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多寐病(发作性睡眠病)中医临床路径

多寐病(发作性睡眠病)中医临床路径

多寐病(发作性睡眠病)中医临床路径—、多寐病(发作性睡眠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多寐病(TCD编码:BNX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发作性睡眠病(ICD-10编码:G47.4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华中医药莩会发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神经疾病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2 2005年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多寐病(发作性睡眠病)协作组制定的“多寐病(发作性睡眠病)中医诊疗方案”。

多寐病(发作性睡眠病)临床常见证候:痰湿困脾证胆热痰扰证肝郁气滞证脉络瘀阻证中气下陷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多寐病(发作性睡眠病)协作组制定的“多寐病(发作性睡眠病)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多寐病(发作性睡眠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9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多寐病(发作性睡眠病)的患者。

2.适合内科治疗,排除睡眠剥夺、倒班或时差所致多寐,可进入本路径。

3.继发于脑部肿瘤、癫痫等其他引起睡眠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患有心因性嗜睡、原发性睡眠过多症、睡眠时相延迟、周期性肢体运动及药物引起的日间嗜睡等睡眠障碍疾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多导睡眠监测(PSG);(2)多次小睡试验(MSLT);(3)Epworth嗜睡量表(ESS)。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中医症状量表;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头颅CT、P300、MRI、甲状腺功能等。

发作性睡眠诊断详述

发作性睡眠诊断详述

提高发言流畅度的五个练习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对我们非常重要。

不仅可以提升个人形象和自信心,还能增加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

然而,许多人在发言时经常遇到卡壳或无法流畅表达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五个练习方法,帮助你提高发言的流畅度。

1. 增加词汇量词汇量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表达能力。

因此,一个有效的练习方法是每天学习和积累新词汇。

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杂志或者参加词汇训练班来实现。

此外,使用词汇学习工具或手机应用程序也是很好的选择。

只有在拥有了足够的词汇储备后,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语言更加流畅。

2. 练习口语表达与他人进行口语练习是提高发言流畅度的关键。

可以找到一位朋友或语言合作伙伴一起进行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日常话题,例如分享经历、观点交流等进行对话。

在练习过程中,注意语速和自然度。

尽可能地使用正确的语法和适当的词汇,同时让自己习惯于流畅地表达观点。

3. 创造语言环境要提高发言流畅度,我们需要身处一个可以提供语言环境的地方。

这可能是参加口语角、参加演讲俱乐部、参加辩论比赛等。

在这些地方,你将有机会与其他人进行互动。

这样可以增强你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此外,观看英语电影或纪录片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锻炼耳朵听力,并借鉴其他人的表达方式。

4. 注重语调和音调除了提高词汇和语法能力,正确的语调和音调也是保持流畅发言的关键。

语调是指语言的音高变化,它可以使你的发言更加生动有趣,也是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

