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的鉴赏(共5篇)
咏物诗的鉴赏(共5篇)第一篇:咏物诗的鉴赏咏物诗的鉴赏一、定义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二、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三、主要表现手法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具体描写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如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1)诵读解意。
(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4)手法:托物言志四、咏物诗的鉴赏要点1、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还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
一个出色的咏物诗人,就应该像高明的摄影师那样,他的镜头要深入到对象的灵魂,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也就是,不但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
咏物诗汇总
咏物诗汇总《赋得临池柳》原文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
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
《赋得临池柳》译文岸边柳丝相聚成阴,疏影随波移动。
还似美人画眉时候,来将翠色镜中相映。
《咏蝉》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译文蝉伏下头,饮着清洁的露水,鸣声不停地从树叶疏落的梧桐上传出。
身居高处,鸣声自然传得很远,并不是凭借秋风啊。
《咏萤火示情人》原文窗里怜灯暗,阶前畏月明。
不辞逢露湿,只为重宵行。
《咏萤火示情人》译文喜欢窗户内暗淡的烛火,害怕台阶前明亮的月光。
不怕露水沾湿自己,只为在夜间飞舞那么有意义。
《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原文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
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
一片闲情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
《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鉴赏切合姓名咏物志感,是曲赠人之作的常法。
《雪梅》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翻译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蚕》原文春蚕运巧起经纶,底事周防反杀身。
鼎镬如归缘报主,羞他肥禄避危人。
《蚕》作者简介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芙蓉》原文云袂飘摇翠佩环,仙姿绰约紫霞冠。
虽然谪在西风里,合作人间小牡丹。
《芙蓉》作者简介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落梅》原文自负孤高伴岁寒,玉堂茆舍一般看。
顽风摧剥君知否,铁笛一声人倚栏。
《落梅》作者简介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宋朝文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梅花疏枝横玉瘦》原文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梅花疏枝横玉瘦》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
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司春之神。
《梅花数萼初含雪》原文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古代经典咏物诗赏析精选
【导语】咏物诗是托物⾔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况,与诗⼈的⾃我形象完全融合在⼀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的⼈⽣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活情趣。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古代经典咏物诗,给⼤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1.古代经典咏物诗精选 《将进酒》 朝代:唐代 作者:李⽩ 君不见,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堂明镜悲⽩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得意须尽欢,莫使⾦樽空对⽉。
天⽣我材必有⽤,千⾦散尽还复来。
烹⽺宰⽜且为乐,会须⼀饮三百杯。
岑夫⼦,丹丘⽣,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曲,请君为我倾⽿听。
(倾⽿听⼀作:侧⽿听) 钟⿎馔⽟不⾜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不⾜贵⼀作:何⾜贵;不复醒⼀作:不愿醒/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来⼀作:⾃古;惟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酒⼗千恣欢谑。
主⼈何为⾔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裘,呼⼉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鉴赏 作者:佚名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个题⽬,内容⼤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
在这⾸⾥,李⽩“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的愤激情绪。
这⾸诗⾮常形象的表现了李⽩桀骜不驯的性格:⼀⽅⾯对⾃⼰充满⾃信,孤⾼⾃傲;⼀⽅⾯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
全诗⽓势豪迈,感情奔放,语⾔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
李⽩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属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
《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云。
作者这⾸“填之以申⼰意”(萧⼠赟《分类补注李太⽩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载(752),他当时与友⼈岑勋在嵩⼭另⼀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居为客,三⼈尝登⾼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遥,命驾来相招。
唐诗三百首中咏物诗
唐诗三百首中咏物诗一、原文:《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衍生注释:“碧玉”在这里是用来形容柳树像一位经过精心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女。
“丝绦”指的是柳树细长而柔软的枝条,就像绿色的丝带一样。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主要是对柳树细致的描绘。
情感方面,诗人表达出对柳树以及春天勃勃生机的喜爱之情。
表现手法十分巧妙,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把柳树当成一位精心打扮过的美女,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给柳树赋予了生命和人的形象。
“万条垂下绿丝绦”则进一步描写出柳树枝条茂密鲜嫩的样子。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展开丰富的联想,在疑问中巧妙回答,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极其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催生柳叶的动态美感。
这种比喻新奇又贴切,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文学艺术创造力。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
贺知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为人旷达不羁,晚年更加放诞,自号“四明狂客”。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通俗,既有着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又有着率真情感的自然流露。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在春天的时候,和朋友们一起去郊游,看到河边一排排柳树随风飘舞,特别像古时候的美女翩翩起舞。
这时候你就可以说:“你们看那柳树,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啊,就好像一群温婉的女子在展示着自己的身姿呢。
”例子二:在公园里陪着小朋友玩耍,小朋友看到柳树细嫩的叶子,好奇地问这叶子咋长得这么好看。
你就可以跟他说:“这呀,就像唐朝诗人贺知章说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春风这个神奇的小剪刀把它们修剪得这么好看呢。
”例子三:学校组织画画比赛,主题是春天之美。
有个同学画了一幅柳树成荫的画,画面中柳树垂下的枝条嫩绿嫩绿的。
这时候你可以点评说:“这幅画完美诠释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妙意境呢,柳树画得可逼真了。
”。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咏物诗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咏物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
《严郑公宅同咏竹》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如下: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翻译】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
嫩绿的颜色映侵著书套,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
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咏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古诗如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咏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
