,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爱之物以深意,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咏物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就存有咏物诗6 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 455首,晚唐3 556首。

美字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赏美文欲望的水草葛海林有时候我在静定中沉思的时候,总会在脑海浮现这样一幅画面。

仿道不像水和草叠加起来的水草的秉性和特质吗?那些在明镜般的湖水中浸润的水草,散发着幽深的绿色,泼洒着深刻的思维,深邃缜密,就像我们在回忆往昔咀嚼远去的历史的背影,几分惆怅几分不舍。

那些在水波潋滟的湖水中招摇的水草充满向往追逐波浪,一会儿在船舷激起的水花中被带上船舶,一会儿被捕鱼的渔网网到鱼篓里,一会儿攀上荷花娇贵的花枝,就像我们总是对高处的风光充满神秘的憧憬和期冀,而往往被现实击打得落花流水。

那些在暴雨飓风裹挟的日子里的水草,颓唐狼藉四面楚歌,就像我们在困境中的悲哀无助和狼狈不堪。

多么希望我们人类能够摆脱水一样漫漶的欲望,在人生的每个季节都活得开心从容,抛弃草一样立足不稳的肤浅,把根像树一样执着地扎到大地深处,秀出水草一样在湖心葳蕤的风姿,多一些洒脱和坚毅,在我们每一个年轮都镌刻下的光辉的印记和充实的内蕴。

【课内挖掘】刘禹锡不为厄运而悲:他和白居易是同年出生的,一次相遇使他们交上了朋友。

公元826年,他从和州罢官返洛阳,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人在扬州相逢共饮。

席间白居易赠他一首诗,对他仕途坎坷深表同情和安慰,也为自己的类似经历而叹息。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1+咏物诗四首+Word版含答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1+咏物诗四首+Word版含答案

11咏物诗四首课时训练11咏物诗四首一、夯基训练1.填空。

咏物诗在内容上以为描写对象,抓住其着意描摹,往往由物到,由实到,写出其精神品格。

咏物诗在艺术手法上最突出的是,具体常用等。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和。

答案:某一物特征人虚托物言志比喻、象征、对比、拟人物的特征寄托的志愿2.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 ,何树何山著子规?(顾况《子规》) (2)若欲满盘堆马乳, 。

(韩愈《葡萄》) (3) ,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4) ,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 答案:(1)若教恨魄皆能化(2)莫辞添竹引龙须(3)唯有牡丹真国色(4)时人不识凌云木二、延伸阅读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3)题。

(导学号55010011)柳①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

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活。

(1)试分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解析:分析用字的精妙之处,要结合诗句,注意把握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以及所描绘的景象或所创设的意境。

(2)试分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

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解析:这首诗中较明显的是春日之柳与秋日之柳的对比,把握住这一点分析即可。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现了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解析:结合注释,诗人长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且妻子刚病故,其心情之悲苦烦闷可想而知。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11咏物诗四首含解析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二单元11咏物诗四首含解析

◆11 咏物诗四首快乐的密码我住在姐家的时候,经常要去买菜。

一次,我去买菜,菜市场中有此中年男子,笑得让人感觉不买他的菜就欠了他的情似的。

他给我选了几个茄子,“四块。

”他说。

我特别酣畅地交给他一张百元大钞。

“找不开啦!姑娘。

”但是我当时没有零钱。

“这样吧,你先拿去,我明天清晨要回乡下,两三天回不来,等我回来再还给我吧!”“怕不方便吧?”他豪迈一笑:“没事没事,只需你记得,一礼拜也能够。

”于是我坦率地把那几个茄子拎回了家。

三天后,我在众多的摊贩中找到了他。

他一见我就笑了:“买点什么吗?”其实不提钱的事。

我选了几条黄瓜,连那一天的4元算在一同,给了他7元。

他仍旧笑了:“小姐好讲信誉啊!”我说:“是你先相信我的。

”相互道了声再会,转身走在脏乱不堪的菜市场中,突然发现自己心情很好。

相信他人,也值得他人相信,这就是快乐的密码。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

敬则诚。

——《明道语录》赏读:诚(这个道德看法)是吻合天道(自然规律)的;敬(这个道德看法)是人际之间的根本。

能够做到敬,便能做到诚。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朱子大全》赏读:办理事情的重点是:正直正确的主张,不谋私利;说明此中的道理,而不要多想什么功绩。

做一个清廉、公正、明理的人。

苟利国家存亡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集》赏读:若是有益于国家民族,应当不管什么生和死,哪能因为有福就前去,有祸却去闪避呢?这是林则徐被流放新疆伊犁时辞别家中人时口头吟诵的,显示出他的铮铮爱国情怀。

一、作者视窗《子规》顾况(725-814),字逋翁,苏州人,号华阳真人(一说华阳真隐),暮年自号悲翁,唐朝诗人、画家、鉴赏家。

高中语文 211 咏物诗四首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211 咏物诗四首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11 咏物诗四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8分)A.芍.药(sháo)芙蕖..(fú qú)B.啼.血(tí) 著.子规(zhù)C.蓬蒿.(hāo) 枯槁.(ɡǎo)D.新茎.(jīnɡ) 倾.倒(qīnɡ)解析B项“著”读“zhuó”。

答案 B2.下列各项中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8分)A.顾况的《子规》借咏子规,抒发了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的人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B.韩愈的《葡萄》托物言志,表达自己谪后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思想感情。

C.《赏牡丹》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鲜明,这得益于作者采用的直接对比的写法。

D.杜荀鹤的《小松》托物讽喻,借松写人,讽喻世俗之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抒发了对不公平社会的不满。

