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鉴赏(俞)
咏物诗歌鉴赏
咏物诗歌鉴赏
嘿,你知道吗,咏物诗歌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小盒子!里面装着诗人对各种物品的独特情感和深刻洞察。
比如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简单的几句诗,就把梅花在严寒中独自绽放的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不就像生活中的那些坚强的人吗,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就像隔壁的王大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能笑着面对。
)
再看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写的石灰,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却依然从容淡定。
这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品质吗?(想想我们自己,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唉声叹气,真该好好反思一下。
)每一首咏物诗歌都像是诗人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它们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最深刻的情感和寓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把柳树的柔美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那柔软的柳枝就在眼前随风摇曳。
(就好像跳舞的小姑娘,身姿轻盈优美。
)
我们在欣赏咏物诗歌的时候,不就像是在和诗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吗?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能理解他们通过物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咏物诗歌还像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
当我们读到“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时,是不是也会反思自己是否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而忽略了内心的坚守呢?
总之,咏物诗歌是诗歌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世间万物的魅力和意义。
我们应该用心去欣赏,去感受,去领悟其中的美好和智慧!咏物诗歌真的太奇妙了,太让人着迷了!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
咏物诗的鉴赏(共5篇)
咏物诗的鉴赏(共5篇)第一篇:咏物诗的鉴赏咏物诗的鉴赏一、定义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二、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三、主要表现手法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具体描写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如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1)诵读解意。
(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4)手法:托物言志四、咏物诗的鉴赏要点1、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还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
一个出色的咏物诗人,就应该像高明的摄影师那样,他的镜头要深入到对象的灵魂,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也就是,不但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
咏物诗鉴赏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病 柏① 杜甫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②。 出非不得地,盘据亦高大。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鸱鸮志意满④,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静求元精理⑤,浩荡难倚赖。
有一株繁盛的柏树生长在高大的山冈之上,它的树冠是那样的茂盛,形状就像是 车上遮雨蔽日的车篷。它那如蛟龙猛虎般的风姿是那样的魏然高耸,它一定可发主持 担当高风流云的际会。它是如此的圣明,所以正直之人都依附于它,元老旧臣也对它 再三地顶礼膜拜。我怎么能够知道已经生长了一千年的树根,中途却变了颜色成为枯 槁,不再有当年的风姿。它生长的地方不是得不到适宜生长的土壤,它盘据地地方是 如此的高大峻峭。在凛冽的寒冬它突然间失去了依仗,一天天地过去,它的枝叶失去 了青葱的苍翠,变得没有了生机。一只美丽的凤凰带领着它的九只幼鸟,凄惨地哀鸣 翱翔在它的周围。而一只丑陋的鸱鸮却志得意满,在柏树的洞穴内将养自己的幼子。 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漂泊之人,它面对此情此景长久地伫立,长久地惊讶。静下来去 探求事物根本的道理,世事无常不定难以倚仗依赖。
咏物诗和写景诗有何区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 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 期沉溺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 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万物皆有品,寄寓世间情 ——托咏物言志(咏物)诗鉴赏
学习目标
探究托物言志诗的题材特征、思想内容和表达技能; 掌握托物言志诗的解题思路,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何为托物言志诗?
咏物诗赏析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 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 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 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 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 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 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 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形似
神似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 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 脱,不即不离”。
葡萄(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 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元年(806)五月 在江陵(今属湖北)写给他的好朋友张署 的,原诗题为《题张十一旅舍三咏》, 此诗为其中之一。诗人于贞元十九年 (803)十二月被贬阳山县,当时张署亦被 贬至临武(今属湖南)。元和元年二人遇 赦同赴江陵待命。诗人在旅舍中写下此 诗与张署共勉。
1.分析意象 提炼表现物象特征 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 2.分析情感 挖掘事物内在精神 品质,联系作者经历遭遇,揣摩诗 人所托之请、所言之志 3.分析手法
【常用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用典等。 【常用表现手法】 对比映衬、渲染烘托、托物言志、象征、 虚实结合等。
