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诗(知识点方法习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咏物抒怀诗表现手法解读与训练
2022届高考考点:咏物抒怀诗表现手法解读与训练考点:1.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2.徐再思《(中吕)普天乐·垂虹夜月》3.范成大《霜天晓角•梅》4.赵长卿《虞美人·双莲》5.刘长卿《上礼部李侍郎·白鹭》6.徐夤《蝴蝶三首(其一)》7.杜甫《促织》【考点研究】一、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
二、读懂诗歌的技巧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是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
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
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三、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
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
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
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五、“表达技巧”的四个理解层面“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中考古诗词:咏物类赏析习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咏物诗)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5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分)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2、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
(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题。
(5分)蝉(唐)虞世南①垂緌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秋风。
【注释】①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
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
②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③藉(jiè):凭借。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3分)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1、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2、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5分)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
②无主:无人过问。
③更著:又遭受。
著,同“着”,遭受的意思。
④一任:任凭。
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_________的意境。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轮复习专题(二)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片用和(用原句填写)写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荒僻和现实遭遇的悲苦。
(2)阅读下列两则链接材料,说说哪一则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甲】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宋王安石《梅花》【乙】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南宋刘克庄《落梅》2.古词阅读。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断桥、、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
(2)从下列诗词选句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诉衷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古诗阅读。
小文很喜欢张嵲的《墨梅》,却不知道该如何赏析,他去向老师请教。
请你阅读《墨梅》,帮忙完成对话。
墨梅[宋]张嵲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小文:老师,我很喜欢张嵲的这首《墨梅》,可不知道该如何赏析。
老师:你可以用连结的策略进行赏析。
还记得小学学过的那首王冕的《墨梅》吗?小文:记得。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老师:对的。
这两首诗都采用了①的手法。
王冕笔下的梅花花色淡墨,花香清芬,性情高洁,王诗通过对墨梅高洁品性的赞颂,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而张嵲借墨梅②的孤高品格,表达了自己③的思想感情,写出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甲】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诗歌鉴赏·咏物抒怀诗【学生版】2
诗歌鉴赏·咏物抒怀诗【学⽣版】2诗歌鉴赏·咏物抒怀诗【学⽣版】⼀、学习⽬标1、把握咏物诗的特征。
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表达技巧。
3、学习此类诗鉴赏的题型及⽅法。
4、接受古代诗词美的熏陶,提⾼相应的艺术鉴赏⽔平。
⼆、真题热⾝2.(10年辽宁卷)阅读下⾯这⾸宋诗,完成习题。
⾬陈与义①潇潇⼗⽇⾬,稳送祝融②归。
燕⼦经年梦,梧桐昨暮⾮。
⼀凉恩到⾻,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号简斋,洛阳⼈。
这⾸诗作于政和⼋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神,这⾥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指众多居⾼位⽽⽆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1)第⼆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前⼈认为这⾸诗写⾬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分)2.(10年⼭东卷)阅读下⾯这⾸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其七⼗九)阮籍林中有奇鸟。
⾃⾔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
⽇⼣栖⼭冈。
⾼鸣彻九州。
延颈望⼋荒。
适逢商风①起。
⽻翼⾃摧藏。
⼀去昆仑西。
何时复回翔。
但恨②处⾮位。
怆恨使⼼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恨(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栖⼭冈。
⾼鸣彻九州。