音调则是指在句子和单词中追寻正确的声调和重音。

为了练习语调和音调,可以模仿专业演讲者的表达方式,观察他们是如何运用语调和音调来增强表达效果的。

5. 多思考,少依赖稿件在提高发言流畅度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稿件的依赖。

事先准备稿件固然重要,但在发言时过度依赖稿件可能会使表达显得生硬和不流畅。

因此,我们应该放开思维,培养丰富的思考能力。

在平时的交流中,多思考和复述自己的观点,逐渐提高对话和表达的流畅性。

我国成人失眠诊断及治疗指南

我国成人失眠诊断及治疗指南

华夏成人得眠诊疗与治疗指北之阳早格格创做得眠是临床最为罕睹的睡眠障碍典型.少暂得眠对付于仄常死计战处事会爆收宽沉反里效用,以至会引导恶性不料事变的爆收.2002年寰球10个国家得眠流通病教钻研截止隐现45.4%的华夏人正在往日1个月中曾历太过歧程度得眠悼.一、治疗规划推荐强度的区分尺度本指北对付治疗规划举止推荐时主要参照已有的循证医教资料,兼瞅周内现有条件下的临床可支配性,对付于海内时常使用然而已通过灵验循证医教模式考证的治疗要收,参照其疗效评估、危害预计、经济包袱战真用性等多圆里果素,经博家计划完毕共识举止推荐.推荐的强度分为4级(I级最强,Ⅳ级最强):I级推荐:鉴于循证医教1级凭证大概赢得大普遍认可的2级凭证,若无禁忌可间接用于临床考查;Ⅱ级推荐:鉴于循证医教2级凭证大概下度普遍的博家共识,切合证充分时可应用;III级推荐:鉴于循证医教3级凭证大概博家共识,可正在与患者计划后采与;IV级推荐:可采用性规划,需告知患者大概的潜正在危害,不必于无切合证的患者.二、得眠的定义与分类得眠常常指患者对付睡眠时间战(大概)品量不谦脚并效用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瞅感受.得眠表示为进睡艰易(进睡时间超出30 min)、睡眠保护障碍(整夜觉醉次数≥2次)、早醉、睡眠品量下落战总睡眠时间缩小(常常少于6 h),共时伴随日间功能障碍.得眠根据病程分为:慢性得眠(病程<1个月);亚慢性得眠(病程≥1个月,<6个月)战缓性得眠(病程>6个月).得眠按病果区分为本收性战继收性二类.本收性得眠常常缺少粗确病果,大概正在排除大概引起得眠的病果后仍遗留得眠症状,主要包罗情绪死理性得眠、特收性得眠战主瞅性得眠3种典型.本收性得眠的诊疗缺累特同性指标,主假如一种排除性诊疗.当大概引起得眠的病果被排除大概治愈以去,仍遗留得眠症状时即可思量为本收性得眠.继收性得眠包罗由于躯体徐病、粗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得眠,以及与睡眠呼吸混治、睡眠疏通障碍等相闭的得眠.得眠常与其余徐病共时爆收,偶我很易决定那些徐病与得眠之间的果果闭系,故连年去提出共病性得眠(comorbid insomnia)的观念,用以形貌那些共时伴伴其余徐病的得眠.三、得眠的临床评估战诊疗(一)临床评估1.病史支集:临床医师需小心询问病史,包罗简直的睡眠情况、用药史以及大概存留的物量依好情况,举止体格查看战粗神情绪状态评估.睡眠情景资料获与的简直真量包罗得眠表示形式、做息逆序、与睡眠相闭的症状以及得眠对付日间功能的效用等.不妨通过自评量表工具、家庭睡眠记录、症状筛查表、粗神筛查尝试以及家庭成员报告等多种脚法支集病史资料.推荐的病史支集历程(1-7为需要评估名目,8为修议评估名目)如下:(1)通过系统回瞅粗确是可存留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战内分泌系统等徐病,还要排查是可存留其余百般典型的躯体徐病.如皮肤瘙痒战缓性痛痛等;(2)通干涉诊粗确患者是可存留心境障碍、焦慢障碍、影象障碍,以及其余粗神障碍;(3)回瞅药物大概物量应用史,特天是抗抑郁药、中枢镇静性药物、镇痛药、镇定药、茶碱类药、类固醇以及酒粗等粗神活性物量滥用史;(4)回瞅往日2~4周内总体睡眠情景,包罗进睡潜伏期(上床启初睡眠到进睡的时间),睡眠中觉醉次数、持绝时间战总睡眠时间.需要注意正在询问上述参数时应与用仄稳预计值,不宜将单夜的睡眠情景战感受动做诊疗依据;(5)举止睡眠品量评估,可借帮于匹兹堡睡眠品量指数(PittsburghSleep Quality Index,PSQI)问卷等量表具;(6)通干涉诊大概借帮于量表工具对付日间功能举止评估.排除其余益伤日间功能的徐病;(7)针对付日间思睡(daytime sleepiness)患者举止Epworth思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估,分离问诊筛查睡眠呼吸混治及其余睡眠障碍;(8)如有大概,正在尾次系统评估前最佳由患者战家人协帮完毕为期2周的睡眠日记,记录每日上床时间,预计睡眠潜伏期,记录夜间觉醉次数以及屡屡觉醉的时间,记录从上床启初到起床之间的总卧床时间,根据早朝觉醉时间预计本量睡眠时间.预计睡眠效用(即本量睡眠时间/卧床时间*100%),记录夜间非常十分症状(非常十分呼吸、止为战疏通等),日间粗力与社会功能受效用的程度,午戚情况,日间用药情况战自我感受.2.量表测评:包罗自评与他评得眠相闭测评量表:(1)ESs;(2)得眠宽沉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nty Index.ISI);(3)PSQI;(4)Beck抑郁量表;(5)状态特量焦慢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6)疲倦宽沉程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7)死计品量问卷(SF-36);(8)睡眠疑奉战做风问卷(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Sleep Questionnaire).3.客瞅评估:与健壮人相比,得眠患者由于神经情绪大概认知止为圆里的改变,对付睡眠情景的自我评估更简单出现偏偏好.需要时需采与客瞅评估脚法举止甄别.整夜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主要用于睡眠障碍的评估战鉴别诊疗.对付缓性得眠患者鉴别诊疗时不妨举止PSG评估.多次睡眠潜伏期考查(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用于收火性睡病战El问睡眠太过(EDS)等徐病的诊疗与鉴别诊疗.体动记录仪(actigraph)不妨正在无PSG监测条件时动做代替脚法评估患者夜间总睡眠时间战睡眠模式.神经功能影像教为得眠的诊疗战鉴别诊疗启拓崭新的范围,囿于设备下贵,正在临床考查中尚无法推广.(二)诊疗得眠的诊疗必须切合以下条件:1.存留以下症状之一:进睡艰易、睡眠保护障碍、早醉、睡眠品量下落大概凡是睡眠朝醉后无回复感(non-restorativesleep).2.正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切合睡眠的情况下仍旧出现上述症状.3.患者主诉起码下述1种与睡眠相闭的日间功能益伤:(1)疲倦大概齐身不适;(2)注意力、注意保护本收大概影象力减退;(3)教习、处事战(大概)社接本收下落;(4)情绪动摇大概易激惹;(5)日间思睡;(6)兴趣、粗力减退;(7)处事大概驾驶历程中过得倾背减少;(8)紧张、头痛、头晕,大概与睡眠缺得有闭的其余躯体症状;(9)对付睡眠太过闭注.四、得眠的治疗(一)总体目标尽大概粗确病果,达到以下脚法:(I)革新睡眠品量战(大概)减少灵验睡眠时间;(2)回复社会功能,普及患者的死计品量;(3)缩小大概与消与得眠相闭的躯体徐病大概与躯体徐病共病的危害;(4)预防药物搞预戴去的反里效力.(二)搞预办法得眠的搞预步伐主要包罗药物治疗战非药物治疗.对付于慢性得眠患者宜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对付于亚慢性大概缓性得眠患者,无论是本收仍旧继收,正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共时应当辅帮以情绪止为治疗,纵然是那些已经少暂服用镇定催眠药物的得眠患者亦是如许.针对付得眠的灵验情绪止为治疗要收主假如认知止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for insomnia,CBT-I).暂时围内不妨进止情绪止为治疗的博业资材相对付匮累,具备那圆里等业天分认证的人员已几,简朴采与CBT-I也会里临逆从性问题,所以药物搞预仍旧吞噬得眠治疗的主宰职位.除情绪止为治疗除中的其余非药物治疗,如饮食疗法、芳香疗法、推拿、逆势疗法、光照疗法等,均缺累令人疑服的大样本对付照钻研.保守中医教治疗得眠的履历少暂,然而囿于特殊的个体化医教模式,易以用新颖循证医教模式举止评估.应强调睡眠健壮培养的要害性,即正在修坐良佳睡眠卫死习惯的前提上,启展情绪止为治疗、药物治疗战保守医教治疗.(三)得眠的药物治疗纵然具备催眠效用的药物种类繁琐,然而其中大普遍药物的主要用途本去不是治疗得眠.暂时临床治疗得眠的药物主要包罗苯二氮革类受体激动剂(benzodiazepine receptoragonists,BZRAs)、褪黑素受体激动刺战具备催眠效验的抗抑郁药物.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推明)、褪黑素以及缬草提与物虽然具备催眠效用,然而是现有的临床钻研凭证有限,不宜动做得眠惯例用药.酒粗(乙醇)不克不迭用于治疗得眠.1.BZRAs:分为保守的苯二氮革类药物(benzodiazepinedrugs,BZDs)战新式非苯二氮革类药物(nonbenzodiazepinedrugs,non-BZDs).BZDs于20世纪60年代启初使用.可非采用性激动Y氨基丁酸受体A(GABA A)上分歧的a亚基,具备镇定、抗焦慢、肌紧战抗惊厥效用.20世纪80年代启初,以唑吡坦(zolpidem)为代表的non-BZDs先后应用于得眠的临床治疗.由于它们对付GABA A上的al亚基更具采用性,主要收挥催眠效用.(1)BZDs:种类较多,如艾司唑仑(estazolam)、氟西泮(flurazepam)、夸二泮(qllllzepam)、替马西泮(temazepam)、三唑仑(triazolam)、阿普唑仑(alprazolam)、氯氮革(ehlordiazepoxide)、天西泮(diazepam)、劳推二泮(lorazepam)、咪哒唑仑(midazolam),前5种药物获好国FDA担当用于得眠的治疗.需要注意,正在海内三唑仑属一类粗神药品管造,不推荐用于得眠的治疗.其余所列BZDs均纳进二类粗神药品管造.那些BZDs不妨支缩得眠者的睡眠潜伏期、减少总睡眠时间,不良反应包罗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减退、跌倒、认知功能减退等.老年患者应用时尤须注意药物的肌紧效用战跌倒危害.使用中短效BZDs治疗得眠时有大概引起反跳性得眠.持绝使用BZDs后,正在停药时大概会出现戒断症状.对付于有物量滥用史的得眠患者需要思量到潜正在的药物滥用危害.BZDs禁用于妊娠大概泌乳期的妇女、肝肾功能益伤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概括征患者以及沉度通气功能缺益者.(2)non-BZDs:包罗唑吡坦、唑吡坦控释剂(zolpidem—CR)、佐匹克隆(zopiclone)、左佐匹克隆(eszopiclone)战扎去普隆(zaleplon),具备与BZDs类似的催眠疗效.由于non-BZDs半衰期短.次日残存效力被最大程度天落矮,普遍不爆收心间困倦,爆收药物依好的危害较保守BZDs矮.治疗得眠仄安、灵验,少暂使用无隐著药物不良反应,然而有大概会正在突然停药后爆收一过性的得眠反弹.部分BZRAs药物仄安性评估睹表l.2.褪黑素战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褪黑素介进安排睡眠-觉醉周期,不妨革新时好变更引起的症状、睡眠时相延缓概括征战昼夜节律得蒯性睡眠障碍,然而由于临床应用尚无普遍性论断.故不修议将褪黑素动做催眠药物去使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包罗雷好我通(ramelteon)、特斯好我通(Ⅲ期临床中,tasimelteon)、阿戈好推汀(agomelatine)等.雷好我通是暂时临床使用的褪黑素受体MTl战MT2激动剂,可支缩睡眠潜伏期、普及睡眠效用、减少总睡眠时间,可用于治疗以进睡斟易为主诉的得眠以及昼夜节律仄衡性睡眠障碍.