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

合集下载

散文的表现手法

散文的表现手法

散文的表现手法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散文短小优美,生动有趣。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灌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等。

(1)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通过先贬低事物.....形象,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

(5) 联想。

运用联想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力求自然,合乎情理。

(6)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方法,本体与他体有主次之分。

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又叫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二是反衬,是用相反的事情来衬托。

(7)借景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8)虚实相生虚实相生: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散文的基本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散文的基本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1)悬念。

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

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

(2)照应。

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

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3)伏笔。

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4)衬托。

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5)渲染。

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反复、排比)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6)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7)想象。

它是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想象有两种,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曾体验过的事物的形象,叫再造想象;人们根据已有的形象和体验,设想出自己没有直接见过的形象,叫创造想象。

(8)联想。

它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的事物或事理的活动。

联想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A)相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另外事物的一种联想;B)相似联想,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特点(或外形相似,或精神相似)而产生的一种联想;C)相反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之相反的事物的联想;D)因果联想,是由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产生的联想。

悬念: 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感知作用。

照应: 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伏笔: 将对下文的内容作暗示,在相宜作呼应,使情节发展合理,主读者感到妙趣。

渲染: 突出气氛、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

象征: 引申事理,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高考语文散文表现手法讲解

高考语文散文表现手法讲解

高考语文散文表现手法讲解一、考点分析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主要模块之一,其中文学类文本分值最高,文学类文本中最高频的考点即散文,学会阅读散文,提升散文的理解欣赏能力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过程。

考查题型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分值在4-6分之间。

二、专题详解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散文中常见表现手法: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想象(联想)等。

1、象征手法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人以启迪。

练一练:①我家的瓷碗,已经很久没有换过了,它不甚惊艳,但看起来却很有家的味道。

沾过胖乎乎的饭粒,装过令人垂涎欲滴的黄焖鸡,挨过竹筷子的碰,受过铁调羹的敲,淋过柠檬味道的洗洁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家的碗敛藏了所有生活的味道。

②端起碗吃饭的时候,眼睛从碗的弧形边缘处打量着同桌吃饭的家人们,有的吃得慢条斯理,有的狼吞虎咽,有人嗜辣,有人爱甜,虽然形态各不相一,然而饭香氤氲,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都是幸福。

③七月的一天,新闻里播报了一起火车追尾事故,死亡惨重。

端着饭碗的我,浏览到相关信息时,忽然觉得饭菜难以下咽。

有多少正在家里守候儿女归来的父母在听到这则消息时,震惊地摔碎了手中的碗;有多少家庭从此都要空上一副碗筷出来,等待那个永远回不了家的人……碗中的饭在此时变得格外冰凉。

④餐桌对面的空饭碗里是否会有这样看不到的留言:我从远方赶来,特意坐了动车,只是为了能早一点看到你,握住你温暖的手,和你坐在一桌吃饭,相互对望,筷子会在夹菜时碰到一起,我想要尝尝你的手艺有没有进步,我的妻子。

然而抱歉,我无法归家,原本热乎乎的饭菜凉了又热,你还是等不到我,原本给我盛饭用的小白碗,如今是否接满了你的泪水?⑤碗筷坠地时破碎的声音中是否能追寻到这样触不到的思念:我放假第二天就跳上了火车,一学期没有见到您了,我想您包的茴香饺子想得要发疯,坐在动车上每过一座城市就给您发一条短信,我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我的妈妈。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1、淡竹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

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甚至动物。

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

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

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

散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散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散文家杨绛,代表作品《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4.散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是文章的四个基本表达方式,不同类型的散文中所选用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但抒情是散文中最根本,也是最突出的表达方式。

(1)记叙:指作者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多采用平实的陈述性语句。

(2)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表述对象的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

描写的任务是具体形象地描绘人物和事物的状貌,追求的效果是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方法。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肖像描写:描写相貌、神情、打扮,以行传神,揭示身份个性,传达内心世界,甚至还可以暗示人物际遇。

②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行为举止,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③语言描写:言为心声,用语言反映性格特点。

④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也可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⑤细节描写:描写小举动、小事情,可以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个性特点。