延颈望⼋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诗整体上运⽤了什么表现⼿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5分)3.阅读下⾯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2007重庆卷)海棠(宋)苏轼惜牡丹花(唐)⽩居易东风袅袅泛崇光,⾹雾空釉伦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句抒写情感时使⽤了什么⼿法?(4分)答:。
(2)苏轼的《海棠》与⽩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赏花,⼆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答:。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系列之送别抒怀诗(知识点+方法+习题)
诗歌鉴赏系列之送别抒怀诗(知识点+方法+习题)一、内涵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传统诗歌。
送别诗中诗人状态是面临别离,或友人别,或家人别、恋人别,或被贬升任的宦场别,或征战边关的边关别等。
主要内容:长亭古道、江边渡头、举酒击节(唱歌)、折柳相赠等。
二、标志1.抓题眼诗歌题目常有“赠”“送”“别”等字眼2.找意象①时间:黄昏、月夜、清晨、秋......②地点:如长亭、短亭、古道、驿站;灞陵、渡口、津渡等。
③景物:长亭古道这类驿站旁的送别场景:杨柳、杨花或柳絮(依依不舍);春草(喻离恨);江边渡头送别:水(抒写别情);子规、猿或猿啼、大雁、孤雁(凄凉、哀伤); 月或月光(委婉忧伤/思乡、思亲、多情) 酒宴饯别:酒(可表达情意,也可排遣愁苦)④行为:折柳、饮酒、唱歌三、写作特点1.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写作手法(1)反衬---诗歌中常见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情衬乐景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展现了一片温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诗人却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不安惆怅。
可见,乐景写哀情,更能突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悲伤和对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2)想象联想(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象分别后自己或对方行旅中的孤寂和愁苦,更主要的是展示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两句撇开了前面的实景描写,以“忆”字领起,从对方着笔,虚构了一个景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湖上,即使睡着了在梦中也能听到凄清长鸣的猿啼声。
诗人借此设想之虚境,拓展了想象空间,与前边的送别之实境相烘托,可谓虚实相生,把朋友离别后双方的惆怅和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细节描写如柳永的《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梳理4、咏物抒怀类(11首)
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想要
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 【理解探究】
• 1.(词句赏析)请简析诗句“日月之行,若出
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大海
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抒
45
46
47
48
49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今日我观赏大海,真是幸运到了极
幸甚至哉⑤,歌以咏志。 点,且让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的心
愿。
【重点注释】①临:到达,登上。②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③
竦峙:耸立。④星汉:银河。⑤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
【作品主旨】 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大胆
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
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
壮美的感觉。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 第40首 望 岳 唐·杜甫
• 写作背景 24岁的杜甫过着一种裘马轻狂
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杜甫北游齐、赵时
期。
39
40
41
42
43
草丰茂繁密。大海在萧瑟秋风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9
40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之咏物诗讲义与练习40首(学生版)及部分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之咏物诗讲义与练习(学生版)咏物诗知识点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的实质是咏人、咏怀、咏世象。
在内容上,它的描写对象往往是动物、植物、矿物、器物、山川地理事物。
一句话,是“物”而非“人”。
在艺术上,它常常采用“兴”的手法,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连类而及,托物咏志。
在修辞上,或将人拟物,或将物拟人。
在咏物诗中,不同的事物往往寄托着不同感情。
下面为大家例举一些常见事物。
一、常见咏物诗的特点:1、形式特点:a、标题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b、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c、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2、内容特点:(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精巧的比拟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莲花(唐·郭震)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
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拟生动,借物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芍药唐·韩愈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
如王维之《辛夷坞》,其借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坞来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表明作者孤芳自赏之性格:辛夷坞唐·王维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如元稹之《菊花》,其诗理趣浑然,精巧可爱,说明物候对繁花之影响,菊开花于秋,而秋后无花可赏,故作者“此花开尽更无花”是真正爱菊之原因: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含答案)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一、概念理解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物某一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诗人理想追求、襟怀抱负、情怀节操、或表达自己观点、感慨愤懑的诗歌。