别的,雷好我通对付于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的得眠患者仄安灵验.由于不药物依好性,也不会爆收戒断症状,故已获准少暂治疗得眠.阿戈好推汀既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也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果此具备抗抑郁战催眠单沉效用,不妨革新抑郁障碍相闭的得眠,支缩睡眠潜伏期.减少睡眠连绝性.与BZDs药物分歧,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不妨动做不克不迭耐受前述催眠药物患者以及已经爆收药物依好患者的代替治疗.3.抗抑郁药物:部分抗抑郁药具备催眠镇定效用,正在得眠伴伴抑郁、焦慢心境时应用较为灵验.(1)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不妨支缩睡眠潜伏期、缩小睡眠中觉醉、减少睡眠时间、普及睡眠效用,然而其共时缩小缓波睡眠,分歧程度缩小REM睡眠,且不良反应多,如抗胆碱能效用引起的心搞、心率加快、排尿艰易等.果此,不动做得眠的尾选药物.小剂量的多塞仄(3-6 mg/d)果有博一性抗组胺体造不妨革新成年战老年缓性得眠患者的睡眠情景.具备临床耐受性良佳.无戒断效力的特性,连年去海中已动做得眠治疗的推荐药物之一.(2)采用性5-羟色胺再摄与压造刺(SSRIs):虽无粗确催眠效用,然而不妨通过治疗抑郁战焦慢障碍而革新得眠症状.部分SSRIs延少睡眠潜伏期,减少睡眠中的觉醉,缩小睡眠时间战睡眠效用,缩小缓波睡眠,大概减少周期性肢体疏通战NREM睡眠期的眼活动.某些患者正在服用时以至大概加沉其得眠症状,果此,普遍修议SSRIs正在黑日服用.(3)5-羟色胺战去甲肾上腺素再摄与压造剂(SNRIs):包罗文推法新战度洛丙汀.果可治疗抑郁战焦慢状态而革新得眠.缺累之处险些与SSRIs相共.(4)其余抗抑郁药物:小剂量米氮仄(15-30 mg/d)能缓解得眠症状;小剂量直唑酮(25-100 mg/d)具备镇定效验,不妨用于治疗得眠战催眠药物停药后的得眠反弹.(5)抗抑郁药物与BZRAs共同应用:缓性得眠常与抑郁症状共时存留,正在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启初阶段,共时共同使用短效BZRAs有益于尽量革新得眠症状,普及患者逆从性.比圆,唑吡坦战部分SSRIs(帕罗西汀等)联用不妨赶快缓解得眠症状,普及死计品量,共时协共革新抑郁战焦慢症状.时常使用得眠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战主要切合证拜睹表2.4.药物治疗的简直修议:药物治疗的闭键正在于掌控获益与危害的仄稳.正在采用搞预药物时需要思量症状的针对付性、既往用药反应、患者普遍情景、目前用药的相互效用、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现患的其余徐病.正在按照治疗准则的共时还需兼瞅个体化准则.(1)给药办法:BZRAs普遍正在夜间睡前给药,每早服用1次,称之为药物连绝治疗.对付于缓性得眠患者,从仄安角度战服药的逆从性圆里思量.提议non-BZDs药物间歇治疗,即每周采用数早服药而不是连绝每早用药.间歇治疗简直隔断的频次尚无定论,推荐间歇给药的频次为每周3—5次.至于简直哪一早给药更符合,应由患者根据睡眠需要“按需”服用(Ⅱ级推荐).“按需”的简直计划可参照如下尺度:①预期进睡艰易时:于上床睡眠前5~10 min服用;②根据夜间睡眠的需要:于上床后30 min仍不克不迭人睡时服用;③夜间醉去无法再次进睡,且距预期起床时间大于5 h,不妨服用(仅切合使用短半衰期药物);④根据黑日活动的需要(次日有要害处事大概工做时),于睡前服用.具备催眠效用的抗抑郁药物战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于睡前服用.由于药理教体造分歧,抗抑郁剂普遍不采与间歇给药大概按需用药的办法.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是可不妨间歇给药大概按需服用有待进一步钻研.(2)疗程:得眠的药物治疗时程不粗确确定,应根据患者情况安排剂量战保护时间.小于4周的药物搞预可采用连绝治疗,超出4周的药物搞预需沉新评估,需要时变动搞预规划大概者根据患者睡眠革新情景适时采与间歇治疗(Ⅱ级推荐).(3)变动药物:换药指征包罗①推荐的治疗剂量无效;②爆收耐受性;③不良反应宽沉;④与治疗其余徐病的药物有相互效用;⑤使用超出6个月;⑥下危人群(有成瘾史的患者).换药的采用拜睹序贯治疗规划.(4)末止治疗:当患者感觉不妨自我统造睡眠时,可思量渐渐停药.如得眠与其余徐病(如抑郁障碍等)大概死计事变相闭,当病果去除后,也应试虑停用镇定催眠药物.推荐的停药准则:①预防突然末止药物治疗,缩小得眠反弹(Ⅱ级推荐);②停药应逐步减停,偶我需要数周至数月,如正在停药历程中出现宽沉大概持绝的粗神症状,应付于患者举止沉新评估(Ⅱ级推荐);③时常使用的减量要收为逐步缩小夜间用药量战(大概)变动连绝治疗为间歇治疗(Ⅲ级推荐).(5)药物治疗无效时的处理:部分得眠患者对付药物治疗反应有限,大概者是仅能赢得一过性睡眠革新.别的,一些得眠患者共时罹患多种徐病,多种药物共时应用存留药物接互反应,搞扰治疗效验.当典型的药物治疗无法赢得谦意效验时,推荐将认知止为搞预动做增加大概代替的治疗脚法(I级推荐).(6)推荐的得眠药物治疗战术(⑤-⑧可视为序贯规划):①得眠继收于大概伴收于其余徐病时,应共时治疗本收大概伴收徐病;②药物治疗的共时应当帮闲患者修坐健壮的睡眠习惯;③药物治疗启初后应监测并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少暂、易治性得眠应正在博科医死指挥下用药;④如具备条件,应正在药物搞预的共时举止认知止为治疗(I 级推荐);⑤本收性得眠尾选短效BZRAs,如唑吡坦、佐旺克隆、左佐匹克隆战扎去普隆(Ⅱ级推荐);⑥如尾选药物无效大概无法逆从,调换为另一种短,中效的BZRAs大概者褪黑素受体激动剂(Ⅱ级推荐);⑦增加具备镇定效用的抗抑郁药物(如多寨仄、直唑酮、米氮仄大概帕罗西汀等),更加适用于伴伴焦慢战抑郁症状的得眠患者(Ⅱ级推荐);⑧BZRAs大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不妨与抗抑郁剂共同应用(Ⅱ级推荐);⑨老年患者推荐应用non-BzD8药物大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Ⅱ级推荐);④抗组胺药物、抗过敏药物以及其余辅帮睡眠的非处圆药不宜用于缓性得眠的治疗;⑩对付于少暂应用镇定催眠药物的缓性得眠患者,不提议药物连绝治疗,修议采与间歇治疗大概按需治疗的服药办法(睹下文),共时修议每4周举止1次评估(Ⅲ级推荐).5.特殊典型得眠患者的药物治疗:(1)老年患者:老年得眠患者尾选非药物治疗脚法,如睡眠卫死培养,更加强调担当CBT-I(I级推荐).当针对付本收徐病的治疗不克不迭缓解得眠症状大概者无法逆从非药物治疗时,不妨思量药物治疗.老年得眠患者推荐使用non-BZDs大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Ⅱ级推荐).必须使用BZDs药物时需审慎.若爆收共济仄衡、意识朦胧、反常疏通、幻觉、呼吸压造时需坐时停药并妥擅处理,共时需注意服用BZDs引起的肌张力落矮有大概爆收跌倒等不料伤害.老年患者的药物治疗剂量应从最小灵验剂量启初,近期应用大概采与间歇疗法,不主张大剂量给药,用药历程中需稀切瞅察药物不良反应.(2)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妊娠期妇女使用镇定催眠药物的仄安性缺累资料,由于唑吡坦正在动物真验中不致畸效用,需要时不妨近期服用(IV级推荐).哺乳期应用镇定催眠药物以及抗抑郁剂需审慎,预防药物通过乳汁效用婴女,推荐采与非药物搞预脚法治疗得眠(I级推荐).(3)围绝经期战绝经期患者:对付于周绝经期战绝经期的得眠妇女,应最先鉴别战处理此年龄组中效用睡眠的罕睹徐病,如抑郁障碍、焦慢障碍战睡眠呼吸暂停概括征等,依据症状战激素火仄赋予需要的激素代替治疗,此部分患者的得眠症状处理与一般成人相共.(4)伴随呼吸系统徐病患者:BZDs由于其呼吸压造等不良反应,缓性阻塞性肺病(COPD)、睡眠呼吸暂停矮通气概括征患者中慎用.Non-BZDs受体采用性强,次朝残存效用爆收率矮,使用唑吡坦战佐匹克隆治疗宁静期的沉、中兴COPD的得眠患者尚已创造有呼吸功能不亟反应的报导,然而扎去普隆对付伴呼吸系统徐病得眠患者的疗效尚已决定.老年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不妨得眠为主诉,搀杂性睡眠呼吸混治(complex sleep apnea)者删加,单用唑吡坦等短效促眠药物不妨缩小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爆收,正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共时应用可普及适合性,缩小诱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的大概.对付下碳酸血症明隐的COPD慢性加蕈期、节造性通气功能障碍得代偿期的患者禁用BZDs,需要时可正在板滞通气支援(有创大概无创)的共时应用并稀切监护.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好我通可用于治疗睡眠呼吸障碍合并得眠的患者,然而需要进一步的钻研.(5)共病粗神障碍患者:粗神障碍患者中常存留得眠症状,该当由粗神科执业医师按博科准则治疗战统造本收病,共时治疗得眠症状.抑郁障碍常与得眠共病,不可孤坐治疗免得加进恶性循环的逆境,推荐的推拢治疗要收包罗:①CBT-I治疗得眠的共时应东西备催眠效用的抗抑郁刺(如多塞仄、阿米替林、米氮仄大概帕罗西汀等);②抗抑郁剂(单药大概推拢)加镇定催眠药物(如non-BZDs药物大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III级推荐).需要注意抗抑郁药物战催眠药物的使用有大概加沉睡眠呼吸暂停概括征战周期性腿动.焦慢障碍患者存留得眠时,以抗焦慢药物为主,需要时正在睡前加用镇定催眠药物.粗神团结症患者存留得眠时,应采用抗粗神病药物治疗为主,需要情况下可辅以镇定催眠药物治疗得眠.(四)得眠的情绪止为治疗情绪止为治疗的真量是改变患者的疑奉系统.收挥其自我效能,从而革新得眠症状.要完毕那一目标.时常需要博业医师的介进.情绪止为治疗对付于成人本收性得眠战继收性得眠具备良佳效验.常常包罗睡眠卫死培养、刺激统造疗法、睡眠节造疗法、认知治疗战紧张疗法.那些要收大概独力、大概推拢用于成人本收性大概继收性得眠的治疗.1.睡眠卫死培养:大部分得眠患者存留不良睡眠习惯.益伤仄常的睡眠模式,产死对付睡眠的过得观念,从而引导得眠.睡眠卫死培养主假如帮闲得眠患者认识不良睡眠习惯正在得眠的爆收与死少中的要害效用,分解觅找产死不良睡眠习惯的本果,修坐良佳的睡眠习惯.普遍去道,睡眠卫死培养需要与其余情绪止为治疗要收共时举止.不推荐将睡眠卫死培养动做孤坐的搞预办法举止.睡眠卫死培养的真量包罗:(1)睡前数小时(普遍下午4面以去)预防使用镇静性物量(咖啡、浓茶大概吸烟等);(2)睡前不要饮酒,酒粗可搞扰睡眠;(3)逆序的体育锻炼,然而睡前应预防剧烈疏通;(4)睡前不要大吃大喝大概进食阻挡易消化的食物;(5)睡前起码1 h内不搞简单引起镇静的脑力处事大概瞅瞅简单引起镇静的书籍籍战影视节目;(6)卧室环境应宁静、恬静,光芒及温度相宜;(7)脆持逆序的做息时间.2.紧张疗法:应激、紧张战焦慢是诱收得眠的罕睹果素.搁紧治疗不妨缓解上述果素戴去的不良效力,果此是治疗得眠最时常使用的非药物疗法.其脚法是落矮卧床时的警觉性及缩小夜间觉醉.缩小觉醉战促进夜问睡眠的本收锻炼包罗渐进性肌肉搁紧、指挥性设念战背式呼吸锻炼.患者计划举止紧张锻炼后应脆持每天锻炼2—3次,环境央供整净、宁静,初期应正在博业人员指挥下举止.紧张疗法可动做独力的搞预步伐用于得眠治疗(I级推荐).3.刺激统造疗法:刺激统造疗法是一套革新睡眠环境与睡眠倾背(睡意)之间相互效用的止为搞预步伐,回复卧床动做诱导睡眠旗号的功能.使患者易于进睡.沉修睡眠.觉醉死物节律.刺激统造疗法可动做独力的搞预步伐应用(I级推荐).简直真量:(1)惟有正在有睡意时才上床;(2)如果卧床20。