子规(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725—814),字逋翁,苏州(今属江苏) 人,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曾为 校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因作诗嘲讽 权贵,贬为饶州司户。曾至崂山受道箓, 后传其隐居于茅山,自号华阳真人,有 《华阳集》。顾况性诙谐,他重视文学的 社会作用,认为诗歌“信无逃于声教,岂 徒文采之丽耶?”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 主,如《囝》、《公子行》。
一枝一叶总关情——谈谈咏物诗的鉴赏
关键 词 : 物 诗 咏
不 明 。要 须 收 纵 联 密 , 事 合 题 。一 段 意 思 , 在 结 句 , 用 全 斯 唯 物 主 义 哲 学 告 诉 我 们 : 界 是 客 观 的 物 质 的 。 间 世 世 万 物琳 琅 满 目、 综 复 杂 而 又 各具 形 态 、 情 不 一 , 往 错 性 这
你 , 乳 交 融 , 不 可分 , 而 达到 “ 我一 境 ” 境 界 。 水 密 从 物 之
二 、 物 诗 之 “ ” 实 生 虚 , 实 相 生 咏 物 就 虚
中 国 的 建 筑 、 画 、 乐 等 艺 术 都 有 一 个 虚 与 实 的 问 绘 音 育 教 学 过 程 结 束 , 生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已 经 体 验 并 积 累 了非 学 常丰 富 的人 类 情感 , 着 认知 世 界 能 力 的不 断加 强 , 们 随 他 逐 渐 将 一 些 适 合 自 己 的 、 以 完 善 个 人 品 质 的 东 西 自觉 地 可 渗透 到 强 大 的心 理 意识 中 。经过 一 个 较 为 漫 长 的过 程之 后 , 化 言行 与心 理 意识 完全 统一 , 活性 格 已经 完成 , 外 生 展
往 就 成 为 诗 人 们 吟 咏 的 对 象 。 歌 是 文 学 的 精 华 , 内 容 诗 是 情 感 等 的 浓 缩 . 歌 鉴 赏 是 文 学 鉴 赏 的 一 部 分 , 对 诗 词 诗 是
为 。绝 妙 。” 于 咏 物 , 曾 提 出 最 重 要 的 一 点 要 求 : 物 对 他 体 写 貌 要 既 能 切 近 又 能 灵 动 超 逸 。 熙 云 又 云 :东 坡 《 龙 刘 “ 水
咏物诗鉴赏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咏物诗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 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 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二、咏物诗的特点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 1、 形 子规》 式 标 咏(题、赠、赞)+物象,如 志 《咏梅》《咏柳》 2、咏物诗中常见的意象 岁寒三友:松、竹、梅(高洁)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虞世南原是前朝旧臣,入唐后以文 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 直孤傲,不合于世。 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 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 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诗人写蝉是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 诗人自己的自况,喻指诗人生性高洁自 立,虽处显赫之位,却生性高洁自立, 决不凭借外在势力。
艺术手法
寄托的情与志
主要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其他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衬托、双关等。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 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 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判别特征: 主题: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 所处环境等)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 寒荒凉。
黄巢诗: 1、事物特征:在百花凋谢后,菊花盛 开,香透长安。 2、所言之志:抒发了自己的凌云 壮志,不甘为人下的远大抱负。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 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 使心伤。
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
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托物言志,咏物“不即不离”,状物“似与不似”——由形写神,物我一境——所写似物非物,意在写人——写时曲尽“物”之妙处而寄情其中。
思路:物——情物——理。
——要抓住诗歌中所表现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诗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
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
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诗人写时“只取一瓢饮”;诗人性格、经历各异,故同咏一物,诗歌主题可能有差异。
但因文化积淀,不同诗人对同一“物”的吟咏,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诗歌具体的意境)如王勃《咏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借“风”而起兴,结句表达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诗坛上引领风骚的志向。
【物象象征意义举例】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不谄媚权贵。
具有高风亮节。
梅——坚强,,高洁、超逸、傲岸,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
也有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或表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虚心劲节,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孤高刚劲。
菊——卓尔不群,坚强、坚贞、高洁、宁死不变节(如宋人郑思肖《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或隐者形象。
兰花———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
具有美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
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
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诗歌鉴赏题,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有利于弘扬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所以成为高考的一道必考题。
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教师对解读和赏析咏物诗应作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下面就对这一类诗歌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咏物诗的类型由于社会环境、身份地位、处境等原因,诗人在写作时往往不直接表达志向感情,而是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触之物以深意,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类特殊形式——咏物诗。