此一“物”多为作者理想、志趣或人格追求、节操的化身,常见的艺术手法:咏物抒怀、托物言志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见主题及类别:1、表现时代特点和揭露社会丑恶的。
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物的特点: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寄托的情感: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2、抒发政治失意人生苦闷的。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物的特点:春柳繁盛、秋柳枯凋寄托的情感:自伤迟暮、自叹身世3、表达人生理想或愿望的。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物的特点:一支先开,幽香素艳寄托的情感: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4、写仕途遭遇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物的特点:高唱、难飞寄托的情感: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5、表达个人喜好和生活志趣的。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物的特点:花中最后凋谢寄托的情感:对菊花的喜爱6、借物事讽喻社会的。
金钱花罗隐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三)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轮复习专题(三)一.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1.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故乡杏花(唐)司空图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一、二句的画面。
(2)请你从修辞角度,赏析诗歌的三、四两句。
2.古诗词赏析。
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释:①著:放进,置入。
此身:指白梅。
②混:混杂。
芳尘:香尘。
③乾坤:天地。
(1)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诗人以自况,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2)赏析“冰雪林中著此身”的精妙。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梅①(唐)柳宗元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②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本诗是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谪到偏远落后的永州而作。
②杳杳:幽远。
(1)诗歌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尾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一句有何深刻的含义?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说说诗人笔下的白梅有哪些特征。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①。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②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③。
【注释】①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
②明:(政治)清明。
③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孤桐自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B.首联“森森”写出了孤桐的茂盛繁密,“几百寻”突显了孤桐的高大挺拔。
C.“阳骄叶更阴”暗示诗人在政治上得到的阻碍力量越大,信念越坚定。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曲阅读4、咏物抒怀类
• (四)
鹧鸪天①
• 宋 苏轼
•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 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
,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②红 蕖:红荷花的别名。
一二 三四 五
• 1香.”词两上句阕的中语“言翻·很空·有白鸟特色时,时请见·赏,·析照加水点红蕖的两细个细 答案词:。运(用3分叠词) ,不仅具有韵律美,(1分)且分别形容飞鸟和荷
古诗文梳理 古诗词曲阅读 四、咏物抒怀类
• (一) [2024龙岩二检6分] •白 梅
• 元 王冕 •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一二 三四 五
• 1.这首诗的题目是《白梅》,诗中又写到“桃 李”,这样写有何用意?(3分)
答案:将混杂芳尘的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相对比,(1分)从而 衬托出白梅的素雅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2分)
一二 三四 五
• 2.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诗歌第三、 四句中体会到的意境。(3分)
答案:忽然在一夜之间,世间的白梅都齐齐绽放,清香四溢, 弥漫整个大地,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春色。(言之成理即可)
一二 三四 五
• (二) [2024莆田二检7分] • 中秋月
• 宋 晏殊 • 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①独向隅。 • 未必素娥②无怅恨,玉蟾清冷桂华孤。 • 注释:①羁人:羁旅他乡的人。②素娥:嫦娥 。
。 • C.诗中用“抽不尽”写出了诗人相思之情的绵绵不绝。 • D.“却教风雨怨秋声”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秋风秋雨和秋天 点的拨怨:恨“之却情教。风雨怨秋声”是间接抒情。
一二 三四 五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古代诗歌阅读群文通练 高频主题4 咏物抒怀
高频主题4 咏物抒怀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孤雁①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
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孤雁“不饮啄”“声念群”写出孤雁情感热烈而执着,非常想念它的同伴。
B.颔联境界忽然开阔。
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
C.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诗人对孤雁无比怜悯,对野鸦却是羡慕,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念群之情,它们无忧无虑,热闹非常,自得其乐。
D.“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