发作性睡病怎么治疗

发作性睡病怎么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发作性睡病怎么治疗
导语: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睡眠障碍,这种疾病的主要特点就是伴随异常睡眠倾向,和正常人睡眠情况不同。

发作性睡病在白天会出现过度嗜睡症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睡眠障碍,这种疾病的主要特点就是伴随异常睡眠倾向,和正常人睡眠情况不同。

发作性睡病在白天会出现过度嗜睡症状。

至于发作性睡病怎么治疗,中医治疗效果不错。

(一)心脾两虚
1. 症状嗜睡,睡前多眼花幻影,神疲心悸,面色不华,苔薄白,脉细弱。

2 .治法补益心脾。

3 .方药归脾汤加减。

若腹胀、脘闷、纳差、舌苔腻者,加茯苓、藿香、厚朴以芳香化湿,健脾行气;睡前眼花幻影较多因心阴不足者,加麦冬、玉竹、北沙参。

(二)脾气虚弱
1 .症状整日昏昏欲睡,面色萎黄,神倦肢怠,失眠多梦,心悸气短,健忘易惊,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2 .治法补益气血,荣脑醒神。

3 .方药养心汤加减
如水饮内停,心悸怔忡者,加猪苓、槟榔、泽泻;整日昏睡不醒者,加苏合香、石菖蒲、益智仁以开窍醒神。

(三)肾阳不足
1 .症状嗜睡发作,或昏昏欲寐,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小便清长,夜尿频数,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微弱。