其全文古诗如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竹石》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
其古诗全文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咏柳》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曾巩。
其古诗全文如下: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翻译】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a/24392htm,气势更加猖狂。
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古诗鉴赏】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一):咏物诗
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一):咏物诗咏物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比喻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一】特征感知首先,咏物诗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
画菊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
菊花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二】知识储备1、咏物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物喻人、形神兼似的咏物诗,如《画菊》《石灰吟》等;另一类是描摹形象、只求形似的咏物诗,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的《咏柳》等。
2、咏物诗典型表现手法: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双关等。
3、从《离骚》开始赋予美木香草以人的高洁品质,经后世传承发扬,已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情结,用所咏物的特征表达高洁情操或积极的理想追求的主旨。
【牛刀小试】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翻译:几座山峦险峻肃杀,在广阔平原上秋风迅猛急速地掠过大地。
天空澄清静谧古今不变。
醉酣敞开貂裘,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
男儿的空有一身武功绝技来和谁一争高下呢?年老了仍然意气飞扬,因为人间还有多少狐兔啊!月黑天的时候,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特别想你!(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古诗词鉴赏(咏物诗)
答: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 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 反复无常的小人
• 找出特点:抓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特征、
生长环境,分析物的外在特点。
• 联系背景: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
或者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 物志契合: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比兴、象征、反衬、拟
人、对比
鉴赏思路 写了什么物
有什么特点
(表现手法) 寄托的情感
答:对比。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
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 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思路总结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 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表现手法的高妙。
三点注意:
1、不能对象外之意牵强附会,胡乱 猜测,一定要结合事物的特征以及 作者的具体身世处境来分析。 2、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 会有不同的寓意,应细加区别。 3、一些咏物诗表达上存在多义性。
答题技巧总结:
• 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 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 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 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 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 么感情。
咏物诗鉴赏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榴花 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1)诗的前二句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 人这样描写的用意何在? (2)本诗通过吟咏榴花的生长环境与命运,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路总结
• 鉴赏咏物诗首先要抓 住所咏之物的形象特 点,能结合诗句分析 其外形和内蕴(神态 品格)。绝妙的咏物 诗应形神兼备。
答题技巧总结:
• 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 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 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 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 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 么感情。
(1)结尾两句巧妙地将荷花开放与凋谢的时节 与它的生性品质、命运遭际联系在一起,一方 面表现“美人”、“君子”不愿趋时媚俗的品质和 严肃不苟的态度,另一方面又显示出他们年华 虚度、怀才不遇的悲哀。 (2)此词上片写莲花生长在偏僻的柳塘里,虽 有幽香,但蜂蝶不慕,喻自己不见于世;红花 零落之时,只剩下芳心自苦,喻自己迟暮之感。 下片写莲花在潮水兼雨水的打击下沉吟悲叹, 暗喻自己不为当世所容,只能郁郁终生。词人 借咏荷花寄寓仕途失意的情怀,寓意悠远。
知识梳理
• 二.咏物诗标题一般是“咏(题)+物” 的格式,如贺知章的《咏柳》、黄巢的 《题菊花》;或直接以所咏之物为题, 如苏轼的《海棠》。
知识梳理
• 三.托物言志是咏物诗的本质特征,托 物言志又叫“感物抒怀”或“托物寓 意”,是指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 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品格志 向。
咏物诗鉴赏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咏物诗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 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 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二、咏物诗的特点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 1、 形 子规》 式 标 咏(题、赠、赞)+物象,如 志 《咏梅》《咏柳》 2、咏物诗中常见的意象 岁寒三友:松、竹、梅(高洁)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虞世南原是前朝旧臣,入唐后以文 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 直孤傲,不合于世。 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 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 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诗人写蝉是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 诗人自己的自况,喻指诗人生性高洁自 立,虽处显赫之位,却生性高洁自立, 决不凭借外在势力。
艺术手法
寄托的情与志
主要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其他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衬托、双关等。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 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 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判别特征: 主题: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 所处环境等)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 寒荒凉。
黄巢诗: 1、事物特征:在百花凋谢后,菊花盛 开,香透长安。 2、所言之志:抒发了自己的凌云 壮志,不甘为人下的远大抱负。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 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 使心伤。
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
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托物言志,咏物“不即不离”,状物“似与不似”——由形写神,物我一境——所写似物非物,意在写人——写时曲尽“物”之妙处而寄情其中。
思路:物——情物——理。
——要抓住诗歌中所表现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诗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
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
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诗人写时“只取一瓢饮”;诗人性格、经历各异,故同咏一物,诗歌主题可能有差异。
但因文化积淀,不同诗人对同一“物”的吟咏,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诗歌具体的意境)如王勃《咏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借“风”而起兴,结句表达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诗坛上引领风骚的志向。
【物象象征意义举例】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不谄媚权贵。
具有高风亮节。
梅——坚强,,高洁、超逸、傲岸,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