1、“托物言志”型。
这类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中的“蝉”即是作者的自况。
前两联点明因蝉声而触发的满腹忧思。
想想自己仕途坎坷,屡遭困厄,今又陷于冤狱,未老先衰,怎能禁得住这寒蝉的哀鸣!颈联即切合秋蝉的处境,又是诗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
尾联“高洁”二字,是“居高食洁”的蝉性的浓缩。
这两句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
2、“借物抒情”型。
在这类咏物诗中,托物寓意,借题发挥,作者往往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中通过描写柳树的风姿,歌颂春风的神奇力量,透露出诗人对春光的热爱之情。
咏物诗具体可分为: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的,如诗经中的《硕鼠》;抒发愁情幽愤的,如杜牧的《早雁》;写仕途及个人节操的,如柳宗元的《江雪》,表达喜好和情趣的,如元稹的《菊花》;借物来讽喻的,如罗隐的《金钱花》。
咏物诗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咏物诗的鉴赏(课内)
• 画菊 郑思肖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 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 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①梗犹泛②,故园芜已平③。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①薄宦:官卑职微。 ② 梗犹泛:这里是自伤沦落意。 ③芜已平:荒芜到了没胫地步。
【简析】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 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 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 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 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 题:“高难 饱”,鸣“徒劳”,声“欲断”,树 “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 “咏物”佳绝。
情感:坚持操守,渴望归隐,身世之悲。
在狱咏蝉
骆宾王
• • •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借蝉的高洁品行, 托物言志,抒发 自己的品行高洁 却“遭狱中之苦” 的哀怨悲伤之情, 表达了辨明无辜, 昭雪沉冤的愿望
•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 宾王“露重飞难进,风 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 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
1、“托物言志”型。这类咏物诗中
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
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
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2、“借物抒情”型。在这类咏物诗 中,作者往往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 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 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飞,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 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 的感情。 (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 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 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 觉。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1、 描述对象有什么特点? 注意: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 能仅仅抽象概括。 2、 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借物咏怀、 托物言志、象征 3、作品思想内容是什么?
对所咏之物的喜爱; 寄情自然,闲适自得; 洁身自好,坚贞自守; 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
辛夷坞 唐· 王维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一、咏物诗概念:是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划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
“物”引发了诗,而诗又通过对“物”作形象的描绘,赋予“物”以美感,诗人还能“困物而兴怀”。
因此,没有生活中的万物,便不会有咏物诗;而优秀的咏物诗,又给物以美感和生命。
将“物”与“诗”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是诗人们创造性的劳动。
二、常见咏物诗的特点:1、形式特点:a、标题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b、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c、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2、内容特点:(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精巧的比拟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莲花(唐·郭震)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
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拟生动,借物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芍药唐·韩愈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
如王维之《辛夷坞》,其借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坞来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表明作者孤芳自赏之性格:辛夷坞唐·王维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如元稹之《菊花》,其诗理趣浑然,精巧可爱,说明物候对繁花之影响,菊开花于秋,而秋后无花可赏,故作者“此花开尽更无花”是真正爱菊之原因: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三、【知识梳理】咏物诗主要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亏,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精神品质或理想。
其艺术手法常见的是各类描写、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
咏物诗赏析
整体构思: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手法,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具体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实写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再写出精神品格。
赏析角度