2 .治法温补肾阳。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药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研究概况

中医药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研究概况

病 方面 有优 势 ,作者 查 阅数据 库 ,以 巾医治 法为 主线 ,现在 将
近 年来 的研 究进展综 述 如下 。

1 健 脾 祛 湿
王 海 松 口 以温 针 灸结 合 半 夏 白术 天麻 汤 治疗 发 作 性 睡
病 ,温 针灸 取 穴位通 里 、大钟 、心俞 、脾俞 。方 药为半 夏 9g,天 麻 6g,茯 苓 6g,橘 红 6g,白术 12g,甘草 6g,生 姜 3g,大枣 5g, 如 果 痰 湿 偏 盛 加 泽 泻 、桂 枝 ;如 果 肝 阳上 亢 ,加 钩 藤 、珍 珠 母 、
orexin是 下丘 脑 神经 元 细胞 产 生 的神 经肽 ,在 协调 睡 眠 一觉
醒 周期 方 面 有重 要 作用 ,已知有 orexin—A和 orexin—B两 种 ,
以 orexin—B与本 病 的关 系密 切 l。有 实验 表 明 ,orexin基 因
缺 失 小 鼠IqJ现 发 作 性 睡病 样 睡 眠 障碍 。 巾 医 巾药在 治 疗 该
杨 晓 斌 l6 治 疗 发作 性 睡病 ,中医辨 证 属 痰 湿 困 阻 ,脾 虚 失运 ,心 神 困顿之 多寐 ,治 宜化 痰燥 湿 ,健 脾助 化 ,开 窍醒 神 。 组方 :陈皮 10g,制 半夏 15g,胆南 星 lOg,菖蒲 1Og,郁 金 1Og, 苍术 10g,木香 6g,苏条 参 15g,白术 10g,茯苓 15g,甘草 6g, 桂枝 10g,砂 6g,烧 神 曲 10g,炒 麦 芽 10g。每 13煎 服 1剂 。
代赭 石 。对照组 为苯 丙胺 。15天为一 个疗 程 。结果 治愈 12例 , 好转 20例 。未 愈 I例 ,总有效 率 为 96.97%。
逯 俭 治 疗发 作性 睡 病证 属湿 困脾 阳 ,湿郁 化热 。治 用 健 巾化 湿 ,佐 以清 热法 。药用 :苍术 12g,藿香 10g,芦 根 15g, 陈 皮 10g,佩 兰 10g,泽 泻 10g,厚朴 6g,茯 苓 15g,桂 枝 6g,黄 芩 6g,车前 子 12g,生枣 仁 12g,3剂水煎 服 。穴用 巾脘 (补 )、 脾 俞 (双 补 )、足i 里 (双 补 )、阴陵 泉 (双 泻 )丰 隆 (双 泻 ), 巾药 每 日一 剂 ,针 刺每 日一 次 ,留 针 20分 钟 。治疗 20多天 , 2年 未复 发 。

发作性睡病与医生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

发作性睡病与医生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

病因和影响
病因: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 影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 症状:白天过度嗜睡、猝倒、睡眠瘫痪等 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心理治疗等
诊断标准
症状:白天过度嗜睡、猝 倒、睡眠瘫痪、睡眠幻觉

持续时间:症状持续至少 3个月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 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如睡眠呼吸暂停、抑郁症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 作息、合理饮食等
定期复查,监测治疗效果,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和日常管理
预防措施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 咖啡、茶、可乐等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 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紧张、焦虑等情绪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 质,增强免疫力
日常管理技巧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 累
医生专长:选择 擅长治疗发作性
睡病的医生
医生口碑:参考 其他患者的评价
和推荐
医生沟通能力: 选择能够耐心倾 听患者需求,易
于沟通的医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详细讨论病情
患者的工作和学习情况 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作息习惯 发作性睡病的症状和影响
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变化
患者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 情况

诊断测试:通过多导睡眠 图(PSG)、多次睡眠潜 伏 期 试 验 ( M S LT ) 等 专
业测试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使用中 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如莫达非尼等,以 改善白天过度嗜睡 症状。
行为治疗:调整作 息时间,避免长时 间连续工作,适当 进行体育锻炼,增 强身体素质。
心理治疗:进行心 理疏导,减轻心理 压力,保持乐观积 极的心态。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眠疾病主要注重调节患者脏腑阴阳平衡,从患者体质入手,进行整体调理。

中医辩证治疗,以醒脑开窍、利湿祛痰、镇心醒眠、温补脾肾为主,能有效治疗患者疾病。

醒脑开窍为主:方中半夏、茯苓、桂枝、苍术、干姜、淫羊霍温阳醒脾,健脾化湿;藿香、石营蒲、草豆蔻芳香化浊,开窍醒神;杏仁、厚朴、茯苓分别开启、宣传、引导,使三焦气机畅通,湿邪得化。

各种药物共用,清阳升,浊阴降,脾醒神清。

民间民间处方:附子12g,干姜9g,细辛6g,五味子9g,石菖蒲9g,益智仁9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陈皮9g,制半夏9g,仙茅9g,升麻6g,甘草3g,水煎服。

还有一种醒脑解眠汤,方为:冰片0.3g冲服,益智仁12g,葛根10g,川芎10g,远志10g,茯苓15g,红花5g,薄荷3g,升麻6g,水煎服。

利湿涤痰为主:涤痰汤,方为:胆南星20g,党参20g,大枣20g,白术12g,半夏10g,酸枣仁15g,远志10g,陈皮10g,枳实10g,生姜3片。

镇心醒睡为主:镇心醒睡益智方:远志15g,益智仁12g,石菖蒲10g,水煎服。

温补脾肾为主:中医以温补脾肾为基础治疗发作性睡眠:熟地黄30g,菟丝子15g,鹿角胶10g(关化),炮附子10g(先煎),桂枝10g,炒白术15g,茯苓30g,炒山药15g,肉豆蔻6g,陈皮log石菖蒲15g,郁金15g,升麻6g。

每日1剂。

加减:痰湿困脾加薏苡仁30g、清半夏12g、防风log以化湿醒脾,久病气血亏虚加当归12g、黄芪30g、龙眼肉log,为益气养血,痰湿郁久化热炮附子、桂枝均改为6g,加青篙15g、炒桅子12g、黄芩12g为了清除痰热,病久人络加川芎12g、丹参30g活血通络。

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分 为 虚 实 两 端 , 为本 虚 标 实 、 实 夹 杂 之 证 ; 医药 治 疗 多 常 虚 中
采 用 药 物 疗 法 、 灸 治疗 等 , 具 有 一定 疗效 , 尚缺 乏 大样 针 虽 但 本 、 中心 的研 究 , 证 及 治 疗 尚 无 统 一 的 认 识 及 标 准 。 近 多 辨
中医 研 究
21 0 2年 2月 第 2 5卷 第 2期
T M R sFbur 2 1 o.5N . C e. era 0 2V 12 o2 y
・ 7‘ 7
文 章 编 号 :0 1— 9 0 2 1 ) 2— 0 7— 3 10 6 1 (0 2 0 07 0