也有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或表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虚心劲节,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孤高刚劲。
菊——卓尔不群,坚强、坚贞、高洁、宁死不变节(如宋人郑思肖《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或隐者形象。
兰花———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
具有美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
咏物诗的鉴赏(课内)
• 画菊 郑思肖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 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 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①梗犹泛②,故园芜已平③。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①薄宦:官卑职微。 ② 梗犹泛:这里是自伤沦落意。 ③芜已平:荒芜到了没胫地步。
【简析】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 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 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 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 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 题:“高难 饱”,鸣“徒劳”,声“欲断”,树 “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 “咏物”佳绝。
情感:坚持操守,渴望归隐,身世之悲。
在狱咏蝉
骆宾王
• • •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借蝉的高洁品行, 托物言志,抒发 自己的品行高洁 却“遭狱中之苦” 的哀怨悲伤之情, 表达了辨明无辜, 昭雪沉冤的愿望
•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 宾王“露重飞难进,风 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 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
1、“托物言志”型。这类咏物诗中
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
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
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2、“借物抒情”型。在这类咏物诗 中,作者往往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 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 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飞,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 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 的感情。 (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 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 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 觉。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1、 描述对象有什么特点? 注意: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 能仅仅抽象概括。 2、 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借物咏怀、 托物言志、象征 3、作品思想内容是什么?
对所咏之物的喜爱; 寄情自然,闲适自得; 洁身自好,坚贞自守; 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
辛夷坞 唐· 王维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咏物诗的鉴赏
咏物诗的鉴赏古人很喜欢吟咏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诗人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一、咏物诗的一般特点请看几首大家熟悉的诗歌:青松(陈毅)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通过这几首诗歌,不难发现,咏物诗一般都以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主要特点:第一,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
咏青松,题目即为《青松》;咏梅花,题为《梅花》;咏石灰,题为《石灰吟》……第二,抓住物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
如,写青松的“挺”“直”,这是形态描写;写梅花像雪一样洁白,这是色泽描写;写“大雪压”“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
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现,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第三,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寄托作者的情志。
从以上三首诗歌,我们可以读出青松的“坚贞不屈、傲岸高洁”、梅花的“不畏严寒、清雅高洁”、石灰“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光明磊落的襟怀”,当然,物的品质实际上也是作者的品质体现,是作者的人格写照。
二、作者借所咏之物所寄托的常见情感一首好的咏物诗,不仅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那么,通过所咏之物所寄托的情志,通常有哪些呢?首先是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这是古代很多文人的通病,他们往往恃才傲物、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因而在统治者看来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到重用的。
于是,感叹生不逢时,英雄吴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屡见不鲜的作品主题。
屈原、宋玉、李白、李贺、李商隐……名单可以开出一长串。
咏物诗的鉴赏
注解等。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两首诗“柳”的形象有何不同?各自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嫩于金色软于丝”和“曾逐东风拂舞筵”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这两首诗共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二、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即物象,可分两类
1、具有象征意义 2、具有特定含意
诗人通过用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或具有特 定内涵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 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 、言情、言心声。这类诗一般称为“咏物诗 ”“托物言志诗”。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 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 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 没有主次之分。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历尽风 霜而后凋
作者对坚贞 品格的追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注:重九之日,岑参正行军在外。时逢安史之乱, 诗人一直戍守边关。
战 思乡 乱 同情百姓 图 渴望休战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 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 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北陂(bēi)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步 骤一)
•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 “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 “绝胜”来强调杏花的傲岸不屈的品行(步 骤二)
咏物诗集锦
咏物诗集锦导读:本文是关于咏物诗集锦,希望能帮助到您!咏物诗——《踏莎行》《踏莎行》原文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踏莎行》赏析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
咏物诗——《春寒》《春寒》原文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春寒》译文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料峭的春寒,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看,在风雨的侵袭之下,已经开花的花朵凋零了。
咏物诗——《题画兰》《题画兰》原文阴崖百草枯,兰惠多生意。
君子居险夷,乃与恒人异。
《题画兰》作者简介陈献章(14281500)明代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明代硕儒,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一咏物诗——《雪望》《雪望》原文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雪望》赏析这首冬雪诗,前四句首先交代时间:冬日的黄昏,地点:孤村;接着,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声急;继而,采用虚实结咏物诗——《观放白鹰·其一》《观放白鹰其一》原文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观放白鹰其一》翻译八月的北疆,风高气爽,北疆的老鹰全身是洁白如锦的羽毛。
单独飞行的时候就像一片巨大的雪花飘,可是它却可以明察百里以外的毫毛。
咏物诗——《观放白鹰·其二》《观放白鹰其二》原文寒冬十二月。
苍鹰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啄。
自有云霄万里高。
《观放白鹰其二》翻译在寒冷的十二月份,刚刚被捕的老鹰被猎人剪掉了强劲的羽毛。