2.这首诗中“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河北邯郸一模)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3~4题。
鹭鸶杜牧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鸶罗隐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和罗诗题材相同,两首诗都是以大自然中的鹭鸶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杜诗先写鹭鸶的外形特点和其捕鱼的情景,然后描绘了它们惊飞远去的画面。
C.罗诗写鹭鸶洁白的羽毛随风摆动,鹭鸶自视清高,不需要人们来夸耀其洁白。
D.这两首诗都借鹭鸶来抒发情感,但抒发的情感不同,其中罗诗具有讽刺意味。
4.这两首诗都写了鹭鸶,但运用的手法和描写的鹭鸶形象都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三、(广西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萤张舜民江皋萤火故辉辉,仍解穿帘夜点衣。
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
月明敢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
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归。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我”欣慰于流萤多情,它们读懂“我”的心意,穿帘落在“我”的衣襟上。
咏物抒怀诗习题精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赏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案:幽竹、寒花(即菊花),是孤傲纯美的意象;新月、新霜是高雅圣洁的象征。
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诗人高尚的节操、澄明的情怀,与周围的景物融为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花①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刘熙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
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
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
诗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思。
3、[2012·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4. 下面是元代才子王冕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
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04.咏物抒怀类(10首)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专题)(共14张PPT)
原文背诵 天的开阔明朗, ,使“秋”这个意象在这首诗中具有了特殊的含义和价值。
放的笔触赞美了秋天的美好。他否定了前人悲 秋的观念,认为秋天胜过春天,展现出一种激
自古逢秋悲寂寥, 表达诗人积极乐 2.鹤:这是诗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也是诗人情感表达的载体。诗人越”抓这向个上住意的象诗秋在情这。天首这诗种“中对一具秋有天鹤了的特独凌殊特的赞云含美义,”和这使价“值秋
。激这荡些与若幸自豪出甚然情其至元。里哉。,素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也象波景添征涌画了起卷诗着,。歌形这的曹成些艺了自术操一然美内幅元感壮素,心丽不也的仅象的海增征
着曹操内心的激荡与豪情。
《赠从弟(其二)》—魏朝—刘桢
意象
主题
意象
原文背诵 1.亭亭:描绘了松树的高大挺拔,傲然屹立之态,这是松1傲树.亭然亭屹的:立描第之绘态一了,松这个树是的松意高树大象的挺第,拔一,个代
特点:
1.托物言志:这类古诗通常会选择某一具体的物体或景象作为描写对象,通过对这个对象 特征的深入描摹,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向或哲理。如王冕的《墨梅》就是通过描写梅花 的风格,来反映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2.即事抒怀:这类古诗的作者往往因为某一具体的事物或事件而有所感触,进而发而成诗。 他们的诗歌通常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思考,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典型的 即事抒怀之作。 3.融合自然、社会、历史感触:这类古诗的作者往往会将自然景物、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 与自己的情感、思考相结合,从而表达出对自然、社会、历史的独特感触。如咏史诗多以 特定意象融合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 主题:咏物抒怀类古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通过对具体物体的描绘和赞美,来表达诗人的内 心情感、人生态度或哲理思考。。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二古代诗词阅读教材古诗词主题分类整合及对接中考练主题7咏物抒怀
语文
甘肃专版
(二)(2024·广元)登泰山
张养浩①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②,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③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④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⑤。
【注释】①作者青年时代初次登上泰山时所作。②齐州:济南古名。化用
李贺《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③井处:喻居处狭隘,下句中“巢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示例一:(首联)朗读时应读出激昂的语气,语速平缓,“一举”“快意”重读, 在“一举”与“生平”后简短停顿,读出作者登泰山一举成功的欣喜畅快之情。 示例二:(尾联)朗读时应读出畅快愉悦的语气,语速平缓,“笑”“下”重读, 在“洪崖”“笙鹤”处作简短停顿,读出作者登泰山后不再畏惧、笑对人生的 从容豁达之感。(评分建议:设计朗读一个角度1分,共2分;阐述设计理 由2分;意思对即可)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注释】①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人称为 “三绝”。《咏芭蕉》是诗人怀人之作。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诗题为《咏芭蕉》,诗歌从芭蕉叶的形态、长势着笔来描写芭蕉。 B.诗中“多情”一词将芭蕉叶拟人化,赋予芭蕉叶以人的情态。 C.诗中用“抽不尽”写出了诗人相思之情的绵绵不绝。 D.“却教风雨怨秋声”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秋风秋雨和秋天的怨恨之情。 【解析】作者是借芭蕉来抒发自己的情感,D选项中“直接”二字理解错误。
2025版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题材特点
课内篇目 典型情感