综 述

睡 ” “ 卧 ” “ 眠 ” 称 。 中 医 学 对 于 睡 眠 的 认 识 和 理 论 、多 、善 之 是建立在《 内经 》 四时 五 脏 阴 阳” 础 之 上 的 。结 合 古 代 医 “ 基
籍 及 现 代 医 家 的认 识 , 将 该 病 病 因病 机 概 括 为 以下 几 点 。 可
2 12 健 脾 升 清 , 湿 开 窍 .. 化
“ 阳气 不 足 、 阴气 有 余 , 先 补 阳 , 后 泻 阴 ” 原 则 , 愈 发 当 而 为 治 作性 睡病 1例 。 慈 勤 仁 等 采 用 针 刺 治 疗 发 作 性 睡 病 1 8 例 , 穴取风池 、 府 、 柱 、 沟 、 堂 、 主 风 天 水 印 内关 、 星 , 以 辨 上 辅 证 取 穴 , 效 显 著 , 期 疗 效 巩 固 。 赵 因 等 指 出 , 脉 在 疗 远 督
发作 性 睡病 的 发生 发展 过程 中具 有重 要 地 位 , 证 时 应 通 过 临 调理 督 脉来 治疗 该 病 。朱 慧 明 等 以 电 针 “ 脉 十 三 针 ” 督 与

最新: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更新解读

最新: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更新解读

最新: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更新解读摘要《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作为我国的第2版发作性睡病指南,其内容相较于2015版指南在中国发作性睡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量表评估与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重要更新,文中将就上述更新内容进行重点介绍。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以日间过度思睡(excessivedaytimes1eepiness,EDS)、猝倒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罕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为提高临床医生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指导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与治疗,我国首部《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优1]于2015年发布。

实际上,由于公众对于该疾病的认识不足,加之临床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发作性睡病患者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长达8~22年[2,3],同时既往的治疗药物多为精神管制类药物,为治疗带来诸多不便。

近年来,国际上对发作性睡病的研究和药物研发已有新的进展,基于此,在2015年版指南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发作性睡病的诊疗现状并结合国内外前沿研究进展和临床可得的新治疗手段,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及相关领域专家更新的《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4]于2023年5月8日重磅发布。

新指南相较于旧版指南更为系统、清晰、详细地介绍了本病的流行病学及诊疗相关进展,为发作性睡病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5,6,7,8,9,10]o一、更新流行病学数据,掌握最新流行状态发作性睡病是全球公认的罕见疾病,已在全球多个地区如美国和欧洲部分家)被认定为罕见病。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球各地区发作性睡病患病率为0.00023%~0.05%,中国台湾地区患病率为0.0129%o而中国大陆暂无系统性、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

期待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探索以完善我国发作性睡病的流行病学数据。

二、详细介绍发病机制,增加疾病深入理解近几年随着研究者的积极探索和相关证据的积累,对于疾病机制的了解也更为深入,故新版指南相较于2015版指南就遗传、自身免疫、感染以及神经环路变化等机制与发作性睡病发生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 治疗指南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 治疗指南

流行病学
• 现患率:采用相对严格的标准,2003年在北京市进行的随机抽样调 查中,普通成人失眠症患病率为9.2%。2006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显 示,中国成人有失眠症状者高达57%。 • 自然病程:成人失眠持续率为30%-60%,提示失眠的病程具有持续 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失眠具有一定自然缓解性,病程呈现波动性。
病理机制和假说
• 过度觉醒假说:该假说认为失眠是一种过度觉醒。这种过度觉醒横 跨24小时的日周期。 • 3P假说:3P指易感因素、促发因素、维持因素。该假说认为失眠 的发生和维持是由3P因素累计超过了发病阈值所致。
临床评估
• 临床大体评估:1、主诉:就诊希望解决的睡眠问题。核心信息包 括失眠的具体特点、日间症状及其基本表现和持续时间。2、睡前 状况:3、睡眠-觉醒节律:4、夜间症状:5、日间活动和功能:6、 其他病史:7、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精神检查:8、家族史。 • 主观测评:睡眠日记;量表评估 • 客观测评:1、多导睡眠图;2、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3、体动记 录检查。并非失眠的常规检查。合并其他睡眠疾病、诊断不明、顽 固而难治性的失眠、有暴力行为时应考虑这些辅助方法。
药物治疗
• 药物治疗的次序: • 短、中效的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BzRAs)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如雷美替胺); • 其他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 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如曲唑酮、米氮平、氟伏沙明、多塞 平),尤其适用于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的失眠患者; • 联合使用BzRAs和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 • 处方药如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不作为首选药物使用; • 巴比妥类药物、水合氯醛、抗组胺药等临床上不推荐使用; • 食欲素受体拮抗剂中的苏沃雷生已被FDA批准用于失眠的治疗。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神志病科 多寐病(发作性睡眠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神志病科 多寐病(发作性睡眠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多寐病(发作性睡眠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以精神疲倦、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复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3年),结合2005年颁布的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二版(ICSD-2)诊断标准。

1)有猝倒的发作性睡眠病(1)主诉日间过度嗜睡,几乎每天发生,至少持续3个月。

(2)有猝倒史,猝倒被定义为由情感诱发的突然发作的一过性肌张力丧失。

(3)诊断应尽可能经过MSLT及随后的夜间多导睡眠检测证实。

MSLT的平均睡眠潜伏期≤8分钟,且经过充足的睡眠(至少6个小时)后,次日MSLT可见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睡眠始发的REM睡眠(SOREMP)。

或者脑脊液的下丘脑分泌素(hypocretin-1)≤110 pg/ml或正常值的1/3。

(4)嗜睡难以通过其他睡眠障碍、精神神经疾病、药物滥用或依赖来解释。

2)不伴猝倒的发作性睡眠病(1)诉日间过度嗜睡,几乎每天发生,至少持续3个月。

(2)不伴猝倒发作或仅有可疑或不典型的发作。

(3)诊断应尽可能经过MSLT及随后的夜间多导睡眠检测证实。

MSLT的平均睡眠潜伏期≤8分钟,且经过充足的睡眠(至少6个小时)后,次日MSLT可见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睡眠始发的REM睡眠(SOREMP)。

(4)嗜睡难以通过其他睡眠障碍、精神神经疾病、药物滥用或依赖来解释。

3)继发性发作性睡眠病(1)诉日间过度嗜睡,几乎每天发生,至少持续3个月。

(2)观察到下述一项:①明确的猝倒史,猝倒被定义为由情感诱发的突然发作的一过性肌张力丧失。

②若无猝倒或发作不典型,则夜间多导睡眠检测及随后的MSLT须证实:MSLT 的平均睡眠潜伏期≤8分钟,且经过充足的睡眠(至少6个小时)后,次日MSLT 可见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睡眠始发的REM睡眠(SOREMP)。

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PPT

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PPT

总结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生活 方式调整、心理治疗等
预后:发作性睡病通常无法 治愈,但通过治疗可以改善
症状
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 睡眠监测、实验室检查等
展望:未来可能通过基因治 疗、免疫治疗等方法改善发
作性睡病患者的预后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与技术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 通过编辑基因, 改变发作性睡 病的遗传因素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疗 相关疾病
护理建议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量饮酒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量饮酒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影像学检查
脑部CT扫描:检查脑部结构,发现病变 脑部MRI扫描:检查脑部结构,发现病变 脑部PET扫描:检查脑部功能,发现病变
脑部SPECT扫描:检查脑部功能,发现病 变
脑部DSA扫描:检查脑部血管,发现病变
脑部EEG检查:检查脑部电活动,发现病 变
其他辅助检查
睡眠监测:通过睡眠监测仪记录睡眠过程中的脑电波、呼吸、心率等数据, 分析睡眠质量
血液检查:检查血液中的激素水平,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以判 断是否存在内分泌紊乱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检查脑部结构是否异常,如脑肿瘤、脑梗塞 等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分析是否存在基因突变或遗传缺陷,如 PRKAR1A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发作性睡病。