归纳物象特点: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领会所言之志:把物象的特点与人的品行联系在一起,把物象的环境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把物象的遭遇或发生的变化与诗人的经历联系在一起。体会诗人通过咏物表达的思想感情或理想志向。分析表达技巧:分析诗歌所用的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在表达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定义
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借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行和理想,或表达喜爱之情的诗体。
主要特点
托他物言己志,常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色与精神,融入个人感情。
常见意象
植物: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高洁)、菊花(隐逸、高洁)、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兰花(高洁)、杨柳(离情别恨)等。动物:雁(思乡怀亲)、蝉(悲凉、高洁)、杜鹃(哀怨、思归)等。
示例分析
王安石《梅》:通过描写梅花不畏寒冷的高洁品性,表达坚毅高洁的人品所拥有的魅力。陆游《卜算子·咏梅》: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抒发政治上失落的愁闷烦恼,表达气愤之情或盼望获得欣赏重用的梦想。郑燮《竹石》:着力表现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骨气。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方法
1.“读清”全诗。 2.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 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 “志”的契合点。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 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 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 处。)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 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参考答案
• 1、“缺月”“疏桐”营造出幽冷、寂寞(凄冷、孤寂亦可)的氛围。
• 2、第一问:意思是说我这个幽居之人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 相伴,无人看见。突写一个“独”字。 • 第二问:孤鸿是作者的自喻,本体是孤独的词人,喻体是高远隐约的孤鸿影, 一独一孤,同病相怜。 • 3、 A.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 肯栖,寂寞沙洲冷”, 鸿无良木之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 • B.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 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 • C.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 • 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寂寞、孤 高、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 4、这首词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把孤鸿失 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 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 实写照。 •
《卜算子·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 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 如故
1)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2)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 3)试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咏物诗鉴赏方法
咏物诗鉴赏方法(一)咏物诗的定义咏物诗,又称“咏物体”,是一种古典文学体裁,指运用文字抒发赞美或描写客观事物的诗歌。
它属于象征性思维的特殊形式,在表现形式上有其自身的诗体特色,多数以对比的手法来抒写客观事物,强调主题的气度和诗情,有意宣揚无限境界的美好艺术意境。
(二)正确理解咏物诗1. 尊重自然:咏物诗歌把历史文化和自然信息作为艺术材料,使人们意识到从自然深处藏拥有一种隐秘的力量,贴近自然美,把自然界的美好宁静表达得淋漓尽致。
2. 把握节奏:咏物诗歌的意境是内心的一种体验,也是诗歌的核心内容。
咏物诗的节奏表现,是最恰当的表现方式,可以利用僻韵、夸张等手法表现诗歌的温柔,以及诗歌执著的坚守与热情,以此达到唱物诗最高境界。
3. 注重形式:咏物诗对形式有较高的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抒情诗、短句式诗或者联想诗等,以最精致的文字表达自然的美丽。
(三)咏物诗鉴赏方法1. 综观整体:首先要仔细审阅咏物诗的结构,搞清楚整个诗的主旨及抒情脉络,了解整首诗的信息内涵与情感色彩,抓住主题以及其字里行间的柔情细腻,尤其滋润耳鬓心神。
2. 分析形式:要深入分析咏物诗歌的句法与语意,注意诗人选择了怎样的文体,怎样加工语言,是抒发出柔情细腻还是凝重强烈,以及内部结构与主次是如何分布的,这些都是要认真分析的重要视角。
3. 把握情趣:诗中的反复押韵使粗犷的言语增添几分妩媚,交融出一种甜蜜的诗情,让人回味无穷。
要特别关注咏物诗的诗句搭配,以及隐藏的乐意与诗情的质感,把握好细节,领略诗歌的柔美与绚丽。
(四)总结综上所述,咏物诗歌既有它自身的特色,也有它自身的诗体特色。
了解咏物诗歌需要全面囊括它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以及鉴赏方法,以便准确把握它运用的语言、情感与审美价值。
咏物诗歌的本质是深藏的意境,人们要从比喻、写景、比方等手法中,解析咏物诗中暗藏的真谛,使读者能体味到它的温情与绚丽,以传递它萦绕而出的美好感受,以达到最精致的艺术体验。
咏物诗鉴赏
三、咏物诗常见的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 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 是物与志的结合。所以,只要是咏物诗,肯定会用 到这种手法。
(二)局部:
1、比喻,写物的特征时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眼 中,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 万千条柳枝都垂下绿 色的丝条;“垂緌引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 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看到蝉的头 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比作“垂 緌”(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
练习
菊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此诗咏菊,一反文人笔下菊花孤高绝俗、 落落寡合之传统,赋予菊花以顶风傲寒,战 天斗地之精神,读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秋风瑟瑟,万木凋零,满院菊花沐寒挺立, 迎风怒放,其香幽冷,其艳生辉。尽管开不 逢时,缺蜂少蝶,颇有几分冷落凄清,可是 菊花幽香冷艳不减分毫,铮铮傲骨不少分寸。
题榴花(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台落绛英。 杨柳枝( 白居易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榴花开得那么鲜艳;柳色嫩黄,柳 枝条条柔软如丝,但是或是没有车 马,或是长在荒园里,又有谁来欣 赏呢?