⑥白描手法:不用修辞,质朴无华,寥寥几笔勾勒形象或环境,效果是突出事物的关键。

⑦景物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思想感情;从侧面表现人物个性;推动情节发展。

散文家毕淑敏,代表作品《恰到好处的幸福》等,她是中考语文阅读选文最多的作家之一(3)抒情:就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表达对其所记人物、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抒情是作者思想、观点、立场的流露,是作者对事物的审美与评价,表现着对所写事物、人物的态度和所阐述哲理的理解,往往与叙述、描写、议论配合运用。

抒情在散文中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渲染气氛、表达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的基本手法。

散文的抒情方式主要有:①直接抒情:直接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所谓直抒胸臆,具有强烈性、震撼性的效果。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1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1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11、别样山茶红①虽然被称为“春城”,但昆明的冬天也并非总是云柔风软、艳阳高照。

只要寒流悄然来袭,便会乌云笼罩、气温骤降,使得街巷庭院披戴的明丽和心头身外缭绕的暖意顿时荡然无存。

举目四望,山寒水瘦、翠敛红萎,一派晦暗阴沉。

②但即使在这样的寒凉和萧瑟里,也能看到一丛丛蔓延开去的高傲和矜持。

它们不在乎高原十天半月就打一次的冷噤,肆无忌惮地葱绿着,浓墨重彩地妍丽着。

③那是山茶。

在昆明东北郊呜凤山金殿风景名胜区的山茶园里,即使天寒地冻,它们仍枝繁叶茂,千株万株喷红吐白,一如既往波光潋滟。

④是的,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

从5月中旬开始,一种叶像杜鹃叶、花像杜鹃花的山茶就率先在金殿山茶园绽放了。

看着漫山遍野的浓绿被撕开一个口子,殷红汩汩涌流,又漫漶开去,黏黏地湿了一片天地,在万绿丛中添一抹血红,生发的该是一种什么祥的伤感?而一年中最早的山茶花汛,是由这种一度濒临灭绝、极其珍稀的杜鹃红山茶肇始,又不免激动人心。

这一波红潮一直延展到9月。

⑤接下来在金殿山茶园看到的悦目色彩是茶梅。

它也是山茶的一种,花多为白色或粉红色,瑰丽而淡雅。

茶梅10月开放,花期持续到12月。

凋谢时,片片花瓣随风飘飞,漫起一袭彩色雨雾,铺下一块斑斓花毯。

⑥有趣的是,它的香消玉殒,宣告的却是各色常规山茶的怒放。

一时间,恨天高、童子面、朱砂紫袍、雪姣、十八学士、六角大红、赤丹、状元红……如盅如碗、如钵如盆,姹紫嫣红、浅淡深浓,争奇斗艳、各不相让。

茶梅用它满地的落红真正实现了“化作春泥更护花”。

而那被铺地锦绣托起的云霞,一直燃烧到次年4月底。

到了5月,杜鹃红山茶就又轮回着开始了新一拨的激情涌动。

⑦可以说,这里一年四季茶花开不断,正应了清代李笠翁(李渔)的评价:“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④在云南,山荼还是扎根于深远时光中的璀璨。

高考语文散文表现手法讲解(部分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表现手法讲解(部分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表现手法讲解一、考点分析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主要模块之一,其中文学类文本分值最高,文学类文本中最高频的考点即散文,学会阅读散文,提升散文的理解欣赏能力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过程。

考查题型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分值在4-6分之间。

二、专题详解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散文中常见表现手法: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想象(联想)等。

1、象征手法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人以启迪。

练一练:①我家的瓷碗,已经很久没有换过了,它不甚惊艳,但看起来却很有家的味道。

沾过胖乎乎的饭粒,装过令人垂涎欲滴的黄焖鸡,挨过竹筷子的碰,受过铁调羹的敲,淋过柠檬味道的洗洁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家的碗敛藏了所有生活的味道。

②端起碗吃饭的时候,眼睛从碗的弧形边缘处打量着同桌吃饭的家人们,有的吃得慢条斯理,有的狼吞虎咽,有人嗜辣,有人爱甜,虽然形态各不相一,然而饭香氤氲,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都是幸福。