《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问题,对个体和社会均构成严重负担。

国内外曾发表多项失眠相关诊断与治疗指南,但时间相对陈旧,涵盖人群和诊断与治疗方法相对有限。

中国睡眠研究会(CSRS)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国内睡眠医学领域专家成立指南制定专家组,以编制适合中国国情的临床实用的失眠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

专家组经过反复充分论证,结合临床经验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循证医学证据,历时1年,完成《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撰写。

指南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药剂师和心理学工作者,特别是睡眠医学领域人员提供规范化失眠障碍诊断与治疗框架,主要特点是:(1)基于最新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ICSD-3)标准。

(2)依据严格的循证医学证据。

(3)贴近临床实际,强调失眠障碍共病观点,提出失眠障碍的疗程主要基于临床症状,不再强调镇静催眠药的治疗时限。

(4)增加或丰富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女性和老年人失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5)强调认知行为疗法(CBT)在失眠障碍治疗中的地位,增加物理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本文拟对指南的编制过程和重点内容进行解析。

一、指南的编制1. 制定还是改编编制指南之初,首先考虑是“制定”全新指南,还是“改编”现有指南。

改编的前提是既往有一个或多个高质量指南。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国外指南是2008年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制定的《成人慢性失眠评价和管理临床指南》[以下简称AASM指南(2008)],并发表一系列临床研究,即针对失眠每项具体临床问题的指导性文献,因此,AASM指南(2008)是在持续性工作基础上形成的质量较高、临床实用性较强的指南。

最具代表性的国内指南是201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制定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与AASM指南(2008)相吻合。

此外,根据《指南研究和评估第2版(AGREE II)》,AASM指南(2008)严谨性和透明性均较高,因此将该指南作为改编范本,但仍需大幅度修订、更新和补充:(1)为回顾性文献报道,一项指南平均3.60年后内容陈旧,应予以更新。

中 国成人失眠诊断及治疗指南

中 国成人失眠诊断及治疗指南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国成人失眠诊断及治疗指南》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失眠成为了许多成年人面临的困扰。

睡眠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当失眠出现时,不仅会影响白天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长期下去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了解失眠的诊断标准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看如何诊断成人失眠。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成年人出现以下情况,就可能被诊断为失眠:入睡困难,躺在床上 30 分钟以上还无法入睡;睡眠维持困难,夜间醒来次数过多或者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早醒,比预期的起床时间提前醒来,并难以再次入睡;睡眠质量差,睡醒后感觉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仍然感到疲劳、困倦、情绪不佳等。

而且,这些睡眠问题每周至少出现 3 次,持续时间达到 3个月以上。

导致成人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

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是常见的因素,比如工作上的竞争、家庭关系的紧张等。

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引发失眠,像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晚上喝咖啡或茶、作息不规律等。

此外,环境因素如噪音、光线过强、温度不适等也会影响睡眠。

身体的健康问题,比如患有某些疾病如关节炎、哮喘、心血管疾病等,或者服用某些药物,都有可能导致失眠。

那么,面对失眠,我们有哪些治疗方法呢?心理治疗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帮助患者调整对睡眠的不正确认知和态度,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

比如,患者要避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建立床与睡眠之间的良好联系;设定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保持一致;限制白天的午睡时间,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

药物治疗也是常见的手段。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常见的治疗失眠的药物有苯二氮䓬类药物、非苯二氮䓬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入睡、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但药物治疗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比如依赖性、头晕、乏力等,所以不能长期依赖药物来解决失眠问题。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完整版)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问题,指难以入睡、早醒、睡眠质量差以及白天疲乏等症状。

根据ICSD-3的定义,失眠症可以分为原发性失眠症和继发性失眠症。

原发性失眠症指无明显诱因引起的长期失眠,而继发性失眠症则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引起的失眠。

二、失眠症的流行病学失眠症在成人中的患病率约为10%-15%,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失眠症。

失眠症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患病率更高。

此外,失眠症在心理疾病、慢性疾病和应激事件等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三、失眠症的影响失眠症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等意外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

此外,失眠症还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

第三部分失眠症的诊断一、诊断标准根据ICSD-3的定义,诊断原发性失眠症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存在睡眠障碍症状至少3个月;2)睡眠障碍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症状。

继发性失眠症的诊断则需要确定引起失眠症的原因。

二、评估工具评估失眠症需要使用合适的工具,包括睡眠日志、睡眠质量问卷、白天疲乏量表和焦虑抑郁量表等。

第四部分失眠症的治疗一、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睡眠保健教育、睡眠环境调整、物理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睡眠限制、睡眠压力管理和睡眠卫生教育等。

睡眠保健教育包括睡眠惯的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睡眠环境调整包括改善睡眠环境的噪音、光线和温度等。

物理治疗包括音乐疗法、温泉疗法和按摩等。

中医药治疗则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等。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催眠药和抗抑郁药等。

药物治疗应该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依赖和滥用药物。

三、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将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和依赖。

总之,本指南为临床医师、护理人员、药剂师和心理学家等提供了规范化的失眠诊疗框架,旨在提高失眠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轻失眠症对患者和社会的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睡眠障碍学组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的概念由法国医生Gélineau在1880年首次提出。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白天反复发作的无法遏制的睡眠、猝倒发作和夜间睡眠障碍。

发作性睡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下丘脑外侧区分泌素(hypocretin,Hcrt)神经元特异性丧失。

根据临床表现及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1(Hcrt-1)的含量,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 3rd edition, ICSD-3)将发作性睡病分为两型:(1)发作性睡病1型,即Hcrt缺乏综合征,既往称为猝倒型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with cataplexy),以脑脊液中Hcrt-1水平显著下降为重要指标;(2)发作性睡病2型,既往称为非猝倒型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without cataplexy),通常脑脊液中Hcrt-1水平无显著下降。

由于本病发作时患者的警觉性与肌张力下降,严重影响学习、生活与作业能力,常被误诊为癫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精神、心理障碍。

本病从发病到确诊一般经历2~10年。

现有证据表明多基因易患性、环境因素和免疫反应共同参与发作性睡病的发病机制。

为提高临床医生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指导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和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发作性睡病的3个主要临床表现为日间发作性过度睡眠、猝倒发作和夜间睡眠障碍。

此外,可伴有肥胖、性早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代谢综合征、嗅觉缺陷及心理障碍等。

1.日间过度睡眠(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EDS):绝大多数病例均有日间发作性过度睡眠,这是最重要的主诉。

EDS表现为:白天难以遏制的困倦或陷入睡眠;白天小睡可暂时缓解睡意,并可保持一段时间清醒;在单调、无刺激的环境中更容易入睡;一些患者可能在行走、吃饭、说话时突然睡眠发作,而呈现出一些无意识的行为或刻板动作;无论患者夜间睡眠时间长短,EDS每日均会发生;伴有注意力和精神运动警觉性的波动。

2.猝倒发作(cataplexy attacks):猝倒发作表现为清醒期突然发生的双侧骨骼肌肌张力下降而意识相对保留。

猝倒发作被认为是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s movement, REM)睡眠片段解离与插入的表现,是发作性睡病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型。

猝倒发作通常在EDS出现后1年内发生,罕见病例先出现猝倒发作。

猝倒发作通常由大笑、高兴等积极的情绪诱发。

负面情绪如愤怒、悲伤等也可能触发猝倒发作。

猝倒可仅表现为局部骨骼肌无力,如眼睑下垂、舌脱垂、面部松弛,甚至仅为视力模糊(眼肌受累),也可影响到颈部、上肢和下肢,引起头下垂、上肢下垂、膝盖弯曲、身体前倾,甚至跌倒等,呼吸肌通常不受累。