咏物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鉴赏】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黄巢当年在长安科举考试落榜之后写的《不第后赋菊》。
咏物诗及赏析
咏物诗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上阕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
是它迎来了春天。
但它却“无意苦争春”。
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
“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
从侧面讽刺了群芳。
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
在词中,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
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
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
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
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
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
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
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
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
这是第四层。
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
读者已经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
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
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
咏物诗鉴赏
答案: • (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 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 (2)示例:从色彩方面赏析,“半山碧”与“一枝黄”色 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 面优美,寄意幽远。 •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
四、11年山东卷
LOREM IPSUM DOLOR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烘托手法的运用。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得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 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这些都是对这两 种名花的赞誉之词;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 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花不如牡丹之处(无格、少情)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 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LOREM IPSUM DOLOR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 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2、抒发自身的愁情幽愤。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志向的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物象内在品质
小松:不甘埋没、 坚强不屈
时人:目光短浅
诗人经历
社会环境 诗人自身微寒,才 华出众,却报国无 门,一生潦倒
言志: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 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 也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时人不识” 的小松
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 马
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物感怀诗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 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 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 歌。
概念理解:
(1)咏物诗: 客观的“物”(山 特点 (形态、色彩
借描写 川河岳、草木虫鱼)的__或__其__所__处__的__环__境__)
表达 诗人理想_、__志__向__、__情__怀。
• 同一志可以用不同的物来托 • 同一物也可以托不同的志
比较阅读杜荀鹤《小松》和陈毅的《青松》
•
青松
•
陈毅
• 大雪压青松, 青松且挺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托 松言
不甘埋没的精神和批评 “时人”的以身取人,
目光短浅
坚强不屈的精神
1、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 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 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1、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 云 泉 (白居易 )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咏物诗常见命题方式
• 1.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特点 (特征)?作者借它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 2.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 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 3、诗中形象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时人忽略 了小松。
未长成的小松 必将凌驾云端。
直待凌云始道高。
高耸入云后才称赞。
长成后的松树高高 凌驾云端的姿态。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 号九华山人。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 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 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 才居要职。
物象特征
埋没于深草 有凌云之志 时人不识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 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 架空分析情感。(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讽刺时
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
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比喻、象征、拟人、 对比、反衬等手法。正面描写之外,还常 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花中最后凋谢
对菊花的喜爱
6、借事物讽喻的 金钱花 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 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 应被豪门尽劚①将。
注:劚,zhú,掘、砍
形如铜钱,娇美可爱
戳穿了剥削者残 酷无情、贪得无 厌的本性
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 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 自身特点:“刺头”即“埋头”寓旺盛的生 命力。
而今渐觉出蓬蒿
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
时人对松是怎样的看法? 两个“凌云”各有何含义?
时人不识凌云木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梧桐:凄苦 猿啼:悲伤 风急天高猿啸哀 鹧鸪鸟: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 份地位的卑微 沙鸥:飘零、伤感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 的留恋追怀
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 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 ③玄鬓,指蝉
高唱、难飞
高洁的品性、 政治上不得意
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菊花 元稹
3、作者处境: 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
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 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5、手法分析: (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比喻、象征、对比、 烘托、拟人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2)主要的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 。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 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 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 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 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 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 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5、体会表达技巧。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
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