解析C项“褒贬鲜明”、“直接对比”错。

答案 C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8分)A.何树何山著.子规著:附着,这里指栖息。

B.花开时节动.京城动:使动词,使……惊动。

C.庭前芍药妖.无格妖:贬义词,矫揉造作之态。

D.莫辞..添竹引龙须莫辞:不要推辞,这里有希望之意。

解析“妖”无贬义,是“艳丽、妩媚”的意思。

答案 C4.下面几句咏花的诗句,依次排列花名,正确的一项是( )(8分)①素艳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

②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③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④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A.①梅花②菊花③水仙花④荷花B.①菊花②梅花③荷花④水仙花C.①菊花②梅花③水仙花④荷花D.①梅花②菊花③荷花④水仙花解析注意季节和标志物。

答案 A阅读与鉴赏5.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10分)咏白海棠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咏物诗四首 学案(广东)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咏物诗四首 学案(广东) 含解析

错误!错误!快乐的密码我住在姐家的时候,常常要去买菜。

一次,我去买菜,菜市场中有个中年男子,笑得让人觉得不买他的菜就欠了他的情似的。

他给我选了几个茄子,“四块。

”他说。

我非常舒坦地交给他一张百元大钞。

“找不开啦!姑娘."可是我当时没有零钱。

“这样吧,你先拿去,我明天早上要回乡下,两三天回不来,等我回来再还给我吧!”“怕不方便吧?”他豁达一笑:“没事没事,只要你记得,一星期也可以。

”于是我坦然地把那几个茄子拎回了家。

三天后,我在众多的摊贩中找到了他.他一见我就笑了:“买点什么吗?”并不提钱的事。

我选了几条黄瓜,连那天的4元算在一起,给了他7元。

他照样笑了:“小姐好讲信用啊!"我说:“是你先信任我的。

”彼此道了声再见,转身走在脏乱不堪的菜市场中,忽然发现自己心情很好.信任别人,也值得别人信任,这就是快乐的密码.微感言: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

—-《明道语录》赏读:诚(这个道德概念)是符合天道(自然规律)的;敬(这个道德概念)是人际之间的根本。

能够做到敬,便能做到诚。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朱子大全》赏读:处理事情的要点是:端正正确的主张,不谋私利;阐明其中的道理,而不要多想什么功勋。

做一个廉洁、公正、明理的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集》赏读:倘若有利于国家民族,应该不顾什么生和死,哪能因为有福就前往,有祸却去躲避呢?这是林则徐被流放新疆伊犁时告别家中人时口头吟诵的,显示出他的铮铮爱国情怀.一、作者视窗《子规》顾况(725-814),字逋翁,苏州人,号华阳真人(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

晚年隐居茅山。

生性诙谐,诗名较著.作品有《华阳集》。

《葡萄》韩愈(768-824),字退之,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1课《咏物诗四首》练习
及答案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第11课咏物诗四首单元检测
一、基础巩固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新(jīnɡ)(茎) (2)芙(qú)(蕖)
(3)蓬hāo(蒿) (4)línɡ(凌)云
2.下列各项中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顾况的《子规》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亡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B.韩愈的《葡萄》托物言志,表达自己谪后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思想感情。

C.《赏牡丹》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鲜明,这得益于作者采用的直接对比的写法。

D.杜荀鹤的《小松》托物讽喻,借松写人,讽喻世俗之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抒发对不公平社会的不满。

答案 C
解析“褒贬鲜明”、“直接对比”错。

3.诗句翻译。

(1)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仙山著子规?
译文:倘若所有冤魂都能像杜宇那样化为啼鸟,那么人间受冤而死的冤魂将无处安息。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只有牡丹是一国中姿容最美的,花朵怒放时轰动京城。

(3)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目光短浅的人不会认为小松是栋梁之材,直到长到高耸入云时才称道它的高大挺拔。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两首《蝉》,完成4~5题。


虞世南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国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4.虞诗中的“蝉”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虞诗中的“蝉”,诗人强调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5.李诗中的“蝉”代表的是什么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李诗中的“蝉”代表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被诬陷而失去自由的伤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8题。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

②箨:笋皮。

③帙:包书的
布套。

6.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7.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8.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示例:①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②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③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解析杜甫的这首咏物诗,清新雅致。

首联“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新发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

颔联“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竹的颜色绿得逼你的眼,绿色掩映着书卷,似乎天色都暗了下来。

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

这一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让我们置身于竹荫中。

“侵”字写出竹影渐大渐强的过程,“晚”字写出竹林之密、竹之高、竹之浓给人带来的错觉。

颈联“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细细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尘不染,微微的春雨送来翠竹的缕缕清香,这两句从视觉和嗅觉来写竹。

最后一联作者展开想象,仿佛看到了竹已伸入云端,轻轻地拂动着。

杜甫又何尝不是以竹自喻,渴望得到严武的提携而有所作为呢?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0题。

清平调[注]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此诗为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命李白作诗,李白奉旨作了三首,此为第二首。

9.李诗中有“枉断”与“借问”二词,刘诗中有“真国色”三字,比较一下二者用字炼意的佳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枉断”与“借问”二词,一抑一扬,顺笔否定神女、赵飞燕,认为她们都不能与贵妃媲美,手法极尽变化之妙,跌宕有致、不尽回旋;“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只有此花的“真国色”,才能如此“动京城”,反过来也正反映了此花的“真国色”。

10.刘诗在标题中首列一个“赏”字,有什么作用?李诗开头从“色”“香”两个角度写牡丹的红艳、浓香,妙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李诗从“色”“香”两个角度写牡丹的红艳、浓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激发起人们思接千古的浮想。

解析古诗鉴赏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意、韵律格式、语体色彩、章法结构作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