猝倒发作时间通常短暂(< 2="" min),可以迅速得到完全恢复。

猝倒发作频率从数月1次到每天数次不等。

有时强烈的情感刺激可能引发持续的猝倒发作,严重时可持续数小时,称为猝倒持续状态(status="">3.夜间睡眠障碍(nocturnal sleep disturbance):夜间睡眠障碍包括夜间睡眠中断、觉醒次数和时间增多、睡眠效率下降、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梦魇、异态睡眠及REM睡眠期行为障碍等。

其中最具特征性的是与梦境相关的入睡前幻觉(hypnagogic hallucinations)和睡眠瘫痪(sleep paralysis),发生于33%~80%的患者。

入睡前幻觉是发生于觉醒-睡眠转换期的梦境样体验,一般多为恐怖或不愉快的内容,也可发生在觉醒前,可发生于20%~65%的发作性睡病患者中。

通常为视觉或体感幻觉(如'灵魂出窍'感),也可表现为听觉、平衡觉或多种感觉复合形式的幻觉。

幻觉可伴随猝倒发生,也可发生于猝倒后或睡眠瘫痪时。

睡眠瘫痪是发生在入睡时或从睡眠向觉醒转换过程中,患者体验到运动不能的症状,此时患者虽然意识清醒,但无法自主运动或讲话,持续数十秒到数分钟,在有意识努力控制下或外界刺激(身体受到触碰)下可立即恢复正常。

睡眠瘫痪时常伴有呼吸困难的感觉和各种形式的幻觉,多为恐怖性体验。

(二)伴随疾病1.向心型肥胖:向心型肥胖在儿童及嗜睡症状严重的患者中更为常见,可在发病后1年内出现体重急剧增加。

其原因可能与Hcrt能神经介导的能量代谢障碍、食欲异常、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瘦素-生长素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2.性早熟:国外报道约17%的儿童期发病的发作性睡病患者伴有性早熟,国内报道比例为7.4%,其机制可能与Hcrt能神经障碍相关的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有关。

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发作性睡病人群中OSAS的患病率超过24.8%,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4.REM睡眠期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RBD在发作性睡病人群中发生率为36%~61%。

发作性睡病患者的RBD与非发作性睡病患者的RBD在临床表现方面不尽相同,且前者起病时间更早。

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发作性睡病相关的RBD表现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危险信号。

5.焦虑或抑郁:25%的发作性睡病患者有惊恐发作或社交恐惧等症状;18%~57%的发作性睡病患者伴有情绪抑郁、兴趣低下、快感缺乏。

导致发作性睡病患者焦虑或抑郁的主要原因包括日间睡眠过多、社会功能损害、认知缺陷等。

而焦虑、抑郁又常常加重患者的社会与家庭功能损害。

6.偏头痛:有报道称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患者中偏头痛发病率显著增高,为20%~45%,女性略多于男性。

二、诊断标准根据ICSD-3的分类标准,发作性睡病可分为发作性睡病1型和发作性睡病2型,具体诊断标准如下。

(一)发作性睡病1型的诊断标准发作性睡病1型需同时满足:(1)患者存在白天难以遏制的困倦和睡眠发作,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以上。

(2)满足以下1项或2项条件:①有猝倒发作(符合定义的基本特征)。

经过标准的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检查平均睡眠潜伏期≤8 min,且出现≥2次睡眠始发REM睡眠现象(sleep onset rapid eye movement periods,SOREMPs)。

推荐MSLT检查前进行夜间多导睡眠图(nocturnal Polysomnogram, nPSG)检查。

nPSG出现SOREMP可以替代1次白天MSLT中的SOREMP。

②免疫反应法(immunoreactivity)检测脑脊液中Hcrt-1浓度≤110 pg/ml或<正常参考值的1>幼儿期的发作性睡病可能表现为夜晚睡眠时间过长或白天打盹时间延长;如果临床强烈怀疑发作性睡病1型,但MSLT的诊断标准不能满足,推荐重复MSLT 检查;患者存在EDS和脑脊液Hcrt-1水平低下或难以检测时,即使不伴有猝倒发作,仍应诊断为发作性睡病1型。

(二)发作性睡病2型的诊断标准发作性睡病2型需同时满足:(1)患者存在白天难以遏制的困倦和睡眠发作,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以上;(2)标准MSLT检查平均睡眠潜伏期≤8 min,且出现≥2次SOREMPs,推荐MSLT检查前进行nPSG检查,nPSG出现SOREMP可以替代1次白天MSLT中的SOREMP;(3)无猝倒发作;(4)脑脊液中Hcrt-1浓度没有进行检测,或免疫反应法测量值>110 pg/ml或>正常参考值的1/3;(5)嗜睡症状和(或)MSLT结果无法用其他睡眠障碍如睡眠不足、OSAS、睡眠时相延迟障碍、药物使用或撤药所解释。

如果患者随后出现猝倒发作,应重新诊断为发作性睡病1型;如果诊断后,检测脑脊液中Hcrt-1浓度≤110 pg/ml或<正常参考值的1>三、实验室检查(一)神经电生理检查全面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睡眠实验室进行标准nPSG监测,并于次日白天行MSLT检查。

nPSG及MSLT对于诊断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是可选项(或选择进行脑脊液Hcrt-1含量测定);对于诊断非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是必需的。

此外,nPSG 对于夜间睡眠状况的评估和伴随疾病的诊断(如RBD、OSAS等)仍是必要的。

神经电生理检查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与临床医师监控,在技术上要求精确,以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的结果。

1.PSG监测:为保障PSG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建议停用以下药物:在睡眠监测前2周停用所有干扰睡眠的药物,或至少停药时间长达5倍药物及其具有活性代谢产物的半衰期。

监测前1周保持规律的睡眠-觉醒作息时间,应保证每晚7 h以上的卧床时间(儿童建议更长)。

发作性睡病nPSG特点主要表现为:入睡潜伏期缩短、出现SOREMP、入睡后觉醒增加、睡眠效率下降、微觉醒(arousal)次数增加、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增加、REM睡眠期眼动指数增高、REM睡眠期肌张力失弛缓以及非快速眼球运动(non-rapid eyes movement, NREM)1期睡眠增加、NREM 3期睡眠减少等。

2.MSLT:在MSLT检查前至少记录1周的体动记录仪(actigraphy)和睡眠日记,以排除睡眠不足、轮班工作和其他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

在MSLT前夜应该进行标准nPSG监测,以确保夜间睡眠时间大于7 h。

通常nPSG监测后次日白天进行4~5次小睡检查。

SOREMPs不仅见于发作性睡病,也可见于睡眠剥夺、OSAS 相关的睡眠障碍等。

MSLT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诊断,必要时需要重复MSLT 检查。

重复进行MSLT检查的指征包括:首次检查受药物、外部环境或研究条件的影响而得到阴性结果;临床怀疑发作性睡病,但之前的MSLT结果为阴性。

3.觉醒维持试验(maintenance of wakefulness test,MWT):MWT用于评估受试者在白天极少感觉刺激环境中保持觉醒的能力,此试验不是发作性睡病的诊断性试验。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AASM)推荐,当发作性睡病、OSAS、轮班工作等疾病或状态可能影响患者的日间觉醒能力、对患者或他人构成潜在威胁时,建议通过MWT评估其白天保持觉醒的能力,避免从事危险性职业,并且可以作为药物疗效或不良反应的评价指标。

(二)脑脊液Hcrt-1检测脑脊液中的Hcrt-1含量为发作性睡病1型的确诊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