③七月的一天,新闻里播报了一起火车追尾事故,死亡惨重。

端着饭碗的我,浏览到相关信息时,忽然觉得饭菜难以下咽。

有多少正在家里守候儿女归来的父母在听到这则消息时,震惊地摔碎了手中的碗;有多少家庭从此都要空上一副碗筷出来,等待那个永远回不了家的人……碗中的饭在此时变得格外冰凉。

④餐桌对面的空饭碗里是否会有这样看不到的留言:我从远方赶来,特意坐了动车,只是为了能早一点看到你,握住你温暖的手,和你坐在一桌吃饭,相互对望,筷子会在夹菜时碰到一起,我想要尝尝你的手艺有没有进步,我的妻子。

然而抱歉,我无法归家,原本热乎乎的饭菜凉了又热,你还是等不到我,原本给我盛饭用的小白碗,如今是否接满了你的泪水?⑤碗筷坠地时破碎的声音中是否能追寻到这样触不到的思念:我放假第二天就跳上了火车,一学期没有见到您了,我想您包的茴香饺子想得要发疯,坐在动车上每过一座城市就给您发一条短信,我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我的妈妈。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现代散文的表现手法与主题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现代散文的表现手法与主题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现代散文的表现手法与主题现代散文是我国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通过对现代散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表现手法和主题两个方面,对初中语文重要的现代散文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表现手法1. 文字绘画现代散文通常通过生动的文字描写,以展示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绘,文字绘画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所描述的场景。

比如在余秀华的《雨季不再来》中,她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季的景象,使读者感受到了细雨的滋润和宁静的氛围。

2. 内心独白现代散文常常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通过描写人物的思想、感受和冲突,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余华的《活着》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福贵的内心独白,生动地展现了他对家庭、命运和生活的感悟和痛苦。

3. 反讽与夸张现代散文常常使用反讽和夸张的手法,以戏剧化和幽默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夸张的描述和反讽的语言,散文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在丁玲的《三八开拓者》中,她以夸张的方式描绘了三八妇女运动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妇女解放运动的力量和意义。

二、主题1. 爱与亲情现代散文中常常以爱与亲情为主题,通过展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探讨人性的善良和温暖。

散文作品中的爱与亲情常常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来表现的。

比如在郑渊洁的《长袜子皮皮》中,散文以一个孩子和他爷爷之间的故事为主线,让读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珍贵。

2. 现实与社会现代散文常常以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为素材,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散文作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让读者对社会问题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例如在贾平凹的《废都》中,作者以一个小城镇的故事为背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3. 自然与环境现代散文中常常以自然与环境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唤,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环境问题的担忧。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一)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类型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必须是针对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借事抒情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⑤送别类——借事抒情、借景抒情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二)其他常见的表现手法其他常见的表现手法还有衬托,烘托心情,渲染气氛、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1、象征是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欲扬先抑是指作者故意先贬抑后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是上下文行程对比,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4、托物言志是指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是指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是指对所描写的对象既可以实写又可以借助合理的想象进行虚写,这样既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7、动静相衬包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是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联想与想象。

①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彼此有关联)。

散文表现手法举例

散文表现手法举例

散文表现手法举例
散文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1.象征、衬托、烘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2.象征手法:通过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使无形的思想感情变得形象可见。

3.衬托手法:通过描述或突出一个事物来增强另一个事物的效果。

衬托手法包括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通过对一个事物的正面描述来增强另一个事物的效果,反衬则是通过对一个事物的负面描述来突出另一个事物的效果。

4.渲染手法:通过对事物进行描述、渲染,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和认同感。

5.联想和想象:通过描述某一事物或情境,引导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引发情感共鸣和思考。

6.欲扬先抑:先表达对某一事物的贬低或批评,再逐渐引导读者认识其优点或价值。

7.虚实结合:将虚构的事物与现实的事物结合起来描述,让读者在虚幻与现实之间产生联想和思考。

8.以小见大:通过描述小的事物或细节来反映大的主题或意义,使文章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9.寓情于景:通过描述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文章更具有诗意和美感。