其次是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 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当国 家政治腐败甚至灭亡、统治者昏庸无 能、奸佞小人为非作歹时,是随波逐 流?还是洁身自好?像屈原一样“举 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大多数是会选择后者的,因为他们是 读过书的,不知不觉中受到先烈们的 影响,因而有着高尚的气节。
在林间啼叫比在笼中自由自在得多, 不是一种对自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吗? 而白云泉何必奔冲山下去呢?山上才没 有风浪险恶,自由自在。两首诗主旨虽 有有一定差别,但又有相似之处。 然而,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咏物诗浩 如烟海,其中所寄托的感情不是这三种 情感可以囊括的,很多还是得结合诗句 做具体分析。
咏物诗鉴赏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志向的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 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一、了解咏物诗的特点和写 作技巧
二、了解咏物诗中寄托的感 情类别
三、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 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 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 歌。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菊花的
作者不求高位、
高尚气节 不慕荣利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 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 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出没, 于树叶间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 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映来 描写的。
【参考答案】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 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 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 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 (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 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 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
咏物诗鉴赏
⒔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瀑 布 李忱 【 形象】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 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 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 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赏牡丹
唐·。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 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 形式标志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 梅》、《赏牡丹》
A、表达对所咏之物的赞美,如《赏 牡丹》、《咏鹅》 B、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如《石 灰吟》 C、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 的评价,如《子规》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依 旧芳香如故。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 与志。(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
合点 )
遭嫉妒而依旧吐 香的梅花
契合点
受排挤而矢志 不渝的诗人
诗人以梅花自况,表现自己虽遭不幸、前 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 即使粉身碎骨而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 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 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 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 之处。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 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 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 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 九华山人。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 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 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意象特征
埋没于深草 有凌云之志
意象内在品质
小松:不甘埋没、 坚强不屈 时人:目光短浅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注】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
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 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 答:傲然独立的风姿。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了严冬群芳 纷谢,独有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歌咏了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陈 焕的“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写出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 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写 了诗人洁身自好的襟怀。
(2)主要的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
由实到虚 。
猜一猜下面诗歌所咏为何物
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爆竹 菊花
柳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芍药 芙蕖 牡丹
妖无格 净少情 真国色
意象特征 真国色
意象内在品质 雍容华贵
言志: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以 致用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
练习:比较阅读杜荀鹤《小松》和陈毅的《青松》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且挺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托
松
言
杜荀鹤:不甘埋没的精神 和批评“时人”的以身取 人,目光短浅。
陈毅:坚强不屈的精神。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咏蝉》
虞世南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蝉》
李商隐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
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比喻、象征、拟人、 对比、反衬等手法。正面描写之外,还常 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
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指特点—析感情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 头部的触须像下 流响出疏桐。 垂的冠缨,饮着 居高声自远, 清露。 非是藉秋风。 蝉声悦耳远传但 并非借助秋风。 它伏在树枝上,鸣声响 亮,声音飘出树外。
抒发了自己的凌云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 壮志,不甘为人下 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 的远大抱负。 士考试,不中。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2、所言之志: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它能反映 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清华人语
患难人语
牢骚人语
学习目标
一、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 技巧 二、了解咏物诗中寄托的感情类别
三、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
概念理解:
(1)咏物诗: 特点 (形态、色彩 借描写 客观的“物”(山 的________________ 川河岳、草木虫鱼) 或其所处的环境)
表达 诗人理想、志向、情怀 ___________ 。
再读一首咏梅的诗,完成练习。 咏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
注释:著,放置,置入。
1、这首小诗中作者突出了白梅的哪些主要特征?(3分) 坚强(耐寒),性情高洁(自甘寂寞),报春。(3分) 2、作者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2分)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3分) 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 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托物言志(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 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2分)。表达了坚持理 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3分)
与同伴离散、想念 同伴、孤独、渴望 跟同伴相聚的孤雁 与家人离散、想 念家人、渴望与 家人亲友团聚
艺术 手法
以物喻人,拟人, 对比
鉴赏步骤
三步到位:
①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 寓含什么理。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 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 架空分析情感。(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讽刺时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 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 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 自叹身世
咏物?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写景?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拟人、反衬
比较阅读两首诗词,找出梅的特点,说出言什 么志?并比较所言之志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 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诗人经历,社会环境 诗人自身微寒,才华 出众,却报国无门, 一生潦倒
时人不识
言志: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借以 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 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 浅。
“时人不识” 的小松
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 马
• 同一志可以用不同的物来托 • 同一物也可以托不同的志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 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 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 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 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 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 考试,不中。
1、这两首诗中的菊花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2、诗人托物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
画 菊
1、事物特征:
郑思肖(南宋)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依 旧芳香如故。
学以 致用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与 志。(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
遭嫉妒而依旧吐 香的梅花 契合点 受排挤而矢志 不渝的诗人
诗人以梅花自况,表现自己虽遭不幸、前 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 即使粉身碎骨而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依依惜别图
对故居的 依恋难舍
小结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 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 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 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 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 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 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同点: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点: (1)梅花的形象不同。 陆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象征屡受排挤的诗人自己。 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 斗争的精神。 (2)感情基调不同。 陆 游:低沉孤高。 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 物 诗 鉴赏
古人云:“一枝一叶总关 情”“歌诗合为情而发”。以客观事 物为描写对象,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抒发出来或暗示自己的志向情操, 这就是咏物诗的定义。咏物诗常借物 抒情或托物言志。咏物诗的目的不在 “物”,而在“情”。“物”只是一 个载体。要提高赏析咏物诗的能力, 关键是要找准“物”的特点,然后与 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使物品与感情
菊花的 高尚气节
作者不求高位、 不慕荣利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咏物?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写景? 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