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人生态度、人 生理想等。 ①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曹操《观沧海》。 ②表现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曹操《龟虽寿》、刘禹锡《秋词》 (其一)、谭嗣同《潼关》。 ③表现不惧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杜甫《望岳》、王安石《登 飞来峰》。 ④以松柏为喻,表达自己坚贞的品格和对从弟的劝勉之意:刘桢 《赠从弟》(其二)。 ⑤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表达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苏轼《卜 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⑥以梅花自况,表达虽人生坎坷但绝不媚俗的忠贞:陆游《卜算 子·咏梅》。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考点分类: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一、选择题1.下面对《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点题,写作者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关塞迢迢,山高路远。
B.颔联承接首联,直抒胸臆,言事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C.颈联写景,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清幽秀丽的江南风光。
D.尾联呼应首联,继续写出使一事,蕴含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作者的达观。
2.下列对古诗《春望》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诗人,有“诗圣”的美誉,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
B.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分四联,颈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
C.全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描写所见景象,后四句传达感叹忧愤之情。
D.这首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苏幕遮·怀旧(宋代: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乙词背景:首词作于公元1040年至公元1043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对两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
B.【甲】开篇由雁南飞入画,“大雁”这个意象一般蕴含思乡的意味,这篇也不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诗一、咏物抒怀诗内涵:咏物抒怀诗是指诗人借助自然风物,包括天象、植物、动物及人工物品为吟咏对象,通过对该物体的外形、特点、品性等进行细致的描写,将诗人的情感寄寓其中,表达诗人自己的志向、理想和精神品质。
二、咏物抒怀诗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诗歌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咏柳》;苏轼《海棠》2、托物言志类这类诗歌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如: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的《竹石》3、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
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如初唐诗人虞世南的《咏蝉》4、以物喻人类这类诗歌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如北宋宰相李纲的《病牛》5、托物言理类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如苏轼的《琴诗》三、标志1.抓题眼:题目一般都是以某种动植物或者某件东西命名,有的时候再前面加一个“咏'“题”“赠”“赞”字。
2.找意象A.植物“四君子”(梅、兰、竹、菊)、莲(荷)、松等。
B.动物常见的有蜂、蝉、蚕、燕、雁等。
蜂:勤劳、无私蝉:悲哀,感慨人生短暂易逝;高洁,表达诗人对高风亮节的追求蚕:辛苦,勤劳雁:思乡怀人,抒发羁旅之悲C.自然景物夕阳:感慨年华易逝,时光不再月:望月思人、怀乡,表达思念之情3.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重点)四、咏物抒怀诗的常见情感(一)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屈原、宋玉、李白、李贺、李商隐……(二)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当国家政治腐败甚至灭亡、统治者昏庸无能、奸佞小人为非作歹时,是随波逐流,还是洁身自好?大多数是会选择后者的,因为他们是读过书的,不知不觉中受到先烈们的影响,因而有着高尚的气节。
(三)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五、咏物抒怀诗的常用手法一、整首: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二、局部: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环境烘托总之,以上几种手法很多咏物诗都会用到,但绝对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会用到,也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仅仅只有这几种手法。
六、鉴赏咏物抒怀诗的方法1. 分析所吟咏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征及其内在品性。
2.联系诗人的自身经历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仔细揣摩诗人借物象所寄寓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精神、志向。
对于诗人词人,一定要结合其生平经历进行分析,如说到辛弃疾、陆游就能想到“忠心报国”,说到陶渊明就想到隐逸等。
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所处的时代,对我们准确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会有很大的帮助。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拟人、比喻、借代、双关等等。
七、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兰【明】徐渭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注: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
秉,量词,束,把。
1.诗中的“兰”比喻,“野香”比喻;2.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
【答案】①淡泊名利、品德高尚的人追名逐利的俗世之人②作者对追名逐利这的鄙视。
【解析】(二)古诗阅读。
(4分)晚桃①刘长卿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
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
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