10.托物言志:通过描述某一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志向或感情,使文章更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

以上是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作家会根据自己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合适的手法,以提高散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4)欲扬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其中一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一些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特点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列子·黄帝》一篇,见有列子“乘风而归”的说法。

又有列子对尹生说的一段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

意不知风乘我耶?我乘风乎?”这里的“心”与“神”相通,张湛注《列子》即把“心凝形释”说成“神凝形废”了。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一.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联想与想象。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0、引用 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B、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11、渲染与烘托。

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烘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散文的表达技巧经典实用

散文的表达技巧经典实用
• ③排比。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强化了作者自己聆 听老腔时的内心感受。
• ④化用古诗句。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 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斜阳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散文的表达技巧
在此刻是如此的接近,相依相偎,贴心贴肺。
•散文的表达技巧
•19
在由黄昏而起的沉郁情绪中继续前行。在这个园子里,似乎一路 走下去,便可路经四季,从荒芜冬天一直走至迟迟春日。圆明园的 春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暖风拂面……
(节自崔秀霞《静穆之园》) 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请简要赏析。
《说起梅花》
• 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 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 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散文的表达技巧
从作者名字的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 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要线索来谋篇布局, 对梅花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丰富与深 入,凸显了梅花独异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 妙而自然。
(节选自《北方的雪》)
•散文的表达技巧
•10
这三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试说明 其效果。
前两段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作者运用一 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雪,揭示了雪的两面性—— 正因为雪洁白无瑕,才极易污染;太诚实了,反 易被欺骗。
末段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赞美了雪的 无私,雪的奉献。
•散文的表达技巧
下的。
俄罗斯民族的苦难,凝结于那长夜无尽、莽苍的厚重荒原。而我
们这个民族百年来的种种离乱变迁,最终可以以这个园子为缩影。
他在时间洪流里,历尽劫波。这怨与屈来自多年前的一场大火。
大的磨难与细碎磨折在他身体上轮番碾压过。而那种痛与落寞,是
无法抚慰的。一切抚慰都是浮面的,于他来说,都是浮光掠影。这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一)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类型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必须是针对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借事抒情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⑤送别类——借事抒情、借景抒情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二)其他常见的表现手法其他常见的表现手法还有衬托,烘托心情,渲染气氛、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1、象征是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欲扬先抑是指作者故意先贬抑后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是上下文行程对比,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4、托物言志是指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是指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是指对所描写的对象既可以实写又可以借助合理的想象进行虚写,这样既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7、动静相衬包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是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联想与想象。

①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彼此有关联)。

散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散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散文家杨绛,代表作品?我们任??走到人生边上?4.散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是文章的四个根本表达方式,不同类型的散文中所选用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但抒情是散文中最根本,也是最突出的表达方式.(1)记叙:指作者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开展变化过程和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是写作中最根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多采用平实的陈述性语句.(2)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表述对象的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 描写的任务是具体形象地描绘人物和事物的状貌,追求的效果是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方法.散文中的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肖像描写:描写相貌、神情、打扮,以行传神,揭示身份个性,传达内心世界,甚至还可以暗示人物际遇.②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行为举止,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③语言描写:言为心声,用语言反映性格特点.④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也可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⑤细节描写:描写小举动、小事情,可以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个性特点⑥白描手法:不用修辞,质朴无华,寥寥几笔勾勒形象或环境,效果是突出事物的关键.⑦景物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寄托思想感情;从侧面表现人物个性;推动情节开展.散文家毕淑敏,代表作品?恰到好处的幸福?等,她是中考语文阅读选文最多的作家之一(3)抒情:就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表达对其所记人物、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抒情是作者思想、观点、立场的流露,是作者对事物的审美与评价,表现着对所写事物、人物的态度和所阐述哲理的理解,往往与表达、描写、议论配合运用.抒情在散文中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渲染气氛、表达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央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的根本手法.散文的抒情方式主要有:①直接抒情:直接说明自己的情感态度,所谓直抒胸臆,具有强烈性、震撼性的效果.②间接抒情:可以融情于景,也可以融情于事,好处是含蓄蕴藉.(4)议论:指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道理说明自己的意见、主张和看法.在记叙、写景、抒情性散文中,议论使用比较少,而在哲理性散文中运用相对较多.技法指津1.表达方式(1)表达技巧插叙:给中央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2)描写的技巧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或主题,渲染气氛.侧面描写(衬托):以特征相近或相反的一类事物做正衬或反衬, 用来突出主体事物.正面描写(渲染):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从而感染读者.细节描写:使形象更丰富,增强感染力.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3)表达人称技巧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感情.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灵活.(4)议论技巧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发表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发表议论, 是过渡,引出主旨.(5)抒情技巧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开头抒情,奠定文章基调;在结尾抒情,能升华主题.2.表现手法衬托:描写气氛、环境等,衬托人物或事物,凸显中央,表达情感铺垫: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从环境、气氛、情绪上造势.比照:在两种事件的比照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要表现的形象更加鲜明.象征:把抽象的事物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可使表达的意思含蓄、形象而深刻.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虚实结合:抓住重点,或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以小见大:抓住最能表达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联想和想象: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饱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起衬托作用,相得益彰.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表达效果.3.修辞手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比较:色彩鲜明,描写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表意丰富.借代: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奇别致、幽默幽默的效果.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发,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感染力.对偶:结构整洁,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使表达内容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起突出强调作用,还能增强气势反复: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屡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设问: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己的答复具有说服力, 增强表达效果.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语气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
散文的表现手法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整理了散文的表现手法,欢迎大家学习!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
1、描写是指作者用形象化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事件、环境的多方面面貌和特征。

描写手法从对象上可分为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描写,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从方式上可分为概括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从风格上可分为白描,细描等。

描写可使表现对象形象化,产生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直接感受到,从而引起激动,得到某种程度的美感享受。

散文的描写,并非纤毫毕现的机械客观的描摹,而是渗透着作者的见解,灌注着作者的情感,显示着鲜明的倾向性。

2、叙述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如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经历、事件的进展、环境和摆设等等。

在叙事性散文中,它经常与描写交错使用。

以苏轼的《前赤壁赋》为例,其第一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这一句就是典型的叙述语言。

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地点:赤壁。

人物:苏子与客。

环境:大江(因有“泛舟”二字)、赤壁。

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即按照事物在时间上发生、发展的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有倒叙,即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最突出的部分提前记述,然后再叙述事件的发展经过;有插叙,即在叙述中,暂时把顺叙的线索中断,插入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方法。

3、抒情是指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有感触而流露出来的情感和思想。

在散文创作中是常用的表达方式。

可直抒胸臆,叫作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通过议论和感叹方式来表达的。

也可以寓情于景,叫作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表达的。

它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并反映一定时代、一定人群某种共同的感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好的抒情能深化作品主题,引起读
者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散文创作中,抒情手法通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使用,以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议论也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

它是指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直接表明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在文学作品中,议论往往与叙述、描写、抒情交相并用,能起到强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散文尤为常见。

如散文的重要样式之一杂文,就几乎都是议论性的文字。

再如上面提到的苏轼的《前赤壁赋》,里面除了描写、叙述、抒情之外,也有议论的成分。

不过此种议论与科学论文中的议论不同。

后者常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且常贯穿于论文的始终。

前者则常与形象化的描写相结合,并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深刻的哲理性。

后者重在说服读者,前者则重在感染读者。

描写、叙述、抒情、议论都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

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这四种手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界限分明的,而往往是紧密结合、交相并用。

任何一种体裁,任何一部作品都不能仅仅使用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创作完成。

不过,也因为各种文学体裁特点的不同,上述四种表现手法在各种体裁的创作中的运用也各有偏重。

比如小说创作中,描写和叙述就运用得多些。

诗歌作品则偏重抒情――尽管也有叙事诗和哲理诗,但诗歌的主要特点还在于抒情。

戏剧文学也重在描写与叙述。

而在散文作品中,上述四种表现手法的使用则几乎是并重的。

叙述,则有叙事散文;抒情,则有抒情散文;议论,有议论性散文。

因此,在散文创作中,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最自由,最具兼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