【注释】①《晚桃》是刘长卿八首组诗中的一首,这八首诗都是他写给李侍郎的。
李侍郎,礼部副长官,掌贡举。
此组诗当为投卷之作。
3.“此意颇堪惜”中的“此意”指的是何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分)4.本诗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借桃花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请分别简要概括这两篇中的“桃花”所传达出的情感。
(2分)5.学校开展个性班级活动,每个班级要选择一种植物图片来制作班徽。
在班级选择植物的时候,当当想将桃花推荐给大家,请你结合有关桃花的知识,帮他写一段推荐词。
(3分)3.(2分)“此意”指桃花生长于深涧,春风不知道桃树长在地势低的地方,偏往河边吹。
作者用桃花与春风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表达出自己处境虽不理想,但依然希望得到侍郎赏识的强烈愿望。
(意思相近即可)4.(2分)①《晚桃》中的桃花寄寓着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②《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是失意者的精神家园,寄寓着作者对远离尘世的理想世界的向往。
5.(3分)我选择桃花,因为桃花寓意美好、纯洁,有着高雅、朴实、乐观和淡泊的品格,具有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以桃花来制作班徽,可以引导同学们体会桃花的秉性,培养朴实乐观、积极向上的品性。
(言之有理即可)(三)古诗阅读。
(4分)幽兰崔涂幽植①众宁知,芬芳只暗持②。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③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④欲何为。
【注释】①幽植:指幽兰生于山野,远离众芳喧妍的花园。
②暗持:指幽兰孤芳自赏。
③国香:指兰。
④芬馥:吐露芬芳馥郁的香气。
6.本诗颈联中的“早”与“迟”二字用得非常精妙,请简要赏析。
(2分)7.诗歌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分)8.从题材看,下面诗歌与本诗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B.《使至塞上》(王维)C.《黄鹤楼》(崔颢)D.《卜算子·咏梅》(陆游)6.(2分)“早”字指寒露早早就侵袭而来,“迟”字指春天到来得很迟,一“早”一“迟”通过鲜明对比写出了幽兰境遇之惨凄,表现出诗人对幽兰境遇的怜惜之情。
7.(2分)借物抒情无人赏识、无可奈何、无限凄苦(意思相近即可)8.(2分)D 【解析】本诗借幽兰抒发自己无法达到人生追求的深挚沉郁和无限凄苦。
《卜算子·咏梅》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的同时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从题材看,本诗和《卜(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6分)冬柳陆龟蒙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柳树的位置在江边,柳树的形态是零落萧条。
B.诗的三、四句写霜风劲吹、枯枝断落、鸥鸟惊飞的情景,富有画面感。
C.诗人用精练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具有生活气息的画面。
D.诗中写景动静结合,一、二句是静景,三、四句是动景。
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1~2题。
(6分)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1.本诗没有直接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你从哪里可以读出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请简要分析。
(4分)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白玉条”“经冬雪未销”等生动、形象的比喻,鲜明、传神地塑造出早梅的品貌和气质。
B.“迥临村路傍溪桥”中的“迥”和“傍”,写出了“一树寒梅”独自盛开的凄清景象。
C.第三句是转折句,用惊叹的口吻表达了对近水梅花早开的惊喜之情。
D.第四句与首句的“白玉条”紧密呼应,写出梅花的洁白和凛然不屈的形象与品格。
(六)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3.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14.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七)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5.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答:“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16.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答: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
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17.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八)途中见杏花①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此诗是吴融遭贬后离开长安途中所作。
②帝乡,此指都城长安。
长安多杏树。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乐景衬哀情,写春回大地,一枝红杏伸出墙头,见到如此美景本应该欣喜激动,而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却感到忧愁。
B.颔联的“可堪”即“更哪堪”,颔联的意思是即便长久欣赏这枝杏花也有遗憾,更哪堪自己行色匆匆,难以停留。
C.尾联虚写,从眼前的杏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红杏,如濛濛烟霞笼罩着神州,诗人借此象征唐朝末年的黑暗、动荡不安的现实。
D.诗人借杏花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的情怀,一层一层地抒写出来,笔法委婉细腻。
19.诗人在这首诗中主要是借杏花来抒情,为什么要在颈联写“莺先到”“蝶未游”呢?18.C.“象征唐朝末年的黑暗、动荡不安的现实”错误。
诗人由眼前的春色美景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树万树红杏的绚丽迷人景色。
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可知诗人虽被迫离开朝廷,到处飘零,但还是心念长安,尾联用想象中的长安的美景来表达他的故国之思。
故选C。
19.颈联“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译为“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陡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从这句“莺先到”“蝶未游”可以看出此时的杏花只有黄鹂鸟陪伴,而花朵已经绽开却没有蝴蝶起舞,写出了凌寒独开的杏花的孤独;再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此诗是吴融遭贬后离开长安途中所作”,可知颈联不仅在写杏花的孤独,更融入了作者情感,从而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四处漂泊的孤苦无依以及孤独寂寞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